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眼科 > 眼科 > 翼状胬肉 > 病因

翼状胬肉病因

翼状胬肉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翼状胬肉复发该怎么治疗呢?

病请描述:前几天我接诊的一个翼状胬肉复发的患者,影响了患者视力,甚至影响眼球转动(眼睛情况如下图)。但复发胬肉手术,大部分都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翼状胬肉是一种结膜的血管增生性疾病,表现为在靠近鼻侧地方,红红的长满血管的组织慢慢爬进角膜。翼状胬肉的病因它的病因很多,在青藏高原上会发现胬肉的患者比较多,所以认为它和长期紫外线照射有关系。部分患者有一定的遗传病史,还有一些没有任何原因,所以胬肉是一个多因素的且目前病因并不完全明确的疾病。翼状胬肉的危害当它不断往眼睛里面长的时候,会慢慢长到角膜中央遮挡瞳孔引起视力下降。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会对不断进展的胬肉进行手术切除,防止它影响视力。下图是这位患者手术后第一天的情况。下图是从眼睛别的部位取结膜移植到复发胬肉切除后缺损的地方,取材的地方再用羊膜修补。下面2图:是术后两个月复查时,患者基本恢复了正常。术后效果很不错,患者很满意。

邓世靖 2019-12-10阅读量8592

转载【专家共识】干眼临床诊疗...

病请描述: 干眼--- 涉及到眼科各个亚专业。在手机、电脑频繁使用的年代,任何人都该有所了解---多数非重症患者无需复杂的检查---任何诊治都应在眼科医生指导下完成---袁医生的点评 干眼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重要眼表疾病。近年来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但其诊疗规范尚未建立,各级眼科医师对于干眼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为临床实际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干眼临床工作,提高干眼诊治水平,急需针对目前存在的许多干眼临床问题,建立我国干眼临床诊疗规范。 一干眼的定义 干眼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我国临床出现的各种名称(如干眼症、干眼病及干眼综合征等)均统一称为干眼。 二干眼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目前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大约在5.5%~33.7%不等,其中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青年人,亚洲人高于其他人种。根据我国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较美国及欧洲高,其发生率约在21%~30%。其危险因素主要有:老龄、女性、高海拔、糖尿病、翼状胬肉、空气污染、眼药水滥用、使用视屏终端、角膜屈光手术、过敏性眼病和部分全身性疾病等。 三干眼的分类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干眼分类标准,目前存在多种分类方法。干眼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是目前分类尚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参考目前的分类方法,对我国现有基于眼表面泪膜结构与功能的干眼分类标准进行了改进,同时基于Delphi小组报告提出了我国干眼的严重程度的分类标准。 1.干眼的分类: (1)水液缺乏型干眼: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和(或)质的异常而引起,如Sjogren综合征和许多全身性因素引起的干眼; (2)蒸发过强型干眼:由于脂质层质或量的异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视屏终端综合征、眼睑缺损或异常引起蒸发增加等; (3)黏蛋白缺乏型干眼:为眼表上皮细胞受损而引起,如药物毒性、化学伤、热烧伤对眼表的损害及角膜缘功能障碍等; (4)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由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如瞬目异常、泪液排出延缓、结膜松弛等; (5)混合型干眼: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干眼类型,为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所引起的干眼。混合型干眼是临床上的主要类型,即使患者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单一类型干眼,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也将最后发展为混合型干眼。 2.干眼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轻度主观症状而无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的眼表面损害体征; 中度:中重度主观症状同时有裂隙灯显微镜下的眼表面损害体征,但经过治疗后体征可消失; 重度:中重度主观症状及裂隙灯显微镜下的眼表面损害体征,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四干眼的检查和诊断 (一)干眼的检查 1.病史询问:包括患者全身与眼部疾病史、手术史、全身及眼部药物治疗史、角膜接触镜配戴情况和患者的生活工作情况、加重因素及诱因等。 2.症状询问:干眼常见症状有眼部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针刺感、眼痒、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需要询问患者有何种症状及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还要同时询问起病过程、症状发生或加重诱因和缓解条件以及全身与局部伴随症状等。 3.临床检查: (1)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包括眼睑、睑缘及睑板腺改变、泪河高度、结膜和角膜改变等; (2)泪河高度:泪河高度是初步判断泪液分泌量的指标。在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显微镜下投射在角结膜表面的光带和下睑睑缘光带的交界处的泪液液平。正常泪河切面为凸形,高度为0.3~0.5 mm; (3)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反映泪膜的稳定性。下睑结膜滴人5~10Ixl荧光素钠或使用商品化荧光素试纸条,嘱患者眨眼3或4次,自最后1次瞬目后自 然平视睁眼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计算,正常BUT>10 S; (4)眼表面活体细胞染色: a.荧光素染色:观察患者角膜上皮是否染色,染色阳性提示角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破坏。使用荧光素试纸条,钴蓝滤光片下观察。荧光素染色评分采用12分法:将角膜分为4个象限,每个象限为0~3分,无染色为0分,1~30个点状着色为1分,>30个点状着色但染色未融合为2分,3分为出现角膜点状着色融合、丝状物及溃疡等; b.虎红染色:染色阳性反映死亡或退化的角结膜上皮细胞,或没有被正常黏蛋白层覆盖的健康上皮细胞。检查方法同荧光素试纸条法。虎红染色评分采用9分法,将眼表面分为鼻侧睑裂部球结膜、颞侧睑裂部球结膜及角膜3个区域,每一区域的染色程度分0—3分,0分为无染色,1分为少量散在点状染色,2分为较多点状染色但未融合成片,3分为出现片状染色;c.丽丝胺绿染色:染色阳性同虎红染色,染色评分与虎红染色相同; (5)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S test):分为Sehirmer I和Sehirmer 11试验,又可分为是否使用表面麻醉。较常采用的为不使用表面麻醉时进行的Schirmer I试验,检测的是反射性泪液分泌情况,使用表面麻醉时检测的则是基础泪液分泌情况。Schirmer试验应在安静和暗光环境下进行。Schirmer I试验的方法为将试纸置入被测眼下结膜囊的中外1/3交界处,瞩患者向下看或轻轻闭眼,5 min后取出滤纸,测量湿长。Schirmer II试验方法为将试纸置人被测眼下结膜囊的中外1/3交界处,瞩患者向下看或轻轻闭眼,用棉棒刺激鼻黏膜,5 min后取出滤纸,测量湿长。使用表面麻醉时进行SchirmerⅡ试验可帮助鉴别Sjogren综合征患者,其因鼻黏膜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泪液分泌显著减少。无表面麻醉的Schirmer I试验正常>10 mm/5 min,表面麻醉的SchirmerI试验正常>5 mm/5 vain。 4.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包括泪膜镜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共焦显微镜检查、泪液乳铁蛋白含量测定、泪液渗透压测定、印迹细胞学检查、睑板腺成像检查、前节OCT检查、泪液清除率试验、泪液蕨样变试验及血清学检查等。 (1)泪膜镜或泪膜干涉成像仪:通过观察泪膜干涉图像,可对连续眨眼过程中泪膜厚度、泪膜分布情况进行动态记录,并对泪膜的稳定性进行分级评价,还可了解泪膜的脂质层分布; (2)角膜地形图检查:了解泪膜分布的规则性。于眼患者角膜地形图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和表面不对称指数SAI增高。泪膜像差分析可帮助分析泪膜动力学特性和解释泪膜稳定性与像差及视觉质量的关系; (3)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无创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对于眼患者的角结膜组织在细胞水平进行活体形态学的观察和研究,连续观察包括角结膜上皮、基质层和内皮层等,揭示干眼的病理变化,对于于眼有一定诊断意义; (4)泪液乳铁蛋白含量测定:泪液中乳铁蛋白值随病程进展而持续下降,可反映泪液分泌功能,能帮助诊断干眼及观察病情变化; (5)泪液渗透压测定:利用渗透压测量仪可检测泪液的渗透压,能帮助诊断干眼; (6)印迹细胞学检查:干眼患者可出现眼表面损害的征象,如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核浆比增大,鳞状上皮化生,角膜上皮结膜化等; (7)睑板腺成像检查:通过红外线睑板腺观察仪可透视睑板腺的形态,观察睑板腺有无缺失,是观察睑板腺形态学改变的客观检查方法; (8)其他:包括泪液清除率试验、泪液蕨样变试验、泪腺或口唇黏膜活检、泪 液溶菌酶测定、前节OCT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等。 5.干眼临床检查顺序: 病史询问一症状询问一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一BUT一荧光素染色一泪液分泌试验一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一其他所需辅助检查。 (二)干眼的诊断 干眼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1)是否干眼;(2)干眼的病因和分类诊断;(3)干眼的严重程度。 1.干眼的诊断标准:干眼的诊断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准,结合其他国家及我国学者提出的标准,角膜病学组提出目前我国的干眼诊断标准: (1)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BUT≤5 s或Schirmer I试验(无表面麻醉)≤5 ram/5 rain可诊断干眼; (2)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5 S<BUT≤10 s或5 mm/5min<SchirmerI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 ram/5 min时,同时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 2.干眼严重程度诊断标准: 轻度:轻度主观症状,无角结膜荧光素染色; 中度:中重度主观症状,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但经过治疗后体征可消失; 重度:中重度主观症状,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明显,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五干眼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 干眼治疗的目标为缓解眼不适症状和保护患者的视功能。轻度干眼患者主要是缓解眼部症状,而严重干眼患者则主要是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二)治疗方法 1.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引起于眼的病因十分复杂,如全身性疾病、药物、环境污染、眼局部炎症反应、眼睑位置异常及年龄等,可由单一原因或者多种原因引起。寻找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提高干眼治疗效果的关键。如由全身疾病引起者,应协同相应专科共同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与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关者,如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经常使用电脑或夜间驾车等,应积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应及时停用长期全身或局部应用可引起干眼的药物及眼部化妆品。 2.非药物治疗: (1)患者指导:介绍干眼的基本医药常识,告知治疗的目标,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滴眼液和眼膏,对严重患者告知干眼的自然病程和慢性经过; (2)湿房镜及硅胶眼罩:通过提供密闭环境,减少眼表面的空气流动及泪液的蒸发,达到保存泪液的目的。湿房镜适用于各种类型干眼,硅胶眼罩适用于有角膜暴露的干眼患者; (3)软性角膜接触镜:适用于干眼伴角膜损伤者,尤其是角膜表面有丝状物时,但使用时需要保持接触镜的湿润状态。也可选择高透氧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4)泪道栓塞:对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难以缓解症状或者使用次数过频(每天4次以上)的干眼患者可考虑泪道栓塞,可以根据阻塞部位和医师的经验选择栓子的类型; (5)物理疗法: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应进行眼睑清洁、热敷及睑板腺按摩; (6)心理干预: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干眼患者进行积极沟通疏导,必要时与心理专科协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3.药物治疗: (1)人工泪液:人工泪液为治疗干眼的一线用药,润滑眼表面是人工泪液的最主要功能,同时它可以补充缺少的泪液,稀释眼表面的可溶性炎症介质,降低泪液渗透压并减少高渗透压引起的眼表面反应,一些人工泪液中 含有的特殊添加成分可有其相应疗效。对于干眼的疑似病例,可以试验性应用以辅助诊断。 人工泪液的选择:临床医师应根据干眼患者的类型、程度及经济条件等特点进行个体化选择。轻度干眼宜选择黏稠度低的人工泪液;对中重度干眼,伴蒸发过强者宜选择黏稠度高的人工泪液;对于眼表面炎症较重、泪液动力学异常患者优先选用不含防腐剂或防腐剂毒性较少的人工泪液;对于脂质层异常患者应先选用含脂质类人工泪液;此外有些人工泪液中的某些特殊成分能促进杯状细胞数量或角膜上皮修复,或可逆转上皮细胞的鳞状化生,在选择时应综合考虑;若须长期或高频率使用(如每天6次以上)时,应选不含防腐:刊或防腐剂毒性较少的人工泪液。 (2)润滑膏剂(眼用凝胶、膏剂):眼用凝胶、膏剂在眼表面保持时间较长,但可使视力模糊,主要应用于重度干眼患者或在夜间应用。 (3)局部抗炎及免疫抑制剂:干眼会引起眼表面上皮细胞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眼表面炎症反应与干眼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抗炎和免疫抑制治疗适用于有眼表面炎性反应的干眼患者。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可根据不同的干眼类型和疾病发展情况单独或者联合使用。 (a)糖皮质激素:用于中重度干眼伴有眼部炎症反应的患者。使用原则为低浓度、短时间,一旦炎症反应控制即停止使用,可间断使用,但应注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并发症。点用次数及用药时间视干眼患者眼表面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每天1~4次,炎症反应减轻应及时减小用药次数及时间; (b)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用于中重度干眼伴有眼部炎症反应的患者; (c)他克莫司(FKS06):用于中重度干眼伴有眼部炎症反应的患者; (d)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轻中度干眼的抗炎治疗。对于有糖皮质激素并发症的高危干眼患者可优先选用。 (4)自体血清:用于重度干眼合并角膜并发症及常规人工泪液无效的重症干眼患者。 (5)其他:包括雄激素、促泪液分泌药物可用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在临床上未广泛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维生素A棕榈酸酯等可提高干眼患者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四环素或强力霉素等可用于有感染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 4.手术治疗:对于泪液分泌明显减少,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且有可能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的严重干眼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应由有经验的眼表专业医师施行。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睑缘缝合术、颌下腺及唇腺移植术等。 (三)不同类型干眼的治疗方案 1.水液缺乏型干眼:补充人工泪液;泪道栓塞或湿房镜;局部非甾体激素或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刺激泪液分泌药物;自体血清的应用;相关全身疾病的治疗;手术治疗。 2.蒸发过强型干眼:眼睑物理治疗;湿房镜;局部抗生素和(或)糖皮质激素眼液及眼膏;局部人工泪液及治疗脂溢性皮炎的药物;口服强力霉素或四环素。 3.黏蛋白缺乏型干眼:不含防腐剂或防腐剂毒性较少的人工泪液;泪道栓塞;促进黏蛋白分泌及杯状细胞生长药物;局部非甾体激素或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手术治疗。 4.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不含防腐剂或防腐剂毒性较少的人工泪液;局部非甾体激素或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手术治疗。 5.混合型干眼:人工泪液;湿房镜或泪道栓塞;局部非甾体激素或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刺激泪液分泌药物;自体血清;相关全身疾病的治疗;手术治疗。 (四)不同严重程度干眼的治疗方案 1.轻度干眼: 教育及环境饮食改善;减少或停用有不良作用的全身或局部药物;眼睑物理治疗;人工泪液。 2.中度干眼: 在轻度干眼的基础上增加:湿房镜;局部抗炎治疗;泪道栓塞。 3.重度干眼: 在中度干眼的基础上增加:全身性抗炎药;口服刺激泪液分泌药物;自家血清;治疗性隐形眼镜;手术(永久性泪小点封闭、睑缘缝合术、眼睑手术、颌下腺移植手术等)。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袁一飞 2019-09-13阅读量9255

睑裂斑与翼状胬肉

病请描述:昨天有一位患者睑裂区近角膜内侧有一隆起黄色斑,她说:“同事讲这是翼状胬肉,她父亲也是这样的,在乡下,那时医疗条件差,没有做手术,后来长到黑眼珠上去了,影响了视力做了手术,现在视力还有些影响,所以要早点手术。”我给她检查后告诉她:“你不是翼状胬肉,是睑裂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明亮“睑裂斑和翼状胬肉有什么不同?”“虽然都是结膜变性病,病因有些相同,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我给你详细讲一讲。”病因:⑴睑裂斑:可因长期按受日光照射、风沙、烟尘等外界刺激,可结膜的慢性炎症,或老年变性所致的结膜结缔组织性疾病。⑵翼状胬 肉:长期在室外工作,按接触不良环境,如风沙、阳光、紫外线照射、嗜酒、以及有的有家族遗传。以渔民、农民发病率较高。同时工作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和结膜的慢性炎症也是诱发因素。临床表现:⑴睑裂斑:患者一般没有明显不适,照镜子时发现或被他人发现,睑裂区角膜内侧缘或角膜外侧缘有淡黄色脂样隆起物堆积,由增殖的弹性纤维及玻璃样组织构成。呈三角形基底部向角膜缘,睑裂斑上无血管。也有的因弹性纤维过度增生隆起,表面破溃,则有疼痛及刺激症状。⑵翼状胬肉: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翼状胬肉。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呈三角形,可分为头、颈、体三部分。可侵犯角膜,单眼或双眼受累。它不仅可以眼刺激征,可影响外观,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治疗:⑴睑裂斑治疗:一般无需治疗。发生睑裂斑炎,给予作用较弱的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消炎药局部点眼即可。因为影响外观、反复慢性炎症或干扰角膜接触镜的配戴时,可考虑予以切除。⑵翼状胬肉治疗:①用抗生素眼药水以控制结膜炎症,减轻充血。在充血较重时可加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为减少外界刺激可戴适当的变色镜。②小而静止的翼状胬肉无需治疗。如胬肉为进行性或已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或眼球转动受限时则可行手术切除。对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病人,可用2000~3000U/ml的博来霉素液0.3ml在表面麻醉下注射于翼状胬肉的颈部及体部,每周1次,3~6次为1疗程。为减轻局部反应,可在对侧球结膜下注射0.3ml泼尼松龙、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包扎。③冷冻治疗:用-40℃的冷冻头接触胬肉头部及颈部,破坏其新生血管并使之萎缩。用于较小和较薄的翼状胬肉。④手术治疗:一般认为翼状胬肉为进行性、肥厚且充血;胬肉已侵入近瞳孔区影响视力。可手术治疗。你是睑裂处黄白色的斑是睑裂斑,而且不明显,无症状,也不必治疗。“啊,那好,我同事讲的那么厉害,吓死宝宝了,你刚才讲了那我就放心了。”

张明亮 2019-05-29阅读量9128

手术源性干眼

病请描述:1.什么是手术源性干眼?手术源性干眼是眼部或全身手术后出现干眼症状,并伴有泪液分泌的异常或泪膜稳定性下降的眼表疾病。术后造成干眼的原因多种多样,与眼部手术有关。近年来围内外许多研究发现,部分眼科手术会影响手术眼泪膜的生理功能。或者在手术前已有干眼,或在眼部手术后,如:准分子术后、白内障术后、青光眼术后、角膜移植术、角膜屈光手术、斜视矫正术、翼状胬肉切除术、眼睑手术后、眼后节手术后、或全身手术后,出现干眼,或以前已有干眼症状加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明亮手术源性干眼的发生率:有人统计LASIK术后,1个月干眼发生率为90%,6个月干眼发生率为35%,12个月干眼发生率为5%;白内障术后大约1个月,泪膜稳定性基本恢复,但仍有20%不能恢复正常;青光眼术后因要用局部抗代谢药物,泪膜稳定性受到破坏,干眼症状可持续3个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在术后6月表现特别突出,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到9个月至12个月时,泪膜稳定得到逐渐恢复。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干眼恢复时间要3个月。2.手术源性干眼的原因:(1)角膜屈光手术:制作角膜瓣切断神经减弱对上皮的营养作用,主动瞬目减少;角膜表面的规则性下降,泪膜稳定性下降;负压吸附环损伤结膜杯状细胞粘蛋白分泌量减少;角膜表面的微绒毛、微皱褶受损。粘蛋白无法吸附。(2)角膜移植手术:植片结扎边缘高起影响泪膜分布。切断了角膜的神经支配,引起术后角膜知觉的减退,主动瞬目减少,局部炎症反应损伤上皮微绒毛和微皱褶,影响泪膜的稳定性。(3)眼睑手术:切断正常睑板搭桥修复缺损睑板,损伤睑板腺导管;睑缘切开位置错误,损伤睑板腺导管开口;上睑下垂手术过矫,造成眼睑闭合不全,泪液蒸发过强。(4)结膜手术:大范围结膜切除,造成杯状细胞缺乏,粘蛋白分泌减少,分离睑球粘连,损伤泪腺导管开口,结膜就不能保持湿润。(5)翼状胬肉手术:较大范围的切除结膜组织导致粘蛋白分泌量及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再加结膜植片太大等导致眼表结构的破坏,泪液分泌减少及泪膜破裂时间缩短。(6)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手术时,术中角膜上皮的机械性损伤,术后炎症反应,组织水肿,创口愈合及手术切口局部隆起均影响泪膜粘液层对眼表面上皮的粘附功能,使泪膜稳定性下降。手术中的超声能量会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甚至失代偿;手术后出现的角膜散光使角膜不能形成光滑的屈光面。⑺青光眼手术:角膜缘切口可导致上半角膜的去神经支配,引起术后角膜知觉减退.而且巨大滤过泡影响泪膜分布,导致泪膜的稳定性下降。抗代谢药物如丝裂霉素和5.Fu等损害角膜上皮微绒毛、微皱褶。(8))眼后节手术:结膜创口高出角膜,局部泪液涂布障碍,术中刮除角膜上皮影响泪液附着。术中术后的药物应用,如滴眼液中的防腐剂和激素等对眼表上皮组织的损害以及泪膜脂质层和粘液层受到的损害均直接影响了泪膜的稳定性。⑼眼肌手术:直肌止端前移,致使结膜局限性隆起,泪液分布障碍,形成角膜干燥斑。3.手术源性干眼的临床特点手术源性干眼与传统意义上的干眼有相似之处,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患者手术后出现眼干、眼红、眼部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红痛、视物模糊,疲劳、粘丝状分泌物等干眼症状或原有轻度不适症状加重。体征多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上皮点状缺损,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角膜的神经丛完整性受到破坏,角膜的上皮微绒毛受到损伤,泪膜的涂布障碍、眼睑的结构破坏以及瞬目功能异常等,且上述损伤因素常同时存在。围手术期不恰当的用药可加重症状和体征。此外手术源性干眼多为轻、中度,部分具有自限性,如LASIK手术后的干眼可随着角膜神经支配的重新建立而逐渐减轻以至痊愈。目前关于手术源性干眼尚无准确的定义,结合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我们认为接受眼部或者是全身手术后出现干眼症状,伴有泪液分泌的异常或者泪膜稳定性下降的眼表疾病,可列为手术源性干眼的范畴。4.手术源性干眼的治疗⑴慎用含防腐剂滴眼液,防腐剂对角膜的毒性大于结膜,正常角膜上皮有紧密结合的组织结构,其屏障作用是结膜上皮的10倍。干眼时,水溶性点眼液点眼后,非常容易透过结膜上皮,而滞留于角膜表面(无足够泪液稀释),容易引起防腐剂和药物毒性角膜上皮损害。⑵在积极预防感染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眼液的使用频率,选用不含防腐剂的滴眼液:人工泪液有: 玻璃酸钠(海露、爱丽)、聚乙烯醇(瑞珠)、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潇莱威)、泪然、新泪然。⑶使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促进术后角膜感觉的恢复。参考文献:⒈万敏婕,霍鸣.手术源性干眼的病因分析与防治.国际眼科杂志,2010;lo(4):727-729⒉薄春民.白内障术前后眼干症的临床观察与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8):77-78⒊王双梅,康前雁,郑璇.眼部手术与干眼发病的关系.国际眼科纵览,2014;38(1)22-24⒋刘海兰,王云旭.医源性干眼研究进展,内蒙占医学杂志.2011.43(12).1463-1464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张明亮 2019-05-29阅读量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