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耳鼻咽喉头颈科 > 耳鼻咽喉科 > 空鼻症 > 内容

空鼻症内容

您了解空鼻症么?

病请描述:当你享受着清新的空气时,是否曾经想过,有一种疾病会让你的鼻子变得“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空鼻症。 一、空鼻症是什么? 空鼻症,也称为空鼻综合征(EN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鼻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鼻腔过度通气、鼻黏膜萎缩和神经感觉迟钝等症状。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约为100万,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空鼻症的症状 空鼻症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鼻腔干燥:由于鼻黏膜萎缩,患者可能会出现鼻腔干燥、疼痛等不适感。 2.嗅觉减退:空鼻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 3.呼吸不适:由于鼻腔过度通气,患者可能会感到吸气时缺乏空气的湿润和温暖,导致呼吸不适。 4.鼻腔阻塞:部分空鼻症患者可能会出现鼻腔轻度阻塞的情况。 5.面部疼痛:空鼻症还可能引起面部、头部疼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具体需要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来判断。 三、空鼻症的病因 空鼻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涉及多个因素。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病因: 1.慢性鼻炎: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可能导致鼻腔黏膜萎缩,进而引发空鼻症。 2.鼻窦炎:鼻窦炎可能导致鼻腔黏膜受损,引起鼻腔过度通气。 3.鼻部手术:部分鼻部手术后,可能会导致鼻腔黏膜萎缩,从而增加患空鼻症的风险。 4.系统性疾病:某些系统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等)可能累及鼻部,导致空鼻症的发生。 5.遗传因素:有研究显示,空鼻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病因并非绝对,一个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病因的作用。 四、空鼻症的治疗 空鼻症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润滑剂、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来减轻鼻腔干燥、疼痛等症状。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必要时可以考虑填充手术治疗。 2.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空鼻症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敷和针灸等。 3.民间疗法:部分民间疗法也可用于辅助治疗空鼻症,如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食用苍耳子油等。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关于空鼻症的思考 空鼻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鼻部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较大影响。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其病因,但已有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线索。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和长期治疗。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空鼻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改善。

冯佳鹏 2023-10-25阅读量1511

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常见问题及...

病请描述:    疾病的诊疗方案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需考虑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及医生的个人习惯。各位医生对个体化治疗的理解和执行有所不同,个人习惯亦有所差异。此文非广义的科普文章,主要用于指导本人门诊拟收住院手术患者,涉及的治疗方案和习惯均仅代表本人的日常工作,若与其他医院医生或我院其他医生有所不同,请遵循您主诊医生的诊疗方案,勿细究差异。转发请注明来源,谢谢!  1.鼻中隔偏曲有什么症状? a.鼻塞不适,多以某一侧更重; b.鼻干燥,黏膜易出血,多以某一侧常见; c.部分患者可有一侧头痛; d.部分患者可合并鼻窦炎、鼻息肉。 2.体检发现鼻中隔偏曲是否需要手术? 体检、鼻内镜或CT检查发现鼻中隔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90%以上的正常人都有生理性的鼻中隔偏曲。如果没有引起明显的症状,单纯结构偏曲不能诊断为鼻中隔偏曲这个病,仅当日常生活明显受此影响时才需行鼻中隔偏曲手术矫正。    3.慢性鼻炎和鼻甲肥大是一回事吗? 炎症、过敏都可以引起鼻甲肿大,慢性鼻炎导致的鼻甲肿大喷麻黄素后鼻甲若可缩小,说明是可逆的。长期的鼻炎或滥用滴鼻净、鼻通等药物会使鼻甲肿大转变为不可逆的状态,如肥厚性鼻炎或药物性鼻炎,此时只能通过手术干预才能解决问题。 4.下鼻甲手术怎么做? a.剪刀剪除部分下鼻甲的传统手术方法已经被摈弃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消融法,黏膜下切除法,前者适合黏膜肥厚,后者适合鼻甲骨质增生的患者。 b.以鼻中隔左偏为例,鼻中隔左偏时,左侧下鼻甲若肥大不明显,可不予处理。仅将右侧下鼻甲成型缩小后,留出空间以便鼻中隔向中线矫正。 5.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有何利弊?手术后有何不适? a.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鼻腔通气。通气改善后一定程度上鼻腔会比手术前干燥,在北方更为明显。 b.下鼻甲手术应注意避免过分通气造成的空鼻症。 c.术后两个鼻腔通气程度不会完全一致,有可能有一侧比另一侧通气更好。睡觉时出现的体位性鼻塞手术后会改善,但不一定能完全消失。 d.部分患者偏曲位置特别靠前或靠上,手术需保留前方和上方的框架结构,以维持外鼻形态不塌陷。此类鼻中隔偏曲无法100%完全矫正,术后检查仍会有一定程度的偏曲。 d.鼻出血症状和环境干燥密切相关,和个体差异亦有关,手术后不一定完全能解决。 e.头痛原因很多,鼻中隔偏曲可以引起头痛,但头痛并非一定由鼻中隔偏曲引起。所以手术前不能准确判断和预测手术后头痛是否一定能缓解。 f.手术切口处可能会有间断的酸胀不适。 g.手术不是万能呢,在目前空气污染严重,北方空气干燥的大环境下,多数人都有鼻炎,手术也不是一劳永逸,还需要注意护理和保养。 6.青少年多少岁可以做手术? 一般儿童和青春期淋巴组织较为丰富,加之呼吸道感染和环境空气影响,青少年鼻炎较为常见。但一般首选采用药物治疗辅以日常护理来改善鼻炎症状。如果鼻塞和其他不适确实由鼻中隔偏曲和慢性鼻炎引起,而保守效果不佳,18岁以后可以考虑行鼻中隔矫正手术治疗。16岁以下青少年鼻腔较窄,易出现术后鼻腔粘连,故一般不考虑鼻腔和鼻窦手术(后鼻孔息肉除外)。 7.老年患者手术是否有风险,多大岁数不能做手术? a.老年人易出现鼻腔黏膜萎缩,故50岁以上的中老年行鼻中隔矫正和鼻甲肥大手术应慎重。 b.手术风险分为麻醉风险和手术操作并发症风险。麻醉风险与年龄和基础病相关,年龄越大,基础病越多,风险越大,有的甚至不具备全麻条件而不能手术。手术操作并发症风险与年龄无直接关系,二次手术或多次手术的患者相对手术难度更大,更易出手术操作并发症。 8.需要住院吗,住几天? 需要住院,入院至出院总共需4-5天,入院后行手术前检查,手术后1-2天病情平稳即出院。 9.月经期能否手术? 建议避开月经期,尤其是月经来临前。 10.全麻还是局麻? 我院所有住院病人的鼻内镜手术都是全麻手术。局麻手术一般不住院,安排门诊手术。 11.住院费用多少?自费和医保有区别吗?医保能报销多少? a.住院费用根据病情,患者年龄,基础疾病而异,门诊开住院证时确定。 b.北京医保患者、外地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均交相同的住院押金,住院总花费相同。 c.国内现阶段包括银行在内的各行业均不能保证个人信息安全不外泄,大家都经历过。曾有多起不法分子盗窃患者个人信息和准备住院的相关信息施行电信诈骗。请勿轻信任何转账汇款短信或电话。办理住院当天,在医院住院处窗口缴纳住院押金。 d.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下微创手术为患者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术后痛苦。但这些都是建立在手术器械和可吸收填塞材料等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的。而医保覆盖的滞后性和有限性决定了这部分为完全自费或部分自费。可报销部分的报销比例也受医保性质(商业医保、公费、北京医保、外地医保等)不同和在职状态(职工在职,退休,一老一小等)不同也有所不同。如北京职工在职医保住院报销起付线1300元以下不报销,超过起付线按比例报销。 12.办住院需要什么带什么东西,有何注意事项? a.办住院需就诊卡,医保卡,建大病历。 b.在外科楼一层住院处递交就诊卡和医保卡办理住院手续。 c.住院需携带CT片,其他检查结果和洗漱用品,餐具。 d.住院期间不能请假外出或回家。 e.可携带笔记本、书籍。病房有联通公司提供商用WIFI,需登录使用,无免费WIFI。 13.亲友几点可以探视? 中午11点-12点和下午3点-7点为送餐和探视时间。非探视时间无陪住证的亲友不能进入病房。 14.需要陪护陪床吗,可以要求陪床吗? a.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可以陪床,由病房护士长判断并发放陪住证。 b.无陪住证的家属不能陪床。 c.下午手术的患者手术当天通常家属可以陪护1晚。 15.手术前需要做哪些检查? a.全麻手术的术前常规检查:抽血,心电图,胸片。 b.鼻窦CT。 c.有心脏病,哮喘,脑梗等基础疾病需行相关的检查,多数需在门诊完成,并请相关科室会诊,确定能耐受手术,无手术禁忌。 16.手术前如何准备? a.手术前1天晚上10点后不吃不喝,第二天白天等候手术时也不吃不喝,手术顺序靠后的患者我们会安排输液。 b.每天服用降血压药的患者,手术当天一小口水将药物送服。 c.平时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维,华法林,利血平,降压0号的患者需手术前1周停药,使用别的不影响麻醉和手术的药物替代。 17.手术需要家属签字吗? 全麻手术需要家属签字,并签署委托书,并且被委托人在患者手术时需在家属等候区等候。一旦出现麻醉和手术出现特殊情况(如麻醉药物过敏,麻醉恶性高热、心脑血管意外等),医生需与被委托人商议决策,故被委托人以直系亲属为佳。 18.手术需要多长时间? a.手术时间30分钟-1小时。 b.手术前有等候时间,麻醉准备和术后麻醉苏醒的过程,前后需大约1小时,进出手术室总时间为2个半小时左右。 19.手术怎么做,是微创吗? a.是微创手术,经鼻孔伸入鼻内镜后在内镜下操作,面部无疤痕。 b.微创是内镜手术的理念之一,但不是噱头,也不是评价手术疗效的主要指标,充分的矫正鼻腔异常结构,改善鼻腔通气,尽可能保护黏膜功能是手术目标。 20.慢性鼻炎容易复发吗,以后鼻子还会堵吗? 取决于生活环境,鼻炎发作频率和日常护理情况。长期的慢性鼻炎可能会导致鼻甲再次肥大。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当天如何陪护? a.手术当天患者返回病房后,麻醉药物未完全代谢,术后4小时可少量饮水,术后6小时可进食。 b.清醒前注意看护患者,避免从病床跌落。初次下床应在床边坐数分钟适应后,再下地站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和跌倒。 c.术后鼻腔和口腔少许渗血是正常的,若有连续不断的鲜血流出,应告知医生和护士。 2.术后为什么会鼻塞?鼻腔填塞物什么时候取出? a.若填塞物选用膨胀海绵,则术后24-48小时左右取出。 b.若填塞物选用可吸收高分子海绵,通常在术后3天左右门诊复查清理。 3.术后鼻涕带血丝会持续多长时间? 1个月左右,鼻中隔伤口愈合需要10天左右,鼻甲伤口完全愈合时间略长。 4.术后外用药使用流程? a.术后第4天开始:鼻腔冲洗,每日2-3次。 b.第一次复查清理鼻腔后:薄荷油滴鼻→间隔3分钟→鼻腔冲洗→薄荷油滴鼻,每日2次,每次250ml-500ml。 5.如何喷鼻和冲洗鼻腔? a.在洗脸盆处,头埋低让鼻梁与地面基本垂直,将洗鼻器伸入鼻孔,与鼻梁呈15°夹角,冲洗鼻腔,冲洗时,喷嘴角度可上下略有改变。 b.喷药姿势类似,注意喷嘴略向外歪斜,对准内眼角。 6.术后鼻腔冲洗多长时间? 2个月左右。 7.术后多久复查,需要复查几次? 术后2个月内10天-2周左右复查一次,需复查2-3次。

查洋 2020-01-02阅读量1.0万

从"空鼻症"引发的思考,再谈...

病请描述:    "空鼻症"因"温岭伤医案"而闻名,是近年临床被认识的一种耳鼻喉科疾病,多见于鼻腔手术后。约20%的患者鼻甲手术后并发空鼻症,病因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有报道:空鼻症是引起温岭伤医案的“元凶”,大部分学者对此存有异议。CCTV记者曾对温岭伤医案的犯罪嫌疑人曾进行过采访(相关网站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主要过程大概为:患者因头痛鼻塞~到耳鼻喉科就医~进行了鼻部手术~术后患者头痛没有解除~迁怒于医生~伤医导致犯罪~最终犯罪嫌疑人得到了法律的惩罚。就这一事件,有相关部门人员深入的探讨,说法不一,也未有准确的结论。本文仅从医学专业角度出发,是否还需要进行以下思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高新区医院麻醉科齐峰    1、鼻腔手术后导致的空鼻症,是手术没有成功吗?    2、患者手术后头痛仍然存在,和空鼻症有关系吗?    3、患者是否并发严重的心理问题,还是合并精神障碍?    第一个问题:手术是成功的,鼻塞症状好转了。但患者仍然感到头痛难受,患者误以为医生没有治好他的病痛,认为手术不成功而迁怒于医生。术后并发的空鼻症和患者的头痛有关系吗?还是术前就合并有慢性头痛存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非常重要。如果术前合并头痛,鼻腔手术后头痛可以存在,再建议患者去相关科室行头痛的治疗,效果可能会更好!患者是否还会认为医生没有治好他鼻子的疾患呢?因此,术前详细的告知非常重要!    第二个问题:牵扯到疾病的诊断。临床上鼻部疾病,尤其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可以引起头痛;另一方面,某些头痛尤其是神经性头痛,也可以引起鼻部的不适。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的头痛都是鼻部疾病引起的”。颅内疾病,眼、耳、口腔疾病、神经及血管疾病等,都可以引起头痛。因此,鼻部疾病可以引起头痛,头痛也可以合并鼻部疾病。术前明确诊断非常重要!具体的诊断请参考我的相关文章。    第三个问题:慢性疼痛严重者可以并发异常的心理问题,如失眠、焦虑、疑病、抑郁、自杀等心理障碍,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发心理问题,是指由疾病而引起的心理障碍。而合并精神疾病,为并存两种疾病,即躯体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合并精神障碍者,需要精神科医生可以明确诊断。

齐峰 2018-09-13阅读量1.2万

我的就医幸福感---致患者

病请描述:今天有人问我到底什么是幸福 ,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幸福就是救死扶伤后看到他们一步步走向健康.身边的朋友和陌生朋友的信任,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医生的最大幸福。                 幸福就是我每天上班忙忙碌碌耐心看完门诊很多病人和顺利的做完每一台手术 ,尽管有时已经很晚了 ,感觉身体有些疲惫,但在回家的路上回味着这一天依然感到很充实很快乐。 幸福就是每天下班回到家匆匆吃完饭,第一时间打开我的网站看看当天患者给我的留言“关于病情问题 ”,还仔细回顾一下前面患者的就医过程 ,再一一回复他们的问题 。虽然每天牺牲了我的私人空间,但为了能帮到我的患者,我很乐意这样去做。慢慢这也成了我下班后的另一份工作了。           越来越多的患者咨询我,有时回答他们的问题到深夜一两点钟了 ,眼睛时不时打盹,也过早的带上了花镜,为了病人们能安心,我坚持一定会完成当天的咨询问题,这就是幸福-累并快乐着。        幸福就是每当我回想起每一位患者朋友的就医分享和感谢信 ,尽管短短的几句评语 ,我都会开心和感动很久 。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对我的医学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也感谢你们给予我的理解和支持。正因如此让我深深的意识到了我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的那份责任感,许多病人也是专门来找我,有的不远千里从外省赶来,而我在门诊的工作时间很紧迫,病人一个接一个,每次的几分钟最多十分钟的时间给予你们真的不能够很好很仔细地帮到你们,有时候一些患者觉得我回复的不够及时 ,我也很理解他们着急等待的心情,我也和他们一样心急,但我也苦恼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给你们带来不便请多多包含。          目前遇到了很多这样的患者,例如空鼻症和咽异感患者,还有一些做过多次手术 ,吃过很多药物也解决不了问题的慢性疾病患者,真正知道了他们的痛苦不堪到处求医的过程,很多人还被认为是心里问题,我以前的观点也彻底改变了。还有一部分小孩患者的家长,尽管我知道小孩病情情况不严重, 只是家长过于紧张,问题很多,有时也对回答的问题不满意,我也没有很耐心的理解这样的家长和安慰他们。对于这类患者和家长我也清醒自知,并每感不安。对此我也时常反省和不断的纠正自己。          我们医生不只是有很好的医术,可能医德医风才是更重要的。医生不能只想着自己服务于患者,其实真正意义上是患者服务成就了医生!广大的患者才是医生最好的老师,没有患者配合,书本知识怎么能真正的转变成临床知识?怎么能写出来医学论文?没有这些犯病者的实际情况,怎么能来成就医生?这些都是每一位医生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医生必须用善良,同情,感恩之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在这一过程中,医生的关心,同情,安慰和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与之相平行的鼓励和支持每位病人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信心的研究和实施也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幸福就是在此我也非常感谢通过和患者的回访,大量的资料回顾,在实践中不断的认知疾病和温故知新,从而提高了我的医学技能,知道从门诊开出去的药物 ,从而了解患者用了后作用到底如何?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如何?也可以了解到每天的情况,这些在没有用这个平台前是根本了解不到和学习不到的知识。还有很多患者就医经验的分享可以帮助其他患者少走弯路,尤其是用药后的疗效反馈也是相同疾病患者和当时的医生得到难得的经验。所以,幸福感就是患者带给我医学生涯的一次又一次创新。           说到幸福感再就是我要保持好我现在健康的身体, 这样我才能帮到家里和更好的工作,服务于广大的患者和身边的朋友。             最后衷心祝愿我的患者们早日康复,再一次感谢广大患者的支持与信赖!

党华 2018-08-22阅读量1.2万

重新再认识空鼻症

病请描述:这几年我遇到太多可以诊断空鼻症的患者 接触的多了 尤其留了微信 反复的交谈 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 我对这种病的看法也改变了很多 我也慢慢认识和理解了类似患者的痛苦不堪 已经不是以前很多人认为是患者把病症夸大了的问题 更不能简单的说是心里问题了 是患者实实在在的真实感受,真正的痛苦感觉异常 只是由于这些感觉不舒服长期折磨着患者 到处求医无效 很多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 抑郁等心理障碍问题 作为患者的一方是切身的痛苦体会 作为医生的角度是精确的医学评估 两者之间存在理解的问题 被认为是精神疾病 这也成了患者群体的隐痛           只是目前我们医学还不能解释 没有找到问题所在 没有搞懂的一种疾病 因为空鼻症目前尚未进入疾病目录 疾病信息不够透明公开 教材也没有及时更新 就是很多耳鼻喉科医生也不是很知道这个疾病 很多权威的专家也对空鼻症知之甚少 甚至医学生 医生也成了鼻子手术的受害者 成了空鼻症的一员 更不用说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老百姓了        很多患者都是做了鼻腔手术 鼻甲 鼻中隔 鼻窦等 其中主要是鼻甲手术 这些都是鼻部基本的结构而存在 支持着鼻腔的呼吸 过滤  加温 加湿 共鸣  让人能正常的感受到张力 压力 冷热和味道等 如果这些结构遭到破坏 尤其是鼻甲被切除了部分 狭窄的气道变得过于宽敞 鼻阻力降低 使得肺部扩张功能降低 呼吸功能也就随着降低 就会出现一系列缺氧的症状表现 例如胸闷 气短 窒息 头痛头晕 全身无力等症状表现 鼻腔鼻窦的粘膜有丰富的末梢神经会感觉到气流通过 被破坏了 对气流的通过感觉就下降了 反而会感到鼻塞了 粘膜的破坏对流入的空气不能很好的过滤 加温加湿 进去鼻腔的空气就是会干冷 刺激粘膜的末梢神经出现头痛头晕 并且没有过滤的空气有污染物 携带着细菌病毒 这些都会影响咽喉部 气管和肺部造成感染                 我也咨询了很多专家 也都没有人真正去研究 探讨这个疾病 据说美国医生在研究了很多年 已经是在实验阶段 希望早点给出一个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的方法       现在也要呼吁对做鼻子方面手术 尤其鼻甲手术一定要很慎重对待 很多人都鼻炎鼻窦炎等鼻病都是可以保守治疗缓解 尤其觉大部分人都是依靠自身自我调节 慢慢恢复的 这也是这个复杂的人体结构对外界环境的一个适应的过程 所以最好的方法也不是吃药和手术 坚持锻炼身体  持之以恒增强体质才是最主要的 手术能不做最好不做 尤其年轻人 以后自我调节恢复的可能性很大         我目前给出的建议是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一种能够缓解症状的方法 例如鼻腔塞入东西 蒸汽 口罩等 不能过于相信被扩大宣传的各种药物 技术可以治愈空鼻症的说法 可能大多数空鼻症患者也都试过了 如果能缓解 可以继续 也等待国际有研究出来的方法治疗它 对待空鼻症的患者 也要得到我们医生 社会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有一个严重空鼻症女患者的丈夫对一个记者采访时说了一个故事  十年前 她爱人被公司派驻在上海一家化工厂负责施工管理 化工厂突然发生了爆炸 到处都是火 炸的满天的东西往下掉 所有人都在往外跑 都在逃生 唯有她抓起工作帽 跑到厂里去了 她要看看是不是他们施工引发的  她知道他的妻子是个勇敢的人 所以妻子得了空鼻症所经受的痛苦一定是真的 他表示会一直陪她走下去    最后这段话让我感动很久

党华 2018-08-22阅读量1.8万

抑郁症知识介绍

病请描述: 什么人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是一种内心感受、体验出现异常的疾病。对患者来说,痛苦是实实在在的,绝非幻觉。但旁人却难以发现或难以理解他的异常,甚至会嘲讽患者“庸人自扰”。一旦患者得到确诊,有些亲属又视之为“不可思议”、“奇耻大辱”。这类观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甚至会加速其走上自杀的绝路。为避免悲剧的发生,我们应尽早了解患者的感受。 一个得了抑郁症的人,会有下述部分或全部的表现: (一)情绪 1、抑郁情绪持久化。患者感觉“高兴不起来”、“很难开心”、“悲观绝望”、“烦恼忧愁”、“悲哀痛苦”、“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或“体验不到喜怒哀乐”、“有如行尸走肉”。低落或抑郁的情绪几乎天天如此,往往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部分患者具有双相情感障碍,会突然兴高采烈、滔滔不绝、好管闲事、挥霍无度,但很快又像从山巅跌入深渊,抑郁异常,难以自拔。 2、抑郁情绪与现实处境不相称。患者可以在身处顺境时心情不好,令旁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连患者本人也无法解释。就算在生活、工作或健康方面有点不如意,患者烦恼、纠结和抑郁的程度往往会远远超出正常反应,令旁人感叹“连这点事都想不开、放不下!”而且,在不如意事件消失之后,患者情绪依然不见好转。 3、抑郁情绪具有隐蔽性。患者往往内心体验抑郁而无外在表现,旁人也就难以发现其异常之处。有些患者看似开朗爱笑,独处时却默默流泪,深感“做人太苦”、“不知路在何方”。只有在医生询问时,患者才会谈出抑郁心境。在病情加重时,患者才略有外部表现,例如:双眉紧锁、双唇紧闭、低头下视、眼神忧伤、面色无华、长吁短叹,与人交谈或看电影、看电视时易伤感、易流泪。 4、抑郁情绪不经治疗难以消除。一般的安慰、劝解、鼓励、改变环境甚至天大的喜事都难令患者释怀、振作、开心。即使开心,高兴的感觉也是稍纵即逝。如果不加治疗,患者的抑郁情绪不会逐日淡化,反会慢慢加重,并日益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 5、抑郁情绪常常伴有焦虑、易激惹或躁狂等症状。约有90%的患者存在紧张、恐惧、害怕、惶恐不安和坐卧不宁等焦虑症状。实际上,抑郁症与焦虑症经常并存,而且两者会相互诱发。约有46.9%-82.4%的患者有情绪不稳、易激惹症状:常因小事而暴怒、冲动,咬牙切齿、摔砸东西、打骂他人。有的人易激惹症状表现突出,甚至能掩盖其抑郁心境。还有患者情绪就像过山车,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情绪低落时思维迟钝、言语减少,情绪高涨时思维敏捷、言语极多甚至具有感染力。此外,部分患者的抑郁情绪会有早晨明显、晚上减轻(即“早重晚轻”)的特征。 人在遭遇不幸、身处逆境时易有抑郁情绪。抑郁情绪不等同于抑郁症。抑郁情绪只有在具有上述特点时,才能被视作抑郁症的抑郁情绪。 (二)思维 1、自我评价过低。患者自卑观念突出、自信心严重不足,坚持认为“我没有能力、没有用处,我是废物”、“我一无是处、令人讨厌”、“我虚度光阴、一事无成”、“我微不足道,可有可无”、“我没有前途、毫无希望”、“我病入膏肓、寿不长久”。患者还会自责“给大家带来困难和负担”、“对不起父母、同事和领导”。严重者会有自罪观念 2、注意力胶着、记忆力反常。患者无法转移注意力,整天想着一件事(例如治病、中奖、练功、上网等)或一个人(例如恋人、“敌人”或“神医”等),显得出奇在意、出奇执着,对于旁人眼中的“应做之事”反而漠不关心、毫不在乎。该思维特点常常导致患者有强迫性或上瘾行为,例如难以戒除的网瘾、酒瘾、赌瘾、毒瘾甚至性瘾。部分患者则以工作狂、购物狂甚至宗教狂形象示人。,认为自己“恶贯满盈”,应该“依法严惩”。即使旁人由衷夸赞患者,也难以改变其想法。 患者还会反复忆起往事及其细节,每次回忆都会“痛心疾首”、“悔恨交加”,或有身临其境的再次体验之感。对于近日之事乃至即刻之事,患者却回忆困难。因此,“丢三落四”成为常态,患者为寻找物品耗费大量时间。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字、文字或流程等信息,患者深感力不从心、过目即忘,工作、学习和生活自然也就错误百出、效率低下。 3、分析、判断等认知能力下降。由于大脑功能受到抑制,患者难以正确了解自身状态,无法正确解读他人意图,所以常给人“不辨是非、不分好坏”的印象。因为错误分析、歪曲判断,患者抱有病态观念和妄想,一方面容易与人交恶,例如整天怀疑别人在议论、指责、鄙视甚至要迫害他(被害妄想),或怀疑配偶不忠从而苦搜证据(嫉妒妄想)。另一方面,患者又极易被人欺骗、利用。患者会坚信某人、某事对其特别重要,是他的“救星和希望”,是他“生活的全部”,为之耗尽精力、财力甚至健康却毫无怨言,并且不容他人置疑、反对。 4、思维迟滞或奔逸。部分患者联想困难,感觉“脑子变笨了”、“想事很费劲”、“脑子不管事”,与人沟通时反应迟钝、答非所问或辞不达意,遇到问题时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或六神无主。另一部分患者则会多思多虑,感觉“脑子转个不停”,只要醒着就会东想西想、心猿意马。患者自觉想得太多、太累以至于“脑子发疼、发烫”,但却无法让脑子安静下来。患者常常一会儿一个想法,被旁人视为“主意多变、不切实际”。 (三)行为 1、无作为或乱作为。患者常感虚弱无力、精神不济,即使做点小小的家务也会疲惫不堪,只能躺着或坐着,无所事事。对于工作、学习和以往爱好均无兴趣、无热忱、无干劲。个人生活不修边幅、邋遢至极。待人接物消极被动、拖拉懒散。严重者可呈木僵状态,呆若木鸡、缄默不语,饮食起居不能自理。 部分患者为减轻内心自卑感、负罪感,会缺乏理智地“做好事”,例如狂买东西到处送人或盲目帮助别人以至于自身拮据,被人视为“同情心泛滥”、“视金钱为粪土”。部分患者因感躯体不适,会成天求医问药、作遍各种检查,或坚持错误、过量的体育锻炼以至于身体受伤。还有部分患者坚信自己“罪不可赦”,会整日忏悔、赎罪。 2、具有自杀倾向或杀人冲动。据估计,约60%—90%的自杀死亡者患有抑郁症,有2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自杀想法萦绕于患者脑海,挥之不去。这与患者神经生理活动异常具有密切关系,绝非单纯的思想问题。患者并非真心不想活,所以在刚开始想到自杀时会对人有所暗示或发出求救信号,例如感叹“活着没意思”、“还是死了好”、“我想活,但不是这种活法”。如果家人亲朋不予重视、及时送医,患者最终会因为不堪忍受患病状态和自杀念头而走上不归路。 自杀欲是抑郁症的重要特征。自杀行为在抑郁症初期、中期乃至恢复期都可存在,且具有严密的计划性、隐密性和伪装性。患者可能一方面自称已经康复,不再愁眉不展、寡言少语,反而谈笑风生、活泼好动,令家人放松警惕甚至由衷高兴,另一方面却暗忖方法、静待时机以便成功自杀。部分患者在一次自杀未遂后,还会再度尝试。所以,家人和医护人员应保持高度警觉! 小部分具有易激惹症状的患者可在暴怒、绝望等激情状态下失控伤人、毁物、杀人。小部分患者在自杀前因为怜悯子女、配偶无人照顾而先将家人杀死。还有小部分患者在迫害妄想或嫉妒妄想支配下杀人。 (四)躯体症状 1、睡眠障碍。90%以上的患者睡眠不好,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沉或彻夜不眠,好不容易睡着又多梦、早醒。患者常常半夜醒来之后难以再次入睡,或者每天都比常人早醒2至3小时。极少数患者会睡眠过多、过度。抑郁症的发作、加重及好转都与睡眠状况息息相关。睡眠障碍严重者,抑郁症状也严重;睡眠改善,抑郁症状也随之好转。仅服安眠药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几乎无效。 2、食欲异常。由于大脑与胃、肠等脏器间的神经脉冲流不畅,部分患者无饥饿感、无食欲,吃得少喝得少,甚至出现不吃不喝的厌食症。另一部分患者则无饱胀感,毫无节制地大量进食甜品等碳水化合物,出现欲罢不能的贪食症。食欲异常还经常伴有便秘、腹胀等胃肠不适和排尿少、排尿困难、唾液少、汗液少等问题。 3、对疼痛敏感,易有慢性疼痛。抑郁症会抑制人体中内啡肽的正常释放,而内啡肽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因此患者对疼痛的感受阈值明显低于常人,所以对于疼痛异常敏感。一般性的疼痛就会让抑郁症患者饱受煎熬、度日如年。甚至在无外界刺激、无器质性病变、无骨骼错位的前提下,患者亦能长期深刻体验头痛、背痛、胃痛等各处疼痛,并被迫四处求医,但是只有38%的医生会想到疼痛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此外,患者还易全身疲乏无力,并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心悸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性欲缺乏或亢进、月经周期紊乱或闭经等内分泌功能障碍,胺类、酶类、脑肽等生化代谢障碍以及水、电解质、糖和维生素等物质代谢障碍。研究表明,躯体症状大大降低抑郁症的识别率。加上抑郁症患者陈述时常常思路不清、观点不明,非精神科、非心理科的医生极易误诊。所以,患者经常耗时数年、耗资数万在不同的医院、科室和医生之间“漂泊”。 有一部分患者,会求助于民间所谓的附身“菩萨”、“大仙”、“神婆”,吃香灰、喝“仙水”、烧纸钱,迷信甚久却不见病情好转。还有一些信佛人,未能正确理解佛法与医学、科学的关系,将所有身体不适交由佛菩萨处理,自己坐等奇迹发生,甚至将求医问诊视作对佛菩萨的背叛。只有部分患者最终能在正确治疗后认识到,长期困扰他们的躯体症状缘于抑郁症。 特别说明:抑郁症的病情有轻有重,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不会具备所有标准症状,所现症状也未必都能达到诊断标准。因此,只有正规医院的精神卫生科医生或心理卫生科医生才能对病人是否患上抑郁症作出较为可靠的诊断。 即使病人本身是医务工作者,也不应在连旁人都看出患病苗头时还自以为是地拒绝就医,因为病情正在加重的抑郁症患者常常忽视或者错判自身状况。 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研究越深入,人们就越清楚地看到,抑郁症很少由单因素诱发,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抑郁症是一组病因和病机不同的异质性疾病,而不是一种疾病。本文仅从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三方面略述病因。 (一)生物因素 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较为复杂,医学界对此尚无定论。有学说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内部五羟色胺(又名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含量不足直接影响大脑功能,诱发抑郁症。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肌细胞或感受器之间充当信使的化学物质。大脑向肌肉发送包含连续指令流的神经脉冲、躯体向大脑发送包含传感信号的神经脉冲均有赖于神经递质。也有学说认为,神经内分泌障碍、胺代谢障碍、神经元功能失调等生物因素促成此病发作。 大脑是人体最敏感的器官,人体其他器官系统一旦出现异常,大脑便会有所反应。人们已经发现,许多躯体疾病可造成大脑化学物质失衡,从而诱发或伴发抑郁,例如: 1、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肾上腺皮质或脑下垂体功能亢进或减退; 2、代谢疾病:糖尿病、电解质代谢障碍(低血钾、高钙血、低钙血、低镁血和血紫质病等); 3、各种感染性疾病:梅毒、疱疹、艾滋病、脑炎、肺炎、肝炎、疟疾以及斑疹伤寒等; 4、内脏器官疾病:肺性脑病、肝性脑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5、脑器质性病变:脑瘤、脑卒中(脑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 6、其他:癌症、骨骼错位、全身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血液病、呼吸暂停综合症、空鼻症、自闭症、由过度减肥或偏食等原因引起的营养物质缺乏(维生素B、维生素C、烟酸和叶酸等)。 某些药物会诱发抑郁,例如部分镇静药、镇痛药、激素类药物、抗结核病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药物以及口服避孕药等。 此外,酒中毒、酒依赖、铅中毒、锰中毒、二硫化碳中毒、汽油中毒、农药中毒、有机汞中毒以及毒品依赖均可诱发或伴发抑郁。 (二)社会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生产工业化和管理制度化的现代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令无数人精神紧张、无法放松,大大提高了抑郁症的发病率。家庭、工作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困难处境或应激性生活事件易令人有受挫感和无助感,因此可诱发抑郁症,例如: 1、父母争吵、配偶不忠、婆媳反目、丧偶、离婚、失恋、堕胎、亲人伤亡、家庭经济负担重等; 2、工作或学习压力大、工作或学习环境改变、社会地位改变、失业、事业失败、遭人陷害打击等; 3、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煤矿爆炸、强奸、抢劫等灾难性突发事件。 (三)心理因素 在这万象缤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十分珍贵的个体,因为实在找不出一模一样的人。无须凭借外在事物,例如财富、名声、地位等来彰显这样的珍贵性。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成为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建立内在评价机制,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根据内心的感觉、需求和智慧作出判断和选择。 可惜多数人未能学会珍视自己、爱自己,缺乏高度的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因此只能建立外在评价机制,即忽视内心体验,根据别人的评价或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看待自己的价值,使自身快乐完全受制于外在因素。以下心理特点均缘于外在评价机制,容易诱发抑郁症: 1、完美主义、寻求赞同,害怕落于人后; 2、悲观主义、敏感多疑,凡事爱往坏处想; 3、教条主义、刻板固执,拘泥于社会习俗和自身经验; 4、过分依赖他人或者习惯于取悦他人,惧怕批评和威胁,不敢拒绝别人要求,担心关系破裂会导致自身处境困难或形象不佳; 5、极度热心,关心他人到忽视自己的地步,根据别人期望和需求行事,试图通过牺牲自己来换取别人的爱。 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导致抑郁症的发作。 怎样治疗抑郁症? 在我们这个相对的世界里,完美无缺的健康并不存在,无人可以完全免受疾病的侵扰。我们游离于“相对疾病”和“相对健康”的状态之间,疾病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抑郁症,我们既不必恐惧,也不应藐视,而应积极了解对策。有实践经验的医生一致认为:药物治疗加上心理治疗,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最佳方案,社会支持在治疗过程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药物治疗可以尽快缓解患者痛苦,恢复其社会功能;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思维模式,减少复发几率;家人亲朋的社会支持则可帮助患者取得理解,树立信心。 (一)药物治疗 许多人欣然接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的事实,却不愿承认抑郁症患者服药治疗的必要性,并且常常夸大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对于药物治疗的误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误解1:希望立刻见效 许多常见的抗抑郁药不能立即见效,一般需要至少两周才初现疗效。出现滞后期是因为大脑需要时间来增加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进而提高神经细胞的网络通信能力。 在刚开始用药的一段时间里,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慌、焦虑不安、失眠、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这时患者往往会认为药物不对症就停药。其实,这是抗抑郁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只要坚持服药,这些不良反应就会逐渐减轻,而抗抑郁的良好效果会逐步显现。 误解2:见好就收,不坚持服药 抗抑郁药一般在第六周发挥最好疗效。此时,患者的大部分抑郁症状消失,情绪基本稳定,因此患者常会误认为抑郁症已经痊愈,就开始不坚持服药,甚至停药。其实,这只是药物的作用,患者根本没有治愈。一旦停药,症状就会卷土重来。一般来说,抑郁症第一次发作,要坚持服药至少9-12个月;第二次发作,则要坚持服药3年;第三次发作,就要终生服药。复发次数越多,需要服药时间就越长,药量也越大,药物反应也越强烈。自行停药令抑郁症阴魂不散,请患者务必遵照医嘱坚持服药。 误解3:抗抑郁药对大脑有害 经常有人问:“这种药会不会刺激大脑?会不会把人吃傻?”医生听了这些话真是哭笑不得。抗抑郁药可增加脑内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改善大脑功能,减轻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情绪失控等症状。 不及时服药治疗或自行停药,极易导致急性抑郁症转变为慢性抑郁症,或者轻、中度抑郁症发展成重度抑郁症,或者大脑功能性障碍发展成器质性病变,贻害无穷。 误解4:抗抑郁药有依赖性 抗抑郁药的停用一般要逐渐减量。有些人不咨询医生,擅自突然停药,会经历停药反应,如头晕、失眠、心慌、紧张等症状,于是便认为抗抑郁药有依赖性。其实,这些反应皆因停药过快。如果遵照医嘱,缓慢减药,便不会出现停药反应。 误解5:抗抑郁药含有激素,会让人变胖 有些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后,情绪、食欲和睡眠明显改善,体重增加。这是因为抗抑郁药能有效提高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改善食欲和睡眠。吃得好、睡得好,自然有利于体重增加,而非激素的催肥作用。 任何药物乃至任何食物,只要控制好用量、用法,都能造福人类。如果不控制好用量、用法,就算是米饭、包子,也能把人害死。因此,人们不应对抗抑郁药抱有偏见。 误解6:抑郁症只需心理治疗即可 不少人认为“心病还需心药医”,单纯的心理治疗足以治好抑郁症,甚至只需患者“想得开”即可。现代研究已经表明,抑郁症的发作有客观的生物学基础: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明显减少,使得大脑功能减弱,进而引起认知偏差和行为改变。 在严重的抑郁状态下,无人能够接受心理治疗。单纯的心理治疗对于中度、重度抑郁症患者几乎无效,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亦不稳定。所以,人们不应低估抗抑郁药物的作用。它有助于帮助患者缓解躯体症状,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其自我觉醒、自我调整。 由于抑郁症的病机十分复杂,没有一款抗抑郁药适合所有患者。因此,患者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以便医生找到最适合患者的药物。然后,坚持遵照医嘱服药,坚持定期复诊,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出抑郁阴霾。 目前看,西药对抑郁症的疗效比中药更快、更好,从开始治疗到社会性痊愈所需总费用也少于中药。 (二)心理治疗 抑郁症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它提醒患者必须作出改变,必须学会珍视自己、爱自己,进而建立内在评价机制,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根据内心的感觉、需求和智慧作出判断和选择。如果仅求助于药物,却不强健内心,抑郁症很容易复发,因为“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对事物的看法使人不安”。因此,在患者借助药物恢复部分自知能力和行动能力后,心理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患者能够找到投缘而又专业的心理医生,并努力作出改变,正面地看待过去,积极地活在当下,乐观地展望未来,就可远离抑郁症。 多数抑郁症患者可能在青少年时期甚至幼年时期就形成了较低的自我价值感。他们习惯于自贬,对于摆脱困境缺乏斗志,常常认为自己无法掌控命运,对于众多的选择机会视而不见。为摆脱抑郁症,患者可尝试接受以下观点: 1、你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要无条件地自信,即使经历种种考验、遭受种种挫折,也要相信自己的珍贵和难得。真正的爱始于自爱以及对自己的珍视,你不需要牺牲自己来获取爱,你有权拒绝种种以“爱”为名的控制和伤害行为。 2、你是自己人生的主宰,你有权利做你自己。你有巨大的潜力,你有选择的自由,你永远可以创造出各种可能性。快乐不假外求,由自己决定,不依附于物质财富、他人态度等外在因素。 3、真正的快乐源于自身智慧的提升和由智慧引导的善行。过去的经历,不论愉快痛苦,只要善加利用,都能增加你的智慧。交往过的人,不论朋友敌人,都能让你了解世态、融入社会。怨恨和仇视,皆由智慧不足而来。 4、成长是由完全依赖他人到独立自主的过程,分离是人生的必经之事。你再亲密的人也是另外一个人,是和我们一样珍贵、一样独立的人。非要和人黏在一起或非要显得高人一等,均非健康心态。 5、不断学习、提高智慧是所有人永恒的任务。智慧无极限,所以不要自满,但也不要迷信别人的能力,因为世上没有无所不能的人,而且你是唯一能为自己命运和快乐负责的人。对于那些吹嘘自身能力、诱导他人崇拜和要求别人唯命是从的人保持警惕。 (三)社会支持 许多人会对抑郁症患者说:“会好的,要振作起来。”或者说:“想开一点,不要心胸狭窄,不要整天纠结于小事。”这就如同对一名糖尿病患者说,他的身体应该多生产一些胰岛素一样没有意义。他们是想振作起来,他们是想放下烦恼,但他们力不从心。亲人的误解、抱怨和指责也常令患者倍感压力。 许多医生意识到,应把患者的照料者(家属或朋友)纳入治疗方案,让他们了解抑郁症,学会正确评价患者反应。这将有助于患者改善病情,也可避免照料者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的照料者必须注意: 1、不要试图振奋患者,因为他们做不到,他们的状况并非出自自己的选择。 2、不要告诉患者:这一切都只是他们想象出来的。对他们来说,这个痛苦经验是真实存在的。 3、不要满嘴批评。抑郁症患者非常敏感,即使是最轻微的批评,也可能让他们陷入绝望的深渊。 4、不要暗示他们应该为自己的心理状况负责。他们会因此有罪恶感,并且痛苦地意识到他们影响周遭的人。 5、不要试图强迫他们做任何事,只要提供温柔、持久的鼓励与关怀。 6、不要干扰患者认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负面的字句,例如“不要吃那些药,它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你为什么要去看那个烂医生?”,只会伤害患者的自信,增加他们心中的困惑。 照料者应该积极采取下列做法: 1、鼓励患者去看医生。 2、试着表达愿意帮助与接纳患者的意愿。 3、每天提醒患者,抑郁症不过是个短暂现象,大多数人在一段时间后都会痊愈。 4、鼓励或陪伴患者从事某种低风险的运动。 如何预防抑郁症的发作与复发? 预防抑郁症的发作与复发是贯穿一生的重要事项。 (一)优生优育防抑郁 为人父母者,应尽力为子女健康创造条件。抑郁症像许多其他疾病一样,可从胎儿期开始预防。 育龄夫妇应做好孕前准备,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不服用影响生育、危害胎儿的药物;减少辐射损伤,不接触X光等放射性物质。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应服用叶酸,避免叶酸不足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整个孕期应保障营养供给,不可乱用药物。如用电脑应穿防辐射衣,并让主机远离腹部。 家人应体谅孕妇的身体不适和情绪波动,不与孕妇激烈争吵,禁止用威胁、辱骂、诅咒、惊吓等方式令孕妇和胎儿身心俱损。孕妇应学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事技巧。如果孕妇久久不能化解抑郁或愤怒情绪,或有失眠、早醒等问题,可能已经患上孕期抑郁症,应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子女出生后,父母应给予积极关注,令子女感受到温暖的爱。 人们对自身的评价最初源于父母。如果父母对幼儿经常批评、指责、否定或者忽视其要求陪伴、呵护和尊重的精神需求,子女就会自责、自贬、自卑,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如果父母为爱明确设定条件,例如只在子女学习成绩好、听话、为父母争光时才显慈爱,反之则以愤怒、冷漠、羞辱等方式拒绝子女合理需求,那么子女便会逐渐形成外在评价机制,即忽视内心体验,根据别人的评价或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看待自己的价值,使自身快乐完全受制于外在因素。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会特别渴求爱情或友谊,因为他们试图从别人身上找回早年缺失的无条件的父爱或母爱,但却永远无法如愿。他们自惭形秽,认为自己不被人爱,所以会想尽办法对别人好,并希借此换取爱。如果别人对其关注、友好,他们便会感动不已、极力回报。因为害怕失去关爱,他们总是委曲求全,几乎不敢批评、反驳别人。他们的生活以别人为圆心,甘受别人控制。他们很难意识到,只有学会爱自己、珍视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爱和珍视。他们也难以接受有聚必有散这一事实。如果一段友谊、爱情或婚姻结束,他们极易彻底否定自己或者无比怨恨对方,因此易患抑郁症。 另一种情况则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重复父母当年的行为,苛责、贬低伴侣和子女,不尊重别人作为独立个体所拥有的性格特点和自由选择权。他们随意给人下定论,似乎永远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就像儿时父母对待他们那样。他们意识不到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有一条精神边界,误以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就是真正的自己,自己对他人的认知就是真正的他人。他们独断专行,不愿倾听家人心声,不容家人置疑,常以“爱”的名义来控制、伤害家人而不自知。家人如果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缺乏反对、抗议、斗争甚至离开的勇气和智慧,就易受到抑郁症的侵扰。 并非有了孩子就能自动成为好父母。许多父母本身就是错误观念的受害者,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学会爱自己、爱他人,所以在养育下一代时,难免继续犯错,例如认为: 1、父母可以全权做主,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不论其意愿与喜好。 2、小孩智慧不及大人,是非对错好坏的标准应由父母决定。 3、父母要树立权威,不能向孩子认错、道歉。 4、好孩子应该听话、顺从,父母可通过打骂等方式让孩子变乖。 5、子女表现关乎父母颜面,子女不能让父母“丢脸”。 此外,有些家长将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精神上依赖、迷恋子女,忽视与配偶处好关系,甚至与配偶争夺子女的爱。这种关系模式极易导致子女忙于照顾家长感受,努力成为早熟的小大人或者扮演“代理配偶”的角色,无法安心做一个快乐的孩子,为日后抑郁症埋下隐患。 夫妻不和的中国家庭中,夫妻一方常会拉帮结派,同其子女甚至其他亲属“结盟”,一同贬低、羞辱甚至毁谤另一方。幼年子女缺乏判断力,会误以为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一无是处,不值得尊敬,进而无法同其建立正常的长幼关系和亲密的家庭感情。这类孩子长大后易遭感情挫折,因为他们的原生家庭中缺爱,所以他们容易早恋,急于从他人处获取爱,经常在恋爱之路上饥不择食、遇人不淑。他们小小年纪就开始“批判”自己至亲的长辈,未能学会同长辈相处之道,长大后也易在师长或上司前显得乖张和叛逆,因此学业和事业易有挫折。 鉴于上述,夫妻之间应尽量相互体谅、和睦相处,让子女安心、快乐地成长。夫妻间就算有严重矛盾甚至分道扬镳,也不应让子女参与父母恩怨,选择同父亲或母亲站队以攻击另一方。其他亲属,尤其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应怂恿孩子仇视其亲生父母或禁止孩子同亲生父母接触、见面。毋庸置疑,孩子的生命源于父母,身上必有父母双方的基因。培养孩子对父母的仇恨实质上是培养他的自我否定,最终会导致其性格缺陷,提高其抑郁症患病概率。因此,夫妻间若有严重矛盾并引起孩子注意、担忧时,应明确告诉孩子:“这是我们俩大人之间的事,我们负责处理,你不必参与。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影响我们各自对你的爱。”同时,祖辈也应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祖辈不应凭个人好恶强行阻断孩子与其亲生父母的联系。 (二)养生修心防抑郁 身体是每个人最最宝贵的工具。大家都应爱惜身体、学习养生知识(包括抑郁症防治知识),不让无知、放纵毁了健康。 心理和生理相互影响、密切相联。身体的病痛或异常会令内心难以平静。反之,内心的烦恼和怨恨也会引起身体不适。因此,养生离不开修心。 修心的本质就是提升智慧。智慧越高,烦恼越少,但智慧常常源于烦恼。克服困难、解决麻烦就是将烦恼转化成智慧的过程。中国古代经典对修心的论述非常精辟,很值得细读。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一个人享受种种资源始终离不开无数人默默的付出,他也要造福社会来体现其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不是非得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因为社会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身边人和交际圈。作为父母,向孩子提供教育,让其健康成长,就是造福社会。作为孩子,好好学习,让父母放心,就是造福社会。从事正当的行业并且尽职尽责,就是造福社会。 人的社会行为可简单分为两类:给予(施)和接受(受)。施和受未必同时进行。身处患病逆境中,人接受的帮助常会大于他提供的帮助,即受大于施,但患者不必因此觉得自己无用。只要他努力让自己康复,今后大有机会回报社会。分享自己的病因和治病经验,帮助他人认识疾病、战胜疾病,也是回报社会的方式。患病经历只要善加利用,就能创造价值。 人的社会关系也可简单分为两类:同自己的关系(内心世界)、同他人的关系(外在世界)。内心世界的构建要靠修心。学习自我观察并对自己诚实,判断自己的感觉、情绪及其原因,分辨自己心念的善恶和欲望的合理性,不让恶念和贪欲控制自己,也不要因为害怕他人反应而打消自己的善念、压抑自己的合理需求。 外在世界,无论是否合意顺遂,都是人生经历,都能帮助你提高智慧、更好地造福社会。有些人生于问题家庭,但他大可不必责怪、怨恨父母。生养、教育孩子绝非易事,而父母又有其无奈和局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让自己童年痛苦的经历发生下一代身上,就能充分利用原生家庭对你的价值。同样,有些人对前任伴侣耿耿于怀、恨之入骨,但婚恋经历本身就是生动的一课,能教你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选择新伴侣。还有的人,恨自己做过错事,良心不安,那就改过自新、下不为例。对过去的人、过去的事始终放不下,无异于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理智地评价过去,积极地改造自己,一切都会好转。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至理名言,只是对利益的界定完全取决于人的智慧和价值观。有人仅追求金钱、女色等物质利益,不惜损人利己。有人把身体健康、良心安宁、精神愉悦、智慧增长视作重要利益,先把自己管好,然后利己及人,尽力给他人、给社会带来种种利益。智慧低者只追求短浅、狭隘的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为所欲为,甚至违法犯纪。智慧高者追求长远、广大的社会利益,不把“为人民服务”当作空泛的口号,而是从点点滴滴做起,通过实干造福社会,在关键时刻甚至能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气魄。弄清自己追求何种利益,对自身行为会有重大影响。 (三)坚持服药防复发 据报道,抑郁症治愈后三年内复发率达89%,大部分的复发与患者自行停药有关。70%-80%的就诊患者出于对抗抑郁药的误解和恐惧,或者臆断症状已经消失,于是在临床痊愈后擅自停药,从而加速抑郁症的复发。所谓临床痊愈,是指临床症状消失,患者恢复自知力,知道自己哪些反应是抑郁症的表现。社会痊愈,是指临床痊愈后全面恢复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要达到社会痊愈,就必须在临床痊愈后继续用药物巩固治疗,并辅以心理治疗和自我调整。 每年3-5月和8-10月,抑郁症容易复发,这可能与季节气候有关。如同发作过程那样,抑郁症的复发过程也是缓慢进行的,而非一蹴而就。常见的迹象主要有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少语或错语、生活懒散、易感疲劳、谈论死亡等,其中睡眠障碍是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前兆。患者本人和家属对这些迹象应予以重视,并及时咨询医生。曾有过春季或秋季复发史的患者,最好在该季节来临后,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强治疗,例如增加药量等。

曹秋云 2018-07-25阅读量1.8万

中国人的鼻整形

病请描述:鼻整形是国人面部整形的一个大项目,需求量大,目前以微整和手术两种方式为主。微整以玻尿酸注射以及埋线为主,由于玻尿酸注射受量的限制及会逐渐吸收还有主要用以鼻梁塑形不能有效解决鼻尖、鼻小柱及鼻翼的形态欠缺,再者用其所重塑的鼻梁轮廓不够清晰,因此在鼻整形中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制,用于鼻部基础条件不错需要适当调整的求美者是不错的选择;埋线隆鼻也叫线雕隆鼻,是近几年从韩国引进的一种微创技术,目前主要在一些美容工作室应用,由于塑形效果不持久以及出现感染或异物反应等并发症的几率高在国内的普及率并不高。能够解决多种鼻部畸形并能获得稳定疗效的鼻整形方式就只有手术了,随着鼻整形技术的发展,鼻整形由单一隆鼻向鼻综合整形过渡,应用材料以硅胶、膨体、自体软骨(含耳软骨、鼻中隔软骨、肋软骨)为主,还有medpor、异体骨、脱钙骨等材料也有部分医生在应用,这些年我们对外交流很便捷,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很频繁,我们学习了很多国外鼻整形的先进理念,但由于我们的学术交流过度重视了技术本身,导致国内许多医生生搬硬套欧美鼻整形技术,完全没有考虑人种差别,欧美人鼻部轮廓过于突显,以高、挺、驼峰、鹰钩、鼻尖裂隙等特点为主,鼻部骨性结构过度发育为主,东方人则以骨性结构发育不足及软组织肥厚为主,因此西方人鼻整形以弱化骨性结构的手段为主,而东方人以强化骨性结构为主,国内现行的许多鼻整形技术应用很混乱,因为经济利益的裹挟及许多医生过于追求技术流(显示自己的技术很强大)已经放弃了因人而异的技术选择及功能方面的考虑。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肋软骨技术滥用,需要隆鼻的许多求美者鼻中隔软骨本身就发育不良仍要强行去取,取出的鼻中隔软骨量太小不够用接着往深里取,筛骨垂直板也拿下,为了延长鼻中隔及鼻小柱严重破坏本就支撑力不足的骨性结构,术后出现鼻中隔穿孔、鼻梁中部塌陷或偏斜、通气障碍、嗅觉受损、空鼻症或神经官能症等并发症的几率大大升高,术后效果患者满意还好,若不满意或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处理起来相当棘手,有些就是不可逆损伤,只能看着求美者痛苦[撇嘴];还有许多求美者基础条件不错,简单的技术手段就可以达到不错的疗效,但术者仍然去选择肋软骨或鼻中隔软骨等扩大化术式,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当然肋软骨对于东方人的鼻翼软骨发育不良、鼻中隔软骨短小的矫正还是很好的选择,延长鼻中隔、延长鼻小柱及提升鼻尖、强化鼻翼软骨外侧角的支撑力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支撑强度是其最大优点,皮肤张力适应软骨强度,耳软骨支架因强度不足可能会因皮肤张力而变形,也就是说软骨强度适应皮肤张力),但一定要把握好适应症,不可滥用。其实肋软骨移植鼻塑性也有许多不可预测性,最大的隐患就是吸收率,这应该与皮肤张力有莫大关系,我们曾见过自体软肋隆鼻患者10年后完全吸收的患者,患者自述无术后感染史,当然这只是个例,肋软骨隆鼻的吸收问题还需要长期的观察。术前鼻梁越低,依靠假体或肋软骨隆起的鼻梁越高,鼻背皮肤承受的张力也越大,这也是我们常见的不少求美者隆鼻术后鼻背皮肤光泽度强于面部其它部位的原因,鼻背皮肤很薄,无论是假体还是肋软骨都给人一种鼻部透光的感觉,并且可以看出鼻背增高部分的边缘轮廓感,因此塌鼻如果需要隆得较高适当扩大剥离范围以及采用自体筋膜瓣或真皮组织瓣包裹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鼻背皮肤强大的张力下膨体材料也会在一年后缩小,这也是部分患者会抱怨怎么一年后鼻子没以前高了,同样在持续的皮肤张力下软骨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吸收,这几年大范围的肋软骨隆鼻10年后会不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谁也说不准,未来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会颠覆目前所有的鼻整形手段,如新材料的个性化3D打印,这一天说不定很快就会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呲牙]

徐凯 2018-06-04阅读量1.2万

摆脱口臭!

病请描述: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经历,身边有些人有严重的口臭,每次和对方交流都得憋着气,尽量占得远一点。一些年轻漂亮的女孩,因为口臭一直找不到男朋友,越来越自卑,也让父母越发着急。   那么如何摆脱口臭,让爱美的女性做到“吐气如兰”呢?     这里要先简单解释一下口臭的原因,方便大家理解。 说到口臭,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口腔问题。确实,口腔的问题,包括口腔溃疡、龋齿、牙周炎等都会引起口臭。有这些问题的朋友请注意口腔卫生,并至口腔科就诊。   其次,鼻炎、鼻窦炎、咽喉炎也会引起口臭。一些鼻甲肥大的患者行鼻甲切除术后,发生萎缩性鼻炎,俗称“空鼻症”,会引起严重的鼻臭,表现为口臭。有这些问题的朋友请至耳鼻喉科就诊。     一些内科的疾病,比如糖尿病、终末期肝病比如肝硬化、终末期肾病比如尿毒症、肺脓肿、肺结核等。得了肺结核的林黛玉,很可能就有口臭。有这些问题的患者请至相应科室就诊。     最后要说的是,大多数的口臭其实是由于消化疾病引起的,主要有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等。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细菌在胃里大量繁殖,产生了很多的氨气,随呼吸被呼出来,产生难闻的口臭。再比如,长期便秘,肠道有害细菌过度生长,大量分解粪便,产生多种有害的化合物,如吲哚、粪臭素、硫化氢、尸胺、乙酸、丁酸等,屁的臭味就主要来自于这些化合物。由于便秘,这些有害的化合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血液循环经过肺的时候,这些化合物从肺部逸出,随呼吸从口腔、鼻腔排出,引起口臭。呼出的气体中混着“屁”,怎么能不臭呢!     因此,因消化疾病引起的口臭,只要至消化内科积极治疗便秘等疾病,就可以很快摆脱口臭啦!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做到“吐气如兰”呢? 请转发本文,阅读量达1000,公布答案哦!

钱孝先 2018-03-23阅读量1.9万

这个季节您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

病请描述:  十个人当中可能会有六个甚至七个都会有鼻炎,而鼻炎的治疗也是比较麻烦的,很多朋友的鼻炎可能会跟随自己一辈子也无法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带给我们的痛苦也是难以言说的。所以针对慢性鼻炎我们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治疗,那么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有什么治疗方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法1、早上灌鼻清晨灌鼻就是我们在早上洗脸刷牙的时候可以用凉水对自己的鼻腔内部进行冲洗,这个方法长期的坚持就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效果就不会很明显,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一定要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彻底的治疗的效果。2、药物治疗当然清晨洗鼻的方法只是一种治疗的想法,要想达到彻底的治疗鼻炎的,最根本的还是采取药物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选择方面要听从一些专业的医生意见不要自己盲目的进行用药,否则会带给自己身体的二次伤害,另外让自己的鼻子处于一个好的环境不能过大的刺激鼻子。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我们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另外用手术进行治疗的时候也是会有一定的并发症比如空鼻症,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用手术治疗鼻炎的患者都会有病,医生结合临床经验以及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来确定每个人的治疗,所以说用手术进行治疗我们还是要多加考虑。

王海俊 2017-09-13阅读量1.6万

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病请描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研究越深入,人们就越清楚地看到,抑郁症很少由单因素诱发,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抑郁症是一组病因和病机不同的异质性疾病,而不是一种疾病。本文仅从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三方面略述病因。(一)生物因素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较为复杂,医学界对此尚无定论。有学说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内部五羟色胺(又名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含量不足直接影响大脑功能,诱发抑郁症。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肌细胞或感受器之间充当信使的化学物质。大脑向肌肉发送包含连续指令流的神经脉冲、躯体向大脑发送包含传感信号的神经脉冲均有赖于神经递质。也有学说认为,神经内分泌障碍、胺代谢障碍、神经元功能失调等生物因素促成此病发作。大脑是人体最敏感的器官,人体其他器官系统一旦出现异常,大脑便会有所反应。人们已经发现,许多躯体疾病可造成大脑化学物质失衡,从而诱发或伴发抑郁,例如:1、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肾上腺皮质或脑下垂体功能亢进或减退;2、代谢疾病:糖尿病、电解质代谢障碍(低血钾、高钙血、低钙血、低镁血和血紫质病等);3、各种感染性疾病:梅毒、疱疹、艾滋病、脑炎、肺炎、肝炎、疟疾以及斑疹伤寒等;4、内脏器官疾病:肺性脑病、肝性脑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5、脑器质性病变:脑瘤、脑卒中(脑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6、其他:癌症、骨骼错位、全身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血液病、呼吸暂停综合症、空鼻症、自闭症、由过度减肥或偏食等原因引起的营养物质缺乏(维生素B、维生素C、烟酸和叶酸等)。某些药物会诱发抑郁,例如部分镇静药、镇痛药、激素类药物、抗结核病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药物以及口服避孕药等。某些药物会诱发抑郁,例如部分镇静药、镇痛药、激素类药物、抗结核病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心血管药物以及口服避孕药等。此外,酒中毒、酒依赖、铅中毒、锰中毒、二硫化碳中毒、汽油中毒、农药中毒、有机汞中毒以及毒品依赖均可诱发或伴发抑郁。(二)社会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生产工业化和管理制度化的现代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令无数人精神紧张、无法放松,大大提高了抑郁症的发病率。家庭、工作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困难处境或应激性生活事件易令人有受挫感和无助感,因此可诱发抑郁症,例如:1、父母争吵、配偶不忠、婆媳反目、丧偶、离婚、失恋、堕胎、亲人伤亡、家庭经济负担重等;2、工作或学习压力大、工作或学习环境改变、社会地位改变、失业、事业失败、遭人陷害打击等;3、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煤矿爆炸、强奸、抢劫等灾难性突发事件。(三)心理因素在这万象缤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十分珍贵的个体,因为实在找不出一模一样的人。无须凭借外在事物,例如财富、名声、地位等来彰显这样的珍贵性。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成为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建立内在评价机制,即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根据内心的感觉、需求和智慧作出判断和选择。可惜多数人未能学会珍视自己、爱自己,缺乏高度的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因此只能建立外在评价机制,即忽视内心体验,根据别人的评价或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看待自己的价值,使自身快乐完全受制于外在因素。以下心理特点均缘于外在评价机制,容易诱发抑郁症:1、完美主义、寻求赞同,害怕落于人后;2、悲观主义、敏感多疑,凡事爱往坏处想;3、教条主义、刻板固执,拘泥于社会习俗和自身经验;4、过分依赖他人或者习惯于取悦他人,惧怕批评和威胁,不敢拒绝别人要求,担心关系破裂会导致自身处境困难或形象不佳; 5、极度热心,关心他人到忽视自己的地步,根据别人期望和需求行事,试图通过牺牲自己来换取别人的爱。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导致抑郁症的发作。

曹秋云 2017-08-03阅读量2.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