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垂腕 > 症状

垂腕症状

垂腕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我的手麻是怎么一回事?---...

病请描述: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腕管内容积减小、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卡压而引起桡侧手指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类周围神经卡压导致的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中年女性,可双侧腕部发病。  如何诊断腕管综合征? 临床表现:手掌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常有夜间痛及反复屈伸腕关节后症状加重,病变晚期会出现拇指对掌无力,大鱼际肌萎缩等。   体格检查: 1、腕叩诊试验(Tinel征)在腕横韧带近侧缘处,用手指叩击正中神经部位,手部的正中神经支配区出现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即为阳性。 2、屈腕试验(Phalen试验)患者肘部置于检查台,前臂与地面保持垂直,自由垂腕,40s后症状加重者,即为阳性。 超声检查: 超声可以用于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评估,尤其可以直接观察腕部解剖结构的异常,发现正中神经受压的特征及占位的情况。   肌电图检查:     被公认为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金标准,并可以辅助鉴别其它手部感觉异常的疾病,包括神经根型或脊髓病型颈椎病、其它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   如何与颈椎病麻木、中风麻木区分? 1、神经根型颈椎病麻木:由于神经根受压引起的麻木区不单在手指,除腕部以远的症状外尚有前臂、上臂的改变,Tinel征与Phalen征阴性。 2、中风麻木:以偏身麻木为主,发病突然,出现言语不利、眩晕、恶性呕吐等表现,常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结合头颅CT/MR可明确诊断。 (致谢超声科陈淼医生,部分图片源引网络)

乔利军 2022-04-26阅读量8288

海上名医|上海曙光医院郑昱新...

病请描述:专家简介:郑昱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关节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联合会关节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委等职。熟练掌握关节外科手术技术,成功运用关节镜和人工关节外科手术治疗大量高难度复杂关节伤病,在应用中医药治疗各种骨伤疾病和关节手术后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四、 肩周炎1、肩周炎的养护肩周炎主要有以下特点:(1)多发于中年以后, 50~60岁为发病高峰, 40岁以下者很少患此病;(2)女性患此病者较男性为多,男女发病的比例大约为3;1,冬春两季为多发季节;(3)左侧发病相对较右侧为多,发生于双侧的肩周炎约占总发病率的12%,约40%的肩周炎患者会在年内发生对侧的肩周炎。具体来说,肩周炎主要有以下一些症状:A、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可为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臂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很多患者半夜痛醒,不能入睡,且不能向患侧侧卧。B、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随着病情进展,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呈逐渐缩小的趋势,而且主动和被动活动均明显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C、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在日常生活好像中老年人群容易患肩周炎的毛病,那么,中老年人群为什么容易患肩周炎的呢?从我们临床诊治来看:第一是:退行性改变:肩周炎属于退行性疾病,尤其是局部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由此产生疼痛限制肩关节运动造成肩周炎。中老年人机体的各种功能逐渐衰退,肌肉韧带松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逐渐变慢,肩部肌肉、肌腱、韧带发生老化、钙化,弹性减弱,关节囊可发生粘连、挛缩、增厚,关节内滑液分泌减少,从而产生粘连性滑膜炎或肌腱炎等肩周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致使肩部功能障碍和疼痛。第二是由于外伤制动:肩部的各种压伤、拉伤、挫伤等损伤,使肩部肌肉、韧带等产生部分或完全断裂,组织间出血,损伤的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可产生瘢痕、粘连。另外外伤后肩关节的活动减少,尤其是上肢长期靠在身旁,垂于体侧,被认为是肩周炎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制动一般发生在外伤或手术之后,不仅肩部或上臂骨折、有时甚至因为前臂、腕部骨折后应用颈腕吊带悬吊,减少了肩关节的活动,都可造成肩周炎。第三是慢性劳损:肩关节长年累月的慢性损伤或姿势不良等,超过肩部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耐受范围,导致肌肉、肌腱、韧带纤维多次的轻微断裂和出血,逐渐形成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粘连和挛缩,致使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相当多的肩周炎患者是从事手工作业、伏案久坐等具有不良姿势的职业。第四是内分泌紊乱:肩周炎多发生于50~60岁左右,超过这个年龄段发病率反而下降,肩周炎的症状可与内分泌紊乱症状同时出现,部分还兼有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而且不少患者不用治疗,经过2年左右时间可以自愈,与绝经期内分泌系统紊乱通过自我调节病情趋于稳定相一致。所以,有人认为肩周炎由绝经期、老年期内分泌系统紊乱所致。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系统疾病也与肩周炎的发病关系密切,尤其是糖尿病合并肩周炎的发生率可达20%左右,因而内分泌功能紊乱很可能是肩周炎的发病因素之一。按肩周炎的发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3期。 各期之间无明显界限,各期病程长短不一,因人而异,差别很大。第一期是急性期(又称疼痛期):这是肩周炎的早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有的急性发作,但多数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觉肩部不舒适或束缚的感觉。此期关节活动往往正常,但患者由于疼痛不愿活动肩关节。第二期是慢性期(又称粘连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者减少50% 以上,严重时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梳头、穿衣、举臂困难。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此期往往持续时间较久,由数月到数年不等,多数为3~6月。第三期是恢复期(又称松解期):肩痛基本消失,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肩关节慢慢地松弛,关节的活动也逐渐增加。一般来说恢复期的长短与急性期、慢性期的时间有关。慢性期越长,恢复期也越慢;慢性期短,恢复也快。肩周炎的治疗原则是针对肩周炎的不同时期,或是其不同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肩周炎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而言,若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可使病程缩短,运动功能及早恢复。(1)在肩周炎急性期(即疼痛期),病人的疼痛症状较重。而功能障碍则往往是由于疼痛造成的肌肉痉挛所致,所以治疗主要是以解除疼痛为目的。具体方法有: a、用吊带制动,使肩关节得以充分休息; b、内服和外用消炎镇痛类药物; c、封闭疗法; d、针灸和微波等物理疗法。一般在急性期不宜过早采用推拿,按摩方法,以防疼痛症状加重,使病程延长。此阶段可自我采取一些适当的主动运动练习,保持肩关节活动度,但活动量不宜过大,以不加重疼痛为度。(2)在肩周炎的慢性期,关节功能障碍是主要问题,治疗重点以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为目的。采用的治疗手段可以用理疗,推拿,按摩,运动疗法等多种措施。对于严重的肩周炎病人必要时可采用麻醉下大推拿的方法。在这一阶段,应坚持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除了被动运动之外,病人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开展主动运动的功能训练,使关节囊的挛缩得到松解。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3)在肩周炎恢复期以消除残余症状为主,主要以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为原则,增强肌肉力量,达到全面康复和预防复发的目的。中医根据患者的病症(风寒湿痹、气血不畅、肝肾不足)辨证论治,疏风祛寒化湿,益气活血,补益肝肾的治法不但可以解除疼痛、活络筋骨,还可以预防复发,改善全身状况。作为病人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肩周炎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不必怨天尤人,也不要满不在乎。经过专科医生诊断确诊后,除了医生的处方药和特殊治疗外,还应积极地配合治疗,如此才能尽快地康复。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行的自我治疗方法,患者可在家中或小区内进行治疗。(1)热敷:适合肩周炎任何一期,可用热毛巾、热水袋敷在肩部,每天半小时1小时,温度适中,避免皮肤烫伤。(2)局部保暖:尤其是夏天,患者肩部不宜暴露在风扇和空调下。功能锻炼:针对肩周炎三期对应的锻炼方法也有侧重,急性期以轻度牵张训练为主,慢性期牵张训练的范围逐渐加大,然后逐渐增加力量训练,在恢复期以维持训练为主。另外锻炼应遵循缓慢逐渐的原则,不要操之过急。

郑昱新 2021-09-26阅读量8489

椎管内肿瘤是什么?怎么治疗?

病请描述:椎管内肿瘤,又称为脊髓肿瘤,包括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的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组织、先天性胚胎残余组织等)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椎管内肿瘤可压迫脊髓和神经,引起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疾病分类 原发脊髓肿瘤每年每10万人口发病2.5人。男女发病率相近,但脊膜瘤女性多见,室管膜瘤男性多见。胸段脊髓发生率较高,但按各段长度比例计算,发生率大致相同。椎管内肿瘤的性质,成人以神经鞘瘤最多见;其次是脊膜瘤;余依次为先天性肿瘤、胶质瘤和转移瘤。儿童多为先天性肿瘤(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及畸胎瘤)和脂肪瘤;其次为胶质瘤;第三位是神经鞘瘤。 疾病症状 椎管肿瘤的一般临床表现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圆柱形,全长约42-45cm。自上而下共分出31对脊神经根;颈段8对,胸段12对,腰段5对,骶段5对,尾神经1对。脊髓是肌肉、腺体和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将身体各部的活动与脑的各部分活动密切联系的中间单位。脊髓病变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主要表现为肿瘤所在平面的神经根损害及该水平以下的锥体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1)神经根性疼痛:为神经根或硬脊膜的刺激所致。部位较固定、常局限于一处并沿受累神经根分布区放射,性质如刀割针刺或烧灼样,常呈间歇性发作,在用力咳嗽或打喷嚏时加重或诱发。(2)感觉障碍:表现为受损脊髓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麻木或蚁走感)。(3)运动障碍:颈髓病变可出现四肢肌力减弱;胸腰段损害表现为下肢无力、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阳性等;腰骶段病变表现为马尾神经受损体征、肌张力及腱反射低下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萎缩。(4)直肠和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括约肌功能损害,便秘、小便急促甚至大小便失禁。 椎管肿瘤按部位 可以分为:髓内肿瘤及髓外肿瘤。其中髓外肿瘤包括髓外硬膜下肿瘤及硬膜外肿瘤。 (一)髓内肿瘤脊髓内肿瘤主要为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约占全部脊髓肿瘤的20%。髓内肿瘤常侵犯多节段脊髓,累及后根入髓区可引起根性痛,但较少见。多能见有肌萎缩,肌束震颤,锥体束征出现较晚,多不显著。括约肌功能障碍可早期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少见,脑脊液改变多不明显,压颈试验多不显示蛛网膜下腔梗阻。 (二)髓外肿瘤包括硬膜下及硬膜外肿瘤。前者常见的是神经鞘瘤(包括神经纤维瘤)、脊膜瘤,约占全部脊髓肿瘤的55%。后者占25%。髓外肿瘤累及脊髓节段一般较少。多无肌肉萎缩,但马尾区肿瘤晚期下肢肌萎缩明显。括约肌障碍多在晚期出现,常有脊髓半切综合征,脑脊液改变出现较早,压颈试验多显示蛛网膜下腔梗阻,阻塞越完全,蛋白增高越显著。 神经定位体征: 这里是指纵向定位,即不同节段病变的神经系统体征。 (一)颈椎管肿瘤上颈髓区病变可有枕、颈区痛及感觉异常。病变节段以下可有痉挛性四肢瘫,肱二头肌腱反射亢进。第5颈髓病变可致三角肌、肱二头肌,旋后肌萎缩性瘫。感觉障碍延伸至臂外侧,肱二头肌及旋后肌反射消失。第6颈髓病变致肱三头肌及腕伸肌瘫,部分性垂腕,相应皮节以及有感觉障碍。第七颈髓病变出现腕屈肌和指屈指伸肌瘫,感觉障碍涉及臂中线偏尺侧。第8颈髓病变引起手内在肌萎缩性瘫,爪形手畸形,可有Horner征,感觉障碍累及臂内侧,第4、5指。 (二)胸椎管肿瘤临床定位通常依赖感觉障碍水平,难以凭借肋间肌力判断。下腹肌瘫痪,上腹肌正常可出现Beevor征,即患者仰卧,对抗胸部所加阻力坐起时,脐向上移动。下腹壁反射消失。可有明显的胸腹部束带感。 (三)腰椎管肿瘤累及第1、2腰髓会引起提睾反射丧失。第3、4腰髓病变,未累及马尾神经根时,股四头肌减弱,膝反射消失,而跟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出现。该水平马尾神经受累引起小腿驰缓性瘫痪,膝踝反射消失。如果脊髓马尾同时受累可表现为一侧小腿痉挛瘫,另一侧驰缓性瘫痪。 (五)圆锥和马尾区早期症状可有腰痛,鞍区及下肢痛或麻木,常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早。可出现下肢驰缓性瘫痪,肌萎缩,足下垂,腰骶皮节特别是鞍区可有感觉丧失,偶尔出现腰骶、臀、髋或足跟溃疡。 辅助检查 (1)X线脊柱平片:脊柱X线平片常用正、侧位和双斜位检查,有30%~40%的椎管内肿瘤可引起相应节段椎骨骨质的改变,包括椎管直径增加,椎弓根变窄;根间距增大;椎间孔扩张;椎体后缘受压吸收、椎体及邻近骨质吸收和破坏、椎管内钙化斑及椎旁软组织(肿瘤)影。以椎间孔和椎弓根改变最常见。 (2)CT扫描检查:CT平扫的诊断意义不大,静脉注射增强对比剂可清楚显示肿瘤影像。椎管造影CT扫描(CTM):髓内肿瘤表现为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变窄;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显示脊髓移位、变形,蛛网膜下腔在肿瘤侧明显扩大,在肿瘤对侧变窄;硬脊膜外肿瘤显示脊髓移位、变形及双侧蛛网膜下腔变小。 (3)脊髓磁共振(MRI)检查:这是目前最有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不仅能从矢状位、冠状位、轴位三个方向立体观察病变,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还能观察到病变与脊髓、神经、脊柱骨性结构的关系。经过注射顺磁性造影剂Gd-DTPA后,根据某些肿瘤自身的影像学特点就能作出定性诊断,这样术前就能对肿瘤做出定位诊断,甚至可确定部分肿瘤的性质,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综合治疗帮助很大。 鉴别诊断 (一)其他神经外科疾病1.脊髓空洞症:其临床表现与脊髓髓内肿瘤类似,在MRI上,由于某些髓内肿瘤可继发脊髓空洞形成,故有时会发生误诊。(1)脊髓空洞症有典型浅、深感觉分离症状,常伴有Chiari畸形或其他颅颈交界处畸形;MRI上脊髓空洞多位于脊髓中央、形态规则、空洞壁较光滑,无肿瘤结节影可见;而脊髓髓内肿瘤伴发脊髓空洞的患者,具有典型痛、触觉分离性障碍者少见,罕有伴发Chiari畸形和其他颅颈交界处畸形,MRI上肿瘤继发的脊髓肿瘤性空洞多偏中心存在,形态不规则,空洞壁欠光滑,在平扫及增强MRI上,均可见肿瘤影。2.脊髓血管畸形:(1)脊髓血管畸形大多突然起病,而肿瘤患者多缓慢发病;(2)在MRI上,脊髓血管畸形一般不伴有脊髓空洞或仅伴有细小的长管状空洞,若注射Gd-DTPA后扫描,无强化肿瘤影;(3)在出血病例的随访MRI上,脊髓粗细因出血被吸收而渐趋正常,而在脊髓髓内肿瘤时,则常伴有继发空洞形成,在增强MRI上,可见强化的肿瘤影,脊髓增粗与肿瘤异常信号影持续存在;(4)如行脊髓血管DSA,脊髓血管畸形可在病灶内显示单根血管,以及动静脉瘘及异常回流静脉的存在。 (二)骨科退变性疾病1.颈椎病:也有颈肩部疼痛及感觉异常等表现,但感觉障碍平面往往不规则,少见有括约肌功能障碍。X线平片或MRI扫描显示颈椎骨质增生或有椎间盘脱出。2.腰椎间盘脱出:青、壮年多见,患者多有腰部外伤史,以腰L4-5或L5-S1椎间盘脱出最常见。患者有单侧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立或活动时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后疼痛减轻。脊柱有代偿性侧弯。脊柱X线平片可见椎间隙变窄;MRI特征性地显示椎间盘呈鸟嘴状向后突出或髓核脱入椎管内而使神经根受压。 (三)神经内科疾病:1.多发性硬化:患者症状波浪形进展,激素治疗有效,除了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以了解病程呈波浪式进行性加重和发现感觉障碍外,还在于临床医师的高度警惕性,对疑诊患者进一步作MRI。2.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前角细胞、延髓运动神经核及椎体束。因此以运动障碍为主,一般无感觉障碍。早期可有根痛,其特征性表现是上肢手部肌肉萎缩和舌肌萎缩,严重者有构音困难。病变以上运动神经元为主时,腱反射亢进。蛛网膜下腔无阻塞,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正常。3.脊髓蛛网膜炎:患者存在结核性脑膜炎史或病前感染发热史,病程较长,脊髓受累范围广而不规则,症状多样化,CSF中蛋白质轻度增高和白细胞增多,以及MRI上脊髓呈轻、中度增粗,而无明显脊髓空洞形成,增强MRI上病灶无强化时,需考虑脊髓蛛网膜炎诊断。4.急性脊髓炎:起病较急,常有全身不适、发热、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脊髓损害症状往往骤然出现,数小时至数天内便发展到高峰。受累平面较清楚,肢体多呈弛缓性瘫痪,合并有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蛛网膜下腔无阻塞,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以单核及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亦有轻度增高。若细菌性所致者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含量亦明显增高。MRI除可见脊髓肿胀外,无脊髓压迫征象,由于急性脊髓炎在4~6周内病变呈进行性发展,故发病6周左右复查,可见脊髓病变范围缩小,信号强度减低。 疾病治疗 对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在1887年Gowers和Horsley首先开展,手术属探察性质。随着先进诊断技术及手术操作技术的发展,脊髓肿瘤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与颅内肿瘤不同,约3/4椎管内肿瘤属良性病变,如能早期做到肿瘤全切,其预后良好。对恶性肿瘤,经过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瘤并做充分的减压、并辅以术后放疗,也可获得一定时期的缓解。所以,外科手术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绝对手术指征。 (一)手术指征:存在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体征、放射学检查肿瘤定位明确,无手术禁忌证的椎管内肿瘤患者,均适宜手术治疗。 (二)手术时机:原则上讲,对于髓外肿瘤,一旦诊断明确,即应尽快手术;脊髓髓内肿瘤患者,也宜尽早、在神经系统功能进展至中度障碍前施行手术。此外,手术时机还应参照肿瘤的病理性质、部位与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症状、全身状态和患者家属的意愿等共同商定。 (三)手术入路:绝大多数椎管内肿瘤,取后正中入路即可;对于少数巨大的椎管内外肿瘤,需联合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等医师行同期同台手术切除。 1.全椎板切除时,既要有相对宽的椎板切除,以充分显露,又应尽可能不损伤两侧小关节突,以保持脊柱的稳定。 2.当肿瘤位于一侧时,可取选择性半椎板切除人路; 3.对于病变范围较广、特别是儿童患者,宜作椎板成形术,或脊柱固定融合术。 疾病预后 椎管内肿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性质、生长部位、脊髓受压的程度、时间和患者的一般状况。一般来说,肿瘤所在的节段越高,神经功能损害的范围越大.预后就相对较差。高颈段肿瘤易合并呼吸肌受累,并发呼吸无力及肺部炎症;腰骶部肿瘤易合并括约肌功能障碍,发生尿潴留、泌尿系感染:肿瘤分化好,异型性小者预后好;压之,肿瘤分化差,异型性大者预后差。脊髓受压的时间长短和功能障碍的程度也密切相关,受压时间越短,治疗越早者效果越好,反之则效果差。对慢性受压者,脊髓能部分发挥其代偿功能,所以预后较急性压迫者为好。肿瘤部位,髓内肿瘤预后差,胸段肿瘤治疗效果差,颈段肿瘤治疗效果好。患者术前的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当脊髓功能完全障碍超过半年以上者,即使压迫病变能完全解除,其功能恢复亦不满意,但亦有个别病例完全瘫痪已一年以上,手术解除压迫后,脊髓功能仍获得相当程度的恢复。 专家观点 肿瘤的治疗是神经外科专业的重要内容,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脊柱肿瘤的主要手段。 1.准确的定位、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电生理监测是成功治疗脊髓脊柱肿瘤的关键。 2.脊髓组织非常娇嫩,脆弱,损伤后不易恢复。需要术者有熟练、精细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不当的手术操作极易造成的脊髓、神经根副损伤,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且术后恢复困难。所以,对于罹患脊髓肿瘤的患者,尽可能寻找有资质及丰富诊疗经验的医疗单位就医。 3.髓内肿瘤因其部位特殊,手术治疗风险大,手术时操作应细致、轻柔,即使轻微损伤也能造成其节段以下的严重功能障碍,术后出现截瘫等严重合并症,治疗时机选择上存在着一些分歧。一些学者主张在髓内肿瘤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时再进行手术。而最近的主流观点则认为发现髓内肿瘤后就应当早期进行手术切除是积极的治疗方法。依靠丰富的操作经验及电生理监测技术能够大大降低早期手术的风险。 4.多节段脊髓肿瘤椎板切除术后的脊柱生物力学问题目前仅为为数不多的脊髓外科专家所关注。对于长节段、未成年、累及C2及胸腰段的脊髓肿瘤患者,应格外警惕,在术中骨结构切除范围方面应特别注意,必要时行选择性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术。 我科历来可行椎管内肿瘤微创治疗,欢迎来考察就诊。

韩国胜 2021-03-15阅读量8773

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常用体...

病请描述:临床症状、体征结合电生理检查是目前临床医师诊断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的普遍方法。其中,神经电生理检查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在日常的门诊初诊中,体格检查(体征)对于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的初步诊断极为重要。 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的感觉检查和运动检查:感觉异常、痛觉麻木、大鱼际萎缩、拇指外展无力、Tinel 征(神经叩击试验)阳性、Phalen 征(屈腕试验)阳性等。Phalen 认为,体格检查发现以下三项中的一项即应考虑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正中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Tinel 征(神经叩击试验)阳性、Phalen 征(屈腕试验)阳性。   感觉检查 研究发现,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的痛觉减退与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的诊断明显相关,而夜间感觉、两点辨别觉、振动觉等的异常并无太大意义。这可能是因为痛觉减退为正中神经损伤之后的特异性体征。其中,Tinel 征(神经叩击试验)、Phalen 征(屈腕试验),在实际的诊疗中最为常用。 Tinel 征,神经叩击试验:轻柔地叩击腕横韧带,如果出现正中神经支配区的麻刺感则为阳性。值得注意的是叩击力度必须适当,过度用力或积极叩击会出现假阳性反应。 Phalen 征,即屈腕试验:让患者将肘部置于检查台上,前臂与地面保持垂直,任由重力作用自然垂腕。如果在 60s 内出现手部感觉异常是为阳性。其原理为屈腕时腕横韧带与屈肌腱之间的压力会增高,诱发正中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 运动检查 拇指力量(拇指外展):研究发现,当检查拇指力量时,应该更加关注拇指外展力量的减弱,而不是屈曲或对掌。拇指外展力量减弱为诊断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的一个重要依据,相反,拇指外展力量正常的患者基本可排除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 拇指外展力量测试。让患者抬起拇指垂直于手掌,检查者在拇指末节指骨施加向下的力量,以检查只受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的力量。 大鱼际肌萎缩:从侧面观察大鱼际肌是否凹陷,可与正常侧对照后判断。大鱼际萎缩常出现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 其他:Katz 手症状图 Katz 手症状图是患者自己描述手部和胳膊的掌侧和背侧各种症状出现的特定位置的图,包括疼痛、麻木、刺痛和感觉减退等。画出的图被分为经典、可能、不可能诊断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 三个等级。研究表明,神经电生理诊断为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的患者 Katz 手症状图结果大多为「经典」或「可能」,而结果为「不可能」的患者基本可排除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由于该项检查绘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临床上较少应用。 Katz 手症状图。A. 经典图案:症状累及拇、示、中三指中至少两指;允许环指、小指出现症状、手腕疼痛及手腕周围放射痛,但是不允许手掌或手背出现症状。B. 可能图案:与经典图案类似,但是允许手掌出现症状,除非仅累及尺神经支配区域;症状仅累及拇、示、中三指之一。C. 不可能图案:拇、示、中三指均无症状。(JAMA June 21,2000-vol 283,No 23) 小结: 临床上症状结合查体,只能对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进行初步预判,最后的诊断还是需要神经电生理检查以明确。神经电生理检查目前被认为是诊断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综合征得金标准。近来高频超声和核磁共振,已常规应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从影像学角度更加直观的进行判断,并能一定程度反映出神经损伤的病理状态,为分级评估提供有力的证据。

沈霖 2020-12-15阅读量9414

垂腕症状相关医院 更多>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