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骨科 > 关节外科 > 后十字韧带损伤 > 症状

后十字韧带损伤症状

后十字韧带损伤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中老年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

病请描述: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负重关节,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包括三个关节间室:前方的髌股关节间室(前间室)、内侧胫股间室(内侧间室)和外侧胫股间室(外侧间室)。内、外侧间室内分别有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行走和负重时起到吸收和缓冲震荡的作用,并避免股骨和胫骨表面的关节软骨直接发生接触和磨损。关节内有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两侧有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等共同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痛非常多见,病因也较复杂,最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退变性骨关节炎 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是中老年膝关节疼痛最常见的病因,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以女性、肥胖者比例更高。与年龄、体型、生活方式、损伤、下肢力线异常、遗传等多因素相关。膝关节疼痛的部位可以局限在膝关节内侧也可以表现为膝前痛或全膝痛,站立、行走、上下台阶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伴有关节僵硬,肿胀,下蹲受限等不适。X线摄片检查可发现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MRI检查可表现为半月板退变性损伤、撕裂,关节软骨的磨损,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和滑膜增生等。 2.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骨关节在内的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主要特征是关节滑膜的炎性增生以及对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侵蚀和破坏。手、足等小关节对称性肿胀、变形,晨僵明显,髋、膝、肩、肘等大关节亦可受累,导致关节肿胀、畸形、疼痛和功能障碍。 3. 痛风 痛风最常见发生足部的第一跖趾关节,但发生膝关节的也有一定比例。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病理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滑膜、关节囊等部位造成关节内炎性反应和关节内结构的破坏。典型的痛风急性发作常起病急骤,关节有明显的红、肿、热、痛,且疼痛程度剧烈。 4. 髌骨软化症 又称髌骨软骨炎、髌骨软骨磨损,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病理改变为髌骨软骨的肿胀、纤维化、脱落、磨损,部分患者伴有髌股关节的对位不良。主要症状是膝前疼痛、膝关节屈伸、下蹲,以及上、下台阶时症状加重。 5. 运动损伤 多有明确的膝关节损伤史或过度运动史。常见的损伤类型包括: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半月板损伤典型的表现是关节线附近的疼痛与压痛、关节弹响,有的甚至出现关节交锁现象。交叉韧带损伤早期多明显的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后期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失稳,不敢急转、急停。 6. 其他因素 如:炎症性关节病,滑膜炎,肿瘤,髌腱炎,髂胫束综合症,鹅足滑囊炎,以及关节外因素导致的膝关节周围疼痛等

陈道运 2022-12-05阅读量1672

膝关节疼痛原因有很多!

病请描述: 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任何疾病的重要步骤。主要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放散与否;是持续性或发作性,发作时间,间歇长短;发生的诱因、时间、急剧或缓慢;影响疼痛加重与减轻的因素。 膝关节部位产生的症状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如疼痛、打软腿、关节交锁等症状,既可以因为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引起,也可以因为髌股关节异常、关节软骨病变引起,甚至可能仅因为异常增生滑膜的嵌顿而引起。另外,因为膝关节外的病因可引起或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应注意关节外症状的询问,如可能引起膝后痛感的腰部,以及可能引起膝内侧症状的髋部病变等等。 外伤性原因往往意味着关节内外稳定结构及其它关节内结构的损伤,劳损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点病,退变性原因的意义则更加明了。具体的受伤机制在诊断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时很有价值。过屈位损伤常常涉及后交叉韧带,过伸位损伤可能先后造成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内旋内翻常造成外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外旋外翻则易造成内侧韧带复合结构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各种不同方向的撞击伤常意味着相应组织结构的破坏。半月板损伤也常与膝部的旋转活动有关。  发病或受伤时间在膝关节疼痛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半月板损伤在急性期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在转为陈旧性以后可能仅有打软腿和关节内异物嵌夹的感觉,对诊断造成困难;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可能仅有关节不稳定的感觉,当产生较为复杂的痛感时,就意味着关节软骨、半月板和辅助的关节稳定结构的进一步损伤;轻度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在早期由于股四头肌的代偿一般无特殊不适,但当出现膝前痛时常意味着髌股关节的严重退变。另外,发病或受伤时间在决定膝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案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损伤的半月板是否要修补,修补的难易程度如何,根据受伤时间可以有一定的评估;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内侧副韧带损伤应当行保守治疗,在内侧副韧带的愈合期过后则可以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急性期的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损伤伴后外侧角损伤应当尽早行所有受损韧带结构的修补或重建。 疼痛诱发和加重的诱因要详细询问;持续性疼痛一般是炎症发作期,严重疼痛一般涉及到骨骼,如常见的痛风等;活动时加重一般与劳损和损伤有关;如果是夜间疼痛则重点考虑骨质的改变,要重视排除肿瘤等因素的影响。   体检  膝关节的体检较为复杂,一种损伤或病变可能有不同的检查方法。 一、膝关节力线——站立位  脱鞋平地站立,尽可能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并拢,了解膝关节轴线。  正常膝关节的解剖轴线(FTA)有5°-7°的外翻角,机械轴线则为0°,即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和踝关节中心呈一直线。在一般体检中,主要大致了解膝关节的机械轴线。正常情况下膝关节能够并拢,双踝之间应当有4-6cm间距。如果膝关节不能并拢则意味着膝内翻,如果踝关节间距过大则说明膝外翻,内外翻角度通过目测进行估算。  膝关节力线的测定对于关节疼痛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内翻膝伴有膝关节内侧疼痛常,外翻膝伴有膝关节外侧疼痛,常提示内侧或外侧胫股关节的骨关节炎。内翻膝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则常提示膝关节外侧半月板的损伤,相反外翻膝出现膝关节内侧疼痛常意味着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损伤。国人内翻膝出现机会较多,因而内侧半月板的切除要慎重,否则会加剧内侧关节间室的退变。切除外侧盘状半月板可以使内翻力线有轻度矫正,有利于应力在关节内外间隙的重新分布,因而切除外侧半月板后,有时却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相反,西方人外翻膝较多,对外侧半月板的重视程度远较我们高,损伤的外侧半月板是他们千方百计修补的对象,当然,这其中还有外侧胫股关节较内侧吻合程度差,外侧半月板在减少胫股关节点状应力接触中有更大作用的因素存在。对于伴有严重膝关节力线异常的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创及软骨治疗虽然能够缓解膝关节疼痛,其主要治疗手段应当是高位胫骨截骨。 二、髌骨相关检查——仰卧位  髌骨既是股四头肌应力传导的支点,也是膝关节前方的一个“浮标”。髌骨相关检查主要涉及髌股关节、内侧滑膜皱襞和关节积液。  1.关节积液:患者仰卧,伸膝位进行检查。膝关节积液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膝关节积液三度(+++)——即通常所说的浮髌征: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另一手向后点击髌骨,有髌骨和股骨撞击感即为阳性,此时关节内约有60ml-80ml积液。膝关节积液二度(++):浮髌征阴性时,一手拇食指分别置于髌韧带两侧“膝眼”处,另一手于髌上囊加压,如果拇食指由于关节内压力作用而张开,则为阳性。此时关节积液30ml-40ml,尚不足以浮起髌骨。这个方法也用来鉴别关节积液和滑膜增生,滑膜增生情况下双侧膝眼处呈隆起状态,但是于髌上囊加压时,没有这种由于液压传递而引起的拇食指张开。膝关节积液一度(+):膝关节二度检查阴性时,用一横指沿髌骨外侧支持带处施压,另一手食指于髌骨内侧支持带处检查液压传递感或波动感,如果有此感觉则为阳性。  急性外伤所引起的关节积液意味着关节血肿,陈旧性损伤所导致的关节积液常提示关节内的组织结构损伤尚未修复,无明显外伤原因的关节积液常为全身性疾病于关节部位的反映,如风湿热,也可能是关节退变物对滑膜刺激所引起。  2.髌后撞击痛:屈膝30°-45°,用拇指向后挤压髌骨,引起疼痛则为阳性。髌后撞击痛检查的目的了解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或者退变情况,但是一来该方法检查的阳性率不高,对于髌骨软骨软化症远不及伸膝抗阻试验和半蹲试验敏感性高,第二,无法鉴别髌骨软骨软化和髌骨半脱位所引起的膝前疼痛。从理论上讲,髌骨半脱位引起髌股关节外侧关节软骨的高压和退变,应当导致外侧的髌后撞击痛,但是大多数患者往往同时有内侧的髌后撞击痛,这是因为软骨的营养是在正常的应力刺激所造成的挤压和膨胀过程中完成,髌骨半脱位时因为内侧髌股关节面缺少正常应力刺激,产生营养障碍而退变。  3.髌骨活动度:完全伸膝位,以两拇指置于髌骨外侧缘,向内推移髌骨。一般将髌骨的四分之一宽度定为一度。正常情况下髌骨的内移程度在1-2度之间,超过二度说明髌骨活动度太大,小于一度说明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即髌骨内移受限检查阳性。对于习惯性髌骨脱位或者半脱位,如果髌骨内移活动度正常,外侧支持带的松解并不能降低髌骨脱位的趋势,应当以胫骨结节内移等骨性手术为主。  4.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Shelf症):伸膝位,向内侧持续推移髌骨,而后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45°时产生髌骨内侧的明显疼痛,进一步屈曲膝关节则产生弹响感,而后疼痛缓解,此为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阳性。内侧滑膜皱襞可分为三型:Ⅰ型为发育不全型,靠近内侧滑膜壁处仅有一条滑膜皱襞的残迹,Ⅱ型为正常发育型,内侧滑膜皱襞如一层货架(Shelf)由上到下纵行置于前内侧关节囊壁,但是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与股骨内髁无接触,Ⅲ型为异常增生型,指滑膜皱襞增生肥厚呈条索样,在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与股骨内髁摩擦。滑膜皱襞综合症Ⅲ型滑膜皱襞所产生的膝关节前内侧疼痛症状。当内侧滑膜皱襞呈Ⅲ型时,在伸膝位向内推移髌骨即将该皱襞挤压于髌骨与股骨内髁之间,随着屈膝程度的增加,髌骨与股骨内髁之间的压力增加,因而疼痛症状加重,而当进一步屈膝,滑膜皱襞从髌股间隙脱出滑向股骨髁内侧时,则症状缓解。内侧滑膜皱襞嵌夹症具有关节镜下滑膜皱襞切除的强手术指征。  5.恐惧症(Apprehenshion test):完全伸膝位,向外侧持续推移髌骨,而后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45°时患者产生髌骨脱位的恐惧感而拒绝该检查继续进行,此为恐惧症阳性。恐惧症检查是检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一个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其意义不言自明。  6.股四头肌角(Quadricep Angle → Q Angle → Q 角):仰卧,伸膝位。自髂前上棘向髌骨中心点做连线并向远侧延伸,自髌骨中心点向胫骨结节做连线,这两条线之间的锐性夹角就是股四头肌角(Q角)。正常股四头肌角为5°-10°。一般情况下,对于习惯性髌骨脱位,如果股四头肌角大于15°,单纯行软组织手术将不能治愈,而应当结合骨性手术。 三、膝周压痛点——仰卧位  膝周压痛点是确定膝关节疼痛具体病因的最可靠的依据。根据压痛点可以初步鉴别关节内和关节外因素。  膝关节外侧压痛点:腓骨头处——股二头肌止点炎,长期股二头肌紧张性活动引起,疼痛可以向小腿中上段前外侧放射,结合屈膝抗阻试验可进一步确诊,腘绳肌牵伸治疗有效;外侧副韧带走行部——外侧副韧带损伤;股骨外上髁——髂胫束炎,由于髂胫束挛缩或髂胫束于股骨外上髁部位反复刺激引起,行髂胫束牵伸试验可以进一步确诊,髂胫束牵伸治疗有效;股骨外上髁——腘肌腱止点炎,压痛点在外侧副韧带止点前缘,屈膝位内旋抗阻试验阳性,外伤、劳损或者髂胫束刺激均可引起,有人将其与髂胫束炎一起称为膝外侧疼痛综合症。  膝关节前侧压痛点:髌骨上缘——股四头肌止点病,长期股四头肌高强度紧张活动引起,90° 伸膝抗阻试验阳性;髌骨尖及髌韧带——髌尖炎和髌腱周围炎,伸膝抗阻试验阳性;胫骨结节——胫骨结节骨软骨炎;髌骨内侧缘——髌骨半脱位或者习惯性髌骨脱位;髌骨内侧——内侧滑膜皱襞综合症;髌骨两侧至胫骨内外髁——伸膝筋膜炎,伸膝抗阻试验阳性。髌韧带两侧——髌下脂肪垫炎。  膝关节内侧压痛点:胫骨结节内侧部——鹅足止点炎,鹅足滑囊炎,长期腘绳肌紧张性活动引起,疼痛可向小腿前内侧放射,屈膝抗阻试验阳性;内侧副韧带走行部——内侧副韧带损伤。胫骨平台后内侧部——半膜肌止点炎。  关节线平面——半月板损伤,关节囊韧带损伤,局限性滑膜炎。 四、膝关节活动度——仰卧位  膝关节活动度受限不是膝关节疾病诊断的特异性体征,但是可以作为病情发展和治疗结果的检测指标。膝关节活动度受限有真性交锁、假性交锁和活动终末受限三种特殊形式。真性交锁指关节间隙内物质嵌夹所引起的关节伸屈不能。断裂的交叉韧带残端,破裂的半月板,关节内游离体,异常增生的滑膜,破裂的滑膜皱襞都可以引起关节真性交锁。假性交锁指关节内大量积液而引起的伸屈功能障碍,因为在膝关节屈曲30°时关节腔容量最大而痛感最轻,因而患膝总是保持在屈膝30°位,类似交锁。活动终末受限指伸屈中间过程正常,但是至完全伸膝或者完全屈膝时因为疼痛而不能最终完成,常见于膝关节慢性滑膜炎。  膝关节活动度的记录按中立位0°标记。如一正常膝关节过伸10°,屈膝130°,则记录为10°-0°-130°,如果一膝关节有10°伸膝受限,屈膝为90°,则记录为0°-10°-90°。 五、内外侧稳定性检查——仰卧位  由于对膝关节稳定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人们认识到膝关节侧向稳定性不单单由内外侧副韧带来保证,而是由膝关节内侧复合稳定结构和外侧复合稳定结构来保证。内侧复合结构包括内侧副韧带、鹅足、半膜肌和腘斜韧带,其中鹅足、半膜肌和腘斜韧带组成后内侧角,外侧复合结构包括髂胫束、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腱和腘肌腱,其中外侧副韧带、股二头肌腱和腘肌腱组成后外侧角。  完全伸膝位内外侧不稳:用腋部夹持患侧足,双手扶小腿,施以外翻及内翻应力,分别检查关节外翻和内翻时的松弛程度。  内外侧复合结构的受损程度或者松弛程度可分为三度。从理论上从关节间隙张开的程度来区分,张开达5mm为一度,10mm为二度,15mm为三度。这需要经过应力位摄片来确定,在临床体检时常难以准确判定。由于膝关节外翻及内翻每增加1°,内侧或者外侧关节间隙张开近似1mm,因而在体检时可以通过外翻和内翻角度的增加来断定内侧或者外侧关节间隙的张开程度。当外翻角度增加至5°时可以认为膝关节内侧一度不稳,增加至10°时则确定为二度不稳,依次类推。  在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内侧的稳定性首先由紧张的后内侧角来保证,其次为侧副韧带,再次为交叉韧带。当完全伸膝位有明显外翻不稳时,常意味着这三组结构同时受损,当仅有内侧副韧带或者交叉韧带损伤时,由于后内侧角的完整性,并表现不出外翻稳定性的变化。同样,在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外侧的稳定结构首先由紧张的后外侧角来保证,其次为髂胫束和关节囊韧带,再次为交叉韧带。当完全伸膝位有明显内翻不稳时,也意味着这三组结构同时受损。  屈膝20°内外侧不稳:同上夹持患侧足,以双手扶小腿,屈膝20°,分别施以外翻及内翻应力,检查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稳定程度。不稳定程度的分级同完全伸膝位。  屈膝20° 时,后内侧角和后外侧角松弛,膝关节内侧的稳定性首先由内侧副韧带来提供,其次为交叉韧带;膝关节外侧的稳定性首先由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和关节囊韧带来提供,其次也是交叉韧带。因此当出现膝关节内侧不稳时首先说明内侧副韧带损伤,随着不稳定程度的增加也可伴发交叉韧带损伤。当膝关节外侧出现不稳时首先说明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和关节囊韧带损伤,同样随着不稳定程度的增加也可伴发交叉韧带损伤。  结合完全伸膝位和屈膝20°位膝关节内外侧稳定性检查,可以大致断定那些膝关节稳定结构损伤。比如屈膝20°膝关节内侧不稳而完全伸膝位稳定时说明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屈膝20°位和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内侧均不稳时说明整个内侧复合结构损伤;屈膝20°膝关节外侧不稳而完全伸膝位稳定时说明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和外侧关节囊韧带损伤,屈膝20°位和完全伸膝位膝关节外侧均不稳时说明整个外侧复合结构损伤。严重的膝关节内外侧不稳均可能包括交叉韧带损伤。 六、轴移试验和反向轴移试验——仰卧位  轴移试验:完全伸直膝关节,如同检查膝关节内侧稳定性时用腋部夹持患侧足,双手扶小腿施以外翻应力,逐渐屈曲膝关节,在屈膝接近20°时可以感觉到外侧胫骨平台向前移位的弹响,继续屈曲膝关节,在接近40°时可以感觉到胫骨外侧平台复位的弹响,此为轴移试验阳性。  反向轴移试验:一手扶足部,另一手扶小腿,先屈曲膝关节至最大限度,同时外旋小腿,如果有后外侧角不稳,这时会有胫骨外侧平台向后外侧的脱位,此时施以外翻应力,并逐渐伸膝关节,在接近40°时,由于髂胫束自股骨外上髁后侧向前侧的滑动,带动胫骨外侧平台复位而产生弹响感,此为反向轴移试验阳性。  轴移试验和反向轴移试验实质上是胫骨的一种旋转活动,但是这种旋转活动不是围绕胫骨本身的轴心,而是围绕着另外一个异常的轴心,也就是说,胫骨本身的轴心在围绕着另一个异常轴心在移动,因而有“轴移”之称。轴移试验和反向轴移试验所检查的韧带结构并非对应。轴移试验检查的是前交叉韧带的受损情况或者松弛情况,反向轴移试验检查的则是后外侧角的完整性。  在做轴移试验时,在完全伸膝位,由于后外侧角的紧张,胫骨外侧平台处于复位状态;当屈膝接近20°时,后外侧角松弛,对胫骨外侧平台向后外侧的牵扯力减弱,由于髂胫束向前的提拉,若同时有前交叉韧带的断裂或者松弛,会出现胫骨外侧平台向前外侧的移位,此时加以外翻应力时就会出现弹响感;当屈膝接近40° 时,髂胫束自股骨外上髁前方滑向后侧,牵扯胫骨外侧平台复位,此时施以外翻应力时同样会出现弹响感。轴移试验阳性可以分为四度:一度指施加小腿内旋应力时轴移试验阳性,而小腿旋转中立时轴移试验阴性;二度指小腿旋转中立时轴移试验阳性,施加外旋应力时轴移试验阴性;三度指施加小腿外旋应力时轴移试验阳性;四度指伴明显外侧复合结构不稳的轴移试验阳性。一度阳性仅表明前交叉韧带松弛,二度以上阳性表明前交叉韧带断裂。  反向轴移试验并非用来诊断后交叉韧带损伤,其阳性结果表明后外侧角损伤。 七、半月板检查——仰卧位  有关半月板的检查可分为两类:挤压试验和研磨试验。挤压试验的动作实际上在检查膝关节侧向稳定性时已经实施。比如在施加外翻应力检查膝关节内侧稳定性时,如果出现膝关节外侧间隙的疼痛,则说明外侧半月板的损伤,在施加内翻应力检查膝关节外侧稳定性时,如果出现膝关节内侧间隙的疼痛,则说明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研磨试验——McMurray试验:一手握住患侧足,另一手置于关节间线,如果要检查内侧半月板,则先极度屈曲膝关节,外旋患侧足并同时施以内翻应力,如果此时出现内侧关节间隙的疼痛及弹响,则说明内侧半月板后1/3的损伤,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如果在屈膝90°时出现膝关节内侧的疼痛和弹响,则说明内侧半月板中1/3的损伤。如果要检查外侧半月板,则先极度屈曲膝关节,内旋患侧足并同时施以外翻应力,如果此时出现外侧关节间隙的疼痛及弹响,则说明外侧半月板后1/3的损伤,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如果在屈膝90°时出现膝关节外侧的疼痛和弹响,则说明外侧半月板中1/3的损伤。  McMurray试验实际上是对半月板损伤机制的一种重复,其中有几点需要注意:一、该试验对急性损伤敏感性高,但是特异性低;对陈旧性损伤,常常难以诱发出典型症状体征。二、该试验对内侧半月板敏感性高,对外侧半月板敏感性低。三、在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鉴别上,该试验的准确率为85%。四、该试验不能检查半月板前角损伤。研磨试验还有其他一些方式,但从敏感性和准确性方面讲,还是以McMurray试验占优。 八、前后抽屉试验——仰卧位  前抽屉试验:屈膝90°,检查者坐于患侧足上以使其固定,双手抱小腿近段向前牵拉,观察胫骨向前移位程度。分别于小腿内旋位、中立位、外旋位进行检查。在内旋位,外侧韧带结构紧张,主要检查前交叉韧带和和外侧韧带结构;在中立位,主要检查前交叉韧带;在内旋位,内侧韧带结构紧张,主要检查内侧韧带结构和前交叉韧带。  胫骨内旋时,交叉韧带呈螺旋扭紧状态,胫骨外旋时,交叉韧带呈螺旋松解状态。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胫骨内旋幅度较外旋幅度小,行前抽屉试验时在内旋位胫骨前移幅度较在外旋位时小。在不同胫骨旋转位置的前抽屉试验除可以检查前交叉韧带外,可以间接检查内外侧韧带复合结构的完整性。  行前抽屉试验检查时有三个不便或缺点:首先,对于急性损伤的患者,由于关节内血肿等原因,患者常无法屈曲膝关节,因而不便于检查;第二,在屈膝位进行前抽屉试验时,由于半月板后角阻挡在股骨髁后部,常出现假阴性结果;第三,由于半月板的阻挡和大腿的不完全固定,无法分辨硬性和软性终止点,即无法区分韧带的完全断裂、部分断裂和无韧带断裂的关节囊松弛。  后抽屉试验:检查方法基本上同前抽屉试验,只是双手将小腿近段向后推移。在内旋位,内侧韧带结构紧张,主要检查后交叉韧带和和内侧韧带结构,在中立位,主要检查后交叉韧带,在外旋位,外侧韧带结构紧张,主要检查外侧韧带结构和后交叉韧带。后抽屉试验是检查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最可靠的方法。 九、Lachman试验——仰卧位或坐位  Lachman试验就是屈膝30° 的前抽屉试验,有三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瘦小的患者,检查者一手握持大腿远段,一手握持小腿近段,在患者仰卧位即可进行检查;对于大腿较粗的患者,不能够用一只手握持,让患者仰卧,检查者可屈曲自己的膝关节垫于大腿远段之下,再用一手自上固定大腿进行检查;如果患者非常肥胖,一只手不能握持小腿者,可使患者坐于检查台边,屈膝约30°,检查者用双膝部固定患侧足,双手抱小腿近段进行检查。在检查时不但要检查胫骨的前移程度,更重要的是检查韧带的终止点。前交叉韧带的终止点可以分为硬性、软性两类。这三种方法以前两种最为准确。  比起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有着明显的优点。该试验不但在陈旧性损伤时可以检查,在急性损伤时也可以进行检查;由于无半月板的干扰,检查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可以准确检查到韧带的终止点。Lachman试验阳性并伴有软性终止点,说明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Lachman试验阳性并伴有硬性终止点,说明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或者单单关节囊韧带松弛;Lachman试验阴性肯定伴有硬性终止点,说明前交叉韧带正常。 十、大腿周径差别——仰卧位  于髌骨上缘近侧四横指处用软尺进行检查,并行双侧对比。也可以用手粗测。  大腿周径检查主要指检查股四头肌的萎缩程度,特别是股内侧肌的萎缩程度。该检查是了解膝关节病变程度以及在手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监测的敏感指标。一些膝关节疾病,特别是儿童的膝关节疾病,常常仅表现为股四头肌的萎缩,此项检查则有助于诊断。髌骨上缘四横指处是股内侧肌肌腹部位,故该部位周径差别受股内侧肌萎缩程度影响最大。 十一、腘绳肌紧张度和伸膝抗阻试验——仰卧位  腘绳肌紧张度:仰卧位,行直腿抬高,可了解腘绳肌紧张度,其前提是没有坐骨神经症状。  长期腘绳肌紧张性活动可导致腘绳肌短缩,从而出现股二头肌止点、鹅足和半膜肌止点症状,常与膝关节内症状相混淆,腘绳肌紧张度检查有助于鉴别。  伸膝抗阻试验:仰卧位,检查者一手托患膝,让患者做伸膝动作,另一手置于踝关节前侧施以阻挡力。出现膝前疼痛则为阳性。  伸膝抗阻试验主要用来检查伸膝装置的劳损和髌股关节的退变,根据髌骨上缘、髌骨尖、髌韧带部以及髌骨后等具体出现疼痛的部位可以进行进一步诊断。伸膝装置的劳损可以在膝关节任何伸屈度进行检查,髌股关节的退变则须在屈膝45°-90°时进行检查。 十二、股四头肌紧张度和屈膝抗阻检查——俯卧位  股四头肌紧张度:俯卧位,极度屈曲膝关节,正常情况下,足跟应能接触臀部。若有股四头肌紧张或者短缩,则不能接触。  长期股四头肌紧张性活动可以导致股四头肌孪缩,从而出现伸膝装置劳损症状,股四头肌紧张度检查结合伸膝抗阻试验可以诊断。  屈膝抗阻检查:俯卧位,让患者做屈膝动作,于踝后施以阻挡力,出现腘绳肌止点疼痛为阳性。  屈膝抗阻试验结合腘绳肌紧张度检查有助于诊断腘绳肌劳损。

安丙辰 2022-05-05阅读量8754

是不是所有的半月板损伤都要做...

病请描述:第一种,年龄小于50岁,膝关节X线片没有骨关节炎,只是核磁共振发现I度损伤的半月板,或者没有疼痛症状的II度损伤的半月板是肯定不需要手术的。 第二种,年龄超过60岁,膝关节X线片有很严重的骨关节炎、下肢内翻或者外翻畸形、半月板、软骨、交叉韧带都有明显退变,那么这种情况,做关节镜微创手术可能只能缓解症状1-2年,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应该是关节置换手术而不是关节镜手术。 然而有一种处于可做可不做的情况,需要和你的主诊医生仔细讨论以后才能做决定的是:核磁共振上提示半月板III度损伤,但是膝关节疼痛症状不明显,保守治疗可以缓解,并且患者没有很高的运动需求,那么我的个人经验是1)可以通过改变运动方式,2)定期做康复运动治疗,3)定期随访,可以边治疗边看,不用马上手术。划重点的是:以上三点需要同时做到。 至于你是哪种情况,建议跟你的医生聊一聊,毕竟半月板损伤类型目前起码超过20种:   不同分型对应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很多陈旧的观念被推翻,很多新的治疗方法逐渐获得同行的肯定。总体而言,半月板手术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半月板成形:就是损伤为白区,修复潜力很差,或者半月板本身已经烂糟糟的,只能修剪掉,因为即使缝合起来也不会长好,白白浪费钱,浪费时间。第二种就是半月板修复:以前的观念认为只有半月板红区或者白区的纵行撕裂才有缝合的价值,但是随着对半月板解剖和功能的深入了解,以及生物促进技术的发展,突破了很多以往的“禁区”,横断撕裂,根部撕裂,前角松散撕裂、腘肌腱裂空区的撕裂等等都变得可以修补,并且配合生物再生技术和适应个体的康复计划,很多半月板在术后随访时都出现了奇迹般的修复效果,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得以保留,甚至有些运动员都可以重返赛场。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除非亲眼所见,我也不敢相信。   软骨是保持膝关节健康功能的最后一环,半月板和软骨之间的关系是唇亡齿寒。 因此自2016年欧洲学者提出了“save the meniscus”运动,这种观念逐渐遍及美国和亚洲。那种一上来不由分说就咔咔咔把半月板全部切除的做法,已经彻底被学术界所摈弃。尽可能保留半月板,尽可能保留半月板的功能,是每一个运动医学科医生的追求。   哪些情况的半月板损伤又是需要做手术的呢? 1. 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前交叉韧带损伤都要立刻马上手术。关于这一点已经达成了全球专家共识,这些专家指的是运动医学医生、治疗师、以及科研学者。但是如果是急性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那么这个手术最好在6个月之内安排上。如果是陈旧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出现半月板损伤,那么手术最好在3个月内安排上,因为这说明不稳定的膝关节已经对半月板造成磨损。与此同时,在接受手术之前,需要暂停变向运动,增加膝关节稳定性训练,并且好好跟家里人沟通,或者和运动队的教练沟通,以及让医生给你定制一套手术-康复的诊疗套餐。 如果很不幸,你是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比如有些散打运动员遭受了李小龙独门绝技“截腿踢”,或者滑雪的时候被埋在雪里的木桩正好撞到膝关节上,那么这个手术也要在3个月内安排起来。因为比起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对膝关节稳定性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2. 半月板后根损伤 如果你年龄低于60岁,并且膝关节状态很好,软骨没有明显的退变,下肢也没有明显畸形,那么半月板后根的修补手术可以让你的膝关节重新焕发生命。因为有数不胜数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内侧半月板还是外侧半月板,一旦后根损伤,相当于丢失了50%的分散压力的功能,你说重要不重要?同样的,手术应当尽快做,不然半月板脱出,可能就拉不回来了。  3. 盘状半月板撕裂伴随膝关节疼痛 关于盘状半月板,我们又可以新开一个话题,因为这也是被研究得非常多,但是没有完全研究透彻的内容。盘状半月板在亚洲人中多见,发生率在10-16%,而欧美人仅有1-5%。因此做盘状半月板研究做的最多的是韩国人和日本人,特别是韩国人发明了一套极其复杂的半月板缝合方法,我曾经在国际会议上听他们讲过,真是眼花缭乱。但硬伤是无法大面积推广,只适合一些独孤求败的手术狂人,并且术后随访的结果只有2年,很多年了都没有新动静,所以我推断有可能是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做。此外,最近在AJSM(运动医学顶级期刊)2022年三月份新一期又刊登了盘状半月板做了新的分型,我们中国的专家也在2021年年末制定了盘状半月板的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将来也会发表。中国人的特点就是简单务实,能解决问题就是好方法。总结起来就是,盘状半月板因为天生发育缺陷,质地比较差,容易出现磨损。一旦发现应当早期手术,恢复起本来的形态,修复可以修复的损伤,从而减少进一步出现无法修复损伤的可能性。并且要检查对侧膝关节是否有类似的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改变运动方式,把问题的苗子扼杀在摇篮里。 4. 希望继续进行对抗运动或者变向运动的体育爱好者 为什么要限定在对抗运动和变向运动呢?悄悄告诉你,因为外侧半月板有维持旋转稳定性、内侧半月板有维持前后稳定性的附加功能(谁说半月板只是个垫片的)。这就是很多足球运动员在前交叉韧带断裂时会合并有外侧半月板后根处的损伤或者腘肌腱裂孔区的损伤的原因。修复好半月板,那么膝关节里更加重要的软骨就不怕了。 5. 半月板损伤伴交锁 如果是膝关节外伤后出现了无法伸直的情况,消肿治疗后依然无法完全伸直,核磁共振上提示桶柄样撕裂,那就说明撕裂的半月板被卡在的髁间窝里。以前,那是很久以前运动医学在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有很多“老法师”有堵门绝技,就是把膝关节间隙拉松然后让卡住的半月板弹回去。我也见过不少,号称可以弹回去的,最后来找我做手术的时候才发现其实都没弹回去。只是病人适应了这种卡住的角度(其实是丢失了正常膝关节过伸角度),再加上半月板磨损以后会被吸收掉,自己感觉“好了”的错觉。更有甚者,因为卡住的半月板限制了关节前后位移,掩盖了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表现,直到若干年后再来手术,发现半月板变得烂糟糟也不能缝起来了,前交叉韧带也被吸收得差不多了,非常惋惜。如果是急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抓紧时间做手术完全可以推回去再缝起来,康复锻炼9个月又是一条球场上的好汉。 其实这些都是医生、病人和疾病抗争的历史的一小部分,正是因为有很多医生勇于突破“禁区”,用先进的理念充实头脑,用高超的技术武装自己,才能够为患者带来越来越多的福音,让患者远离病痛,重返运动。                    • • • • • 张树蓉医生个人简介 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日本神户大学骨科学系深造并获得骨科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主要从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损伤及修复方面的研究。2016年回国后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工作,在运动相关损伤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熟练掌握骨科及运动医学常见病的诊疗,对运动后肩、膝、髋、踝关节及肌肉及筋膜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治疗特色:关节韧带损伤的关节镜微创治疗。自从2020年获得超声CDFI技师证书及运动处方师证书,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超声辅助下精准介入治疗以及再生治疗、以及各种慢性疾病的运动处方。 社会任职 上海中西医学会运动医学青委会 会员上海健康生活促进会运动医学专委会 秘书长上海市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国际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ISAKOS)及亚太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APKASS)会员 获奖荣誉 2012 国际膝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会教父奖学金 2016 中国国家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2019 APKASS优秀论文奖 科研成果 (1) 主要研究方向:半月板再生、前交叉韧带自体肌健重建、肩袖术后康复方案、半月板移植、冲击波对关节镜术后疗效恢复的作用(2) 基金2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2002367),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科研启动基金(3) SCI 论著:6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进修经历 2016年5月-2022年6月法国里昂大学骨科辅导医生:Philippe Neyret 2012年10月-2016年9月日本神户大学骨科辅导医生:Kurosaka Masahiro 工作经历 2018年8月-至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 2016年8月-2018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基地住院医师 2012年7月-201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基地住院医师 教育经历 日本神户大学骨科博士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博士

张树蓉 2022-03-27阅读量9418

“关节镜&rdq...

病请描述:“关节镜”哪些病症适应,哪些病症禁忌? 来源:上海六院骨科欧阳元明  转载请保留出处!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它在关节周围切几个5毫米的小口子,将一个筷子一样粗细的镜头伸进关节内,将里面的图像通过光纤传送到外面的屏幕上,可以让医生清楚的看到里面发生了什么样的病变,所以关节镜首先是一种检查方式,它的准确率是最高的,比磁共振还要高在明确检查的同时,医生还能通过其它的小孔,利用一些专用器械,完成一些治疗。     关节镜适应哪些病症?  关节镜手术可治疗关节内各种病损:如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剥脱性骨软骨炎(关节软骨损伤)等。各种关节内骨折(可微创经皮复位内固定),各部关节粘连僵硬及关节活动受限,各种不明原因的关节痛。  1、膝关节:滑膜增生、半月板损伤、关节髌骨软化症(打软腿症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等等。 2、肩关节:冻结肩、肩袖撕裂损伤,,肩周炎,肩关节复发性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肩峰撞击综合症等等。 3、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游离体取出、腱鞘囊肿切除等 4、肘关节:网球肘;肘关节粘连镜下松解术、尺骨鹰嘴滑囊炎、化脓性关节炎关节清理等。 5、踝关节:韧带损伤、滑膜疾病、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等 6、髋关节:盂唇损伤、弹响髋、髋臼撞击综合征、髋关节清理等等。    哪些病症禁忌?  1、患者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 2、患者患有全身或局部的感染性疾病; 3、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    术后应该注意什么?  1.观察伤口渗血、渗液,肢体肿胀、疼痛情况,检查足背动脉搏动,防止绷带包扎过紧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注意冰敷局部有无冻伤。 2.术后患肢抬高,以减轻肢体肿胀,注意关节保暖。 3.术后第1天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4.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锻炼,直至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疼痛消失、下肢行走如常为止。 5.如切口有红、肿、疼痛、渗液时,应及时就医。   感谢阅读本文,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谢谢点赞支持。了解更多走心科普,记得关注欧阳元明医生。转发分享给关心的人,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专家简介 欧阳元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主攻关节外科。曾在韩国首尔,德国慕尼黑,加拿大及香港进修学习,掌握先进关节置换手术及关节镜技术。年均手术量1000台左右。 擅长: 1、人工膝关节、髋关节置换及假体感染松动翻修手术(骨关节炎、类风湿、痛风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骨刺、关节磨损、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2、保膝,保髋、髋关节镜手术; 3、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关节积液、滑膜炎,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撕裂; 4、全肩、全肘关节置换; 5、严重肘、膝、髋关节异位骨化关节僵硬松解手术。 担任职务: 担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手外科学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运动医学关节微创学组成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创伤专业青年委员,上海市科技专家库评审专家,亚太膝关节-关节镜-运动医学协会(APKASS)会员,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编委,美国期刊《orthopedics》主要审稿人。      

欧阳元明 2022-03-10阅读量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