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以下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骨骼损害**: -**骨痛**:为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常见于腰骶部、胸骨、肋骨及四肢骨骼。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活动后加剧。骨痛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可能压迫脊髓导致截瘫。 -**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过度增生,导致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进一步加重骨痛和骨折风险。 2.**贫血**: -超过90%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贫血,部分患者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贫血的发生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功能、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 3.**感染**: -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4.**高钙血症**: -骨髓瘤细胞可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促进骨钙释放入血,导致血钙升高。高钙血症可能引发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 5.**肾功能损害**: -50%-70%的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和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二、其他症状 1.**高黏滞综合征**: -由于血液中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 2.**出血倾向**: -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等出血症状。出血的原因包括血小板减少、M蛋白吸附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3.**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少数患者尤其是IgD型患者,可发生淀粉样变性,表现为舌体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如M蛋白为冷球蛋白,则可能引起雷诺现象,即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苍白、发紫和潮红等颜色变化。 4.**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通常是由于瘤体或骨折压迫脊柱或神经根所造成,多表现为神经根综合征。外周神经损害多为淀粉样变性所致。 5.**髓外浸润**: -骨髓瘤细胞可浸润至淋巴结、肾、肝和脾等器官,导致器官肿大。此外,胸、腰椎破坏压迫脊髓可能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于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刘尚勤 2024-10-30阅读量361
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以下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骨骼损害**: -**骨痛**:为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常见于腰骶部、胸骨、肋骨及四肢骨骼。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活动后加剧。骨痛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可能压迫脊髓导致截瘫。 -**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过度增生,导致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进一步加重骨痛和骨折风险。 2.**贫血**: -超过90%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贫血,部分患者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贫血的发生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功能、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 3.**感染**: -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4.**高钙血症**: -骨髓瘤细胞可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促进骨钙释放入血,导致血钙升高。高钙血症可能引发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 5.**肾功能损害**: -50%-70%的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和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二、其他症状 1.**高黏滞综合征**: -由于血液中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 2.**出血倾向**: -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等出血症状。出血的原因包括血小板减少、M蛋白吸附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3.**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少数患者尤其是IgD型患者,可发生淀粉样变性,表现为舌体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如M蛋白为冷球蛋白,则可能引起雷诺现象,即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苍白、发紫和潮红等颜色变化。 4.**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通常是由于瘤体或骨折压迫脊柱或神经根所造成,多表现为神经根综合征。外周神经损害多为淀粉样变性所致。 5.**髓外浸润**: -骨髓瘤细胞可浸润至淋巴结、肾、肝和脾等器官,导致器官肿大。此外,胸、腰椎破坏压迫脊髓可能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于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刘尚勤 2024-10-30阅读量318
病请描述:室性早搏(VentricularPrematureContractions,VPCs)作为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常常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困扰与担忧。室性早搏,顾名思义,是指心室在正常的电活动节律之外,提前发出的电信号,导致心室提前收缩。对于许多患者而言,了解为何需要采取射频消融治疗这一先进疗法,是迈向心脏康复的重要一步。本文将深入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目的与意义,带您走进这一守护心脏健康的科学之旅。 一、改善症状,重拾生活品质 首先,射频消融治疗的核心目的之一在于显著改善患者因室性早搏引起的不适症状。许多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的心悸、胸闷甚至心脏“漏跳”的感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日常的工作与生活,还可能引发焦虑与恐惧情绪。射频消融治疗通过精确定位并消除引起室性早搏的异常心肌组织,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患者的心脏回归正常的节律,重拾舒适与安宁的生活品质。 二、降低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守护生命安全 室性早搏虽常见,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病例可能逐渐发展为更为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这些恶性心律失常如同潜伏在心脏深处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心脏骤停乃至猝死等严重后果。射频消融治疗通过精准打击室性早搏的“源头”,有效降低了这一风险,为患者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它不仅是对当前症状的缓解,更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严重心脏事件的预防。 三、避免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长期损害 长期的频发性室性早搏,如同一场无声的“侵蚀”,可能逐渐导致心脏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减退。心脏需要不断应对这些异常的电信号,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心脏扩大、收缩功能减弱等病理变化。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及时干预,阻断了这一恶性循环,保护了心脏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为患者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四、减少药物依赖,规避长期用药副作用 对于部分室性早搏患者而言,药物治疗可能是必要的辅助手段。然而,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潜在的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这些副作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身体负担,还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通过一次性解决问题,减少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降低了长期用药带来的风险与不便。 结语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目的在于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保护心脏结构与功能免受损害,并减少药物依赖及其副作用。这一疗法以其高效、安全、持久的优势,成为了众多室性早搏患者的理想选择。在心脏健康的征途上,射频消融治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患者走向康复的道路,让每一次心跳都更加有力、更加安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先进的治疗手段,共同迎接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不是任何一个室早患者都需要进行消融治疗,只是在少部分的患者才有这种必要。如何把握这种指征,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心内科医生。
李明洲 2024-08-07阅读量276
病请描述:肿瘤患者需关注的心脏问题及防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肿瘤心脏病负责人张献玲随着抗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进入慢病管理阶段。然而,抗肿瘤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在带来显著疗效的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心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威胁生命。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关注的心脏问题,以及防治策略:1、需要关注的心脏问题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ICIs)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是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然而,肿瘤免疫治疗在带来显著临床获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0.04%至1.14%,死亡率可达39.7%-66%。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不适,只是在常规检查时发现。怎么发现免疫相关心肌炎呢?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心肌标记物检测,提示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脑利钠肽等指标升高;心电图上可以有心律不齐、早搏、T波改变,心房颤动等;心脏超声表现为心脏扩大、心肌活动异常、心功能下降、心包积液等。必要时需要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甚至心肌活检,以明确诊断。如何进行治疗?一旦明确诊断为免疫相关性心肌炎,要暂停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免疫抑制剂。2.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是指由于肿瘤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导致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包括:①化疗药物:已知蒽环类药物(如多柔比星)、曲妥珠单抗、紫杉烷类等具有心脏毒性药物;②放疗:胸部放疗可导致心肌病变、瓣膜病变和冠状动脉疾病;③靶向治疗:例如针对HER2的抗体药物和某些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④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下肢肿胀、活动耐力下降等。诊断包括:脑利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心超提示心脏扩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线时下降等。治疗包括应用利尿剂、沙库巴曲缬沙坦、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右雷佐生可用于预防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具体治疗方案建议到专门的肿瘤心脏病联合门诊就诊。3.肿瘤相关高血压肿瘤相关高血压是指由于肿瘤本身或肿瘤治疗引起的高血压(诊室血压≥140/90mmHg),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会产生影响。常见于:①肿瘤细胞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如肾素、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肿瘤直接压迫血管或神经,以及肿瘤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或肾实质损害。②一些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激素治疗等都可导致血压升高。患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或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部分患者可有头晕、头痛、泡沫尿、视力模糊等症状。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冠心病、脑梗塞、肾功能衰竭等后果。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降压方案,比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抑制剂等,具体方案建议由专业的肿瘤心脏病团队管理。4.冠状动脉疾病是指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比如:胸部放疗可能直接损害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某些化疗药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可能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害,肿瘤患者多为老年人,可能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发作等。我们科室最近成功抢救了2例应用免疫抑制剂之后,心肌梗死发作的患者。患者可表现为活动后胸闷、胸痛、出冷汗,心跳骤停等,查心电图异常、心肌标志物升高,进一步做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冠心病诊断,必要时需植入心脏支架,同时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5.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肿瘤患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因肿瘤细胞释放促凝因子,加上化疗、手术、卧床等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下肢的静脉血栓脱落进入肺部,阻塞肺血管,导致肺栓塞。肿瘤患者的肺栓塞发病非常急,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甚至晕厥、猝死,威及生命。下肢静脉超声、肺动脉CTA、血D二聚体等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上主要是抗凝甚至溶栓治疗等,但需评估出血风险。6.血脂异常化疗药物、内分泌治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放疗等都可能引起血脂升高。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血脂异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冠心病、中风等。血化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脂蛋白a水平即可诊断。建议增加体力活动,保持健康体重,低脂、低糖饮食,适当应用他汀类、贝特类及PCSK9抑制剂,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2、防治策略1.严密监测: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心脏超声等检查,以监测心脏问题。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血管病史、肿瘤类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心脏风险较高的患者,选择心脏毒性较小的药物和放疗方式。3.药物干预:对于可能出现心脏毒性的患者,提前使用心脏保护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药物剂量和疗程,以降低心脏毒性风险。4.多学科合作:成立专门的肿瘤心脏病MDT联合门诊,加强心内科、肿瘤科、放疗科、影像科等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对于出现心脏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5.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肿瘤治疗中的心脏问题及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3、总结:肿瘤治疗中的心脏问题不容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通过严密监测、个体化治疗、药物干预、多学科合作和健康教育等防治策略,有望降低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心脏问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十院肿瘤心脏病亚专科主任张献玲
张献玲 2024-08-06阅读量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