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 风湿性多肌痛 > 症状

风湿性多肌痛症状

风湿性多肌痛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风湿闰月说 | 常被肩颈痛困...

病请描述:不少年纪较大的女性会突然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疼痛的范围有可能会越来越大,可从一侧肢体发展到对侧、躯体,而且晨起僵硬,导致肢体不能正常活动;这时很多人想到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 去到医院检查发现只是血沉和C反应蛋白这两个炎症指标升高,而自身免疫、类风湿因子和肌电图等的相关检查却无明显异常。 图片 如果这时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只是简单的消炎止痛,病人往往呈消耗性疾病样改变,体重明显下降,贫血,乏力甚至肌肉萎缩;相反如果能及时诊断并加用小剂量激素,患者则呈奇迹般恢复,短时间可判若两人。 这样的一个怪病,其实就是今天想跟大家介绍的风湿病里不少见但又有很高误诊率的疾病—风湿性多肌痛。 图片 什么是风湿性多肌痛? 图片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以颈、肩胛带及骨盆带等四肢近端和躯体肌肉酸痛、晨起僵硬,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常伴有乏消瘦、发热(多为低热)等全身反应的一种综合征; 这个病多发在50岁以上的女性朋友中,有家族聚集发病趋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 图片 常表现为低热、乏力、倦怠、 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而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是双侧肩痛和僵硬,因此在临床上常常被漏诊或误诊。此病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有人认为可能与年龄、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因素有关。 而中医认为风湿性多肌痛属中医学“行痹”“肌痹”“肉痹”等范畴,由于年老参杂因素较多,病机比较复杂,常见的病机为老年人脏腑功能虚弱,气血不足,营卫失司,风寒湿邪乘虚入侵,致寒凝经络、络脉阻塞、气血瘀滞,躯体和四肢失养故而肌肉疼痛难忍、僵硬等。 因此,中医认为肝肾亏虚,寒湿痹阻、气滞血瘀是风湿性多肌痛的主要病机。 图片 类风湿关节炎与风湿性多肌痛的区别 图片 前文也提及了,其实这个病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类风湿关节炎。 01 痛感的区别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分不清楚肌肉痛与关节痛的区别。 关节痛是要有关节肿胀与压痛的,多肌痛不是关节痛,而是肌肉的酸痛,因为肌肉的持续酸痛,从而导致关节肌肉活动障碍。 02 晨僵的区别 另外一个原因是出现了晨僵,但是两者的晨僵表现却大有区别。 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是夜间入睡后血液运行不畅,血液经络的痹阻而出现的关节晨起僵硬,通常的晨僵时间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经过活动后,血脉经络运行通畅后可以缓解; 而风湿性多肌痛出现的晨僵常伴有发热、乏力,并且常常在活动后僵硬未见缓解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图片 图片 怎么判断为风湿性多肌痛? 图片 ①发病年龄>50岁; ②颈、肩胛带及骨盆带部位至少2处肌肉疼痛和晨僵,时间≥4周; ③血沉和(或)C反应蛋白升高; ④小剂量激素(泼尼松≤15mg/d)有效; ⑤无肌力减退或肌萎缩及肌肉红肿热; ⑥排除其他类似风湿性多肌痛表现的病变如类风湿关节炎、肌炎、肿瘤和感染等。 如符合6条可确诊为风湿性多肌痛。 图片 风湿性多肌痛该如何治疗? 图片 针对不同病证,加用桂枝白芍知母汤、当归拈痛汤、独活寄生汤及身痛逐瘀汤等中药治疗,能起到补肾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利湿解肌、活血通络止痛作用,疗效显著。 因此,西医治疗采用小剂量激素具有显著的疗效,加上中医扶正祛邪辅治,把握病机,治当标本兼顾,病症同治,根据不同证型运用中药辨证治疗,比单纯激素治疗起效快,疗效更佳。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文献: [1]苏定雷.全身疼,警惕“风湿性多肌痛”[J].医药食疗保健,2016:9. [2]郑秀春.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131-2132.

黄闰月 2024-02-27阅读量224

风湿多肌痛多久能停药?

病请描述:风湿多肌痛多久能停药 风湿性多肌痛的患者,一般经过两年左右的正规诊治,是有可能完全停药的。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以颈部、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和晨僵为特征的综合征,伴有发热、血沉升高和全身反应。这是一种炎症性风湿性疾病。对于风湿性多肌痛的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并且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就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患者全身疼痛的症状会明显地减轻,并且炎症指标会明显下降。但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压血糖升高、血脂异常、骨质疏松之类的副反应。所以为了帮助糖皮质激素的减量,还可以加用一些免疫抑制剂,最常用的是氨甲蝶呤之类的药物来协助控制患者的病情,但是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也需要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之类的指标来监测药物的副反应。 注意事项,患者对饮食的要求仍然很高。可以吃更多富含蛋白质、脂肪、甜味和粘稠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太多生冷食物,以及太油腻的东西。因为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治疗通常需要应用少量糖皮质激素。尽量吃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注意休息,保暖防寒。疲劳会加重肌无力和酸痛的症状,并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非常有必要休息,避免中重度体力劳动。因为风湿性多肌痛对关节和肌肉有很大影响,当天气寒冷时,局部肌肉的血液供应不足。因此,患者应注意保暖。

吴世洪 2022-10-26阅读量1000

极简医学—&md...

病请描述:巨细胞动脉炎 Giant cell arteritis, GCA 巨细胞动脉炎,也称为霍顿病(Horton病)、颅动脉炎、颞动脉炎。 这是一种累及中、大动脉的慢性炎性疾病,因而被归为中大血管炎。 颈动脉的颅支受累很常见,由于易取样,故常行颞浅动脉活检以获得组织病理学确诊。   临床表现 巨细胞动脉炎,常引起全身性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减轻。2/3以上的患者,有新发头痛。通常位于颞部,但也可以是额部、枕部、单侧或广泛性疼痛。头痛可进行性加重或时轻时重,有时在开始治疗前就已消退。 巨细胞动脉炎的早期表现,可包括一过性单眼视力受损,极少数情况下为双眼。当发生一过性单眼视力丧失时,受累患者通常注意到单眼突然出现局部视野缺损、或一过性窗帘效应。 可有广泛血管受累,并造成受累血管狭窄和动脉瘤。 巨细胞动脉炎颅动脉表型,可造成视力丧失,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并发症。   诊断 50岁以上的患者,主诉或经检查发现存在下列至少一种情况,需要考虑巨细胞动脉炎: ①新发头痛 ②突发视觉障碍,特别是一过性单眼视力丧失 ③颌跛行(jaw claudication),其症状包括咀嚼时出现下颌疼痛或肌肉疲劳,停止咀嚼后症状缓解 ④不明原因的发热或贫血 ⑤血沉(ESR)增高、和/或血清C反应蛋白(CRP)增高 对于目前、或既往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PMR)的患者,出现以上任一表现,都需要特别关注。 颞动脉活检,仍然是诊断巨细胞动脉炎的传统金标准。 对于做过单侧活检显示为阴性的患者,并且临床仍高度疑诊,则可以考虑对侧活检。 颞动脉活检时间安排,不应妨碍初始治疗,因为延迟治疗会使患者面临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视力丧失的风险。 治疗开始后,巨细胞动脉炎性浸润的消退会比较缓慢,因此,在强的松治疗开始后的数周、甚至数月,仍可通过颞动脉活检确诊巨细胞动脉炎。   治疗 巨细胞动脉炎,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 如果激素治疗时患者视力完好,则视力丧失的风险会降至<1%。 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巨细胞动脉炎,应立即开始治疗。 对于所有患者,推荐初始治疗采用大剂量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以保留视功能、并治疗与巨细胞动脉炎相关的其他临床症状。 实践中,糖皮质激素给药方法如下: ⒈视力无丧失的患者:强的松1mg/k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一日1次,日剂量不超过60mg。 ⒉就诊时存在视力丧失先兆、或已出现视力丧失的患者:甲强龙500~1000mg/日、静脉给药,连用3日 巨细胞动脉炎的症状和体征通常迅速缓解,因而需要逐渐减少强的松的剂量。 ⒊大血管巨细胞动脉炎的治疗策略,与颅部巨细胞动脉炎相似。   随访监测 疾病活动复发,在强的松剂量<20mg/日时最常见,治疗方法是根据复发的性质适当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复发通常不会导致重大不良事件,例如视功能丧失。 监测疾病活动度需要定期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若二者显著升高,则需予以密切临床随访,并考虑放缓减量速度。   并发症 ①所有患者均应采取措施保持骨健康。 ②应按照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指南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③不建议常规预防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   发现主动脉瘤 如果在巨细胞动脉炎病程中发现的主动脉瘤,由于治疗对进行性扩张和夹层或破裂的影响尚不确定,所以限制了治疗的应用。 由于这种不确定性,目前不常规推荐筛查主动脉瘤,但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诊断性检查阴性、但临床诊断为巨细胞动脉炎的患者,治疗方法与确诊巨细胞动脉炎的患者相似。   预后 巨细胞动脉炎的病程不一。治疗持续时间,可能从1年到多年不等。 大多数患者,最终可停用强的松。    

魏社鹏 2022-09-08阅读量2629

【温故知新】骨关节炎的诊断及...

病请描述:骨关节炎(OA) 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关节软骨损害和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1]。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常累及膝、髋、手等负重关节,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 OA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但受发病年龄、疾病进展情况、关节受累差异等影响,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而且能够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疾病较多,可能是炎症性关节疾病,也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累及关节,不同的疾病治疗方式亦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具有清晰的鉴别诊断思路,能够正确的诊断OA,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OA临床症状、体征 一、关节分布及症状、体征OA可累及多个部位,主要包括膝、髋、踝、手和脊柱(颈椎、腰椎)等关节。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压痛(多于活动后发生或加重,休息后好转;寒冷、潮湿环境均可加重疼痛[3]);关节活动受限(短暂晨僵一般不超过30分钟[2],关节绞索等);以及关节肿大畸形、骨擦音(感)、肌肉萎缩等。但发生在不同关节时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略有差异。 1.手关节OA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可出现指间关节伸面内、外侧骨性膨大结节,位于远端指间关节者称为 Heberden 结节,位于近端指间关节者称为 Bou- chard 结节[1]。第一腕掌关节受累时因骨赘形成和关节间隙变窄 可形成“方形手”。 2.膝关节OA:早期常呈间断性疼痛。疼痛特点为关节间隙疼痛(包括髌股、股胫关节)[4],伴僵硬和活动受限。体检常有关节骨性膨大和/或关节积液征、压痛、骨擦感/骨擦音和膝内翻等表现。此外,负重屈膝时膝前痛是髌股关节OA的典型症状[5],但容易被忽略。 3.脊柱关节OA:颈椎和腰椎最常受累。老年人脊柱骨质增生通常无明显症状。腰骶部脊柱的骨赘和椎间盘间隙缩小,可因侵犯坐骨神经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烧灼感、麻木和/或无力。 4.髋关节OA:髋关节的疼痛常可放射到肢体其他部位,如坐骨神经走行区域、膝关节附近等,且常伴有跛行。另一特点是晨僵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4]。5.足关节OA: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表现为关节疼痛、第一跖趾外翻畸形等。影像检查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赘形成。 6.全身性OA: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典型表现累及多个指间关节,有 Heberden 结节和 Bouchard 结节,同时还存在如膝、髋、脊柱等至少3个部位受累。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检查:是OA 明确临床诊断的“金标准”[3]。OA在X线片上的三大典型表现为:受累关节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3]。一些患者关节内可见游离体,甚至关节变形。2.MRI:有利于 OA 的早期诊断。可以观察到 OA 关节的软骨厚度变薄、缺损、骨髓水肿、关节积液以及膝关节半月板变性、损伤和腘窝囊肿等[2]。多用于OA的鉴别诊断或临床研究。*CT也可用于OA的检查,但多用于OA的鉴别诊断和关节置换术前评估[2]。3.超声:可显示关节边缘骨赘、软骨 退变、滑膜炎、关节积液、腘窝囊肿及半月板膨出等病理改变[2]。能够鉴别炎症和非炎症性病变,辅助提高关节内穿刺的精确性。  OA的诊断&鉴别诊断一、OA 诊断标准OA 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做出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OA的鉴别诊断。《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推荐了髋关节、膝关节和指间关节OA的诊断标准以供参考[3]。具体标准见下图:  二、OA鉴别诊断临床诊断OA时,常需与其他可引起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疾病相鉴别,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痛风等。主要通过疼痛特点、晨僵现象,年龄、性别,受累部位,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鉴别。 1.晨僵现象及疼痛特点夜间或休息后加重通常提示炎症疼痛,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而活动后症状加重,提示OA或非风湿病性骨关节疼痛[6]。有夜间疼痛、明显晨僵,且晨僵持续时间长的,多考虑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风湿性多肌痛等。感染性关节炎也可出现夜间疼痛,但没有晨僵现象[7];OA虽可出现晨僵,但通常持续时间短暂。2.年龄、性别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2];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男性青年;青年女性关节痛患者,多考虑系统性狼疮,另需关注皮疹、尿蛋白、抗核抗体谱检查等;成年男性患者出现以下肢为主,尤其是拇趾、足背部位突发的关节红肿热痛,首先考虑痛风[7],并需检测血尿酸;50 岁以上、以膝关节疼痛或手指远端指间关节疼痛硬结为主诉者[7],多考虑OA。3.受累部位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双手小关节,亦可累及髋、膝等大关节,特点为对称性多关节同时受累;强直性脊柱炎,以腰部和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感染性关节炎通常急性起病,短时间内可出现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并伴明显屈伸活动受限[2];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和膝关节,通常表现为非对称性、急性发作的关节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受累关节可见典型痛风石。 4.相关检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不能排除其他诊断时,可考虑选择合适的检查进行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等改变[2];强直性脊柱炎,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炎,疾病晚期可出现脊柱竹节样改变[2];感染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发生败血症后,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反应蛋白、关节液炎症指标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2];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超声、CT等可发现关节内尿酸钠晶体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实验室检查可发现高尿酸血症;假性痛风的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内软骨钙化影,关节积液可检查出焦磷酸盐晶体[2]。另有银屑病关节炎,主要通过X线检查(骨质破坏和增生表现,关节间隙模糊、变窄、融合等),以及典型的指甲病变和皮肤有银屑病皮疹等进行鉴别。5.药物选择的差异OA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常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2](选择性COX-2 抑制剂等)、中成药(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关节腔注射药物(如,玻璃酸钠)等,来缓解疼痛、炎性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或联用慢作用药物(如,硫酸软骨素、氨基葡萄糖)等帮助延缓病情发展。而与OA最常混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消炎、镇痛药物外,还应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7])和/或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的治疗。因此,为保障患者预后,更应注重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总之,关节炎种类繁多,看似标准明确,实则细节复杂。OA与其他关节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常常给临床医生带来困扰。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们温故知新,巩固诊断要点。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参考文献:[1]王健,李志军. 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03):347-348.[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21,41(18):1291-1314.[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J]. 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705-715.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上下册)[M]. 第4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9:1668. [5]《中国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0年版)》发布[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35(18):15.[6]张海艇,张文.关节痛与关节炎的鉴别诊断[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6):538-540.[7]蔡小燕,杨岫岩.关节炎的鉴别诊断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7):500-503.

微医药 2022-05-31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