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以下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骨骼损害**: -**骨痛**:为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常见于腰骶部、胸骨、肋骨及四肢骨骼。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活动后加剧。骨痛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可能压迫脊髓导致截瘫。 -**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过度增生,导致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进一步加重骨痛和骨折风险。 2.**贫血**: -超过90%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贫血,部分患者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贫血的发生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功能、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 3.**感染**: -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4.**高钙血症**: -骨髓瘤细胞可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促进骨钙释放入血,导致血钙升高。高钙血症可能引发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 5.**肾功能损害**: -50%-70%的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和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二、其他症状 1.**高黏滞综合征**: -由于血液中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 2.**出血倾向**: -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等出血症状。出血的原因包括血小板减少、M蛋白吸附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3.**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少数患者尤其是IgD型患者,可发生淀粉样变性,表现为舌体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如M蛋白为冷球蛋白,则可能引起雷诺现象,即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苍白、发紫和潮红等颜色变化。 4.**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通常是由于瘤体或骨折压迫脊柱或神经根所造成,多表现为神经根综合征。外周神经损害多为淀粉样变性所致。 5.**髓外浸润**: -骨髓瘤细胞可浸润至淋巴结、肾、肝和脾等器官,导致器官肿大。此外,胸、腰椎破坏压迫脊髓可能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于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刘尚勤 2024-10-30阅读量917
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以下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骨骼损害**: -**骨痛**:为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常见于腰骶部、胸骨、肋骨及四肢骨骼。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活动后加剧。骨痛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可能压迫脊髓导致截瘫。 -**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过度增生,导致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进一步加重骨痛和骨折风险。 2.**贫血**: -超过90%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贫血,部分患者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贫血的发生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功能、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 3.**感染**: -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4.**高钙血症**: -骨髓瘤细胞可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促进骨钙释放入血,导致血钙升高。高钙血症可能引发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 5.**肾功能损害**: -50%-70%的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和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二、其他症状 1.**高黏滞综合征**: -由于血液中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 2.**出血倾向**: -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等出血症状。出血的原因包括血小板减少、M蛋白吸附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3.**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少数患者尤其是IgD型患者,可发生淀粉样变性,表现为舌体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如M蛋白为冷球蛋白,则可能引起雷诺现象,即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苍白、发紫和潮红等颜色变化。 4.**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通常是由于瘤体或骨折压迫脊柱或神经根所造成,多表现为神经根综合征。外周神经损害多为淀粉样变性所致。 5.**髓外浸润**: -骨髓瘤细胞可浸润至淋巴结、肾、肝和脾等器官,导致器官肿大。此外,胸、腰椎破坏压迫脊髓可能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于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刘尚勤 2024-10-30阅读量930
病请描述:有两位女家属带着父亲的病历资料过来找我看病,他父亲今年76岁,前段时间拍胸部CT,发现了肺里有结节。他们想让我看一看这个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下一步应该怎么处理? 我仔细阅读家属递交过来的胸部CT,这位患者的肺结节位于右肺下叶,直径两厘米左右,边缘不规则,有毛刺,看起来像是典型的肺癌。家属说即使这个肺结节是恶性的,患者也没法手术或者穿刺。 我问是有什么原因吗?他们说患者平时的血小板在两、三万,身上间断会出现紫癜,通过治疗之后,血小板上升也不明显。大家知道正常的血小板应该在十万以上,如果血小板长期保持在两三万之间,确实手术或者穿刺取病理都不太适合。这么低的血小板如果进行手术或者有创操作,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损伤。除非把血小板提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才可以考虑手术或者穿刺取病理。
刘懿 2024-09-02阅读量339
病请描述:临床上常常遇到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有些人非常紧张,惶恐得感觉大祸临头有灭顶之灾;但也有遇到血小板很低的患者,自己完全不当回事,还要去干这干那,倒是把医生急得不轻。如果发现血小板减少,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发现血小板减少时,首先不要惊慌,因为血常规显示血小板减少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那些可怕的血液病;甚至有时候您手里的化验结果可能并不准确——临床上还存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样本中血小板计数错误地显示低于实际水平,但实际上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数量是正常的,包括采血技术不当、EDTA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等,可以通过改善采血技术、改用其他抗凝剂如枸橼酸钠或肝素进行重新化验。在咱们长征医院检验科或者血液科检查室遇到血小板明显减少的患者,都会常规做一个血涂片验证核实;但偶而也遇到少数单位直接报了血小板减少的结果甚至请血液专科医生急会诊、最后发现是个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很多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是药物引起的。最容易理解的是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这些药物可能通过直接抑制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其他除了传统的化疗药物(细胞毒药物),抗肿瘤靶向药、免疫药如PD-1单抗也可能出现诱发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某些抗生素,如利福平、利奈唑胺等也与血小板减少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些药物可能通过抑制造血干细胞向血小板分化的过程,或者通过免疫介导的机制导致血小板减少。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药物,它可以通过与血小板因子4结合形成新的抗原,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减少,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有时还会合并血栓形成。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抗血小板药物如替罗非班、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一些磺胺类药剂等,它们也可能与血小板减少有关。还有一些病毒甚至疫苗引起的;这个时候要想一想自己近期是否打过疫苗,或者近期有没有感冒发热等因素。这个咱们在武汉抗疫期间就遇到不少,后面也遇到过与打疫苗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也有一些患者原来是存在风湿免疫病的,风湿免疫病活动也会继发血细胞包括血小板减少。很多年前刚刚到临床的时候,接诊过一位30多岁的女性,血小板只有1万多(10×109/L),被科主任提问考虑都有哪些可能因素引起,当时居然对患者全部脱落的牙齿视而不见,还是经过主任的提醒才想起来,原来是一个干燥综合征( 都出现“猖獗性龋齿”了还没有注意到)继发了EVANS综合征(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用了激素丙球果然恢复了正常的指标。另外,以前咱们还是一个肝炎大国,很多人存在肝硬化脾大脾脏功能亢进,这部分患者往往也存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好在经过这些年从小婴儿就开始的乙肝疫苗的注射,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显著减少了。也遇到过血小板减少合并大细胞贫血的,这些患者不但血小板减少,往往合并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减少,红细胞的平均体积(MCV)一般>110fl,让患者伸出舌头看看,很多患者舌头光滑无苔(“镜面舌”)、肥厚绛红(“酱牛肉舌”);问问病史和饮食习惯,要么有全胃切除史、慢性胃炎史(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缺乏、影响B12吸收),要么就是长期不吃肉(B12摄入少)、酗酒(B12吸收少),或者不吃新鲜蔬菜((叶酸摄入少));有的人还皮肤巩膜发黄,查血有胆红素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有的人还存在神经麻木的情况。多数人看上去都是一副得了大病的样子,甚至遇到好几个患者曾经给我说:已经做好命运最后宣判的准备啦,其实这些患者很快明确了诊断,并且经过有效治疗都恢复得很好!对了,还有生理性的血小板减少症。最典型的莫过于妊娠期由于血容量增加所致的相对性血液稀释、血小板破坏加速等原因造成的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这个时候血小板计数会轻度下降(降低约10%),如果经过医生检查没有其他病理因素、临床没有特殊不适表现的话,也完全不需要太过紧张。所以,虽然确实很多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各类血液病、甚至是恶性血液病引起,譬如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淋巴瘤、骨髓瘤等等引起,但也不总是如此。对于医生来说,仔细询问病史查体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而对于咱们患者而言,一方面要及时就医,另一方面也不要过度焦虑紧张。保持镇静、及时就医、对症处理(譬如合并鼻腔出血,予以压迫止血)、避免风险(在明确病因开始治疗之前,应尽量避免可能导致出血的行为,如剧烈运动、使用可能导致出血的药物阿司匹林等、避免采用酒精擦身退热等)是在这一时刻的四个基本原则。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突降血小板,个人建议有五点:1、发现血小板减少要保持镇静,但也一定要找医生看;要遵照医嘱执行。2、如果是首次发现血小板减少,数值低于70-60×109/L以下;建议当天就要看医生,最好是血液专科医生,注意是要面诊,不是电话咨询;不要因为任何因素(包括:懒人凡事喜欢拖、讳疾忌医心理、怕花时间怕花钱、怕拖累家人)拖到第二天;(当天和面诊是关键词!)3、如果是血小板低于30-20×109/L;必须当天看医生,完全遵照医生建议执行,除外上述建议外,特别提醒要注意安全。4、如果是血小板低于15-10×109/L;建议立即和家人电话联系,特别注意安全,到就近医院住院或留观。5、不论何种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如果合并有皮肤瘀斑、紫癜或者齿龈反复出血等情况,还是建议赶紧去医院看下比较放心。
范晓强 2024-04-14阅读量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