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瘀积性皮炎,也称为淤积性皮炎,是一种与下肢静脉曲张有关的皮肤病,常见于静脉曲张和水肿患者,尤其是长期站立者、重体力劳动工作者或多次妊娠妇女1。其主要症状包括下肢慢性潮红、鳞屑、瘙痒和肿胀,以及深褐色皮肤色素沉着1。淤积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静脉高压、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间隙加宽使纤维蛋白渗入间质等因素有关,导致局部皮肤组织缺氧和营养不良1。 治疗淤积性皮炎的方法包括一般疗法、全身疗法和局部疗法。一般疗法主要是控制静脉高压,如休息时抬高患肢,避免长久站立或重体力劳动,并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或外科手术治疗静脉曲张1。全身疗法可能包括口服抗组胺药物止痒和内服活血化淤的中药以促进血液循环1。局部疗法则按照湿疹局部用药原则处理,可能包括糖皮质激素药膏与保湿润肤霜联合应用,以及抗生素控制感染1。 此外,淤积性皮炎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小腿下三分之一轻度水肿,随后可能出现红斑和褐色素沉着,这是由于红细胞渗透到真皮内,含铁血黄素造成的4。患者应注意休息,适当抬高小腿,局部继发湿疹按湿疹处理,溃疡形成时可用湿敷或抗生素软膏4。 值得注意的是,淤积性皮炎的治疗时间可能较长,需要数月至数年,但通过积极合理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防止并发症,尽管难以根治5。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如减少站立、行走时间,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患处清洁,并注意饮食调理5。
樊炜静 2024-08-23阅读量525
病请描述:甲亢、甲减的区别是什么呢?6大表现帮你分清楚,快来看看吧 中医本草 甲状腺大讲堂 2022-04-22 17:00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压力的增大,不良的情绪、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等已经贯穿到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当中。这也是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的原因之一。 甲状腺是人体的一大内分泌器官,以分泌甲状腺激素为主。甲状腺疾病被人们逐渐了解了,不再那么陌生。甲状腺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 等。 甲状腺疾病一般起病比较隐匿,很多人发现不了,平时结合正常人差不多,只有少数人表现的症状比较重,而去主动检查的。甲状腺疾病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但并不代表男性就没有患甲状腺疾病的可能性,我在临床中就遇到一位20多岁左右的男性,患有甲亢。 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的疾病。 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由于甲状腺合成分泌不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6大临床表现,帮你分清楚甲亢、甲减 甲减的表现 水肿:眼睑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小腿部位非凹陷性水肿; 皮肤的改变:全身皮肤干燥、增厚、粗糙多脱屑,毛发脱落; 消化症状:厌食、腹胀、便秘; 神经症状:记忆力减退,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耳鸣; 体重变化:体重增加; 月经改变:女性月经量过多或者久病闭经。 甲亢的表现 神经症状:情绪易激动,焦虑、烦躁,神经过敏; 心血管:心悸,心跳加快;怕热多汗; 消化症状:排便次数增多,多食善饥:吃的多,饿的快; 体重变化:体重下降; 常有低热,四肢软瘫; 视力疲劳,异物感,怕光,视力减退,流泪。 以上为甲亢,甲减的一般表现,有些人表现不是太明显,或者不具有典型性,因此,在对照临床表现自查后,还是需要进行常规的甲状腺“B超”检查或者抽血化验甲状腺功能(甲功)来明确疾病的诊断。 甲状腺疾病不易发现,很多人都是在例行体检的时候发现的,有一些人发现后会很紧张,拒绝接受事实,情绪波动比较大,这些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甲状腺疾病虽然很少有自行痊愈的,但只要积极地治疗,控制疾病不是很难。但一定要明确,如果已经确诊了甲状腺疾病,一定要正规治疗,不要耽误,看似是小病,但是内分泌紊乱会引起身体很多的不适感或者其他病症。
费健 2022-05-02阅读量8363
病请描述:专家简介:史国栋,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分管行政及医疗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在颈腰椎退变、畸形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颈腰椎手术的微创治疗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近年来,随着现代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等突出脊柱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愈来愈年轻化的趋势。青少年由于日常运动量大,腰椎受力多,容易导致纤维环撕裂,此外,青少年超重或肥胖会进一步导致腰部受力,导致椎间盘突出,或者因长时间不正确的坐姿和缺乏运动引起椎间盘突出的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好发年龄在20~50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6):1,患者多有长期弯腰劳动或坐位学习工作的经历,好发人群为儿童、青少年,从事诸如投掷、跳高、跳远等运动的运动员由于活动量大,且所从事活动本身也易于引起本病。1.青少年为何会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e herniation)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栋,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在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越来越年轻化,那么,为何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何频频侵袭青年少年呢?分析常见原因:(1)青少年作为特殊群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方面还未发育成熟;(2)青少年儿童学习负担加重、课时增多,学习的长期久坐,汽车的普及,各种电子产品及网络游戏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他们久坐及不良坐姿的机会;部分学校统一标准的课桌椅并不适合于学生个体情况,这也会间接的引起不良坐姿;(3)外伤,青少年日常运动量大,腰椎受力多,运动过度或剧烈运动时,外力作用于下腰部,当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发生腰椎间盘突出;(4)遗传因素:研究显示13%-57%的青少年患者直系亲属有相关的腰部问题,患有脊柱先天畸形及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的青少年儿童,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高于其他人。2.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有哪些?(1)早期症状患者早期可表现为站立或步行等直立t位时,出现腰痛和坐骨神经痛。(2)典型症状①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所具有的症状,常为首发症状,多数患者先有反复的腰痛,此后出现腿痛。部分患者腰痛与腿痛同时出现 也有部分患者只有腿痛而无腰痛。②坐骨神经痛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腰5及腰5~骶1间隙,疼痛多为逐渐发生,具有放射性,疼痛由臀部沿大腿后方向小腿及足背部放射。③下肢麻木当腰椎间盘突出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麻木感觉区按照神经支配区域分布。④下肢肌力下降(乏力)腰椎间盘突出使神经根受损,导致其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肌肉失去功能。⑤马尾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 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异常,急性发病时作为急症手术的指征。⑥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的特异性表现,具体表现为患者行走时,随着距离增多出现腰背痛或患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蹲着或坐着休息症状可以减轻,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出现。3.可以采取哪些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呢?该病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尤其对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青少年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管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考虑进行脊柱微创技术治疗,尤其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而对于部分病情严重,无微创技术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可以考虑开放手术治疗。对于初次发作或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休息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的患者,由于全身疾病或有局部皮肤疾病不能实行手术者,不同意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①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多数情况下以炎性疼痛为主,在无禁忌证情况下,首先考虑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②肌肉松弛药:伴有肌肉痉挛者,可以使用肌肉松弛类药,如氯挫沙宗、氟毗汀、替扎尼定等。③脱水剂:考虑存在神经水肿时可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④糖皮质激素:无禁忌证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性疼痛等。(2)手术治疗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如下:①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三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者;②有明显的神经受累表现者,如神经支配区肌力下降,足下垂等;③有马尾神经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者 (大小便功能障碍如失禁等),应按急诊进行手术。4.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和进展呢?(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2)饮食应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及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保持标准体重,避免青少年超重或肥胖。体重超标引起椎间盘载荷增加,腰部所承受的压力远大于其椎间盘的最大负荷,椎间盘的发育也远远跟不上上身重力的增加,这样很容易发生椎间盘退变。(3)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腰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尤其对于青少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久坐后,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颈部及腰背肌肉疲劳。(4)运动青少年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可进行户外运动,如平板支撑、跑步、游泳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且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剧烈运动前,充分的热身非常重要。(5)身心训练可促进患者肌力、柔韧性及平衡能力的改善。常见的身心训练方法包括:①瑜伽:瑜伽训练包含特殊t位训练、呼吸技术以及精神集中训练。可缓解腰痛和改善腰部功能。②普拉提:普拉提技术侧重于核心的稳定训练。普拉提对疼痛的缓解要优于无治疗及最小量运动。③太极:太极主要包括缓慢动作、呼吸技术及冥想。接受太极训练的患者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改善要优于常规治疗患者。5.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如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腰椎间盘突出。此外,青少年群体应在学校或家庭的指导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运动,端正坐姿、站姿等,对于该病的预防有一定意义。
史国栋 2021-06-25阅读量8762
病请描述: 什么是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脊神经,由腰4~骶3神经根组成,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再沿大腿后面达腘窝(膝盖后方的凹陷区域)上方,分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支配大腿后面以及小腿和足的全部肌群,也分布至大腿后面、小腿和足的皮肤。坐骨神经痛指的就是沿着坐骨神经及其分支所支配区域的疼痛。常为逐渐发生,开始呈钝痛并逐渐加重。典型表现为沿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到足跟部或足背的疼痛,患者往往将其描述为“大腿后面像一根筋吊住的痛”。早期有的病人也可表现为痛觉过敏,即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受到轻微刺激,如轻触、冷热或者弱的伤害性刺激就会引起长时间的疼痛。随着病程进展,受压神经根的支配区域还会出现感觉迟钝或麻木。在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大小便时,加重刺激神经根,常可使腿痛可加重。有些病人被迫采取腰部前屈、屈髋位,以达到松弛坐骨神经的紧张度而减轻疼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脊柱外科董健 坐骨神经痛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回事吗? 理论上来说,凡是造成腰4~骶3神经根损伤及坐骨神经在走行路径上受压或损伤的疾病都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如神经根肿瘤、腰椎肿瘤、结核、盆腔肿瘤等其它病灶压迫坐骨神经、神经走行路径上的骨折块压迫等。现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绝大部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节段,神经根在这些节段受损就表现为坐骨神经痛,9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坐骨神经痛。应该说,坐骨神经痛往往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和主要的表现,但坐骨神经痛绝不等同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引起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衰、亡的客观规律,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以及每一个细胞都不可抗拒地要经历退行性变这个过程。由于腰椎要承受身体的大部分重量,活动度很大,腰椎间盘要承受如此大的的负荷,容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因此退行性变比其他组织器官要早,而且进展相对要快。在20多岁的时候,椎间盘已经悄悄地开始退变了。此外,腰椎退变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外力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部分人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 2.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1) 椎间盘自身修复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在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加微弱。 (2) 椎间盘后外侧包裹髓核的纤维环较为薄弱,髓核容易从该部位突出。。 (3) 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先天性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这些畸形使得腰椎间盘各部分受力不均匀,加速退行性变。 3.种族、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例如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等发病率较其他民族明显要低。研究发现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32%有家族史。 除坐骨神经痛之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有哪些症状? 1.腰痛:腰痛是大多数本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因此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会发生腰痛。还有一些患者先出现腰痛,一段时间后出现腿痛,同时腰痛自行减轻或消失,来就诊时仅主诉腿痛。痛多为刺痛,常伴有麻木、酸胀的感觉。腰痛的程度各人之间差异很大,症状轻者可以继续坚持工作,症状严重者疼痛剧烈,不能翻身,只能卧床休养,甚至需要肌肉注射杜冷丁等止痛针剂。 2. 肢体麻木、发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没有下肢的疼痛,而仅出现肢体的麻木感,这多数是因为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的。大腿外侧是常见的麻木区域,当穿衣裤接触时可以有灼烧感,长时间站立可加重麻木感。部分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会自己感觉患侧肢体发凉,临床实验发现受测试病人患侧肢体基础皮温低于未受累肢体的皮温,因此又称为冷性坐骨神经痛。 3. 脊柱侧凸:脊柱侧凸表现为腰椎在向左侧或右侧弯曲。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采取腰椎向左侧凸或右侧凸的姿势,当他们采取侧凸的姿势时,由于神经根受到的牵拉减小,疼痛往往减轻。因此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减轻疼痛所采取的姿势性代偿畸形。 4.大小便异常和性功能障碍: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巨大时会压迫椎管内的马尾神经,并且可以引发脑脊液循环受阻,出现神经水肿、充血,会进一步加重对马尾神经的卡压。马尾神经控制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受压迫以后这些功能就会发生异常。其中大便异常以便秘、排便不能控制多见,小便异常多表现为小便费力,甚至无法小便。性功能障碍以阳痿最多见,偶有持续性阴茎勃起。这些马尾压迫综合症的表现一旦发生,需要尽快手术治疗。 如何预测自己可能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到目前为止,除了CT和磁共振检查以外,还没有更简单的检查诊断方法,但掌握以下的病史特点,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做些简单的自我预测,同时在就诊时能给医生提供充分、可靠的线索。 1.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这是腰突症的典型症状之一:a)一般突然发病;b)时好时坏,时轻时重,反复发作;c)多数病例一般先是发生腰痛,以后出现腰痛伴放射性下肢痛;d)一些增加腹压的动作可使症状加重,如用力排便、喷嚏,甚至咳嗽;e)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部位多在腰部和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进程较缓慢,且定位不准确,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2.麻木,也是病人可以主观感觉到的情况:a)一般在小腿外侧、后侧、足跟及足外缘先感到麻,或火辣辣的感觉;b)如果不重视,则会慢慢发展为“发木”的感觉。 3.无力,病人可感觉脚部活动不灵活:a)表现为大脚趾上翘力量减弱;b)也可表现为脚背向上翘或向下绷紧的力量减弱,很多患者感觉为开车时无力控制油门。 4.下肢温度低,这种情况出现的机会比较少:a)可感觉到一条腿“发凉”;b)以小腿、脚及脚趾尤为明显;c)有时可出现单侧或双侧的下肢水肿。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因人而异,取决于该病的不同病理类型、病理阶段、临床表现以及病人的年龄、身心和社会、工作状况。主要疗法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两种疗法各自有其适应症。80%-8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或暂时缓解。 保守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方法,治疗的目的是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部分吸收或回纳,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从而缓解或消除疼痛症状。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推拿按摩等)、中医药治疗(包括针灸)、牵引、局部封闭药物注射等。卧床休息是保守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它可以使椎间盘、椎管内承受压力降低,有助于缓解对神经根、马尾神经等的压迫,减轻神经根水肿,对初次发作和症状、体征较轻者效果非常明显。当症状初次发作时,应当“绝对”卧床休息,“绝对”一词的含义是:饮食、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卧床时间过长,缺乏必要的肌肉锻炼会导致肌肉萎缩,因此在症状、体征缓解后,应当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另外还应当注意的是:床不宜太软,也不宜太硬,应当宽大,有利于病人翻身,并防止褥疮发生;最好能够坚持持续卧床一段时间,一般为3周或以上;卧床的姿式可以选择仰卧、侧卧、俯卧及跪卧等,主要以自感舒适为宜。病人在卧床时应当全身肌肉放松,可以口服放松肌肉的药物,也可以听听音乐,读读报刊等进行放松和休息,这样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又可以愉悦身心。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超过三到六月或者症状反复发作可进行手术治疗。应当注意的是,当出现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异常时应尽早手术。对于手术后复发症状严重的患者也建议手术。经典的手术方法是后路开窗突出髓核摘除术,有些特殊的类型需要行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近年来一些新技术如非融合技术,像人工椎间盘、弹性固定等因有其明显的优点也开始在临床应用。但应该慎重,需找有经验的大医院和医师开展。。 无论是保守疗法还是手术疗法,不能够仅仅为治疗而治疗,都应该建立在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身体和全面参照相关辅助检查基础之上,X线、CT、MRI、肌电图等辅助检查都非常重要,而且有时是必须的,尤其是神经根受压的相应定性、定位检查,以免误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否预防 预防工作应从学校、家庭、工作和职业前训练开始,要了解正确的劳动姿势,注意劳动保护,从而避免加速腰椎间盘退变和在腰椎间盘退变基础上的损伤。预防措施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坚持健康检查:青少年或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注意检查有无脊柱先天性或特发性畸形,如有此种情况,将来极易发生腰背痛,并诱发椎间盘突出。对于从事剧烈腰部运动的工作者,如运动员和杂技演员,应注意检查有没有发生椎弓根骨折等,如有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应该加强腰背部保护,防止反复损伤。 2.改正不良的劳动姿势。背重物时,胸腰稍向前弯,髋膝稍屈,迈步要稳,步子不要太大。扛重物时,身体先蹲下,腰要挺、胸要直,起身要靠下肢用力,起身后稳住身子再迈步。劳动时正确的站姿应该是:膝关节微屈,臀部轻轻收缩,自然收缩腹肌,这样可使骨盆轻微后倾,腰椎轻度变直,减少腰骶角的角度,增加脊柱支撑力,减轻椎间盘的负担。站久了,可以改为“稍息”的姿势,即一侧脚向前跨半步,让体重放在一侧下肢上,而使另一侧下肢稍加休息,两侧交替。 3.加强肌肉锻炼 强有力的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腹肌和肋间肌锻炼,可增加腹内压和胸内压,此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 (1) 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一上一下为一个动作,连续作20-30个。 (2) 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 以上动作须连贯进行,每晚睡前一次,连续3-6个月。 (3) 飞燕点水运动。即:患者俯卧硬板床上,先是上肢后伸,头后背尽量后仰,而后下肢并拢后伸,全身翘起,腹部着床,持续15~30秒,每次30分钟,每天两次以上。 4.避免体重过重。
董健 2018-07-10阅读量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