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 > 疱疹 > 预防

疱疹预防

疱疹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单纯疱疹

病请描述: 单纯疱疹( herpes simplex)由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临床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是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泛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HSV含双链DNA,由立体对称的核衣壳包裹,其外再包以由类脂质组成的囊膜,形成直径为120~200nm的病毒体。依据病毒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分为I型(HSV-1)和Ⅱ型(HSV-2),两者基因组同源性为47%~50%。HSV可存在于感染者的疱液、口鼻和生殖器分泌物中。HSV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加热30分钟、紫外线照射5分钟或乙醚等脂溶剂均可使之灭活。 HSV-1初发感染多发生在5岁以下幼儿,通过接吻或其他生活密切接触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感染;HSV-2型初发感染主要发生在成人,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引起生殖器部位感染。病毒侵入皮肤黏膜后,可先在局部增殖,形成初发感染,然后沿神经末梢上行至支配皮损区域的神经节内长期潜伏,当受到某种诱因(如发热、受凉、曝晒、劳累、机械刺激等)的影响,处于潜伏状态的病毒可被激活并沿神经轴索移行至神经末梢分布的上皮,形成疱疹复发。HSV-1和HSV-2感染后可形成部分交叉免疫,但血液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不能阻止复发。 【临床表现】 原发感染潜伏期为2~12天,平均6天,部分复发患者可无原发感染症状。因为临床上对于首发症状无法判断是原发还是复发感染,故宜分为初发型和复发型,前者相对皮损范围广泛,自觉症状明显,病程稍长。 1.初发型( first episode type) (1)疱疹性龈口炎( herpes gingivostomatitis):本型较为常见,绝大多数由HSV-1引起,多见于1~5岁儿童,好发于口腔、牙龈、舌、硬腭、咽等部位。皮损表现为迅速发生的群集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表浅溃疡,也可开始即表现为红斑、浅溃疡。疼痛较明显,可伴有发热、咽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自然病程1~2周。 (2)新生儿单纯疱疹( neonatal herpes simplex):70%患者由HSV-2所致,多经产道感染。一般出生后5~7天发病,表现为皮肤(尤其头皮)、口腔黏膜、结膜出现水疱、糜烂,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呼吸困难、黄疸、肝脾大、意识障碍等。可分为皮肤-眼口腔局限型、中枢神经系统型和播散型,后两型病情凶险。 (3)疱疹性湿疹( eczema herpeticum):又名 Kaposi水痘样疹( Kaposi varicelliform eruption),常发生于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表现为特应性皮炎的皮损处突然发生的簇集脐窝状水疱或脓疱为特征。病情严重者可泛发全身,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4)接种性疱疹( incubation herpes):皮损限于接触部位,表现为群集性水疱。发生于手指者,表现为位置较深的疼痛性水疱,称疱疹性疽( herpetic whitlow)。 2.复发型( recurrent type)部分患者原发感染消退后,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好发于口周、鼻周、外阴,也可见于口腔黏膜等部位。发作早期局部常自觉灼热,随后出现红斑、簇集状小丘疹和水疱,可融合,数天后水疱破溃形成糜烂、结痂愈合。病程1~2周。 【预防和治疗】 治疗原则为缩短病程、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和全身播散、减少复发和传播机会。 1,系统药物治疗 (1)初发型:可选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疗程7~10天。 (2)复发型:采用间歇疗法,最好出现前驱症状或皮损出现24小时内开始治疗。选用药物同初发型,疗程一般为5天。 (3)频繁复发型(1年复发6次以上):为减少复发次数,可采用持续抑制疗法,一般需连续口服6~12个月。 (4)原发感染症状严重或皮损泛发者:可以静脉注射阿昔洛韦,疗程一般为5~7天。 (5)阿昔洛韦耐药的患者:选择膦甲酸( foscarnet),连用2~3周或直至皮损治愈。 (6)新生儿单纯疱疹:早期应用较大剂量的阿昔洛韦,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有助于改善预后。 2.外用药物治疗以抗病毒、收敛、干燥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可选用3%阿昔洛韦软膏、1%喷昔洛韦乳膏或炉甘石洗剂;继发感染时可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对疱疹性龈口炎应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口腔含漱溶液。

阳运忠 2024-10-12阅读量1085

《微针治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

病请描述: 微针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皮肤疗法,近年来在皮肤美容和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规范其临床操作,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微针治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由多位权威专家联合制定,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原则,涵盖了微针的类型、作用机制、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流程以及术后护理等内容。这一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指南,确保微针治疗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最佳效果。 文 | 刘驰 微针治疗的类型 01 基于微针导入方式的分类 实心微针: 实心微针的针体在皮肤表面形成一过性微通道,显著提高药物或活性成分的渗透效率。它主要用于皮肤预处理,促进药物吸收,也可单独用于诱导胶原再生。根据共识,实心微针的针长范围为0.1至3.5毫米。 涂层实心微针: 涂层实心微针在针尖和部分针体涂布有活性药物,针体刺入皮肤后,药物在皮肤内溶解,从而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效率。这种类型的微针通常用于局部疾病的药物导入。 中空微针: 中空微针通过内部微孔道直接将药物定量递送至特定皮肤靶层,适合需要精确剂量控制的治疗。由于其药物透皮剂量有限,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控制。 溶解型微针: 溶解型微针由可溶性生物材料和药物或活性成分混合而成,刺入皮肤后,针体逐渐溶解,药物缓慢释放到皮肤内。溶解型微针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适合需要长期效果的治疗。 02 基于微针器械/设备的分类 滚轮微针: 滚轮微针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微针类型,主体包括手柄和滚轮,滚轮上镶嵌有序排布的微针,针长范围从0.1至3.5毫米不等。在皮肤上滚动时,滚轮微针可形成无数的微通道,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同时刺激皮肤启动损伤修复和再生机制。 印章微针: 印章微针包括手柄和印章头,印章头嵌有微针,使用时微针垂直刺入皮肤,适用于局部皮肤治疗。印章微针尤其适合治疗面部细小部位,如眼周和鼻翼区域。 电动微针: 电动微针由笔式主体和电动微针头构成,通过机械驱动对皮肤进行反复针刺,克服了手动微针操作时针刺深度不均匀的缺点。电动微针的针长和频率可以根据治疗需求调节,适用于面积较小或较窄的瘢痕和皱纹治疗。 射频微针: 射频微针结合了微针和射频能量,通过微针将射频能量直接递送至皮肤深层,产生热刺激,促进胶原再生。根据共识,射频微针可分为绝缘微针和非绝缘微针两种类型,前者更适合用于减少表皮损伤。 纳米微针: 纳米微针利用纳米雕刻技术开发,在皮肤上形成超细微孔,适用于浅表药物或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纳米微针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几乎无休工期,特别适合需要快速恢复的患者。 微针治疗的作用机制 01 诱导胶原再生 损伤阶段: 微针刺入皮肤引发的机械性损伤会启动天然损伤修复机制。首先,微针穿刺可引起真皮层内小血管的损伤,导致血小板释放和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进一步释放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激活皮肤修复机制。 增生阶段: 在微针治疗后的增生阶段,单核细胞取代中性粒细胞,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α/β,促进局部血管、上皮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此阶段胶原蛋白(主要为Ⅰ型、Ⅲ型、Ⅳ型和Ⅶ型)及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增加,有助于皮肤的再生和修复。 共识指出,术后约5天内,纤连蛋白基质开始形成,为胶原蛋白沉积创造适宜的微环境。 成熟重塑阶段: 在最后的成熟重塑阶段,新生成的Ⅲ型胶原蛋白逐渐被更稳定的Ⅰ型胶原蛋白替代,形成稳定的生理性网状结构。这些新生的胶原蛋白在皮肤中保留的时间可长达数年,有助于维持皮肤的长期改善效果。 02 增强药物透皮吸收 微针治疗的针尖细微,穿刺深度通常仅达到表皮层至真皮浅层,可暂时打破皮肤的角质层屏障,从而显著提高药物或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率。微针治疗后,药物的透皮吸收率比未经过微针处理的皮肤高出数倍,这使得微针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输送手段。 03 刺激细胞电位 当金属微针插入皮肤时,可瞬间改变细胞内外电位,激活Na+-K+泵,并在重复插入时持续改变细胞电位,形成细胞间隙的电磁混合场。此过程可提高细胞活性,并上调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微损伤的愈合和皮肤组织结构的重塑。 04 痤疮治疗 射频微针在治疗寻常痤疮时,通过破坏异常的皮脂腺并促进组织重塑,从而改善皮肤质地和附属器功能。 05 黄褐斑治疗 微针治疗的微损伤可提高表皮层细胞活性,促进细胞迁移和分化,进而提高黑素代谢率,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微针治疗的适应证 01 皮肤老化与亚健康状态 包括皱纹、皮肤暗沉、松弛、毛孔粗大、敏感性皮肤等。共识指出,微针治疗可以通过诱导胶原再生、刺激皮肤自我修复等机制,有效改善这些皮肤问题。 02 损容性皮肤病 适应症包括寻常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脱发(如雄激素性脱发、斑秃、女性型脱发)、黑眼圈、色素性疾病(如黄褐斑和白癜风)等。微针治疗通过刺激细胞修复、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率,能够显著改善这些皮肤状况。 03 炎症性皮肤病 如激素依赖性皮炎、玫瑰痤疮、接触性皮炎等,微针治疗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和修复皮肤屏障,帮助缓解这些病症。 04 萎缩性瘢痕与皮纹异常 包括痤疮瘢痕、烧伤后瘢痕、膨胀纹、橘皮样改变等。微针治疗可以通过刺激胶原再生、重塑皮肤组织,有效改善瘢痕和皮肤纹理异常。 05 其他适应证 微针治疗还适用于原发性多汗症、光化性角化病等其他皮肤问题。 微针治疗的禁忌症 01 绝对禁忌证 包括治疗区存在活动期或进展期的皮肤病(如急性湿疹、扁平疣、扁平苔藓、寻常性银屑病)、凝血功能障碍、局部皮肤感染(如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感染)、治疗区存在恶性肿瘤或不明性质的皮肤肿物、正在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对微针材料过敏、瘢痕疙瘩患者以及精神类疾病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02 相对禁忌证 包括妊娠期或哺乳期、长期户外工作或术后需要接触阳光的患者、治疗区存在不明注射物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的患者。共识强调,这些情况可能增加治疗风险,应谨慎选择微针治疗。 治疗方法与术后护理 01 术前准备 问诊与告知: 在术前问诊中,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微针治疗的原理、预期疗效、可能的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共识建议,术前还应进行皮肤清洁,并拍摄患者治疗前照片(如使用专业皮肤分析仪或在适宜的光线下拍摄)。 麻醉与消毒: 根据共识,麻醉方式应根据微针针长和患者耐受情况选择,通常外涂局部麻醉剂30至40分钟。清除麻醉剂后,应再次使用碘伏消毒皮肤,遵循“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原则。 02 操作方法 滚轮微针: 滚轮微针的操作应手持滚针在治疗区内进行横、竖、斜呈米字型的短程、快速滚动,施力均匀适中,手法应轻柔缓慢。共识指出,不同针长的微针应先长针后短针依次操作,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损伤。在头皮区域,应相应缩短针长,并仅在左右方向横向滚动,以免头发卷入滚轮。 射频微针: 射频微针操作时,应将治疗部位分为2至5个区域,遵循“不遗漏不重复”原则。根据治疗需求选用不同的针长和能量。共识推荐,面部治疗时使用连发模式,松弛明显区域需适当拉平皮肤后操作。治疗后即刻应进行冰敷,降温后涂抹抗生素软膏或烧伤膏。 03 术后护理 即刻护理: 治疗后,皮肤的角质层会暂时性受损,可能导致红斑、刺痛、灼热等不适反应。共识建议使用医用冷敷贴、生理盐水或结合冰袋冷湿敷(15至30分钟)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及不适症状。 居家护理: 共识指出,治疗后24小时内应使用生理盐水纱布清洁或无菌医用喷雾清洁。随着受损角质层逐渐恢复,微针通道闭合,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保湿和防晒护肤品。保湿类产品应选择含有舒缓和修复功能的产品,以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 04 伴随使用的产品 微针治疗后即刻开放皮肤角质层通道,有利于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共识建议,医生应根据专业评估,慎重选择伴随微针治疗的产品,包括符合患者适应证的药品、Ⅱ类及以上械字号或其他临床验证安全有效的产品。 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原则 01 水肿 微针治疗后通常可见轻度水肿,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治疗强度和过程、患者个体差异及术后护理。共识指出,术后即刻冷湿敷可减轻水肿,水肿通常在24至48小时内自行消退。 02 红斑 共识描述了弥漫性红斑伴轻度渗出的常见情况,通常可在数天内逐渐自行消退。术后即刻冷湿敷可减轻红斑程度。 03 瘀点/瘀斑 中高强度的微针治疗可能引起点状出血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伴散在瘀点。对于较薄的皮肤(如下眼睑),可能会出现瘀斑,通常5至7天后可完全吸收。术后即刻冷湿敷可减轻点状出血和瘀斑的程度。 04 过敏反应 由于对微针材料或伴随使用的药物、产品等产生过敏反应,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对从未使用过的药物或产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共识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应视严重程度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外用抗炎药治疗,重度过敏反应可采用短期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05 痤疮样皮损 微针治疗可能因皮肤微环境的改变或损伤加重局部炎性表现,导致新发痤疮样皮损或原有痤疮皮损加重。共识建议,在排除过敏反应或感染后,按照痤疮常规治疗进行处理。 06 单纯疱疹复发与玫瑰痤疮发作 创伤应激反应可能诱发单纯疱疹,尤其在口鼻周围。对于有复发性疱疹病史的患者,建议在治疗前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玫瑰痤疮的发作也可能由于应激反应引发,共识建议根据玫瑰痤疮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 07 病原微生物感染与炎症后色素沉着 术前消毒不严格、术中操作不规范或术后护理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共识强调,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和术后早期护理的重要性。对于肤色较深或有黄褐斑的患者,炎症后色素沉着的风险较高,应在治疗前使用美白或祛斑类产品进行皮肤准备,术后严格防晒,使用氨甲环酸、维生素C等活性药物减少皮肤黑素生成。 08 机械性划痕及瘢痕 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施力不均或滚轮滚动障碍可能导致皮肤划伤甚至瘢痕形成。共识建议,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微针滚动轨迹均匀,一旦出现划伤应视皮肤损伤程度采取抗炎与促修复治疗。       本指南为临床微针治疗提供了详尽的操作规范和指导,旨在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规范化操作,微针治疗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改善多种皮肤问题。 引用文献: [1]杨蓉娅,李利,廖勇.微针治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2,15(04):193-196.

刘驰 2024-08-30阅读量3558

带状疱疹预防

病请描述:立秋之后需要关注的皮肤疾病 凉风至,寒蝉鸣。立秋已过,已进入秋天,一些皮肤疾病也进入高发期,还要小伙伴们做好防护措施。 秋季是带状疱疹的高发期,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疾病,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体内神经节内,像潜伏的杀手。99%成人体内潜伏有带状疱疹病毒,当50岁以后年龄增长,身体患有慢病,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又会引发身体疾病即带状疱疹。发病表现为皮肤出现带状排列水疱,伴有显著神经痛,疼痛程度超过分娩痛。近期气温变化频繁,传染性疾病高发,人体免疫力容易受损,这时候就容易诱发带状疱疹。一旦发病72小时内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最佳诊疗时机,而产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如何预防呢?①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提升免疫力。②50岁以上朋友,特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朋友建议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进行预防,数据显示可以提供11年90%以上保护效力。

王子雄 2024-08-26阅读量2139

带状疱疹—&md...

病请描述:   带状疱疹是一种发生在身体单侧的伴有疼痛的水疱疹,通常呈带状分布(与于病毒侵犯的神经节所支配的皮区一致)。   带状疱疹元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图片源于网络 VZV感染可引起两种不同的疾病: l  水痘——初次感染此病毒是发生水痘。其特征明显,呈现为以红斑为基底的水疱性皮损,有阶段性变化。 l  带状疱疹——由感觉神经节中潜伏VZV再活化所致。其过程是患水痘后,VZV病毒会进入感觉神经节潜伏起来(呈“休眠状态”),悄无声息;多年后可“醒来”( 再活化)导致带状疱疹。   图片源于网络 注:VZV感染T细胞——病毒血症——分布全身(皮肤和神经元)。 存在于皮肤疱疹的病毒感染游离神经末梢——沿感觉神经轴突逆行——至相应神经节的神经元,终生潜伏。   病毒为什么会潜伏休眠?  水痘期间,人体产生VZV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控制VZV,终止感染;病毒得以潜伏休眠。好似“孙大圣”( 病毒)被“五行山”(VZV特异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压制。   病毒为什么会被唤醒? 当人体免疫状态发生变化,如衰老、疾病相关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医源性免疫抑制等,导致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其结果是VZV病毒再激活(被唤醒),并从神经节内扩散到多个感觉神经元,顺行向外周扩散到感觉神经纤维,导致皮肤内感染,引发皮疹。     图片源于网络 带状疱疹为什么会不期而遇? ——免疫状态变化 l  年老体衰,免疫功能降低,若遭遇不顺,便是雪上加霜,免疫应答不力,病毒再激活。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在大约50岁时开始急剧升高。存活到85岁的人群中约有50%的人会得一次带状疱疹。   l  免疫状态削弱:若疾病缠身,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HIV等,免疫应答不力,病毒再激活。   l  免疫状态削弱:若接受特殊治疗如移植、特定免疫调节剂治疗、化疗和/或皮质类固醇治疗等,免疫应答不力,病毒再激活。 l  免疫状态削弱:若压力山大、疲惫不堪,免疫功能也会降低,免疫应答不力,病毒再激活。——带状疱疹年轻化。     带状疱疹有什么症状和体征(与时间相关)? ——表现为皮疹和急性神经炎   1.皮肤异样感觉——瘙痒、灼热感、刺痛等;或伴发热、不适或头痛。视为前驱疼痛症状。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症状。  2.皮疹  数日内出现红色斑丘疹,水疱疹 图片源于网络 3-7日,簇集性水疱可破裂,重者或形成脓疱,有时会感染。 7-10日,皮疹结痂、开始愈合。痊愈后有可能遗留瘢痕、色素减退或沉着过度,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带状疱疹怎么诊断? 通常基于临床表现(即身体单侧、通常为疼痛性、沿感觉神经皮区分布的水疱性皮疹)。在出疹前,前驱疼痛常被误认为其它疾病。   什么时候就医? 自己怀疑患了带状疱疹应立即就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治疗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也应复诊: ●疼痛加剧,且非处方药无效。 ●皮疹加重。 ●发热。 ●出现眼部症状,如发红、刺激或视觉问题。 ●出现耳部症状,如耳痛或听觉问题。     带状疱疹如何就医(看哪个科)? ——需要专业的多学科诊疗(可能需要同时看几个科) l  皮肤科            (疱疹明显,疼痛) l  皮肤科+疼痛科    (疼痛显著) l  疼痛科+皮肤科    (疼痛显著) l  皮肤科+疼痛科+眼科 l  皮肤科+疼痛科+耳鼻喉科     自己能做什么缓解病情?   ●休息、良好的睡眠。 ●遵医嘱用药。 ●保持皮疹处干燥清洁,用干净敷料覆盖患处。 ●着装舒适、宽松。     如何保护家人? 可通过以下方式预防病毒传播: ●覆盖皮疹处。 ●勤洗手,直到皮疹已结痂。   通常认为结痂后无传染性。   为什么会那么痛?痛那么久? ——有可能“痛不欲生”、“度日如年”。与如下因素有关: l  神经元损伤——VZV再激活使受累的感觉神经节发生强烈的炎症反应,或伴神经元出血性坏死。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 l  神经节最终会发生神经元丢失,随后传入神经纤维(尤其是C型伤害感受器)发生纤维化。——导致疼痛慢性化。   带状疱疹有什么后果(并发症)? l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l  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 l  急性视网膜坏死、无菌性脑膜炎及脑炎,较少见。 l  眼部、神经系统病变和皮肤的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发生。   可以预防吗? ——看似防不胜防,但可以预防。 l  健康生活,保护免疫功能。 l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有效降低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也可减轻带状疱疹症状。推荐年龄≥50岁的免疫功能正常者接种重组疫苗。

张咸伟 2024-07-10阅读量1302

疱疹预防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20110
从事口腔诊疗工作十余年。擅长诊治:牙疼;牙发育不良;牙龈牙周疾病;拔牙;牙、面部外伤;口腔感染;口腔、面部肿物;口腔黏膜疾病;烤瓷牙,种植牙,活动义齿。口腔预防。口腔正畸。
艾滋病,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梅毒及暴露后梅毒预防,尖锐湿疣及HPV感染,急性和慢性淋病及非淋,疱疹,龟头炎,尿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滴虫病,艾滋病合并乙肝和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恐艾,性病心理咨询。
评分:9.9
问诊量:90
1、痤疮、皮肤增生物、面部皮炎、激光美容、微整注射。2、低危型高危型HPV感染、尖锐湿疣、梅毒、疱疹、妊娠性病母婴阻断、HIV/AIDS、恐艾干预、高危行为风险评估、暴露前预防、暴露后阻断、性病心理咨询、夫妻及家庭传播防治。
评分:9.8
问诊量:85
儿童口腔疾病预防及治疗(儿童龋病,根尖周病等口腔牙体疾病,婴幼儿鹅口疮,疱疹病毒性口炎等口腔粘膜病),儿童咬合问题治疗(乳牙反合,下颌后缩,上颌前突等咬合诱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