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 内容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2&...

病请描述:动脉无论是器质性改变(如狭窄或闭塞),或功能性疾病(动脉痉挛),都将造成动脉血供不足而引起缺血性临床表现。而下肢动脉缺血引起的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需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相鉴别。 下面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为例加以说明,该病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尤其是下肢血管。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本病的相关因素可归纳为两方面:①外来因素,主要有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②内在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以及遗传因素。主动或被动吸烟是参与本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戒烟可使病情缓解,再度吸烟病情常复发。 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经过较长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临床特点:①患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②皮肤色泽苍白或发绀。③感觉异常。④患肢疼痛,早期起因于血管壁炎症刺激末梢神经,后因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即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⑤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组织营养障碍改变。严重缺血者,患肢末端出现缺血性溃疡或坏疽。⑥患肢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⑦患肢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出现复发性游走性浅静脉炎。⑧一般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易致动脉硬化的因素。 下列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一般检查包括:①皮肤温度测定。双侧肢体对应部位皮肤温度相差2℃以上,提示皮温降低侧有动脉血流减少。②患肢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不能扪及。③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阳性,提示患肢有严重供血不足。特殊检查包括:肢体血流图,超声多普勒检查,动脉造影。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应与其他动脉缺血性疾病相鉴别:①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发病年龄多数在45岁以上;常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病变常位于大、中动脉,X线检查显示动脉壁有钙化斑块。②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活动期常有血沉增速,免疫球蛋白升高;动脉造影可见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开口处狭窄或阻塞。③糖尿病足:由糖尿病造成的肢体坏疽,有糖尿病史及其临床表现,且有尿糖阳性,血糖升高等实验室检查阳性发现。 治疗重点在于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增进下肢血液循环。 ①严格戒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但不应使用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状。疼痛严重可用止痛剂及镇静剂。患肢应进行适度锻炼,以促使侧支循环建立。 ②药物治疗: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前列腺素E1(PGE1),妥拉苏林,硫酸镁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溃疡并发感染应选用敏感抗生素。 ③高压氧治疗。 ④手术治疗:包括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旁路转流术和血栓内膜剥脱术。 ⑤干性坏疽创面,应消毒包扎,预防继发感染。感染创面可作湿敷处理。组织坏死已有明确界限,或严重感染引起毒血症的,需作截肢(趾)术。

潘峰 2024-03-12阅读量244

左心耳封堵术+房颤冷冻消融术...

病请描述:    患者准备:完善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排除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尤为重要,选择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或左房/肺静脉CT成像(左心耳三维重建有助于选择房间隔穿刺位点、预选Watchman封堵器型号以及操作风险;肺静脉解剖有助于预判冷冻消融操作的难易程度)。房颤冷冻消融术前一般建议抗心律失常药停用5个半衰期以上(β受体阻滞剂除外),胺碘酮停用2周或以上,目的在于术中提高触发灶的检出率。患者存在抗凝药物使用禁忌,则不应考虑消融治疗。术前4小时禁食、禁水。如果全身麻醉,则术前6-8小时禁食、禁水,有的中心要求10-12小时以上,麻醉师也会关照提醒。术前抗凝治疗,口服新型抗凝药物的患者,一般术前无须停药,手术当日的用药请于术后4-6小时使用。     术后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心电、血压、指脉氧监测至少24小时,尤其是出现血压降低、心率过快/过慢、胸闷、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需警惕心包积液/心脏压塞。术后复查心电图。左心耳封堵术和(或)房颤冷冻消融术术后2小时查一次床旁心脏超声,排除心包积液或其它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延迟性心包积液偶可见。左心耳封堵术后24小时内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了解封堵器位置,排除心包积液及其它出血并发症。术后次日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    术后家属及医护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有无右下肢静脉瘀血、右下肢动脉缺血症状以及右股神经受损的症状,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静脉显露、水肿、感觉异常。     一般术后6小时,右手桡动脉止血带可去除(全麻患者术中行直接动脉血压监测,故有一个动脉穿刺点)。术后12小时内右髋关节制动,右下肢肌肉自下而上被动按摩,患者主动做勾脚活动。目的是预防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也可术后4小时连续使用低分子肝素2次,间隔12小时。12小时后右髋关节可活动,仍需注意穿刺点有无肿痛。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下床时用手稍微压迫一下右股静脉穿刺点。     术后48小时后可拆线,用拆线包或找个尖刀片挑断缝线,戴无菌手套拔掉线头,碘伏消毒,两三片纱布覆盖,粘胶布固定。右腋静脉穿刺点敷料直接去掉,可涂抹少许碘伏消毒。     术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4小时。      术后一个月进食易消化的温和食物,杜绝生、硬、带刺、带骨、高温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发热、呕血、胸痛(尤其是沿食管区)、新发/多发躯体活动感觉障碍异常,必需立即联系手术医生,警惕少见并发症左心房-食管瘘。      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一个月。房颤冷冻消融术后抗凝建议:术后持续抗凝至少3个月,随后根据卒中风险评估决定是否继续抗凝治疗。如利伐沙班标准剂量(也是最大推荐剂量)20mg,1次/日,与食物同服。肌酐清除率30-49ml/min、低体重和>75岁患者,使用15mg,1次/日。具体病人需要个体化处理,综合评估血栓栓塞风险及出血风险。口服胺碘酮(缓慢负荷方案:0.2g 3次/日 4周;随后0.2g 1次/日 直至3个月)或普罗帕酮(无器质性心脏病者)3个月,注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如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       左心耳封堵术后抗凝建议(《中国左心耳封堵预防心房颤动卒中专家共识(2019)》):①术后3个月 如GFR≥30 ml/min,且HAS⁃BLED评分<3分,建议:使用NOAC或华法林(维持INR 2~3)+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抗凝3个月;如GFR≥30 ml/min,且HAS⁃BLED评分≥3分,建议:单独使用标准剂量的NOAC(包括利伐沙班、依度沙班、阿哌沙班或达比加群)抗凝3个月或者单独使用华法林(维持INR 2~3)抗凝3个月;如GFR<30 ml/min(大多数NOAC使用存在禁忌证或慎用情况),且HAS⁃BLED评分<3分,建议:使用华法林(维持INR 2~3)+阿司匹林抗凝3个月;如GFR<30 ml/min,且HAS⁃BLED评分≥3分,建议:单独使用华法林(维持INR 2~3)抗凝3个月,或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3个月。②术后3-6个月 ;3个月时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如果排除装置相关血栓和>5 mm的残余分流,推荐停用口服抗凝药,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继续治疗3个月;③6个月后:6个月时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如果排除装置相关血栓和>5 mm的残余分流,推荐阿司匹林长期治疗(如果不耐受阿司匹林,可使用氯吡格雷替代)。④特殊情况:(1)如果左心耳封堵术后任何时候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或心脏CT成像探测到5 mm以上残余分流,均视为封堵失败,假设没有补救措施,则需要长期维持口服抗凝治疗。(2)如果术后任何时候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探测到装置相关血栓,应加强抗凝(可使用华法林或NOAC+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2~3个月后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直至装置相关血栓消失。根据有限证据,如果使用华法林方案,建议维持INR2.5~3.5;如果使用NOAC,建议使用标准剂量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避免使用达比加群 ;也可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2~4周。(3)如果术后抗凝药物治疗期间发生严重出血,应立即停用,必要时给予抗凝药物的选择性拮抗剂。出血控制后可予低强度抗凝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必要时缩短抗凝/双联抗血小板时间。     左心耳封堵术患者,术后3月、6月各进行一次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如若不能耐受也可选择CT心脏成像,了解有无装置相关血栓和残余分流。左心耳封堵术患者,术后1、3和6个月各进行1次经胸超声图检查是合理的,探测封堵器是否在位,明确是否存在心包积液及程度,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明确瓣膜功能及病变情况,以及其他解剖结构变化。     房颤冷冻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监测  最少进行 4 次常规随访(如3、6、9、12个月),对患者的临床状态进行评估,包括是否存在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调整,卒中风险及规范抗凝情况等。建议每次随访行24h动态心电图,有症状时行12导联心电图。提倡长期随访,一年后可每半年行一次24h动态心电图,有症状时行12导联心电图。     房颤复发是指术后发生持续时间 ≥30秒的房颤/房扑/房速。术后3个月定义为“空白期”,期间复发会自行纠正,不计入总复发率。晚期复发(术后4~12个月)和远期复发(术后12个月以后)与术前的房颤类型及复发筛查手段有关。肺静脉-左心房传导恢复和非肺静脉触发灶可能是主要原因,此时需要考虑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术。     口服抗凝剂、抗心律失常药等,要警惕药物的副作用,如可见的或隐匿的出血、心动过缓等。有任何明显的不适症状均有必要联系一下手术医生。

蒋伟 2023-06-29阅读量1.3万

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引起哪些症状?

病请描述:腰背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绝大部分都有腰背痛,腰背痛可出现在腿痛之前、同时或之后。有的病人腰痛不明原因突然发生,有的病人在某次较明确的腰部外伤后出现,腰背痛和外伤之间可有间隔数天、数月甚至年余。病人腰背痛范围较广泛,主要在腰部或腰骶部,可向一侧或两侧放射。 发生腰背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椎间盘突出时,刺激了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如果椎间盘突出较大,可刺激硬膜产生硬膜痛。这类疼痛部位较深,定位不淮确,一般为钝痛、刺痛或放射痛。早期腰背痛由于突出的椎间盘较小,压迫神经根不严重。 坐骨神经痛 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L4/5及L5/S1间隙,故坐骨神经痛很常见。坐骨神经痛发生在左侧占51%,右侧42%,双侧为4%。 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开始疼痛为钝痛并逐渐加重,疼痛多呈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背。少数病例可出现由下往上的放射痛,先由足、小腿外侧、大腿后外侧至臀部。除中央型突出或巨大突出可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坐骨神经痛多为单侧。咳嗽、打喷嚏、用力大小便引起腹压增加时,脑脊液压力升高使神经根袖扩张,刺激受压神经根,导致腿痛加重。 病人为了减轻疼痛采取腰部前屈、屈髋位,以达到松驰坐骨神经紧张度的目的。在行走时取前倾位,卧床时取弯腰侧卧屈髋屈膝的“三屈位”。骑自行车时的疼痛较行走时轻,因为骑自行车时,采取腰前倾、屈髋屈膝位使神经根松弛,腿痛减轻。但在骑自行车上坡时,需用力蹬车,腹压增加,又引起腿痛加重。 坐骨神经痛可在某种姿势下,因活动或腹压增加而加重或突发出现放射痛,由腰部向下肢放射。这种疼痛可分“快痛”和“慢痛”两型,因此患者既有持续性痛,又有突发性加重。腿痛重于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典型表现。 下腹部或大腿前侧痛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压迫腰丛的L1、2、3神经根出现腹股沟区痛或大腿内侧疼痛。另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出现腹股沟区痛或下腹部疼痛。一般认为,腹股沟区外侧痛为L4/5椎间盘突出,而腹股沟区内侧和会阴区痛为L5/S1椎间盘突出。 间歇性跛行 患者行走距离增多,引起腰背痛合并患肢出现疼痛麻木加重,当蹲下或坐下休息后,症状逐渐消失,又能再次行走,但行走后症状又复发,行走距离从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称为间隙性跛行。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并且多出现于多节段病变。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炎症反应和缺血,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静脉丛逐渐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影响血液循环和氧含量,引起疼痛加重和肢体乏力。当肢体活动时,脊髓血管扩张,加重对神经根的压迫。 麻木 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麻木感,一般是由于椎间盘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麻木。麻木区域仍按神经根受累区域分布,麻木与神经根受压的严重程度无关,但肌力下降者一般麻木较重。大腿外侧为常见的麻木区域,此区城为L1~3神经支配。当衣裤接触时可有烧灼感,长时间站立可加重麻木。大腿外侧感觉障碍原因多为纤维环膨出或关节突关节退变,并非由于椎间盘突出。为神经根的感觉纤维受损或支配纤维环或关节突关节的窦椎神经分支逆向传导冲动。 肌肉痉挛 多见于神经根长期受压,原因可能为神经外膜或神经束间纤维化,使神经根的感觉纤维应激阈值升高。肌肉痉挛程度与椎间盘突出的类型、部位和大小无关。S1神经根发生率最高,其次为L5神经根。最常发生肌肉痉挛的为小腿三头肌、腘绳肌和跖肌。常发生在夜间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白天肌肉痉挛发生在肌肉收缩之后,发生频率不定,可一日数次,也可间隔数周后发生。肌肉纤颤为脊髓前角退行性疾病的典型体征,也是运动神经元某一部分异常应激性升高的表现。在椎间盘突出时,神经根受机械性受压或化学性刺激而发生肌肉纤颤。 肌肉瘫痪 突出压迫神经根严重时,可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较多见的为L5神经麻痹所致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麻痹,表现为足下垂。S1神经麻痹所致小腿三头肌瘫痪罕见,但肌力减弱仍然常见。 双侧下肢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为单侧下肢症状,少数病人可出现双下肢症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双下肢同时出现症状,严重程度可两侧一样,但多为一侧重,一侧轻。此为同节段中央型椎间盘较大突出。有时因巨大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出现马尾综合征。 ②双下肢不同节段症状,表现为疼痛部位不同和疼痛严重程度不同,此为不同节段不同侧别的椎间盘突出。 ③先为一侧症状,后出现相似的对侧症状。此为同节段椎间盘突出,先压迫一侧,后又移位压迫另一侧。 马尾综合征 突然发生的中央型巨大突出,常压迫突出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马尾包括L3到S1的神经根,因此支配盆腔内脏和(或)会阴部的传出和(或)传人神经纤维的病变,也可以导致圆锥综合征,所以临床上难以区分马尾损害与圆锥损害。但马尾损害通常不仅影响骶髓节段而且也影响到大量腰骶神经纤维,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会更广泛且水平更高。早期表现为双侧严重的坐骨神经痛,会阴部麻木,排便、排尿无力,有时坐骨神经痛可左右交替出现。随后坐骨神经痛消失,双下肢不全瘫痪,如不能伸趾或足下垂,同时双下肢后外侧、会阴部痛觉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碍多表现为急性尿潴留和肛门括约肌肌力降低,排便不能控制。女性可有假性尿失禁,男性出现阳痿。 马尾综合征多为暴力推拿按摩后发生巨大椎间盘突出引起,因膀胱麻痹、肛门括约肌无力,此时测定直肠压力、膀胱压力和尿流量,表现为压力较低,残余尿量较多。 脊髓圆锥综合征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引起骶髓3~5节段和尾髓1节段的损害。躯体症状包括会阴及肛门周围的皮肤感觉缺失,如果S2受累的话,大腿后部出现麻木,即“马鞍区麻木”。骨盆出口处的肌肉软瘫,包括肛门外和Vesicle括约肌及坐骨海绵体、球状海绵体肌。球海绵体反射刺激龟头诱发,表现为阴囊内后尿道收缩或肛门外括约肌收缩。由于节前副交感神经损害,引起包括膀胱平滑肌的松弛性瘫痪(无膀胱充盈感觉、无痛)和不能自动排空。由于橫纹肌系统对肛门外括约肌控制的丧失,在腹压增大时大便失禁或不能自主排便,勃起和射精功能完全丧失。 外周圆锥综合征 脊髓的L4~S2节段称为外周圆锥。感觉丧失在L4~S2神经根所在的区城。臀肌、伸、屈膝关节、踝关节和脚趾以及脚的内在肌肉的肌力减弱,步态异常很常见。踝反射和跖反射缺如,而膝反射存在或相对较明显。膀胱和直肠功能的随意控制减弱,勃起和射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但异常勃起也较常见。 患肢发凉 也称冷性坐骨神经痛(coldsciatica)。几乎所有病人均感患肢发凉,皮温测定显示患肢的基础皮温低,并且S1神经受累的皮温较L5受累者更低,手术后可望恢复正常。有的病人患肢温度低以足趾的远端为著,查体时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这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刺激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反射性引起下肢血管收缩导致,同时与神经根受压的严重程度有关。 尾部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尾骨痛,主要原因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行入骶管,也可因为腰椎或腰骶神经丛的解剖变异神经受刺激所致。 小腿水肿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根受压严重时,可出现足踝部的水肿。可能是神经根在受到机械性及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化学刺激粘连水肿,影响交感神经的传导功能,窦椎神经也可能发生异常短路,导致下肢的血管神经功能障碍。

潘峰 2023-06-25阅读量612

糖尿病足溃疡的三种类型

病请描述:        糖尿病足的溃疡分三种:神经性溃疡、血管性溃疡、混合性溃疡。         一般来说,神经性溃疡以神经病变为主,患者足部血液循环良好,足部通常是温暖的、干燥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良好。         而血管病变(主要是动脉闭塞和重度狭窄)引起的溃疡为缺血性足溃疡,主要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弹性差、皮温下降、有色素沉着或皮肤青紫变黑,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除了足部溃疡表现之外,还有间歇性跛行、休息痛等症状。         如果溃疡的成因中既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因素、也有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因素,则为混合性溃疡。         所以不能简单的把糖尿病足理解为就是血管病变引起的,事实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导致的糖尿病足可占到40%以上,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足部神经的保护。

张黎 2023-05-29阅读量581

糖尿病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

病请描述: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病人可以由于控制不好、病史比较长,可以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表现的四肢可以麻木,或者感觉迟钝。另外,糖尿病也可以破坏血管,比如造成下肢的血管不通畅,甚至完全阻塞,局部的供血没有营养跟不上,发展严重的患者,可能就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常见的诊断方法   1.神经病变型糖尿病足表现为局部温暖、麻木、干燥、疼痛消失、动脉搏动存在,可导致神经性溃疡、神经病变型水肿。而神经缺血型则表现为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缺失、静息痛、溃疡、局灶性坏死坏疽。   2.两种类型的糖尿病足均易伴发感染,溃疡往往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通常为多种微生物感染,并迅速向周边组织蔓延,最终累及全身,感染引起的组织破坏是截肢的主要原因。   3.诊断神经病变型与神经缺血型糖尿病足的关键就是动脉搏动的有无。因此,动脉搏动的检查非常重要,而这一点恰恰最容易被忽略。只要能摸到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则证明缺血并不严重。若全部消失,表明血循环降低。测量压力指数(踝收缩压/肱收缩压)有助于判断。正常人其比值通常>1,缺血时则<1。因此,如果动脉搏动消失,并且压力指数<1,则可证明其缺血;相反如果存在动脉搏动并且压力指数>1,则可排除缺血。这对临床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因为这意味着大血管病变不是主要因素,故不需要做动脉造影。   4.但是临床上有5%~10%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非压迫性外周血管病变而使得收缩压升高,在有缺血病变存在时依然如此。因此,那些动脉搏动不能触及而压力指数又大于1的糖尿病足的诊断较为困难。有时,特别是足部水肿时检查者未能触及原本存在的动脉搏动,此时应该在多普勒超声定位后重新体检,若仍不能触及,则可能是血管壁中层钙化,应认为缺血存在。这种情况下多普勒超声血液流速、波形的检查和足拇趾压力的测定有助于诊断。   5.对于远端阻塞性病变,多普勒检查表现为波形异常,正常的快速收缩期搏动、舒张期流动消失,随着病变的加速,波形从变为扁平渐至消失。   6.拇趾收缩压的测量需要一个专用的拇趾套和能够测量拇趾血流的装置,例如激光多普勒或体积描记器,拇趾压力≤30mmHg表明严重缺血,预后不良。另外,测量足背经皮氧分压若<30mmHg也证明严重缺血。   7.神经病变的程度需借助于检查对针刺和棉花的感觉以及震动觉(使用128cps的音叉)是否正常,检查是否存在对称性分布的袜套样外周神经病变,若膝和踝关节反射缺失也表明存在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的检查比较困难,可以根据有无皮肤干燥、皲裂、出汗异常等来判别。   8.远红外血管成像:这项检查需要打造影剂,可以判断影像呈现速度,能够清晰的看到血管显影,判断下肢血管的血运问题。   有5-8年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肿胀、间歇性跛行、皮肤颜色变深、感觉丧失、脉搏缺失等现象,已经要及时就医,同时避免伤口出现,出现伤口正确处理。

王军 2023-01-18阅读量760

【世界糖尿病日】首个糖尿病足...

病请描述:11月14日义诊暨糖尿病足专病门诊揭牌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举行 2022年度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保护明天”。今年的宣传活动将重点强调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和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好地获得优质的糖尿病教育。 全球范围内患糖尿病的人数不断增加,给各国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必须知道如何及早发现和诊断病情并提供最佳护理;而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持续教育以了解他们的病情并进行日常自我护理,这对于保持健康和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出现的慢性进行性足部病变,常导致下肢和足的感觉迟钝或丧失而容易损伤,引起足部溃疡、感染、坏疽、甚至截肢危及生命。治疗难度极大,一度是古今中外医学领域的一大顽症。往往是内科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外科医生除用高位截肢手术,多无其他选择。 糖尿病足病变涉及到微血管、神经、肌腱、骨骼等部位,由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局部感染及多种诱发因素所致,评估及治疗涉及多个学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有多年糖尿病足诊疗经验及拥有先进治疗技术的急诊科创口门诊基础上建立了糖尿病足诊疗中心,中心成立半年多,接诊了数百位来自辽宁、山东、河南、内蒙、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及陕西的糖尿病足患者,年龄最小的不到30岁,最大的94岁,采用国际同步的血管成像系统评估技术及最先进的脊髓电刺激术、PRP手术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陕西省首个糖尿病足专病门诊开诊 我省首个糖尿病足专病门诊成立开诊后,每周二、周五上午,糖尿病足专病门诊预约十位患者,将由糖尿病足中心、内分泌科、血管外科共同派医生出诊,通过一系列按照国际指南的综合治疗措施。同步最新治疗方法和技术,运用“综合评估极限保肢”理念,挽救患者的肢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的生活负担。以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融合创新来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水平,形成诊、救、治、康复一体化。 糖尿病足发生后,需要及时有效得到多学科会诊,专病门诊结合了单病种、个体化、多元化综合优势治疗方式,让患者在多学科资源优势整合中,得到最及时、最合理、最科学、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 【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足活动议程 为了让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血糖、下肢周围血管及神经损伤正确治疗,尽早防治糖尿病足、尽可能的保肢。在2022年世界糖尿病日来临之际,响应今年的主题“教育保护明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糖尿病足多学科“一站式”治疗中心将在11月14日14:00举办线上“科学防治糖尿病足多学科义诊”,届时将邀请急诊及创面门诊王军主任,周围血管外科马强副教授,内分泌科强薇副教授,为受糖尿病足困扰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分级多学科诊疗极限保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我省(陕西省)首个糖尿病足专病门诊进行挂牌仪式。 如果您有以下症状可申请本次义诊: l有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不稳定,下肢神经疼痛、血管损伤疼痛、间歇性跛行,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形态改变,如平板脚、拇外翻、弓形足、爪状趾等足畸形; l脚面或小腿浮肿;干枯无汗,容易皲裂;暗淡无光或出现色素沉着;双足皮肤增生; l皮肤变色:血循环差,足部微血管扩张,而且因动脉血压很低,血流缓慢,足部皮肤呈紫红色。 l脚麻、凉,脚局部出现感染、坏死或坏疽,并迅速进展; l血管脉搏减弱:足背的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有动脉狭窄或堵塞; l肢体局部出现感染、坏死或坏疽,并迅速进展; 如果您有以上症状,均可报名义诊。

王军 2022-11-04阅读量1701

糖尿病足溃疡之一神经性溃疡

病请描述:        神经性溃疡一般来说,神经性溃疡以神经病变为主,患者足部血液循环良好,足部通常是温暖的、干燥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良好。而血管病变(主要是动脉闭塞和重度狭窄)引起的溃疡为缺血性足溃疡,主要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弹性差、皮温下降、有色素沉着或皮肤青紫变黑,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除了足部溃疡表现之外,还有间歇性跛行、休息痛等症状。如果溃疡的成因中既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因素、也有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因素,则为混合性溃疡。所以不能简单的把糖尿病足理解为就是血管病变引起的,事实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导致的糖尿病足可占到40%以上,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足部神经的保护。

张黎 2022-10-03阅读量1054

糖尿病患者警惕足部病变,间歇...

病请描述: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并且伴有足部感染的表现。因糖尿病足导致截肢的患者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10倍,虽然糖尿病足也会引起身体其他部分的病变,但是患者足部病变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因为患者一定要重视糖尿病足的病变。 糖尿病足的主要表现有下肢疼痛、皮肤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病变早期,体检可发现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下肢下垂时又呈紫红色。足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间歇性跛行就是患者有时走着走着突然感到下肢疼痛难忍,以至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走路。休息痛则是下肢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只行走时下肢供血不足,而且休息时下肢也因却血而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双脚可出现坏死,创口久久不愈,严重者不得不截肢至残。 王军主任介绍:“足部病变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最好是不得,得了以后要早治,不要认为不疼不痒,没事儿,耽误了病情,最后造成不得不截肢。” 在面对糖尿病足溃疡病症的时候不要慌乱,首先要鉴别溃疡的性质,神经性溃疡常见于反复受压的部位,如跖骨头的足底面、胼胝的中央,常伴有感觉的缺失或异常,而局部供血是好的。缺血性溃疡多见于足背外侧、足趾尖部或足跟部,局部感觉正常,但皮肤温度低、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不能触及。 对于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一定要找有糖尿病足的专科医院,因为糖尿病足治疗需要多学科多科室协同合作,但是很多医院是达不到专科医院的要求,因此会造成病情越治越严重,最后不得不截肢。想要保肢,一定要及时到糖尿病足专科治疗,及早发现,正确治疗,才能避免截肢的风险。

王军 2022-08-22阅读量7832

糖尿病足溃疡的三种类型

病请描述:糖尿病足的溃疡分三种:神经性溃疡、血管性溃疡、混合性溃疡。一般来说,神经性溃疡以神经病变为主,患者足部血液循环良好,足部通常是温暖的、干燥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良好。而血管病变(主要是动脉闭塞和重度狭窄)引起的溃疡为缺血性足溃疡,主要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弹性差、皮温下降、有色素沉着或皮肤青紫变黑,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除了足部溃疡表现之外,还有间歇性跛行、休息痛等症状。如果溃疡的成因中既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因素、也有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因素,则为混合性溃疡。所以不能简单的把糖尿病足理解为就是血管病变引起的,事实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导致的糖尿病足可占到40%以上,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足部神经的保护。

张黎 2022-08-20阅读量7998

糖尿病足都有哪些症状?有这些...

病请描述:  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病变早期时表现为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足背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间歇性跛行,进而干脆不能行走,行走时疼痛难忍,以后又出现休息时也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因疼痛难忍而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脚上可出现坏疽,创口经久不愈,坏疽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和性三种,坏疽严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致残。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皮肤瘙痒,干燥,无汗。毳毛少,颜色变黑伴有色素沉着。肢端凉,或浮肿或干燥。   2.肢端感觉异常,包括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麻木,脚踩棉花感。可有鸭步,间歇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   3.肢端肌肉营养不良,萎缩,张力差,易出现韧带损伤、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   4.可出现弓形足,棰状趾,鸡抓趾,夏科关节等。   5.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闻及血管杂音,反射减弱或消失。   6.肢端皮肤干裂,或形成水泡、血泡、糜烂、溃疡,可出现足的坏疽和坏死。   了解糖尿病足的症状后,如果自己的足部有以上的症状,但是不确定是不是糖尿病足,或是确诊以后没有找到好的治疗方法,大家可以咨询西安交大一附院糖尿病足多学科“一站式”治疗中心王军主任,糖尿病足全程管理,根据患者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的病情给予专业性的治疗。

王军 2022-08-10阅读量7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