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大腿刺痛 > 内容

大腿刺痛内容

大腿内侧疼痛的肌筋膜激痛点松...

病请描述: 大腿内侧疼痛的肌筋膜激痛点松解治疗 一、耻骨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疼痛科俞晓杰二、股内侧肌(参见大腿前部疼痛)三、股薄肌四、大收肌髋收肌群激痛点(明显问题制造者) 1. 症状:1)长收肌是腹股沟痛最常见原因;长短收肌:仅负荷时腹股沟和大腿内侧痛;近端模式:持续性腹股沟深部和大腿上端前内侧痛;远端模式:膝关节上内侧;2)大收肌:相对常见;大腿中部TrP1:大腿前内侧腹股沟韧带下至膝上;近端TrP2:严重骨盆内疼痛;3)股薄肌:大腿内侧持续静息表浅痛,位置改变无减轻,行走缓解。 2. 体征:受限试验;压痛(大收肌股骨内侧髁,股薄肌胫骨附着点);触诊窗三角(近侧坐骨结节耻骨,后面半腱半膜,前面股薄)。 3. 鉴别:腹股沟和大腿内侧痛(耻骨肌、VM)、双侧长收肌(中腰椎损害);力学过度负荷(应力性耻骨联合炎、应力性耻骨骨折、收肌止点撕裂综合征);关节功能障碍(髋骨关节炎);神经卡压(闭孔疝、阴部股神经卡压:大腿前腹股沟韧带中下痛麻)。 4. 治疗:1)长短收肌:股A位于缝匠肌深部、长短收肌外侧,触诊股A和长收肌前外缘,针朝向后内,嵌式朝向手指;2)大收肌:长收肌位于股A和大收肌前面之间;TrP1:坐骨N靠大收肌和腘绳肌经过,坐骨髁和大收肌深部;TrP2:股薄肌旁边或深部。 五、缝匠肌 缝匠肌激痛点(隐藏的共犯) 1. 症状:突发表浅锐痛或刺痛;下方TrP:沿肌肉上下,但不在膝内深部;上方TrP:卡压股外侧皮神经(大腿前外侧感觉异常性股痛:站立、行走、伸髋加重)。 2. 体征:ROM不受限;抗阻软弱疼痛;胫骨附着点压痛。 3. 鉴别:缝匠肌弥散表浅痛(VM膝关节深部)。 4. 治疗:正切与皮肤平行。

俞晓杰 2018-11-09阅读量2.0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诊断

病请描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诊断-症状篇 发表者:许鹏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脊柱疾患之一,占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15%,占因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0%。多见于青壮年,其中80%以上分布于20~40岁之间。因腰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后髓核向后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等而出现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如何能够早期发现呢?下面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一些表现,可以帮助大家早期自我诊断,及时就医检查。                                                              1. 腰痛  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疼痛平卧位有所减轻,站立或行走后加剧。有时亦可表现为为腰部痉挛样剧痛,发病急,多难以忍受,须卧床休息。  2.下肢放射痛 俗称“坐骨神经痛”,至少有9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该症状。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有时可至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跛行。    3. 下肢麻木、发冷 多与下肢放射痛伴发,表现为下肢肌肉酸胀、麻木,或者下肢皮肤麻木感明显、触觉减退等。部分病例自觉肢体发冷、发凉,主要由于椎间盘压迫或刺激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导致。    4. 马尾神经症状  主要见于严重的中央型椎间盘突(脱)出者。其主要表现为会阴区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等症状。 5. 足下垂    主要表现为足背伸无力,走路时常出现一只脚拖地。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严重腰椎间盘突出(L4/5)压迫L5神经根,导致神经功能异常。足下垂一旦出现,即使进行手术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也很难恢复。  6.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 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可能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上海长征医院骨科     担任国际AO内固定协会会员(AO Spine)、北美脊柱学会会员(NASS)、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微创学组机器人技术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委脊柱康复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第二军医大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导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青年审稿专家、《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委和《Translational Surgery》青年编委等。先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培训,获得AOSpine Fellowship和CAOS-NASS Fellowship并多次前往美国进修脊柱外科。 近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校、院级课题3项,主持军事论坛1次,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参与编写专著4部。 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10余年,以脊柱常见疾病的微创治疗与复杂疑难疾病的综合治疗为特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骨折,微创通道治疗各型脊柱疾病等;在脊柱退变、外伤、畸形等疑难危重疾病方面有独到诊治经验与特色,如颈椎病、腰椎病(间盘突出、滑脱、椎管狭窄等)、枕颈畸形、脊柱侧弯畸形、脊柱韧带骨化病等。  

许鹏 2018-10-21阅读量8800

准妈妈,你如何防治痔疮?——...

病请描述: 准妈妈,你如何防治痔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王振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 肛肠科研究生夏宇虹 指导 王振宜 经常有孕妇忧心忡忡地去问妇科医生:“医生,我患了痔疮,但不敢用药,怕对宝宝有影响,我该这么办?”得到的答案却是没有好的办法,只有忍痛,等生完孩子症状自然会缓解。.其实,肛肠科医生却能在不影响胎儿的情况下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因此如果怀孕得了痔疮,还是需要去肛肠科就诊。 比如有这样一位手足无措的女士在网络上求助:“我31岁,怀孕5个月了,以前有过痔疮发作,但这次比较严重,一蹲下来就嘀嗒嘀嗒的流血,大便拉不出来,也因为恐惧根本就不敢蹲太久,所以更加恶性循环,已经有3天这样了,怎么办,求求哪位大夫帮帮我,我好恐惧!” 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痔疮,为什么孕妇容易得痔疮呢?其实痔疮是一种常见病,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有:(1)大便出血:这种出血以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血,血色鲜红为特点,这也是内痔和混合痔早期的常见症状。出血一般发生在便前或者便后,有单纯的便血,也会与大便混合而下。出血时呈喷射状、点滴状、擦拭带血等。(2)大便疼痛:大便时肛周疼痛,一般表现为轻微疼痛、刺痛、灼痛、胀痛等。(3)坠胀不适:肛门坠胀不适主要是内痔的症状,轻者有胀满下坠感,重者重坠痛苦。(4)肿物脱出:肛门内部出现肿物脱出,这主要是中晚期内痔的症状。轻者只有在排便时才会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回纳,重者在咳嗽、压腹、用力下蹲时即可脱出,严重者甚至用手无法托回肿物。 孕妇为什么易患痔疮呢?原来,女性在怀孕期间,通常在怀孕的第三阶段,由于增大的子宫持久压迫直肠,致使局部静脉血液回流不畅,淤积在肛门直肠,引起痔疮。同时,孕妇雌激素水平上升,引起肛垫充血肥大,痔静脉曲张淤血,引发痔疮。加上孕妇活动较少,易致大便秘结,因排便用力或排便时间过久,导致肛门周围静脉充血肿胀,形成痔疮。 既然孕妇这么容易得痔疮,那得了痔疮的准妈妈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孕妇患痔疮并不可怕,因为产后随着激素水平的逐渐趋于正常,痔疮也有症状缓解的倾向。所以如果痔疮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大可不必过度担忧,只要注意保证大便通畅和软化即可。倘若自觉影响生活,可以选用如复方角菜酸酯的栓剂或乳膏止血止痛,改善局部不适。面对市面上各种痔疮栓剂或乳膏,准妈妈们要慎重选择,不能使用马应龙这类痔疮药膏,这类痔疮膏由麝香、牛黄、珍珠等药物组成。其中,麝香有活血散结、止疼和催生下胎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麝香还对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孕妇使用后容易发生流产或早产。因此,孕妇选用痔疮膏时,最好不要选用含麝香成分的。复方角菜酸酯的栓剂或乳膏对胎儿是安全的,各位准妈妈们可以放心使用。伴有便秘的孕妇要尤其注意保证大便通畅,注意饮食搭配,多吃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如果大便还是较硬,自身又在哺乳期,可以服用对哺乳没有副作用的膳食纤维或者乳果糖等,使大便软化。 治疗的问题解决了,那未患痔疮的准妈妈们又该注意些什么以未病先防呢? 首先,要注意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白菜、黄瓜、西瓜、猕猴桃、香蕉等。多食槐花、蜂蜜、胡桃肉、酸奶、黑木耳等对痔疮有预防作用的食品,多食玉米、地瓜、小米等粗粮。不食辛辣刺激食品,如辣椒、胡椒、姜、蒜等,少食苹果、葡萄、山药、巧克力,不饮浓茶咖啡,避免饮酒。 其次,要养成良好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尽量缩短如厕时间,排便不宜过度用力,时间不宜过长,切忌大便时读书、看报。排便后,最好用温水坐浴,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肛门清洁。便秘孕妇应遵医嘱服作用温和的通便药物,切莫乱用泻下药物,以免造成流产。 第三,要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蹲坐,坐下时将腿伸出,采取舒适姿势。防止疲劳,保证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第四,可坚持做“提肛运动”。做提肛运动时思想集中,并拢大腿,吸气时收缩肛门括约肌,呼气时放松肛门。如此反复收缩和放松,每次重复30-50遍,每日做1-2次。可增强骨盆底部肌肉力量,利于排便,预防痔疮。 总之,孕妇怀胎十月异常辛苦,准妈妈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避免不适,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痔疮。

王振宜 2018-07-24阅读量4996

恼人的“坐骨神经痛”,得了腰...

病请描述: 什么是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脊神经,由腰4~骶3神经根组成,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再沿大腿后面达腘窝(膝盖后方的凹陷区域)上方,分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支配大腿后面以及小腿和足的全部肌群,也分布至大腿后面、小腿和足的皮肤。坐骨神经痛指的就是沿着坐骨神经及其分支所支配区域的疼痛。常为逐渐发生,开始呈钝痛并逐渐加重。典型表现为沿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到足跟部或足背的疼痛,患者往往将其描述为“大腿后面像一根筋吊住的痛”。早期有的病人也可表现为痛觉过敏,即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受到轻微刺激,如轻触、冷热或者弱的伤害性刺激就会引起长时间的疼痛。随着病程进展,受压神经根的支配区域还会出现感觉迟钝或麻木。在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大小便时,加重刺激神经根,常可使腿痛可加重。有些病人被迫采取腰部前屈、屈髋位,以达到松弛坐骨神经的紧张度而减轻疼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脊柱外科董健   坐骨神经痛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回事吗? 理论上来说,凡是造成腰4~骶3神经根损伤及坐骨神经在走行路径上受压或损伤的疾病都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如神经根肿瘤、腰椎肿瘤、结核、盆腔肿瘤等其它病灶压迫坐骨神经、神经走行路径上的骨折块压迫等。现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绝大部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节段,神经根在这些节段受损就表现为坐骨神经痛,9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有坐骨神经痛。应该说,坐骨神经痛往往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和主要的表现,但坐骨神经痛绝不等同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引起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衰、亡的客观规律,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以及每一个细胞都不可抗拒地要经历退行性变这个过程。由于腰椎要承受身体的大部分重量,活动度很大,腰椎间盘要承受如此大的的负荷,容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因此退行性变比其他组织器官要早,而且进展相对要快。在20多岁的时候,椎间盘已经悄悄地开始退变了。此外,腰椎退变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外力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部分人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 2.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1)  椎间盘自身修复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在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加微弱。 (2)  椎间盘后外侧包裹髓核的纤维环较为薄弱,髓核容易从该部位突出。。 (3)  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先天性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这些畸形使得腰椎间盘各部分受力不均匀,加速退行性变。 3.种族、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例如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等发病率较其他民族明显要低。研究发现小于20岁的青少年患者中32%有家族史。   除坐骨神经痛之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有哪些症状?     1.腰痛:腰痛是大多数本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因此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会发生腰痛。还有一些患者先出现腰痛,一段时间后出现腿痛,同时腰痛自行减轻或消失,来就诊时仅主诉腿痛。痛多为刺痛,常伴有麻木、酸胀的感觉。腰痛的程度各人之间差异很大,症状轻者可以继续坚持工作,症状严重者疼痛剧烈,不能翻身,只能卧床休养,甚至需要肌肉注射杜冷丁等止痛针剂。 2. 肢体麻木、发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没有下肢的疼痛,而仅出现肢体的麻木感,这多数是因为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的。大腿外侧是常见的麻木区域,当穿衣裤接触时可以有灼烧感,长时间站立可加重麻木感。部分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会自己感觉患侧肢体发凉,临床实验发现受测试病人患侧肢体基础皮温低于未受累肢体的皮温,因此又称为冷性坐骨神经痛。 3. 脊柱侧凸:脊柱侧凸表现为腰椎在向左侧或右侧弯曲。一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采取腰椎向左侧凸或右侧凸的姿势,当他们采取侧凸的姿势时,由于神经根受到的牵拉减小,疼痛往往减轻。因此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减轻疼痛所采取的姿势性代偿畸形。 4.大小便异常和性功能障碍: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巨大时会压迫椎管内的马尾神经,并且可以引发脑脊液循环受阻,出现神经水肿、充血,会进一步加重对马尾神经的卡压。马尾神经控制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受压迫以后这些功能就会发生异常。其中大便异常以便秘、排便不能控制多见,小便异常多表现为小便费力,甚至无法小便。性功能障碍以阳痿最多见,偶有持续性阴茎勃起。这些马尾压迫综合症的表现一旦发生,需要尽快手术治疗。   如何预测自己可能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到目前为止,除了CT和磁共振检查以外,还没有更简单的检查诊断方法,但掌握以下的病史特点,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做些简单的自我预测,同时在就诊时能给医生提供充分、可靠的线索。 1.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这是腰突症的典型症状之一:a)一般突然发病;b)时好时坏,时轻时重,反复发作;c)多数病例一般先是发生腰痛,以后出现腰痛伴放射性下肢痛;d)一些增加腹压的动作可使症状加重,如用力排便、喷嚏,甚至咳嗽;e)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部位多在腰部和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进程较缓慢,且定位不准确,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2.麻木,也是病人可以主观感觉到的情况:a)一般在小腿外侧、后侧、足跟及足外缘先感到麻,或火辣辣的感觉;b)如果不重视,则会慢慢发展为“发木”的感觉。 3.无力,病人可感觉脚部活动不灵活:a)表现为大脚趾上翘力量减弱;b)也可表现为脚背向上翘或向下绷紧的力量减弱,很多患者感觉为开车时无力控制油门。 4.下肢温度低,这种情况出现的机会比较少:a)可感觉到一条腿“发凉”;b)以小腿、脚及脚趾尤为明显;c)有时可出现单侧或双侧的下肢水肿。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因人而异,取决于该病的不同病理类型、病理阶段、临床表现以及病人的年龄、身心和社会、工作状况。主要疗法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两种疗法各自有其适应症。80%-8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或暂时缓解。 保守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方法,治疗的目的是使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部分吸收或回纳,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从而缓解或消除疼痛症状。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推拿按摩等)、中医药治疗(包括针灸)、牵引、局部封闭药物注射等。卧床休息是保守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它可以使椎间盘、椎管内承受压力降低,有助于缓解对神经根、马尾神经等的压迫,减轻神经根水肿,对初次发作和症状、体征较轻者效果非常明显。当症状初次发作时,应当“绝对”卧床休息,“绝对”一词的含义是:饮食、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当然卧床时间过长,缺乏必要的肌肉锻炼会导致肌肉萎缩,因此在症状、体征缓解后,应当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另外还应当注意的是:床不宜太软,也不宜太硬,应当宽大,有利于病人翻身,并防止褥疮发生;最好能够坚持持续卧床一段时间,一般为3周或以上;卧床的姿式可以选择仰卧、侧卧、俯卧及跪卧等,主要以自感舒适为宜。病人在卧床时应当全身肌肉放松,可以口服放松肌肉的药物,也可以听听音乐,读读报刊等进行放松和休息,这样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又可以愉悦身心。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超过三到六月或者症状反复发作可进行手术治疗。应当注意的是,当出现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异常时应尽早手术。对于手术后复发症状严重的患者也建议手术。经典的手术方法是后路开窗突出髓核摘除术,有些特殊的类型需要行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近年来一些新技术如非融合技术,像人工椎间盘、弹性固定等因有其明显的优点也开始在临床应用。但应该慎重,需找有经验的大医院和医师开展。。 无论是保守疗法还是手术疗法,不能够仅仅为治疗而治疗,都应该建立在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身体和全面参照相关辅助检查基础之上,X线、CT、MRI、肌电图等辅助检查都非常重要,而且有时是必须的,尤其是神经根受压的相应定性、定位检查,以免误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否预防 预防工作应从学校、家庭、工作和职业前训练开始,要了解正确的劳动姿势,注意劳动保护,从而避免加速腰椎间盘退变和在腰椎间盘退变基础上的损伤。预防措施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坚持健康检查:青少年或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注意检查有无脊柱先天性或特发性畸形,如有此种情况,将来极易发生腰背痛,并诱发椎间盘突出。对于从事剧烈腰部运动的工作者,如运动员和杂技演员,应注意检查有没有发生椎弓根骨折等,如有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应该加强腰背部保护,防止反复损伤。 2.改正不良的劳动姿势。背重物时,胸腰稍向前弯,髋膝稍屈,迈步要稳,步子不要太大。扛重物时,身体先蹲下,腰要挺、胸要直,起身要靠下肢用力,起身后稳住身子再迈步。劳动时正确的站姿应该是:膝关节微屈,臀部轻轻收缩,自然收缩腹肌,这样可使骨盆轻微后倾,腰椎轻度变直,减少腰骶角的角度,增加脊柱支撑力,减轻椎间盘的负担。站久了,可以改为“稍息”的姿势,即一侧脚向前跨半步,让体重放在一侧下肢上,而使另一侧下肢稍加休息,两侧交替。 3.加强肌肉锻炼  强有力的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腹肌和肋间肌锻炼,可增加腹内压和胸内压,此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 (1)  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一上一下为一个动作,连续作20-30个。 (2)  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                                             以上动作须连贯进行,每晚睡前一次,连续3-6个月。 (3)  飞燕点水运动。即:患者俯卧硬板床上,先是上肢后伸,头后背尽量后仰,而后下肢并拢后伸,全身翘起,腹部着床,持续15~30秒,每次30分钟,每天两次以上。 4.避免体重过重。

董健 2018-07-10阅读量8826

骶管囊肿:久治不愈的腰腿痛

病请描述: 在老年化社会中,腰腿痛十分常见,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出行,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而腰椎间盘突出是 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然而有些中老年朋友发现,多种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以后,腰腿痛仍不见好转,这时就要细致查找原因了。 姚女士是某大型国企的会计师,49岁,长期坐在计算机前办公,3年前出现腰骶部疼痛,以为是坐姿不良引起腰肌劳损,用药和按摩理疗不见好转,随后又出现右下肢痛,疼痛从臀部、大腿后向小腿和足底放射,感觉“有根筋吊牢”。姚女士觉得会不会是神经有问题,不敢大意,去当地省级医学院附医院骨科、神经外科诊治,诊断是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先后给予腰椎间盘穿刺臭氧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3个疗程,疗效不明显,于是在去年2月在全麻下实施2节段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然而术后症状仅部分减轻,并没有痊愈。姚女士于是特别注重生活护理,不敢弯腰,不敢久坐,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此后病情并没有停止进展,在原来腰腿痛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肛门内坠胀、刺痛,久坐后肛区疼痛越来越重,平躺后逐渐减轻,早晨起床后不适的感觉明显减轻,是一天中最舒服的时间段。走行也受到很大限制,步行500米就感觉到下肢严重的酸痛,被迫停下来休息,因此严重影响了生活,更无法正常工作,只好办理了病退。经朋友介绍,来到上海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神经外科腰椎骶管组组长郑学胜博士仔细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影像资料以后,为她安排了一项特殊的3D-FIESTA磁共振成像,结果发现,虽然腰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已经完全解除,但骶1-2水平存在一个骶管囊肿,对骶神经根形成明确的压迫,必须手术解决。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姚女士接受了“内镜下闭合式囊颈封堵手术”,术后症状完全缓解,至今无任何复发迹象。 郑博士介绍,骶管囊肿并不少见,常常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使病情复杂化。骶管囊肿分为两型:如果囊肿是一个单纯硬膜憩室,内部没有神经根,通过不会引起症状,不需要手术治疗;反之,如果囊肿牵涉到骶神经根,随着囊肿的逐渐增大就会引起腰退痛、会阴部疼痛,严重者甚至大小便异常、性功能障碍,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然而传统的骶管囊肿切除术手术难度高,风险较大,特别是可能引起顽固性脑脊液漏,伤口不愈,因此很多医院没有开展。新华医院神经外科最早从美国引进了骶管囊肿的“内镜下闭合式囊颈封堵手术”,该技术无需切除囊肿壁,所以从根本上减少了脑脊液漏手术并发症,大大改善了安全性,并明显提高了手术疗效,复发率低于10%。 另外,除了骶管囊肿,黄韧带增生钙化、椎管狭窄等情况也会使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效果不佳,因此术前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就显得特别重要,对影像分析不能遗漏细节。

郑学胜 2017-08-30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