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饮食

饮食

undefined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功能性便秘饮食调理方法

病请描述:功能性便秘通过饮食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饮食调理方法:   1.多吃全谷类食品: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加大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 2.增加豆类摄入:豆类如黑豆、红豆、绿豆等都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它们不仅提供纤维,还富含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 3.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摄入500克蔬菜和200-400克水果。蔬菜如菠菜、白菜、芹菜、胡萝卜,水果如火龙果、苹果、香蕉、梨等都是纤维含量较高的选择。 4.坚果和种子:如奇亚籽、亚麻籽、黑芝麻等。这些食物不仅含有膳食纤维,还含有健康脂肪,有助于润肠通便。 5.海藻类和谷类:富含膳食纤维,如豆类、甘薯、大麦、芝麻、高粱等。 6.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如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从深海鱼类如三文鱼、坚果和种子中获取。 7.定时定量餐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形成规律的肠道蠕动。 8.增加益生元和益生菌的摄入:如全谷类食品、洋葱、大蒜、香蕉(益生元);酸奶、酸菜、味噌等发酵食品(益生菌)。 9.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成人每天建议摄入水分约为2升左右。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水,可以刺激肠道蠕动。 10.避免过多刺激性食物:如酒、烟、浓茶、咖啡、大蒜、辣椒等。 通过上述饮食调理方法,可以有效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帮助改善功能性便秘的症状。同时,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排便习惯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乔永法 2024-05-29阅读量13

早发育,饮食睡眠运动的重要性

病请描述:早发育是指儿童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相对于同龄人提前成熟。现在早发育在临床上也非常多见,但过早的发育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和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饮食、睡眠和运动对早发育的重要性,并结合一个临床案例来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饮食是早发育中一个关键的因素。营养丰富的饮食对于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在早发育的情况下,孩子的能量需求可能比同龄人更高。所以,他们需要摄入更多的热量、营养来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例如,钙是骨骼发育所必需的,而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利用有一定的帮助。一个合理的饮食计划应包括牛奶、鱼类、豆类、水果和蔬菜等多种食物,以确保孩子获得充足的营养。   孩子的发育和健康,睡眠同样至关重要。健康的身体需要每天8-10个小时充足的睡眠。在早发育的情况下,孩子可能面临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等。这可能与身体激素的变化和身体发育的加速有关。为了帮助孩子睡好觉,家长可以制定规律的睡眠时间表,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降低我们孩子使用手机或者ipad的时间,并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对于早期发育的孩子来说,运动同样重要。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骨骼发育、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的提高。此外,运动还可以帮助孩子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身体形态。然而,运动过量会对儿童造成一些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比如年龄,运动能力挑选一个合适的运动方式,保证我们儿童的休息时间。   让我们来看一个临床案例,以更好地理解饮食、睡眠和运动对早发育的影响。小明是一个10岁半的女孩,最近出现了月经初潮,所以她的父母带她来我们医院就诊,她的父母注意到她的食欲增加,但常常睡眠不好,白天容易疲倦。经过我们专科医生的评估,发现小明的饮食中缺乏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并且前段时间有吃一些富含激素类的食物,比如海参、燕窝和甲鱼,另外她的睡眠时间不规律,有出现熬夜的情况,而且缺乏适度的运动。医生建议小明的父母增加她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另外开了一些滋阴降火、疏肝健脾的中成药,确保她有良好的睡眠习惯,也可以陪伴孩子多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运动,经过几个月的改善,小明的早发育症状得到了缓解,他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综上所述,在我们生长发育过程中,饮食、睡眠、运动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规律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我们可以帮助早发育的儿童获得更好的健康和发展。重要的一点还有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如果您的孩子出现早发育的迹象,请到专业内分泌科/生长发育专科就诊,寻求专业医师的建议。

周燕 2024-05-29阅读量13

预防中风你我同行|上海蓝十字...

病请描述:  为了进一步普及中风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科学防治意识及能力,5月23日上午,在“5.25世界预防中风日”即将到来之际,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举办了“预防中风 你我同行——2024年世界预防中风日”公益活动。活动主要围绕科普讲座、公益检查和专家咨询三部分开展,吸引周边社区80余名居民参加。 ▲ 活动吸引80余名居民参与   科普讲座 增强认知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中风后,时间就是大脑、就是生命,救治务必争分夺秒。 ▲ 席刚明教授《脑血管病防治中的相关治疗及用药 》科普讲座   活动伊始,医院学术副院长兼4A脑血管病一科主任席刚明教授以《脑血管病防治中的相关治疗及用药 》为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中风的症状表现、常见诱发因素、科学预防、药物及介入治疗等方面,结合临床经验与具体案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强调中风的救治重在“速度”,要掌握好中风救治4.5—6小时的黄金救治时间。一旦发生中风,及早救治十分重要,能够大大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特别是中风高危人群及其家属,增强中风的急救意识往往能够减少“不幸”的发生。 ▲ 讲座结束后,席教授耐心解答居民疑问   同时,席教授指出,积极预防是远离中风的关键,并从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清淡饮食,适当锻炼,经常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方面,指导居民如何科学“远离中风”及树立正确的疾病防治意识。   早期筛查 远离中风   颈动脉作为脑动脉供血的主干,容易硬化并形成斑块,而且斑块的脱落常常会随着血液循环,到颅内血管,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血管病变的存在并及时进行治疗,是预防和减少中风发病的有效手段。临床上,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动脉硬化、斑块及血管狭窄等病变,从而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及介入治疗,避免病情继续进展,引起其他相关的并发症甚至诱发中风。 ▲ 为居民做颈动脉彩超检查   因此,医院在本次活动中精心设置了颈动脉彩超检查环节,并特意抽调超声科医务人员为居民进行检查,帮助居民早期筛查中风风险因素。   专家咨询 把脉健康   在医院一楼门诊大厅,学术副院长兼4A脑血管病一科主任席刚明、5B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主任余志良、中医科医生陈建志、康复科主管技师张雁等医生一字排开为居民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健康咨询服务,并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结合居民个人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既往病史、家族史等,给予专业的健康指导。   ▲ 现场居民排队咨询   今年66岁的李阿姨,平时有血糖偏高的问题,当天颈动脉彩超检查发现了8.6x1.5mm大小斑块,提示左侧多发斑块。现场,席教授根据李阿姨的检查结果,详细询问了她的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等情况,并仔细为其进行听诊检查,及给予日常生活预防指导和治疗干预建议。李阿姨连声感谢,表示十分受益。   此外,余志良主任、陈建志医生、张雁主管技师等亦从各自专业角度为居民们把脉问诊、答疑解惑。   “世界预防中风日”公益活动是医院长期惠民、便民服务工程的一部分。本次活动,专业生动的科普讲座、实用的公益检查和贴心的健康咨询服务,受到居民的称赞和好评。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中风防治知识,加深了对中风疾病的认识,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更深深感受到了蓝十字医院的用心与关爱,切实享受到了家门口优质医疗资源的便利......   整场活动共持续近3小时,在一片赞赏声中圆满结束。   作为一家有着良好技术及专科资源优势的脑专科医院,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始终秉持“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患者”的理念,审慎如始。今后,医院将继续坚持“防治并举”,不断完善中风防治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以多手段、多形式的载体切实有效地开展更多健康公益活动,用更坚实的行动勇担社会责任、践行医者使命,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降低中风的发病率作出更多贡献。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5-29阅读量6

心血管疾病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

病请描述:心血管疾病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是一个复杂且深入的领域,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遗传学、环境科学、流行病学以及临床医学等。下面我们将从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探讨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首先,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在家族中具有明显的聚集性,这提示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科学家们通过家族调查、基因测序等手段,已经发现了一些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遗传基因,如APOE、SCN5A、MYH7等。这些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病理过程以及治疗反应等方面密切相关。此外,基因突变、多基因互作、基因多态性等遗传变异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胆固醇代谢障碍,进而增加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风险。 然而,遗传因素并不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唯一原因。环境因素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饮食习惯等都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吸烟、高脂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已经被广泛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此外,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长期接触噪音等也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这些环境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更重要的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具有高风险基因的人在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其患病风险会进一步增加。相反,即使携带相对较低的患病风险基因,但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个体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也能得到有效维护。这种交互作用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心血管疾病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例如,利用基因关联分析、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等手段,揭示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环境暴露评估等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同时,利用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实验手段,模拟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过程,以揭示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总之,心血管疾病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研究领域。通过深入研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我们可以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手段。同时,这也将推动我们对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机制的更深入理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进展: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将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可能。例如,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使得我们能够精确地修改或修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基因,从而有望从源头上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这也为开发针对特定基因变异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 其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心血管疾病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规模的遗传和环境数据,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键因素,并构建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这将有助于实现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和精准干预。 此外,多组学联合分析也将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个层面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这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研发方向。 最后,公众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也将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普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减少环境污染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有望在未来实现心血管疾病的精准预防和治疗,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吴宇辉 2024-05-29阅读量9

undefined饮食相关医生 更多>

儿童饮食与生长儿童饮食与生长
肾脏病饮食指导门诊
肾脏病饮食指导
儿童保健相关疾病

undefined饮食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26.6万

上海德济医院

对外综合 预约量:1.7万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三级甲等 预约量:75.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