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爸爸向记者讲述了小涵受伤的经过:今年11月05日上午7点左右,家长骑电动车送小涵上学,路上突发遭遇侧方小汽车的撞击,瞬间的暴力导致了小涵左侧小腿自足踝部完全掉离,瞬间血流满地,家长惊慌失措、焦急万分,拨打110及120。“我们赶过去的时候,看到小涵的左下肢已经处于完全离断状态,地上一滩血,还在不断地流,我们随机对患肢进行了包扎止血、并采取了临时固定。”120随行救护医师说。当即确认病情后,听闻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在救治严重四肢创伤经验丰富、远近闻名,随即考虑急诊前往,并联系了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小儿骨科的印飞主治医师。 “我是在8:32的时候接到了患者的消息,并反复确认了病情及到达时间,”印飞主治医师说,“随即就给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并提前一方面打电话给中心手术室做麻醉及手术前准备,另一方面打电话给急诊骨科的李泽清医师,告知患者到达时间及病情,嘱急诊科提前准备相关止血设备及抢救设备。”患者的姑姑提前从上海赶到后先行挂号、办理住院。患儿是10:42分到达的急诊,经过急诊稳定生命体征、备血,完善全身查体及腿部检查后,于11:30到达中心手术室。麻醉科顾宇杰、徐同生医师顺利实行了插管全麻,打开创面确定了患儿左足踝部完全离断的病情,这是小儿手足外科最大的难题之一。 术中照片 手术从12:00开始,到15:30结束,一共持续了3个半小时。印飞主治医师团队考虑到患儿小腿胫骨严重粉碎伴缺损,实行了“短缩再植”。经“地毯式清创”彻底清除患者左小腿创口内的污染物及失活坏死组织后,先行克氏针外支架短缩固定胫骨及踝关节,稳定骨折后,即在显微镜下缝合修复了胫前动静脉,患儿肢体于13:30成功通血,接下来,印飞医师在顾珺医师、许生领医师的默契配合下,完成了腓骨固定、胫后动静脉吻合、胫/腓神经修复及足踝部13根断裂肌腱的修补,手术在有序快速中完成。 “手术一共进行了3个半小时,我们已经尽力降低患者断肢缺血时间,”印飞主治医师术后向我们介绍,“急诊手术很圆满地结束,患者离断的左小腿终于保住了。术中一共输了4袋血。手术室外,当愁眉不展的家属看到亲人从手术室推出来后,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术后第二天,印飞主治医师来到病房查看患者的恢复情况。他在查看其患肢后表示,目前皮肤红润、张力适中,病情暂时稳定。如果这样的状态能持续下去,成活基本上不是问题。他同时叮嘱家属,卧床期间可以适当加强足部的功能锻炼,这样有益于血液循环。另外,可适当按摩大腿肌肉,预防肌肉萎缩。 印飞主治医师表示患者后期还要经历创面修复、肢体延长等多次手术。术后功能的恢复还是很漫长的过程。印飞医师表示,将竭尽所能为患者完成后续治疗,帮助其重返社会。 印飞医师个人简介: 印飞,男,讲师,无锡九院小儿畸形矫形组组长,手足畸形疾病专家,现任江苏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医疗美容分会显微修复重建学组副组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超显微医学修复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先天畸形疾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小儿整形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创面修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烧伤整形学组委员。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北大核心期刊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先后主持并参研省、市级课题6项。擅长:小儿先天手足畸形、四肢外伤后畸形矫形、外伤后功能重建、四肢再植再造、四肢骨折的微创治疗,四肢复杂创面的显微修复等。
印飞 2024-11-08阅读量226
病请描述:骨骼肌(通常被称为“肌肉”)不仅是我们日常活动的基础,还在能量代谢、呼吸、和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中起着关键作用。适量的运动和负重训练有助于维持和提高骨骼肌质量;然而,在缺乏运动或长期不动的情况下,骨骼肌质量会下降,导致肌肉萎缩。这种萎缩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功能,还可能降低生活质量。 什么是肌肉废用性萎缩?你是否曾经因为受伤、疾病或长期不活动而发现自己的肌肉变得越来越无力?这种现象可以理解为发生肌肉废用性萎缩。 肌肉废用性萎缩是指由于活动减少和肌肉负荷急剧下降,导致骨骼肌质量显著下降的现象。它可以影响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如大腿、小腿、手臂和面部,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肌肉体积缩小,两侧肌肉大小不对称; 肌力下降,难以完成以前轻松进行的活动; 运动能力受限,出现行走困难等问题; 感觉异常,可能伴随麻木或刺痛感。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身体的外观,还会严重削弱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例如,一些人在因病长期卧床或由于外伤而长期固定肢体后,会发现其肌肉明显萎缩。 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肌肉废用性萎缩?常见的原因包括: 久坐不动:长期坐在办公桌前或沙发上,缺乏锻炼; 长期卧床:由于疾病或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导致肢体活动减少; 神经损伤: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障碍; 外伤后固定:骨折或其他伤害导致的长期固定肢体; 心理因素:如惧怕疼痛或跌倒,导致不愿意活动。 这些情况不仅在老年人、重症患者中常见,现在许多年轻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例如办公久坐、不爱运动,等等,肌肉废用性萎缩也已然悄悄降临在他们身上。 为什么会发生废用性肌萎缩?肌肉组织富含蛋白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维持着肌肉的质量。然而,在废用状态下,这种平衡被打破,表现为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科学研究表明,控制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复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有研究指出,Insulin/IGF1-AKT-mTOR通路和FoxO转录与之密切相关。此外,研究还提出,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是导致废用性肌萎缩的潜在因素。这些因素会加速肌肉细胞的损伤和死亡,进一步加剧萎缩。老龄化和营养不良也会影响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成为废用性肌萎缩的加重因素。 废用性肌萎缩会带来哪些健康问题?骨骼肌不仅仅是运动的基础,它还在呼吸、血糖调节和能量代谢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肌肉萎缩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1.运动功能障碍这是废用性肌萎缩最直接的影响。肌肉萎缩导致力量不足,使得个体的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同时,这也增加了跌倒和外伤的风险,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2.代谢紊乱骨骼肌参与了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谢,因此,肌肉质量的下降会影响这些代谢过程,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不良预后严重的肌肉萎缩与多种疾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例如癌症恶病质、严重感染和器官衰竭等。这些情况常常导致身体的进一步虚弱,增加病情的复杂性。 如何预防和改善废用性肌萎缩? 1. 保持运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动起来!运动锻炼,尤其是抗阻训练,可以有效增加肌肉质量,改善肌肉功能。对于年轻人和老年人而言,运动的效果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运动计划。对于那些由于外伤、虚弱或惧怕跌倒等原因而无法进行有效锻炼的人,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替代治疗手段。这种治疗通过诱导肌肉非自主收缩,模拟运动对肌肉的刺激,从而改善废用肌肉的功能。 2. 均衡饮食除了运动,营养干预也是预防和改善肌萎缩的关键。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肌肉生长。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鸡蛋、豆类)是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此外,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摄入也同样重要,它们为肌肉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支持。3. 定期健康检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检查肌肉质量和功能状况非常重要。通过定期的健康监测,早期发现肌肉萎缩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328
病请描述: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膝关节弹响的经历。在久坐站起时、在下蹲起身时、在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突然会发出“咔嚓“的一声。 关节弹响的形成 关节连接处的关节腔是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压力小于大气压,通常称为负压,它使对应的关节面互相紧密贴附,有利于关节的稳定。当关节被拉伸和弯曲时,关节腔的体积就会随之增大,关节周围的滑液压力就会降低,从而使溶解在滑液中的气体被释放出来。当关节拉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滑液里面的气泡就会破裂,发出弹响。 一般来说,膝关节弹响分为生理性弹性和病理性弹响。 生理性弹响其表现为久坐后膝关节突然伸直,膝关节周围韧带受到牵拉或屈伸、关节内软组织相互摩擦,从而发出“嘎嘣”弹响。这样的情况并不需要特别的处理,也不用过分担忧。其特征为: 1.发作频率低,响声清脆,单一; 2.两次弹响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3.不伴有疼痛、交锁感,常在弹响后有舒展感、轻松感。 病理性弹响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疾病,因而需骨科医生进行专科鉴别诊断,以下列举几种引起弹响的常见疾病: 1.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是导致病理性膝关节弹响主要原因,一般出现在青年群体,发生原因和剧烈运动、外伤有着密切关系,患者多伴随着打软腿、绞锁、疼痛、大腿肌肉萎缩等症状,且在检查时,医生将患者患肢大腿固定好,旋转患者小腿,屈伸膝关节时患者感觉到明显疼痛。 2.盘状半月板。盘状半月板也常被称之为盘状软骨,主要指患者半月板形态出现盘状异常改变。盘状半月板因为质地比较肥厚,因此,容易发生关节弹响。 3.髌骨软化症。膝关节在做屈伸活动事出现响声、疼痛、肿胀,不同时间症状轻重不一。检查过程中医生用手掌部将髌骨压住,让髌骨紧贴股骨髁,对髌骨进行旋转时髌骨面明显不平整,股骨髁出现“沙沙”摩擦响声,明显疼痛。 4.十字韧带损伤。十字韧带损伤一般患者多存在外伤,受到创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无法行走,或者行走时出现剧烈的疼痛。膝关节屈伸有明显的响声,且还可能出现骨骼移位情况。 5.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患者一般和关节软骨、半月板病变有着密切关系,当患者胫股关节软骨、髌骨关节摩擦,膝关节活动就会出现低钝声音,还伴随着局部肿痛。 6.膝关节游离体。当膝关节中软骨出现损伤,软组织钙化,就会导致膝关节游离,当关节囊中游离体到处游走,导致患者膝关节出现无规律、不固定弹响,且弹响声音比较小。 综上所述,造成膝关节弹响因素比较多,在临床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判断患者是生理性弹响还是病理性弹响,如果确认为病理性弹响,要及时接受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合理运动。 几个保护膝关节的训练 01 泡沫轴放松髂胫束 可以放松外侧髂胫束减轻髌骨外移的拉力,股四头肌的外侧头的肌肉张力,以及提高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泡沫轴放松髂胫束泡沫轴放松股四头肌 02 短弧训练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得到股四头肌内侧头,改善髌骨外移和髌骨的活动轨迹,练习上也要注意抬起后保持膝盖打直慢慢放下,以加强离心的训练。 03 髌骨松动 髌骨从外侧朝内侧推动,推到末端后保持15秒,增加髌骨的内向活动能力,给髌骨活动更多的空间。 几个日常生活中保护膝关节的习惯 1.改掉不良生活习惯。例如,不要跷二郎腿,不要过度运动,登山攀岩,如厕时间不要太长,平时做家务也不要长时间蹲跪在地。 2.适当减肥。减少上半身尤其是腰腹部的赘肉,这样膝关节的压力也会减小很多。 3.少穿或不穿高跟鞋。多穿带有足弓支撑的运动鞋。 4.进行必要的肌肉锻炼。尤其是膝盖周围的肌肉,年轻朋友建议多去游泳,中老年人建议尝试打太极、八段锦。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356
病请描述: 什么是足下垂? 足下垂(尖足)是骨外科体征之一,指的是在行走过程中,由于踝关节背伸力量不足,导致前足无法抬起,患者为了避免拖拽脚趾,行走时可能拖着患足或抬高下肢,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仿佛在跨一道门槛,即“跨阈步态”,部分患者可有小腿外侧及足背部感觉障碍。这一现象多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影响患者的步态和日常活动。 01 足下垂形成的原因 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和坐骨神经损伤是导致足下垂最常见的原因。这些神经损伤可能由外部挤压伤(交叉腿,习惯性或长期蹲跪)、脊髓损伤、小儿麻痹、腰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引起。神经损伤后,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局部肌肉僵硬和生物力学的改变,从而导致足下垂。 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肌肉疾病,也会导致足下垂。肌肉萎缩使肌肉的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肉体积缩小,影响踝关节的背伸功能。 骨骼病变: 跟踝关节的病变、腰骶神经丛损害、腰骶神经根损害等,也会引发足下垂。这些病变可能由外伤、椎间盘突出、脊髓占位等引起,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和肌肉的功能 其他疾病: 如脑卒中、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也可能导致足下垂的发生。 02 足下垂的症状表现 足下垂的主要症状包括: 步态异常: 患者在行走时,常常出现脚部拖地、脚背下垂或脚尖向下翻转等现象。 疼痛与肌肉无力: 患者可能伴有下肢疼痛、乏力等症状,影响日常活动。由于神经损伤或肌肉萎缩,患者可能出现下肢肌肉无力,尤其是踝关节周围肌肉。 踝关节及足部畸形: 长期的足下垂可能会导致踝关节、足部肌肉和韧带的萎缩、变形和僵硬,出现踝关节扭曲、脚弓塌陷等情况。 行走困难: 由于足下垂影响了步态稳定性和平衡能力,患者在行走时可能感到困难,容易摔倒或跌倒 03 常见的诊断方法 足下垂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神经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生理活动,评估神经损害的存在及其程度。 核磁共振检查: 用于观察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变化,有助于发现椎间盘突出、脊髓占位等病变。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的下肢肌力、肌张力、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等,初步判断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状态。 步态分析: ①足底扫描测试:利用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足部的三维形态数据。 ②足底压力测试:运用压力测量仪器对人体在静止或者动态过程中足底压力进行测试,对不同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不同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和模式。 ③三维步态分析:根据步行中的生物力学原理,通过计算机辅助及远红外摄像技术得出人体步行过程中头颈部、躯干和下肢各个关节的运动角度、关节力矩以及地面反作用力等数据。 04 足下垂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对于神经断裂或严重压迫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牵引截骨术、神经吻合术、髓核摘除术等。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以改善神经损伤引起的症状。对于肌肉萎缩症患者,还需给予营养肌肉的药物。 康复锻炼: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物理治疗师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如电刺激、理疗和康复运动,来帮助恢复足部的正常功能。 踝足支具: 将踝关节固定在功能位,在行走过程中可稳定保护踝关节,改善足内外翻、足下垂等畸形,纠正异常步态。 矫形鞋垫: 矫形鞋垫可矫正足内、外翻及扁平足等足部疾患,改善站立、行走功能以及步态。 矫形鞋: 矫正足畸形,维持正常的站立行走姿势,是以矫正足部变形、分散足部压力和减轻疼痛等为目的而设计制作的矫治足部疾患的特殊鞋。
王金武 2024-09-02阅读量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