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声带炎 > 饮食

声带炎饮食

声带炎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病请描述: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H+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明确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和胃吸出物测定,同位素测定可了解反流程度。北京262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邓昌荣疾病简介胆汁反流性胃炎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总发病率约5%左右,其中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的发病率为 BillrothⅠ术式的2~3倍。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存在十二指肠胃反流,而反流物不对胃粘膜造成伤害。但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由于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障碍,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胆汁酸、胆盐)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H+向上皮细胞内反渗, 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继而引起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前者为非手术胃发生在过量十二指肠液反流;后者为胃幽门手术或胆囊切除后发生的胃胆汁反流。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发生胃癌的发生。 发病原因及机制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被认为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协调运动失调引起的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幽门关闭功能减弱、胃排空延迟, 均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过量反流入胃。 1. 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生机制十二指肠胃反流是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发生过度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当十二指肠出现逆蠕动,此时恰好幽门开放,则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有时十二指肠逆蠕动很强,若出现强有力的胃窦收缩。也可以阻止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任何导致胃肠动力紊乱和解剖异常的因素均可引起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 2. 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致病作用 胆汁酸是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黏膜损伤的主要成分,对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酸性环境下汁酸对胃黏膜的侵袭力增强,其与消化酶等成分的共同作用可导致黏膜细胞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同时削弱胃黏膜的多种保护机制,并促进作用其他损伤因子如胃酸和幽门螺杆菌的作用。3.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与HP感染并存,HP感染和胆汁反流两者均与黏膜损害有关,其可能通过增加胃泌素释放,从而影响胃十二指肠动力,引起胆汁反流。 4. 其他原因:如原发性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可使幽门开放时间延长、幽门松弛或挈持续开放状态,使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引起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如胃肠神经肽和激素水平异常可导致胃肠道运动的紊乱进而导致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 病理生理胆汁反流性胃炎在肉眼下表现为胃黏膜弥漫性红斑、充血、水肿;可见胆汁斑附壁,糜烂及出血,病灶以胃窦近幽门处最明显。组织学上,胃黏膜层可出现血管充血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固有层可水肿;胃小凹上皮可出现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可伴腺体萎缩;黏膜毛细血管充血扩张或出血。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部饱胀不适,中上腹持续烧灼感,亦可表现为胸骨后痛,餐后可加重,服碱性药物无缓解反而加重。可伴有腹胀、嗳气、烧心、反酸、恶心、呕吐、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以及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胆汁性呕吐时其特征性表现。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一般发生在晚间或半夜,呕吐物可伴有少量食物或血液。 诊断鉴别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和胃吸出物测定,同位素测定可了解反流程度。 1. 胃镜检查:可在内镜下直接看到胆汁返流,胃黏膜表现为弥漫性充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皱襞水肿或糜烂。胃腔里可见绿色潴留液,幽门口松弛或处于开放固定状态,十二指肠蠕动时可见黄色泡沫反流入胃。内镜下胆汁反流可分为3度:I度为量黄色泡沫间断从幽门口涌出和(或)黏液湖呈淡黄色;Ⅱ度为黄色泡沫从幽门口涌出和(或)黏液湖呈黄绿色;Ⅲ度指黄色液体从幽门口频繁流出和(或)持续性喷射出或胃内布满黄绿色黏液。 2.胃吸出物测定:通过从患者鼻腔插入胃管到达胃腔,继而抽吸空腹和餐后胃液,测定其中胆酸含量,如空腹基础胃酸分泌量<3.5mmol/h,胆酸超过30ug/ml, 则可确诊胆汁返流性胃炎。 3.同位素测定:通过静脉注射2mC i 99m T c-丁亚胺双醋酸,观察肝、胆囊及胃区,决定肠胃返流指数。通过对胃内同位素含量的检测,可了解肠胃返流的程度。 疾病治疗药物治疗1.促胃动力药物:通过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促进反流物的排空。常用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叮啉)、莫沙必利(新络纳)等。甲氧氯普胺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其可以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应区.具有中枢性镇吐作用。增强胃的蠕动,促进胃排空以及幽门和十二指肠的扩张,加速食物通过;多潘立酮则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具有外周阻滞作用,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莫沙必利是选择性5-HT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肠肌层神经丛的5-HT受体,使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释放增加,从而促进胃排空。 2. 结合胆盐类药物:如达喜(铝碳酸镁),通过与胆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结合,继而减轻胆盐对胃黏膜的损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为临床上主要用药;如阴离子交换树脂(考来烯胺),口服后释放出氯离子,与胆酸结合,形成不可溶、不吸收的复合物,加速胆盐及粪便排出,减少胃黏膜损害。 3. 抑制胃酸药:胃酸和胆汁有叠加的作用,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强,抑酸药对胆汁反流者同样有效。常用的抑酸剂主要为H2受体阻断剂(H2RA)及质子泵抑制剂(PPI)。前者能阻止组胺与其H2受体相结合,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常用药物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后者则能阻止胞质内H- K 交换,减少H排出,其抑酸作用远优于H2受体阻断剂。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疗程一般为2周。 4.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可以起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存。因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者的治疗,在常规应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和胃动力药物的同时.还应首先考虑根除幽门螺杆菌。这不但有利于疾病的愈合,更可减少诱发癌变的可能。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症状严重内科治疗无效者, 常用术式有Roux-en-Y 手术或胆道分流术。 疾病预后预后一般,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发生胃癌的发生。 饮食注意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忌烈酒、浓茶、浓咖啡,进食物品冷热适度,少食用粗糙辛辣均可损伤胃粘膜,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在情绪激动或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时进食,以免情绪变化会影响消化液分泌,进食应注意少量多餐,低脂饮食,高脂可使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胃肠内容物更易反流,进而增加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超重者宜减肥,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尤甚,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此外,应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并发症本病可并发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因反流的胃液可侵蚀咽部、声带、气管而至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即临床上所称的Delahunty综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可致吸入性肺炎。 专家观点长期而严重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增加胃癌的发生,因此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除积极配合药物及手术治疗外,患者更应注意的是饮食及生活方式的调整。通过健康的饮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作将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预防与控制。参考文献:1. 李宁.胃手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1999,2(1):56.2. 胡学建,董来华,葛建荣,张黎,陈龙根.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23(3):215-2173. 王伯军.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 中华消化杂志. 2004,24(5):298-299摘自:陈明锴 主任医师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邓昌荣 2020-12-10阅读量890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请描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定义:喉及以上的感染,如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会厌炎,声带炎等。70-80%为病毒感染,少数由细菌感染和理化因素所致。 是人类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传播途径为飞沫通过空气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 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基病毒等。 细菌主要有: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 分型: 1.普通型,也称“伤风”。以鼻部症状为主:鼻塞,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可有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可有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偶有听力减退。严重者可有发热,畏寒,头痛。查体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一般5-7天痊愈,伴并发症后可迁延。 2.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以咽痒和灼热感为主,咳嗽少见,咽痛不明显,喉炎者有明显声嘶,讲话困难,或发热,咽痛,咳嗽等。咳嗽时咽痛加重。查体: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触痛,偶有喉部喘息声。 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多夏季发病,儿童多见,因柯萨奇病毒A引起,明显咽痛,发热,病程一周。查体: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伴红晕。 4.急性咽结膜炎,夏季发病,由游泳传播,儿童多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以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充血明显。病程4-6天。 5.急性扁桃体炎,由溶血性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起病急,发热,恶寒,咽痛明显,体温可大39度。查体: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偶有淋巴结肿大,压痛,一般肺部无体征。 实验室检查:病毒引起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和分类计数及比例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及分类比例(中性粒细胞)升高。 并发症: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有基础疾病者看诱发加重,心衰者可诱发加重。 治疗:病毒感染者无特殊方法,以对症为主,注意戒烟,多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如:伪麻黄碱,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注意小儿忌用阿司匹林退热。抗生素注意要有细菌感染证据才用。以口服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奎若酮类,注意16岁以下忌用奎若酮类。抗病毒治疗常用奥司他韦。中药治疗。 预后:隔离传染源,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营养,饮食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必要时注射流感疫苗等。 中药:风寒:麻黄15,杏仁15,桂枝15,甘草10,生姜5片,大枣12,白芍15。风热:银花15,连翘12,淡竹叶12,荆芥12,防风9,薄荷15,板蓝根15,大青叶30,鱼腥草30等。

唐元华 2019-08-05阅读量8983

反流性食管炎。

病请描述: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而亚洲地区发病率低。这种地域性差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 别称 病因 1.抗反流屏障的破坏 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是在食管与胃交界线之上3~5cm范围内的高压区。该处静息压为15~30mmHg,构成一个压力屏障,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正常人腹内压增加能通过迷走神经而引起LES收缩反射,使LES压成倍增加以防GER。LES压过低和腹内压增加时不能引起有力的LES收缩反应者,则可导致GER。胆碱能和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药、α-肾上腺素能拮抗药、多巴胺、安定、钙受体拮抗剂、吗啡及脂肪、酒精、咖啡因和吸烟等多种与食物因素均可影响LES功能,诱发GER。此外,妊娠期、口服含黄体酮避孕药期和月经周期后期,血浆黄体酮水平增高,GER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2.食管酸廓清功能的障碍 正常食管酸廓清功能包括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两部分。当酸性胃内容物反流时,只需1~2次(10~15秒)食管继发性蠕动即可排空几乎所有的反流物。残留于食管黏膜陷窝内的少量酸液则可被唾液(正常人每小时有1000~1500ml,pH为6~8的唾液经食管入胃)中和。食管酸廓清的功能在于减少食管黏膜浸泡于胃酸中的时限,故有防止反流食管炎的作用。夜间睡眠时唾液分泌几乎停止,食管继发性蠕动亦罕见有发生,夜间的食管酸廓清明显延迟,故夜间GER的危害更为严重。 3.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的损害 当防御屏障受损伤时,即使在正常反流情况下亦可致食管炎。研究发现,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能力的削弱是反流性食管炎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 (1)胃排空异常。 (2)胃十二指肠反流当幽门括约肌张力和LES压同时低下时,胃液中的盐酸和胃蛋白酶,十二指肠液中的胆酸、胰液和溶血性卵磷脂等均可同时反流入食管,侵蚀食管上皮细胞的角化层,并使之变薄或脱落。反流物中的H 及胃蛋白酶则透过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层而深入食管组织,引起食管炎。 5.裂孔疝 常见的是滑动疝。食管胃接合部随胃体向上移位进入胸腔。胃体的上升使膈脚分开,裂孔扩大。疝囊小时,随体位、用力及咳嗽而上下滑动。疝囊增大后不再滑动,改变了裂孔附近的正常解剖关系,造成食管胃接合部闭合不全。胃的疝入使食管进入胃的His角消失,膈食管膜被拉长,变薄,腹段食管上移,使接合部的闭合功能进一步恶化。裂孔疝的病人中半数以上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6.妊娠呕吐 因妊娠增加了腹内压力而发生的裂孔疝可以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但分娩后可以恢复,无须任何治疗。呕吐及长期呃逆亦可使贲门口经常开放而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去除病因后可以恢复正常。 7.其他疾病 新生儿及婴幼儿在发育过程中,因有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良而发生反流,随幼儿发育,大部分可减轻。原发性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良使关闭不全,及因器质性疾病如食管下段及贲门部肿瘤、硬皮病和各种造成幽门梗阻等,均能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因此,反流性食管炎通常是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的结果,而在胆汁引起食管损伤前,必先存在幽门和LES功能失调;反流性食管炎者多伴有胃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因常致LES和幽门功能失调而易并发本病;十二指肠溃疡多伴以高胃酸分泌而易致胃窦痉挛与幽门功能障碍,故并发本病也较多。肥胖、大量腹腔积液、妊娠后期、胃内压增高以及烟酒药物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 临床表现 1.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严重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并不一定很严重。 2.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烧心)、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时影响病人睡眠。 3.疾病后期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但出现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4.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检查 1.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 注意有无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或食管狭窄,并了解胃和十二指肠情况。 2.内镜及活组织检查 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内镜可以确诊反流性食管炎,并可评估其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同时可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如食管癌、胃癌等。 3.核素胃食管反流检查 用同位素标记液体观察平卧位及腹部加压时,观察有无过多的胃食管反流。 4.食管滴酸试验 患者取坐位,插鼻胃管并固定于距门齿30~35cm处,先滴入生理盐水5~10ml,共15分钟,若无不适,再以同法滴入0.1mol盐酸15分钟,若出现胸骨后疼痛或灼热感为阳性。 5.心电图 疼痛发作时应行心电图检查,以便与心绞痛鉴别。 诊断 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反流性食管炎常与下述疾病相混淆: 1.食管癌 食管镜检及X线吞钡检查可作鉴别。 2.消化性溃疡 常呈慢性、节律性、季节性与周期性发作,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可见溃疡病变 3.心绞痛 食管炎的胸骨后疼痛与心绞痛可单独存在,有时同时存在,均可用硝酸甘油等缓解,鉴别很困难。 4.癔症球 是指病人主诉喉部有异物感,不能起始吞咽,有堵塞感,临床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认为是胃部高位反流造成食管上部刺激所致。有时为少数病人的仅有的症状而导致误诊。 并发症 本病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袭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临床上称之Delahunty综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尚可致吸入性肺炎。近年来的研究已表明GER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夜间呼吸暂停、心绞痛样胸痛有关。 治疗 1.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治疗。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行内科治疗。对肥胖病人应减轻体重可减少腹内压及反流。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小时勿进食,忌烟酒,均可减轻食管反流的发作。 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伊托必利等,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抑酸药物与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对部分患者可提高疗效。 2.促进食管和胃的排空 (1)多巴胺拮抗剂此类药物能促进食管、胃的排空,增加LES的张力。此类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吗丁啉),睡前和餐前服用。前者如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故老年患者慎用;后者长期服用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 (2)西沙必利通过肠肌丛节后神经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食管、胃的蠕动和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 (3)拟胆碱能药乌拉胆碱能增加LES的张力,促进食管收缩,加快食管内酸性食物的排空以改善症状。本口能刺激胃酸分泌,长期服用要慎重。 3.降低胃酸 (1)制酸剂可中和胃酸,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内容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碱性药物本身也还具有增加LES张力的作用。氢氧化铝凝胶及氧化镁。藻朊酸泡沫剂含有藻朊酸、藻酸钠及制酸剂,能漂浮于胃内容物的表面,可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呋硫硝胺和法莫替丁等均可选用。该类药物能强烈抑制胃酸分泌而改善胃食管的酸反流。上述症状如不能改善时,可增加剂量至2~3倍。 (3)质子泵抑制剂该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 -K -ATP酶,如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已广泛使用于临床。 3.联合用药 促进食管、胃排空药和制酸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促进食管炎的愈合。亦可用多巴胺拮抗剂或西沙必利与组胺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 4.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补疝裂孔、抗反流纠正食管狭窄。 5.中医治疗 (1)体针主穴为内关,足三里,备穴为肝俞、胃俞、上脘、公孙。 (2)耳针取神门、胃、食管,中度刺激并留针。 预防 1.忌酒戒烟:由于烟草中含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加重反流;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 2.注意少量多餐,吃低脂饮食,可减少进食后反流症状的频率。相反,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反流。 3.晚餐不宜吃得过饱,避免餐后立刻平卧。

林芳华 2019-05-16阅读量1.3万

饭后9大坏习惯!

病请描述:禁忌一:吃撑后松裤腰 饱餐后立即松裤带,腹腔内压力突然下降。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减弱,致使消化器官和韧带的负荷增大,促使胃肠蠕动加剧或产生紊乱,既影响食物消化,又容易造成腹胀、腹痛等症状,甚至发生肠扭转、肠梗阻等不良后果。长此以往,还可导致胃下垂、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疾病。 禁忌二:饭后马上睡觉 饭后马上睡觉,胃肠道的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就不能得以充分消化吸收,久之可引起营养缺乏症。同时,饱食后胃内压力增高,如果即刻平躺,有可能造成胃食管反流而出现呕吐等症状,经常这样还会引起反流性食管炎。餐后应适当静坐一段时间(至少30分钟),待胃中食物消化排空再躺下休息为佳。 禁忌三:饭后一支烟 有研究显示,饭后吸1支烟,比平时吸10支烟的危害还大!因为进食后,人体胃肠蠕动频繁,血液循环加速,组织细胞生物呼吸增强。此时吸烟,肺部组织会加强对烟雾的吸收力,使烟碱、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更多地进入体内。除了对呼吸道和肺脏造成直接刺激外,还会给其他组织器官带来伤害。 禁忌四:饭后拉臭臭 在胃内充满未消化的食物时,立刻排解大便也不可取!因为憋气使腹内压力骤然加大,胃酸、消化酶就有可能反流至食道,久而久之会造成反流性食道溃疡。 饭后马上大便,还可能导致幽门平滑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引发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发炎等。建议在早上起床后空腹时排便为佳。 禁忌五:大餐后去K歌 饭后唱歌,会使隔膜下移,腹腔压力增大。轻则引起消化不良,重则引发胃肠不适及其他病症。 另外,如果吃饭时饮酒,人的喉头、声带自然充血。此时大声高歌,会加重喉头、声带的充血和水肿,极易引起急性声带炎和咽喉炎,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痛等症状。 禁忌六:吃完立即开车 饭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会造成大脑暂时性相对缺血,反应也变得迟钝。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导致判断和操作失误,使车祸的发生概率大大提升。 另外,如果吃太饱撑着肚子开车,特别是有些“发福”者,往往会使肚皮顶到方向盘。这样,在紧急转弯时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会酿成车祸。 禁忌七:吃完饭立即喝茶 许多人有饭后喝一杯热茶的习惯。殊不知,饭后立即饮茶,茶碱会抑制胃酸分泌,影响食物正常消化。而且茶中大量鞣酸(又称单宁酸)可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等营养物质生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既大大加重了胃的负担,又造成营养物质的白白流失。 禁忌八:吃完饭就喝冷饮 饭后喝冷饮,会使胃壁黏膜血管收缩,抑制消化腺分泌,导致胃的活动减弱,易产生食欲不振和饱胀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而且饭后吃冰凉食物还是心脏的最大克星。 禁忌九:饭后马上洗澡 洗澡时,在温水刺激下,四肢及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致使血液汇集在身体表面,胃肠血流量就会相应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 若经常饭后洗澡,久而久之可引起消化不良。另外,饭后立即洗澡,还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平时饮食应注意适量 不能贪吃,尤其是年老体弱及消化不良者,晚餐最好控制在八分饱,如发生过饱,可用手轻轻按摩腹部,以帮助胃内食物尽快消化排空。

王涛 2019-01-04阅读量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