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呕吐苦水 > 内容

呕吐苦水内容

早上吐绿色苦水是什么

病请描述:在清晨的曙光中,一些人在醒来后会遭遇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吐出的竟然是绿色的苦水。这并非是简单的消化不适,而可能是胆汁反流的症状。 胆汁,这一黄色的消化液,在我们的消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胆汁会从肝脏流入胆囊,再通过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帮助分解脂肪。然而,当某些因素导致胆道出现问题,胆汁的排泄就可能出现异常。胆汁可能会逆流而上,进入胃部,甚至食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绿色苦水的呕吐现象。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肝胆彩超等医学手段,详细检查胆道是否有疾病,如结石、炎症等。 此外,胃部的贲门和幽门的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胆汁反流。这两个部位在胃的入口和出口,如果它们关闭不全,胆汁就有可能从十二指肠反流进入胃,引起不适,甚至呕吐。为了明确诊断,胃镜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当遭遇早上吐绿色苦水的情况时,不应掉以轻心。这可能是身体在发出警告,提醒我们胆道或胃部出现了问题。及时进行检查,积极治疗,才能恢复身体的健康。

孟泽武 2024-04-23阅读量15

治疗子宫腺肌症要纠正&ldq...

病请描述:                 作者:(江苏)王长杰医生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或引用   开篇之前,我首先在此继续感谢“微医健康号”的审核员及网管们辛勤劳动和付出!也感谢他们能允许我的专业探讨子宫腺肌症方面的第55篇原创文章在此落户!更感谢他们的平台,造福民众,能让更多的患者来查阅到对自己有益的文章!福泽你我!                                                      文章正文“中药煎熬的药液苦,难喝”,“中药要煎熬太费事,没有时间”,“中药奏效慢、服用不方便”,“每天要喝中药苦水,我担心难坚持”,“中药我喝了不少,却没有发现能缩小子宫或腺肌瘤,甚至症状也没有改善,不再相信中医中药”等等对中医中药一肚子不满!甚至有一部分子宫腺肌症病人提出“宁可用激素,也不喝中药汤剂”的想法,以此来抵制不喝中药!还有一些西医临床医生向患者灌输“中医中药对这个病一点没有效果,不必去花这冤枉钱!”的思想!俗话说“只有选正确的药,自然能药到病除!没有遇见好药,自然难治!”今天,我(王长杰医生)先说说目前国内西药激素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使用情况,然后再来阐述一下中医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实际应用情况:子宫腺肌症会导致患者子宫增大、变硬、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X....交疼痛以及贫血、不孕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摧残的折磨!它的病因主要是子宫内膜异位侵入到子宫肌层内弥漫性生长所引起的。我们国内的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药物主要有三大类——非类固醇消炎药、激素药、中药等。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最新西医保守治疗的药物有哪些?一类是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这些药物对于子宫腺肌症造成的痛经现象会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治标不治本,下次月经时仍然疼痛依旧,虽然说一时改善疼痛程度,但是对于患者子宫肌层内的腺肌症病灶组织无法消除,因此不具备真正治疗腺肌症的作用。二类是激素药:主要包括各类内服的避孕药,其中也包括地诺孕素片(商品名:唯散宁片)、曼月乐环,对于这些内服的西药激素药物及带激素的曼月乐环等有哪些优点和不良反应,我(王长杰医生)已经撰文章并发表,本文章将不再重复,想具体了解这些的,则自己去各大搜索内查找我所撰写的文章。这次,我主要说国内最高级的激素剂主要有——达菲林及醋酸亮丙瑞林和戈舍瑞林注射剂等这三个品种,这类药物主要以其成分中所含孕激素、弱雄性激素等来抑制患者体内雌激素分泌,来达到抑制子宫内膜生长、缓解患者症状并控制子宫腺肌症病情发展的作用。但是由于无法真正地消除患者子宫肌层内病变基础,因此很难说可以治好子宫腺肌症。并且由于这类药物的激素性质,长期服用会导致多种副作用现象,加重患者身体的负担。根据这几年的临床统计,各大医院内使用率最高级激素针剂,代表性的为: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商品名——达非林: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商品名:达非林)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曲普瑞林持续用药可抑制雌二醇的分泌,从而使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处于休息状态。:应在月经周期的第1-5天开始治疗。一次1支,每4周注射一次。 根据发病时严重程度以及治疗过程中临床指标的变化(包括功能和器质指标)而定。原则上,一个疗程应至少4个月(4针),至多6个月(6针)。建议不要使用曲普瑞林或其他GnRH类似药物进行第二个疗程的治疗。【不良反应 】妇女:治疗初期,由于血浆雌二醇水平一过增高,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盆腔痛、痛经)加重,1-2周后小时。第一次注射后一个月可能出现子宫出血。该药物用于治疗女人不孕症时,联合使用促进腺激素可造成卵巢过度刺激,有可能出现卵巢肥大、盆腔痛和/或腹痛。治疗过程中,最常报导的不良反应如潮热、阴----道干燥、夫妻生活下降、困难与垂体-卵巢轴阻断有关。罕有头痛、关节痛和肌肉痛的报导。报导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瘙痒。罕见有Quincke水肿(昆克水肿)发生。一些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体重增加、高血压、情绪紊乱、发热、视觉异常、注射处疼痛。长期使用GnRH类似物可引起骨质流失,有致骨质疏松的危险。最初的腺刺激有可能引起yd的少量出血,需要用醋酸甲羟孕酮或环丙孕酮醋酸酯治疗。患者的反映和王长杰医生的总结:高昂的价格,最低每针1600元左右,如果连续打针5针,那么就是最低8000元。副作用要比普通的激素药物要严重些,各地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共同反映,不少副作用令这些曾经用过的子宫腺肌症病人印象深刻。另外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不少患者用了这个药后的疗效并没有达到推荐医生所言的疗效,复发率较高,绝大多数使用者,在五针停药后的早则二个月,最迟一年内的子宫及腺肌瘤仍然在慢慢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有少数人的子宫及腺肌瘤,甚至比用药前增大!一部分患者复发后的病情更严重,子宫仍旧持续增大,内膜增厚,腹痛加重。这些信息反映,也在提醒着我们临床医生慎重用药,不必在患者面前过分宣传它的神奇作用,毕竟是一种高级激素,万不得已才能给患者应用。作为患者有时并不一定听信医生,多咨询一些专业的医生和学习一些知识,然后再选择这种方案。如果病情达到非得要用它时,建议在用药期间,同时配合中药来减少达非林的一些良反应,同时也能提高它的效果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言过西药激素,我们再来说中医中药——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中药,博大精深!我(王长杰医生)三十多年临床工作中,对于祖国的传统中医中药能否真得能缩小子宫腺肌症引起的子宫和腺肌瘤这项目一直研究和探讨,近二十年撰写超过百篇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症方面的原创网络文章,得到不少子宫腺肌症患者的认可和让她们受益。过去,和其他中医临床医生一样,看着患者疼痛,一定要以镇痛为主,只要将痛改善,患者就可认为有效果,这个月吃疼痛则改善,下一个月不吃中药时,则疼痛依旧!对于子宫腺肌症引起的子宫增大或腺肌瘤增大,总是在配方中添加不少化瘀软坚,舒肝理气之类中药,但绝大多数患者服用一个月、二个月、甚至三个月后复查,却子宫及腺肌瘤仍然在持续增大,无法阻止病情慢慢加重!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挖掘到一张被称为中药奇方汤剂的中药配方,它的配方构成,并不符合中医对于子宫腺肌症的用药规律!这个较为奇特的中药汤剂,出于骨伤科医生之手,用于中药治疗膝关节的滑膜炎,在服用期间,被子宫腺肌症病人观察到这个中药汤剂能她的子宫及腺肌瘤得到较好的缩小,并且服用周期不长,只需要22天就可以去复查B超来看看子宫或腺肌瘤是否得到明显的缩小!被我(王长杰医生)挖掘后,对十几例不同程度的子宫腺肌症病人试用后,证实的确能让超过一半左右患者的子宫或腺肌瘤在服用这个被称为奇方中药汤剂一个周期22天后复查得到明显的缩小!不信,则可以点击后面这个文章标题,去查阅一部分病例的服药前和服药后的B超检查报告单:《话不多说,先上些“干货”让你眼见为实:唤起你对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信心》,我观察到使用后的实际效果远比预料还好,百思不解,为什么这个奇怪的中药汤剂配方,没有遵守中医的传统四诊八纲、也没有通过辩证论治来用药,并且对所有的子宫腺肌症患者,都用统一的一个配方,却能让一半左右的患者获效?我后期又撰写出后面这个探索文章,有兴趣了解的,则可以点击后面文章标题进入查阅:《治疗子宫腺肌症不按常规出牌反而效果好?谈中药奇方汤剂治疗原理》。中药汤剂的确比较难喝,但“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一句,相信子宫腺肌症病人都听过,坚持就有可能胜利属于自己的!中药相对西药激素中药的副作用非常小,简单的说就是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几乎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任何负面影响。中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药物而且也是中医学的基础,简单的说就是中医治疗完全依赖中药配比。无论任何疾病只要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搭配,并且掌握好剂量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在茫茫人海中的网络世界内,或查阅子宫腺肌症方面的文章中能找到、能相识我,也是一种有缘!欢迎您辛苦阅读本文章!!谢谢!有不明白的问题或者交流,则可以直接单独找本作者一起交流和探讨,或去各大知名搜索内输入本作者王长杰医生则可找到交流或探讨的方式。最后,再一次感谢“微医健康号”审核员及网管们辛勤劳动和付出!作者简介: 王长杰医生,专业研究子宫腺肌症20年,撰写超百篇原创网络文章!王长杰医生入驻“微医健康号”平台,愿意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子宫腺肌症方面的原创文章,奉献给各地患者们!感谢您来此阅读!#王长杰医生#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知识宝库 2021-11-02阅读量8999

胆囊问题必灸两穴,您知道吗?

病请描述:胆囊炎灸能退热,是灸疗主要效果之一,如见有灸后热升,当是由于灸效尚未充分发挥和机体发应增强的原故。内脏病在背部取穴,灸感扩布缓慢不能深入时,可于胸腹相应部位加灸,前后同取,以增强效果。例1:严×才,男,成年。发热(上午低,下午高),呕吐苦水,右上腹疼痛,有硬块如拳,胆囊压痛反应(++),食减,无黄疸,已4天。右胆俞有深压痛,用力重按,痛连前腹硬块处。熏灸右胆俞,灸感透入不深,不能到达前腹。又在前腹痛区中心加灸,热流很快即前后汇合。灸前体温37.7℃,灸后反上升至38.2℃,但无不适。呕吐及疼痛皆停止。下午又升至39.1℃,又有微痛及吐意。再灸,次晨体温下降至37.4℃,吐痛均止,硬块较前柔软。再用原法前后同灸。诸症续有轻减,体温全退。食欲增加,又续灸3天,一切平复而停灸。图片灸疗对胆囊结石是否有效,有待进一步验证。例2:张×兰,女,成年。右季肋疼痛时轻时重近1年,发作增剧时有寒热往来,似痛非痛,先冷后痛,继则呕吐,头痛如劈。住××医院经检查胆结石待排,给以各种抗菌素及大柴胡汤等治疗21天无效,自动出院要求针灸。背部无反应穴出现,乃迳取右胆俞,灸感自后向前,直趋右上腹,持续约2小时,感应方减弱。症状当即缓解,呕吐停止。6小时后又同法灸脾俞,各种感应同前。夜间能安眠。第2日仍用原法,施灸2次,灸感渐次增大,可以满布整个腹腔,精神振作,能进软食及下床活动。第3日3餐全进。第4日症状小有回升,有隐痛及吐意。乃早中晚各灸2次,症状被控制。又任取胆俞或脾俞。每日灸3次共5天,各症全除。一年后随访,可以参加一般劳动。阳陵泉对慢性胆囊炎,也是有效穴之一。 杏林飘香杏林飘香,专注中医!每天分享中医类优质文章、推荐中医名家名师名方,分享中医药知识干货、免费赠送中医电子书籍等。传承中医文化,传播中医知识~例3:晋×英,女,40岁。慢性胆囊炎2年。右上腹持续隐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熏灸右阳陵,灸感逐次增强,4次后方达右上腹,痛减食增。嘱其坚持自灸,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而自动停灸。图片《谢锡亮灸法》书中推荐穴位如下【胆道蛔虫症】胆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结石】日月、期门、梁门、至阳、天宗、胆俞、阳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右侧穴治疗。【胆囊炎】日月、期门、梁门、至阳、天宗、胆俞、阳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双侧穴位。【肝脏疾患】期门、中脘、膈俞、肝俞、胆俞、至阳、阳陵泉、蠡沟、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冲。【黄疸型肝炎】期门、中脘、膈俞、肝俞、胆俞、至阳、阳陵泉、蠡沟、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冲、脾俞。【肝功能异常】至阳、膈俞、胆俞、中脘、阳陵泉,灸法有良效。可见,肝胆疾病,两位国医大师都推荐了“胆俞穴和阳陵泉”这两个穴位记住了吗?急症重症患者还需要配其它穴位,请就医辨证施治。

郑君芙 2021-10-31阅读量8256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病请描述: 夏季也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孩子由于胃肠面积相对较大,肠壁的通透性较高,故吃入同等量的毒素会导致比成人更严重的中毒症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沙门菌食物中毒 主要因进食肉类、动物内脏、鱼类、蛋类等食物引起。一般在进食后6~24小时内发病,解出黄绿色水样便,时有脓血、里急后重感,若救治不及时,重症孩子有生命危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2.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大多源于吃剩菜、剩饭,一般在进食后3小时内发病,病情来势凶猛,呕吐比腹泻更重。可吐出黄色苦水,不发热或低热。多数孩子可于1天后恢复。 3.嗜盐菌食物中毒 多发生在吃了海鱼、海蟹、海蛤蜊或盐渍食物后8~18小时之间,临床症状主要有上腹部或肚脐周围出现阵发性绞痛,大便为洗肉水样或脓血便,但常无里急后重感。 4.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常因食用罐头、腊肠、咸肉或其他密封储存的食品。潜伏期为12~48小时或更长,不发热,少见呕吐、腹泻。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眼睑下垂、复视、瞳孔散大、说不出话、无法吞咽、呼吸困难。病情凶险%。 5.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多由饮食不卫生或餐具污染所造成,多在进食后12小时内发病,腹泻较轻,无里急后重感,很少发热。 摘自《如何让孩子少生病》,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王新良 2020-09-22阅读量8600

祛湿12金方

病请描述:路志正教授博学诸家,主张不独南方有之,北方亦多湿邪,辨病多从内外分证、三焦辨治。路老内科常用祛湿辨治金方十二法,77年的从医总结,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1、湿蕴胃腑 症状:胃脘痞闷不适,食后胀满,恶心欲吐,纳呆食少,呃逆时作,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滑或濡。 治则:芳香化浊,和胃降逆。 处方:姜半夏10克,枇杷叶10克,藿香12克,苏梗6克,白蔻仁(后下)6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杏仁6克,生姜3克。 加减:苔白厚腻者,加草果6克;苔薄黄腻者,加竹茹12克,芦根15克;苔黄厚腻,口黏苦者,去苏梗,加黄芩6克,黄连3克;呕苦、嘈杂者,加吴萸3克,黄连6克。呃逆、呕吐甚者,加刀豆12克,旋覆花(包)10克。   2、湿热蕴结 症状:胸膈不适,脘腹胀满,肢体沉重,口干苦而黏,大便黏滞不爽或便秘,小便黄浊或短赤,午后身热,心中烦热,舌淡红或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则:清热祛湿,调中行气。 处方:黄连6克,栀子3克,豆豉6克,厚朴10克,藿梗10克,半夏9克,茵陈12克,白蔻仁(后入)6克,杏仁10克,滑石(包)15克,通草6克。 加减:湿重于热者,去栀子,减黄连为3克,加草蔻10克,热重于湿者,加黄芩9克,连翘6克。大便黏滞不爽者,加败酱草12克,枳实10克;大便秘者,加槟榔片6克,生大黄(后下)1.5克。   3、湿困脾土 症状:脘痞腹胀,周身倦怠,肢体沉重,纳谷不馨,厌油腻,口黏,吐白痰涎沫,大便黏滞不爽或溏泄,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芳香醒脾,燥湿行气。 处方:佩兰10克,藿香12克,苍术9克,砂仁(后下)3克,厚朴9克,白芷6克,大腹皮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泽泻6克,六一散(包)12克,桔梗6克。 加减:头昏蒙不清者,加蔓荆子6克;带下清稀者,加炒荆芥穗9克,炒薏苡仁20克。肢体沉重较甚者,加防风、防己各6克,去肌表经络之湿。   4、寒湿中阻 症状:脘腹胀满,隐隐作痛、遇寒则甚,得热痛缓,泻下清稀,纳呆食少,口淡不渴,周身沉重,肢体酸楚,舌淡苔白滑腻,脉沉迟。 治则:温中散寒,燥湿行气。 处方:厚朴9克,干姜6克,草蔻仁(后入)6克,苍术12克,陈皮9克,茯苓12克,泽泻6克,广木香(后下)6克。 加减:兼寒湿外侵,身冷恶寒,肢体酸痛者,加苏叶9克(后入),羌活9克。兼肝经虚寒,出现胸胁不适,痛连少腹,妇人经来腹痛者,去砂仁、泽泻,加乌药9克,醋元胡10克,当归12克。   5、脾虚湿困 症状:脘痞腹胀,食后为甚,头重昏蒙,面色萎黄,神疲肢倦,懒于动作,口淡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腻,脉细弱。 治则:益气健脾,化浊祛湿。 处方:太子参12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半夏9克,陈皮9克,砂仁(后入)4克,扁豆10克,藿香6克,佩兰10克,生姜3片。 加减:气虚下陷,脘腹重坠者,去扁豆、藿香、佩兰,加黄芪15克,炒枳实9克,升麻6克。头蒙较甚者,乃清阳不升,加荷叶6克,葛根10克。有食滞者,加焦三仙30克,香橼皮9克。   6、湿邪弥漫,中上同病 症状: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头昏沉重,厌食纳呆,口中黏腻,渴不欲饮,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治则:宣肺理气,健脾祛湿。 处方:藿荷梗(各)12克,杏仁(去皮尖)9克,豆豉9克,佩兰12克,白蔻仁(后下)6克,半夏9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竹叶6克,枇杷叶10克。 加减:胸膈痞闷较甚者,去豆豉、竹叶,加枳实9克,香橼皮9克。肺气上逆,咳嗽有痰者,去豆豉、佩兰、竹叶,加前胡10克,陈皮10克。胃气上逆而呕者,加旋覆花(包)10克,生姜6克。湿邪化热者,加黄芩6~9克。   7、湿蕴膀胱 症状:小腹胀满,小便频数,淋沥赤涩,尿道疼痛或点滴不通,口黏口苦,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祛湿,通利膀胱。 处方:瞿麦12克,萹蓄12克,木通10克,滑石(包)15克,车前子15克,竹叶9克,栀子9克,甘草梢6克。 加减:如尿中带血者,为热伤血络,迫血妄行,加小蓟15克,蒲黄(包)12克,生地15克。如小便黄赤混浊,或如米泔水样者,加萆薢12克,黄柏9克。 8、湿邪中阻,肝脾不和 症状:胁肋胀满,脘腹痞闷,隐痛不适,痛甚则泻,泻后痛减,复如故。体倦乏力,纳呆呕逆,舌淡苔白腻,脉虚弦,重取无力。 治则:疏肝缓急,燥湿运脾。 处方:柴胡12克,枳壳10克,青陈皮(各)9克,苍白术(各)10克,薏苡仁15克,防风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加减:脾气虚者,加太子参12克,茯苓12克。中阳虚寒者,加干姜3克,草果6克。如出现嘈杂泛酸,呕吐苦水,舌边红,口干黏苦者,则为湿热内蕴,胆胃不和,宜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9、湿热阻滞肠道 症状:下痢赤白脓血,肛门灼热,腹痛腹胀,里急后重,身热心烦,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燥湿,调气行血。 处方:黄连9克,黄芩10克,大黄(后下)3克,赤白芍各12克,当归12克,广木香(后下)9克,槟榔6克,葛根12克,甘草6克。 加减:如湿邪偏重,下脓多于下血,身热不甚,脘痞呕恶,苔白腻者,上方去大黄,加藿香12克,苍术6克。如热毒较盛,下血多于下脓,血色鲜红,壮热烦渴,舌红苔燥者,宜加白头翁12克,败酱草15克,银花15克,赤芍改丹皮。   10、湿阻肝胆,蕴热发黄 症状:胸胁满闷,两肋痛胀,身目发黄,脘痞腹胀。口干黏苦,恶心呕吐,纳呆,四肢困重,小便黄浊,大便不调,舌淡苔薄黄腻,脉沉弦滑。 治则:疏肝缓急,燥湿运脾。 处方:柴胡12克,枳壳10克,青陈皮(各)9克,苍白术(各)10克,薏苡仁15克,防风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加减:如湿郁化热,热重于湿者,去川朴、苍术、川楝子,加黄芩10克,龙胆草6克,车前子(包)12克。如胁痛较著者,去泽泻,加元胡9克。如为寒湿下注,少腹拘急,睾丸坠胀者,上方去茵陈、泽泻,加干姜6克,乌药10克,盐茴香12克,以暖肝散寒,行气化湿。   11、湿邪蕴阻,脾肾阳虚湿蕴胃腑 症状:脘腹痞闷不适,时发凝痛,得热则缓,纳呆运迟,面色白光白,神疲懒言,周身困重,肢冷畏寒,大便溏泻,腰背酸楚沉重,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腻,脉沉迟尺弱。 治则:补益脾肾,温阳化湿。 处方:附子(先煎)9克,炮姜6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党参10克,厚朴6克,广木香(后入)6克,炙甘草4克。 加减:如泻利次数较多,清稀如水者,加猪苓12克,泽泻10克,增加利水渗湿之力,利小便而实大便。如以腰背酸楚疼痛症状明显者,加桑寄生15克,山药12克。 12、湿阻胞宫,带脉不利 症状:带下量多,或色白清稀,如涕如涎,或带下黄浊,腥臭。腰膝困重酸软,少腹坠胀,肢体倦怠,苔腻,脉缓滑。 治则:白带,健脾燥湿止带;黄带,清热燥湿止带。 白带方:白术各12克,陈皮12克,薏苡仁15克,车前子(包)12克,山药15克,炒荆芥穗9克,生龙牡(另包,先煎)20克,柴胡12克,茯苓15克,泽泻9克,甘草6克。 加减:有头昏沉重,或头蒙不清者,去泽泻,加川芎6克,天麻6克。少腹胀痛较著,遇寒痛甚者,上方去车前子,加炮姜6克,乌药10克。如伴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舌淡胖有齿痕者,乃脾气虚弱,上方加太子参12克,甘草改为炙草。 黄带方:黄柏10克,芡实15克,车前子(包)15克,椿根皮12克,薏苡仁15克,泽泻9克,川楝子10克,山药18克。 加减:带下色赤者,加鸡冠花15克,丹皮12克,以清热凉血。外阴搔痒,或有外阴湿疹、溃疡者,加用自拟“带下外洗方”:苦参30克,马鞭草30克,车前草20克,黄柏15克,蛇床子15克,白矾10克。煮沸20分钟,先薰后洗,1日2~3次。

朱慧 2020-03-14阅读量9594

针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验案二则

病请描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 邓元江   王* *,男,78岁,广东茂名人,几个儿女都在广州工作。2018年3月来诊。   诉患胆汁反流性胃炎多年,胃脘痛,有烧灼感,呕吐苦水,食纳少,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弦细。在某武警医院住院治疗15天后,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10天,症状都没有明显缓解。出院那天,来针灸科找我治疗一次,证属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证,采用针刺加艾箱灸治疗50分钟后,就急着回家休养了。   2019年4月因严重腹泻二个月,当地医治无效,遂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又来针灸科门诊找我治疗腹泻。病人及家人谈及去年找我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情况,说“那天你针灸一次后,回到家里症状就减轻了,症状一周内就消失了,不烧心、不呕吐苦水了,胃口也好了,身体也好多了,药早就没有吃了,一年没有再发病了,没想到针灸这么神奇,早知道早来治疗就好了。”           张* *,女,36岁,广州人,患胆汁反流性胃炎二年余,胃痛胃胀烧心感明显,非常难受,诉已在中医科找专家治疗,吃了半年中药,收效甚微。   2017年4月5日来针灸科门诊治疗,诊断为胃脘痛,肝胃郁热证。遂辨证施针,加电针治疗30分钟,一次见效,4次症状完全消失。4个月后因工作紧张劳累而又发病,怀疑上次治疗后症状消失可能不是针灸的疗效,又去中医科吃了半月的中药,症状无缓解,又来针灸治疗,一次有效,6次治愈。随访1年半未复发。于是她就相信是针灸治好了她的胆汁反流性胃炎。                             2019-6-17

邓元江 2020-02-15阅读量9331

孕期饮食宜忌及腹胀的缓解方法

病请描述: 怀孕是一件既美好,也辛苦的事情。说美好,是因为将为人母,这是女性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说辛苦,是因为妊娠时人体发生的生理性改变,会使母亲产生种种不适。在各种不适中,最常见的就是妊娠反应所致的胃部不适。众所周知,胎儿的健康与否,排除病理性因素,与母亲的妊娠饮食关系密切。那么,怎样饮食,才能让自己舒服,同时又避免对胎儿的伤害呢?湖北省中医院免疫生殖门诊熊丽桂其实,关于妊娠饮食的问题,古人早有关注。在《万氏妇人科》及《格致余论》中都强调孕期应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劳逸适度。由于胎儿在母体中尚未发育完全,故而女性应在孕期避免服用一些对母体健康和胎儿有害的食物。根据中医理论,孕期饮食禁忌的食物主要包括四大类:活血类、滑利类、大辛大热类、酒类饮料。一、活血类食物  活血类食物能活血通经,下血堕胎,故应避免使用。这类食物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山楂:山楂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开胃食物,无论是鲜果,还是各种山楂糕、果汁、果酱等,超市随处可见,也是大家常常食用的零食。但山楂能活血化瘀,还能刺激子宫收缩,故而孕期不宜食用。2、桃仁:桃仁也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零食,因其能破血行瘀,活血化瘀而禁食。3、蟹爪:蟹爪能破血、消积、堕胎,故孕期禁食。4、慈姑:慈姑能破血、通淋、滑胎,能催胎助产,故孕期禁食。二、滑利类食物  滑利类食物易损伤孕妇的肾气,使胎动不安,甚至滑胎,故应避免使用。1、薏仁:薏仁是超市常见的食物,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但易损伤孕妇肾气,导致滑胎。现代医学显示,薏仁可刺激宫缩,故孕期不建议食用。2、马齿笕:马齿笕是家常蔬菜,因其性寒偏滑利,易致滑胎,故孕期应禁食。3、茄子:茄子性寒凉,质滑利,《本草求真》里认为“孕妇食之,尤其见害”。故孕期不应食用。但是,个人认为,茄子含丰富的锌元素,对增强抵抗力、促进智力均有好处,孕12周以后可以适量服用。4、木耳:性寒滑,有滑利凉血的作用,在怀孕早期,特别是有复发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食用。三、大辛大热类食物  孕妇处于阳气旺盛的状态,食用大热大辛的食物,会助生胎热,使胎动不安,甚至出现迫血堕胎,故孕期不宜食用。1、肉桂:肉桂是植物肉桂的树皮,常做为炖汤的调料。由于其味辛性大热,易致血热,导致迫血妄行,甚至堕胎,故孕期不能食用。2、干姜:干姜是最常使用的家常调料,其味辛辣性大热,《喻选古方》中将其列为堕胎药之一,故孕期不宜食用。3、麻雀肉:性温热。由于孕期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的阴虚火热状态,此时服用会加剧内热,故不宜食用。这一类食物还有花椒、胡椒、芥末、茴香、大蒜、羊肉等,均不宜食用。4、桂圆: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但其性温热,易致太热,导致胎动不安,甚至滑胎,故不宜食用。四、酒类:为纯阳之物,能助火热,消胎气,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故不宜服用。五、其他:还有槐花、昆布、麦芽等,具有催生的作用,故不宜食用。以上的饮食禁忌是古人传下来的,适宜于正常妊娠者。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发现许多病态妊娠,尤其是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失败,很多是由于血栓和凝血异常所致,针对这样的患者,活血类食物不仅不是禁忌,还是非常好的辅助治疗呢!所以,时代在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改变的。切不可以一种陈旧的观念看待任何事物。上面讲了孕期的禁忌饮食,那么怎样的饮食才是孕期的宜胎饮食呢?《逐月养胎法》指出:“一月始胎,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立,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俱,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也”。根据这以理论指导孕妇饮食:第1-2月以肝经为主养胎,饮食宜酸性食物;3-4月以心经为主养胎,宜食宁心养心的莲子汤、鱼头汤等;第5-6月以脾胃经为主养胎,宜多食鸡鸭盹;第7-8月以肺经为主养胎,宜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等;第9-10月以肾经为主养胎,多食甲鱼、黄鳝、瘦肉、鸡蛋,使胎儿发育健壮。总之,孕早期宜清淡饮食,滋补而不温补;中晚期营养全面丰富,注意动物性蛋白摄入,但不可太过,要补气健脾,滋补肝肾以利生产。  上面讲的内容都是怎样利于宝宝的,那么作为妊娠主体的孕妈们,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对象。孕期饮食除了要保证胎儿的健康,还要尽量减少因妊娠导致的腹胀等症,使孕妈们孕期身心愉悦。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妊娠腹胀,早期主要是因为孕激素大量分泌,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蠕动无力,胃排空延迟,出现胃食管反流;肠道蠕动缓慢,食物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气体,充斥于胃肠,导致腹胀。孕中期,胎儿逐渐长大,增大的子宫升入腹腔,压迫胃肠,使其内容物及气体难以排除,所以出现腹胀。而孕期运动减少,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较多,而蔬菜水果等摄入相对不足,粪便在大肠中停留时间较长,肠道吸收水分过多,故而出现便秘。而便秘的出现,又进一步加重腹胀。另外,腹部受凉、生气均可诱发或加重腹胀。而孕后期胎儿的作息规律改变,常为日睡夜醒,导致夜间胎动频繁,以致出现夜间腹胀。针对以上引起腹胀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腹胀:1、调整饮食习惯,减少脂肪、蛋白质的摄入,增加粗纤维事物的摄入。如红薯、南瓜、黄瓜、白、韭菜、菠菜、芹菜、丝瓜、莲藕、萝卜等蔬菜,苹果、香蕉、猕猴桃等水果,以及粗粮食品。目的是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另外,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少吃甜食、豆类、奶制品等容易产气的食物,可使腹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少吃多餐。将“三餐制”改为一天多餐,减少每餐的分量,可有效减轻腹部饱胀感。3、预防便秘。适当增加饮水量,必要时吃点蜂蜜,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重者可用开塞露通便,促使肛门排气而减轻腹胀。但不可随意使用泻药,以免引起子宫收缩,招致流产或早产。4、细嚼慢咽,避免过多气体进入消化道。5、增加散步的次数,或延长散步的时间,促进肠道运动。6、腹部按摩。每天顺时针腹部按摩三次,每次20圈,力度轻柔。7、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生气。8、注意腹部保暖。9、注意休息,有子宫收缩腹胀,腹部发紧时立即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除了上述的各种饮食生活习惯可以缓解腹胀,还有一些水果,既能保证孕期维生素的充分摄入,使宝宝拥有姣好的皮肤,还可缓解孕期腹胀,可谓一举多得。这些水果包括:1、大枣: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和胃之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C,不仅对胎儿有益,也可以缓解孕妈腹胀,改善孕妈面部色素沉着。2、香蕉:含丰富的钾、叶酸、亚叶酸及维生素B12,对胎儿生长有利,还可以润肠通便,缓解孕妈腹胀3、苹果: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并含丰富的粗纤维,可以及时排便,防治便秘,缓解腹胀。4、梨;具有养阴清热的功效,还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但因其性偏凉,故不宜多食。5、柑橘:含丰富的柠檬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营养成分,能纠正因激素变化引起的不适,缓解腹胀。而关于孕期腹胀等症,中医称为“恶阻”,认为是脾胃虚弱和肝胃不和所致。当出现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则呕、腹胀乏力等症,考虑“脾胃虚弱”,此时需“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可以选用“香砂六君丸”缓解症状;如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腻,口渴,口干口苦,胸胁胀痛,叹气等症,考虑为“肝胃不和”,此时需“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可以选用“橘皮竹茹汤”加法半夏、白芍、枇杷叶、柿蒂、乌梅中药方缓解。妊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合理的饮食,保证孕期妈妈们的身心健康,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熊丽桂 2019-12-25阅读量8493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病请描述:一、概述(一)定义与分类咳嗽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不论是在呼吸专科门诊还是在社区门诊,咳嗽均是最常见的求诊症状。在社区人群中,慢性咳嗽患病率大约为10%,在国内呼吸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可占三分之一甚至更高[1,2,3,4]。国内慢性咳嗽患者以30~40岁年龄段最多,男女比例接近。按病程划分,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每天痰量>10 ml)。临床常根据X线胸片检查有无异常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即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的加重也可导致急性咳嗽。此外,环境因素或职业因素暴露越来越多地成为急性咳嗽的原因。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PIC),其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等。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众多,常见病因包括CVA、UACS、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上述病因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5,6]。国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CVA占比最高,达32.6%,随后分别是UACS及EB[7]。近年研究提示,随着生活方式等改变,我国GERC的比例有上升趋势[8]。慢性咳嗽的一些其他病因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少见和罕见咳嗽病因所占比例很少,但涉及病因繁多,相当部分属于肺外疾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多数慢性咳嗽患者可获明确诊断,并在针对性治疗后治愈或缓解。然而,有一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即使进行了全面检查、治疗之后,病因仍无法明确,称之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特发性咳嗽。此类患者以慢性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对外界刺激较敏感,普遍存在咳嗽高敏感性,近年来亦称之为"咳嗽高敏综合征"[9]。(二)病理生理机制疾病状态下的非自主咳嗽由完整的咳嗽反射弧参与完成。咳嗽反射弧由咳嗽外周感受器、迷走传入神经、咳嗽高级中枢、传出神经及效应器(膈肌、喉、胸部和腹肌群等)构成。咳嗽感受器、传入神经以及高级中枢的任一环节受到影响,都有可能导致咳嗽的发生。由于咳嗽反射传入神经分布较广,因此除了呼吸系统疾病外,消化、心血管、耳鼻喉等系统的疾患均可引起慢性咳嗽。三、诊断方法与原则(一)病史询问咳嗽的持续时间、时相、性质、音色以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了解痰液量、颜色及性状等和有无吸烟史、职业或环境刺激暴露史、服用ACEI类药物或其他药物史等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特殊职业接触史应注意职业性咳嗽的可能。咳嗽可按持续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咳嗽,缩小诊断范围。急性咳嗽主要为普通感冒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为PIC。干咳主要见于非感染性咳嗽,湿咳则以感染性咳嗽多见,特别是痰量较多、咳脓性痰者,应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咳嗽发生的时相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夜间咳嗽为主的患者应首先考虑CVA的诊断。有过敏性疾病史和家族史者应注意排除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哮喘)相关的咳嗽。伴随鼻塞、流涕、喷嚏、鼻后滴流感、咽后黏液附着感等,应首先考虑UACS的可能;伴随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或者餐后咳嗽加重应考虑GERC的诊断;痰中带血或咳血者应考虑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癌的可能。(二)查体包括体型、鼻、咽、喉、气管、肺部等,双肺呼吸音及有无干湿啰音等。肥胖体型者应注意睡眠呼吸暂停(OSA)或胃食管反流合并慢性咳嗽的可能。多数慢性咳嗽患者无异常体征。体格检查闻及呼气期哮鸣音时,要考虑哮喘可能;闻及吸气期哮鸣音,要警惕中心型肺癌或支气管结核;闻及Velcro啰音,应考虑间质性肺疾病的可能。此外,也应注意有无心界扩大、早搏、器质性杂音等心脏体征。(三)辅助检查1.X线胸片:建议将X线胸片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明显病变,根据病变特征进行评估,如无明显病变,则按慢性咳嗽诊断流程进行检查。X线胸片如有可疑病变需要进一步CT检查时可转诊至有条件医院进一步检查。避免短期内反复X线检查。2.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提示细菌感染。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增高(>300个/μl)提示变应性疾病,但多数CVA和EB患者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可在正常范围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显著增高(>20%)提示寄生虫感染、嗜酸粒细胞性肺炎等。3.气道可逆性检查:基层医院一般不具备常规肺功能检测条件,部分机构可考虑简易峰流速(PEF)监测或手持式简易肺功能仪,通过监测PEF日平均变异率明确是否存在气流可逆性受限。如连续1周以上监测的PEF日平均变异率>10%,则提示气流可逆性受限。4.肺功能检查:为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典型哮喘、部分CVA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支气管激发试验主要包括乙酰甲胆碱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检测气道是否存在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是诊断CVA的重要标准,在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基层检查结果提示CVA可能时,应考虑尽早完善激发试验避免延误病情。在中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6]中,除了X线胸片以外,肺通气功能+激发试验与诱导痰检查为慢性咳嗽的一线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可联合使用。5.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慢性咳嗽病因和气道炎症最重要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数增高(>2.5%)是诊断EB的主要指标,亦可用于CVA的辅助诊断[10]。诱导痰检测有助于指导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应用,使慢性咳嗽患者获益。许多患者痰嗜酸粒细胞比例与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并不平行,这一点需要注意。6.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无创气道炎症检查技术,在无法实施诱导痰检测的医疗机构可作为一种补充。FeNO增高(>32 ppb)提示嗜酸粒细胞性炎症或激素敏感性咳嗽可能性大[11]。但FeNO筛查慢性咳嗽相关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的敏感性不高,大约40%的嗜酸粒细胞增高患者的FeNO水平正常。7.变应原皮试和血清IgE检查:用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特应质和确定变应原类型,有助于变应性疾病的诊断。由变应性鼻炎引起的UACS、CVA、AC患者的阳性比例较高,EB亦有一定的阳性比例。8.24 h食管pH值-多通道阻抗监测:是目前判断胃食管反流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动态监测食管pH值的变化以及食管腔内阻抗,从而判断反流(包括酸反流、非酸反流)与咳嗽或其他症状的相关关系。DeMeester积分可表示反流程度,由24 h食管pH值<4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食管pH值<4占监测时间百分比等6项参数综合计算得出,结合食管腔内阻抗还可以识别弱酸或弱碱等非酸性反流。这种方法通过实时记录反流相关症状,以获得反流与咳嗽症状的相关概率(SAP),确定反流与咳嗽的关系。9.CT检查:X线胸片如有可疑病变时,可进一步进行CT检查。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纵隔前后肺部病变、肺内小结节、气管壁增厚、气管壁钙化、气管狭窄、纵隔淋巴结肿大等一些胸部X线检查不易发现的病变。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早期间质性肺疾病和非典型支气管扩张。怀疑鼻窦炎时,首选鼻窦CT检查。10.支气管镜检查:不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但对于常规检查未明确病因或针对常见病因治疗无效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可用于诊断或排除气道腔病变导致的咳嗽病因,如支气管肺癌、异物、结核、复发性多软骨炎等。四、急性咳嗽的诊治急性咳嗽主要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但亦有可能是少数严重疾病的征象之一,如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肺炎、气胸、肺栓塞及异物吸入。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识别某些危险征象,必要时需紧急转诊专科医院。具体诊治流程见图1。图1 急性咳嗽的诊断流程图(一)普通感冒病毒感染是感冒的主要病因。感冒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与体格检查,通常不需要进行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测、痰液检查或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除咳嗽外,还伴有其他上呼吸道相关症状,如流涕、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可伴发热,全身症状少见。流行性感冒除了咳嗽症状外,发热、肌痛等全身症状亦是常见表现。普通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1.抗菌药物无法缩短感冒病程或减轻症状,且可能伴有不良反应,不推荐常规使用。2.减充血剂:成人患者单剂应用减充血剂能够短时间缓解鼻塞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联合应用能明显缓解咳嗽症状,但应注意不良反应,儿童处方需谨慎。3.镇咳药物:咳嗽剧烈者,必要时可使用中枢性或外周性镇咳药,推荐由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联合镇咳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治疗伴有咳嗽的普通感冒。4.解热镇痛药类: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而无发热、头痛、肌痛等的普通感冒患者,不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5.中医中药:中医常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类型,治疗原则是疏风解表(荆防败毒散)、辛凉解表(银翘散或桑菊饮)、清暑解表(藿香正气散)等。中医中药治疗感冒有一定效果,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生物性或非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鼻病毒和流感病毒多见,少部分可由细菌引起。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也可引起此病。大部分患者呈自限性,婴幼儿和年老体弱者有可能发展为迁延性支气管炎。初期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咳嗽可渐加剧,伴或不伴咳痰,伴细菌感染者常咳黄脓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X线胸片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治疗原则以对症处理为主。剧烈干咳者可适当应用镇咳剂,有痰而不易咳出者使用祛痰剂或黏痰溶解剂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咳嗽症状。疑诊为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一般不必常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如有明确细菌感染征象,如咳脓性痰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者,可考虑给予口服抗菌药物。未得到病原菌阳性结果前,伴喘息的急性支气管炎成人患者,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可能受益。五、亚急性咳嗽的的诊治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PIC,其次为CVA、EB、UACS等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12]。在处理亚急性咳嗽时,首先要明确咳嗽是否继发于先前的呼吸道感染,并进行经验性治疗。治疗无效者,再考虑其他病因并参考慢性咳嗽诊断流程进行诊治。有时候需要注意,一些所谓"顽固性感染后咳嗽"的真正病因可能为EB、CVA和GERC,单纯依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和症状诊断感染后咳嗽有可能会造成部分漏诊,建议治疗效果欠佳者必要时完善进一步检查或转诊上级医院。具体诊治流程见图2。图2 亚急性咳嗽的诊断流程图(一)PIC当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通常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称之为PIC,其中以病毒感冒引起的咳嗽最为常见,又称为"感冒后咳嗽"。既往有PIC病史和咳嗽敏感性增加的患者更容易发生PIC。PIC常为自限性,多能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咳嗽顽固,甚至发展为慢性咳嗽。病毒感染后咳嗽不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部分咳嗽症状明显的患者可短期应用镇咳药、抗组胺药加减充血剂(如复方甲氧那明,2粒,3次/d,疗程7~14 d)。中医认为PIC系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所致,治疗宜疏风宣肺、止咳利咽,中药常用组方成份为麻黄、紫苏叶、地龙等[13]。临床上有少部分患者因迁延性感染导致亚急性咳嗽,感染因素依旧存在,可能需要抗感染治疗,建议考虑此部分患者转诊至专科医院,明确其感染征象及实验室依据后再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二)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除了PIC外,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为CVA、EB、UACS,详细诊治可以参考慢性咳嗽部分。六、慢性咳嗽的诊治原则慢性咳嗽是咳嗽诊治中的难点,基本思路可参考以下几条原则:(一)重视病史,包括耳鼻咽喉和消化系统疾病病史、职业和环境因素暴露史、吸烟史及用药史。如有职业和环境因素暴露史、吸烟史及用药史,停止暴露或用药后咳嗽缓解则可明确诊断。(二)根据病史选择有关检查,由简单到复杂。EB、CVA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约占国内慢性咳嗽病因的50%,因此建议将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作为慢性咳嗽的一线检查。建议将FeNO检查作为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的补充手段。(三)先考虑常见病,后考虑少见病。慢性咳嗽患者应首先考虑UACS、CVA、EB、GERC、AC等常见病因的可能。(四)诊断和治疗两者应同步或顺位进行。检查条件不具备时,根据临床特征进行诊断性治疗,并根据治疗反应确定咳嗽病因。如有典型的鼻炎、鼻窦炎症状或鼻后滴流症状、体征,可先按UACS进行治疗。如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或进食后咳嗽,则先按GERC进行治疗。(五)治疗有效是明确病因诊断的前提。治疗部分有效但未完全缓解,应评估影响疗效的因素和是否存在其他慢性咳嗽的病因。治疗无效时应评估是否诊断错误,治疗力度和时间是否足够,有无影响治疗疗效的因素,如职业或环境暴露因素。(六)符合转诊条件时应转诊至上级机构进一步诊治。七、常见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及治疗(一)UACS/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以往将由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称PNDS。由于目前无法明确上呼吸道相关的咳嗽是否由鼻后滴流直接刺激或是炎症刺激上呼吸道咳嗽感受器所致,指南建议用UACS替代PNDS[6]。但是考虑部分患者的确具有典型鼻后滴流症状和体征,使用PNDS的诊断更为直观、形象,亦有助提示诊断。因此,本指南仍保留PNDS这一名词。UACS/PND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其基础疾病以鼻炎、鼻窦炎为主,需在针对性治疗或经验治疗有效后确认。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PNDS可能还与咽喉部的疾病有关,如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咽喉部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可能与喉咳嗽高敏感性有关。1.诊断标准:UACS/PNDS涉及鼻、鼻窦、咽、喉等多种基础疾病,症状及体征差异较大且多无特异性,因此,必须综合病史、体征及相关检查,在除外合并下气道疾病、GERC等复合病因的情况下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咳嗽得以缓解,诊断方能确定。UACS/PNDS诊断建议参考如下:(1)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为主,入睡后较少。(2)有鼻部和/或咽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3)辅助检查支持鼻部和/或咽喉疾病的诊断。(4)针对病因治疗后咳嗽可缓解。2.治疗应依据导致UACS/PNDS的基础疾病而定。(1)非变应性鼻炎以及普通感冒患者,治疗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多数为复方制剂药物。(2)变应性鼻炎患者首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如鼻用布地奈德64 μg/每鼻孔,2次/d)和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10 mg,1次/d)治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10 mg,1次/d)治疗过敏性鼻炎亦有效。(3)慢性鼻窦炎:①细菌性鼻窦炎多为混合感染,抗菌药物应覆盖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及厌氧菌,急性发作者不少于2周,慢性者建议酌情延长。常用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或喹诺酮类。②联合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如鼻用布地奈德64 μg/每鼻孔,2次/d),疗程3个月以上。③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转诊至专科医师,必要时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其他对症治疗:(1)局部应用减充血剂可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缓解鼻塞症状,但需要警惕其导致药物性鼻炎的不良反应,疗程一般<1周。(2)祛痰剂及黏液溶解剂等(如羧甲司坦500 mg,3次/d)对治疗慢性鼻窦炎亦有帮助。(3)生理盐水鼻腔冲洗作为慢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炎的辅助治疗措施,避免或减少接触变应原有助于减轻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二)CVA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CVA是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国内多中心调查结果显示约占慢性咳嗽原因的三分之一[7]。有些哮喘患者肺功能已有明显下降,但咳嗽仍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也有部分典型哮喘患者在喘息症状缓解后,咳嗽成为主要症状。1.诊断标准:应根据慢性咳嗽病史及特点、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抗哮喘治疗的有效性综合分析做出诊断。PEF平均变异率可作为一条诊断标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和FeNO增高有助于CVA的诊断。推荐采用以下诊断标准:(1)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日平均变异率>10%(至少连续监测7 d的平均值),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抗哮喘治疗有效。2.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1)推荐使用ICS联合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4.5 μg,2次/d;病情重者可用320/9 μg,2次/d),氟替卡松/沙美特罗(50/250 μg,2次/d)。治疗时间8周以上,部分需要长期治疗。(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10 mg,1次/d)治疗CVA有效。少数ICS治疗效果欠佳者,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能有效。(3)中医认为CVA多与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有关,治疗宜疏风宣肺、止咳利咽,中药常用组方成份为麻黄、紫苏叶、地龙等[13]。(4)如症状较重,或对吸入激素治疗反应不佳时,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10~20 mg,1次/d,3~5 d)。如果口服激素治疗无效,需考虑是否存在诊断错误或其他疾病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因素。3.预后:部分CVA患者会发展为典型哮喘,病程长、气道反应性高、诱导痰嗜酸粒细胞高是发展为典型哮喘的危险因素。(三)EBEB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22%。EB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痰嗜酸粒细胞增高,但气道炎症范围较局限,平滑肌内肥大细胞浸润密度低于哮喘患者,其炎症程度、氧化应激水平均不同程度低于CVA患者。大约三分之一的EB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14]。1.诊断标准:EB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部分临床表现类似CVA,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痰嗜酸粒细胞增高是主要诊断依据。国内正常人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2.5%。feno检测诊断eb的敏感性较低,增高(feno>32 ppb)提示嗜酸粒细胞性相关慢性咳嗽(如EB或CVA)。既往有接触面粉、异氰酸和氯氨等引起EB的报道,因此EB诊断时要考虑职业因素。EB的诊断必须结合病史,诱导痰(或支气管灌洗液)嗜酸粒细胞计数、气道反应性测定和激素治疗有效等综合判断。推荐以下诊断标准:(1)慢性咳嗽,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2)X线胸片正常。(3)肺通气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呼气PEF日平均变异率正常。(4)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2.5%。(5)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6)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2.治疗:EB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首选ICS治疗(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250 μg,2次/d),持续应用8周以上。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每天10~20 mg,持续3~5 d。3.预后:半数以上的EB患者治疗缓解后会复发,合并鼻炎和持续性嗜酸粒细胞炎症是复发的危险因素[14]。(四)GERC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发病机制涉及微量误吸、食管-支气管反射、食管运动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与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等,目前认为食管-支气管反射引起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起着主要作用。除胃酸反流以外,部分患者还与弱酸或弱碱等异常非酸反流(如胆汁反流)有关。1.诊断标准:除咳嗽外,40%~68%的GERC患者可伴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及嗳气等典型反流症状,但也有不少患者以咳嗽为唯一表现[15,16,17]。咳嗽大多发生在日间和直立位以及体位变换时,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诊断标准如下:(1)慢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2)24 h食管pH值-多通道阻抗监测DeMeester积分≥12.70和/或SAP≥80%。症状指数≥45%可用于GERC的诊断[18]。但需要注意,少部分合并或以非酸反流(如胆汁反流)为主的患者,其食管pH值监测结果未必异常。(3)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24 h食管pH值监测正常不能排除GERC,因为患者可能存在非酸或弱酸反流,或间歇性反流。对于没有条件进行24 h食管pH值-多通道阻抗监测的慢性咳嗽患者,如果具有以下特征时应考虑GERC的可能,可进行诊断性治疗:(1)患者有明显的进食相关性咳嗽,如餐后咳嗽、进食咳嗽等。(2)患者伴有典型的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等反流症状或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8分。(3)排除CVA、UACS、EB等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或按这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推荐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服用标准剂量PPI(如奥美拉唑20~40 mg,2次/d),诊断性治疗时间不少于2周。如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显著缓解,可以临床诊断GERC。相比于24 h食管pH值-多通道阻抗监测等检查,更经济简单,但特异性较低。2.治疗:(1)调整生活方式:体重超重患者应减肥,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避免进食酸性、辛辣和油腻食物,避免饮用咖啡、酸性饮料及吸烟,避免剧烈运动。(2)制酸药:为GERC的标准治疗方法。常选用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等)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或其他)。PPI效果更佳(如奥美拉唑20~40 mg,2次/d),需餐前半小时或1 h服用,疗程至少8周。(3)促胃动力药:大部分GERC患者有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建议在制酸药的基础上联合促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5 mg,2次/d)。促胃动力药同样建议餐前服用。经上述治疗效果欠佳时,应考虑治疗药物的剂量及疗程是否足够,或是否存在复合病因。治疗无效者,建议转诊专科医院行24 h食管pH值-多通道阻抗监测等进一步检查,以判断是否为治疗力度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咳嗽,或是否为难治性GERC。难治性GERC可使用巴氯芬治疗,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嗜睡、困倦等不良反应。常规剂量PPI治疗无效时,加大PPI治疗剂量可能有效。使用某种PPI治疗无效时,换用其他的PPI可能有效。在常规剂量PPI基础上,加用H2受体拮抗剂能使部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或夜间酸反流的症状得到改善。少数内科治疗失败的严重反流患者,抗反流手术治疗(主要为经腹腔镜胃底黏膜折叠术)或内镜治疗可能有效,对手术指征应严格把握。建议在严格抗反流内科治疗后,咳嗽仍不能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24 h食管pH值-多通道阻抗监测结果显示仍然存在严重的反流,方考虑手术治疗。(五)AC临床上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特应质,痰嗜酸粒细胞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治疗有效,将此类咳嗽定义为AC。国内研究结果显示,AC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慢性咳嗽患者如果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痰嗜酸粒细胞不高,应考虑AC的可能。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日本报道了真菌(担子菌)定植作为变应原引起的慢性咳嗽,抗真菌治疗有效。其他国家和地区有无真菌相关性咳嗽尚待证实。1.诊断标准:(1)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2)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3)诱导痰嗜酸粒细胞不增高。(4)具有下列指征之一:①有过敏性疾病史或过敏物质接触史。②变应原皮试阳性。③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增高。(5)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治疗有效。2.治疗: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治疗有效。ICS(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250 μg,2次/d)治疗4周以上,初期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20 mg/d,3~5 d)。八、其他常见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及治疗(一)慢性支气管炎定义:咳嗽、咳痰连续2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咳嗽、咳痰一般晨间明显,咳白色泡沫痰或黏液痰,加重期亦有夜间咳嗽。在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疾病,然而在专科门诊诊治的慢性咳嗽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只占少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目前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缺乏客观标准,在流行病学调查时易将许多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患者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有关。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多由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感染引起,应根据当地细菌耐药情况指导抗菌药物选择。(二)支气管扩张症由于慢性炎症引起气道壁破坏,导致不可逆性支气管扩张和管腔变形,主要病变部位为亚段支气管。典型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咳脓痰及间断性咯血,常合并慢性鼻窦炎。典型病史者诊断并不困难,无典型病史的轻度支气管扩张症则容易误诊。X线胸片改变(如卷发样征)对诊断有提示作用,怀疑支气管扩张症时,最佳诊断方法为胸部高分辨率CT。不推荐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常规吸入激素,但对存在慢性气流阻塞或气道高反应性的稳定期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联合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或长效M受体阻断剂(LAMA)可改善其慢性咳嗽症状。体位引流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重度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减轻咳嗽症状和急性加重情况,建议在病情较重和需要住院治疗时,或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失败时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有助于改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症状、减少急性加重风险,但长期应用要注意细菌耐药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三)气管-支气管结核国内气管-支气管结核在慢性咳嗽中并不罕见,多数合并肺结核,也有不少患者仅表现为单纯性支气管结核,其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可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部分患者咳嗽是其唯一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有时可闻及局限性吸气期干啰音[19]。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改变,容易误诊及漏诊。对怀疑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患者应首先送检痰涂片找抗酸杆菌,部分患者结核杆菌培养可阳性。X线胸片的直接征象不多,可发现气管、主支气管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等病变。高分辨率CT显示支气管病变征象较X线胸片更为敏感,尤其能显示叶以下支气管的病变,可以间接提示诊断。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主要手段,镜下常规刷检和组织活检阳性率高。治疗原则参考结核相关指南进行。(四)ACEI和其他药物诱发的咳嗽咳嗽是ACEI类降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在慢性咳嗽中的比例为1.7%~12%。ACEI引起咳嗽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ACEI引起咳嗽的既往史、东亚人(华人)等,与年龄、性别和ACEI剂量无关。停用ACEI后咳嗽缓解可以确诊。通常停药1~4周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对于既往出现过或现在有可能是ACEI相关咳嗽的患者,可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代ACEI类药物治疗原发病。除了ACEI,亦有麦考酚酸吗乙酯、呋喃妥因、异丙酚、β受体阻断剂、来氟米特、辛伐他汀、γ-干扰素、奥美拉唑等引起咳嗽的个案报道。(五)支气管肺癌咳嗽常为中心型肺癌的早期症状和常见症状,发生率为25%~86%。早期普通X线检查常无异常,故容易漏诊、误诊。因此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对有长期吸烟史,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及消瘦等症状或原有咳嗽性质发生改变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肺癌咳嗽的治疗关键在于原发灶,放疗、化疗、射频消融术及手术切除肺部肿瘤能够缓解肺癌患者的咳嗽症状。肺癌手术后咳嗽是常见问题,机制尚不清。甲磺司特可缓解肺癌术后的咳嗽。顽固性咳嗽可用中枢性或周围性止咳药对症治疗。(六)心理性咳嗽心理性咳嗽由患者的严重心理问题引起,又称为习惯性咳嗽、心因性咳嗽。儿童相对常见。在精神疾病分类中,没有心理性疾病分类的诊断名词,发病机制可能不是单一的心理因素,而与中枢调节紊乱有关,因此称之为中枢性咳嗽可能更为合理。典型表现为日间咳嗽,专注于某一事物及夜间休息时咳嗽消失,常伴随焦虑症状。多种心理因素,如感觉、信念、情绪、学习及习惯方式等可导致咳嗽,临床应予以重视。目前心理性咳嗽的诊断系排他性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只有在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和少见病因排除后才能考虑此诊断。对于儿童心理性咳嗽患者,暗示疗法、心理疏导等心理治疗措施可获益,可以短期应用止咳药物辅助治疗。对年龄大的患者可适当应用抗焦虑或抗抑郁等精神类药物,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对儿童患者应注意与抽动秽语综合征相鉴别。(七)其他少见和罕见慢性咳嗽病因少见和罕见慢性咳嗽病因所占比例不高,但涉及病因繁多,表1列举了一些国内报道的慢性咳嗽少见和罕见病因[6]。总的来说,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应检查,循着科学的思路明确诊断,具体流程可参考图3。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PNDS鼻后滴流综合征;CVA咳嗽变异性哮喘;EB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纤支镜纤维支气管镜;SPT过敏原皮试;IgE免疫球蛋白E;GERC胃食管反流性咳嗽;AC变应性咳嗽;a峰流速平均变异率>1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亦可作为诊断标准;bFeNO检查不可作为病因的确诊依据,但可以作为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相关咳嗽的参考;c对于经济条件受限或普通基层医院的患者,可根据病史和咳嗽相关症状,进行经验性治疗,如果经验治疗无效,则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图3 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流程图九、慢性咳嗽的经验性诊治由于病因诊断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基层医院或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难以实施。因此,当客观条件有限时,经验性诊治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措施。慢性咳嗽的经验性治疗是指病因诊断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病情和可能的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通过治疗反应来确立或排除诊断。(一)经验性治疗的基本原则1.推荐首先针对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进行治疗。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CVA、UACS/PNDS、EB、AC和GERC[5,6]。2.建议根据病史推测可能的慢性咳嗽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夜间或凌晨刺激性咳嗽,则可先按CVA进行治疗;咳嗽伴有明显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者则考虑GERC的治疗;如感冒后继发咳嗽迁延不愈,则可按PIC进行处理。咳嗽伴流涕、鼻塞、鼻痒、频繁清喉及鼻后滴流感者,先按UACS/PNDS进行治疗。3.建议根据临床特征将慢性咳嗽分为激素敏感性咳嗽(包括CVA、EB及AC)、UACS和GERC进行经验治疗,有利于减少经验治疗的盲目性,提高经验治疗的成功率[20]。以患病率为导向的阶梯性、序贯性治疗策略是一种优先考虑常见、治疗简单和见效快的病因,最后考虑少见、疗程长和起效慢的病因,边诊断边治疗的方案,适用于疾病特征不够典型或多种病因同时存在的情况[21]。建议将美敏伪麻溶液、复方甲氧那明用于UACS/PNDS、AC和PIC等经验治疗。怀疑激素敏感性咳嗽者,可建议先口服小剂量激素治疗1周,症状缓解后改用ICS或联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4.咳嗽伴咳脓痰或流脓鼻涕者建议用抗菌药物治疗。多数病因与感染无关,经验治疗时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5.建议UACS或PNDS、CVA、EB的经验性治疗疗程为1~2周,GERC至少2~4周。口服糖皮质激素一般不超过1周。治疗有效者,继续按相应咳嗽病因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6.经验治疗有一定的盲目性,应注意排除支气管恶性肿瘤、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经验性治疗无效者,建议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二)具体实施的方法与流程1.以临床线索为导向的经验性治疗:此策略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推测慢性咳嗽的可能病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根据临床特征将慢性咳嗽分为激素敏感性咳嗽、UACS和GERC这3种类型,其中激素敏感性咳嗽是一类对激素治疗敏感的慢性咳嗽(主要包括CVA、EB及AC)。基于疑似病因的经验性治疗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应注意其局限性(症状与病因不一致性)。比如鼻后滴流感或清喉动作并非UACS所特有,也见于GERC;部分UACS可无鼻后滴流感和清喉动作,近一半的GERC可缺乏典型的反酸和烧心反流症状。2.以病因为导向的经验性治疗:基于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点,优先治疗最常见、治疗简单和见效快的病因,最后处理少见、疗程长和起效慢的病因,适用于疾病特征不典型或多种病因同时存在的情况。如可首先针对CVA(支气管扩张剂有效者)、UACS、AC等常见病因给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1周,有效维持治疗;若1周治疗无效则针对CVA(支气管扩张剂无效者)和EB则给予口服激素治疗1周,有效者用ICS维持治疗,无效者则切换至针对GERC的抗反流治疗(PPI+促胃动力药)至少2周。此策略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三)经验性诊治的优点与缺陷经验性诊治的方法简单方便,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无需大量辅助检查,节省了医疗费用;缩短初始治疗时间,尽快缓解症状;减少有创检查的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经验性治疗有效也是确诊病因的必备条件;经验性治疗无效可排除一些病因,缩小辅检范围。但经验性诊治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经验性治疗有效有时也难以明确病因,尤其在针对2种或2种以上疾病联合用药时;治疗目标侧重常见病因,易忽视其他少见病因;治疗缺少全面的辅助检查证据,易对一些严重疾病造成误诊、漏诊,如支气管肺癌等,另外可能延长治疗时间;经验性治疗的方案、选择药物种类、药物剂量和疗程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有待进一步完善。十、镇咳与祛痰治疗轻度咳嗽不需进行镇咳治疗。咳嗽可由多种原因所致,治疗关键在于病因治疗。但严重的咳嗽或咳嗽明显影响生命质量时,则可适当给予镇咳治疗。痰多患者宜用祛痰治疗,有助于治疗康复。目前的常用药物列举如下:(一)镇咳药物一般根据其药理作用机制将镇咳药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中枢性镇咳药是指作用于延髓咳嗽中枢的一个或多个位点而起到镇咳效果的药物;外周性镇咳药指与咳嗽反射弧上的咳嗽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及效应器部位受体结合产生镇咳效果的药物。1.中枢性镇咳药:该类药物对延脑中枢具有抑制作用,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又可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镇咳药。前者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具有十分明显的镇咳作用,由于具有成瘾性,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后者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和喷托维林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1)依赖性镇咳药:①可待因(codeine):直接抑制延脑中枢,止咳作用强而迅速,同时亦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可用于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不佳且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是伴有胸痛的干咳。由于其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痰液黏液稠不易咳出,故痰多黏稠时禁止使用。用法:成人口服每次15~30 mg,3次/d。②福尔可定(pholcodine):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成瘾性较之为弱。用法:成人口服每次5~10 mg,3次/d。(2)非依赖性镇咳药:①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镇痛和催眠作用,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亦无成瘾性。用法:成人每次15~30 mg,3次/d。②喷托维林(pentoxyverine):作用强度为可待因的1/3,同时具有抗惊厥和解痉作用。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用法:成人口服每次25 mg,3次/d。2.外周性镇咳药:也称为末梢镇咳药。这类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和黏膜防护剂。(1)那可丁(narcodine):阿片所含的异哇琳类生物碱,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无依赖性,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适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用法:成人口服每次15~30 mg,3~4次/d。(2)苯丙哌林(benproperine):非麻醉性镇咳药,作用为可待因的2~4倍。可抑制外周传入神经,亦可部分抑制咳嗽中枢。用法:成人口服每次20~40 mg,3次/d。(3)苯佐那酯(benzonatate):丁卡因衍生物,具有较强的局部麻醉作用,抑制咳嗽反射的传入神经。用法:成人口服每次50~100 mg,3次/d。(4)莫吉司坦:外周性非麻醉性镇咳药。用法:成人口服每次100 mg,3次/d。(二)祛痰药物祛痰治疗可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效率。祛痰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强纤毛的清除功能。祛痰药物种类繁多,其有效性除个别药物外尚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常见祛痰药如下。1.愈创木酚甘油醚(guaifenesin):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气道分泌物分泌增多,降低痰液黏稠度,并有一定的支气管舒张作用,达到增强黏液排出的效果。常与抗组胺药、镇咳药、减充血剂配伍使用。用法:成人口服每次200~400 mg,3~4次/d。2.挥发性植物油:系桃金娘科树叶的提取物,主要成分是:柠檬烯、桉油精和α-蒎烯。如桉柠蒎用法:成人口服每次300 mg,2~3次/d。宜于餐前半小时,凉开水送服,禁用热开水。3.氨溴索(ambroxol)和溴已新(bromhexine):两者均属于黏液溶解药,氨溴索是溴已新在体内的代谢产物,破坏类黏蛋白的酸性黏多糖结构,使分泌物黏滞度下降,还可促进纤毛运动和增强抗菌药物在呼吸道的浓度。氨溴索用法:成人口服每次30~60 mg,3次/d;溴已新用法:成人口服每次8~16 mg,3次/d。4.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可使黏液糖蛋白多肽链的硫键断裂,降低痰的黏滞度。用法:成人口服每次600 mg,1~2次/d;或每次200 mg(颗粒剂),3次/d。5.羧甲司坦(carbocistein):可使黏蛋白的二硫键断裂,降低分泌物黏滞度。厄多司坦(erdosteine)是其前体药物,口服经代谢产生3个含有游离巯基的代谢产物而发挥药理作用。羧甲司坦用法:成人口服每次500 mg,3次/d;厄多司坦用法:成人口服每次300 mg,2次/d。6.其他:高渗盐水及甘露醇吸入可提高气道黏液分泌的水合作用,改善黏液的生物流变学,从而促进黏液清除。联合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可提高部分患者的咳嗽清除能力。十一、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学认为,咳嗽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病。慢性咳嗽属于中医学"久咳""顽咳"的范畴。中医古籍亦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目前中医关于咳嗽的治疗多集中在一方一法或专家经验,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研究数据,证据的级别普遍较低[22]。治疗原则为辨证施治,标本兼治,因人而异。以下为临床常用的咳嗽证型及方药[23]。(一)肺阴亏虚证干咳,痰少黏白,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药举例: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白扁豆,桑叶,生甘草。(二)肺肾阳虚证咳嗽声怯,遇寒易发或加重,或伴短气息促,腰酸腿软。治法:补肺益肾,温阳止咳方药举例:小青龙汤(《伤寒论》)合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麻黄,芍药,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地黄,山药,淫羊藿,巴戟天,甘草。(三)胃气上逆证阵发性呛咳,咳甚时呕吐酸苦水,平卧或饱食后症状加重,可伴嗳腐吞酸、嘈杂或灼痛。此证类同GERC。治法:降浊化痰,和胃止咳。方药举例: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合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减:旋复花,赭石,人参,半夏,生姜,大枣,黄连,黄芩,炙甘草。(四)肝火犯肺证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随情绪波动增减,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口干口苦。治法:清肺泻热,化痰止咳。方药举例:黄芩泻白散(《症因脉治》)合黛蛤散(《中国药典》)加减:黄芩,桑皮,地骨皮,青黛,蛤壳,甘草。(五)风邪伏肺证咳嗽阵作,咳伴咽痒,干咳或少痰,咳痰不畅,常因冷热空气、异味、说笑诱发,身无明显寒热。外感常诱发咳嗽加重或复发。舌淡红,苔薄白。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化痰。方药举例:麻黄、紫苏叶、地龙、枇杷叶、紫苏子、蝉蜕、前胡、牛蒡子、五味子;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止嗽散(《医学心悟》)加减:炙麻黄,杏仁,桔梗,荆芥,炙紫苑,炙百部,白前,黄芩,甘草。(六)风寒袭肺证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方药举例:止嗽散(《医学心悟》)+玉屏风散(《究原方》)。(七)风热犯肺证症见咳嗽频剧,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或稠黄,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方药举例:银翘散(《温病条辨》)。十二、转诊指征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症候,其构成病因复杂繁多。基层医师应熟知咳嗽的分类以及不同分类中的常见病因,能够根据病史、症状与体征正确评估病情,及时识别以咳嗽为突出症状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并给予正确处理,迅速转诊至有治疗条件的上级医院诊治。对于临床常见的慢性咳嗽,即使在部分辅助检查条件缺乏情况下,亦能采用正确的经验性治疗方法成功缓解多数患者的咳嗽症状;对部分诊断不清或疗效不佳的咳嗽患者,能把握转诊条件和时机,适时转至具备更好医疗条件的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对于在综合医院明确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转回社区医院后亦能根据指南对其进行规范的慢性病管理。(一)紧急转诊一般而言,单纯以咳嗽为唯一症状者涉及危急重者较少,但亦要警惕部分疾病由于症状不典型,咳嗽亦有可能为其早期或不典型表现。因此,在对咳嗽患者进行诊治时候,要注意是否同时存在其他一些"红旗征"(报警)症状提示危重症之可能,尽早进行鉴别、处置及转诊。1.气胸:诱发气胸的因素有剧烈运动、咳嗽、提重物或举重、肺大疱病史等。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伴突然气促、胸痛、胸闷。体查可见呼吸动度减弱,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胸严重时纵隔向健侧移位。X线胸片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2.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老年人,急性期患者异物误吸后出现急性剧烈呛咳,伴面红耳赤、憋气、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吸气性喘鸣、声嘶、流泪、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窒息、心脏骤停。3.肺栓塞:长期卧床、静脉曲张、心房颤动、创伤、肿瘤、妊娠和避孕药等是主要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部分可表现为剧烈咳嗽,伴或不伴胸痛、呼吸困难、气促。血浆D-二聚体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对鉴别具有一定作用。4.肺水肿: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极度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发绀、大汗淋漓,体查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X线胸片可表现为腺泡状致密阴影,呈不规则相互融合的模糊阴影,弥漫分布或局限于一侧或一叶,或从肺门两侧向外扩展逐渐变淡成典型的蝴蝶状阴影。5.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是重要危险因素,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饮酒是主要诱发因素,典型患者有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但部分患者可仅表现为咳嗽、气促、心慌。心电图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可提示诊断。(二)普通转诊慢性咳嗽最理想的治疗是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但在基层医疗机构尚不具备准确病因诊断的条件下,可采用临床线索导向性治疗策略或可疑病因导向性策略进行经验性诊治。多数患者可在经验性治疗后达到缓解,但也不有少慢性咳嗽仍然得不到改善。在下列情况下应当考虑转诊至上一级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1.治疗无效。针对慢性咳嗽常见病因进行了充分、规范治疗2~4周后,患者咳嗽症状仍无缓解,应考虑可能存在其他病因,需转诊至上级医院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2.治疗仅部分有效,或未能排除某些严重或恶性病变,尤其存在其他临床线索,如长期吸烟、咳嗽加重、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提示未能排除呼吸系统器质性病变甚至恶性病变等情况时应予以转诊。3.症状虽缓解,但是频繁反复发作,未能明确具体病因且影响患者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停药后容易复发,对患者亦造成较大困扰。因此疑似此类患者应转诊明确具体诊断。4.传染病病例。患者有盗汗、消瘦、痰中带血等症状,对于明确或疑似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时,应按卫生法规、条例等要求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曾海 2019-10-16阅读量1.4万

肝火上炎

病请描述:症候:头痛眩晕,额部跳痛,耳鸣,面红目赤,急躁多怒,口干口苦,胁痛如灼,呕吐黄苦水,甚或吐血、衄血,大便干结或秘。舌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例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本方泻肝火,清湿热,适应于肝经湿热壅滞或肝火上炎等证。 常用药:龙胆草泻肝经实火,除下焦湿热;黄芩、山梔清中上焦火;木通、车前、泽泻、甘草清利下焦湿热。 肝火上炎,头痛目赤,加夏枯草、苦丁茶、决明子清肝明目; 火盛伤阴,酌加生地、当归滋阴养血。

杜国亮 2018-10-21阅读量8562

中医治病秘方集锦2

病请描述: 八 、癫痫     癫痫,俗称“羊角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短暂大脑功能失调的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全身抽搐伴有暂时的意识丧失,或表现为躯体局部肌肉的抽搐而不伴有意识障碍,或者仅有发作性的精神异常。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张旭烨1 .逍遥散治癫痫[方  剂] 柴胡、当归各9克,白芍、白术各12克,茯芩15克,甘草6克,生姜5克,薄荷(后下)3克。[制用法] 发作期用水煎服,每天1剂,分4次服(临睡前必须服1次)。病情缓解后改丸剂,坚持服半年至一年。[疗  效] 1987年第4期刊登的“治癫痫体会”经验,试用于临床很有效。[验  证] 病例一:刘xx ,经川医神经科确诊为“头痛性癫痫”,每天发作2--3 次,每次10多分钟至半小时,经中西医治疗1年多无效,后以丹栀逍遥散加升麻、白芷、川芎治之,服药3剂,发作停止,至今3个月未见复发。病例二:李x ,经川医确诊为“腹痛型癫痫”。曾经多间医院中西医治疗6年罔效,每2--3 天发作一次。处以丹桅逍遥散加香附、木香、佛手。服药5剂后腹痛消失。由于丹桅逍遥散治疗情志方面所致的癫痫疗效甚佳,已列人我院“郁痫”处方之[备  注] 痰涎壅盛,喉中痰鸣加石菖蒲、胆南星、远志;气阴不足加红参、天冬。癫痫病人发病几乎都有情志方面因素,而情绪易于激动者则发病也更为频繁。本着“舒肝解郁,理顺肝气,土不受侮,心以何伤”之理,选用本方治疗,可收良效。2 .雄黄停痫丸治疗癫痫[方  剂] 明雄黄、钩藤、制乳香各25克,琥珀、天竺黄、天麻、全蝎、胆南星、郁金、黄连、木香各19克,荆芥穗、明矾、甘草各13克,朱砂5克,珍珠末、冰片各2克,绿豆200克。[制用法] 上药除雄黄、朱砂外,共研细末,制水丸如绿豆大,雄黄、朱砂研细末为衣。每天服2次,分早晚温开水送服,或据病情选1--2 味中药煎汤送服。成人每天4--6克,l周岁儿童每次l--1.5克,  可随年龄、体质增减用量,均以3个月为1疗程。[疗  效] 经治87例,均以大发作型居多,结果:临床控制34例,有效20例,无效病33例,总有效率为62%。经分析表明,病程短、年龄小者疗效明显。显效病例中相当部分是没有遵守注意事项。[验  证] 郑xx ,男,6岁,1968 年5月12日来诊。半年前高热抽风,经治愈。月余后突然昏倒仆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吐涎沫,双目上视,持续数分钟后苏醒;继而沉睡,醒后如常。苔白腻,指纹青紫。证属痫证。予雄黄停痫丸100克,每天服2次,每次l克,柴胡3克水煎送下。药后未再发作,痊愈。随访18年,病无复发。[备  注] 服药期间避免惊怒,禁烟酒、辛辣、荤腥食物;经服药停止发作后,须继续服药100天以上,病重者一年以上方可停药,以免复发;服药期间避免重体力或过度脑力劳动,禁房事;若服药前服用苯妥英纳、鲁米那等药者,或病程长、发作剧者,可继续与本药同服至l个月左右,症状明显好转后酌减、停药。“癫痫者,疾邪逆也。”治疗大法,当首重祛痰降逆。本方有裕痰降逆,开窍镇痉,安神之功,具有定痈之效。方中雄黄有一定毒性,但本方以丸缓服,且有甘草、绿豆解毒,所治病例仅个别有轻微皮疹过敏,停药即消失。3 .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癫痫[方  剂] 柴胡、半夏各9克,黄芩、党参、桂枝各6克,白芍12克,甘草3克,生姜2克,大枣4克。[制用法] 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以上为成人剂量,小儿酌减。服1月为1疗程,1疗程后,间歇3天,续服下1疗程。发作期与休止期,均应服药。[疗  效] 曾治84例,其中痊愈(发作完全控制,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者)25例;显效(发作症状、时间、次数均减少60%以上,维持时间超过2年者)41例;好转(发作症状、时间、次数减少不足50% ,维持时间未达2年者)13例,无效(发作无明显改善者)5例。总有效率达94.05%。服此汤后大多很快见效,发作消失,一般在3个月到半年内发作消失,部分病例l个疗程发作即可消失。[验  证] 许x ,女,6岁,1979年3月21日初诊。3岁时一次高热后,患发癫痫。发作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角流涎,喉中痰鸣,手足抽搐。数分钟后醒如常人。嗣后,每天发作l--2 次,每次1--3 分钟不等,最长间隔3 天。骤感风寒时,发作加剧。多方求治,均无效验。其父带来余处诊治时,检视所服诸方,中药不外祛风豁痰镇惊之剂,西药多为苯妥英钠、癫痛安之属,几乎所有的抗癫痛药物均已用过。此时笔者参照《国外医学· 中医中药分册》 1979 年第1期中,介绍“柴胡桂枝加芍药汤治疗癫痫的疗效观察”一文,该方剂用量小,颇适小儿服用。处方:柴胡、半夏、桂枝、大枣各4克,白芍6克,甘草、生姜各2克,黄芩、人参各3克。服药1疗程后,发作次数大减,效不更方,连服6个月,发作停止。继服上方2个月,顽疾终除。随访9年,未再复发。郭x ,男,29岁,1985年3月1日人院。患者14 岁时不慎跌伤,伤愈后患发癫痫,服用中西药,病情有所缓解。但近来发作频繁,稍受精神刺激,即碎然仆倒,不知人事,两目僵直,面色苍白,喉中痰鸣,作猪羊叫,小便失禁,3--5 分钟方苏醒;醒后自觉精神疲惫,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舌苔薄腻,脉弦滑。先用温胆汤加味治之,2月无功,乃改用柴胡桂枝汤加龙骨、牡砺、浙贝母等治疗,1 疗程后,发作次数锐减,连服6个半月,痊愈出院。随访3年未复发。[备  注] 风痰者加白附子、蜈蚣、全蝎、僵蚕;热痰加天竺黄、胆星、川贝母;寒痰加南星、石菖蒲、皂芙;惊痰加生龙齿、朱砂、夜交藤、钩藤;心肝火旺加黄连、山桅子、龙胆草、大黄;舌边有瘀加丹参、赤芍、郁金。服药期间,忌食肥甘厚味,煎炒炙煿之物,,忌食绿豆、茶叶及生冷、辛辣刺激之品。4 .痫定散治疗癫痫[方  剂] 葛根、郁金、木香、香附、丹参、胆南星各30克,白胡椒、白矾、皂角仁(炒研)、朱砂各15克。[制用法] 上药研末和匀为散,装瓶备用。7岁以下每次服1.5克,7岁以上每次服3克,16岁以上每次服7克,均早、晚各服一次。30 天为一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服完一个疗程后,停药10天,再进行第二疗程。连服药30天,发作次数无减少,无症状减轻和好转者为无效,应停药。[疗  效] 经治48例,其中治愈43例,发作次数减少、症状减轻者4例,无效1例。[验  证] 马、,女,14岁。7岁时患过脑膜炎,愈后面白无华,呆痴,右手臂感觉麻木;经常无定时抽搐,发作时卒然昏倒,两目上视,头向后仰,口噤咬牙流涎,怪叫,喉有痰声,四肢抽搐,腓肠肌痉挛。发作过后,神志渐醒,然后昏睡,头晕乏力。不思食,身体消瘦,唇红,舌淡无苔,脉沉细数。一年前在白天患病,现在每入睡则四肢抽搐、咀嚼、腓肠肌痉挛、哭叫。在武汉xx 医院诊为癫痫。曾用中西药无效,试用痫定散,每服4克,每天2次。服用2剂药后腿已不抽搐,余症较前减轻。共服6 剂诸症消失,癫痫未再发作,智力如常人,饮食大增,脸色红润,体重增加,身体复康。[备  注]  7岁以下不用白胡椒。服药期忌情志刺激、浓茶、烟酒、咖啡、白萝卜、茄子、生冷寒凉诸品。5 .乳犬猪肚硫黄汤治癫痫[方  剂] 乳犬(未断奶者)1只,硫黄15克,猪肚(猪胃)1个,盐适量。[制用法] 将硫黄研为细末,装人纱布袋内扎好。乳犬去毛及内脏,洗净。将硫黄放人犬腹中,再将犬放人猪肚内,加水盐炖烂。分3--4次空腹食下。[功  效] 补肾温阳,活血熄风。[验  证] 据《福建中医药》 1996年第2期介绍,每年服三四剂,可以除根,治疗3例均愈。6 .炖羊脑杞子治癫痫[方  剂] 羊脑1副,枸杞子30克,酱油、味精适量。[制用法] 加清水与调料,以文火炖煮。顿服。[功  效] 补肾益精,养血祛风。用治癫痛及血虚头痛、眩晕。[验  证] 杨x ,男,13岁,患癫痫,用此方3个月痊愈随访两年,未发。7 .白矾散治羊角风[方  剂] 净白矾。[制用法] 将白矾研成细粉,备用。成人每次服3--4.5克,每日早晚饭后、睡前各服l次,温开水冲服。[功  效] 清热解毒。用治羊角风。[验  证] 据《福建中医药》 1962年7卷6期报道:“施某,男,22岁,患本病已3年,发作时突然晕倒,人事不知,10分钟后,口涌痰涎,渐渐苏醒,每日发作一两次,或3--6 日发作1 次。经连服此方3个月,3年未复发。8 .甘麦枣汤治癫痫[方  剂] 甘草30克,小麦30克,红枣10枚。[制用法] 水煎服。早晚空腹各l 次。[功  效] 养心安神,除烦宁神。用治癫痫。[验  证] 据《家庭医学》杂志介绍,用该方治愈数名患者。9 .无毛羊胎治痫症[方  剂] 肚剥羊羔2只。[制用法] 焙干,研成末。用黄酒送服,每次9--15克,每日1次。[功  效] 治羊角风。[验  证] 据《山西医药技术资料选编》介绍:张某,男,35岁,患羊角风十几年。发作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面色苍白、口吐涎沫、声似羊鸣、影响劳动。服用肚剥羊羔2只,痊愈。10 .红白血砂粉治癫狂[方  剂] 猪心l个,朱砂3克,白朱砂(研细粉)3克。[制用法] 猪心取其血滴于碗内,将两味朱砂同猪心血调匀。分3次服下。[功  效] 补血脉,解邪热,安心神。用于癫狂初期。[验  证] 据《河北中医中药医药集锦》介绍:董某,女21岁。患此症,时哭时笑,如见鬼神,狂言乱语,不避亲疏,服此药剂而愈。11 .白鸽心治羊角风[方  剂] 白鸽子2 只。[制用法] 将鸽子宰杀取心。发作前一次生吃,2 次可愈。[攻  效] 补虚镇惊。用治羊角风。[验  证] 据《中居效方精选》介绍,保定一妇患此症多年,每日发作,吃本方1次,l年余未发作。12 .猪脑治似痫非痫[方  剂] 猪脑l个,冬虫夏草3克。[制用法] 猪脑(剔去红筋不用),同冬虫夏草炖熟。食脑饮汤,每日服1或2次。[功  效] 补脑髓,除脑中邪热,理虚通窍。用治似痫非痫症。[验  证] 据《新中医》 杂志介绍,该方经临床验证,效果理想。 九、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指整个或局部头部的疼痛的感觉,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引起头痛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至于外伤跌仆,以及久病入络也容易引起头痛。头痛可见于现代医学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中。1 .偏头痛粉治偏头痛   偏头痛多见于女性,常于青春期起病,呈周期性发作。在发作前常先有嗜睡、倦怠、忧郁感,并可能在眼前出现闪光、暗点、偏盲以及局限性感觉运动障碍(如肢体麻木、失语)。头痛为搏动性钻痛、钝痛或刺痛。头痛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后逐渐减轻,常在入睡后缓解。[方  剂] 附子、干姜、桂枝、细辛、石膏、龙胆草、黄芩、大黄、党参、黄芪、白术、淮山药、当归、熟地、羌活、防风、柴胡、山萸肉、五味子、天南星、半夏、川芎、白芷、牡砺、磁石、全蝎、威灵仙、蜈蚣、地龙、桃仁、伏芩、枣仁。[制用法] 药味、剂量均随症加减,烘干,研末备用。每天20克,分2--3次,温开水送,连服10天为1疗程。服后有效,可连服2-- 3个疗程。[疗  效] 本方祛风攻下,益气活血,寒温相合,刚燥柔润互济,掺人苦寒有大毒、清热止痛效果较佳的马钱子,总的药性偏寒凉,阳虚者不宜用。本方所治排除高血压、鼻窦炎、肿瘤所致头痛,多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呈中、重度者,病史均在一年以上。[验  证] 治疗结果:近期治愈21例,显效 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病例:朱xx ,男,35岁,1986年7月9日诊。头右半侧痛4年余,每月必发3--4次,每次2--3天,每天痛I--2次,每次1小时左右,呈针刺样,伴恶心、呕吐酸苦水,疼痛部无冷感,服西药无效。血压、眼底检查正常。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予偏头痛粉200克,分10天服完,仅服1 疗程,随访至今无复发。[备  注] 本方集寒热温凉、气血阴阳、升降攻补于一方,乃为大杂绘,有违理法方药规范,但临床效果不错,真所谓理未明而效可见。2 . 新牵正散治偏头痛[方  剂]  白附子、全蝎各6克,当归、柴胡各12克,僵蚕、川芎、白芷各10克,蜈蚣1条。[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疗  效] 搜逐血络,祛风止痉,通络止痛。[验  证] 何xx ,女,78岁,1987年10月5日诊。头右侧掣痛时发时止,肋部尤重已十余年。经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无明显好转。曾服镇痛、消炎、营养神经药等,又经中医药治疗均罔效。现症头右侧掣痛,逢恼怒加重,肋部肿胀发热。近一周来,头晕、眼胀、口不能张,彻夜不眠,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辩为肝火上炎,风痰阻络。投新牵正散加龙胆草、山桅子、黄芩、秦艽、赤芍各10克,5剂而愈。共治5例,男3例,女2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5个月,均治愈。治疗天数长则15天,短则5天。[备  注] 风疾偏重加半夏、防风、制南星、陈皮;肝火偏亢加龙胆草、山桅子、黄芩、丹皮;久病入络加赤芍、穿山龙、桃仁、红花。3 .头痛塞鼻散治疗偏头痛[方  剂] 川芎、白芷、灸远志各50克,冰片7克。共研细末,瓶装密贮勿泄气。[制用法] 以消毒纱布一小块,包少许药末,塞人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左侧头痛塞右鼻。[疗  效] 以本方治疗偏头痛百余例,疗效满意。一般塞鼻3--5分钟后,头痛即逐渐消失。有的塞鼻得嚏后,自觉七窍通畅而痛止。复发时再用仍有效。[验  证] 顾、,女,43岁。患偏头痛年余,每月发作1--2 次,每次持续3--4天。发作时不能坚持工作,因畏服煎药,单纯给予头痛塞鼻散一瓶,每次取少许以绢包裹塞鼻,塞后即可止痛。痛发时再塞又可取效,连塞2天即完全痛止。半年余未再复发。4 .加减清上蠲痛汤治疗偏头痛[方  剂] 当归、川芎、白芷、细辛、羌活、防风、菊花、黄芩、麦冬各3克,蔓荆子6克,甘草1克。[制用法] 水二碗,煎成一碗,内服。[疗  效] 经多次临床应用,效果极佳。[验  证] 罗xx ,女,55岁,1984年5月15日初诊。患者于1983年初:开始自觉头部左侧疼痛,视力由1.2下降至0.2 ,伴前额部胀痛;1984年初先后到xx 大学学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做CT 、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瘤,位于蝶鞍前部稍偏左侧,约2.1 x3 厘米大小;视力右眼1.2 ,左眼0.1 , 左眼视野缩小。经治未见明显改善,延请沈老治疗。自诉头部左侧及左眼眶周围疼痛不止,头部发胀感,头晕,左眼视物模糊,耳鸣,夜寐多梦,时有口苦,胃纳一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涩。证属风阳上扰清窍,治以祛风止痛,平肝明目为主,方拟加减清上蠲痛汤加味。处方:当归、川芎、白芷、羌活、防风、钩藤、蔓荆子、麦冬、独活、黄芩、细辛各3克,杭菊花、甘草各1.5 克,蕤仁肉9克。水煎服,每天1 剂。共服四剂,头痛、头胀减轻,依前方加草决明9 克,每天1剂。共服14剂,头晕、头痛、耳鸣均消失,自觉左眼视力有改善。依上方再服七剂,眼科检查左眼视力由原来的0.1 变为0.2 , 视物较前清楚。处方:当归、川芎、羌活、防风、杭菊花、麦冬、黄芩、甘草各3克,白蒺藜、蕤仁肉、草决明、蔓荆子、白芍、生地各9克。水煎服,隔天服1剂,连服14剂以善后。病者一直随诊至今,疗效巩固。[备  注] 偏头痛或左或右,加柴胡3克;头顶痛,加藁本3克;前头痛,加葛根9克;眉棱骨痛,加法半夏3克;风湿头痛,头重如裹,加独活、苍术各3克;痰浊头痛,脘腹闷呕恶者,加法半夏、陈皮、天麻、枳实各3克;肝风上旋,伴见头晕目眩者,加天麻3克,钩藤、白蒺藜各9 克;如肝阳上亢者,再加石决明(先煎)15克;“头风不治多害目”,如伴见视力减退,目视昏花,视物不清者,加草决明、蕤仁肉各9克;肝火上攻,面红目赤,口苦溺赤者,加柴胡、龙胆草、山桅子各3克;大便干结者,再加大黄3克;气虚者,加生黄芪、党参各9克;血虚者,加制首乌、白芍各9克;肾虚者,加熟地;山萸肉、沙苑蒺藜各9克;阴虚有火,加生地、白芍各9 克,羚羊骨(先煎)12克。5 .全虫末外敷治偏头痛[方  剂] 全虫、胶布[制用法] 全虫研细末,每次取少许置于太阳穴,以胶布封固,每天换药l次。[疗  效] 治偏头痛有奇效。[验  证] 刘x ,女,50岁,干部,1984年8月22日就诊。右侧偏头痛5天,胀痛剧烈,呼叫不已,彻夜不眠,伴烦躁易怒、恶心欲吐、大便时干、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予平肝潜阳、祛风定痛法。处方:石决明30克,钩藤2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白芍20克,丹参30克,地龙12克,僵蚕10克,黄芩12克,白蒺藜15克,甘草3克。配合西药止痛、镇静,治疗3天无效。遂用全虫末外敷太阳穴,用药1小时后疼痛明显减轻。第二天换药1次,痛未再作。随访年余,未见复发。6 .三白汤治偏头痛[方  剂] 川芎30克,白芷、白芍各15克,白芥子9克,香附6克,柴胡、郁李仁、甘草各3克。[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2次,分2次温服,每日一剂。[验  证] 用上药治疗偏头痛患者24例,一般都在服药2--5剂后头痛减轻。少则1--2剂,多则7--8剂,均能达到缓痛、止痛效果。另有人用本方治疗偏头痛患者7例,亦获痊愈。7 .川芎白芷等治偏头痛[方  剂] 川芎、白芷、灸远志各50克,冰片7克。[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人瓶内备用,宜盖紧勿泄气。用时,以绸布或的确良布一小块,包少许药末,塞人鼻孔,右侧头痛塞左鼻,左侧头痛塞右鼻。[验  证] 用上药治疗偏头痛患者百余例,效果颇佳。一般塞舆3--5分钟后,头痛逐渐消失。药布塞鼻得嚏后,自觉鼻腔畅通而痛止痊愈。8 .龙骨汤治偏头痛[方  剂] 白芍、夜交藤各50克,龙骨30克(先煎),蔓荆子、炒酸枣仁各20 克,菊花、郁金、僵蚕各10克,栀子、红花、生石膏各15克。[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l -剂,分2--3次口服。5剂为1个疗程。[验  证]  用本方治疗偏头痛患者38例,经用药1--2个疗程,其中, 治愈者35例;显效者2例;无效者1例。9 .四白丹参汤治偏头痛[方  剂] 丹参、白芍各40克,白菊花、白蒺藜、蝉蜕、防风、白芷、白芥子各15克,延胡索、羌活、地龙、生甘草各10克。[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验  证] 用本方治疗偏头痛患者56例,其中,治愈者50例,好转者2 例;有效者4例。10 .萝卜冰片治偏头痛[方  剂] 萝卜(选用辣者佳),冰片少许。[制用法] 萝卜洗净,捣烂取汁,加冰片溶化后,令患者仰卧,缓缓注人鼻孔,左痛注右,右痛注左。[疗  效] 治偏头痛。[验  证] 屡用效佳。[备  注] 美国底特律亨利· 福特医学博士说:“偏头痛的原因是脑部与血管系统受到侵犯的反应。”而镁对维持血管和神经的正常运行极为重要。研究发现正常人与患偏头痛的人,脑部含镁的程度,有显著不同,当补充镁后,可不同程度缓解偏头痛。因此,日常生活中常吃些含镁丰富的小米、玉米、黄豆、海带、瘦肉、萝卜及绿色蔬菜,有助于防治偏头痛。11 .热水浸手疗偏头痛[方  剂] 40℃ 以上的热水。[制用法] 备足两热水瓶的的热水。把双手浸泡在盆中热水里。浸泡过程中,要不断加入热水,以保持水温。半小时后,头痛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功  效]  活血行血。治偏头痛。[验  证]  据《家庭医学》杂志推荐,效果奇佳。[备  注]  据美国专家介绍,偏头痛是由于脑血管充血扩张,压迫脑神经所致。双手浸泡在热水中以后,手的血管充盈,血液流聚于手部;脑血管充血量相对减少,脑神经的压迫也减轻了,痛感便逐渐消失。热水浸手治偏头痛,是美国人很熟悉的偏方,颇受青睐。12 .鲤鱼头治头痛[方  剂] 黑鲤鱼头、红糖适量。[制用法] 取活黑鲤鱼切下头,待水沸后放入煎煮至极烂,加人红糖。头痛发作时尽量服用。[功  效] 通经络,散风寒。用治头风。[验  证] 据《 浙江中医》 1985年12期介绍:付某,17岁,每天8--9 时,眉棱骨开始疼痛。痛时狂叫,眼睛凸出,面色红,嘴角抽动,鼻尖发酸。曾经针灸、中西医治疗无效。后以此方治之,服后,其病若失,至今年未见复发。13 .神经性头痛治方[处  方] 带壳生白果(即银杏)60克。[制用法] 将上药捣裂人砂锅内加水500ml,文火煎至300ml,分2次服 ,本方可连煎3次,服3日.[验  证] 用本方治疗头痛(检查无器质性改变,属于神经性头痛)10 例,大多l剂见效。14 .马前子、蝉衣治眶上神经性头痛[方  剂] 生马前子0.9 克,蝉衣9克,黄酒120ml.[制用法] 将生马前子放在麻油灯上烘透至炭黑色,不能存性,捏之成灰为度,与蝉衣共研细末。用时,以黄酒冲服,每日1 剂。[验  证] 用上药治疗眶上神经性头痛(俗称眉棱骨痛)患者13 例,其中,服1 剂治愈者11例;服2剂治愈者2例。15.全席汤治血管神经性头痛[方  剂] 黄茂30克,全当归20克,川芎、天麻、乳香、没药、蒺藜、各10克,蜈蚣3条,细辛3克、全蝎5克,生甘草6克。[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l剂,分2--3 次口服。[验  证] 用本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120例,痊愈者108例;显效者5例;好转者4 例;无效者3例。一般服药2--4剂见效。16 .二白汤治血管神经性头痛[方  剂] 白芍30克,蝉衣、白芷各12克,葛根15克,桂枝6克、细辛3克,川芎、蔓荆子各10克,生甘草8克。[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验  证] 用本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53例,经用药3--8剂后,其中治愈者45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2例。17 .川芎、丹参等治血管神经性头痛[方  剂] 川芎、丹参各20--30克,白芍30--50克,石决明(先煎)50--60克,全蝎(冲服)3--6克,细辛3克,白芷10 ~15克。[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l剂,分3次口服。[验  证] 用本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38例,经用药2--6剂后,其中,治愈者32例;显效者4例;无效者2例。18 .清空膏治疗顽固性头痛[方  剂] 川芎、羌活各10--15克,淡黄芩15克,川连、柴胡各10克,防风12克,灸甘草6--10克。[制用法] 每天1剂,水煎分服。病程长,上方加蜈蚣1--2条,太子参20克(或红参6克),白蒺藜12克;头痛连面或牵引牙龈痛者,上方加细辛3克,生石膏30克。[验  证] 侯xx ,男,57岁,1989年8月13日人院,住院号:l997.患高血压病已3年。入院前3天因恼怒后头痛再发,右侧及枕部胀痛,视物黑朦,呕吐胃内容物,无意识障碍,无偏瘫失语、二便失禁等。当时血压:32/18.7千帕斯卡,拟诊“高血压脑病”,予降压、脱水等治疗。血压控制在21.3/13.3千帕斯卡左右,但头痛始终不能缓解,烦躁不安,转中医治疗而收人院。即投清空膏。处方:川芎、防风各12克,柴胡、川连各10克,羌活、黄芩各15克,甘草3克。l剂即知,复杯而愈。再予平肝潜阳、化痰熄风剂善后。 十、三叉神经痛     本病是一种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的神经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妇女,特征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如刀割、钻刺样疼痛,不伴有器质性改变,感觉检查很少有障碍。疼痛性质独特,是一种突然急骤发‘作、突然停止的闪电样剧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可引起同侧面肌抽搐、眼结膜充血、流泪或流涎等。1 .川芎止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方  剂] 川芎20--30克,荆芥、防风、全蝎、荜拨各10--12克,蜈蚣2条,天麻10克,细辛3克。[加  减] 寒重加制附子20--30克(先煎);热重加生石膏20--30克,黄芩12 克,黄连9克;便干加大黄15克;瘀重加赤芍12--15克,丹参30克,五灵脂12克;阴虚加生地、女贞子、龟板各15克,黄柏、知母各12克。[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1剂,重者2剂。[功  效] 祛风通络,散寒止痛,活血化瘀。[验  证] 张xx ,女,41岁,1976年6月6日诊。自诉右面颊部剧痛,痛连右目右上齿,痛如电击,时发时止,昼夜不宁、寒温不适;曾用去痛片、安定、青霉素等无效;拨牙2个而痛未解,右颊因搓切而溃破。检查:牙眼无红肿、无龋齿,舌苔薄白,脉微弦。诊为三叉神经痛(第1 、2 支),拟用川芎止痛汤。药进3剂痛大减,又进6剂痛止,随访1年未复发。[备  注]  按临床观察表明,方中川芎剂量小于12克,效果较差,用至20克则获高效、速效,并未见任何副作用。细辛用至6克也未见不良反应。2 .散偏汤治疗三叉神经痛[方  剂] 川芎30克,白芷8克,白芥子、白芍、香附、郁李仁、柴胡各10克,甘草5克。[制用法] 水煎2次,两汁混匀,分2次服。6天为1疗程,一般2--3 疗程可愈。[疗  效] 笔者运用《辨证录》中的散偏汤治疗三叉神经痛下颌支痛13例,效果满意。所治13例中,服药1 疗程获愈者5例,服药2疗程获愈者5例,服药3疗程获愈2例,服药3疗程后无效者1例[验  证] 高xx , 48岁,农场干部。1982年7月15日就诊。发作性左下颌痛伴牙龈根部痛l年余,疼痛时兼见口角及舌抽向患侧。l年内曾拔牙3次,将左侧臼齿全部拔掉,但疼痛不解,发作频。经用西药去痛片、消炎痛、普鲁卡因等,药效过后疼痛依然。诊为三叉神经下颌支痛。按上法服药3 剂,疼痛缓解,续进3剂而愈。随访1年无复发。[备  注]  三叉神经下颌支痛与祖国医学偏头痛相似,故用散偏汤治疗有良效。方中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为镇痛要药;柴胡、香附、白芥子理气涤痰消饮、散结和解;白芍、郁李仁、甘革柔润缓急。诸药合用,可使气血通畅无阻,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3 .加味五白汤治疗三叉神经痛[方  剂]  白芷、白蒺藜、白附子、白僵蚕各9克,地龙15克,全蝎、蜈蚣各5 克,白芍、川芎各30克,肉桂1.5克。[制用法]  因寒而触发者,白芷可加至15克,加制川乌、制草乌各6克;因热而发者,加菊花9克,决明子15克;大便干结或闭塞者加生大黄6--9克。[疗  效]  所治5例,痛点位于三叉神经第二支者2例,第三支者2例,二支同时受累者1例。病程1年以内者2例,1--2年者2例,3年以上者1例。服本方6剂痛止者1例,9剂痛止者l例,15剂痛止者2例,28剂痛止者1例。[验  证]  方xx ,男,50岁,干部,1956年7月15日初诊。患偏头痛史3年,人夏发作频繁,曾在上海、南通等医院检查诊断为“三叉神经痛”。1984年在本院口腔科检查,疑为龋齿并拔除。术后仍经常发作,每年数十次。近来因工作疲劳加之情绪不畅引发,起病l周,加重3天,右侧面颊疼痛难忍,遇热更甚;不能咀嚼,每天发作20余次,每次持续1--2分钟,人夜稍安。曾在本院内科诊治,服用各种止痛药,疼痛渐缓,30分钟后如故,邀笔者诊治。拟加味五白汤,处方:白芷、白蒺藜、白附子、白僵蚕、煨川楝子各9克,全蝎、蜈蚣各5克,白芍、川芎各30克,地龙15克,肉桂1.5克。3剂。三天后,患者复诊说:疼痛明显减轻,并每天发作减至2--3 次,每次10秒钟左右。原方去川楝子,续进3剂。药后诸症悉除,随访至今未复发。4 .向日葵盘治三叉神经痛[方  剂]  向日葵盘100--200克(去子),白糖适量。[制用法]  将向日葵盘掰碎,分2次煎成500-600克的汤,加白糖。每天早晚饭后l小时服下。若病情较重,可日服3次,服量也可加大一些。可根据病情灵活掌握疗程。为防止复发,病愈后可多服几日,以巩固疗效。[功  效]  清热解毒,逐邪外出。用治三叉神经痛。[验  证]  用本方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89例,其中,痊愈者82例;显效者3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l例。 十一、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疼痛自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向远端放射。起病多急,表现为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及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1 .蝎蛇散治坐骨神经痛[方  剂] 祁蛇(或乌梢蛇)、蜈蚣、全蝎各10克。[制用法] 焙干研成粉,等份分成8包。首日上下午各服1包,继之每天上午服1 包,7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5天,一般1-2个疗程可显效至痊愈。[疗  效] 用本法治疗54例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痛,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经长期观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验  证] 蔡,女,68岁,右下肢疼痛5年余,经西医诊为坐骨神经痛,服西药效不显,于1987年8月求治于中医,余投蝎蛇散原方,经服2个月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备  注] 所治病例无很大反应,一般在药后可有全身及患肢出汗或灼热感,有的可出现短暂性疼痛及麻木,不久即消失。2 .身痛逐瘀汤加味治坐骨神经痛[方  剂] 桃仁、红花、当归、地龙各15克,川芎、甘草、没药、五灵脂、牛膝各10克,秦艽、羌活、香附各5克。[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l剂,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疗  效]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笔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本病140例,其中治愈96例(症状完全消失,可参加正常工作);好转32例(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可做轻工作);无效12例(服本方3-5 剂,症状无改善,而中断治疗者)。[验  证] 刘xx ,女,36岁,农民。病历号6256 。于1984年3月25日初诊。半年前患腰腿痛,症状日益加重,疼痛自腰骶部沿右侧大腿后外侧向腘窝、足跟部窜痛,如针扎、火烧样阵阵加剧,尤以咳嗽和用力大便时更甚,久治不效。检查面色苍白,表情痛楚,步态跋行,右侧第二、三髓后孔及臀线中点和承山穴有明显压痛,拉塞格氏征(+ ) ,脉沉迟而紧,舌淡苔薄白。诊为坐骨神经痛。证属寒凝气滞,痕阻脉络,治宜化癖通络,温阳散寒,除痹止痛,投以身痛逐痕汤。原方减秦艽,加桂枝、延胡索各15克。3剂。药后疼痛大减,继用原方又进6剂,诸症皆除而治愈。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备  注] 气虚血弱者减五灵脂、香附,加黄芪30-50克,熟地10-15克;脉数微热者减羌活,加黄柏15克;脉浮风重者加防风15克;脉紧寒重者减秦艽,加桂枝15-25克;脉缓湿重者加苍术15克;伴腰脊痛剧者加三七末3克(冲服);便秘者加何首乌15-25克;病久肝肾两亏者减羌活、五灵脂,加狗脊、巴戟天各15克。3 .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汤治坐骨神经痛[方  剂] 慧苡仁60-90克,制附子(先煎)、灸甘草各10-30 克,海风藤、川牛膝各10克,赤芍20-40克,党参15-30克,当归10-20克,秦艽12-18克,鸡血藤12克,[制用法] 每天一剂,水煎,分早晚服。[疗  效]  经本方共治23例,痊愈15例(症状消失并观察1年以上未复发),显效例(症状消失,观察半年至1年又复发,但经再次治疗仍可消失者),无效1例(症状无改善)。痊愈15例中,平均治愈天数为10.5 天。[验  证] 傅xx ,男,50岁,干部,1952 年8月5日就诊。两月前因坐骨神经痛,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近日加重,沿右腰胯至腿后侧,酸楚疼痛;风雨之日尤甚,伴心烦不宁、头晕失眠。检查:臀中部、臀线、腘窝和小腿沿坐骨神经有触痛点,直腿抬高阳性,踝反射、小腿后侧皮肤触觉均减退,脉紧微弦,舌质淡稍紫,苔薄微黄。血压18.7/ l 2.06千帕斯卡。辨证使用上述原方,药量稍作如下调整:薏苡仁10克,黑附子(先煎)、当归、海风藤、川牛膝各10克,鸡血藤、秦艽各12克,赤芍20克,甘草3克,党参15克,经服本方5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又服5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4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方  剂] 当归12克,川芎、桃仁、红花、羌活、独活、制没药、香附、川牛膝、秦艽、地龙、伸筋草各9克,甘草6克。[加  减] 兼风寒者加制川乌、桂枝各9克;兼湿热者加苍术、黄柏各9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痛剧者加蜈蚣3条。[制用法] 水煎2次分服,每天1剂。[功  效] 治疗坐骨神经痛有奇效。[验  证] 治疗36例,其中治愈29例,显效6例,好转1例。平均治疗17.4天。随访治愈者1 年以上,无一复发。[备  注] 坐骨神经痛属“痹证”范畴,可因风寒湿邪客于经络,或因闪伤气血瘫滞,致使经络痹阻,气血通而痛。身痛逐瘀汤加减具有活血化瘀,行血止痛,祛风除湿作用,临床结合辫证,增减恰当药物,均能收到显著疗效。5 .鸡血藤等治坐骨神经痛[方  剂] 鸡血藤、芒硝各15-20克,桂枝、柴胡、大黄各10-15克,黄芩10-12 克。[加  减] 若风偏盛,兼腰背疼痛,游走不定者加防风10-15克,独活10-15克;若湿偏盛,兼肿胀沉重者,加防已10-12克,苡米15-20克,若痰偏盛,兼形体肥胖,肢体麻胀者,加制南星5-10克,白芥子10-12克;若寒偏盛,兼恶寒肢冷者加制川乌5-10克,北细辛2-3克;若热偏盛,口苦便秘者重用大黄15-20克,芒硝15-20克;若瘀偏盛,痛有定处,舌有瘀点者,重用鸡血藤30-60克。[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验  证] 用上药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3例,中痊愈11例,好转2例。6 .杜仲等治坐骨神经痛[方  剂]  杜仲、川续断、淮牛膝、桑寄生各30克,没药、乳香、红花、桃仁、生甘草各10克,全蝎、蜈蚣各2克(共研末冲服),木瓜、威灵仙、独活、白芍各20克。[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l剂。1周为1个疗程。[验  证]  用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33例,经用药1-3个疗程,其中,治愈者125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1例。7 .黄芪白芍等治坐骨神经痛[方  剂] 生黄芪50克,白芍、元胡、木瓜、全当归、桂枝各20克,赤芍、牛膝、鸡血藤、威灵仙、路路通各15克,地鳖虫、全蝎各10克,生甘草5克。[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l剂,分早、中、晚口服。10天为l个疗程。[验  证] 用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61例,经服药20-30天后,其中,治愈者152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2例。8 .乳香粉治坐骨神经痛[方  剂] 制马钱子50克,制乳香、制没药、红花、桃仁、全蝎、桂枝、麻黄各20克,细辛15克。[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末,装人空心胶囊内,每粒重0.3克。用时,每服3-4粒,每日早、晚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15天为1个疗程。[验  证] 用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44例,经用药2-4个疗程,其中,治愈者139例;显效者3例;有效者2例。 十二、脑炎、脑膜炎     本病是由于病原体侵入软脑膜和脑实质所引起的脑部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1 .大蒜野菊花预防流脑[方  剂] 大蒜瓣6O克,野菊花30克。[制用法] 加水煎成浓汁。嗽口,每日数次。[功  效] 清热解毒。用以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验  证] 《家庭医学》介绍读者反映效果满意。[备  注] 流行期间每日生吃大蒜,然后用盐水漱口,每日数次,有助预防之效。2 .大蒜液方治脑膜炎[方  剂] 大蒜、葡萄糖粉各适量。[制用法] 大蒜去皮、捣烂取汁,用开水配成20%的溶液,再加人葡萄糖粉若干。根据病情、年龄给以不同剂量。成人一般可服20%的大蒜溶液20 升,4小时1次,病重者3小时1次。脑压高致病危时,急针刺百会、十宣、水沟、少商(放血)等穴;头痛呕吐者,针合谷、太阳、列缺等穴。[功  效] 用治脑膜炎。[验  证] 《<湖南医学院学报>论文专集》介绍,用此方共治疗4例,均痊愈。3 .水牛角汤治乙型脑炎[方  剂] 水牛角片适量。[制用法] 加水煎汤,水煎2小时以上。每日2或3次分服。3岁以内每日用水牛角30克,3岁以上每日用60克,成人每日服100克,连续服用1周可愈。[功  效] 清热解毒,凉血镇惊。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惊厥,对大便潜血,鼻衄亦有疗效。[验  证] 《新中医》杂志介绍,用此方治疗11例,9例痊愈,l例好转,l例无效。4 .山羊角汤治乙型脑炎高热[方  剂] 山羊角50克,钩藤(中药)15克。[制用法] 将羊角切片,水煎2小时后加入钩藤,再煎半小时。日2或3次分服。[功  效] 平肝熄风。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之高热神昏、谵语抽风。[验  证] 贾、,女,9岁,患乙型脑炎高热症,按上方服药3日,好转,10日痊愈。5 .橄榄萝卜汤治流脑[方  剂] 橄榄6枚,萝卜250克。[制用法] 两味洗净煎汤。当茶饮。[功  效] 清热解毒,凉肝止惊。用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验  证] 赵xx , 男,7岁,患流脑,坚持用上方,治愈。  

张旭烨 2018-10-18阅读量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