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声带炎 > 症状

声带炎症状

声带炎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病请描述: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H+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明确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和胃吸出物测定,同位素测定可了解反流程度。北京262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邓昌荣疾病简介胆汁反流性胃炎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总发病率约5%左右,其中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后的发病率为 BillrothⅠ术式的2~3倍。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存在十二指肠胃反流,而反流物不对胃粘膜造成伤害。但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由于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障碍,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胆汁酸、胆盐)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H+向上皮细胞内反渗, 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继而引起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前者为非手术胃发生在过量十二指肠液反流;后者为胃幽门手术或胆囊切除后发生的胃胆汁反流。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发生胃癌的发生。 发病原因及机制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被认为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协调运动失调引起的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幽门关闭功能减弱、胃排空延迟, 均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过量反流入胃。 1. 十二指肠胃反流发生机制十二指肠胃反流是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发生过度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当十二指肠出现逆蠕动,此时恰好幽门开放,则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有时十二指肠逆蠕动很强,若出现强有力的胃窦收缩。也可以阻止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任何导致胃肠动力紊乱和解剖异常的因素均可引起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 2. 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致病作用 胆汁酸是十二指肠反流液造成黏膜损伤的主要成分,对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酸性环境下汁酸对胃黏膜的侵袭力增强,其与消化酶等成分的共同作用可导致黏膜细胞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同时削弱胃黏膜的多种保护机制,并促进作用其他损伤因子如胃酸和幽门螺杆菌的作用。3.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与HP感染并存,HP感染和胆汁反流两者均与黏膜损害有关,其可能通过增加胃泌素释放,从而影响胃十二指肠动力,引起胆汁反流。 4. 其他原因:如原发性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可使幽门开放时间延长、幽门松弛或挈持续开放状态,使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引起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如胃肠神经肽和激素水平异常可导致胃肠道运动的紊乱进而导致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发生。 病理生理胆汁反流性胃炎在肉眼下表现为胃黏膜弥漫性红斑、充血、水肿;可见胆汁斑附壁,糜烂及出血,病灶以胃窦近幽门处最明显。组织学上,胃黏膜层可出现血管充血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固有层可水肿;胃小凹上皮可出现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可伴腺体萎缩;黏膜毛细血管充血扩张或出血。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部饱胀不适,中上腹持续烧灼感,亦可表现为胸骨后痛,餐后可加重,服碱性药物无缓解反而加重。可伴有腹胀、嗳气、烧心、反酸、恶心、呕吐、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以及消瘦等;严重的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胆汁性呕吐时其特征性表现。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一般发生在晚间或半夜,呕吐物可伴有少量食物或血液。 诊断鉴别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和胃吸出物测定,同位素测定可了解反流程度。 1. 胃镜检查:可在内镜下直接看到胆汁返流,胃黏膜表现为弥漫性充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皱襞水肿或糜烂。胃腔里可见绿色潴留液,幽门口松弛或处于开放固定状态,十二指肠蠕动时可见黄色泡沫反流入胃。内镜下胆汁反流可分为3度:I度为量黄色泡沫间断从幽门口涌出和(或)黏液湖呈淡黄色;Ⅱ度为黄色泡沫从幽门口涌出和(或)黏液湖呈黄绿色;Ⅲ度指黄色液体从幽门口频繁流出和(或)持续性喷射出或胃内布满黄绿色黏液。 2.胃吸出物测定:通过从患者鼻腔插入胃管到达胃腔,继而抽吸空腹和餐后胃液,测定其中胆酸含量,如空腹基础胃酸分泌量<3.5mmol/h,胆酸超过30ug/ml, 则可确诊胆汁返流性胃炎。 3.同位素测定:通过静脉注射2mC i 99m T c-丁亚胺双醋酸,观察肝、胆囊及胃区,决定肠胃返流指数。通过对胃内同位素含量的检测,可了解肠胃返流的程度。 疾病治疗药物治疗1.促胃动力药物:通过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促进反流物的排空。常用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叮啉)、莫沙必利(新络纳)等。甲氧氯普胺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其可以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应区.具有中枢性镇吐作用。增强胃的蠕动,促进胃排空以及幽门和十二指肠的扩张,加速食物通过;多潘立酮则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具有外周阻滞作用,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莫沙必利是选择性5-HT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肠肌层神经丛的5-HT受体,使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释放增加,从而促进胃排空。 2. 结合胆盐类药物:如达喜(铝碳酸镁),通过与胆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结合,继而减轻胆盐对胃黏膜的损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为临床上主要用药;如阴离子交换树脂(考来烯胺),口服后释放出氯离子,与胆酸结合,形成不可溶、不吸收的复合物,加速胆盐及粪便排出,减少胃黏膜损害。 3. 抑制胃酸药:胃酸和胆汁有叠加的作用,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强,抑酸药对胆汁反流者同样有效。常用的抑酸剂主要为H2受体阻断剂(H2RA)及质子泵抑制剂(PPI)。前者能阻止组胺与其H2受体相结合,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常用药物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后者则能阻止胞质内H- K 交换,减少H排出,其抑酸作用远优于H2受体阻断剂。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疗程一般为2周。 4.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可以起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存。因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者的治疗,在常规应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和胃动力药物的同时.还应首先考虑根除幽门螺杆菌。这不但有利于疾病的愈合,更可减少诱发癌变的可能。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症状严重内科治疗无效者, 常用术式有Roux-en-Y 手术或胆道分流术。 疾病预后预后一般,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发生胃癌的发生。 饮食注意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忌烈酒、浓茶、浓咖啡,进食物品冷热适度,少食用粗糙辛辣均可损伤胃粘膜,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在情绪激动或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时进食,以免情绪变化会影响消化液分泌,进食应注意少量多餐,低脂饮食,高脂可使小肠黏膜释放胆囊收缩素,胃肠内容物更易反流,进而增加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超重者宜减肥,因为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尤甚,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此外,应尽量减少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过度弯腰、穿紧身衣裤、扎紧腰带等。 并发症本病可并发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因反流的胃液可侵蚀咽部、声带、气管而至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即临床上所称的Delahunty综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可致吸入性肺炎。 专家观点长期而严重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增加胃癌的发生,因此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除积极配合药物及手术治疗外,患者更应注意的是饮食及生活方式的调整。通过健康的饮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作将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预防与控制。参考文献:1. 李宁.胃手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1999,2(1):56.2. 胡学建,董来华,葛建荣,张黎,陈龙根.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23(3):215-2173. 王伯军.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分析及与幽门螺杆菌关系. 中华消化杂志. 2004,24(5):298-299摘自:陈明锴 主任医师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邓昌荣 2020-12-10阅读量8901

胃食管反流病致咽喉部疾病的症...

病请描述:      反复发作的咽痒、咽干、咽痛、咽喉部异物感、咳嗽、咽喉部不适、喉痉挛;晚饭后、睡前、晨起发作明显;伴或不伴嗳气、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临床常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声带炎、咽异感症、急性喉炎。抗感染、中药利咽治疗效果欠佳,抗反流治疗后症状可完全消失。北京262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马松松

马松松 2020-12-10阅读量7979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病因

病请描述: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及发病原因 胃食管反流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往往需要长期治疗。病人的反复就诊及重复检查,对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很大负担,因此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反酸、胃灼热感(烧心)等症状或组织损害,部分病人还可伴有食管外的表现。其内镜下表现可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虽然具有反酸等症状,但内镜下无上述表现,通常被称为非糜烂性或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往往需要长期治疗。病人的反复就诊及重复检查,对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很大负担,因此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北京262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中心马松松  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  1、反酸:每于餐后、躯干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常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到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下烧灼感或烧心发生前出现。  2、烧心感或疼痛:为本病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可放射到肩胛区、颈、耳或上臂;或在身体前屈、仰卧或侧卧、剧烈运动时诱发;直立位或服制酸剂后症状可消失。过热、过酸食物可使症状加重。  3、咽下困难: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心感或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替代。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在剑突处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本病除可导致食管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外,还有许多食管外症状,包括非心源性胸痛、哮喘、慢性咳嗽、声嘶、慢性声带炎、咽喉炎、胃液反流;反流物吸入呼吸道,尚可引起吸人性肺炎、肺纤维化,甚至龋齿等。  胃食管反流病的成因  胃食管反流病是与酸或胆汁相关的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由于食管对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引起攻击因子酸以及胃蛋白酶、胆盐、胰酶等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增强的结果。  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  1、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下食管括约肌是食管末端长3-4厘米的环形肌束。正常人静息时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一些因素可导致下食管括约肌压降低,如某些激素(如胆囊收缩素、胰高血糖素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拮抗剂、安定等)。另外,当怀孕、腹水、呕吐、负重引起的腹内压增高及胃内压增高(如胃排空延迟),均可引起其压力相对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近年研究发现影响胃食管反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当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食物进入胃内。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指在非吞咽情况下括约肌出现自发性松弛,而且松弛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松弛的时间。因此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2、食管清除能力降低:生理状态下,吞咽后食管体部出现由上向下蠕动,将食物向胃内推进。遇有反流时,内容物使食道扩张,通过神经反射也可促发蠕动,达到清除作用。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这种清除功能常减弱,酸性的胃内容物长时间作用于食管黏膜产生损害。唾液能有效中和胃酸,到达食管起化学清除作用。各种原因导致的唾液分泌减少,可导致食管炎的发生。如干燥综合征患者食管炎的发病率非常高。  3、食管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反流性食管炎仅发生在部分有反流症状的患者。有的反流症状虽然突出,却不发生食管组织损害,提示有较强的组织抵抗力。食管组织抵抗力包括上皮前、上皮和上皮后三部分的屏障作用。任何导致食管黏膜屏障作用下降的因素(如长期吸烟、饮酒以及抑郁等),将使食管黏膜不能抵御反流物的损害。  反流物的攻击作用  在上述防御机制下降的基础上,反流物刺激、损伤食管黏膜。受损的程度与反流物的质和量有关,也与黏膜接触的时间、体位有关。其中损害食管黏膜最强的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尤其在pH<3时,使黏膜上皮蛋白变性,同时胃蛋白酶呈活化状态消化上皮蛋白。当胃内pH为碱性时,胆汁和胰酶则成为主要的攻击因子。  与发病有关的其他原因  1、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约4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导致食管清除功能和胃排空功能延缓。  2、心理因素:对只有烧心症状患者的问卷调查表明,60%的患者认为应激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推测心理因素在本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不但反酸的症状明显减轻,而且食管酸暴露的时间也缩短;而患者的焦虑、抑郁、强迫症等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着升高。目前推测本病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两种机制,即内源性心身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导致胃肠道的敏感性增加,食管内感觉神经末梢对酸的敏感性增加;以及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异常激活的机制。  3、幽门螺杆菌: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多数研究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降低食管炎的发生率,提出该菌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幽门螺杆菌可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胃窦部感染可致血清胃泌素升高,而根除后胃泌素浓度降低,胃泌素具有升高括约肌压力的作用;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内酸度,其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氨中和胃酸,胃内pH值升高,胃蛋白酶原激活减少,反流物对食管损伤作用减弱。  胃食管反流病的易发人群  1、中老年人:目前普遍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国内调查显示,30岁以上者的反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1997年台湾进行的研究发现,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0岁和70岁达到高峰。  2、男性:多数报道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性患者显着多于女性。调查显示其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4:1。  3、肥胖:肥胖是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状发生的中度危险因素。超重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对西班牙全国人口中随机抽取的2500名40-79岁的被调查者进行电话访问后发现,短期(1年)内的体质量增加与该病症状显着相关,体质量增加越多,越易出现反流、烧心等症状。  4、吸烟:经常吸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1997年台湾曾进行一项研究,对455名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检出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其中50%的人吸烟,平均20支/天。  5、饮酒:很多研究发现,饮酒与胃食管反流病显着相关。调查发现,每周饮酒7次以上与频繁的反流症状相关,大量饮酒与有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相关。  6、裂孔疝:食管裂孔疝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令人注目。大的食管裂孔疝常伴有中至重度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可降低胃食管交界处的张力,增加胃底的感觉刺激以至触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患者随年龄增加(尤其是50岁以上),膈食管韧带萎缩、松弛发生食管裂孔疝。长期腹腔内压增高是诱发食管裂孔疝的因素,如妊娠、肥胖、慢性便秘及剧烈咳嗽等。  7、精神因素:研究显示,离婚或寡妇和有沉重生活压力的人易患本病。而另一项研

马松松 2020-12-10阅读量8430

烧心12年查出喉癌&mdas...

病请描述:导语一起了解一下~案例:长期胃食管反流引起喉癌聂先生,男,53岁,慢性咽炎病史20年,因此戒烟但并无好转。12年前胃病加重,并出现严重的反酸,在杭州多家省级医院就诊,诊断非常明确胃食管反流病,均是使用奥美拉唑,但无法停药,自认为是药物依赖症。工作调至广东后,在广州省级医院检查消化科仍然给他拉唑类药物。调回杭州后他又四处寻医想找到摆脱药物的方法,其中不乏知名的消化科专家,包括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学者,但得到的答复均是只能药物治疗,而且告诉他吃药安全有效。2019年初因嗓子症状加重他在耳鼻喉科就诊,经检查发现为喉癌,做了一侧声带切除,耳鼻喉科专家在手术前提醒他治完喉咙后一定找胃食管反流的专科医生从根本上解决胃食管反流病,不然喉癌术后还会复发。他多方打听后找到了我,我给他检查证实有食管裂孔疝,手术后摆脱了奥美拉唑,术后3个月复查喉镜,一切恢复良好,他临走时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感谢我的救命之恩。医学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很多医生观念更新太慢,其中不乏某些领域大牌的专家,他们的判断和结论有时并不科学,就如聂先生的遭遇,痛苦了20年,吃了12年的胃药,最后病还在发展,差点走上不归路。聂先生的感谢信什么是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以及食管以外部位引起的疾病,它可导致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甚至癌症。许多因素可以导致胃食管反流,其中包括:某些食物、吸烟、酒精、怀孕、许多药物、腹部压力增加、因为肥胖或怀孕、食管裂孔疝其典型症状为反酸、反食、烧心、嗳气、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也可以出现咳嗽、咳痰、喉部发紧、喘息、吸入性肺炎、非心源性胸痛、反流性咽喉炎、鼻炎、中耳炎等食管外表现。A反流至食管B反流至咽部C反流至口腔、鼻腔D反流至肺胃食管反流病的危害胃食管反流病若治疗不及时,还有可能引起食管溃疡、食管狭窄、巴雷特食管,进而诱发食管癌,而反流至气管则可能造成咳嗽、吸入性肺炎、哮喘、慢支、肺气吸、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等;反流至咽喉部则导致咽喉炎、喉痉挛、声带炎、打鼾、中耳炎等问题。有的患者表现为胸痛、心律失常而容易当作心脏病治疗;有的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从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胃食管反流不控制,5年内发生心梗的风险甚至达到了正常人的6倍。另外,长期的反流刺激造成影响部位的慢性炎症,炎症经久不愈,肿瘤就发生了。目前已知和反流相关的肿瘤有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咽喉癌、口腔癌、鼻咽癌、鼻窦癌和肺腺癌等等。鼻炎不一定是过敏很多鼻炎患者每天都被喷嚏、流涕和鼻塞困扰着,在医院无一例外都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开了很多抗过敏药物,吃着管用,但一停药仍是喷嚏、流涕不断。随着医学的发展,有研究发现,很多鼻炎并不是真正的过敏,而是胃食管反流引起的,我们称之为胃食管反流源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源性鼻炎虽然症状和过敏性鼻炎十分相似,但两者有本质区别:(1)前者没有明显季节性,而后者则有明显的季节性。(2)前者在清晨和睡醒时最明显,另外,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如冷热空气的交替;后者则在接触过敏原后发作。(3)前者有时与进食有关。(4)前者部分病人中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如反酸、烧心、胃胀、嗳气等。"哮喘"是可以被治愈的看到如此醒目的标题,您一定会产生种种疑虑吧?常言道"外不治癣,内不治喘","哮喘"的顽固难治可想而知。为什么我们敢"冒医学界之大不韪",提出""是可以治愈的口号呢?可治愈的"哮喘"并不是真正的哮喘,而是表现为哮喘样发作的胃食管反流病。只是一次意外,才揭开了哮喘误诊误治的冰山一角。汪忠镐院士年近七旬时突然患上"哮喘",曾5次入院抢救,后悟出胃食管反流病为病因,并采用胃底折叠术得以痊愈。得救后,他立志要救治同类危重患者。六年来,他为上万名同病相怜者做出了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慢性咽炎或由胃食管反流引起慢性是一种常见病,在成年人中发病率较高,而且特别青睐白领。慢性咽炎的发病原因有:1、急性咽炎治疗不彻底。2、抽烟、喝酒。3、鼻炎、鼻窦炎使咽部受感染。4、口腔部的炎症蔓延至咽部。5、胃食管反流胃酸刺激咽部。现在发现,很多慢性咽炎由胃食管反流引起。因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很高,在正常人群中能占到10%-30%,所以很多慢性咽炎都是反流引起或加重的。对于慢性咽炎虽然不用过分紧张,却也不能掉以轻心。鼻咽癌具有与慢性咽炎相似的症状,所以,一旦炎症持续,应去。常规的耳鼻喉门诊检查即可查出。排除癌症后,如果正规治疗咽炎无缓解,就要考虑反流性咽炎的可能。咳嗽长期不愈或因胃食管反流咳嗽司空见惯,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有过咳嗽的经历。但有些人却深受咳嗽困扰,一咳就是几个月。有些病人甚至咳断肋骨,咳到晕厥。是什么使咳嗽这样缠人?而且有的咳嗽不管用了什么药,就是咳得没完没了!咳嗽不是真的难治,而是没有找到原因。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胃食管反流,其中后者引起的咳嗽所占比例高达20%~40%,这种咳嗽光盯着呼吸系统是治不好的。部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伴有泛酸、烧心等症状,但也有不少患者没有反流症状,咳嗽是其唯一的表现。因此,对于无食管反流症状的慢性咳嗽患者,并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可能。胸痛、胸闷、早搏别老盯着心脏胸痛、胸闷或早搏一直按冠心病治疗的患者很多,我们曾遇到多例放置冠脉支架,甚至做了冠脉搭桥也未见好转的患者,最后一查却是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引起的胸痛并不少见,只是医生没有重视而已。两者易混淆有以下原因:1.疼痛部位相似:心脏和食管由一根神经支配,两者的痛觉纤维有时发生交叉,而表现为相同部位的疼痛。2.胃食管反流时,胃酸可刺激食管迷走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脉痉挛收缩,从而出现ST-T改变或心律失常。3.相似的诱发因素:两者均可在饱餐、睡眠或情绪激动时发作。4.对硝酸甘油的反应相似:硝酸甘油可松弛食管平滑肌,通过缓解食管痉挛减轻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症状,使得患者更坚信自己是冠心病。治了胃病,呼噜也好了患者孔某,因泛酸、烧心10年入院。同时困扰他的是打鼾,经常憋醒。曾诊断睡眠呼吸暂停行咽成形术,无任何效果。检查发现食管裂孔疝,给他做了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泛酸、烧心没有了,打呼噜也好了。临床上我们经常做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治好了胃食管反流,打呼噜也好了。现在发现,很多打呼噜只是胃食管反流的并发症而已,胃食管反流可能通过两种机制引起打呼噜,一种为胃内容物反流入气道引起气道痉挛,另一种为通过神经反射机制使气道痉挛。胃食管反流病与打呼噜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可确定的是二者可并存并相互加重,只要终止一个环节,即可能使胃食管反流与打呼噜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胃食管反流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变生活饮食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三个方面。1、改善饮食习惯:少吃多餐、睡前3小时禁止进食、戒烟酒、少摄入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2、减肥、抬高床头10-15cm;不穿紧身衣、腰带宽松等;3、药物治疗主要是以质子泵抑制剂(PPI,即各种XX拉唑)为主的抑酸药,制酸剂和黏膜保的抑护剂,以及促动力药、抑制胆汁反流的药物。4、手术治疗:对于胃食管反流顽固、严重,无法停药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过去需要剖腹行胃底折叠术,目前大多以腹腔镜下作此手术,即便是食管裂孔疝伴胃食管反流病者,也可在腹腔镜下作疝修补术,因创伤小,更适于老年人。内镜治疗适用于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且经药物治疗无效的、年轻人需要长期大量药物治疗的、合并食管裂孔疝的、经久不愈的食管溃疡及出血的患者。

国敬芝 2020-09-05阅读量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