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胃痛 > 内容

胃痛内容

ADHD从药物作用机理到临床...

病请描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目前,药物治疗是ADHD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中盐酸托莫西汀和哌甲酯是两种常用的药物。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治疗的疗程、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以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作用机理   盐酸托莫西汀是一种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改善ADHD症状。此外,还可以增强大脑中其他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注意力、集中力和自控力。 哌甲酯:哌甲酯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通过刺激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增加这些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哌甲酯的作用机制与盐酸托莫西汀略有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增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来改善ADHD症状。   二、治疗疗程   盐酸托莫西汀的治疗疗程通常为长期治疗,根据患儿的症状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医生会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初始治疗剂量通常为每天20mg,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逐渐调整剂量。建议的治疗时间为6至9个月,如果症状得到控制,可以逐渐减量至停药。 哌甲酯:哌甲酯的治疗疗程与盐酸托莫西汀相似,也是长期治疗。初始治疗剂量通常为每天20mg,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逐渐调整剂量。建议的治疗时间为3至6个月,如果症状得到控制,可以逐渐减量至停药。   三、疗效评估   盐酸托莫西汀:疗效评估主要基于临床观察和标准化评估工具。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行为、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此外,家长和教师也可以使用ADHD评估量表(如ADHD-RS)来记录患儿的症状变化。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症状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则可认为盐酸托莫西汀治疗有效。 哌甲酯:哌甲酯的疗效评估方法与盐酸托莫西汀类似,也是基于临床观察和标准化评估工具。通过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行为、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若患儿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则可认为哌甲酯治疗有效。   四、不良反应   盐酸托莫西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疲劳等。这些反应大多轻微且短暂,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周内自行消失。此外,盐酸托莫西汀可能导致体重下降和血压升高,因此需要定期监测体重和血压。 哌甲酯:哌甲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口干、失眠、头痛、胃痛等。此外,哌甲酯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或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个人史的患儿,使用哌甲酯时应特别注意监测心血管状况。   五、总结与建议   盐酸托莫西汀和哌甲酯是两种常用的ADHD治疗药物,其作用机理略有不同。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评估患儿的症状和药物反应,以确保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家长和教师也需密切关注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若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或症状反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对于ADHD患儿的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重视心理干预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生长发育 2024-01-18阅读量2033

哌甲酯治疗儿童ADHD的原理...

病请描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精神疾病,常见于儿童期,其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对于ADHD的治疗,药物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哌甲酯作为常用的ADHD治疗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治疗疗程和不良反应是家长和医生关注的重点。本文将深入探讨哌甲酯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治疗的疗程以及疗效评估,同时介绍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一、药物作用机理   哌甲酯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通过刺激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增加这些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具体来说,哌甲酯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够抑制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浓度增加。这些神经递质在大脑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与注意力、情绪和行为控制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哌甲酯通过增加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改善ADHD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二、治疗的疗程   哌甲酯的治疗疗程通常为短期到中期治疗,一般为3至6个月。初始治疗剂量通常为每天20mg,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逐渐调整剂量。建议在早晨上学前或早餐后服用,以避免影响夜间睡眠。如果症状得到控制,可以逐渐减量至停药。然而,长期使用哌甲酯可能会导致药物耐受性,需要增加剂量才能维持治疗效果。此外,家长和医生应该关注孩子的整体情况,结合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等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三、疗效评估   哌甲酯的疗效评估主要基于临床观察和标准化评估工具。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行为、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家长和教师也可以使用ADHD评估量表(如ADHD-RS)来记录患儿的症状变化。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症状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则可认为哌甲酯治疗有效。此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四、不良反应   使用哌甲酯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食欲减退、失眠、头痛、胃痛等。这些反应大多轻微且短暂,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周内自行消失。然而,有些不良反应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或较为严重。例如,长期使用哌甲酯可能会导致心理依赖和身体耐受性,增加剂量才能维持治疗效果。此外,哌甲酯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或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个人史的患儿,使用哌甲酯时应特别注意监测心血管状况。   另外,哌甲酯还可能引起一些较为罕见的不良反应,如抽动症、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的作用机制有关,也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因此,在使用哌甲酯时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五、总结与建议   哌甲酯是治疗儿童ADHD的常用药物之一,通过增加大脑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来改善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剂量或停药。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等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在使用哌甲酯时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

生长发育 2024-01-17阅读量2113

处暑将至,警惕温差

病请描述:处暑,公历8月23日是今年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这时三伏已近尾声,往往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而且不时有秋雨降临。这也符合上海中心气象台报告:8月22日后一周天气云系增多,阵雨相伴,有望气温下降。 一、切勿贪凉 处暑又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节气。副热带高压的南移,处暑前后我国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这也就是俗称的“秋老虎”了。因为处暑后十八日就要过了白露了。所以在江南一带,也有“处暑十八盆”的俗谚。也就是说处暑之后,每天都还要洗一个澡才行。所以古人说:“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还有“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的说法,大家切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要适时地增加衣物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 二、慎用空调 虽大家在“苦夏”之际有赖空调“续命”,但是毕竟处暑后已经进入秋季,应该多开窗,少开空调,一是保持空气流通,二是肃秋之气可以屋内的荡涤暑热、湿浊之邪。建议白天通风为主,空调和风扇可以灵活穿插使用,不能长时间空调下工作休息,夜间建议关闭空调、雨天关窗,防止寒邪、湿邪乘虚而入,损耗阴津,造成秋季新一轮“空调病”。 三、化解秋乏 另外,处暑后往往阴气增、阳气减,人体阳气也应更加内敛,白天懒散不爱动的“秋乏”症候频频出现,需要我们改掉暑热之下晚睡的习惯,务必晚上22:00点前入眠,只有确保充足的夜间睡眠,每天白天适当保持半小时左右午睡才能化解秋乏,也符合“天人合一”的养生原则。(参考“子午流注”部分章节) 四、饮食清淡 三伏以来,很多人的脾胃都会变得比较虚弱。所以刚入处暑时节,建议饮食当以清淡为主。可以多食用一些冬瓜、薏米、莲子等健脾养胃的食物,每天一碗薏米莲子粥,会是不错的选择。 但值得强调的是清淡绝不是意味着“素食”,考虑脾胃已然虚弱,当然也反对大鱼大肉、辛辣之品或烧烤的食物,民间还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一说,如您没有明显的“三高”表现或者甲状腺结节,可以选吃一些鸭肉、黄鳝、瘦猪肉、海产品等,切勿口味太重,这样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缓解秋燥的状况。 五、酸甘化阴 关于秋燥,中医理论素有“酸甘化阴”一说,如有的食物味酸、有的食物甘甜,在中医理论中,这些食物都具备养阴的作用吗,脾胃功能强健的前提下,初秋“处暑”适当吃点清热健脾安神的蔬果还是可行的,以下推荐: 1.胡萝卜 胡萝卜味甘、性平,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成分。当美女们经历了夏天的毒太阳,皮肤逐渐发暗;当您视力模糊的时候,胡萝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明目之功效,此外,因为富含多种维生素,可治疗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从而使肤色红润。但如您矢气频作、胃部嘈杂,还是要禁食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胡萝卜中主要是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解在油脂当中,才能在人体的小肠黏膜作用下转变成为维生素A而被吸收,因此做胡萝卜菜时要适当多放油,最好胡萝卜煮得酥烂,和各种肉类同时烹饪,这样更容易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红薯 红薯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处暑适合吃红薯,可以健脾通便。但不适合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大便次数较多的患者。 3.梨 梨甘微酸,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处暑吃梨能利尿通便、润肺止咳、缓解秋燥。在秋季气候干燥时,如您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品性寒凉,故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寒者、大便溏薄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生梨。 4.苹果 苹果性味甘酸而平,富含维C、维E、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它们都是天然抗氧化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有效。苹果的含钙量比一般水果丰富得多,可帮助代谢掉多余盐分,有助减肥。最新的研究发现,多食苹果能增强肺功能和预防肺癌,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疾患者以及常下厨的妇女不妨经常吃些苹果,但它不适合腹胀、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5.葡萄 葡萄性味甘平,微酸,同样是目前很好的时令水果,有补血活血、补脑安神、除烦明目的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人体在经历了炎热潮湿的夏季后,体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而且内热重、身体困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消除内热。建议带果皮一起吃,但一定要泡洗干净,防止误食果皮上残留的农药;此外,吃葡萄也可带籽吃,葡萄籽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作用。但它不适合胃痛、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6.木瓜 木瓜味酸、性温,含木瓜还原糖、齐墩果酸、维生素C、木瓜酸等,有抗菌和保肝的作用,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矿物质,据分析,半个中等大小的木瓜可以提供成年人一天维生素C的需求。木瓜所含的齐墩果酸可保护肝脏,软化血管壁,降低血脂及抗炎抑菌,足见常吃木瓜的好处。木瓜尤其适宜营养缺乏、消化不良、肥胖和产生缺乳的人常食。由于木瓜中的番木瓜碱对人体有小毒,故每次食量不宜过多,过敏体质者应慎食;孕妇不宜吃木瓜,因为木瓜可引起子宫收缩,导致腹痛,甚至流产。此外,胃痛、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 7.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是凉血清热、滋阴润燥、健胃理脾的滋补之品。鲜百合甘甜美味,具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功效。鲜百合含有丰富的黏液质,能够健胃养肺,适合口臭、口舌生疮、咳嗽、肺结核以及心悸患者,但都不宜过食,对阴虚咳嗽和肺燥的效果会更好,也能改善热病后的精神恍惚、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和余热不清。同时,百合含有多种生物碱能够防癌治癌,能预防白细胞减少,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但大便溏薄、阳虚畏寒患者禁忌。 处暑之际,如若出现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应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刘晏 2023-10-27阅读量1129

金秋劲吹“轩岚诺...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 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 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 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 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 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 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 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 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1033

金秋劲吹“轩岚诺...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953

秋冻应有度,养阴勿太过

病请描述:          2023年9月8日即将迎来白露-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何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也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也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 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正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如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有笔者的几点养生建议: 1、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2、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3.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秋季一旦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后须防燥生津,最好要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能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更不要为了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如您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如您有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滋阴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反而诱发其他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必须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所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4.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用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另外,秋季我们在养护脾胃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养生。秋对应于五志中的悲,秋季花木开始凋零,俗称“悲秋”,白露后我们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交流,防抑郁,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心肺的气血调和。

刘晏 2023-09-11阅读量771

秋冻应有度,养阴勿太过

病请描述:          2023年9月8日即将迎来白露-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何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也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也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 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正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如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有笔者的几点养生建议: 1、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2、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秋分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3.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秋季一旦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后须防燥生津,最好要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能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更不要为了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如您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如您有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滋阴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反而诱发其他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必须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所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4.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用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另外,秋季我们在养护脾胃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养生。秋对应于五志中的悲,秋季花木开始凋零,俗称“悲秋”,白露后我们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交流,防抑郁,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心肺的气血调和。

刘晏 2023-09-11阅读量780

抑郁症好转的表现有哪些?

病请描述: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拒绝出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以持久的感觉到沮丧、悲伤、不安、无助等情绪为主要特征。抑郁症患者常常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自杀的念头。抑郁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患者会拒绝出门。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拒绝出门?   1.社交恐惧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伴随强烈的社交恐惧症状,有可能来自于之前的社交受挫,也有可能是抑郁症多思多虑的特点导致的社交敏感,总之,社交环境会给抑郁症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2.躯体症状   抑郁症患者在轻度抑郁症时期主要是精神上的紧张和焦虑,当发展到重度抑郁之后就会有躯体症状,他们可能会感到头痛、胃痛或其他身体症状,这些症状使他们感到疲惫不堪,无法应对日常活动。因此,他们选择不出门,以避免身体不适给他们带来的困扰。   3.低自我评价和绝望性思维   抑郁症的典型思维方式,觉得自己干啥啥不行,总是想很多,然后从各种角度否定自己,想迈出那一步出门工作真的很难很难很难,这种恐惧使他们拒绝出门,避免面对外界的压力。   4.与社会脱节   如果一个人和社会隔绝1年以上,那么再踏入社会就会有极大的不适应感,不适应感造成恐慌与回避,回避造成更大的不适应。这是个恶性循环。   我们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家门?   首先,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感,重塑他们的自信心。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其次,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使他们能够看到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样,他们就能够有信心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理解抑郁症患者拒绝出门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家门,是我们在关爱抑郁症患者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重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能够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高小宁 2023-08-24阅读量262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拒绝出门?

病请描述: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拒绝出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以持久的感觉到沮丧、悲伤、不安、无助等情绪为主要特征。抑郁症患者常常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自杀的念头。抑郁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患者会拒绝出门。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拒绝出门?   1.社交恐惧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伴随强烈的社交恐惧症状,有可能来自于之前的社交受挫,也有可能是抑郁症多思多虑的特点导致的社交敏感,总之,社交环境会给抑郁症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2.躯体症状   抑郁症患者在轻度抑郁症时期主要是精神上的紧张和焦虑,当发展到重度抑郁之后就会有躯体症状,他们可能会感到头痛、胃痛或其他身体症状,这些症状使他们感到疲惫不堪,无法应对日常活动。因此,他们选择不出门,以避免身体不适给他们带来的困扰。   3.低自我评价和绝望性思维   抑郁症的典型思维方式,觉得自己干啥啥不行,总是想很多,然后从各种角度否定自己,想迈出那一步出门工作真的很难很难很难,这种恐惧使他们拒绝出门,避免面对外界的压力。   4.与社会脱节   如果一个人和社会隔绝1年以上,那么再踏入社会就会有极大的不适应感,不适应感造成恐慌与回避,回避造成更大的不适应。这是个恶性循环。   我们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家门?   首先,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感,重塑他们的自信心。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其次,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使他们能够看到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样,他们就能够有信心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之,理解抑郁症患者拒绝出门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家门,是我们在关爱抑郁症患者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重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能够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高小宁 2023-08-23阅读量417

了解胃泌酸腺瘤:病因、症状和...

病请描述:导言: 胃泌酸腺瘤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胃黏膜上的泌酸腺细胞中。本文将详细介绍胃泌酸腺瘤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疾病。 一、病因: 遗传因素:胃泌酸腺瘤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家族性的胃泌酸腺瘤患者更容易出现疾病。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易发生异常增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黏膜炎症,进而引发胃泌酸腺瘤的形成。 二、症状: 1.胃痛和不适: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胃痛、灼热感和不适感,尤其在吃饭后或胃酸分泌旺盛时出现。 2.饮食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3.贫血和体重下降:由于长期出血或消化功能障碍,引起贫血、营养不良甚至体重下降。 三、诊断: 1.内镜检查:通过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异常情况,确定是否存在泌酸腺瘤。 2.病理组织学检查: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灶的类型和性质。 3.其他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有助于了解患者整体情况。 四、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对于无恶性变化的胃泌酸腺瘤,可采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 2.内镜切除术:对于较大或有恶性变化倾向的泌酸腺瘤,可通过内镜手术将病变组织切除,以防止发展为胃癌。 3.保守观察:对于小型、无症状的非恶性泌酸腺瘤,定期进行复查,密切观察病情发展。 结论: 胃泌酸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疾病,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定期检查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然而,应及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便尽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恶性变化。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对于预防胃泌酸腺瘤的发生也具有积极作用。如果您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寻求专业的医生指导和治疗。

陈静贵 2023-07-31阅读量3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