擅长疾病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及整复,擅长于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肿瘤领域各类疾病的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形态与功能重建方面经验丰富。
个人简介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就职于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从医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为科室的优秀骨干。90年代末与张志愿院士、张陈平教授耗时22小时,共同完成的“三大瓣手术”(全舌-全喉-全下颌骨联合根治术+背阔肌瓣-胸大肌瓣-腓骨肌瓣喉再造修复术)创造了本学科领域救治性手术的最高难度,确立了本学科的国际地位。 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累计医治病人数万例,完成高难度大型手术6000余例。每年培养国内外硕博研究生、进修医生与住院医生十余人,二十余年培养了全国各地本领域主任级临床骨干近百人。曾负责上海交大口腔医学院精品课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序列治疗概况”以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下颌骨疾病的治疗—保存性外科和功能重建”等课程。 临床技术精湛,致力于口腔癌根治术后缺损的形态与功能重建,显微外科操作技巧娴熟,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尤其为攻克全舌全喉切除、颈动脉重建、颅底外科三大重点学科突破项目做出全面贡献;对颌面头颈肿瘤术后大型复合(洞穿)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经验丰富,明显提高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得到业内同行的充分肯定。 参与开展多项临床新术式,创新改进手术技能,探索研发功能性修复重建课题。擅长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的功能性修复重建,主攻髂骨肌瓣+同期种植、髂骨肌瓣上颌骨重建、髂骨肌-腹内斜肌同蒂双岛瓣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以及腓骨肌瓣修复双侧下颌骨缺损;重视持续技术创新,近年来将数字化计算机导航技术运用于功能性下颌骨修复重建中,做到更精确更省时。同时,于国内率先开展“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开窗术”的保存性功能外科技术,使原先需要截骨的患者不但保留了下颌骨,也保存了咬合功能,推广10余年,成为国内同类疾病的公认术式,并编入教科书及临床手册。2016年首创“超声刀辅助下腮腺、颌下腺肿瘤的功能保存性外科手术“,美容小切口下完成肿瘤切除及神经、腺体组织和筋膜的全功能保存,让患者通过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获益。此术式已为国内外期刊认可。 主持和参与攻关课题10余项,获奖课题8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EI论文1篇);参编著作8本,与张志愿院士共同出版了本学科领域第一部《口腔颌面肿瘤手术彩色图谱》。 从医多年以来,注重学科交流合作,多次参加“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大会”、“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年会”、“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大会”等重要国内外会议并做大会重要发言。强调理念及技术的创新,将患者的利益作为工作核心,主张在根治疾病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存患者的外貌和功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使患者得到最完善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执业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南部院区)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
三甲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颌面头颈肿瘤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