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打呼噜 > 治疗

打呼噜治疗

打呼噜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心房颤动(房颤):一文把控大...

病请描述:本文包括以下内容: 一、什么是心房颤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房颤有哪些类型。 三、房颤有哪些危害或危害或表现。 四、房颤是怎么发现或查出来的,要做哪些检查。 五、房颤有哪些常见治疗方法。 一、 什么是心房颤动(房颤),与哪些因素有关。 房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就是心脏失去了正常节奏和频率(窦性心律),心跳变得紊乱、不规则的一种状态。房颤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但不局限于:年龄、性别(中年时,男性多;老年时,男女无明显差异)、心脏疾病,心脏以外的其它疾病(比如甲亢)、饮酒、肥胖、遗传因素、睡觉鼾症等)。房颤发病的年龄跨度可以很大,总体来说,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变高,但20-40岁左右的比较年轻的房颤患者,也并非少见。总体上,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约1.5%,意味着全国有多达1千至2千万患。老年人的发生比例要高于平均人群(可达3%-8%)。 二、 房颤有哪些类型 房颤的有很多分型方法,简单可以作如下分型。 (一)从发作特点来说 1、 阵发性房颤:指房颤有时候出现,有时又可消退而恢复了正常心跳(窦性心律),房颤与正常心跳之间交替出现。房颤与正常心跳,根据“力量”对比不同,交替掌管心脏的跳动。随着病情发展,若不有效管控,房颤掌管心跳的比例将越来越高,有可能从阵发性房颤,转变为持续性房颤。 2、 持续性房颤:指房颤持续地掌管心跳达1周或更长时间,在此期间,没有正常的窦性心律。如果房颤持续了一年以上,称为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既有可能是一开始刚刚发现时,即为持续性,也有可能是阵发性房颤,因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演变而来(阵发性房颤,每年约有10%以上的比例会转化为持续性房颤)。 3、 初发房颤。指患者首次知晓或查出房颤,其类型既可能是阵发性房颤,也可能是持续性房颤。 (二)从是否合并比较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来划分 1、合并了明显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或者心脏安置了人工金属瓣膜,称为瓣膜病房颤,此种类型相对少见。其房颤的表现形式,大多数是持续性房颤。 2、非瓣膜病的房颤,这种类型占多数。其表现形式,既可以是阵发性,也可以是持续性。 三、 房颤有哪些危害或表现 通常,有3大危害或表现。每个患者可能表现出1种或多种,也有可能暂时没有任何症状或表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酷似“正常”(此种状态下,患者最容易忽视房颤,产生轻敌心理)。要注意,也是特别要强调的,即使暂时没有症状,也仅仅只是“暂时”的,若不认真加以治疗或干预,通常随着年龄增长,几乎全部患者都最终都会出现相应症状或表现。 1、引发或促进心功能不全:降低心脏“发动机”功能和效率,使原有的心功能下降,出现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的症状。老年人(60-80岁)、原有心脏功能本身不太理想的人群,在出现房颤时,容易有上述表现。相反,一些中青年人,则症状不明显。 2、增加了血栓栓塞、脑中风风险:是没有房颤的患者的5倍以上。没有发生脑中风、血栓的时候,酷似普通人,发生以后容易致死或致残。要注意,房颤患者,血栓的风险高低,是因人而异的。在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有脑中风史的患者中,血栓风险较高,应把防治血栓作为第一要务来重视。反之,在中青年人、不合并其它疾病时,中风风险较低,防治的重点主要是在缓解房颤引发的心慌症状上。但要注意,随年龄增长(65岁以上)、合并疾病的出现,血栓的风险逐年是在演变、增加的,千万不可用最初的评估来一成不变地长期指导今后治疗,避免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3、引发心慌、心跳不规则的感觉,影响生活质量。阵发性房颤,在发作时,心慌症状多数比较明显,个别甚至可诱发眼前发黑、晕厥,在不发作时可能又无明显症状。另外,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患者有症状,极个别患者症状不明显。 四、 患者是怎么发现或查出房颤的,要做哪些检查 (一)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阵发性的心慌,开始时,患者不知道心慌的原因(有时候在饮酒后,或者劳累、熬夜、季节变化时,容易发作),随着年龄增长,发作的频率变多,每次发作的时间变得相对较长,最终在做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时候,记录到了房颤。阵发性房颤经常表现为这种特点。 2、 无意间查体发现。比如单位例行体检发现,或测脉搏时或血压测量时发现脉搏不整齐,或因其它疾病就诊时做常规心电图。这种情况多数是持续性房颤,以40-60岁的男性居多,其中大多数身材偏粗壮、肥胖,可能合并饮酒、睡觉打呼噜等不良生活习惯或促发因素。 3、老年人,平时生活能力还可以,也不怎么看病查体。有段时间,出现了活动时气喘,胸闷,下肢水肿,生活能力大大下降,干不动活了。实在忍不住了,到医院检查,发现心房颤动,多数是持续性。 4、 因脑梗、脑中风而发现,通常是60岁-80岁的老年人,房颤的类型既有阵发性房颤,也有持续性房颤。 (二)做哪些检查 当知晓房颤以后,通常要完成抽血化验全套(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评估心脏结构,心房大小)、普通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部分患者需做冠状动脉造影等。注意,以后根据情况,还要定期要随访和复查。 五、房颤有哪些常见的治疗办法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基础,是“保底的治疗”,通常要长期使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药,治疗强度也不同。总体来说,有三类药物,包括: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等。 1、常用抗凝药物:(1)新型药物:利伐沙班,达比加群,艾多沙班,主要适用于大多数房颤患者,但不适合瓣膜病房颤。优点是,效果可靠,日常服用方便,不必定期验验血,是目前临床抗凝治疗最常用和优选药;(2)传统药物:华法林,优点是效果可靠,适用于几乎所有患者,缺点是服用不太方便,需定期验血,主要用于瓣膜病房颤。 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一类是,控制、减慢房颤发作时的心率,使心跳不要那么快速,但预防房颤发作的作用较弱,主要用于持续性房颤。常用药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地高辛,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其中,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减慢心率的作用较强。 (2)另一类是,减少和预防房颤的发作次数,但对减慢正常心率的作用相对较弱,要用于阵发性房颤。常用药有:普罗帕酮;莫雷西嗪;某些中成药,等。主要用于阵发性房颤。 (3)第三类是,减少和预防房颤的发作次数,同时,减慢正常心率的作用也比较强。主要用于阵发性房颤。常用药:索他洛尔,胺碘酮,决奈达隆。此类药物副作用相对大于前两类药物,往往作为前述药物无效时,或需加强治疗时,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6个月,很少超过12个月,使用期间应3个月左右定期复发。 3、药物治疗的缺点:(1)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无法去除、撼动房颤的“病根”(通俗地说,房颤患者的心房里,是有病灶的),药物是难以有效、可靠地“打退”房颤,只能减少房颤带来的部分后果 。(2)通常要长期应用,患者要面对药物的潜在副作用(或小或大),以及效果越来越差的窘境。(3)药物是保底的治疗,是治疗的下限,并不能在更高层次上,解决房颤带来的不良后果,打个比方,就相当于吃饭,粗茶淡饭,只是吃了半饱,解决了基本需求,但没有吃饱、吃好。要想让治疗措施更全面更优化,通常要借助于以下的微创手术方法。 (二)微创手术: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提升效果,解决药物无法解决的问题。微创手术以后,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扔掉药物”,通常也需要药物的“保底”治疗。值得肯定的是,微创手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用药的强度和级别。 (1)房颤射频(冷冻)消融,目的是,打退房颤,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一种办法是,内科的微创导管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不全麻,适合大部分患者),近年来还在探索脉冲场消融,另一种是外科胸腔镜下的消融手术(需全麻,适合病程很长的慢性房颤)。此类方法的目的,是帮助“打退”房颤,恢复、维持正常心跳,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房颤3大危害,一举解决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栓风险、缓解心慌症状的综合效果。在上述几种方法中,以内科的导管射频消融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最为成熟。 需要注意的是,射频消融的效果,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总体上,越早考虑做消融,效果相对越好,虽然有一定的复发率,但迄今为止没有什么方法能在整体上胜过该方法。大部分患者的消融效果是较好的、满意的,可作为首选,效果明显优于药物,但客观上也有部分患者已不适合该方法,此时可酌情选择替代方法。 (2)左心耳封堵术 是一种心内科的微创手术。主要作用是减少血栓栓塞、脑中风风险,降低对抗凝药物的依赖。但是,该方法不能打退房颤,此时房颤仍然是存在的,因而无法解决房颤引起的心功能和心慌的问题。左心耳封堵术有一定适应证和适用范围,可作为上面消融微创手术的一种替补方法,主要适用于预估房颤的射频消融的效果不理想、血栓风险较高、又难以坚持长期应用抗凝药物部分患者。 (3)房室结消融术以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也是一种心内科的微创手术,该方法不能打退房颤,房颤仍然是存在的,但可使房颤时心脏的“乱跳”人为变得“有规律地跳”,对于某些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心脏跳动的效率,挖掘了心脏的一部分内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但总体改善效果比不上消融。另外,也不能降低血栓栓塞的风险。其适应证较小,预估认为房颤射频消融效果不理想、同时心跳又偏快药物难以控制、心功能不全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程宽 2024-04-22阅读量573

孩子打呼噜,还“...

病请描述:每到假期,带孩子来医院检查各种问题的家长变得多了起来。孩子晚上呼噜不断,成了“呼噜娃”,咋回事?孩子怎么长着长着嘴巴越来越凸,下巴越来越后缩?孩子鼻窦炎反复治不好,总是流鼻涕,怎么办?其实,这些看似“不搭界”的小毛病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元凶”——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是个啥? 近日,一对父母带着六岁的孩子走进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的诊室。原来,最近他们发现,宝宝的嘴唇怎么变得越来越翘,牙齿也越来越外凸了?本以为是口腔矫正的事,来了医院一查,才发现孩子竟是得了腺样体肥大的毛病!像这样趁着暑假带孩子来医院看“牙齿外凸”、“睡觉呼噜响”、“呼吸阻塞”等由腺样体肥大引起问题的情况可不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赵可庆表示,暑假期间,自己每天接诊病人的一半都是来看腺样体肥大的2-8岁的孩子。 啥是“腺样体肥大”?可能讲起“腺样体”的名字,很多人还不知道它在哪儿。其实,它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兄弟”——扁桃体。大家熟知的扁桃 体在上颚两旁处,是“颚扁桃体”;而腺样 体在鼻咽部,又称为“咽扁桃体”。腺样体属于淋巴组织,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能抵御侵入呼吸道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都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御门户。 其实,腺样体会在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这是正常的生理性肥大。一般情况下腺样体会在6-7岁开始逐渐萎缩,到成人期基本消失。然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腺样体反复受到炎症刺激,就可能会出现病理性增生,变成了难以消退的“过劳肥”,即腺样体肥大。肥大的腺样体会阻塞呼吸道,引发鼻塞、鼻窦炎、睡眠打鼾等。而孩子鼻呼吸不畅只能用口呼吸代偿,久而久之形成“腺样体面容”:上唇变翘、下巴后缩、牙齿突出,竟是“越长越丑”了! 孩子还小,咋治疗? 小孩腺样体肥大,要怎么治疗?一定要动手术吗?这是很多宝爸宝妈们的疑问与焦虑。对此,赵可庆表示,这个问题要结合孩子的病情与年龄来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评估病情时,因为考虑到尽可能让孩子免受辐射,所以我们在诊断的时候不会一上来就拍片。”赵可庆表示,医生一般会给前来就诊的患儿先按照鼻炎用药进行保守治疗,让家长在家观察两三周,如果患儿在用药后明显好转,譬如“呼吸时嘴巴能闭住了”、“睡觉不打呼噜了”,那么就无需手术。而如果药物治疗没有效果,那么医生会给患儿进行鼻咽侧位片或鼻内镜的检查,进一步评估病情。 而年龄,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因素之一。“因为大部分孩子到6-7岁的时候,腺样体会开始逐渐萎缩,所以这个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赵可庆介绍道,一般对于8-9岁的大孩子不考虑手术,因为此时已经过了腺样体生理性肥大的高峰期,组织已经开始逐渐萎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不是病理性的呼吸不畅,而是因为小时候腺样体肥大而形成了不良的口呼吸习惯。因此,建议这一部分患儿接受口腔矫正,重新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对于2-3岁的小孩子,如果前期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较重,则应尽快手术,避免拖延病情、影响生长发育。而对于3-6岁过渡期的孩子,临床上倾向于进行保守治疗,成功率较高。 既然到了年龄腺样体会自然萎缩,那么不做处理、“顺其自然”行不行?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赵可庆举例说,假如一个孩子2、3岁时就表现出了症状,此时距离腺样体自然萎缩还有几年,而小孩面部发育的速度是很快的,拖延了这几年时间很可能导致孩子面部发育不良,变成了“腺样体面容”。“而且肥大的腺样体里会储存很多细菌,迟迟不治疗的话会导致鼻窦炎反复犯,孩子老流浓鼻涕。如果腺样体肥大阻塞了呼吸,严重的话还会对呼吸中枢产生影响。”赵医生表示,家长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发现问题尽早治疗才是正解。 “二看”教你尽早发现腺样体肥大 那么,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孩子腺样体肥大呢?对此,赵可庆医生总结了“两看”。“一看”症状,如孩子是否呼吸变粗,是否总是张嘴呼吸,晚上睡觉是否老打呼噜,这些都是早期症状。如果病情发展更晚一点,则会表现为面容的改变。“二看”相关疾病,譬如孩子是否老是犯鼻窦炎、中耳炎、咽炎,气管炎流鼻涕、咳嗽老是治不好,这些都可能是由于腺样体肥大病灶引起的。 如果以上“两看”都不明显,那么可以在孩子睡觉时拿抽丝的棉签或一面小镜子对准唇部,如果棉丝摆动或镜子升腾起雾气,则可基本判断孩子是张嘴呼吸的。无论是否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口呼吸,都建议家长带孩子前往耳鼻喉科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赵可庆 2024-03-04阅读量791

分享一个治疗鼻炎腺体肥大的临...

病请描述:分享一个治愈了腺样体肥大的方子,希望孩子父母别再走弯路! 【处方】《金匮要略》中的苓桂术甘汤和茯苓白术汤;【主要功效】温阳化饮 健脾利湿【组成】桂枝、白术、炙甘草、炮附子、干姜、苍术、石菖蒲、辛夷、薏仁米之前一位小患者就用的这个方子辩证加减,前两天来复诊,腺样体明显萎缩了,在这里我想分享给大家,张先生家的孩子今年8岁了,之前就在医院检测为过敏性体质,这种体质在春秋换季,尤其春天,遇到柳絮,花粉等过敏原,鼻子就不通气,再严重一点会发展到上呼吸道感染,不停地咳嗽,喘不上气,上个月通过我发的科普找到我;孩子嘴唇厚,腭骨高拱,属于典型的腺样体面容;睡觉张口呼吸打呼噜,舌苔厚重,下眼睑也是青紫色,询问还有经常性的鼻塞流鼻涕;那么这个孩子就是由于长期的鼻炎,最后导致孩子腺样体肥大的快速增值;根本还是在于体质;了解孩子病症后,给他用到了上面的方子祛湿驱寒,健脾,提升体内阳气的思路;【对症用药】以桂枝、炮附子,通阳化气、散寒止痛;茯苓、白术、苍术、薏仁米,健脾和胃、祛风散寒、清热排脓;干姜、菖蒲,通窍除痰、祛湿开胃;辛夷,散风寒、通鼻窍;并且增加了夏菇草、蒲公英、牡蛎达到清热、消肿散结的功效; (仅为此患者个例 中医辨证一人一方)连续服用药剂到现在大概是1个月左右,张先生给我发消息说孩子打呼噜消失了,张口、鼻塞、流涕的这些情况也有改善了,调整了一下方子继续治疗,希望小患者早日康复!

朱慧 2023-12-20阅读量320

肺动脉高压怎么治

病请描述: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肺动脉高压选用不同的方案。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的压力增高,如果超过了正常值或通过右心导管测得其平均肺动脉压力大于25mmH且小于35mmHg,那就属于肺动脉高压。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原因主要有五类,不同类型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不一样:第一、动脉性肺动脉高压,这类的肺动脉高压需要使用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第二、左心相关疾病的肺动脉高压,首先应治疗左心相关的疾病,比如风心病、心衰等;第三、慢性呼吸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包括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结核引起的毁损肺,也包括打鼾、打呼噜等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这类疾病也是必须先治疗原发疾病,让肺动脉压力下降,打呼噜的患者还需要做睡眠监测、带无创呼吸机;慢阻肺患者要用慢阻肺的吸入药物;如果毁损肺没办法改变结构,就需要控制肺部的疾病,不让它继发感染、增加肺动脉的高压;第四、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要进行抗凝治疗,让血栓最大程度的减少。如果减少不了,可以去做肺动脉取栓治疗;如果是小分支的肺动脉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可以做肺动脉球囊扩张、肺动脉成形术等;如果肺动脉压力仍然高,同时影响了心功能,可以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第五、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当出现症状才发现有肺动脉高压的情况,可以通过超声和右心导管检测,如果患者属于轻度肺动脉高压,可以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吴世洪 2023-11-21阅读量1192

打呼噜治疗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238
在近四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慢性咳嗽、肺癌、疑难肺部感染、睡眠呼吸暂停(俗称鼾症或打呼噜)、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胸膜腔结液、肺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以及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在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其就诊的患者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肺结节患者占了近40%,大多得到满意的诊断。
评分:9.3
问诊量:16
鼻内窥镜下微创治疗鼻部疾病,射频技术治疗小儿腺样体、扁桃体疾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嗓音、扁桃体、小儿腺样体等咽喉部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打呼噜等。
评分:9.7
问诊量:440
娴熟掌握采用内窥镜超微创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出血、咽炎、喉炎、咽喉炎、声带息肉、扁桃体炎、中耳炎、外耳道炎、鼓膜穿孔、打呼噜、鼾症、睡眠暂停呼吸综合症以及中西疗法治疗各种耳鸣耳聋等各种耳鼻喉疑难杂症,技术享誉区内外,具有较高的水平,在业界颇具良好口碑,同时也深受耳鼻咽喉疾病患者的肯定和青睐。
评分:10
问诊量:61
肥胖症、糖尿病、鼾症(打呼噜)、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的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擅长胆系结石的个性化微创治疗,包括保胆取石(息肉)、单孔腹腔镜手术;以及肝脏、胰腺肿瘤等疾病的规范化手术治疗。熟练完成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等普外科疾病的所有三、四类手术。

打呼噜治疗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

三级甲等 预约量:15.9万

上海医大医院

三级医院 预约量:3111

南京市胸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303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