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眼科 > 眼科 > 睑腺炎 > 症状

睑腺炎症状

睑腺炎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放血疗法有效吗?

病请描述:放血疗法有效吗? 近几日微博上“放血疗法”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众多网友纷纷转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少人对于这种传统疗法提出了质疑。 放血疗法究竟是否安全,这种治疗手段的是否真的有效。这里,本文主要对于放血疗法做出清晰的阐释。 放血疗法,现今又称作“刺血疗法”、“刺血术”,古称“启脉”、“刺络”,和艾灸、拔罐和刮痧等一样,是中医学古老而又独特的治疗方法,顾名思义就是用针或刀等工具刺破或划破选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放血疗法的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文化时期。在人类文明漫长而又曲折复杂的过程中,疾病危害与人类自我保护在相互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同时也为医疗行为赋予了最原始的动力。经过长期大量的实践观察与经验总结,古人逐渐认识到了少量局部的放血会使某些身体症状改善,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传承逐渐形成了放血疗法的雏形。 在中国,放血疗法源于砭刺,最早见于马王堆出土的我国最古老的医学方书——帛书《五十二病方》(有人考证约成书于西周或者西周之前)。随后《黄帝内经》的问世,使这一疗法在理论上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例如《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及有应用原则是“苑陈则除之”。《灵枢·官文》中“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法,其实都属于刺络放血法的范畴。在各个历史不同时期相关论著都有迹可循。就像历代文献中提到在刺血的正式操作之前,古人会采取若干准备措施,包括服药、涂油、加热、扎缚、手捋、拍打,以及心理安慰等。操作上,除了一般的针刺出血外,还有“挑破出血”、“挑断出血”、“针碎出血”、“弹针出血”、“贯刺血络”等说法,也有刀削法和火针放血的记载。 如今放血疗法也同样广泛应用于现代临床。鉴于中医学具有自身经验积累的特点,目前所用刺络针具一部分是对原有针具改造而来,具有利于消毒,又能减小创面的优点,像临床上常见的三棱针、小针刀、火针、锋钩针、圆利针等。另一部分则是后人的创新,如滚刺筒。临床上常用的皮肤针,也是来自后人的创新。放血使用方法以点刺、刺络、叩刺、割刺手法使用频率最高,多在穴位、病灶处、血络处放血,譬如眼部疾病以及高热、头痛时,多取耳尖、太阳穴,以点刺放血为主;皮肤科病症以背俞穴和阿是穴为主,多刺络拔罐或者耳尖放血;运动系统疾病多循经取穴以及在病变附近取穴,多用刺络拔罐为主。 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们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截止至2009年4月份的有关文献进行检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疾病分类标准,总结放血疗法适宜病种共涉及18大类系统,262个病种:呼吸科病症,如感冒、咳嗽、支气管哮喘;循环系统病症,如高血压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如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高脂血症,肥胖等;神经系统疾病,如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血管性头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等;骨科疾病,如腰扭伤,颈椎病,骨性关节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外伤瘀血性头痛等;五官科疾病,如睑腺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流行性腮腺炎、牙痛、急性扁桃体炎、麦粒肿、结膜炎等;皮肤科疾病,如痤疮,带状疱疹,荨麻疹,银屑病,黄褐斑等;还有妇科疾病包括急性乳腺炎;男性病如慢性前列腺炎、男性乳房异常发育、阳痿、早泄、不育、遗精、遗尿等众多病种。尤其对带状疱疹、痤疮、麦粒肿、颈椎病、口腔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从中医角度进行概括,放血疗法具有主要有泻热、止痛、镇静、消肿、开窍、解毒、祛邪、调整阴阳等作用,适用于急证、热证、实证、瘀证和痛证等病症。同样其也存在相对禁忌症,在临床上我们尽量少或者不对老人、儿童以及妊娠期妇女进行放血,此外精神紧张以及不能配合的患者以及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当然排除在外,并且操作时不可深刺,应当避开重要的大血管、内脏以及神经组织。 在放血过程中,把握放血量的“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治疗的成败。首先,清楚相关的生理知识十分必要:正常成年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7%-8%,而全身循环血量约占总血量的75%-80%,一般如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循环血量的20%-25%就会发生休克,这是一次放血的最底线;推理,正常成年人一次放血的安全量应该总血量的1/10,以60kg体重的成年人为例,1g血液约为1ml计算的话,正常成年人安全出血量应为6000*7%*1/10=420ml;危险出血量6000*7%*75%*20%=630ml。换而言之,理论上,一次性放血的安全线控制在400ml-420ml范围内是行得通的。但是对于具体操作而言,我们的临床经验指出大多数病人一次放血量约为10ml-50ml,这是比较合适的。但临床上也有医师治疗高血压病的患者时可一次性放血100ml-200ml。但是前提都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具体对待,同时结合现代医学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熟悉了解病变局部的解剖结构。此外,还要综合其他因素考虑,因时、因地、因人、因病制宜,不同的疾病之间放血量也是有差别的,比如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患处的淤血量是较多的,因此在放血治疗时可以考虑放血量多一些,如放血量可控制在20ml-50ml左右。同理,如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软组织损伤或者头痛的患者在患处附近若发现淤血或者局部疼痛明显可以相应地多放血。 有人也会疑问放血时血液颜色,通俗地讲,放血操作后流出的血多为紫黑色,是由于病变处多有瘀血阻滞,邪毒积聚,新鲜的血液不能到达以及更换,故呈紫黑色。《灵枢·瘫狂》篇中多处指出“血变而止”,即血色要由紫黑变为鲜红,这和目前临床具体情况也不谋而合。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存在数千年的传统疗法,其操作简单、见效快等优点也为现代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有学者立足现代医学,归纳放血机制就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主要有退热、止痛、镇静、降压、降低血粘度、强心、活血、消淤、急救、消炎、止痒、抗过敏等。然而,一分为二地看待放血疗法,现今临床上观察较多而研究较少,多数只局限在临床经验总结或病例报道上,疗效亦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操作手段以及方式因人而异,我们还是应当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正确看待刺血疗法的功效,不应有失偏颇,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采用放血疗法。同时这种疗法的不足之处也值得我们借鉴,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吴世洪 2022-10-01阅读量2090

牛黄解毒片外用,能调10种疾病

病请描述: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牙龈炎、目赤肿痛、口舌糜烂等病症,相信药店人都很熟悉。然而,牛黄解毒片外敷还有10种用途,你知不知道? 一网打尽,10种外敷用法 1、急性咽炎 症状:急性咽炎及喉咙痛,症见牙龈肿痛、火热内盛。 用法:将2~4片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用75%酒精调成糊状,敷在喉结两侧,外用胶布固定。一般晚贴晨揭,如果患者不嫌影响外观,白天连续贴疗效更佳。 2、急性扁桃体炎 症状:急性扁桃体炎俗称“乳蛾”,常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甚至吞咽困难。反复发作,也可发展为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认为,急性扁桃体炎是由于风热相搏,结于咽喉,气血瘀滞而成,治宜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用法:将10片适量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加入适量食醋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及双足心涌泉穴处,覆盖一层无菌纱布敷在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3、病毒性腮腺炎 症状:病毒性腮腺炎起病急,常有发热、头痛、食欲不佳等前驱症状。数小时至1~2天后,体温可升至39℃以上,出现唾液腺肿胀。腮腺最常受累,肿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轻度触痛。 用法:将10~20片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覆盖一层无菌纱布敷在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 4、痤疮 症状: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部、胸及背部,又称粉刺、青春痘。 用法:将适量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加入适量清水,调为稀糊状,用棉签蘸药外搽患处,每天3~5次。 5、单纯性毛囊炎 症状:单纯性毛囊炎初起会出现充血性丘疹,很快转变为小脓疱,有疼痛感,小脓疱数目不等。儿童好发于头部毛发处,成人多发于多毛部位。 用法:将10片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用蜂蜜将药末搅成糊状外涂,每天1~2次。 6、麦粒肿 症状:麦粒肿又称针眼、睑腺炎,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眼睑皮肤会出现局限性红、肿、热、痛,邻近球结膜水肿。 用法:将1~2片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红霉素眼膏,在无菌调药盘中调匀,涂在患处,以覆盖整个小疖肿为度。每天2次,不包扎。 7、疖肿 症状:疖肿多发于人体受压部位和油脂分泌旺盛部位,如头、面、颈、腋和臀等部位。初起为毛囊性的炎症丘疹,后逐渐增大,呈红色硬性的结节,有疼痛或压痛。经过2~3天后,结节化脓、坏死,形成脓肿,中央有坏死的脓栓。脓栓破溃以后,排出脓液、脓栓和坏死组织,脓肿消退。 用法:将适量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与京万红软膏混合,调成膏状敷于患处。覆盖一层无菌纱布敷在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8、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症状: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发生于哺乳期,特别是初产妇产后1~2个月内,中医称为“乳痈”。乳汁淤积伴发细菌感染,呈急性炎症表现,红肿热痛、寒战高热。初产妇急性乳腺炎发病率高达2%~4%,比经产妇发病率高1倍。 用法: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用酒糟调成糊状,覆盖一层无菌纱布敷在患处,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 9、输液性静脉炎 症状:输液性静脉炎通常高发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数呈游走性发作。沿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用法:根据患处面积大小,取3~4片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用75%酒精调成糊状,均匀涂于大于静脉炎面积的部位,药厚1~2mm左右。然后用无菌纱布敷贴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 10、化脓性中耳炎 症状:由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化脓病菌侵入中耳,导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发热、耳痛、流脓等为基本特征。 用法:将患耳用双氧水清洗干净,再用棉签蘸干。将适量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吹入耳内,每天换药1次。 国家药监局公告中列出使用牛黄解毒制剂的6大注意事项: 1、平素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慎用。 2、本品含雄黄,不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有连续用药半年以上出现砷中毒的报告。 3、本品不宜与含雄黄的其他药品同时服用。 4、严重肝损害患者慎用;急、慢性肾脏病患者慎用。 5、儿童用药尚无安全性研究资料,婴幼儿禁用。 6、用药后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去医院就诊。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医师的指导下调理。

郑君芙 2022-01-16阅读量1.0万

妈妈,我眼睛上好像长东西呢

病请描述:在门诊上,我们经常会听到宝妈焦急万分说“医生,我家孩子眼睛上长‘疙瘩’了,你快给看看”,今天我们来带您了解一下‘疙瘩’之一——睑板腺囊肿(俗称霰粒肿)。什么是睑板腺囊肿?睑板腺囊肿是指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可能由于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导致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腺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          正常睑板腺                          睑板腺囊肿 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尤以儿童多见,可能与其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病程进展缓慢。 一般发生于上睑,也可以上、下睑或双眼同时发生单个或多个,亦常见有反复发作者。 一般无疼痛,肿块也无压痛。一些患者开始时可有轻度炎症表现和触痛,但无睑腺炎的急性炎症表现。 治疗 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须治疗,待其自行吸收; 大者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 如不能消退,应手术切除。 饮食调理 ①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②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咖啡、姜、葱等;及油腻和煎炸类食品。

王福利 2021-11-11阅读量9346

具有红痛的眼睑肿块的疾病鉴别

病请描述:        眼睑充血+疼痛十肿胀,这是眼睑具有特征的急性炎症的典型临床表现。需考虑以下疾病:睑腺炎、眼睑蜂窝织炎、急性泪囊炎、化脓性睑板腺囊肿、急性泪腺炎、骨膜炎、眼睑皮肤结核、梅毒树胶肿、早期癌、真菌性感染等。       其中以睑腺炎(麦粒肿)为最常见,其次是急性泪囊炎及眶隔前蜂窝织炎。那么这三者又该如何鉴别呢? 睑腺炎(麦粒肿)的诊断标准∶眼睑红肿;明显压痛;摸到硬结;硬结不属于泪腺与泪囊区。需要注意的是疾病早期(发病当日),硬结常常不明显,次日才能摸到,但仍有典型的红肿疼痛表现。在疾病消退期仍需注意,可能只可见到硬结,红肿与压痛不明显,需要追问病史是否有红、肿、热、痛的发病过程。        眼睑蜂窝织炎的发病特征是红肿比较弥漫,毒血症状较重,未能摸到硬结。        化脓性睑板腺囊肿往往发病数周至数月后,近期才表现出红肿痛,皮肤面红肿不明显,睑结膜面可见黄色脓点,且疼痛也较轻微。急性泪囊炎与睑腺炎同样具有红、肿、热、痛等特点,也能形成脓肿,外观上有时难以鉴别,只能通过病变部位以资鉴别。当发现肿痛区处在内眦鼻下方泪囊区时,应当考虑是急性泪囊炎。骨膜炎的肿块常位于眶缘,与骨质相连,红、痛表现少见。眼险皮肤结核、梅毒树胶肿、早期癌、真菌性感染等疾病也容易混淆,但这些疾病在临床上很少见。

李敏 2021-09-27阅读量1.0万

睑腺炎症状相关医院 更多>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