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外科 > 泌尿外科 > 膀胱结石 > 护理

膀胱结石护理

膀胱结石护理相关内容 更多>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困难,间...

病请描述: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原则是控制或消除尿路感染;使膀胱具有适当的排空能力;使膀胱具有适当的控尿能力;尽量不使用留置导尿管  留置尿管管理  对于留置导尿患者,传统方法是在脊髓损伤初期任其开放,使膀胱保持空虚状态,避免逼尿肌在无张力状态下过于牵伸和疲劳。通常在1~2周后夹住尿管,每3~4h开放1次,使膀胱保持一定容量,防止挛缩。每隔2周更换尿管1次,定时行膀胱冲洗。长期留置尿管虽然可以解决下尿路梗阻问题,但可引起膀胱挛缩、膀胱结石、尿瘘,增加泌尿系统感染机会。脊髓损伤晚期死亡原因主要是尿路感染所致尿毒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当患者并发肾积水伴泌尿系统感染时,为了保护肾功能,留置尿管仍被认为是常规的治疗措施。  间歇性导尿  1、无菌性间歇导尿  在无菌条件下实施的间歇导尿操作称无菌性间歇导尿,脊髓损伤后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可施行。  (1)制订饮水计划  根据患者生活习惯、补液量、补液和功能训练的时间给患者制订饮水计划时间表,每天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一般早、中、晚餐各400mL,10:00、16:00及20:00各200mL,从20:00至次日凌晨6:00不饮水,以避免夜间膀胱过度膨胀影响睡眠。  (2)导尿间隔时间  导尿间歇时间依据残余尿量多少而定,开始导尿一般4~6h 1次,每次导尿量不超过400mL;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每日导尿不超过6次;当残余尿<100mL时,可以停止间歇导尿。  (3)操作注意点  尿管充分润滑,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尿道黏膜损伤;引流要彻底,尿液呈滴流出后不急于拔出尿管,应在缓慢拔出尿管同时屏气增加腹压或轻压膀胱区,使膀胱彻底排空,没有残余尿存在。  开始阶段,每周查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1个月后视情况改为2~4周检查1次。间歇性排尿可有效解决长期留置尿管的缺点;利于形成反射性膀胱,使膀胱周期性地扩张与排空,维持近似正常的生理状态,较好解决排尿问题;可作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治疗的主要选择之一。  2、清洁间歇导尿  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有规律排空尿液的方法。同无菌性间歇导尿,进行清洁间歇导尿前1~2天教会患者按饮水计划饮水,24h内均衡地在每一时间段内摄入水分,避免因膀胱不能排尿或排尿不净而过度膨胀导致泌尿系统功能损害。

李旭东 2022-06-27阅读量8275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的管理

病请描述: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原则是控制或消除尿路感染;使膀胱具有适当的排空能力;使膀胱具有适当的控尿能力;尽量不使用留置导尿管  留置尿管管理  对于留置导尿患者,传统方法是在脊髓损伤初期任其开放,使膀胱保持空虚状态,避免逼尿肌在无张力状态下过于牵伸和疲劳。通常在1~2周后夹住尿管,每3~4h开放1次,使膀胱保持一定容量,防止挛缩。每隔2周更换尿管1次,定时行膀胱冲洗。长期留置尿管虽然可以解决下尿路梗阻问题,但可引起膀胱挛缩、膀胱结石、尿瘘,增加泌尿系统感染机会。脊髓损伤晚期死亡原因主要是尿路感染所致尿毒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当患者并发肾积水伴泌尿系统感染时,为了保护肾功能,留置尿管仍被认为是常规的治疗措施。  间歇性导尿  1、无菌性间歇导尿  在无菌条件下实施的间歇导尿操作称无菌性间歇导尿,脊髓损伤后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可施行。  (1)制订饮水计划  根据患者生活习惯、补液量、补液和功能训练的时间给患者制订饮水计划时间表,每天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一般早、中、晚餐各400mL,10:00、16:00及20:00各200mL,从20:00至次日凌晨6:00不饮水,以避免夜间膀胱过度膨胀影响睡眠。  (2)导尿间隔时间  导尿间歇时间依据残余尿量多少而定,开始导尿一般4~6h 1次,每次导尿量不超过400mL;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每日导尿不超过6次;当残余尿<100mL时,可以停止间歇导尿。  (3)操作注意点  尿管充分润滑,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尿道黏膜损伤;引流要彻底,尿液呈滴流出后不急于拔出尿管,应在缓慢拔出尿管同时屏气增加腹压或轻压膀胱区,使膀胱彻底排空,没有残余尿存在。  开始阶段,每周查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1个月后视情况改为2~4周检查1次。间歇性排尿可有效解决长期留置尿管的缺点;利于形成反射性膀胱,使膀胱周期性地扩张与排空,维持近似正常的生理状态,较好解决排尿问题;可作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治疗的主要选择之一。  2、清洁间歇导尿  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有规律排空尿液的方法。同无菌性间歇导尿,进行清洁间歇导尿前1~2天教会患者按饮水计划饮水,24h内均衡地在每一时间段内摄入水分,避免因膀胱不能排尿或排尿不净而过度膨胀导致泌尿系统功能损害。

李旭东 2021-09-26阅读量8836

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治疗

病请描述:脊髓损伤节段的不同,所导致膀胱功能障碍类型也不同。损伤发生于骶髓水平以上时,由于骶髓内排尿中枢仍保持完整,但失去了高级排尿中枢的控制,多数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以及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若损伤发生在骶髓部位,因排尿中枢受损,则出现逼尿肌无力,不同类型排尿功能障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同。l.留置导尿1.1持续导尿持续导尿是针对留置导尿的患者,在疾病初期任其开放,使膀胱保持空虚状态,避免逼尿肌在无张力状态下过于牵伸和疲劳。通常在1—2周后夹住尿管。每3~4h开放1次,便于膀胱保持一定的容量,防止其挛缩。每隔1~2周更换尿管1次,并用l: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每日1~2次。在操作过程中,最好选择FoIey氏尿管,可有效地防止逆行性尿路感染。还要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和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低于膀胱水平。长期留置尿管虽然可以解决下尿路梗阻问题,但可能引起膀胱挛缩、膀胱结石、尿瘘,增加泌尿系感染机会,影响性生活和康复训练。 1.2间歇导尿脊髓损伤病人施行间歇导尿术,可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近似正常的生理状态,促使膀胱功能恢复。间歇导尿优点:①有效地防止泌尿系的感染;②加快膀胱功能的恢复;③便于进行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等康复训练;④保持床单清洁,有效防止压疮;⑤不需要外周接尿器。缺点:①增加了护理时间;②夜间导尿影响睡眠;③需要适当限制人量。受伤后3周或4周,脊髓休克期过后进入恢复期,此时是膀胱训练的最佳时期,错过此期膀胱就会停止在不可逆恢复阶段。 2.康复训练 2.1反射性排尿训练 损伤后3d,2h一3h开 放,尿管1次。开 放,尿管时,嘱咐病人有意识地做正常排尿动作,同时叩击耻骨上区,摩擦大腿内侧,牵拉阴毛,挤压阴茎头部,扩张肛门等,寻找刺激排尿反射的触发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形成条件反射,每当膀胱充盈时,刺激触发点,就能排出尿来。部分病人出现膀胱充盈先兆(如出汗、心跳加快等)时,即可刺激触发点排尿。操作时注意动作连贯,切忌用力过猛。伤后3周或4周拔除尿管后行间歇导尿前,可反复行按摩、叩击,并观察排尿情况。按摩、叩击下腹部时,最好采取平卧位,避开其他的康复训练。膀胱过度充盈时忌按摩。 2.2加压排尿 通过增加膀胱内压力促进膀胱排空,适用于逼尿肌活动功能下降伴有括约肌功能降低或括约肌功能不全病人的治疗。评估病人膀胱充盈程度,定时加压排尿。最常用手法CA'ede法和Ualsalva法。Credo法:用手按摩膀胱3~5min,用拳头由脐部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动作缓慢轻柔,同时嘱病人自行吸气配合增加腹压,持续压至尿不再排出为止。Ualsalva屏气法:病人取坐位,身体前倾放松腹部,屏气呼吸,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直肠、骨盆底部,屈曲膝关节与髋关节,使大腿贴近腹部,增加腹部压力,注意指导病人自己加腹压排尿,并严格掌握加压排尿时机,避免膀胱高度充盈挤压而破裂,以及耻骨上加压引起尿液反流。需强调的是,在没有明确膀胱类型之前进行按压是不安全的,除非在膀胱反射的同时进行肛门括约肌牵张加手法按压起到排尿协同作用,否则在括约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括约肌失调情况下做膀胱按压存在一定危险性。 3.神经药物应用与监护合理使用 药物可以改善sCI后膀胱尿道的功能,主要通过增加或阻滞影响贮尿和排尿功能的神经介质来实现。影响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的神经递质及其作用非常复杂。由于某一受体药物可能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许多部位,在有的部位起兴奋作用,在另一些部位可能起抑制作用,使其最终效果难以估计。另外,神经递质的作用效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随生长发育而进化,也随损伤、疾病和衰老而变化。因此,在掌握药物治疗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对每一膀胱功能障碍病人,均应区别对待,采用个体化的药物治疗。给药前要了解治疗目的、用药史、病人的基本生理情况(包括年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等)以及配药时注意药物配伍要求与禁忌。给药后评价药物疗效,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 4.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与监护膀胱尿道结构性手术可增加膀胱的容量与动力,降低尿道出口阻力,如回肠代膀胱术、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等。周玉虹等指出,代膀胱内肠黏液的分泌量具有规律性,呈现出上升一高峰—下降的趋势,但并不消失,护理工作中应相应增减膀胱冲洗的次数,即从术后3d,每天1次或2次,至7d增至每天3次或5次,甚至更多,防止尿管堵塞、尿液排出不畅等并发症发生。苏秋棉等报道,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躯体神经与骶神经吻合可重建膀胱功能。膀胱尿道神经性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重建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病人的排尿功能,手术前泌尿系感染者除抗生素治疗外,应鼓励多饮水,冲洗尿路。手术方式的关键步骤在于神经根的准确定位,因此术前须禁用阿托品,若病人正在服用抗毒蕈碱类药物,则需在术前7d停药,以免药物抑制膀胱收缩,影响手术中对膀胱压力的判断。术后吻合的神经、神经根需要6个月至1年或更长的时间恢复功能,因此病人排尿障碍仍需通过导尿及针刺等方法加以解决。

吴玉伟 2021-09-12阅读量9915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间歇导尿...

病请描述: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原则是控制或消除尿路感染;使膀胱具有适当的排空能力;使膀胱具有适当的控尿能力;尽量不使用留置导尿管  留置尿管管理  对于留置导尿患者,传统方法是在脊髓损伤初期任其开放,使膀胱保持空虚状态,避免逼尿肌在无张力状态下过于牵伸和疲劳。通常在1~2周后夹住尿管,每3~4h开放1次,使膀胱保持一定容量,防止挛缩。每隔2周更换尿管1次,定时行膀胱冲洗。长期留置尿管虽然可以解决下尿路梗阻问题,但可引起膀胱挛缩、膀胱结石、尿瘘,增加泌尿系统感染机会。脊髓损伤晚期死亡原因主要是尿路感染所致尿毒症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当患者并发肾积水伴泌尿系统感染时,为了保护肾功能,留置尿管仍被认为是常规的治疗措施。  间歇性导尿  1、无菌性间歇导尿  在无菌条件下实施的间歇导尿操作称无菌性间歇导尿,脊髓损伤后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可施行。  (1)制订饮水计划  根据患者生活习惯、补液量、补液和功能训练的时间给患者制订饮水计划时间表,每天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一般早、中、晚餐各400mL,10:00、16:00及20:00各200mL,从20:00至次日凌晨6:00不饮水,以避免夜间膀胱过度膨胀影响睡眠。  (2)导尿间隔时间  导尿间歇时间依据残余尿量多少而定,开始导尿一般4~6h 1次,每次导尿量不超过400mL;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每日导尿不超过6次;当残余尿<100mL时,可以停止间歇导尿。  (3)操作注意点  尿管充分润滑,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尿道黏膜损伤;引流要彻底,尿液呈滴流出后不急于拔出尿管,应在缓慢拔出尿管同时屏气增加腹压或轻压膀胱区,使膀胱彻底排空,没有残余尿存在。  开始阶段,每周查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1个月后视情况改为2~4周检查1次。间歇性排尿可有效解决长期留置尿管的缺点;利于形成反射性膀胱,使膀胱周期性地扩张与排空,维持近似正常的生理状态,较好解决排尿问题;可作为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治疗的主要选择之一。  2、清洁间歇导尿  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有规律排空尿液的方法。同无菌性间歇导尿,进行清洁间歇导尿前1~2天教会患者按饮水计划饮水,24h内均衡地在每一时间段内摄入水分,避免因膀胱不能排尿或排尿不净而过度膨胀导致泌尿系统功能损害。

李旭东 2021-08-16阅读量8171

膀胱结石护理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

泌尿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10.5万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