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耳鼻咽喉头颈科 > 耳鼻咽喉科 > 咽异感症 > 症状

咽异感症症状

咽异感症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带你了解慢性咽喉炎

病请描述:带你了解慢性咽喉炎总有病人苦诉得了慢性咽喉炎太遭罪啦。咽干、咽痒、异物感,咽不干净又咳不出来,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慢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慢性咽喉炎的病因很复杂,多种因素都可导致,比如细菌病毒的感染,环境中粉尘、烟雾等刺激,长期烟酒的刺激,长期的讲话或者发声不当,周围炎症的蔓延(比如慢性鼻-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等)都可能导致或者诱发慢性咽喉炎的发生。慢性咽喉炎的症状主要为咽干、咽痒、咽痛、声嘶、咳嗽以及灼热感等。由于咽部常有较黏稠的分泌物刺激,很多人咽部异物感很明显,像个枣核卡在喉咙,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这就是所说的“梅核气”。晨起时出现较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严重时可引起恶心,咳嗽时常无分泌物咳出。咽喉炎该怎么办呢?得了咽喉炎不要害怕,它主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不要焦虑。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同时调整身体及心理状态;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加重咽喉炎的因素发生,如禁烟禁酒,适当的声带休息,适当饮水,多漱口,保持口腔、咽喉清洁,清淡软质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如果有明显的咽喉炎症状发作,可以借助一些药物缓解。可用漱口液含漱,或用1%~3%碘甘油、2%硝酸银涂抹咽后壁肿胀的淋巴滤泡,具有消炎作用;全身症状较重时,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静脉输注抗病毒药或抗生素来治疗。患者也可配合使用中成药、非抗生素类咽喉含片如开刻立(西吡氯铵含片含片),局部杀菌消炎,缓解咽喉肿痛,也可在热水中加入薄荷、复方安息香酊等雾化熏蒸,缓解咽喉不适。当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以减少传染机会。

吴明海 2023-10-25阅读量632

明明喉咙有东西,怎么查不到原...

病请描述:张顺财,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 在门诊经常有患者主诉咽喉部有东西卡着,多次往返五官科,消化科,甚至胸外科等科室,经多次胃镜或喉镜等检查并未发现有异物卡在咽喉部,五官科医生常怀疑有胃食管反流的存在,推荐到消化科就诊,消化科医生给于胃镜,钡餐及24小时食管PH检查,也未发现消化道疾病,按食管反流治疗也未得到缓解。因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病人忧心忡忡,焦虑万分,担心恐惧,部分病人甚至惊恐失眠。对这种主观上咽喉部感到异物存在而客观上没有发现异物的咽喉部不适症状称为咽异感症,有时就称咽喉异物感 人群中咽异症很常见,人群中发生率约3%-8%,约占五官科门诊病员总数的1/4,消化科门诊病员中也很常见,见于任何年龄,多见于中年人,女性较多见且病程较长。 咽异感症是一种症状,对身体不产生严重后果,但事实上的确有异物感存在,这常会影响到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持续的咽异感症会使病员担心有东西,由于检查的局限性及人体的复杂性,没有被查出来。甚至产生恐癌心理,反复到医院检查。 咽异感症有哪些表现? 有描述咽异感症症状似有肉球阻塞咽部感,称为“咽球感症”;有描述拟有梅子的核咽部阻塞感,称为“梅核气”。门诊每个病员的咽部异物感的表述也有不同,有的说似树叶、发丝、线头、痰液黏着等异物滞留感;或有烧灼感、搔痒感、蚁行感、紧束感、闷塞感、狭窄感等。 咽异感症往往说不清准确的发病时间,会持续数月或数年;咽喉部感觉异常时好时坏,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咽喉部“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相关检查不到异物;干咽唾液、快速呼吸时明显,进食或饮水时会减轻或消失;情绪波动、焦虑、急躁、紧张等使症状加重,心情愉悦时好转;颈部紧压感而不愿系领扣、打领带,颈项部保暖运动放松好转。 咽异感症的产生原因并不是很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外界刺激因素:胃反流入食管咽喉的胃液、胃酸;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吸入粉尘;咽喉部炎症或粘液分泌物增多等刺激物会造成咽喉部异物感。②神经过度反应:咽喉部的神经支配丰富,分布密集,感觉非常灵敏,对刺激过于敏感或过度反应。情绪改变通过神经反射和传导引起环咽喉部肌肉和食管上段肌肉紧张或不能舒展而产生咽喉部的异常感觉。 咽异感症诊断主要通过各种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当伴有咽下痛、吞下困难、声嘶、消瘦、食纳减退、贫血等“高危”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检查,排除隐蔽在咽部、颈部、颈椎、心肺、上消化道等部位的器质性病变。 单纯心理因素如情绪波动、生气、着急、过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度疲劳、不开心的事、得知他人患肿瘤自己也担心患肿瘤、失眠等所致咽异感症,相关检查未能发现明显病因,称为功能性咽异感症、癔球症、咽神经症。 得了咽异感症怎么办? 去医院就诊,寻找病因,如有咽喉部和邻近器官疾病,则进行相应的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少食辛辣、过烫、过冷食物;少吸烟、饮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少做干咽唾沫动作,异物感症状明显时,可适量饮水减轻症状;冬季气候干燥时,室内应用湿化器保持室内湿度;晨练时可大声喊叫、高声唱歌、大笑等开嗓运动,可放松咽喉肌群;劳逸结合、适合运动、生活规律、充足睡眠等。 (2)心理调节:消除负面情绪,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分散注意力,舒缓情绪,不要过度关注咽喉感觉。说服自己,让自己明白咽异感症本身是一个主观症状,己排除了各种器质性疾病,不会有严重后果,并无癌变风险。 (3)药物治疗: ①质子泵抑制胃酸药:对怀疑有不典型胃食管反流者,可试服质子泵抑制剂如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经验性治疗,也可试用氢钾泵抑制剂如沃克及替戈拉生治疗,如症状好转,说明咽异感症与反流有关。 ②湿润咽喉药物:各种润喉片,薄地蓝、康复新、蓝苓等具有局部保护粘膜、消炎作用,同时还兼有湿润咽喉部作用。 ③降低咽喉部高敏药:如怀疑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癔球症时,可选用舒必利,黛力新、米氮平等抗焦虑药,降低咽喉部内脏高敏感性。 ④中医治疗:采用祖国医学进行辩证施治很有帮助,口服逍遥丸、穴位注射疗和针炙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疗效。

张顺财 2023-10-24阅读量997

河北名老中医赵振兴临床常用8...

病请描述:河北名老中医赵振兴临床常用80个自拟方、经验方、秘方以及用药独到经验 石家庄市十大名中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感冒群药(自拟方)。赵老曾使用本方防治过“非典”,很多单位大锅煎煮供职工服用,反映良好。 羌活6~10g、蒲公英15g、板蓝根20g、大青叶6g、贯众6g。 本方为治疗流感效方,亦是治疗和预防感冒的有效方剂。 2、加味香薷饮(自拟方) 银花15g、连翘15g、香薷6g、黄连3~6g、藿香10g、佩兰10g、荷叶6g、苡仁10g、白豆蔻10g(新加味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扁豆花、厚朴) 治疗暑湿感冒。暑天外感合香苏散效果更佳。 3、抗流感六药(自拟方) 银花藤20g、连翘20g、银柴胡10g、青蒿10~20g、黄芩9g、桔梗6g、治疗内有郁热的各种感冒发热病的效方,合感冒群药可用于预防流感。治疗期间,停食肉蛋奶,疗效更佳。本方为赵老治疗外感经验方,临床已作为防治流感之协定方,重复有效,疗效优于西药。 临床应用: (1)咳嗽合止嗽四药(桑叶、苏叶、浙贝、前胡)。 (2)咽肿痛合白蛇合剂(白花蛇舌草、赤芍、白茅根)。 (3)体温达30度以上时,青蒿可用至30g。 (4)高热不退合白虎汤(石膏50~100g,知母10g,粳米15g)。 4、加味清震汤(自拟方) 荷叶30g、升麻6g、半夏6g、炒榔片6g、苍术10g、羌活2g、藁本2g 治疗暑湿感冒或外感后表证已解,湿邪留滞者。症见头晕,头重如裹,肢体沉重,口黏,口干而不欲饮或纳呆者。荷叶、升麻、苍术、半夏、槟榔片,具有升清降浊、健胃化湿作用;羌活、藁本少用,有引药上行于脑,清脑开窍的作用。 5、感冒四药(即《中药方剂临床手册》中之羌蒡蒲薄汤) 牛蒡子6~15g、薄荷3~9g、蒲公英15~30g、羌活6~9g、治疗普通感冒的代表方,是风寒、风热感冒的通用方。对内有郁火兼便秘者,可适当加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升降散)。本方可用于流感、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均有良效。 6、三(四)根汤(自拟方) 姜、葱、香菜、(白菜)取根,各适量,煎水服用,也可加红糖,夏季可加豆豉20g,冬季可加白萝卜。 治外感风寒,用之见汗即效,使用方便,随手可取,连续饮用,越早越好;空调病亦效。本方对雾霾天上呼吸道疾病有预防作用。本方对儿童外感发热初期,体温高,手足逆冷者有奇效。 7、柴胡三仁蛇舌草汤(自拟方) 柴胡12g、黄芩9~12g、半夏6g、党参3~10g、杏仁6g、苡仁10g、白豆蔻9~12g、白花蛇舌草30g、炙甘草6g 主症:头晕、头重、头脑不清、乏力、心烦、失眠、胸闷、纳呆、舌苔白腻,颈筋部(胸锁乳突肌)拘急疼痛。 用于外感后阴阳失调症。重叠感冒,用药不当,使邪居少阳,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或热病后期气机失调。方取小柴胡汤和解阴阳,三仁可调达气机,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增加机体免疫力。上述主症用补法则助邪,祛邪则伤正,故八法中唯有和法有疗效。 8、白蛇合剂(石家庄市中医院老中医效方) 白花蛇舌草15~60g、白茅根15~30g、赤芍9~15g 本方又称抗炎合剂,为石家庄市中医院邢须林老中医方,原方本意用于治腮腺炎。 赵老经临床使用,发现本方对西医诊断的呼吸道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或消化道的某些炎症,均有疗效,特别对腮腺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有肯定疗效。 临床应用: (1)呼吸道感染见发热,加感冒群药、青蒿20~30g。 (2)若腮腺肿大坚硬者,加浙贝10~30g、海藻30g、连翘30g。 (3)食道炎及上消化道肿瘤,加山慈菇12g、天冬20g。 (4)支气管炎加止嗽四药。 (5)一般性肺炎加麻杏石甘汤(麻黄12g、杏仁6g、甘草6g、石膏15g)。 (6)尿路感染尿赤、尿道疼痛,加导赤散(生地10~15g、木通3~6g、甘草3~6g、竹叶6g)。 (7)急性泌尿系感染,口苦咽干低热者,合小柴胡汤加青蒿30g。 9、五花汤(自拟方) 银花15g、红花12g、玫瑰花6g、代代花6g、辛夷6g、白芷6g 治鼻炎、鼻窦炎的常用方,亦用于治疗外感出现的鼻塞流涕。 10、止嗽四药(自拟方) 桑叶6g、苏叶6g、浙贝6g、前胡6g 用于外感咳嗽,肺燥咳喘,儿童咳嗽用之效果均佳。 11、平喘五药(自拟方) 麻黄根3~9g、炙麻黄3~9g、苏子3~6g、炒卜子10~20g、葶苈子6~9g 主治:哮喘。 加减应用:哮喘见心功能弱者加玉竹;如汗多者加熟地益肾纳气平喘;咳喘日久可加补骨脂10g、乌贼骨15g。 特点:炙麻黄与麻黄根等量用,炙麻黄宣肺,麻黄根敛肺,两者相伍宣肺而不伤肺气,敛肺而不助邪气;葶苈子有强心作用。 12、清肺四药(自拟方) 白花蛇舌草15~30g、鱼腥草9~15g、仙鹤草15~30g、桑皮9~12g 适用于肺经郁热。可用于气管炎、肺炎的治疗。 13、抗痨四药(经验方) 丹参12~30g、黄芩9~15g、百部9~12g、功劳叶9~12g 主治:肺结核。 临床应用: (1)咳血,加白芨10g、仙鹤草30g。 (2)胸膜粘连,加紫菀30g、桔梗6g或胸膜粘连三药:桃仁、杏仁、紫菀。 (3)纳少,加炒谷麦芽各30g。 (4)治肠结核加夏枯草、猫爪草。 (5)治淋巴结核、骨结核配用蜈蚣一条研粉,红皮鸡蛋一个,小头处打个小口,倒出一些蛋清把蜈蚣粉放进蛋内蒸熟后食用,蜈蚣有抗结核的作用。 14、引火汤(傅青主验方) 熟地30~60g、巴戟天6~10g、茯苓6~9g、麦冬10~20g、五味子6g 此方为流传于河北、河南、山西民间的傅青主的验方。只要具备口干、咽干症状以夜间为重者,即可用本方为基础方。 本方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咽炎等。 熟地大滋肾水、养阴润燥,心肺肝肾阴虚,熟地为首选,但脾胃湿滞不宜用;巴戟天和调阴阳,与熟地相配引火归原;茯苓可使虚热从小便排出;五味子收敛浮越之气;麦冬养阴生津。 15、加味半夏厚朴汤(经验用方) 半夏3~6g、厚朴3~6g、茯苓6~9g、苏梗3~6g、苏叶10g、炒香附10g、陈皮6g、生姜3片 主治:梅核气。 功能: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症见咽中如有物堵,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病机为:情志不畅,肝郁气结,肺胃宣降失常,津聚为痰,与气相博结于咽而成。 临床应用: (1)伴咽喉疼痛者,加牛蒡子10g、山豆根3g。 (2)咽中有痰难以咯出者,加花粉10g。 (3)咽痒者,加芥穗6g、乌梅6g。 (4)伴咽喉不利、声音嘶哑者,加青果6g、元参6~15g、木蝴蝶6~9g;病程长,久治不愈,痰为胶状者,加赤芍10g、海浮石10g。 (5)用其他药均无效者,本方加浙贝10~20g、乌梅6g、升麻6g、威灵仙15g、夏枯草15~30g、猫爪草15~30g。 16、补肾健脾汤《河北中医内科验方选》 菟丝子9~12g、巴戟天9~12g、补骨脂9~12g、五味子6g、山药9~12g、芡实9~12g、莲子9g、炙甘草9~12g 本方用药思路源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平补脾肾,对脾胃虚而出现的慢性腹泻有佳效。常用于慢性结肠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寒凉之品伤脾胃,大便稀溏者;或脾虚大便次数偏多者。 17、止泻四药(经验用药) 炒榔片3~9g、地榆15~30g、炒山楂9~15g、银花15~30g 本方对急性腹泻有可靠疗效,临床应用优于抗生素点滴。 临床应用: (1)治疗水泻,加车前子30g(包煎)、白术10g。 (2)治疗食鱼蟹后泄泻,加紫苏叶10g。 (3)泻下无度,加石榴皮10g、赤石脂10g。 18、健脾培元方(自拟方) 黄芪10g、党参6g、太子参6g、炒谷芽15g、炒麦芽15g、鸡内金10g、山药9g、炙甘草6g 功用:健脾培元。脾属土,土能生万物,肾为胃之关,用于久病脾肾虚,无食欲,可健脾肾,增食欲。 19、开胃进食四药(经验用药) 柴胡3~6g、陈皮3~6g、炒谷麦芽各15~30g 用治胃口不开。柴胡升清阳,推陈致新;陈皮健脾理气;谷麦芽醒脾开胃。 20、胃溃疡方(经验用药) 乌贼骨20g、白芨10g、蒲公英20g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1、调气三药(经验用药) 陈皮6g、枳壳6g、桔梗6g 用于中焦气滞证。陈皮理气;枳壳降气;桔梗升气。 22、止呃(呕)三药(经验用药) 夜交藤50g、旋复花6~9g、柿蒂9g 本方为名医效方,来源于民间口口相传。夜交藤用50g有交通阴阳、镇静止呕逆的作用,临床常与刀豆子20g、连翘30g合用,可温胃止呕逆,清热和胃除呕逆。 23、疏肝调气五药(自拟方) 炒香附12g、郁金12g、栀子6g、神曲15g、苍术6g 用于气机瘀滞引起的脾胃不适,加味治之常见佳效。 24、升降纳化汤(自拟方) 柴胡6g、枳壳6g、白术15g、鸡内金10g 用于升清降浊、健脾化食。可治气机不畅、纳食不香。 25、痞满五药(经验用药) 炙杷叶9~12g、苏子3~6g、杏仁6~9g、橘红9~12g、降香9~15g 源自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冠心病、心肌炎、胃炎等,表现为胸闷或胸脘痞满者可用之。 26、利胃通腑方(经验用药,参照仝小林先生用药经验化裁而来) 太子参15g、党参10g、枳实6g、枳壳6g、炒榔片3~10g、炒卜子30g、二丑2g、大黄6g、虎杖15g 治腹胀见大便不畅者。亦可用于食滞胃肠、排便不畅或排便黏滞洁具者,一般服3~7剂收效。 27、便秘常用系列方(经验用药) (1)当归30g、肉苁蓉30g、升麻6g、锁阳10g,可用于阳虚便秘。 (2)生地10~30g、麦冬10~30g、元参10~30g,增液汤可用于阴虚便秘。 (3)生白术30~60g、生地20~30g、升麻10g,老年脾虚便秘,多用于以大便头干为主症者。 (4)瓜蒌30g、杏仁6g、升麻6g,宣肺润肠通便。 (5)枳实10g、生白术30~60g、荷叶6g,可用于腹胀便秘。 (6)皂角2~3g或皂角粉0.5~1g,有清洁肠道的作用,便通即停,不可久服。 (7)生白芍30g、炒白芍30g、赤芍15g,三药合用对肝郁血亏便秘有良效。 28、中老年保健三药(经验用药) 北沙参10g、丹参20g、制首乌12g 本方有抗衰老、调气血、和脏腑之作用;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延缓衰老。 29、老年保健四药(经验用药) 北沙参10g、丹参20g、制首乌12g、石斛20g 本方保护脾胃、抗衰老,为老年保健妙方。 石斛既能养胃阴又通血痹,老年人全身机能下降,见舌尖少苔者宜,特别 是平素脾胃虚弱、食纳不佳用之疗效佳,故治老年病先护脾胃。 30、平补肝肾四药(经验用药) 女贞子20g、旱莲草10g、枸杞15g、仙灵脾20g 功效:平补肝肾。 主治:肝肾虚损见腰膝酸软,目昏不清,夜寐多梦者。 肝肾虚亦可用二至丸(女贞子20g、旱莲草20g)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耳鸣、失眠、咽干、衄血。 31、头痛系列方(经验用药) (1)石楠藤10~20g、白芷6g、川芎6~15g、天麻10~15g、蔓荆子10g,可作为头痛基本方加减应用。 (2)土茯苓蔓荆子药组:土茯苓30~60g、蔓荆子10g,可用于治湿浊头疼,或顽固性头痛见头蒙者。 (3)头痛组方:川芎6g、白芷6g、藁本9g,可治头痛遇风加重,或梳头时 头皮痛者。 32、扶正四药(经验用药) 黄精20g、太子参15g、枸杞15g、仙鹤草30g 正气不足,见乏力倦怠,体力不支,或稍劳即累者。此四药可用于亚健康之调理。 33、解郁通络方(自拟方) 生麦芽20~30g、郁金15g、佛手·10g、香橼10g、青皮6g、苏梗10g、路路 通10g、莪术3g、橘络3g。 肝郁日久,久病入络。症见胸胁胀痛,食纳不香,善太息,大便不畅,舌下络脉青紫者。 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杨磊 2022-10-24阅读量4346

聊聊痰湿壅盛(张兴业医生临证...

病请描述:      普通人肥胖常有痰湿壅盛的症状,肝郁犯胃引起的梅核气也是痰湿痰郁的表现,脑中风也有风痰阻络的证型。那这个痰的位置在哪呢?       最常见的痰位在喉咽之上,解剖位置在悬雍垂后方与声带顶端的三角区,张嘴做强呕、干呕动作时可见声带顶端三角区有形之痰。除了脑梗患者不便于此处诊治,一般吞咽无困难的患者都可以此处祛痰,包括想要减肥的痰湿壅盛患者,方法也很简单,棉拭子轻轻擦除即可。        脑梗之痰中医常说风痰无形,是看不见的,可人体全息,治疗上可取在外廉泉穴,症见谈吐不清、语言笨拙、吞咽障碍等。舌脉之辩既能了知痰浊,却苦于没有实证依据,舌脉之辩的比量之法即是中医四诊辩证的依据,可见内在的痰浊之所以看不到是受限于古代的检查技术手段,今天核磁、CT所见的脑梗病灶,彩超所见的颈动脉斑块、动静脉栓塞都属于中医的痰浊瘀阻症候,此类检查结果都是现代中医痰浊之征的在外依据,结合舌脉之辩,明确痰位,擅用中医辩证治疗,基本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喉咽之上的痰是痰湿壅盛溢出之表证,擦除后还会出现,所以要勤于观察,发现即除,患者会有头脑清晰、呼吸畅快之感,这是因为此部位的痰对应延髓中枢,影响脑部供血供氧,又是肝胆脾胃经络的必经之地,意义非常,行气化痰也好、燥湿化痰也好,针灸通络化痰也好,结合上局部取痰之法常有意想不到之效,有缘者可以一试。         增愿吉祥!

张兴业 2022-10-24阅读量1212

咽异感症症状相关医院 更多>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3万

北京同仁堂西大街中医门诊部

二级乙等 预约量:320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

山东扁鹊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