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如果您发现血压升高,请试着读一读本短文,主要介绍新发高血压的大概诊疗步骤、重点条目。 第一步,明确是否是有“资格”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血压>140/90mmHg为高血压的“入门门槛”。需注意,这个标准是诊室血压,测压前休息数分钟,排空二便,精神放松,没有饮浓茶、喝咖啡☕️、喝酒等。不是一次超标就能诊断高血压,非同一日测得的三次血压均超过140/90mmHg方才诊断。另外的血压监测方法是24小时动态血压、家庭自测血压等。家庭自测血压的高血压“入门级别”是>135/85mmHg。 第二步,排查高血压的原因。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的5%,由特定的病因引起,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消除病因后可根治。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很多,包括肾源性、内分泌性、脑源性、心源性等,比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肾囊肿、肾肿瘤、慢性尿路梗阻、甲状腺功能异常、脑垂体瘤、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脑炎、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脑出血、主动脉缩窄、红细胞增多症、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甘草等等。您看到了病因很多,如果医生建议您筛查,请不要排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即为原发性高血压,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第三步,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分层。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3级高血压180/110mmHg以上。另外,根据年龄、吸烟史、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心电图、心脏超声、并发症、合并症、糖尿病等评估10年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 第四步,系统检查了解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症的诊疗。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血管等损伤,如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衰、脑卒中、慢性肾功能不全、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眼底出血等。筛查合并症,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并给予积极治疗。 第五步,何时启动高血压治疗。一般讲,2级高血压以上,高血压靶器官严重损害,伴严重合并症等情况时应该启动药物降压治疗且通常需要联合降压药物使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必不可少。低盐高钾、低脂、低糖饮食,减重,避免熬夜、吸烟,保持乐观情绪,劳逸结合,适当运动。1级高血压更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数周后无效,也应该考虑药物降压。 第六步,降压药物的选择。常用五类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贝塔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除此之外,还有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阿尔法受体拮抗剂、复方降压制剂、中成药等。理论上,任何一种降压药作为初始降压方案均可。不同年龄、血压分级和分层、合并症等的不同,降压药物组合方案有差别。 第七步,降压目标。总体上,基本目标140/90mmHg以下,最好138/80mmHg以下。老年,150/90mmHg以下,能耐受应降至140/90mmHg以下,130/80mmHg是理想目标。80岁以上患者可放宽至160/90mmHg以下。合并肾病、糖尿病,目标血压130/80mmHg以下。降压目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八步,血压监测及长期随访。建议家庭自测血压为主。定期体检了解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有无其它合并症。 第九步,特殊情况如急性高血压危象、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等的识别和处理(略)。 上述是有关高血压的基本问题的简要概述,后续分阶段再拆分细谈。 了解基础知识,与医生共同决定诊疗策略。祝您健康!
蒋伟 2022-05-09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 心:心脏,主要是泵血功能,推动血液在脉管系统循环。就像一台车的发动机。 力:力量,还指能力,人体血液需求增加时,心脏反射性地增加心率、心肌收缩力,从而提高心脏血液输出量,称之为心力储备。 衰:如“年老色衰”中的衰,是减退/减弱之意。 竭:有尽头、干涸、极限的意思。 心力衰竭就是指心脏的泵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请首先阅读我的文章《走马观花看心脏》,这篇短文看图说话式地带你了解心脏解剖,有助于理解心衰。 心脏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零件”发生故障,都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常见病因如下: 冠心病(可阅读我的文章《认识冠心病》),心肌缺血/坏死,心肌收缩力下降/丧失。 高血压(可阅读我的文章《高血压的基本诊疗套路),长期血压升高,心脏收缩期负荷增加,心肌肥厚,从代偿到失代偿,最后心脏扩大、瓣膜反流,心功能下降。 房颤(可阅读我的文章《正经地简介不正经的房颤》),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节律/节率紊乱,导致心脏射血分数减少25%、甚至更多。房颤还有血栓栓塞风险,如脑栓塞,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心脏瓣膜病,狭窄/关闭不全,血液在心腔内的流动异常,引起心脏的射血/回血功能障碍。 心包疾病,心脏外裹一个浆膜性心包和纤维性心包,就像快递的内包装和外包装。心包积液、心包缩窄等可引起心脏“舒展不开”,心脏血液“回不来”、“出不去”。 心肌病,心肌细胞自身出问题了,收缩力“弱爆了”,如扩张型心肌病。 常见诱因如下: 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快速性心律失常以房颤多见。活动量增加、情绪激动、暴饮暴食。药物使用不当。液体输入过多过快,如住院期间输液、输血。贫血。原有慢性心衰加重或出现新发心衰的疾病。 治疗方面(了解即可),包括病因和诱因的诊疗,具体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单独说心衰本身,要拮抗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心室重构,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体液容量管理等等。常使用RAAS抑制剂、贝塔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药、扩张血管药等。非药物手段有冠脉介入治疗(可阅读我的文章《冠状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瓣膜成形术/置换术、CRTD使心脏再同步和预防猝死等等。 请你了解基本知识,把心衰诊疗更多地留给专业人士,医患共商治疗策略。
蒋伟 2022-02-20阅读量9792
病请描述:在临床上,室性早搏(室早)者很常见,而频发室早,也不少见。顾名思义,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频发”,主要就是表现为“数量多”:24小时的早搏的总数量数以千计,甚至1万-2万,个别可达4-6万个。这些患者的早搏大多有一个共同点:虽然数量很多,但“模样(形态)”往往是一种或以一种为主,提示早搏的起源点是单一的或以一个起源点为主,即单源性室早。 从病因的角度来说,患有频发单源性早搏的病人,多数情况下查不出明确的原因,大多数被推测为“心肌炎后遗症”(实际上并不一定),极少数是由心肌病(比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罕见情况下由冠心病引起。 这里,还是需要强调一下,多数情况下,室早危害的大小不能仅看数量,更要关注心脏本身的功能状态。由此,通俗地讲,可以把频发室早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种是单纯的频发室早,并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引起特别严重的症状或后果(比如晕厥、眼前发黑等)――也就是说,这种室早,只是“数量多”而已,但多数在性质上有“良性”倾向,可与患者“长年和平共处”,在室早患者中,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因此对这种室早的治疗和处理,可采取相对宽松的治疗策略,根据具体病情,适度治疗即可;还有一种是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肌病、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等,或可引起严重后果,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频发室早的常见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 一、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1、频发室早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心慌、心脏停跳感、落空感、刺痛感、胸闷、胸痛等不适,上述情况在频发室早的患者中比较常见。 2、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大多是在常规体检做心电图时发现,或者无意间测脉搏发现不整齐再做心电图而确诊。比较常见。 3、与焦虑、紧张相关的一些症状:患者在得知患有室早以后,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再加上有些患者本身就是容易焦虑、紧张的性格,更易出现一些不适表现,比如心慌、气短、喜欢大透气、胸闷、失眠等。很多情况下,患者甚至无法说清自己究竟是早搏引起的不舒服,还是焦虑所致为主。上述情况也很常见。 4、长期的频发室性早搏,引起心脏扩大,进而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些表现,如气促、乏力等。这种情况少见。 5、除室早以外,心脏本身的病变导致的相应表现,如心功能不全。少见。 6、室早诱发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短暂的眼前发黑、晕厥、神志丧失,甚至猝死。罕见。 7、有严重的心脏疾病的家族史、猝死的家族史。罕见。 二、常用的检查方法和常见的检查结果 1、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主要表现为频发的数量很多的室早,多数呈单源性,或以某一种形态的室早为主。部分患者还有成对室早、短阵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2、心脏彩超(心超):多数情况下,心脏结构、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少数患者有心脏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肌发育不良等表现,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现,应引起重视。 3、磁共振(MRI):部分患者怀疑有心肌病等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情况时,可以接受MRI检查。 4、心肌酶、电解质等抽血化验的指标: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 三、治疗处理 需要强调的是,频发室早的治疗和处理,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而且,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治疗方法可能也要做相应调整。 1、长期观察,定期随访 原则上,对于所有的患者,都应如此,特别是刚发现室早的头几年。 (1)对于心超、磁共振等检查结果提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的患者,如果症状不严重而不需服药或者不愿长期服药,且不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手术者,可采取“长期观察,定期随访”的办法。随访的时间间隔,开始可以数月-半年到一年一次,以后可适当拉大时间间隔。根据每次的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处理。 (2)如果患者的心脏本身有结构、功能异常,或者有严重症状,那么往往还需要其他的治疗措施。 2、药物治疗 主要是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对于部分患者,可能还要额外应用一些改善心功能的药物。总体上说,药物治疗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对频发室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有些患者甚至尝试过很多种药物才发现没有一种能获得满意效果,二是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既不方便,又容易出现一些副作用。 3、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 这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简单说,就是采用微创的技术,将特制的导管送到患者心脏,找到引起室早的“病灶”(起源点,往往就几毫米大小),发放射频电流,将“病灶”消除或改良,从而起到根治室早或使室早明显减少的作用。 应该说,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频发室早的较好手段。它的成功率的高低,取决于室早“病灶”的位置,以及是否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病灶”位置好且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成功率可达90%-95%,复发率很低。而“病灶”位置较差或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肌病)者,成功率要低一些,复发率要高一些,这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判断。有经验的医生,在射频消融手术之前,会根据患者的心电图(普通常规心电图)的室早形态、心超结果等,进行预判,并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 一般来说,以下患者建议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或早搏所致心理压力很大,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或不愿意长期服药;频发室早导致招工、升学等受限;室早数量一直很多(24小时1-2万个,甚至长期多于2万个/日);频发室早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室早引起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等。 4、其他治疗措施 比如少数患者合并短阵室速甚至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且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可能需要安装特殊的起搏器(ICD)预防猝死。
赵飞 2020-06-20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感冒腹泻要当心,心脏也患重炎症 -谈谈病毒性心肌炎 李小荣 一提起心脏病,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起搏器”等…。本文给大家介绍另外一种心脏疾病-心肌炎。顾名思义,就像细菌感染导致肺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炎一样,心肌炎也就是由于各种病原菌感染了心脏而导致心肌发生炎症,因这种病原菌多为病毒,所以我们通常称之为“病毒性心肌炎”。 1、心肌炎发病年龄 心脏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在内的多种疾病往往是老年病、慢性病,多为40岁以上人群易得,年龄越大发病人数越多。而本文所讲述的心肌炎与这些不同,往往是年轻人易得,可以是几岁的儿童,可以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也可以是30岁左右的青壮年,以20-40岁⼈群最为多⻅,但极少是老年人。因此,对于有胸痛、胸闷不适的儿童、青少年、青壮年务必当心该类疾病。 2、心肌炎的病因 大多数心肌炎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可以由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导致。那这种病毒从哪儿来呢?它们可能与引起我们日常的感冒、腹泻的病毒相同,这些病毒可以感染呼吸道引起感冒,可以感染肠道系统引起腹泻,同样也可能感染侵犯心肌,从而导致心脏内炎性细胞浸润,引发心肌水肿、充血、损害。因此日常生活中一旦有病毒性感冒、急性病毒性咽喉炎、急性腹泻、皮肤感染等,不可轻视,如果这些病毒性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机体及时的清除,病毒就可能随流动的血液来到心脏引起心肌炎,病情严重者则可能致命。 3、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1) 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病毒感染心肌的严重程度,变异很大,每个人表现不一样,轻症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重症爆发性心肌炎也可以短时间内猝死。 2) 大约一半以上的病人在发病前 1~3周有过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所谓“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有人表现为皮肤病毒疹。总之多数人会出现有各种各样病毒感染的病史,然后再出现心脏不适症状,此时务必当心病毒性心肌炎,别把感冒腹泻发热不当病。 3) 当病毒侵犯到人体时,大多数情况不会有任何症状,机体可以启动免疫系统清除掉病毒。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比如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肆无忌惮的病毒才有可能侵犯到心脏,伤及心肌。我们临床上也发现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是由于加班、熬夜、劳累、不规律作息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给了病毒感染心脏的可乘之机。 4) 心脏表现:病人往往表现为心悸不适、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全身酸痛、乏力、眩晕。重度病毒性⼼肌炎病情凶险,可在短时间甚至是24小时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死亡率可达70%-80%。 5) 其他表现:轻症病毒性心肌炎多单纯累及心脏,而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时病毒不仅导致心脏感染出现心脏不适表现,也可以侵犯全身任何器官。侵犯肝脏可以导致食欲减退、乏力,转氨酶升高甚至肝衰竭;侵犯肾脏可以导致少尿、无尿、肾功能减退甚至急性肾衰竭等。 4、治疗 1) 目前医学界没有特别有效的杀死病毒的治疗措施。多数急性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如同普通感冒时医生建议我们好好休息、多喝水一样,不少人连药都不用吃也可以自行好转。病毒性心肌炎也一样,只要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一般可以自行好转。 2) 心肌炎患者应卧床好好休息,避免熬夜、疲劳、运动等,以减轻心脏负担和组织损伤,同时应进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加强营养。 3) 当心脏严重受累较重时要住院治疗,按医嘱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一旦当心脏传导系统受累,出现心率极慢甚至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要使用心脏临时起搏器保证病人心律稳定。 4) 中医中药在心肌炎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可采用黄芪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改善心脏功能。 5) ECMO:全称叫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简称为“膜肺”,也可戏称为“魔肺”。“魔肺”可以替代人体肺脏的呼吸换气功能,让氧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身体各处;也可以部分代替心脏功能,因此对于严重心肺功能受损的重症心肌炎患者,“魔肺”可以暂时替代心肺功能,让病人的心脏、肺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 5、预后 心肌炎一般分为急性期(发病三个月内)、恢复期(三个月后至一年),慢性期(一年以上)。 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可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和急性期的修养后能痊愈并完全恢复日常工作生活,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有部分患者可以在一年或数年甚至数十年以后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异常等,这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用药防止心脏功能恶化。 5、建议 1) 感冒、腹泻也是病,大众对此要当心,症状较重务必应及时就医。 2) 如病毒感染1-3周后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要特别警惕,这很可能是“心肌炎”的重要线索,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 3) 心肌炎尚无特效药物,恢复主要靠自身抵抗力,确诊心肌炎后应立即停止工作或上学,休息为主,卧床1-2周,在家修养3-6个月。 4) 确诊心肌炎后应按医嘱服药,尽可能平稳度过急性期。 5) 心肌炎出院后应每年至少做一次心电图、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检测心脏整体情况,一旦出现心脏扩大、心衰、心律失常要及时干预、防止进一步恶化。
李小荣 2020-03-02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