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肝坏死 > 饮食

肝坏死饮食

肝坏死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肝上有结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请描述:肝上有结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肝上有结节是指肝结节,肝结节可由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硬化、肝癌、肝包虫病、肝腺瘤等疾病引起。 1、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肝细胞酶系统缺陷有关,可引起肝结节。2、肝硬化:当患者患有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时,肝坏死和纤维化可能形成肝结节。3、肝癌:当患者患有肝癌时,可能会导致肝细胞坏死,肝小叶结构塌陷,以及纤维包裹的异常肝细胞结节,导致肝结节。4、肝包虫病:患者肝脏感染包虫时,可在肝脏内逐渐长大,出现肝结节症状。5、肝腺瘤:是肝细胞的良性肿瘤,也可引起肝结节。当患者有肝结节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原发疾病并积极治疗。例如,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需要停止饮酒,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的患者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不要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晚期主要用于治疗并发症。肝癌采用化疗、介入治疗、手术、肝移植等综合治疗。手术切除棘球绦虫是主要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是手术前后重要的辅助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肝包虫囊肿内囊肿切除术、肝包虫囊肿外囊肿完全剥脱术、内囊肿切除加外囊肿次全切除术、肝部分切除术、经皮肝穿刺引流囊液术和腹腔镜包虫囊肿切除术。 肝结节患者饮食应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应保持相应比例。同时,不要偏爱食物,尽量少吃辛辣食物。合理的饮食和均衡的营养也有利于保护肝脏,防止因过度饮酒而造成的肝脏损害。运动可以预防脂肪肝,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肝硬化患者应坚持体育锻炼,适当进行慢跑、快步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热量,控制体重增加。

吴世洪 2022-11-03阅读量2050

小儿癫痫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注意...

病请描述:1. 癫痫治疗的目标 理想的目标是实现持续无发作、极少或没有不良反应、最优的生活质量。而实现目标的关键——规范化长程管理。 2. 癫痫治疗手段 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第一、二、三代抗癫痫药物(AEDs),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等。 (2)非药物治疗:生酮饮食治疗,神经调控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术、脑深部核团刺激、经颅磁刺激等),癫痫外科手术治疗。 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规范的抗癫痫药物长程治疗依然是国际推荐的癫痫患者的主流治疗!科学、规范、合理的长程管理,70%以上的癫痫可以通过合理用药完全控制发作。药物难治性癫痫或特殊病种可以尝试生酮饮食治疗;癫痫性脑病、自身免疫性癫痫推荐激素类抗免疫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可以尝试迷走神经刺激术;具有手术指征的特殊病例或耐药性癫痫,经严格地癫痫外科评估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其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探索。   3.抗癫痫药物治疗原则 (1)及时开始治疗及早控制发作:癫痫诊断明确、发作2次及以上即应开始AEDs治疗,但以下情况患儿即使首次发作也可考虑及早用药:癫痫持续状态;脑电图显示频繁癫痫样放电;伴随神经功能异常;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相关结构异常;家长的强烈愿望。相反,有些情况的癫痫可以暂缓治疗。如:夜间发作的儿童中央颞区癫痫,若发作不严重、不频繁 (半年1~2次或1年2~3次)、不伴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可暂不用药,继续密切随访观察。 (2)科学合理选药:遵循权威指南推荐的治疗原则,尽可能依据癫痫综合征类型选择AEDs,癫痫综合征诊断不明确,应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AEDs,处方前,应充分评估用药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 (3)首选单药、实时联合: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加,直到目标剂量,取得满意疗效后长期维持服药,首次单药治疗无效,应改换另一单药治疗,当两个单药先后治疗均未奏效,原则上应考虑联合用药,而有些难治性癫痫或多种发作类型的癫痫,可以尽早启动联合治疗。 (4)定期随访、确保安全:整个抗癫痫药物治疗时期,必需严密监测药物疗效、血液生化指标、药物不良反应等,尤其是用药早期或调整用药方案时。 (5)正确看待和处理AEDs的不良反应:①急性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初期,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表现为主,与起始剂量大小及加量速度密切相关,一般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耐受,可以通过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加的方法规避;②特异体质性反应:与个人体质有关,包括过敏性皮疹、不可逆性肝坏死、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可为致命性。需要在用药前了解药物特点,用药过程中仔细观察,一旦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复诊调整治疗,严重过敏反应需要立即就医;③慢性不良反应:包括认知与行为障碍、体重增加或减少、青春期性生殖激素影响、脱发、骨质及钙磷代谢等,其中肝酶诱导型AEDs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长期服用可能导致骨密度降低,因骨质疏松而增加骨折的危险,可以规律随访监测认知学习和血液生化指标来发现慢性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④胚胎致畸作用:育龄女性服用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增加胎儿畸形风险,特别是丙戊酸、苯巴比妥类传统药物,需要孕期合理用药和监测。 (6)足够疗程、安全撤停:癫痫治疗过程是持续而漫长的,理想的撤药指征是持续无发作至少2~3年、脑电图放电消失。具体每个患者的撤药时机应个体化、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例如癫痫发作和癫痫综合征类型、病因、脑电图表现、生长发育时期、患儿或家长的愿望等,减量过程应缓慢,以降低复发风险。例如:儿童失神癫痫完全控制发作后2年即可考虑开始减药;脑部器质性病灶所致的症状性癫痫,尤其是控制前病程长者,必须适当延长用药时期;脑电图异常放电明显者一般应暂缓减药1~2年;青春期癫痫患者,由于体格快速发育,心理及内分泌状况波动较大,减量与停药后复发风险增加,应尽量避免青春期减停药。  

侯梅 2021-02-02阅读量8272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可能产生的...

病请描述: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2、骨髓抑制3、皮疹4、肝脏毒性5、超敏反应6、周围神经炎7、乳酸酸中毒8、胰腺炎9、代谢综合征10、肾结石11、CNS不良反应12、骨骼毒性1、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常见,表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蛋白酶抑制剂如克立芝、DRV、核苷类抗病毒药如:去羟肌苷和齐多夫定)。治疗后的头2个月内,但大多数并不严重,对症处理。如与食物同服,可减少某些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李群辉2、 骨髓抑制:由齐多夫定引起,表现:贫血和/或粒细胞减少。贫血发生率1~4%,粒细胞减少2~5%。基线CD4低的患者容易发生。Hb或Hct较基线水平下降 >25%,则停用AZT。如果粒细胞计数低于750,可考虑停用AZT 。(AZT换成TDF) 。严重者:住院(输血、应用EPO、GSF)。3、 皮疹:皮疹主要由NVP、EFV引起,发生率15%,一般发生在治疗后的头3个月内。EFV也可导致皮疹,但较少见。皮疹的分级:1/2级轻或中度 (红斑、 搔痒、 弥漫性斑丘疹、 干性脱屑 );3/4级重度或可能危及生命 (起疱、 湿性脱屑、 溃疡、 粘膜受累、 疑似S-J综合征、 毒性上皮坏死溶解、 多形性红斑、 坏疽、 脱落性皮炎 )。在NVP导入期出现轻、中度(1或2级)皮疹,应延长导入期直到皮疹改善。在NVP导入期后出现轻中度(1或2级)皮疹,继续抗病毒并同时予以抗组胺药。如果中重度皮疹伴有发热,应进行肝功检测、住院治疗。任何阶段出现3或4级皮疹,应停止所有抗病毒治疗药物。(NVP/EFV换成LPV/r)。4、 肝脏毒性:较常见、轻重不一。转氨酶升高到 肝坏死。前者发生率8~15%, 可由任何PIs和NNRTIs引起。后者发生率1~2%,主要由NVP引起。NVP引起的肝坏死多发生于NVP治疗后的6~18周内。起病突然,流感样表现,发热、皮疹、胃肠道症状、嗜酸粒细胞升高。肝坏死多发生于CD4高的患者(CD4>250的女性发生率11%,CD4>400的男性发生率6%)。含NVP治疗方案的最初4个月内,ALT或AST>200,停止抗病毒治疗。ALT恢复正常并且症状消失后,开始HAART可含有EFV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但最好LPV/r。进行了较长时间抗病毒治疗并且合并HBV或HCV感染,出现ALT >200,可以继续抗病毒治疗,但密切监测ALT和肝炎症状的变化,每10~14天进行一次监测。任何ALT > 400的病人,或出现了黄疸、瘀点、瘀斑、出血、扑翼样震颤等,应立即停止所有抗病毒治疗,住院并对症处理。5、 超敏反应:阿巴卡韦(ABC)引起,发生率6~7%.(I类MHC-HLA-B*5701基因阳性)。发生时间:中位数--服药后第9天,90%在头6周内。表现:高热、弥漫皮疹、恶心、头痛、腹泻、关节痛、喉炎、呼吸困难、肝功异常。处理:立即停药、住院,不可再用,支持治疗,激素和抗组胺药效果差,多数症状在停药48小时后消失。6、 周围神经炎:主要由ddI和d4T引起(目前已经不使用该药组合)。常出现在治疗3个月后,发生率10~30%。周围神经炎也可由HIV本身或其它病毒引起,特别是CD4计数较低的病人。轻度或中度病人,仍可继续抗病毒治疗,加用复合维生素B、对症处理。如果出现重度症状,应停止d4T、ddI并改用其他NRTI药物。7、 乳酸酸中毒:乳酸酸中毒少见,但可致命,可由任何NRTI引起,由药物的线粒体毒性导致。研究表明引起线粒体毒性的药物次序为:d4T+ddI、d4T、ddI、AZT。表现:疲惫、恶心、呕吐、腹痛、肌肉痛和体重减轻,晚期常有呼吸急促和气短。血乳酸水平与预后相关:0~2mmol/L正常,5~10mmol/L死亡率7%,10~15mmol/L死亡率超过30%,>15mmol/L死亡率超过60%。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因素包括:(1)妊娠(2)ddI+d4T合用(3)同时使用二甲双胍(4)酗酒。判断标准:血清乳酸升高和血PH值下降。在症状出现后也可计算阴离子间隙(AG) ,AG = (Na+)–(Cl- + HCO3-)。如果AG>12,应立即对病人进行评估,可考虑停止所有抗病毒治疗药物。如果 AG> 16,应立即停止抗病毒治疗。治疗措施:补液、补碱、大量VitB1、B2、左旋肉毒碱、辅酶Q、VitC、抗氧化剂。完全临床恢复需要4~28周。待病人完全恢复后,再重新开始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案可包括加强的PIs加NNRTI,还可以包括TDF或ABC。目前“d4T+ddI、d4T、ddI、AZT”的组合极少使用,上述不良反应已经极少看见。8、 胰腺炎:不常见,但可能非常严重。发生率ddI + d4T>ddI>d4T。出现严重上腹痛、恶心和呕吐,必须检测血淀粉酶,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方法辅助诊断。如果确诊胰腺炎,停止所有抗病毒药物。当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并且血淀粉酶正常后,恢复抗病毒,但不能再用 ddI、d4T。目前“d4T+ddI、d4T、ddI”组合基本停用。9、 代谢综合征:包括2部分:脂肪沉积和脂肪萎缩,前者多由蛋白酶抑制剂引起,后者多由NRTI 引起。发生率20~80%。临床特点包括向心性肥胖、四肢消瘦,周围组织脂肪消耗、脸颊皮下脂肪缺失。通常还有高血糖和高血脂、高血压。通常在治疗的数月或几年后出现。诊断:1)、病人感觉2)、系列照片3)、腰围/臀围比例:女性>0.85,男性>0.95。4)、B超、CT、MRI 。治疗:1)、低脂饮食、有氧运动:对脂肪沉积有益,但加重脂肪萎缩。2)、 生长激素:对脂肪沉积有益。3)、二甲双胍:对脂肪沉积和RI抵抗有益。4)、整形手术。5)、换药:PIs换为NNRTI。d4T换为ABC、TDF、AZT,可有部分效果。10、 肾结石:由茚地那韦(IDV)引起。症状:腹痛、血尿,尿检可见红细胞。发生率5~35%,与IDV峰浓度有关。预防:每天饮水1.5升以上。处理:停用IDV。目前已停用该药。11、 CNS不良反应:主要由依非韦仑(施多宁,EFV)引起,发生率>50%,从第一次吃药就开始。表现:恶梦、多梦、栩栩如生的梦、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失眠等。一般2~3周即可消失,严重者可以换药。新药中整合酶DTG、RAL也有发生,但少见。12、 骨坏死、骨质疏松、骨质减少:骨坏死机理不明,为非血管性坏死。 主要是TDF引起。发生率是普通人群100倍。主要发生于股骨头。 危险因素:女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降血脂药、应用睾酮、酗酒、高凝状态。诊断:DEXA(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骨密度、X线、MRI。治疗:1)、补充钙、VitD ;2)、二磷酸盐;3)、减轻负重、扶拐等;4)、手术。。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李群辉 2020-09-21阅读量1.0万

血脂的一些基本知识

病请描述: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是作为脂质代谢紊乱及有关疾病的诊断指标。目前大家去医院常做的检查包括:1、总胆固醇测定——胆固醇(CHO)是脂质的组成成分之一。胆固醇中70%为胆固醇酯、30%为游离胆固醇,总称为总胆固醇(TC)。【临床意义】血清TC水平受年龄、家族、性别、遗传、饮食、精神等多种因素影响。测定TC常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发病估计、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武汉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卢芙蓉TC增高常见于: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②各种高脂蛋白血症、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③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和血液浓缩等。④应用某些药物,如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等。TC减低常见于: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和急性肝坏死。③贫血、营养不良和恶性肿瘤等。④应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甲状腺素、钙拮抗剂等。2、甘油三酯测定(TG)【临床意义】血清TG受生活习惯、饮食和年龄的影响,在个体内和个体间的波动较大。由于TG的半衰期短,进食高脂、高糖和高热量饮食后,外源性TG可明显增高。因此,必须在空腹12-16小时候静脉采集TG测定标本,以排除和减少饮食的影响。TG增高见于:①冠心病。②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肥胖症、糖尿病、痛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高脂饮食和阻塞性黄疸等。TG减低见于:① 低β-脂蛋白血症和无β-脂蛋白血症。②严重的肝脏疾病、吸收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3、血清脂蛋白测定脂蛋白是血脂在血液中存在、转运及代谢的形式,检查脂蛋白可以了解血脂的质与量。超高速离心法根据密度不同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产物中间密度脂蛋白(IDL)(1)高密度脂蛋白测定【临床意义】HDL增高:HDL增高 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绝经前女性HDL水平较高,其冠心病患病率较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为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HDL减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和孕酮等药物。(2)低密度脂蛋白测定【临床意义】LDL增高:①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LDL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②其他:遗传性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LDL减低:常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吸收不良、肝硬化以及低脂饮食和运动等。                

陈波 2020-01-07阅读量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