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胰岛素抵抗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后者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可进一步引起糖、脂、尿酸等代谢障碍,促进慢性炎症及高凝状态的发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慢性肾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疾病的形成。因此,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如果身体出现以下6种征兆,就要小心了: -特别容易累; -食欲突然大增; -容易饿,甚至刚吃完就饿; -特别爱吃甜食; -腹围变粗; -患有黑棘皮病(在腹股沟、腋窝和脖子后面形成连片深色斑点)。 老年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特殊机制 除遗传、肥胖等共性原因外,老年人有如下特殊机制导致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 1、骨骼肌数目减少及质量下降 骨骼肌是机体主要的能量消耗组织,其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胰岛素可促进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肌糖原合成,为骨骼肌提供收缩能量的同时维持血糖稳态。 衰老、活动量减少、蛋白质营养不良、激素水平变化及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造成的肌少症和衰弱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另外,病程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内毛细血管及Ⅱ型肌纤维数目减少、肌肉蛋白合成不足,导致静息代谢率下降、能量消耗减少,造成脂肪沉积,尤其是内脏脂肪沉积,加重胰岛素抵抗。 2、内脏脂肪沉积加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内脏及腹部脂肪沉积逐渐加重,造成脂解增加,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增多,促进糖异生及抑制胰岛素的清除,进一步加重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内脏脂肪组织也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及激素,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3、运动量减少 老年人由于合并衰弱、骨骼肌肉疾病、认知能力下降等因素,往往缺乏体力活动。久坐与肥胖可导致肌肉内甘油三酯、饱和型二脂酰甘油和神经酰胺水平增高,从而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4、合并用药的影响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是多病共存群体,服药种类繁多。其中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部分抗肿瘤药物、抗精神疾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类抗人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等,均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 5、不恰当的降糖治疗 一方面,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会出现“高血糖毒性”,既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又影响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不恰当的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应用也会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细胞暴露于持续升高的胰岛素血症环境中,胰岛素受体磷酸化水平下降,胰岛素信号传导下调,产生胰岛素抵抗,这一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高胰岛素毒性。 6、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老年人也可发生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如在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会产生胰岛素受体抗体,从而出现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7、营养素缺乏 糖尿病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胃肠功能紊乱、口腔问题造成的进食困难及进食量减少等均会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如缺乏维生素D和铬元素可能使老年人发生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增加。 胰岛素抵抗的生活干预措施 与青年糖尿病患者不同,对于合并胰岛素抵抗的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目的更应该强调减轻内脏脂肪沉积、增加肌肉容积(增肌)、合理控制体重、避免矫枉过正、保证生理机能、提高生命质量。 1、医学营养治疗 控制总热量是肥胖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和改善IR的重要措施,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减重应配合运动治疗,以达到在减重的同时肌肉量不变或增加的目的。 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总热量标准:根据理想体重20~30 kcal/kg/d或女性1200~1500 kcal/d、男性1500~1800 kcal/d。 大豆蛋白等优质植物蛋白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可作为蛋白质来源的优先选择。老年人1.0~1.3 g/kg/d的蛋白质摄入量是必需的,即使是合并糖尿病肾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也不应该<0.8 g/kg/d。对于合并肌少症的老年患者,每餐均匀摄入25~30 g蛋白质可最大程度地刺激肌肉蛋白的合成。 老年人摄入碳水化合物时应考虑血糖指数(GI)。进食低 GI(GI<55)食物如豆类、燕麦、大麦、意大利面和蒸谷米对升高血糖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较弱,还可降低HbA1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燕麦、大麦、黑麦等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有助于减弱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反应,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建议老年人膳食纤维摄入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并应注意增加液体的摄入量。 老年人应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量,脂肪酸与胆固醇供能比例应<30%,其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供能比均应<10%,剩余部分由单不饱和脂肪酸提供(约为10%~15%)。生酮饮食不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 2、运动疗法 每周>15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体重减轻,但是对于增加肌肉含量的作用不大。而抗阻训练(如举重、哑铃、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能更好地促进肌肉糖原合成,提高肌肉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耐力锻炼(如游泳、慢跑等)也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适合于老年人。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中要适当调整耐力锻炼、有氧锻炼和抗阻锻炼的时间比例,以达到增肌效果。建议在增肌阶段,抗阻运动的频率为2~3次/周,同时进行的耐力有氧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应避免高强度剧烈运动,有低血糖风险的患者应注意防范运动诱导的低血糖。
俞一飞 2023-11-20阅读量795
病请描述:肿瘤患者到底哪些东西不能吃!! 甲状腺Doctor 2022-01-11 17:30 实际生活中, 许多肿瘤患者和家属 因为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陷入了各种饮食误区, 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状况加重, 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影响到了生存时间。 橙子到底能吃不能吃? 能吃,可每天吃一个。 肿瘤患者吃橙子是大有好处的。但注意不要在饭前或空腹时吃,以免橙子中的有机酸刺激胃黏膜,对胃造成损伤。此外,吃完橙子的前后一小时不要喝牛奶,可能会影响肿瘤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 建议肿瘤患者可每天吃一个橙子。 酵素到底能吃不能吃? 能吃,更适合消化不良、便秘的患者。 酵素可以改善人体的消化吸收,如果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因为身体机能衰弱或药物副作用等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的症状,使用酵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些不良反应。 生姜到底能吃不能吃? 能吃,不要过量。 生姜具有止呕的功效,如果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呕吐的症状,可以适当地吃一些生姜。 但晚上吃生姜会使人处在比较亢奋的状态,影响肿瘤患者的睡眠,导致身体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此外,虚寒体质的肿瘤患者可以量吃些生姜,或喝姜茶改善偏寒体质,但燥热的肿瘤患者则应该少吃了。 阿胶到底能吃不能吃? 能吃,要适量。 患者如果没有很明显的贫血一般不必吃阿胶的。阿胶是可以起到补血,增强免疫力,抗辐射的作用,癌症患者本身身体虚弱,这个时候吃些阿胶不仅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更是可以起到帮助身体增加气血的作用,尤其是血癌患者,多吃些阿胶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雪蛤到底能吃不能吃? 乳腺癌患者不能吃。 雪蛤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是美容养颜的佳品。也适用于身体虚弱、病后需调、精神不足的患者。 不过雪蛤是林蛙的输卵管部分,是雌性激素产生合存储中心,含有雌二醇等激素类物质,具有同化激素作用。因此,乳腺癌患者应远离雪蛤。 鱼油到底能吃不能吃? 能吃,尤其是深海鱼油。 鱼油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强化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有助于肿瘤患者的恶病质症状,减少体重丢失。 挑选鱼油时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看浓度:大于85%的高浓度深海鱼油比较具有治疗性; 二看成分:DHA含量高的鱼油适合脑部或者眼部保健的人群食用。EPA含量高的鱼油适合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群食用; 三看纯净度:包装上有GMP/TGA/GOEO等字样的鱼油代表有较高的纯净度; 四看鱼类:可选择金枪鱼、鲱鱼、鲑鱼、凤尾鱼等鱼类鱼油; 五看保质期:过期鱼油容易导致产生过多的自由基,影响身体健康,不可食用。
费健 2022-05-01阅读量8323
病请描述:对化疗患者来说,「升白针」是很常见的药物了,部分患者因升白针副作用“望而生畏”,宁愿扛着也不打针,也不乏有些患者盲目追求“升白”主动打升白针的现象存在。那升白针究竟该不该打呢?什么情况下需要打?哪些人需要预防性打升白针?等等这些问题,今天就一次说个透!认识白细胞首先,白细胞(WBC)主要扮演了免疫防护的角色。如果把白细胞比作联合军,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是抵抗细菌感染的主力军团,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是具有免疫查杀效应的特种军团。一旦外敌入侵(如感染),联合军大举出击(白细胞升高),无差别抵御并攻击入侵者。如果外敌过于强大(如化疗药物),军团备受打压(比如出现骨髓抑制),有效抵御外敌、保卫境内安全的军团数量就严重减少(白细胞减少),身体就容易被欺负(易感多病)、被侵略(感染)甚至引发动荡(免疫功能下降)等等。可见,白细胞是我们的人体的安全卫士!化疗后为什么会出现白细胞低?由于中性粒细胞的平均生存时间最短(释放至循环血后的半衰期约8-12h),因此化疗后骨髓抑制(参阅文章:不可轻视的化疗后骨髓抑制)最先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计数降低,或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其中,中性粒细胞<2,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对应诊断为骨髓抑制I度。可能出现溃疡、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下降等症状。而达到IV度,则属于“中性粒细胞缺乏”,可能出现高热、寒战、头痛、极度衰弱等继发感染性症状,甚至出现脓毒血症等危险的发生。一般情况,使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氟尿嘧啶、紫杉醇、吉西他滨等)后7-14天会出现白细胞数目的低谷,而使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环磷酰胺、阿霉素等),白细胞降低通常在10-14天出现。白细胞减低可能出现在化疗后的24-72小时,谷值通常出现在化疗后的10-14天左右,此后逐渐上升。因此,化疗后2~3天及10~14天是血常规检测的两个重要时间点。化后后白细胞减低怎么办?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是暂时的。当药物在体内被逐渐代谢掉之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恢复,白细胞可以逐渐上升并恢复正常。但对于严重抑制或易受抑制人群,需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干预。具体来说:①所用化疗药物毒性较弱,白细胞降低不明显,绝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饮食±口服升白药改善;②对于II度骨髓抑制患者,部分可以通过饮食及口服用药处理。但对于应用较强血液毒性药物治疗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较差,评估认为有继续下降趋势,特别有合并发烧/感染的患者,需要应用升白针考虑。③对于III度和IV度骨髓抑制患者,也就是白细胞总数低于2.0×10^9(或中性粒细胞<0.9×10^9)的,依照指南和专家共识,必须给予升白针处理。特别是IV度患者,可能还需要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严重者应用层流病房进行隔离。为什么要用「升白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俗称「升白针」,是临床上防治肿瘤放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它的作用是通过促进患者骨髓里的未成年的粒细胞尽快成熟、分化、增殖,并且播散到外周血液里,以提高白血球的数量,让患者的体力有所恢复,以便开始下一个疗程。同时避免人体因白细胞过低而继发感染性风险(粒细胞缺乏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重,持续一周时,感染风险>90%)。升白针主要是作用于处于分裂G0期的造血干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向着成熟的粒细胞的方向分化。可见,「升白针」是“催化”白细胞成熟,而不是生产“白细胞”。「升白针」何时用?前面我们讲过,化疗后白细胞变化呈「U」字形,最低谷一般出现在化疗后的 10~14 天,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根据白细胞减少发生的时间、程度和患者的情况,综合判断是否用升白针以及用到什么时候。①如果白细胞减少发生在波谷之前,而且程度比较重,那就需要积极的升白治疗,升白针的使用时间,一般要跨越上述化疗后的白细胞低谷,直到白细胞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程度;②如果白细胞减少是在波谷之后,患者血象呈逐渐恢复的趋势,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又不是很重,那可以暂时不打、密切检测血象变化。要知道,打升白针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安全度过化疗后 7~14 天这段危险期,因此应用升白针的时间,要根据患者上述情况来灵活确定。具体来说,可根据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决定:①当白细胞(3.0~3.9)x10^9/L时通常不处理,注意监测血常规即可。②当白细胞在(2.0~2.9)x10^9/L,患者没有发烧或者感染征象时,也可以密切观察;合并发烧或者感染时,需要进行抗感染和升白治疗。③当白细胞低于2.0x10^9/L,不管有无发烧,都需要应用升白药;白细胞减少严重(白细胞<1.0x109)时,应立刻到医院就诊,必要时住院治疗。「升白针」如何用?短效升白针一般是每天 5ug/Kg,皮下注射,直到恢复正常水平或接近标准。皮下注射的目的,是使细胞因子能缓慢、持续释放,以刺激骨髓粒系的增殖。一般不推荐使用长效升白针(PEG-rhG-CSF)。升白针应当与化疗药有24小时以上的间隔,也就是化疗结束之后预防性或者治疗性使用升白针,需要等一天;化疗前发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不合格,打了升白针也需要等一天,复查血常规正常后再行化疗。具体用多少量,什么情况下停药则要根据白细胞下降程度而定,个人认为打升白针与抗肿瘤治疗一样,尽可能符合个体化,边打针边监测血常规变化,不要图省事,非得连打三天再查血,如果已超正常上限,多打了可能浪费(浪费钱和白细胞),如果打了之后没能止住下降趋势,可能原剂量不足,需要调整剂量。用长效还是短效「升白针」? 简单来说,长效多花钱省事,短效少花钱麻烦。①长效升白针:非医保用药,常用于预防性升白。维持效力长达两周,仅需注射一次。②短效升白针:相比长效升白针,制剂便宜,临床应用较久,但疗效维持时间短,需要每天注射,并需要2-3天抽血监查变化,如果还低就继续打升白针,直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这两种到底该如何选?一般来讲,两次化疗间隙发现中性粒细胞明显低于正常范围,可选用普通的短效升白针,长效升白针比较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预防性使用:(1)之前的化疗中或化疗后出现III-IV度中性粒细胞下降;(2)之前的化疗后出现反复的中性粒细胞下降并且多次打短效升白针,尤其是下次化疗的时间又降低了,耽误了化疗的正常周期安排;(3)医生评估骨髓造血功能不好、年龄较大、体质较弱或原本就有相关的疾病。除外,如果出现了中性粒细胞稍低于正常范围(I度骨髓抑制),考虑频繁查血常规很不便利,且距离下次化疗还有比较长的时间(两周以上),也可以考虑选择长效升白针,但是不作为常规推荐。打了「升白针」会有什么不适?有些患者注射后会出现肌肉骨骼的酸胀或抽痛感,主要表现为整个脊柱,特别是腰骶部胀痛,有时是搏动性的抽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在打针前半小时服用一些解热镇痛类药物如芬必得、西乐葆等,较严重的口服曲马多胶囊,甚至注射杜冷丁或者吗啡止痛。部分患者打完升白针后出现发热、皮疹的情况,也叫嗜中性粒细胞性皮炎,使用皮质激素可以缓解。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或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等。有报道使用升白针后发生脾脏破裂的病例,多是潜在造血功能障碍患者或实体瘤患者。预防性「升白针」该怎么打?预防性用药目的:是为了预防或减轻化疗后粒细胞下降的程度/时间,从而减少发热、严重感染和死亡的发生风险。研究证实:预防性G-CSF使用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升白针:①根据化疗方案:使用高强度方案的患者,如化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预计骨髓抑制持续的时间长(7 天或 10 天以上)、程度重(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低于 0.5×109/L),患者感染风险增加,就需要化疗后及时给予升白针,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降低感染风险。②根据患者情况: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合并慢性心、肺、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差,一旦感染很可能危及生命,为了预防感染,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要及早给予升白针,使患者尽快度过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这段时间,减少发生感染的风险。 对于既往多次化疗或放疗的患者,或是疾病浸润骨髓的患者,其骨髓的代偿能力差,也需要在化疗后考虑升白针的预防性应用。对于术后或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以及那些存在心、肺、肝、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是易于感染,亦或是感染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大,这些患者也需要考虑升白针的预防性应用。③根据既往治疗情况:如果患者在前一次的化疗中出现了粒细胞缺乏并发热,在后继的化疗中,为避免因化疗减量而导致的治愈率下降,继续原标准剂量强度的化疗,但是在化疗后的 24~48 小时,在白细胞还没有低下来的时候,就提前给预防性给“升白针”。预防性应用的方法及剂量:用药时间:推荐在化疗结束后24-72小时。用药选择:①短效rhG-CSF,5μg/kg qd,皮下注射;②长效PEG-fhG-CSF,成人6mg,单次,针后与化疗间隔至少12天。不建议化疗前的预防使用升白针。由于升白针后被释放或新生的幼稚白细胞仍未成熟,对细胞毒化疗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导致更严重的骨髓抑制并且不易恢复。原则上预防性应用G-CSF是在细胞毒化疗后的 24~72 小时开始,用药要跨越中性粒细胞波谷,直到恢复到稳定的安全水平。需要说明的是,预防性应用 G-CSF,只是降低了 FN 的发生风险,减轻白细胞抑制的程度,缩短了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用药期间,患者仍旧有发生粒细胞缺乏的可能。关于「升白针」的几个误区误区1:白细胞低就立马打「升白针」有些患者一旦检测白细胞低就害怕感染,要求打升白针。真相是:如果化疗药本身较弱,白细胞稍微降低一些,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14-21天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如果化疗药杀白细胞能力强(如多西紫杉醇,剂量密度蒽环方案),短时间内白细胞数量大幅度减少,就需要求助升白针了。因此,是否需要打升白针,应该区分不同程度骨髓毒性的药物,密切监测血象,尤其是白细胞,遵医嘱执行才是正确做法。即合理应用,不拒用也不滥用。误区:2:打「升白针」会引起白血病?!患者群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打升白针会引起白血病。真相是:一项包含25项临床试验共12700余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发现:使用升白针所引起的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微乎其微的(较不用升白针提高了0.4%);但是,不用升白针比用增加了3.4%的死亡率。潜在解释就是:不用升白针可能导致更多感染,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也就是说,为了降低本身就微乎其微的白血病风险而坚持不打升白针,事实上却提高了的死亡风险。误区3:打「升白针」就是提前透支白细胞“升白针”是通过刺激骨髓造血细胞以加速白细胞生成,因此就有人担心,打了升白针相当于提前透支体内的白细胞。真相是:白细胞寿命很短,平均7~14天就会进行一次新陈代谢,这意味着1年能够成长26~52代白细胞,人一辈子(按80岁算)会生成约2000~4000代白细胞。化疗期间通过打升白针,只是加速获得几代的白细胞,对总体而言仍然微不足道。因此,升白针并不会提前透支白细胞。白细胞降低的注意事项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抵抗感染,因此,化疗期间如果出现白细胞下降,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包括以下几种手段:(1)化疗后应定期监测血常规。(2)积极纠正白细胞降低(包括打升白针)。(3)注意休息,注意增减衣物,预防感冒。(4)适当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食品,多饮水,增强机体抵抗力。(5)注意监测休温变化,若有发热,及时就诊,复查血常规,尽早进行治疗。(6)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肠道炎症。(7)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做好口(鼻)腔,肛周,会阴,皮肤的清洁。(8)白细胞明显降低时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可适当地进行一些室内锻炼。总之,升白针不可滥用,不要盲目追求快速“升白”而去打升白针;也不要因为惧怕不良反反应,一味抗拒升白针。要不要打?打多少?何时停?都需要临床医生综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身体状况等来决定。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如果觉得有用,欢迎点赞、转发。如果在乳腺健康方面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告诉我哦~~~(部分图文源自网络,仅供交流,侵删)
王建东 2021-04-12阅读量3.1万
病请描述:膳食是病人摄取营养的主要途径。根据人体的基本营养需要和各种疾病的医疗需要而制订的医院病人膳食,可分为基本膳食、治疗膳食、特殊治疗膳食、儿科膳食、诊断膳食和配方膳食等。各种膳食的食谱应按膳食常规要求进行设计和配制。一、基本膳食是医院膳食的基础,约50%以上的住院病人采用此膳食,大多数治疗膳食都是在基本膳食上衍化出来的。(一)普食1、特点:本膳食与健康人饮食基本相似,每日供应早、午、晚三餐,每餐间隔4-6小时。2、适应症:消化机能正常,无发热者,疾病恢复期病人,体格检查者等均可采用。3、膳食原则:(1)每日供给的营养素应达到我国成年人推荐供给量要求,蛋白质70-90克,总热能2200-2600千卡,膳食配制应以均衡营养为原则。(2)每日供给的食物品种不少于五大类,保持色、香、味、形俱全,以增进食欲。(3)免用强烈辛辣刺激性的食品,油炸食品及不消化的食品应少用。(二)软饭1、特点:介于半流至普食之间的一种饮食,每日除主食三餐外,另加一餐点心。2、适应症:低热,消化不良,急性肠炎恢复期,口腔疾病,老年人或有咀嚼障碍者。3、膳食原则:(1)肉、鸡、菜等一切食物都应切小制软。(2)食物无刺激性易消化,主食以馒头、烂饭、面条、粥等为主。每日供给的营养素应达到或接近我国成年人推荐供给量。(3)免用油炸的烹调方法,不用强烈刺激性调味品。选用含粗纤维少的蔬菜。不用或少用大块的肉、禽、韭菜、豆芽、咸鱼、咸肉和其他咀嚼不便的食物。(三)半流1、特点:为流质至软食或普食的过渡膳食,每日5-6餐,全日蛋白质50-60克,总热能1500-2000千卡。2、适应症:发热,消化道疾病,施行手术后,咀嚼不便者。3、膳食原则:(1)采用无刺激的半固体食物,少量多餐,每餐食物的总容量为300毫升左右。(2)各种食物均应细、软碎、易咀嚼、易吞咽。(3)少量多餐,忌用粗纤维、粗粮、咀嚼吞咽不便的食物。(4)一般半流质膳食:食物稀软、膳食纤维较少,根据病情和消化能力许可吃些软荤菜、软素菜及去皮软水果等;少渣半流质膳食:比较严格地限制膳食中的纤维,除过滤的菜汤、果汤、果汁外,不用其他果菜。(四)流质1、特点:食物为液体状,热能、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素不足,只能短期1-2天使用,如需较长期进食流质,则应改用配方膳。2、适应症:急性感染,高热,大手术后,急性消化道炎症,吞咽困难,重危病人。3、膳食原则:(1)所用的食物皆需制成液体或进口即能溶化成液体。(2)每日供应6-7次,每次200-250毫升,总能量不超过1000千卡,特殊病人按营养师医嘱而定。(3)避免过咸或过甜。注意饮食中成酸食物和成碱食物之间的平衡。(4)根据病情不同,调整流质内容。在一般全流质之外,为了适应病情需要,医院膳食中还设有清流质、冷流质、忌甜流质等。介绍如下:A:清流质1)特点:是一种限制较严的流质膳食,不含胀气食品,在结肠内应留最少的残渣,比一般全流质膳食更清淡。服用清流质膳食,可供给液体及少量能量和电解质,以防身体脱水。2)适应症:腹部手术后,由静脉输液过渡到信用全流质或半流质膳食之前,先采用清流质;用于准备肠道手术或钡灌肠之前;作为急性腹泻的初步口服食物,以液体及电解质为主,仅作为严重衰弱患者的初步口服营养。3)膳食原则:不用牛奶、豆浆、浓糖及一切易致胀气的食品,每餐数量不宜过多;所供能量及其他营养素均不足,只能短期内应用,长期应用易导致营养缺乏。B:冷流质1)特点:完全用冷的、无刺激性的流质食品。2)适应症:用于喉部手术后最初一、二日,如扁桃体割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也适用。3)膳食原则:不用热食品、酸味食品及含刺激性食品,防止引起伤口出血及对喉部刺激。;C:忌甜流质1)特点:本流质膳食中的糖类以多糖类为主,忌用单糖浓缩甜食。2)适应症:倾倒综合征、糖尿病患者。3)膳食原则:流质内容应尽量减少糖类的食品,禁用浓缩甜食、果汁饮料等。可用蒸鸡蛋、鸡汤过箩粥、豆腐脑、稠米汤等。二、治疗膳食(一)高蛋白膳食1、特点:提高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含量,占总能量的15%-20%,以公斤体重计算,每日每公斤1.2-2克。2、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手术前后,贫血,结核病,低蛋白血症。3、膳食原则:(1)供给充足热能的基础上,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每日总蛋白质供给在90-120克,但以不超过摄入能量的20%为原则。其中蛋、奶、鱼、肉等优质蛋白占1/2-2/3。(2)对食欲良好的患者可在正餐中增加蛋、肉、奶等优质蛋白丰富的食物。(3)对食欲欠佳的患者可采用含40%-90%蛋白质的高蛋白配方制剂,如酪蛋白、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制品,以增加其蛋白质的摄入量。(二)低蛋白膳食1、特点:控制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含量,以减少含氮的代谢产物,减轻肝肾负担。在控制蛋白质摄入的前提下,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个体化决定其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每日蛋白质总量在20-40克之间。2、适应症:肝昏迷前期,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3、膳食原则:(1)视肝肾功能情况,确定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量。(2)每日膳食中的热能应充足供给,鼓励病人多食碳水化物,蔬菜及水果,必要时可采用纯淀粉及水果食品以增加能量。(3)肾功能不良者在蛋白质定量范围内选用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并可以适量采用麦淀粉来代替部分主食。(4)肝功能衰竭患者应选用高支链氨基酸,低芳香族氨基酸以豆类蛋白为主的食物,要避免肉类蛋白质。(5)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素应充分供给。(三)低脂膳食1、特点:控制每日膳食中的脂肪摄入量以改善脂肪代谢和吸收不良而引起的各种疾患,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脂肪摄入的控制量也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一般限制、中度限制和严格限制。2、适应症: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胆囊疾患、高血压、冠心病、肥胖、高脂血症、与脂肪吸收不良有关的其他疾病如腹泻等。3、膳食原则:(1)食物配制以清淡为原则。10%-15%,多不饱和脂肪不超过7%-10%。(2)一般限制——限制膳食脂肪总量,占总能量的25%以下,不论其来源如何,不超过50克。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B:中度限制——限制膳食的脂肪总量,占总能量的20%以下,不论其来源如何,不超过30克。如胆囊炎的恢复期、脂肪吸收不良患者;C:严格限制——限制膳食的脂肪总量,包括食物所含脂肪及烹调油,不超过15克。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患者。(3)烹调用油限制使用,烹调方法以蒸、煮、炖、烩为主。(4)禁用油炸食物、肥肉、猪油及含脂肪多的点心,少用全脂奶,可用脱脂奶及奶粉、蛋清、鱼虾禽肉类、鲜果蔬菜等。(四)低胆固醇膳食1、特点:在低脂膳食的前提下,胆固醇每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2、适应症:高脂血症、胆结石、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等。3、膳食原则:(1)控制总能量摄入,使其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控制脂肪总量,在低脂肪膳食的基础上,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限用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猪脑、动物肝、肾及鱼子、蟹黄等。(3)在烹调用油中,多选用茶油等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有助于调整血脂。(4)多用香菇、木耳、海带、豆制品、橄榄菜等利于调节血脂的食物,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有利于降低血胆固醇。(五)低盐膳食1、特点:控制盐量,全日供钠量不超过2000毫克。2、适应症:心力衰竭、高血压、急性肾炎、妊娠毒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水潴留患者。3、膳食原则:(1)每日膳食中的食盐含量不超过3克,具体根据病情确定每日膳食中的具体含盐量。如腹水明显者1克/天,一般高血压3克/天。(2)烹饪中用的食盐,在食物准备和烹调前应用天平称量后,再加入食物中,为了调剂口味,亦可用糖醋烹饪。(3)已明确含盐量的食物先计算后称重配制,其它营养素按正常需要供给。(4)禁用一切盐腌食物,如咸鸭蛋、皮蛋、酱菜等,免用含盐量不明的食物和调味品。(六)无盐膳食1、特点:膳食在烹调中免加盐、酱油和其他钠盐调味品,全日供钠量在1000毫克以下。2、适应症:同低盐膳食,惟症状较重者。3、膳食原则:(1)一般只以短期使用。(2)禁用一切含盐食物及腌制品。在膳食配制过程中禁用食盐和高盐调味品。(3)使用期间观察病人血钠,以防低钠血症。必要时可用少量钾盐酱油代替食盐。(七)少渣膳食1、特点:限制膳食中的粗纤维,减少膳食纤维总量,其目的是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减少粪便的数量。2、适应症:腹泻、肠炎恢复期、伤寒、肛门肿瘤、咽喉及消化道等手术、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结肠过敏。3、膳食原则:(1)一切食物均需切小制软,蔬菜类去粗纤维后制成泥状,同时给予低脂膳食。(2)主食宜用白米白面等细粮,禁用各种粗粮、大块的肉、油炸食物、强烈的调味品、整粒的豆、硬果、多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豆芽、豆苗、韭菜、菠萝等。(3)少量多餐,根据病情进食少渣半流或软饭。(八)高纤维膳食1、特点:增加膳食中的膳食纤维,每日膳食纤维总量不低于25克,目的以增加粪便体积及重量、刺激肠道蠕动、降低肠腔内的压力,增加粪便当胆汁酸和肠道有害物质的排出。2、适应症:便秘、糖尿病、肥胖病、肛门手术后恢复期、心血管疾病等患者。3、膳食原则:(1)在普通饭基础上,增加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粗粮、麦麸、豆芽、芹菜、韭菜等食物。(2)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至少喝6-8杯水,空腹可饮用淡的盐水或温开水,以刺激肠道蠕动。(3)少用精细食物,不用辛辣调料。(4)如在膳食中增加膳食纤维有困难时,也可在条件许可下采用膳食纤维商业配方。(九)高能量膳食1、特点:每日供给的能量每公斤体重在35千卡以上,总能量在2000千卡以上,满足营养不良和高代谢病人的需要。2、适应症:体重过低、贫血、结核病、伤寒、甲亢、恢复期病人。3、膳食原则:(1)在均衡膳食的原则下,鼓励患者增加食物量。尽可能配制容易引起患者食欲的菜肴。(2)除正常膳食餐外,可另行配制能量代谢高的食物或以加餐的方法提高能量的供给量。(3)对胃纳欠佳者,可用部分配方营养剂来增加总的能量和相关营养素的摄入量。(十)产后膳食1、特点:高热能、高蛋白、多用汤类。2、适应症:乳母。3、膳食原则:(1)足够的热能供给足量的蛋白质,钙磷铁铜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每日供给蛋白质100-120克,脂肪80-90克,碳水化合物400-500克。(2)足量水分。除三餐主食外,增加汤类1-2次。(十二)低碘膳食1、特点:每日碘摄入量不超过50微克。2、适应症:甲状腺肿。3、膳食原则:(1)避免或少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产品。(2)不用加碘盐及禁饮用高碘水。(十三)素食1、特点:禁用一切荤食。2、适应症:佛教、重症高血压、高血脂等。3、膳食原则:(1)保证热能供给量,选用植物蛋白及植物油,多吃水果、新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食物。(2)禁用动物食品及动物油,单独烹调。(十七)回族膳食1、特点:禁止用猪肉类食品2、适应症:回族3、膳食原则:(1)忌用猪肉、猪内脏及猪油类制品。(2)选用羊、牛、鸡、鱼等荤菜,蔬菜全可选用,根据病人饮食习惯订食谱,炊具要专用。三、特殊治疗膳食(一)糖尿病膳食1、特点:营养膳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其他的治疗方法均必须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通过饮食控制和调节,可以起到保护胰岛功能;控制血糖、血脂;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供给患者合理营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2、适应症:各种类型的糖尿病。3、膳食原则:(1)根据病情及病人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血糖、尿糖及有无并发症等病理生理情况和其劳动强度、活动量大小等因素计算热能需要量,总能量以维持理想体重低限为宜。(2)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宜占总热能的50%-60%,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3)脂肪占总能量代谢的20%-25%,或按每日0.8-1.0克/公斤体重供给。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为1:1:0.8。胆固醇小于300毫克。(4)蛋白质宜占总能量的12%-15%,成人按每日1克/公斤,凡病情控制不满意,易出现负氮平衡者按1.2-1.5克/公斤体重供给。动物蛋白质应不低于30%,并应补充一定量的豆类制品。(5)多供给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每日总摄入量应在20克以上。(6)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钙、硒、铬、锌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应充分供给,食盐不宜过高。(7)合理安排餐次。每日至少三餐,定时、定量。餐后血糖过高的可以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分成4餐或者5餐,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时易出现低血糖,可在两餐中加点心或睡前加餐。(8)计量控制糖尿病膳食:应根据总能量计算出的食物量,按计划食谱在烹调前称重后配制,并要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饮食配方。(8)特殊情况下糖尿病膳食1)妊娠糖尿病:妊娠期前4个月营养素供给量与正常人相似,后5个月需要量每天增加能量200千卡,蛋白质在原供给量的基础上,孕早期、孕中期和孕后期每天分别增加5克、15克、20克。2)糖尿病肾病:能量的供给应能满足机体需要,蛋白质根据尿量、尿蛋白丢失情况及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供给量。肾衰早期0.8-1克/公斤,血尿素氮大于25mmol/L者,0.5克/公斤或全日30克左右,以蛋、乳、瘦肉等动物性蛋白质为主,也可用麦淀粉制品。必要时补充肾病氨基酸。3)急重症的糖尿病:按医嘱给予流质或半流质。进食量少者可补充适量甜食以满足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需要。凡不能正常进食者,应从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以满足营养需要并预防酮症出现。4)酮症酸中毒昏迷时的饮食:除临床静脉补液外应按医嘱管饲糖尿病配方膳食,等病情好转后可用糖尿病半流质或普通膳食。(二)低嘌呤膳食1、特点:限制膳食中嘌呤的摄入量在150毫克/天,调整膳食中食物配比,增加水分的摄入量以减少食物性的尿酸来源并促进尿酸排出体外,防止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急性痛风的发作。2、适应症:急、慢性痛风;高尿酸血症;尿酸性结石。3、膳食原则:(1)适当控制能量,以使体重控制在理想体重的下限,一般每日为1500-1800千卡。(2)适量的蛋白质:按理想体重每日为1克/公斤。全日50-65克,以谷类和蔬菜为主,选用含嘌呤低的白米、富强粉等。优质蛋白质选用不含或少含核蛋白的奶类、蛋类、干酪等。限制肉类、鱼、虾、禽类等食物。(3)脂肪要减少,每日供给量按理想体重0.8克/公斤/天。(4)维生素及无机盐:宜供给充足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痛风患者易患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食盐每日2-5克为宜。(5)多饮水分:无肾功能不全时宜多喝水。每日入液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以增加尿酸的排出。(6)不用食物:脑、肝、肾等动物内脏、凤尾鱼、沙丁鱼、肉汁、鸡汁等含嘌呤高食品。(三)麦淀粉膳食1、特点:本膳食是以麦淀粉为主食,部分或者全部替代谷类食物以减少体内含氮废物的积累,减轻肝肾负荷,给予患者在肝肾功能允许摄入的限定数量的优质蛋白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之接近或达到正氮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病人的营养需要,增加机体抵抗力。2、适应症:肝功能衰竭、肝昏迷前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3、膳食原则:(1)能量要充足。如食物量不能满足能量需要时可以考虑以膳食补充剂或肠外营养的方式提供能量。(2)蛋白质:根据肾功能受损的程度来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轻度受损,每日0.7-1.0克/公斤或按40-60克/日,中重度受损每日0.4-0.6克/公斤或按30-40克/日,如系儿童每日蛋白质不低于1克/公斤;其中优质蛋白质要占50%以上。(3)钾与钠:应根据血钾、血钠变化调整钾和钠的摄入。(5)钙、镁、磷:当病人出现低血钙、高血磷时,膳食中适当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注意限制磷的摄入量,每日700-800毫克。合并高镁血症时,应限制镁的摄入量。(6)水分:水的摄入量视尿量和呕吐、腹泻等情况来全面考虑,必要时要控制水分的摄入。(7)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但不适宜补充过多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8)不用或少用的食物:干豆类、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辣椒等刺激性的调味品。(四)急性肾功能衰竭膳食1、特点:急性肾功能衰竭以急性循环衰竭为主,急剧发生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和肾小管功能降低为主。合理膳食能有益受损伤肾功能的恢复,维持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2、适应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膳食原则:(1)能量:少尿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85%。每日35-40千卡/公斤体重,以麦淀粉膳食为主。恢复期每日30-35千卡/公斤体重。当进食量少时可用肠外补充营养。(2)蛋白质:少尿及无尿期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当少量排尿,病情有好转时,每日可摄入16-20克高生物价蛋白质。多尿期氮质血症减轻时,每日蛋白质0.5-0.8克/公斤,约45克。恢复期每日蛋白质1克/公斤体重。(3)钠:少尿及无尿期水肿明显,或高血压严重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500毫克。多尿期按每排1000亳升尿,补充氯化钠2克。(4)钾:少尿及无尿期应严格控制钾的摄入。多尿期应多食富含钾的新鲜水果、蔬菜等。钠、钾的供给需结合血钠、血钾化验结果来调整。(5)水分:少尿及无尿期应严格限制水分,每日500毫升。如有发热、呕吐及腹泻时,可酌性增加饮水量。(五)肾透析膳食1、特点:血透或腹透均为清除体内代谢毒性产物的方法,但也相应增加了组织蛋白及各种营养素的丢失。膳食营养补充应结合透析方法、次数、透析时间、消耗程度及病情而定。2、适应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3、膳食原则:(1)血液透析1)蛋白质:凡进行定期血液透析的病人每日至少摄入50克蛋白质。若每周进行30小时血液透析时,膳食中蛋白质可不予限量,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50%以上。2)能量:每日应供给30-35千卡/公斤体重,凡超重及体重不足者,应结合具体情况减少或增加能量。3)钠和钾:钠一般限制在1500-2000毫克/天。少尿时应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钾摄入量为2030毫克,还应根据病情变化补钾。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更要慎重控制钾摄入量。当尿量大于1000毫升时,不须再限钾。4)磷和钙:应结合血液化验结果调整,必要时可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预防血磷过高。5)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肾衰病人常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糖,所以脂肪的摄入量不宜过高,脂肪应占总能量的30%左右,并避免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6)维生素:除膳食中摄入外,还应口服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族、叶酸、吡哆醇等。7)水分:一般每日不少于1000毫升,或按前一日尿量再加500毫升。(2)腹膜透析1)蛋白质:每日1.2-1.5克/公斤,优质蛋白质占60-70%。2)能量:每日35-45千卡/公斤体重。3)钠和钾:钠每日摄入2000-3000毫克;钾每日摄入量2925-3500毫克,亦可结合血检验结果调整用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钙、磷及水分与血透相同。4、食物选择(1)可用食物:蛋、奶、瘦肉、谷类、蔬菜类、结合病情决定供给量。(2)少用食物:食盐、果汁及含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3)忌用食物:干豆类、动物脂肪、带刺激性的食物。(六)肝功能衰竭膳食1、特点:肝功能衰竭时病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明显下降,但芳香族氨基酸则明显升高。通过供给高支链氨基酸低芳香族氨基酸的低蛋白膳食,有助于血浆氨基酸谱恢复正常。2、适应症: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3、膳食原则(1)蛋白质:有轻度或中度血氨增高而无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用低蛋白膳食,每日蛋白质0.5克/公斤,等病情好转,每日蛋白质可增加至0.8克/公斤;血氨明显增高同时存在神经系统症状,给予完全无动物蛋白质的膳食,每日蛋白质<20克。病情好转时,可选用少量乳类蛋白,以后视病情适量增加,每次增加量低于10克。每日总量不得超过0.8克/公斤;病情反复时,更应严格地限制蛋白质。(2)能量及碳水化合物:能量每日宜不低于1800千卡,其中碳水化合物400克左右,肝昏迷患者应用管饲低蛋白饮食。(3)脂肪:每日30-40克,必要时可采用脂肪乳剂。(4)水及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限制钾、钠或补充应结合血检验结果、有无腹水及严重程度、排尿量、体重变化等加以调整。如需限水者,可用浓缩食品。肝功能衰竭常易发生锌、镁、钙、铁等的缺乏,应根据临床血液检验指标给予补充。(5)维生素:注意多种维生素的补充。(6)给适量质软而无刺激性的膳食纤维。所有新鲜蔬菜及去皮水果应切碎煮烂,并应除去粗糙纤维。(7)少量多餐。每日4-6餐,每次摄入量不可过多。(8)必要时可用肝衰专用要素配方膳。4、食物选择:乳类、蛋类产氨少于肉类可限量食用,植物性食品含蛋氨酸低可适当食用。鱼肉和鸡肉所含支链氨基酸比畜肉多,可酌量采用。忌用食物:肉类、油煎炸的、粗纤维多的、坚硬的、刺激性强的、带刺多的鱼类及带碎骨的禽类等。(七)管喂膳食1、特点:是一种由多种食物混合制成的流质状态的膳食,具有充分而适当的营养,粘稠度适宜,便于通过管子饲喂,是供给不能口服食物病人的一种营养全面的肠道营养膳食。2、适应症:(1)不能自口中进食,需用管喂方法来维持营养的患者,如咀嚼吞咽困难,食管、胃手术后或食管粘膜被强碱损伤、颜面烧伤等。(2)严重昏迷、失去知觉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患者。(3)病人急需增进营养,但口服食物又不能满足营养需要时,如严重烧伤、肿瘤切除后采用化疗的病人等。3、膳食原则:(1)管喂部位:通常有鼻胃管喂养、胃造口喂养、空肠造口喂养等。(2)食物内容成流质状态,其稠度要易于通过管子,便于饲喂。(3)管喂膳食营养要充分、平衡。液体总量要适当,必要时在管喂膳食之外,适当补充水分,防止水分不足。(4)管喂膳食在制备、输送、保存及饲喂的每一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卫生要求,保证卫生安全。24小时内未用完部分应弃掉。4、管喂膳食的内容:有自制的混合奶或匀浆膳、或市售配方(非要素膳)。5、要素膳:是单体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混合物,并经胃肠道供给。要素膳既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能量及营养素,又无需消化即可直接或接近直接吸收和利用。(1)要素膳的基本组成1)氮源:L-氨基酸、蛋白质完全水解物或蛋白质部分水解物。2)脂肪:红花油、葵花子油、玉米油或花生油。3)糖类:葡萄糖、双糖、葡萄糖低聚糖或糊精。4)维生素和矿物质。(2)要素膳的特点:营养全面,所含各种营养素可满足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无需消化即可直接或接近直接吸收;组成成分明确,便于根据病情需要调整营养素构成;不含残渣或残渣极少数;不含乳糖,适用于乳糖不耐受者;口味较差,适于管饲输入。
彭靖 2020-05-09阅读量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