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脑血栓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 一、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治疗也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如羊水栓塞、骨折后脂肪栓塞等。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是脑血管造影,它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但脑血管造影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一定要慎重。 二、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当然,个别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塞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临床上不好区分。要力争尽早做CT扫描检查。脑出血的CT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 大面积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 三、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时,与脑出血酷似,给诊断带来困难。头颅CT扫描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但若无条件作CT、MRI时,以下几点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1、大面积脑梗塞常有脑血栓病史,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常有一侧肢体乏力、麻木、头昏等前躯症状。 2、起病于劳动、排便、饮酒、激动时,脑出血可能性大,传统观念认为脑梗塞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3、脑出血病人70%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且绝大多数在病初即有血压明显升高;大面积脑梗塞多无类似现象。 4、脑出血病人起病时,就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大面积脑梗塞颅内压增高出现相对较晚,多呈进行性加重。 5、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大面积脑梗塞一般不易查出,或出现较晚。 脑梗塞俗称“中风”或“脑卒中”。“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在所有中风中占70%至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有的病人仅仅27岁,但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 中医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内风和外风之说。 脑梗塞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使病人出现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甚至成为植物人,部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脑梗塞可致命。 四、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改善病人预后,减轻和减少致残。因为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发病后6小时内经过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使脑梗塞痊愈率达到70%至80%,个别资料报道可达近90%,不留有任何后遗症。 治法:益气和血,通络降脂,活血,化痰 药方:黄芪30克、丹参20克、广地龙12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当归15克、胆南星10克、白芍12克、石菖蒲15克、葛根20克、水蛭10克、生山楂30克、制首乌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副。 化裁: 1、肝阳偏亢者,加天麻10克、钩藤12克; 2、血压偏高者,加夏枯草18克、石决明20克、代赭石30克; 3、痰多者,加天竺黄12克; 4、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克; 5、出现面瘫者,加全蝎10克、白附子8克; 6、失语者,加远志12克、郁金12克; 7、上肢不遂者,加桑枝15克、姜黄12克; 8、下肢不遂者,加桑寄生15克、杜仲15 克。 五、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个体化、分型、分期进行治疗: 1、溶栓治疗 即发病后3天以内进行,可静脉给药溶栓,也可动脉给药溶栓,动脉溶栓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性和副作用是颅内出血,心源性栓塞脑出血的机会更高。 2、抗凝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其中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更安全。 3、抗血小板药物 (1)阿司匹林,是经济、实惠、安全及最常规的抗血小板预防用药,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或75mg/天。急性 期可增加剂量至300mg/天。用药过程不需要血液学方面的检测,肠溶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副作用。 (2)抵克立得,可作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剂量及用法是125~250mg/天,进餐时口服。用药过程中应检测血象、肝功能及出凝血等。少数病人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等副作用,出血时间延长,溃疡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出血性疾病者慎用,药价格较阿司匹林贵。 (3)氯吡格雷:欧美已经开始使用,该药75mg与抵克立得250mg的疗效相同。 4、降纤治疗 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有降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及蝮蛇抗栓酶等。发病24小时内使用。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 5、血液稀释疗法 目的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常用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苷和706代血浆等。 6、脑保护剂 (1)钙离子拮抗剂:阻止细胞内钙超载、防止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盐酸氟桂嗪和脑益嗪等。 (2)胞二磷胆碱: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3)谷氨酸拮抗剂和GABA增强剂。 (4)其它:维生素E、维生素C和甘露醇也具有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的作用。 7、中医中药 中药有复方丹参、川穹嗪等。同时辅以针灸及按摩等治疗。 8、康复治疗 是国外治疗脑血管病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在发病后3~7天便天始进行系统、规范及个体化的康复治疗。 9、一般治疗: (1)调整血压,脑梗塞时要慎重使用降压药,如血压为150~160/100时不需要使用降压药,血压降的过低可加重脑缺血。 (2)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 (3)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急性特别是大面积脑梗塞时可出现脑水肿,是发病后1周内死亡的常见原因,应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肾功能异常者可用甘油果糖和速尿。 (4)预防和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 (5)防止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剂。 (6)早期活动防止褥疮形成,每2小时翻身拍背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避免受压和褥疮形成。 (7)加强营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行鼻饲、静脉高营养等,给病人创造恢复的机会。 脑梗塞的食疗方处方: 瘦猪肉50克,大蒜瓣20克,青萝卜100克,黑木耳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精盐4克,味精2克,加水适量煮烂熟,连汤食用,每日一顿。脑梗塞为老年常见多发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脑血栓、冠心病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一旦发病就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发生药物反应也是常有的事。 食疗验方的优点是对身体有利而无害,可以长期食用,且少毒副作用。患者不妨留心观察,照方试用,以验证疗效。 六、脑出血的中医治疗,可以用镇肝熄风汤、建领汤、安宫牛黄丸等治疗。 点击此处查看具体防治方法 http://ahongyi.000.pe/?i=1
张峰 2024-09-08阅读量1.6万
病请描述:氨甲环酸你了解多少?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衍生物,又称凝血酸,其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最早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用作抗纤溶剂,以降低血友病、月经过多以及临床外科手术中出血过多的风险。此后研究发现氨甲环酸基于其抗炎和抗黑色素生成特性在皮肤病学领域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治疗黄褐斑、玫瑰痤疮、荨麻疹和炎症后色素沉着过度等多种疾病。本文我们来看看它在玫瑰痤疮与痤疮中是如何发挥它的超能力!作用机制: 你知道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吗?玫瑰痤疮这个听起来很浪漫的名字,却是困扰着很多人并且难以根治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具体机制还在研究中。但既往研究表明本病与遗传、免疫、神经血管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外部刺激激活多种天然免疫相关分子,例如Toll样受体(TLR2)、抗菌肽(Camp)等,通过一系列反应导致LL37的过量积累,并生成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促进血管增生扩张,加重炎症反应。你知道痤疮的发病机制吗?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好发于面颈部、胸背部的皮脂腺毛囊的慢性皮肤病。痤疮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微生物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痤疮丙酸杆菌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TLR)刺激皮脂腺,主要是TLR2,TLR2 依赖性通路激活导致核转录因子触发,然后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此外,痤疮丙酸杆菌可以通过激活角质形成细胞表面的蛋白酶激活受体-2或PAR-2来释放各种外源性蛋白酶。这些蛋白酶可以增强促炎细胞因子的转录,例如 IL-1a、IL-8、TNF-α 和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玫瑰痤疮和痤疮虽然是两种疾病,但据研究表明,其有着一些相同的发病机制,例如炎症、精神压力、遗传和皮肤微生态等。氨甲环酸又是如何治疗玫瑰痤疮和痤疮的呢?氨甲环酸具有强大的超能力,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发挥其作用,例如:①有研究发现氨甲环酸可以降低先天免疫基因的表达,包括TLR2、KLK5、和Camp,以及玫瑰痤疮病变中的中性粒细胞相关基因;②氨甲环酸通过抑制LL37激活的HaCaT细胞中的TLR2、IL-6、TNF-α和CCL10的表达而表现出抗炎作用,其显著降低了炎症性痤疮、丘疹和脓疱的计数;③随着CD4 T细胞的增加以及玫瑰痤疮病变中Th1和Th17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上调,适应性免疫系统在玫瑰痤疮中被显著激活,LL37诱导的Th1和Th17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也可被氨甲环酸降低;④氨甲环酸可通过降低CD31+细胞和下调玫瑰痤疮病变中VEGF的表达水平来抑制血管生成;⑤氨甲环酸可抑制丝氨酸蛋白酶(SP)的PAR-2激活,导致角质形成细胞中钙内流,从而减轻痤疮与玫瑰痤疮的临床症状。★总之,氨甲环酸可以通过抗炎、抑制血管生成扩张、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调节特性等方面来改善玫瑰痤疮和痤疮的症状。❗此外 氨甲环酸不止对玫瑰痤疮与痤疮有效,大家很担心的痘印即炎症色素沉着、炎症后红斑也可以被氨甲环酸改善哦!①促炎因子增多和血管生成和扩张会导致炎症后的色素沉着,氨甲环酸可以通过阻断纤溶酶减少缓激肽的释放,并且还可通过降低肥大细胞活性从而抑制白三烯和血小板活性因子释放,从而改善炎症后色素沉着。②促炎因子(TNF-α、IL-6)和趋化因子等导致玫瑰痤疮后的红斑也可以被氨甲环酸一举消灭。PS:现市面上有很多精华液都宣传自己添加了5%、10%的氨甲环酸,浓度过高容易对皮肤产生刺激性,浓度过低没有明显疗效,所以口服氨甲环酸较外用氨甲环酸来说,其治疗效果更好,更易把握疗效,也更具有性价比哦~看完本文你知道为什么氨甲环酸可以用于玫瑰痤疮、痤疮的治疗了吗?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月经减少、头痛、肌痛和心悸,眩晕、关节痛、视力模糊、倦怠和脱发等,通常程度轻微且持续时间短。禁忌症:患有获得性色觉缺失的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活动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心绞痛、心肌梗塞、脑缺血病史者不宜使用。吴教授温馨提示:虽然氨甲环酸功能强大,但其药理学机制较为复杂,存在相关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切不可自行随意服用,具体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参考文献:1. Li Y, Xie H, Deng Z, Wang B, Tang Y, Zhao Z, Yuan X, Zuo Z, Xu S, Zhang Y, Li J. Tranexamic acid ameliorates rosacea symptoms through regulating immune response and angiogenesis. Int Immunopharmacol. 2019 Feb;67:326-334. doi: 10.1016/j.intimp.2018.12.031. Epub 2018 Dec 19. PMID: 30578968.2. Kim KM, Lim HW. The uses of tranexamic acid in dermatology: a review. Int J Dermatol. 2023 May;62(5):589-598. doi: 10.1111/ijd.16160. Epub 2022 Mar 24. PMID: 35323992.3. Charoenwattanayothin A, Saiwichai T, Chaichalotornkul S. Adjunctive treatment for acne vulgaris by tranexamic acid. J Cosmet Dermatol. 2022 Oct;21(10):4515-4522. doi: 10.1111/jocd.14972. Epub 2022 May 10. PMID: 35388589.4. Jakhar D, Kaur I, Misri R. Topical 10% tranexamic acid for 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steroid-induced rosacea. J Am Acad Dermatol. 2022 Jan;86(1):e1-e2. doi: 10.1016/j.jaad.2019.12.067. Epub 2020 Jan 11. PMID: 31931084.5. Bageorgou F, Vasalou V, Tzanetakou V, Kontochristopoulos G. The new therapeutic choice of tranexamic acid solution in treatment of 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 J Cosmet Dermatol. 2019; 18(2): 563-567.6. 孙楠,牛悦青,陈璨,等.氨甲环酸对玫瑰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06):345-347.7. 唐文,陈爱军.氨甲环酸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1,37(03):180-184.
吴佳纹 2024-04-03阅读量6732
病请描述:近期流感频发,周围不少人陆续「中招」,而流感病毒亦是暴发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的可能病因之一。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最为严重的弥漫性心肌炎,其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极高,需要引起重视。本月,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最新发布,特梳理要点,以飨读者。一暴发性心肌炎有哪些常见病因?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1、感染性因素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常见病毒包括腺病毒、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近年来,也有部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罹患暴发性心肌炎。除了病毒感染外,细菌、螺旋体、真菌、立克次体、原虫、蠕虫和支原体感染也可能致暴发性心肌炎。2、非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系统性疾病(乳糜泻、结缔组织病、韦格纳肉芽肿病、川崎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结节病、甲状腺毒症)、超敏反应(抗生素、氯氮平、利尿剂、昆虫咬伤、锂、蛇咬伤、破伤风类毒素、美沙拉明)和心脏毒性物质(酒精、蒽环类药物、砷、一氧化碳、儿茶酚胺类药物、可卡因、重金属)。近年来,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暴发性心肌炎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需要引起重视。二暴发性心肌炎有哪些表现?如何诊断?1、临床表现患者常常起病急骤,有发热、乏力、不思饮食、肌痛、卡他性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前驱症状。此外还有心肌受损表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特点,多数患者可出现头昏乏力,甚至黑矇或晕厥;炎症累及心包,可出现胸闷胸痛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左心衰表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出汗等)或严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室速室颤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原性休克(皮肤湿冷、苍白、发绀,甚至意识障碍等)。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出现高敏肌钙蛋白I或T(hs-cTnI/T)或肌钙蛋白I(cTnI)和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显著升高等心肌损伤标志。3、其他检查心电图可出现低电压、广泛导联ST段及T波改变和传导阻滞等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呈现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左心室长轴应变下降等特征;炎症(细胞)因子可出现显著变化,尤其是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显著上升。4、诊断注意事项拟诊患者需通过冠脉造影排除急性心梗等疾病以临床确诊。应尽早行心肌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可通过病原微生物检测,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及毒物检测,进一步寻找导致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三暴发性心肌炎如何治疗?1、床边监测包括心电-血压-氧饱和度和出入量监测、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脉搏波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等。2、急性期患者救治: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1)机械生命支持推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推荐尽早使用IABP,IABP仍然不能纠正或不足以改善循环时立即启动ECMO或直接启用EMCO治疗(I,A)。Impella单用或连用IABP/ECMO可用于循环支持治疗,TandemHeart作为双心室辅助系统可用于循环支持,当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或以右心功能不全为主时也可考虑右心辅助装置(ImpellaRP)(IIa,C)。(2)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合并器官功能不全,特别是肾功能损伤时,推荐早期使用(IIa,C)。(3)免疫调节治疗①极早使用足够剂量糖皮质激素推荐入院后尽早开始每天3~8mg/kg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连续3~5日后依病情减半,至20~40mg/日维持1~3个月(I,A);②极早静脉使用足够剂量免疫球蛋白推荐入院后尽早开始丙种球蛋白每天10~20g静脉注射,使用3~5日后减半至5~10g持续应用3日,总量约2g/kg(I,A)。(4)抗病毒治疗对于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暴发性心肌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是主要治疗手段,推荐常规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75mg,2次/日),帕拉米韦可作为替代,连续使用3~5日(IIa,C)。除流感病毒外,大部分抗病毒药物非特异性且疗效不确定,因此暂不作特别推荐。(5)血管活性药和正性肌力药①血管活性药常用血管活性药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和垂体后叶素等,原则上不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使用,仅在不具备机械循环支持条件时短暂使用。推荐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65mmHg,尽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和时间,极早对患者进行机械循环支持或者转诊(I,A)。②正性肌力药 正性肌力药物(左西孟旦、米力农和西地兰)可降低左心室充盈压来改善左心室功能,提高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撤机率(IIa,C)。此外应谨慎使用洋地黄类药物(IIa,C)。(6)一般对症和支持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刺激与波动,清淡、易消化且营养饮食,鼻导管、面罩吸氧或正压给氧,曲美他嗪等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补充维生素,量出为入补液,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高热时可物理降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建议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7)并发症预防和治疗①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及房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室颤等快速心律失常者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立即电复律,无法终止时,推荐尽早使用体外生命支持治疗;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可静脉使用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以及快速短效的受体阻滞剂治疗(IIa,C)。心动过缓者首选置入临时起搏器,无条件时可用提高心率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IIa,C)。急性期发生心动过缓者不推荐置入永久起搏器,急性期发生室速室颤患者不推荐置入式心律复律除颤器(ICD)(III,C);仅在全身病情稳定2周以上传导阻滞仍未恢复时,再考虑置入永久起搏器(IIa,C)②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时治疗原发病;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发现DIC先兆;纠正反复心脏骤停、循环不稳定、交感兴奋;尽量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和垂体后叶素等升血压药物;除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外,推荐立即使用新鲜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或者人工肝等治疗。③ 全身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多数患者在病情好转后SCLS也能得到纠正,重症SCLS患者在机械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基础上需加大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用量,补充血浆,使用高分子量的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帮助恢复血容量;此外还可考虑抗IL-6单克隆抗体等治疗。④感染部分患者有明显肺淤血表现时,或进行气管插管和血管内介入(IABP或IABP+ECMO)等治疗时,建议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持续评估如不合并感染,在拔除循环支持系统后停用抗生素。如已发生感染,应根据病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PCT水平、宏基因检测结果针对性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经验性用药应采取「降阶梯」原则,理想状态下应1h内使用,过程中持续动态评估并快速寻找感染源、控制感染病灶以便随时调整治疗策略。无多重耐药性高危患者不推荐联合用抗生素药;病原菌明确、药敏明确时不推荐联合用药;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真菌药
潘凯 2024-01-29阅读量3593
病请描述:背景和目标: COVID-19 相关炎症、内皮功能障碍和凝血功能障碍可能会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出血风险并降低血运重建治疗的疗效。我们旨在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和COVID-19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安全性和结局。 方法: 对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连续接受静脉溶栓 (IVT) 和/或血管内治疗 (EVT) 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的回顾性多中心队列研究,检测了 SARS-CoV-2 感染。通过结合倾向评分加权和多元回归的双重稳健模型,我们研究了COVID-19与颅内出血并发症和临床结局的关联。根据治疗组(仅IVT和EVT)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 在来自105个中心的15128名患者中,有853名(5.6%)被诊断出患有COVID-19。5848例(38.7%)患者仅接受IVT,9280例(61.3%)EVT(联合或不联合IVT)。COVID-19 患者的症状性脑出血 (SICH) 发生率较高(校正比值比 [OR] 1.53;95% CI 1.16-2.01)、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SAH) (OR 1.80;95% CI 1.20-2.69)、SICH 和/或 SSAH 合并(OR 1.56;95% CI 1.23-1.99)、24 小时(OR 2.47;95% CI 1.58-3.86)和 3 个月死亡率较高(OR 1.88;95% CI 1.52-2.33)。COVID-19 患者在 3 个月时改良 Rankin 评分的分布也发生了不利的变化(OR 1.42;95% CI 1.26-1.60)。 讨论: 与同期非 COVID-19 治疗的患者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 COVID-19 的患者在血运重建治疗后颅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临床结局更差。目前的可用数据无法就 COVID-19 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有效性得出直接结论,也无法在这一缺血性卒中患者亚组中建立不同的治疗建议。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考虑在治疗决策、患者监测和确定预后时。 神经学 .2022 11 月 9;10.1212/WNL.00000000000201537. doi:10.1212/WNL.0000000000201537。 提前在线打印。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 COVID-19 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安全性和结果:全球 COVID-19 卒中登记处
刘建仁 2023-01-08阅读量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