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什么是足下垂? 足下垂(尖足)是骨外科体征之一,指的是在行走过程中,由于踝关节背伸力量不足,导致前足无法抬起,患者为了避免拖拽脚趾,行走时可能拖着患足或抬高下肢,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仿佛在跨一道门槛,即“跨阈步态”,部分患者可有小腿外侧及足背部感觉障碍。这一现象多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影响患者的步态和日常活动。 01 足下垂形成的原因 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和坐骨神经损伤是导致足下垂最常见的原因。这些神经损伤可能由外部挤压伤(交叉腿,习惯性或长期蹲跪)、脊髓损伤、小儿麻痹、腰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引起。神经损伤后,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局部肌肉僵硬和生物力学的改变,从而导致足下垂。 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肌肉疾病,也会导致足下垂。肌肉萎缩使肌肉的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肉体积缩小,影响踝关节的背伸功能。 骨骼病变: 跟踝关节的病变、腰骶神经丛损害、腰骶神经根损害等,也会引发足下垂。这些病变可能由外伤、椎间盘突出、脊髓占位等引起,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和肌肉的功能 其他疾病: 如脑卒中、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也可能导致足下垂的发生。 02 足下垂的症状表现 足下垂的主要症状包括: 步态异常: 患者在行走时,常常出现脚部拖地、脚背下垂或脚尖向下翻转等现象。 疼痛与肌肉无力: 患者可能伴有下肢疼痛、乏力等症状,影响日常活动。由于神经损伤或肌肉萎缩,患者可能出现下肢肌肉无力,尤其是踝关节周围肌肉。 踝关节及足部畸形: 长期的足下垂可能会导致踝关节、足部肌肉和韧带的萎缩、变形和僵硬,出现踝关节扭曲、脚弓塌陷等情况。 行走困难: 由于足下垂影响了步态稳定性和平衡能力,患者在行走时可能感到困难,容易摔倒或跌倒 03 常见的诊断方法 足下垂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神经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生理活动,评估神经损害的存在及其程度。 核磁共振检查: 用于观察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变化,有助于发现椎间盘突出、脊髓占位等病变。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的下肢肌力、肌张力、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等,初步判断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状态。 步态分析: ①足底扫描测试:利用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足部的三维形态数据。 ②足底压力测试:运用压力测量仪器对人体在静止或者动态过程中足底压力进行测试,对不同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不同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和模式。 ③三维步态分析:根据步行中的生物力学原理,通过计算机辅助及远红外摄像技术得出人体步行过程中头颈部、躯干和下肢各个关节的运动角度、关节力矩以及地面反作用力等数据。 04 足下垂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对于神经断裂或严重压迫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牵引截骨术、神经吻合术、髓核摘除术等。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以改善神经损伤引起的症状。对于肌肉萎缩症患者,还需给予营养肌肉的药物。 康复锻炼: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物理治疗师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如电刺激、理疗和康复运动,来帮助恢复足部的正常功能。 踝足支具: 将踝关节固定在功能位,在行走过程中可稳定保护踝关节,改善足内外翻、足下垂等畸形,纠正异常步态。 矫形鞋垫: 矫形鞋垫可矫正足内、外翻及扁平足等足部疾患,改善站立、行走功能以及步态。 矫形鞋: 矫正足畸形,维持正常的站立行走姿势,是以矫正足部变形、分散足部压力和减轻疼痛等为目的而设计制作的矫治足部疾患的特殊鞋。
王金武 2024-09-02阅读量1063
病请描述:没病走两步,在赵本山的小品里,两句话就能把人给忽悠瘸了。在现实生活中,医生确实能通过观察或测量患者的行走方式来进行临床评估,这种评估方式称为步态分析。 (图源网络) 步态分析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医师经验的评估方法,这种方法旨在提供关于异常步态的概览,并通过设定阈值进行评分,一般只适用于画圈步态、剪刀步态等经典临床案例。其对设备要求简单,但主观性较高,因此患者反馈和医师经验都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另一种评估方法则依赖于传感器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人体的运动数据,采用定量的评估方式,从步态周期中提取关键特征和量化运动参数,适用于各种人体生物力学异常的情况。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运动能力,为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步态分析适用哪些疾病? 步态分析适用于所有因疾病或者外伤导致的行走障碍或者步态异常,其中包括了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和外伤。如: A、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卒中、偏瘫等); B、骨关节疾病和外伤(髋关节或膝关节术后、关节炎、韧带损伤、下肢不等长等); C、下肢肌力损伤(脊髓灰质炎、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 D、其他一些疼痛。 对于有严重心肺疾患、下肢骨折未愈合、检查不配合的人不宜进行步态分析。 正常的步态分析应该包括一下内容: 步态周期 :指行走过程中单侧足跟着地至其再次着地所经过的时间。每一侧下肢有各自的步行周期,每一个步行周期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阶段,支撑相大约占步行周期的60%,摆动相占40%。 (图源网络) 时空参数 :步频、步行速度、步长、跨步长、跨步周期、步宽、足偏角、关节运动等。 关节运动 :指的是关节绕水平轴、冠状轴及矢状轴的运动模式,主要涉及到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这些关节在步行周期中的运动轨迹和角度变化,对于步态的稳定性和效率都至关重要。 肌肉运动 :指的是通过传感器测量肌电信号的方法,用来评估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这些肌肉运动能够反映步态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步态分析的应用 1 步态分析验证膝关节矫形器效果 实验设备:Vicon ® T40 (Oxford Metrics, Oxford, UK)三维运动捕捉系统、8个高速红外摄像头、一套荧光反光标记点、三块测力板(AMTI OR6-7);采样频率 100Hz。 实验环境 步态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证明3D打印单(双)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支具可有效减小患侧关节负荷,且对佩戴者正常步行运动无显著影响。 王金武团队研发的3D打印单(双)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器 2 步态分析用于扁平足步态研究 对于扁平足而言,足弓差异会影响步态特征,具体如下: ① 扁平足支撑相占比高于正常足,足跟离地时刻要晚于正常足,足趾着地时刻早于正常足,缓冲阶段时间相对较短。 ② 运动前扁平足在着地时刻通过更大的屈膝角度来弥补,髋膝关节着地阶段屈曲角度增大,踝关节跖屈和外翻角度增大。 ③ 相对于正常足,扁平足的比目鱼肌发力增大,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发力增大,比目鱼肌相对无变化,腓肠肌更容易疲劳。 ④ 扁平足长时间行走后膝关节压力明显提高,而正常足膝关节压力基本无变化,导致平足患者膝关节更易损伤。
王金武 2024-02-29阅读量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