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凝肩 > 预防

凝肩预防

凝肩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对付肩周炎,疼痛科办法多多!

病请描述: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俗称凝肩、五十肩,临床上非常多见。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01 肩周炎临床症状 1. 肩部疼痛:   患者通常出现渐进性的弥散性肩关节疼痛,起初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关节僵硬   在疼痛症状明显后的三到四周里,肩周炎患者的肩部关节在活动时会受到限制。尤其在做一些抬手、肩部拉伸的动作时,肩关节明显僵硬。   而且长期如此,还会造成肩关节的肌肉力量变弱,到最后可能会连梳头、刷牙、洗脸或是穿衣服等,这些动作都难以完成。 3.活动受限   如果患有肩周炎,那么肩关节向上下左右等等方向的活动都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往上举起以及往外扩张的时候更加的明显。   随着疾病的不断加重,长期不用也会导致关节囊以及肩周软组织出现粘连,这样手臂的肌肉强度就逐渐的下降,再加上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导致肩关节向更方向的活动都会受到限制,一些生活中的动作也会受到影响,例如穿衣服、梳头以及洗脸等等,这些都比较难以完成。   另外如果问题比较严重,那么肘关节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手臂不能够完全屈肘的动作。 02 肩周炎病因 1、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素; 2、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3、上肢创伤,特别是肱骨骨折也需要对肩关节进行长时间的固定。肩关节长期的固定,会造成肩关节囊粘连,挛缩而发生肩周炎。另外,颈椎病,腰背部疾病也可影响肩关节活动,导致继发性肩周炎; 4.由于肩部的特殊位置,睡眠时很难做到始终保暖良好。从而反复感受“风寒”之邪,引起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代谢异常,致使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和组织粘连,最终导致肩部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 。所以又将肩周炎称之为冻结肩。 03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如何区分?   肩袖损伤区别于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抬举力量减弱,肩关节不能外展上举,肩关节活动到特定角度会诱发疼痛,或者明显感觉外展上举无力;单纯肩袖损伤被动抬起是能够被举起来的,一般能够达到正常范围。   不少患者把肩痛当肩周炎,盲目的进行“手爬墙”或人为强行手法松解肩关节,这样做可能造成肩袖裂口继续扩大,甚至变成巨大的肩袖撕裂,最终导致肩关节活动障碍,严重影响生活。因此我们一定要会区分辨别“肩周炎”和“肩袖损伤”。 核磁共振检查可对二者予以鉴别。 对付肩周炎,疼痛科办法多多! 消炎止疼药:包括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止疼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肩周炎患者急性期多为剧烈疼痛,此时可以使用一些镇静、止痛及肌肉松弛性药物内服,也可用皮质激素混悬液加利多卡因局部注射。这些药物能快速减轻肩周炎疼痛或是轻度炎症,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帮助。 肩关节松解术:全身或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肩关节粘连手法松解术,术后,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肩关节的粘连、肩部软组织的拘紧、挛缩情况均会大有改观。 射频热凝靶点技术:通过B超及CT等设备的精确引导下直接作用在疼痛病变的部位上,数据精确到1mm以下,角度误差小于1度,使治疗更精确,更有效;可鉴别1cm治疗范围内的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避免损伤神经。 冲击波疗法: 促进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和组织再生,使作用在疼痛部位的冲击波产生止痛效果。并可软化瘢痕等挛缩组织,改善关节活动度。 神经阻滞及PRP疗法:通过精确超声引导对关节腔或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臭氧和糖皮质激素等,可迅速缓解疼痛,阻断疼痛-痉挛-疼痛恶性循环,从而为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提供基础。   而PRP(富血小板血浆)可以通过其内富含的生长因子,产生良好的肌腱和筋膜再生修复,减少复发。 岳大夫教您如何预防肩周炎! 加强锻炼   加强肩关节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如划圈法、拉轮法、梳头法、背手牵拉、卧位牵拉等。 注意肩部防寒保暖   冬季注意颈肩部保暖,夏天不让空调冷气直吹肩颈。 加强营养   多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补充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也可以适当进食补肾的药膳,对预防肩周炎有一定作用。

岳剑宁 2024-01-31阅读量402

肩颈痛按摩需谨慎四旬女子竟被...

病请描述:  根据《柳叶刀》最近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脑卒中(俗称:脑中风)为第一大死亡病因,脑卒中具有“三高”特性——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公众也逐渐认识到: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常见病因。然而,还有很多原因,并未被大家所熟知。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脑血管病病区主任张琪博士指出,除了上述常见的病因外,诱发脑卒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其中颈动脉夹层诱发的卒中,在中青年病人中多见,需引起重视。颈动脉夹层,除了外伤,突然转头或牵拉也可引起动脉撕裂,甚至有些患者是在接受不正规的推拿按摩时引起的。   据福州电视台1套新闻频道(FZTV-1)报道,49岁的周女士是一名餐厅经营者,因为长期从事餐饮工作,导致颈肌劳损,她前往当地某医院进行治疗,谁知在住院治疗的第二天,周女士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晕倒了。据该院医生回顾,当时她人虽然是醒着的但是完全没办法讲话,右侧完全偏瘫。经检查,其左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颅内血管是不显影的——这是典型的缺血性脑卒中。幸运的是经过及时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女士终于脱离危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周女士突然中风?   医生详细了解周女士发病前后的经过后发现,原来她的爱人是“罪魁祸首”。原来,周女士因长期从事餐饮工作,造成其颈部、背部等局部肌肉长期紧张、劳损,而长期疼痛;她丈夫看着心疼,就在家给她做拔罐、按摩等。正是这种甜蜜爱心的“非正规”按摩最终导致周女士突发中风。 ▲ FZTV-1报道:肩颈疼痛就按摩?这名女子被按出脑中风   颈动脉夹层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要诱因   张琪博士分析指出,正是这种不正确的颈部按摩推拿,导致周女士颈部动脉内膜损伤,内膜损伤后会导致颈内动脉闭塞,医学上叫“动脉夹层”,动脉夹层会继发血栓,血栓脱落会导致颅内血管闭塞,最终导致“急性脑梗塞”。   颈动脉夹层是指由于脑动脉因各种原因发生内膜局部撕裂,血液进入血管壁形成分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亦可造成栓子脱落。当血肿聚集在动脉内膜和中膜之间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当血肿累及中膜与外膜时则可形成动脉瘤样扩张或者破裂出血。虽然脑动脉夹层仅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少部分,但它却是中青年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由颈、椎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占中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10%~25%。所以青年人罹患脑卒中,动脉夹层是应该考虑的病因之一。   据统计,颈内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为(2.6~3.0)/10万,椎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尚不明确;夹层动脉瘤的病因包括高血压、遗传因素、外伤、感染及血管性疾病等,现普遍认为内弹力板缺损可能是夹层动脉瘤形成的主要原因。 ▲ 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外膜组成,内膜局部撕裂,形成夹层,可伴有栓子脱落   颈部剧烈活动、体育运动等都可能导致颈动脉夹层   张琪博士介绍,夹层一般被分为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性。颈部的剧烈活动、颈部不适当的按摩或微不足道的颈部创伤,是已知的引发颈动脉夹层的潜在机械触发因素。甚至于剧烈咳嗽、擤鼻涕以及从事某些体育活动,如举重、羽毛球、高尔夫球,网球及瑜伽等或大幅度转头都可能导致颈动脉夹层。而高血压、纤维肌发育不良、近期感染等也是颈动脉夹层发病的高危因素。   颈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三大类:   1. 局部症状:头颈部头痛、Horner征(霍纳综合征,即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颅神经麻痹、耳鸣等;   2. 缺血性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栓塞;   3. 出血表现:颅内夹层动脉瘤及其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尽管大多数颈动脉夹层患者并没有常见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但某些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仍然是颈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口服避孕药、结缔组织疾病等。   除血管自身因素外,诱发因素在颈动脉夹层的发生中不容忽视。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应同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不适当的机械外力。   张琪博士建议,大家在日常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尽量减少颈部的按摩、刮痧等操作,若有需要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评估或治疗,以防引发颈动脉夹层。若按摩、刮痧等操作后有脑卒中征兆,一定要及时就医,颈动脉夹层需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 日常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   “中风120”快速识别中风   ■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严重撕裂造成颈动脉管腔重度狭窄,可行血管内介入支架治疗   《中国卒中杂志》刊文指出,在4.5h溶栓时间窗内对颈部动脉夹层进行rt-PA静脉溶栓是安全的。颈动脉夹层所致的缺血性卒中复发事件较低,不推荐常规行血管内治疗,但在颈动脉夹层导致血管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引起缺血性卒中时可行血管成形术。   指南不推荐对发病6h内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灌注筛查,但对存在目标缺血不匹配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可增加患者良好预后的比例。   80%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   哪怕最完美的救治,都不如脑卒中从未发生过。   张琪博士指出,除了脑血管畸型、脑血管瘤、家族聚集性遗传等先天性因素,高达80%的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等高危因素。降低血压,控制血脂、血糖,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脑卒中风险;房颤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建议房颤患者遵医嘱采用抗凝治疗。   其次,保证健康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日常生活行为应注意:   1.注重合理膳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每天饮水要充足。   2.酌情量力运动,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3.克服不良嗜好(吸烟、过量饮酒、久坐,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   4.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避免便秘。   6.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 ▲ 预防卒中要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等因素 ▲ 莫做低头族   张琪博士特别提醒,很多人体检不重视脑血管,建议到了50岁,都做一个脑血管检查“留底”,如果家族有过脑血管瘤患者,40岁及以上体检就要考虑体检做CTA或MRA筛查了。如果有上述高危因素或早期血管病变情况,可每年做经颅多普勒、颈动脉超声等检查。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3-01-13阅读量9819

猝死高发期,牢记身体8大求救...

病请描述:猝死高发期,牢记身体8大求救信号。 最近猝死事件频发,安徽省立医院章琦医生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上班途中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逝世,年仅40岁;拼多多员工下班路上、饿了么骑手送餐途中倒下…… 猝死就像一个隐形的嗜血杀手,潜伏在人们身边,让人防不胜防,尤其是最近骤更让心梗发病率攀至高峰。 基层医师公社提醒大家,寒潮来临,一定要注意心脏“防寒”。 谨记8大猝死信号,早知道能救命 猝死都是突然发生的,患者自己可能没有任何心理预期,但是猝死来临之前还是有一些健康信号值得引起大家注意。 01 头痛头晕 头痛这种症状常被认为是脑部病变,其实心梗也会引发疼痛的症状。 这是因为心梗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心脏造血、输血功能,就会引发全身缺氧、缺血,脑部也不例外,从而引发头痛。 02 牙痛 有一种牙疼被称为心源性牙疼,与心脏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不可忽视。 当出现牙痛、下颌痛,伴随冒冷汗、濒死感等症状,处于静止状态时不痛,一运动就疼或疼痛不止时要警惕。 03 心前区疼痛 如果出现突发性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并伴有大汗淋漓、恶心、濒死感等症状,要考虑心梗,要及时送医救治。 04 胸闷痛 大部分的猝死事件是由冠心病引发的,而胸痛、胸闷是冠心病比较典型的症状,假如胸闷经常突然加重,则代表心血管斑块不稳定。 这种疼痛的面积比较大,这种疼痛似乎没有具体的位置,就是闷痛。 05 胸骨后、颈部痛 冠心病老病号,突然出现心绞痛加重,胸骨后、颈部呈阵发性胀闷痛,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并可牵引或放射至肩臂部,且发病次数增多的现象,应警惕急性心梗。 06 内脏痛 心梗前3-24小时,患者可能会有特定的内脏反应,表现为上吐下泻,伴随胸骨下端疼痛。 07 上腹部胃痛 如果没有胃病,但是胃却无故疼痛,很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引发的胃部疼痛,这种胃痛并不会一直持续,而是反复发作。 如果服用了平时缓解胃痛的药物,没过多久就复发,就要考虑是心脏出了问题。心脏病引发的胃痛有压迫、灼热或挤压感,有的可扩散到左肩、背部及左上臂内侧。 08 无痛 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或脑血管病史的人,没有活动,天也不热,但却出现喘气困难,大汗淋漓的现象,这也要警惕心梗。 猝死前的自救黄金时刻 如果出现以上那些症状,要积极自救: ① 马上躺下来休息为主,最好就是半坐卧位或者采取头高、脚高位,来减轻心脏泵血的负担。 ② 立即拨打120请求医护人员前来救助,然后把门打开,方便急救人员施救。患者绝对不能自行去医院,即便自觉症状轻微也不行。 ③ 如果平时有冠心病,要尽快的对家庭的常用药进行服用,比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阿司匹林也可以咬碎来吞服,对抗凝的效果比较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家里有救心丹也可以先吃救心丹,等待医护人员前来救助。 面对身边有人突然倒地、呼吸心跳骤停,如果可以及早给他实施心肺复苏,约有一半的概率可以把他救活。 时间是第一关键要素,必须抓紧时间,尽快的实施以上的自救行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有猝死家族史的人,要定期去医院检查,降低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 警惕!藏在身边的猝死高风险因素 除天气寒冷、年龄因素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情绪也是猝死的诱因,大家在平时就要预防。 吸烟、饮酒 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均可引起冠脉痉挛,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酒精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随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就会导致心肌缺血,从而诱发心绞痛、心梗等症状发生,严重情况下,就会导致猝死发生。 肥胖、不健康饮食 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向胃肠转移,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从而加重了心机缺血,增加了心脏负担。 如果吃得过于油腻,摄入太多脂肪,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梗塞。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这些慢性疾病本身就是独立于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那猝死的风险就非常高了。 久坐不动 吃得多、消耗少,导致能量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梗发生。 熬夜、过度疲劳 长期的睡眠不足,可能是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增加心血管疾病而导致猝死。 压力过大 生活节奏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往往会集中到一起。人在紧张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这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发作。 总之,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2021年希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

吴世洪 2022-10-30阅读量2374

高血压的真正病因 + 可用方...

病请描述:高血压的真正病因 + 可用方剂!(中医思维) 一、高血压、脑中风的真正病因 在1998年7月2日,美国电视新闻报导一则医学消息,由美国心脏血管学会公布的资料,其中叙述一位得到中风的人,他遵照医师的处方,按时服用西药降血压剂,结果仍然中风,但医师却不去讨论为何中风?高血压因何而来?为何按时服用高血压药却仍然得到中风?降血压药为何无法预防中风?却只说了人因脑部血管破裂,而发生中风,如果停服降血压药,则有5到7倍的机率更容易得到中风,诸君试想,如果一位已按时服用降血压药的人都得到中风,不服也中风,这代表什麽?答案是,你肯定会中风,不论你服药与否。 由於目前西医并不知道高血压真正的成因,只是消极的利用一些排水药,来降低血压,殊不知服了排水药,把好的水也排出去了,血管壁中存有大量的水,以维持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这是上帝创造人的时候,就已留下的预防措施,因为人的一生常会面临一些紧急状况,如车祸丶抢劫丶火灾丶动怒等意外事件发生,这些都会使人的血压升高,其目的是提供必要的额外能源,来应付瞬间发生的意外事件,使人能承受严厉的考验,而不致发生病变而特别设计的 因此人的血压本来就有很大的上下升降空间存在,一旦发生血压高,它不是病,是一种警讯,有可能是外在环境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身体内部病变引起的,必须追根究底的彻查原因,而不是以消灭此一讯号为荣,殊不知它是人体自卫的现象,一旦消除了,连自卫的能力也丧失了。更且服用降血压药排出了正常的水,为了补充丧失的水份,一般医师都建议病人在服药期间必须多喝水,这表示所有医师都知道病人会丧失正常的水,对身体有副作用,可是又不确定副作用在那里。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正常的水,存在各部位,但它的来源却不同,因饮水而得到的水,是进入淋巴丶内分泌等系统,但此水须经过胃的热,气化以後方可受用,而进入血管壁及组织内的水,却必须来自食物中的水,如蔬菜丶肉类丶面包等都有水,此水经过小肠的热与湿,消化了以後,方可进入血管中与组织中,并且是脑部血管不可缺的,人一旦服用了西药来降血压,所丧失的津液必自上而下,如同饮水机一般,水从下方流出,上方水位自然下降的道理一样,因此服用越多降血压药,则脑部血管就越缺水,也就越乾燥丶易裂,而听医师建议多喝水,却不知饮水并不能补充血管壁的水,换言之,长期服用西药的病人,绝对比一般不服药的人,更容易得到中风才对,才合理,而且血管壁因为失水而弹性不佳,加上血压下降,必然导致性无能丶阳不举,因此我敢断言,所有服降血压药丶降血糖药,必然无性功能,就因此而来的。 根据我临床的经验发现,人体中的代谢情形与自然界完全一样,自然界中岩石与水是最重的,一旦人体有过重的压力存在必然令血压上升,结果发现人类得到高血压,绝大多数只有三种成因,1∶胆结石或发炎;2∶肾结石3∶积水, 第一丶第二种造成高血压的原因,大家可以利用汉唐-14及汉唐-26即可解决,包含眼压过高在内。至於第三种的积水问题,就是肝阳上亢,肾阳不足造成的,必须要用汉唐-23,因为这里所谓积水,并非一般看得到的四肢或腹腔丶胸腔的积水,而是有积水环绕着血管,或停积在肌肉中。这就好像一个人潜水时会受到来自水的压力一样,一旦水包围着血管,血管无法正常舒张,就导致血压上升,如同偏头痛一样,全世界的医生都知道是因为脑部两侧血管过小,血流无法流畅的通过所造成,但因不知此血管变小乃因外在过多水的屯积,而令血管缩小的,因此只一昧的要病人服用血管扩张剂,来暂时性的舒解头痛,至於越吃越重的原因是 第一∶西医不知水自何来,第二∶所有化学药品进入身体後,其结果必生出不必要的水,因此血管外的水就越来越多,也就造成越服越重药剂的恶性循环。HT-23的设计就在针对血管外的水,不旦要排出来,且同时要补回正常的水,才可做到完全去除高血压,以真正达到预防中风的效果。 中风之前会有四大徵兆第一∶手前三指麻或足前三趾麻,第二∶双脚极冰冷,第三∶项部强硬,影响入眠,以上三种表示三个月之内,会发生中风,第四∶足胫骨前,自膝向外侧麻到足踝,表示二星期内,必生中风,当然每个人因饮食及生活环境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徵兆出现,以上四因是绝大多数人在中风之前有的症状,是依据统计来的。如有疑问,可以请教中医师,因为中医就是被训练成如何解读人体症状的医师,所以良好的中医必然可以事先预防其发生,发生後也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最好在半年 之内.时间越快越好,超过半年,就很难完全治好了。中医并可在治好後,有很好的方法预防二次中风,大家常见有第一次中风的人,很容易在一年之内,再发第二次,这表示一般医师所知的防范措施是不足够的,这是最佳证明。 同时病人必须时常做运动或劳力工作,保持身体汗水代谢的流畅,保持心情开朗,不要失去你的幽默感,不可长期待在冷气房中,不可在大汗时立刻跳入冷水中,流汗时务令汗透达,不可利用任何外在环境来强力止汗,这都是高血压的成因。 (摘自倪海厦《汉唐药方全集》) 二、高血压可用方剂 高血压病的汉方治疗 1、大柴胡汤《伤寒论》 处方;柴胡6克,半夏、生姜各4克,黄芩、大枣、芍药各3克,枳实2克,大黄1~2克。 此方用于体质壮实或肥胖体质而有便秘者。以胸胁苦满与心下痞硬等症为使用目标。对有肩凝痛、头重者为非常适宜之处方。方中大黄可根据大便的情况加减。 2、三黄泻心汤《金匮要略》 处方:大黄、黄芩、黄连各1克。 此方用于阳热上亢而见颜面潮红,心情不能镇静之兴奋状态以及鼻出血、眼底出血等症,以心下痞闷,脉有力而可偏于便秘者为使用目标。 3、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处方:黄连、黄柏各1.5克,黄芩3克,山栀子2克。 此方可用于有三黄泻心汤症状而无便秘者。又适应于头脑兴奋不能入睡、易怒等症。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处方:柴胡5克,半夏4克,茯苓、桂枝各3克,黄芩、大枣、生姜、人参、龙骨、牡蛎各1.5克,大黄1克。 此方可用于高血压有胸胁苦满、心下部有抵抗与膨满,腹部而尤为脐上部有动悸以及头晕眼花、心动过速、失眠、烦闷、易惊、易怒、情绪易波动等症,且有便秘倾向者。 5、七物降下汤《修琴堂方》 处方: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各4克,黄柏2克,黄芪、钩藤各3克。 此方用于高血压之虚证,不能使用柴胡剂与大黄剂以及有肾障碍者。对舒张期血压增高者有效。此为大冢敬节先生的经验方。 6、钩藤散(《本事方》) 处方:钩藤、陈皮、半夏、麦门冬、茯苓各3克,人参、防风、菊花各2克,石膏5~7克,生姜、甘草各1克。 此方对高血压症而有神经质,头痛,眩晕,肩背拘急,眼球结膜充血(目赤)以及神经官能症之抑郁者有效。 7、八味丸《金匮要略》 处方:干地黄5克,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各3克,肉桂1克,附子0.5~1克。 此方用于高血压病而有口渴,小便不利或夜间多尿、手足冷或手足心发热、腰痛以及腰腿萎软无力。 8、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处方:当归、芍药、川芎、山栀子、连翘、薄荷叶、生姜、荆芥、防风、麻黄各1.2克,大黄、芒硝各1.5克,白术、桔梗、黄芩、甘草各2克,石膏3克,滑石5克。 此方用于高血压病之肥胖体质或体格壮实者。对邪结腹中而腹部膨满,便秘者有效。 9、半夏白术天麻汤《脾胃论》 处方:半夏、白术、茯苓、陈皮、苍术各3克麦芽、天麻、神曲各2克,黄芪、人参、泽泻各1.5克,黄柏1克,干生姜0.5克。 此方用于高血压症胃肠虚弱,胃内停水,乏力,血色不佳,或肩背凝痛、足冷、头痛、眩晕、呕吐等症者可收效。 10、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处方: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各4克 此方可用于高血压症有面赤,眼花,头痛,眩晕或肩凝、足冷,在下腹部可触有抵抗及压痛者。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1、实证高血压 1.1大柴胡汤 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胀满,大便秘结,每因情绪波动而导致血压上升。 1.2黄连解毒汤 头痛,眩晕,心烦不眠,面红目赤,舌红,苔黄厚而干。 1.3大承气汤 病人体格壮实,肥胖,大便秘结,舌红,苔厚腻。 1.4桃核承气汤 头痛日久,面颈部赤丝红缕,肌肤甲错,胸胁刺痛,少腹硬满压痛。 2、虚证高血压 2.1归脾汤 心悸少眠,起立眩晕,视物眼花,舌淡红。 2.2六味地黄丸 头晕目眩,午后低热,五心烦热,口干盗汗,舌红少苔或薄黄苔。 2.3八味地黄丸 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形寒怕冷,夜间尿频,舌淡苔白。 2.4真武汤 眩晕心悸,浮肿尿少,舌苔白滑。

杨磊 2022-10-18阅读量5531

凝肩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1万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乙等 预约量:6.2万

岭南中医馆水荫门诊部

对外综合 预约量:92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