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良性肿瘤 > 病因

良性肿瘤病因

良性肿瘤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脑膜瘤,应该观察,还是手术?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位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较高,约占颅内肿瘤的19.2%。一般,女性脑膜瘤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左右,儿童少见。大多属于良性,是“惰性肿瘤”,即这种肿瘤很“懒”,不爱进展、也极少转移。脑膜瘤的病因至今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检查出“脑膜瘤”,应该观察,还是手术?   有许多脑膜瘤患者早期没有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但若肿瘤位于脑功能区,或短时间内加速生长,就会出现头痛、突眼、视力、嗅觉、听觉障碍及癫痫发作、肢体运动障碍等。   虽然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出现早期症状要2~5年,但它长在颅内,总会让我们害怕,因为大脑是我们的精神、语言、感情和行为的指挥中枢,所以必须重视它。那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它呢?   如果瘤体小、多次复查变化不明显,甚至出现部分钙化,观察就是很恰当的处理方式。但如果脑膜瘤位于脑功能区,或者复查期间发现它不老实,逐渐增大了,就要及时治疗了。   脑膜瘤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使手术的精细程度大大提高,不仅使脑膜瘤切除得更为彻底,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主要的神经和血管,减少了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手术的疗效大大提高。   2、放射治疗   良性脑膜瘤全切效果极佳,但因其生长位置,约有17%~50%的脑膜瘤做不到全切,另外还有少数恶性脑膜瘤也无法全切。上述两种情况需在手术切除后放疗。恶性脑膜瘤和血管外皮型脑膜瘤对放疗敏感,效果是肯定的。而一般良性肿瘤的放疗是否有效仍有不同意见。

赵天智 2024-06-21阅读量25

听神经瘤早诊早治有望保住听力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是有可能保留听神经的从而保留听力,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在听神经瘤体积较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的。听神经瘤是起源于内听道内听神经鞘膜细胞的肿瘤,肿瘤是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并有边界,手术当中一般需要将肿瘤从面听神经上面剥离下来,如果肿瘤体积很大,肿瘤可能已经完全侵犯并破坏了听神经,所以无法保留听神经。但是如果肿瘤体积较小,肿瘤只是压迫面听神经,会导致面临神经变薄,手术当中在显微镜下有可能会能从面听神经上面分离处肿瘤,从而实现面听神经的解剖学保留,功能也会得到保留,因此术后听力还会存在。   一侧听力下降、耳鸣要注意   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为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耳鸣、前庭功能障碍等。   1、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内听道内的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为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通常早于其他症状。言语辨别率呈不成比例的下降,尤其在用患耳听电话时感到言语理解困难。约26%的听神经瘤患者表现为突发性聋,而在所有突发性聋患者中有1%-2.5%最终诊断为听神经瘤,应注意突发性聋的恢复并不能排除听神经瘤的可能。   2、耳鸣:为第二常见的症状,可在听力下降之前就出现,因此单侧耳鸣亦应警惕听神经瘤的可能。   3、前庭功能障碍:亦可为听神经瘤的早期症状,表现为轻度的头晕、不稳感,明显的周围性平衡功能紊乱较少见。   临床上检查听神经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CT检查   CT检查是听神经瘤检查诊断过程中常用的方式,肿瘤大多位于内听道口部位,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患有听神经瘤的患者在CT检查中会呈现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像。   2、MRI检查   MRI检查在听神经瘤的诊断过程中意义重大,听神经瘤在T1加权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但在T2加权像上则呈高信号表现。   3、听力检查   听力检查是神经耳科检查中较为常用的方式,听力检查可对于来自传导系统、听神经、耳蜗等部位的听力障碍进行测验,这种检查方法可对患者听力障碍所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区分,从而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因,对听神经瘤的诊断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4、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由于听神经瘤大多发生于前庭神经,因此前庭神经功能检查是诊断听神经瘤的最有效方法。前庭神经功能检可以发现患者的前庭神经是否遭受损害,进而对听神经瘤进行更深层次的诊断。

赵天智 2024-06-17阅读量25

11、肝血管瘤需要治疗吗?

病请描述: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同肝囊肿一样。It depends(看情况). 如果所有检查都不能排除恶性,需要像恶性肿瘤一样及时手术切除。当然,较大的血管瘤容易确诊。较小的肿瘤比如1cm以内,CT或磁共振可能表现不典型,无法明确,但即使真的是肝癌,观察2-3个月也很安全。 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畸形,属于发育异常。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生长出来的,就像皮肤上面的痣,具体成因不明。 小血管瘤即不会有不适的症状,也不会有什么危害,更不会癌变,全世界还没有血管瘤癌变的病例,所谓的血管瘤癌变,最终都被证实为一开始就诊断错误。小血管瘤即不需要手术,更不需要吃药(吃药无效;吃药无效;吃药无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不过总有患者说小血管瘤导致不适,其实往往跟血管瘤没有关系,原因见第9篇,不再赘述。遇到此种情况,我总会耐心的跟患者解释,消除恐惧和焦虑。 但是,亦有部分血管瘤建议手术:第一,血管瘤巨大,比如超过10公分。肯定是进行性增大的血管瘤;第二,生长过快的血管瘤,比如每年直径增加1-2cm甚至更多,这种血管瘤可以短短几年内超过10cm;第三,考虑血管瘤是引起不适的主要原因,比如左边肝脏的血管瘤,可以压迫胃,引起腹胀、进食减少甚至营养不良。这类血管瘤往往不小,小血管瘤,无论长在哪里,都不可能有不适。第四,从事高风险职业比如极限运动、拳击等,因为暴力容易导致血管瘤破裂,手术适应征可适当放宽,但也仅限于相对较大的血管瘤。 最后强调一点,不手术的患者至少每年复查一个肝胆彩超(不包括发现的第一年,具体原因见下一篇),了解血管瘤的生长情况。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6-13阅读量53

血尿的诊断与治疗

病请描述:血尿的诊断、鉴别、病因与治疗原则 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使尿液呈现淡红色或红色。这一症状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泌尿系统的某种疾病。本文将深入探讨血尿的诊断方法、鉴别要点、常见病因以及治疗原则,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一、血尿的诊断 血尿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尿液检查和医学影像学检查。尿液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的红细胞,而医学影像学检查则可以揭示出血尿背后的潜在病因。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CT、MRI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判断血尿是来自肾小球还是非肾小球,以及可能的病因。 二、血尿的鉴别 血尿的鉴别主要是区分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通常是由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引起的,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则可能是由于结石、肿瘤、感染等其他原因导致的。鉴别这两种血尿的关键在于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形态。肾小球性血尿中的红细胞多为变形红细胞,而非肾小球性血尿中的红细胞则多为正常形态。 三、血尿的病因 血尿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红细胞进入尿液。 2. 泌尿系统结石: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可能划伤尿道黏膜,导致血尿。 3.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感染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易出血。 4.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可能破裂出血,导致血尿。 5. 其他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可能导致血尿。 四、血尿的治疗原则 血尿的治疗原则主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原则: 1. 针对肾小球疾病的血尿:这类疾病的治疗通常包括控制高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等。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 2. 针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血尿:治疗的首要任务是清除结石,可以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方法。同时,预防结石复发也很重要,包括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等。 3. 针对泌尿系统感染的血尿: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根据感染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保持尿道清洁、多饮水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4. 针对泌尿系统肿瘤的血尿: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恶性肿瘤,除了手术切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5. 针对其他疾病导致的血尿:需要根据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血液系统疾病可能需要输血、使用止血药等;全身性疾病则需要控制血糖、血压等指标。 总之,血尿的诊断、鉴别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医学检查结果。针对不同病因的血尿,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共同战胜疾病。

詹行闻 2024-04-28阅读量224

良性肿瘤病因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741
复发性流产、不孕不育、生化妊娠、反复胚胎移植失败、原因不明性及生殖免疫性不孕不育、指导病因筛查、诊治及保胎用药建议和指导药物治疗,妇科宫颈疾病筛查及规范治疗,妇科良性肿瘤手术、宫腔镜及阴道镜等。产科各项报告解读、产检及孕期营养指导控制孕期体重,提高顺产率。

良性肿瘤病因相关医院 更多>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0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