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牙龈出血是口腔健康中常见的问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牙结石刺激以及全身性疾病等。治疗牙龈出血,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症状严重程度及个人体质,采取最合适的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治疗牙龈出血的最佳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明确病因,对因治疗 1、全身性疾病排查: 如果牙龈出血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皮肤瘀斑等,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全身性疾病。 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查、肝功能检查等,明确诊断后,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2、口腔疾病治疗: 大多数牙龈出血由牙龈炎或牙周炎引起。对于这类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消除局部刺激因素。 可通过洗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方法,彻底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减轻牙龈炎症。 二、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1、局部止血药物: 对于急性出血或自发性出血的患者,可使用局部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粉、碘甘油等,迅速止血,减轻患者痛苦。 2、抗菌药物: 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过氧化氢溶液等抗菌药物,有助于抑制口腔细菌生成,减轻局部炎症。 在医生指导下,可口服抗生素,如甲硝唑、罗红霉素等,进行消炎杀菌治疗。 3、清热解毒药物: 对于因上火导致的牙龈出血,可服用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等清热解毒药物,缓解症状。 4、维生素补充: 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K等,有助于维持牙龈健康,增强血管韧性,减少出血。 三、生活习惯调整,预防复发 1、定期洗牙: 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洗牙,去除牙齿表面和牙龈下的牙菌斑和牙结石,预防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生。 2、正确刷牙: 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至少两分钟。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确保每个牙面都得到彻底清洁。 3、合理使用牙线: 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去除牙齿间隙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防止牙结石的形成。 4、健康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补充蛋白质,避免进食辛辣刺激、过冷过热、过于坚硬、高糖的食物。 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牙龈健康。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吸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四、专业治疗,必要时手术 对于严重的牙周炎或根尖囊肿等疾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牙龈切除术、牙龈成形术、根管治疗等。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李会彬 2024-11-18阅读量146
病请描述: “医生,我太痛苦了,下腹部、会阴部太疼了,特别是膀胱有尿的时候,要赶紧去尿,尿完后疼痛感觉能稍微缓解一下,但是过不了一会儿就又疼,起初以为是炎症,去医院查尿常规没有异常,看了好多医生都查不出病因,一直以为是炎症在治。近期加重到一天24小时都在疼,我都想直接带个尿袋或者把膀胱切了去……”45岁的张女士痛苦的说到。 这样的患者,门诊中碰到过好多,如果是膀胱有尿就疼,排尿后有缓解,出现尿频现象,很大可能是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这种疾病往往在做尿常规、B超等常规检查,是查不出来病因了,一般需要进行膀胱镜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可发现膀胱容量小,顺应性差,但不出现无抑制性收缩。膀胱水扩张后膀胱镜检查是诊断间质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一些患者膀胱容量可减少至50~60ml,由于膀胱容量缩小,患者甚为痛苦,可见膀胱顶部小片状瘀斑、出血,有的可见到瘢痕、裂隙或渗血。发现溃疡有助于确诊,但大多数患者没有溃疡,对于溃疡的患者,一般在检查的同时就可以切除溃疡进行治疗,术后再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 对于非溃疡性的患者,可以骶神经调控手术治疗 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治疗方法比较多,保守治疗比如饮食、生活习惯,常用的药物有阿米替林、羟嗪,西咪替丁,卡马西平,西乐葆,白细胞高的可以用抗生素。膀胱黏膜不好的话,可以灌注透明质酸钠。如果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还需吃索利那新,如果疼痛,服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服用药物是需要根据个人症状确定。此外还有膀胱黏膜的电灼,溃疡切除、肉毒素治疗等。对于保守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忧,骶神经调控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于非溃疡性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 神经调控术(SNM)是利用介入技术将低频电脉冲连续施加于特定神经,以此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调节异常的神经反射弧,进而影响并调节膀胱、尿道/肛门括约肌、盆底等骶神经支配靶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神经调节技术。手术具有简单、微创、有效、可逆等优势。 此疗法分两期进行。一期为测试期,先通过骶孔穿刺植入电极,由导线连接至体外的临时刺激器,评估患者排尿症状是否改善,可以帮助医生预判SNM的治疗效果,也可以让患者体验SNM的治疗效果。测试有效且患者满意,再行二期将刺激器长期植入患者臀部,可以长久地改善患者的排尿症状。这种分期的治疗方式可以降低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花费,也给患者提供了选择的权利。 骶神经调控术(SNM)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可以缓解盆底肌群的紧张度,对于疼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有明显改善。
李旭东 2024-09-29阅读量264
病请描述: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根据症状不同,中医把慢性胃炎分为8种类型,即食滞伤胃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热邪犯胃型、肝郁犯胃型、瘀滞 伤胃型、肝火犯胃型、湿困脾胃型。根据各种类型对症治疗。 1、食滞伤胃型患者 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 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 每日一剂,水煎服。 2、脾胃虚寒型患者 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 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药用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3、胃阴亏虚型患者 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 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 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4、热邪犯胃型患者 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药用蒲公英、败酱草各 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锻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5、肝郁犯胃型患者 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药用柴胡、 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6、瘀滞伤胃型患者 胃脘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药用丹参、蒲公 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7、肝火犯胃型患者 因久病脾胃气虚,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满隐痛,食后疼痛加重,经常烧心泛酸,口苦发黏,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数。证属虚实夹杂、肝火 犯胃。治宜舒肝理气、清热调胃。药用党参、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黄芩、栀子、木香、佛手、生麦芽各10克,黄连、吴茱萸、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 煎服。 8、湿困脾胃型患者 胃脘痞闷,纳呆,少食即感胀,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辘辘,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困倦懒动,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濡细。证属湿阻脾胃,困遏中焦。宜健脾祛湿、理气醒胃。药用薏苡仁30克,苍术、茯苓、鸡内金各12克,藿香、佩兰、白蔻仁、厚朴、菖蒲、半夏、陈皮、干姜、枳壳、连翘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药剂师温馨提示胃炎患者平时关键还是靠自己调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不抽烟喝酒,不熬夜,注意休息;不要久坐久站,可以适当按摩,平时适当运动,坚持有氧运动,效果挺好的。 http://ahongyi.000.pe/?i=1
张峰 2024-09-09阅读量2568
病请描述: 微针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皮肤疗法,近年来在皮肤美容和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规范其临床操作,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微针治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由多位权威专家联合制定,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原则,涵盖了微针的类型、作用机制、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流程以及术后护理等内容。这一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指南,确保微针治疗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最佳效果。 文 | 刘驰 微针治疗的类型 01 基于微针导入方式的分类 实心微针: 实心微针的针体在皮肤表面形成一过性微通道,显著提高药物或活性成分的渗透效率。它主要用于皮肤预处理,促进药物吸收,也可单独用于诱导胶原再生。根据共识,实心微针的针长范围为0.1至3.5毫米。 涂层实心微针: 涂层实心微针在针尖和部分针体涂布有活性药物,针体刺入皮肤后,药物在皮肤内溶解,从而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效率。这种类型的微针通常用于局部疾病的药物导入。 中空微针: 中空微针通过内部微孔道直接将药物定量递送至特定皮肤靶层,适合需要精确剂量控制的治疗。由于其药物透皮剂量有限,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控制。 溶解型微针: 溶解型微针由可溶性生物材料和药物或活性成分混合而成,刺入皮肤后,针体逐渐溶解,药物缓慢释放到皮肤内。溶解型微针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适合需要长期效果的治疗。 02 基于微针器械/设备的分类 滚轮微针: 滚轮微针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微针类型,主体包括手柄和滚轮,滚轮上镶嵌有序排布的微针,针长范围从0.1至3.5毫米不等。在皮肤上滚动时,滚轮微针可形成无数的微通道,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同时刺激皮肤启动损伤修复和再生机制。 印章微针: 印章微针包括手柄和印章头,印章头嵌有微针,使用时微针垂直刺入皮肤,适用于局部皮肤治疗。印章微针尤其适合治疗面部细小部位,如眼周和鼻翼区域。 电动微针: 电动微针由笔式主体和电动微针头构成,通过机械驱动对皮肤进行反复针刺,克服了手动微针操作时针刺深度不均匀的缺点。电动微针的针长和频率可以根据治疗需求调节,适用于面积较小或较窄的瘢痕和皱纹治疗。 射频微针: 射频微针结合了微针和射频能量,通过微针将射频能量直接递送至皮肤深层,产生热刺激,促进胶原再生。根据共识,射频微针可分为绝缘微针和非绝缘微针两种类型,前者更适合用于减少表皮损伤。 纳米微针: 纳米微针利用纳米雕刻技术开发,在皮肤上形成超细微孔,适用于浅表药物或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纳米微针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几乎无休工期,特别适合需要快速恢复的患者。 微针治疗的作用机制 01 诱导胶原再生 损伤阶段: 微针刺入皮肤引发的机械性损伤会启动天然损伤修复机制。首先,微针穿刺可引起真皮层内小血管的损伤,导致血小板释放和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进一步释放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激活皮肤修复机制。 增生阶段: 在微针治疗后的增生阶段,单核细胞取代中性粒细胞,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α/β,促进局部血管、上皮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此阶段胶原蛋白(主要为Ⅰ型、Ⅲ型、Ⅳ型和Ⅶ型)及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增加,有助于皮肤的再生和修复。 共识指出,术后约5天内,纤连蛋白基质开始形成,为胶原蛋白沉积创造适宜的微环境。 成熟重塑阶段: 在最后的成熟重塑阶段,新生成的Ⅲ型胶原蛋白逐渐被更稳定的Ⅰ型胶原蛋白替代,形成稳定的生理性网状结构。这些新生的胶原蛋白在皮肤中保留的时间可长达数年,有助于维持皮肤的长期改善效果。 02 增强药物透皮吸收 微针治疗的针尖细微,穿刺深度通常仅达到表皮层至真皮浅层,可暂时打破皮肤的角质层屏障,从而显著提高药物或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率。微针治疗后,药物的透皮吸收率比未经过微针处理的皮肤高出数倍,这使得微针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输送手段。 03 刺激细胞电位 当金属微针插入皮肤时,可瞬间改变细胞内外电位,激活Na+-K+泵,并在重复插入时持续改变细胞电位,形成细胞间隙的电磁混合场。此过程可提高细胞活性,并上调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微损伤的愈合和皮肤组织结构的重塑。 04 痤疮治疗 射频微针在治疗寻常痤疮时,通过破坏异常的皮脂腺并促进组织重塑,从而改善皮肤质地和附属器功能。 05 黄褐斑治疗 微针治疗的微损伤可提高表皮层细胞活性,促进细胞迁移和分化,进而提高黑素代谢率,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微针治疗的适应证 01 皮肤老化与亚健康状态 包括皱纹、皮肤暗沉、松弛、毛孔粗大、敏感性皮肤等。共识指出,微针治疗可以通过诱导胶原再生、刺激皮肤自我修复等机制,有效改善这些皮肤问题。 02 损容性皮肤病 适应症包括寻常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脱发(如雄激素性脱发、斑秃、女性型脱发)、黑眼圈、色素性疾病(如黄褐斑和白癜风)等。微针治疗通过刺激细胞修复、提高药物透皮吸收率,能够显著改善这些皮肤状况。 03 炎症性皮肤病 如激素依赖性皮炎、玫瑰痤疮、接触性皮炎等,微针治疗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和修复皮肤屏障,帮助缓解这些病症。 04 萎缩性瘢痕与皮纹异常 包括痤疮瘢痕、烧伤后瘢痕、膨胀纹、橘皮样改变等。微针治疗可以通过刺激胶原再生、重塑皮肤组织,有效改善瘢痕和皮肤纹理异常。 05 其他适应证 微针治疗还适用于原发性多汗症、光化性角化病等其他皮肤问题。 微针治疗的禁忌症 01 绝对禁忌证 包括治疗区存在活动期或进展期的皮肤病(如急性湿疹、扁平疣、扁平苔藓、寻常性银屑病)、凝血功能障碍、局部皮肤感染(如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感染)、治疗区存在恶性肿瘤或不明性质的皮肤肿物、正在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对微针材料过敏、瘢痕疙瘩患者以及精神类疾病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02 相对禁忌证 包括妊娠期或哺乳期、长期户外工作或术后需要接触阳光的患者、治疗区存在不明注射物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的患者。共识强调,这些情况可能增加治疗风险,应谨慎选择微针治疗。 治疗方法与术后护理 01 术前准备 问诊与告知: 在术前问诊中,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微针治疗的原理、预期疗效、可能的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共识建议,术前还应进行皮肤清洁,并拍摄患者治疗前照片(如使用专业皮肤分析仪或在适宜的光线下拍摄)。 麻醉与消毒: 根据共识,麻醉方式应根据微针针长和患者耐受情况选择,通常外涂局部麻醉剂30至40分钟。清除麻醉剂后,应再次使用碘伏消毒皮肤,遵循“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原则。 02 操作方法 滚轮微针: 滚轮微针的操作应手持滚针在治疗区内进行横、竖、斜呈米字型的短程、快速滚动,施力均匀适中,手法应轻柔缓慢。共识指出,不同针长的微针应先长针后短针依次操作,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损伤。在头皮区域,应相应缩短针长,并仅在左右方向横向滚动,以免头发卷入滚轮。 射频微针: 射频微针操作时,应将治疗部位分为2至5个区域,遵循“不遗漏不重复”原则。根据治疗需求选用不同的针长和能量。共识推荐,面部治疗时使用连发模式,松弛明显区域需适当拉平皮肤后操作。治疗后即刻应进行冰敷,降温后涂抹抗生素软膏或烧伤膏。 03 术后护理 即刻护理: 治疗后,皮肤的角质层会暂时性受损,可能导致红斑、刺痛、灼热等不适反应。共识建议使用医用冷敷贴、生理盐水或结合冰袋冷湿敷(15至30分钟)缓解局部炎症反应及不适症状。 居家护理: 共识指出,治疗后24小时内应使用生理盐水纱布清洁或无菌医用喷雾清洁。随着受损角质层逐渐恢复,微针通道闭合,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保湿和防晒护肤品。保湿类产品应选择含有舒缓和修复功能的产品,以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 04 伴随使用的产品 微针治疗后即刻开放皮肤角质层通道,有利于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共识建议,医生应根据专业评估,慎重选择伴随微针治疗的产品,包括符合患者适应证的药品、Ⅱ类及以上械字号或其他临床验证安全有效的产品。 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原则 01 水肿 微针治疗后通常可见轻度水肿,其严重程度取决于治疗强度和过程、患者个体差异及术后护理。共识指出,术后即刻冷湿敷可减轻水肿,水肿通常在24至48小时内自行消退。 02 红斑 共识描述了弥漫性红斑伴轻度渗出的常见情况,通常可在数天内逐渐自行消退。术后即刻冷湿敷可减轻红斑程度。 03 瘀点/瘀斑 中高强度的微针治疗可能引起点状出血反应,表现为弥漫性红斑伴散在瘀点。对于较薄的皮肤(如下眼睑),可能会出现瘀斑,通常5至7天后可完全吸收。术后即刻冷湿敷可减轻点状出血和瘀斑的程度。 04 过敏反应 由于对微针材料或伴随使用的药物、产品等产生过敏反应,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对从未使用过的药物或产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共识建议,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应视严重程度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外用抗炎药治疗,重度过敏反应可采用短期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 05 痤疮样皮损 微针治疗可能因皮肤微环境的改变或损伤加重局部炎性表现,导致新发痤疮样皮损或原有痤疮皮损加重。共识建议,在排除过敏反应或感染后,按照痤疮常规治疗进行处理。 06 单纯疱疹复发与玫瑰痤疮发作 创伤应激反应可能诱发单纯疱疹,尤其在口鼻周围。对于有复发性疱疹病史的患者,建议在治疗前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玫瑰痤疮的发作也可能由于应激反应引发,共识建议根据玫瑰痤疮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 07 病原微生物感染与炎症后色素沉着 术前消毒不严格、术中操作不规范或术后护理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共识强调,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和术后早期护理的重要性。对于肤色较深或有黄褐斑的患者,炎症后色素沉着的风险较高,应在治疗前使用美白或祛斑类产品进行皮肤准备,术后严格防晒,使用氨甲环酸、维生素C等活性药物减少皮肤黑素生成。 08 机械性划痕及瘢痕 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施力不均或滚轮滚动障碍可能导致皮肤划伤甚至瘢痕形成。共识建议,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微针滚动轨迹均匀,一旦出现划伤应视皮肤损伤程度采取抗炎与促修复治疗。 本指南为临床微针治疗提供了详尽的操作规范和指导,旨在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规范化操作,微针治疗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改善多种皮肤问题。 引用文献: [1]杨蓉娅,李利,廖勇.微针治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2,15(04):193-196.
刘驰 2024-08-30阅读量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