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男性小腹痛 > 护理

男性小腹痛护理

男性小腹痛护理相关内容 更多>

荨麻疹的全方位科普,这里有您...

病请描述:您是否有如下的经历:本来高高兴兴,却突然不知怎的全身就开始起红包、此起彼伏、刺痒难耐、越挠越痒、越痒越挠?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发生荨麻疹了,有时候一会就过去了,但有时候这一会就是好几年! 荨麻疹的分类 荨麻疹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约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同时儿童与老人高发,女性多于男性。 根据患病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的症状持续时间在6周以上(发病初期没法预测会不会超过6周,所以一开始没法区别)。 根据病因还可将荨麻疹分为自发性荨麻疹和诱导性荨麻疹,其中诱导性荨麻疹包括皮肤划痕症、冷接触性荨麻疹、延迟压力性荨麻疹、热接触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振动性血管性水肿、胆碱能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和接触性荨麻疹等。(和湿疹一样,找不到诱因的都是叫湿疹,找不到诱因的都叫自发性,但也很可能只是我们没有认识没有找到诱因) 荨麻疹的症状 荨麻疹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风团的形状和大小可变、中央隆起,周边常伴有红斑,通常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但会时常在身上其他区域轮流出现。大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可在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出现风团,少数患者病程甚至可长达50年。然而,荨麻疹不等于风团,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突发的真皮或皮下组织肿胀,伴瘙痒、疼痛和烧灼感。血管性水肿的持续时间较风团更长,可达72小时。 除了风团和血管性水肿外,病情严重的荨麻疹患者还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及喉梗阻等全身症状,若累及喉头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果荨麻疹患者出现了发烧和喉头水肿,需要尽快前往最近的医院急诊科紧急处理。 荨麻疹的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根据来源不同一般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因素多为一过性,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 外源性因素包括阳光直晒、皮肤受到摩擦和压力、冷热刺激、吃了某种食物或药物等,而内源性因素包括细菌和病毒感染、劳累、精神紧张和慢性疾病等。 除了以上列出的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可以诱发荨麻疹的病因。通常急性荨麻疹常可找到原因,而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无论对成人还是儿童来说,慢性荨麻疹都很少由过敏引起。 肥大细胞是人体发生荨麻疹的“幕后黑手”,其广泛分布于皮肤及内脏粘膜下的微血管周围,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虽然叫做“肥大”细胞,但是它与肥胖无关哦!人体中的肥大细胞是引起荨麻疹最主要的效应细胞。荨麻疹患者体内的肥大细胞可通过不同机制被激活,释放出诸如组胺、类胰蛋白酶、白介素、白三烯等物质,导致风团、水肿和瘙痒。而IgE可通过不同方式激活肥大细胞,产生荨麻疹症状,是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的核心。因此抗IgE治疗可从源头治疗荨麻疹,而目前广泛使用的抗组胺药则仅是抑制炎症介质组胺的对症治疗,无法从源头抑制所有炎症介质。 荨麻疹的诊断 病史采集是荨麻疹的诊断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医生可通过采集病史明确诊断、评估病情及了解可疑的病因或诱因。医生主要依赖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来进行荨麻疹的诊断,实验室检查仅对荨麻疹的诊断提供辅助性参考。针对常规治疗效果差、病情严重、迁延不愈的慢性荨麻疹,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嗜酸细胞计数、血沉、甲状腺功能和相关自身抗体检测。30-50%的患有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儿童与自身免疫有关,若您家中有宝宝得了慢性荨麻疹,那医生可能就会进行自身抗体检测了。若您的荨麻疹样皮损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突出血管性水肿,可能会进行补体系统方面的检查。其他检查仅在最初的检查出现异常或怀疑为某种特定疾病时进行。 为了在下次就诊时能详细并且迅速的了解您的疾病情况,医生可能会要求您定期在家完成疾病相关的自我评估量表并做好记录。 荨麻疹的治疗 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病因不明,病情反复发作;其具有自限性,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避免复发。患者应在医生的帮助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坚持规范治疗。现有的治疗方案包括病因治疗、抗组胺药、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环孢素、糖皮质激素和光疗等。消除诱因或可疑病因有助于荨麻疹消退,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荨麻疹的诱发因素。但很多患者无法明确病因,且临床上也很难彻底清除所有的诱发因素,因此很多患者需要其他的治疗方式。 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若以常规剂量治疗1-2周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则可考虑将剂量增加2-4倍。然而,很多患者的症状在增加抗组胺药的剂量后仍无法控制。这也是抗组胺药的机制所决定的,只能抑制组胺一种介质,不能从源头解决所有的问题。 生物制剂是对疾病发病机制认知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所研发的新一代治疗药物。它具有高度靶向性,可精准锁定疾病发生的根源而不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比如奥马珠单抗就是靶向荨麻疹核心—IgE的生物制剂,它可以通过精准结合并阻断IgE,阻断包括组胺在内的一系列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目的。 奥马珠单抗在国外于2014年获批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距今临床应用已近8年,在国内的荨麻疹适应症有望于近期获批。 最新国际荨麻疹指南推荐奥马珠单抗为慢性荨麻疹的二线治疗药物。使用方式为每4周到医院一次由护士为您注射,无需特殊筛查和监测;奥马珠单抗的剂量为每次150mg或300mg,但是300mg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推荐慢性荨麻疹患者应至少使用奥马珠单抗6个月,这样才会保证药效。奥马珠单抗对多数抗组胺药难以控制的荨麻疹都有较好的疗效,包括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以及多种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冷接触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热接触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延迟压力性荨麻疹等)。研究显示,90%以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在使用奥马珠单抗后都会有较好的疗效,75%以上的患者在使用奥马珠单抗后甚至可以使荨麻疹症状完全消失。除此之外,奥马珠单抗的安全性良好,患者用药后大多数的不良反应仅为轻或中度。老人和儿童均可使用奥马珠单抗;如果临床需要,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也可使用。使用奥马珠单抗对接种新冠疫苗也没有影响。 奥马珠单抗为重组人源化抗IgE的IgG抗体,目前认为其主要作用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1)IgE分子Fc片段的Cε3是其与靶细胞表面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I)的结合位点,奥马珠单抗能与该区域结合,从而降低外周血中游离IgE的浓度,阻止游离IgE与靶细胞的结合,进而抑制后续变态反应的发生;2)奥马珠单抗可加速肥大细胞表面IgE-FcεRI复合物的解离,增加细胞膜稳定性;3)低浓度的游离IgE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上的FCεRI密度降低;4)奥马珠单抗可作用于IgE+B细胞表面的膜IgE(membraneIgE,mIgE),诱导B细胞的无反应性,降低IL-6、IL-31、IL-4R和FCεmRNA等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少IgE合成。 杨雨桐,石磊,王秀丽.奥马珠单抗在皮肤科的应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35(09):1071-1075.DOI:10.13735/j.cjdv.1001-7089.202009120.       环孢素有一定的副作用风险,因此仅对任何剂量的抗组胺药均无效的严重荨麻疹患者建议使用环孢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可用于荨麻疹的急性症状,因其副作用发生概率较高,因此国内外指南均不主张常规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此外,国外有研究指出,部分难治性慢性荨麻疹采用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或中波紫外线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荨麻疹的自我护理       平时应注意避免日晒、避免热水浴、避免长时间沐浴,避免紧身衣物压迫皮肤,避免口服非甾体消炎药、避免劳累,尽量心态放轻松,少吃辛辣刺激或其他致人兴奋食物。        哺乳期发生荨麻疹,原因可能和怀孕有关,怀孕分娩使用的药物、止痛药或输血,哺乳期劳累、饮食作息改变都可能是引起荨麻疹的原因,但并不是唯一或绝对。慢性荨麻疹部分患者会反复多年,一般没有生命危险,会有烦躁瘙痒不适,尽量自己放轻松,调整好心态,多休息,多饮水,适当补充维生素C。 (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石磊 2022-03-14阅读量8456

肠镜检查能救命,患癌死亡风险...

病请描述:文章转载自:胃肠病 东平医生专家简介:黄东平,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新一轮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负责人。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从事普外科工作35年,擅长开放和腹腔镜下的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及其放化疗的综合诊治及肠内肠外营养的支持治疗。摘要对比过去20年的筛查历史发现,结肠镜检查与死亡率降低61%有关,其中右侧结肠癌风险降低了46%,左侧癌症降低了72%。01大肠病虽高发,但可防可控可治愈结肠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增长表现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表现有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已经成为我国高发癌,发病率高居男性癌症第2位,女性第3位。不过它是目前最可预防的肿瘤之一。它通常起源于结肠或直肠上皮的非癌性新生物“息肉”,潜伏期特别长(5-10年),通过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并摘除,阻止恶化成肿瘤。因而对于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筛查(主要是结肠镜)显得尤为重要。02肠镜检查可救命医生们认为,及早发现,肠癌是最易治愈的癌症。最近发表于《内科学年鉴》的一项大型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结肠镜检查能拯救生命。该研究观察了大约25000位患者,他们所在的医疗体系普遍使用结肠镜检查,是50岁及以上的患者的主要筛查方法,因为这个年龄群体的结肠直肠癌患病率处于平均水平。在这群研究对象中,2002年~2008年期间近20000名患者没有患癌症。大约5000名患者被诊断出结肠直肠癌,在2010年死于癌症。研究分析发现,那些死于癌症的患者很大部分都没有进行结肠镜检查。对比过去20年的筛查历史发现,结肠镜检查与死亡率降低61%有关,其中右侧结肠癌风险降低了46%,左侧癌症降低了72%。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每个50~75岁的人都要进行结肠癌筛查,还有那些高风险人士——有家族病史的需要更早开始筛查。不过,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建议76~85岁老人应该咨询医生是否要进行筛查。筛查的方式有多种形式,比如粪便检测,“弹性乙状结肠镜检查”,依靠X射线扫描整个结肠的“虚拟”结肠镜检查。不过很多医生更推荐全套结肠检查,即结肠镜检查。在结肠镜检查中,医生会插入一根灵活、发光的管子来检查整个结肠,如果发现息肉生长,就能在手术中去除。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Andrew Chan称,结肠镜检查应该作为患者预防性护理的常规项目。2001年,结肠镜检查被正式列为美国老年人医保(Medicare)项目,进一步助推了肠镜检查的普及。虽然美国医保也是媒体吐槽经久不衰的话题……但还是有点实用的03我国肠镜检查率不及15%目前每年约有1100-1400万美国人接受肠镜检查,而按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雄心勃勃的计划,50-75岁的美国人最好全部能接受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如果算上其他方法,美国全国范围的筛查普及率在2015年已达63%,有望在2030年达到80%的水平。而我国目前尚不足15%!日本结肠癌发病率很低,而且治愈率高,重要原因就是全民普及肠镜检查;美国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治愈率高,主要原因也是得益于肠镜的普及推广。大量研究证实:肠镜既能发现病变又能切除,对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效果已经得到充分认可,而与未做过肠镜的患者相比,做过肠镜的患者死亡风险整体下降了61%,尤其是肠镜更多触及的左半部分结肠癌患者,死亡风险足足下降了72%!04哪些人是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首先要“对号入座”,看自己属于一般人群、高危人群还是遗传性高危人群。一般人群应从50岁开始筛查结直肠癌。也就是说,5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①结直肠癌高发区的成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45岁左右,故我国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可定为35岁。②结直肠腺瘤患者:许多研究表明,有腺瘤的结直肠癌粘膜较无腺瘤的正常粘膜癌变的可能性高100倍,而结直肠腺瘤患者在初次发现腺瘤摘除后,有30%-50%的患者日后又将发生腺瘤,因此结直肠腺瘤患者在治疗后仍应严密随访。多发性家族性息肉为一类遗传性疾病,约有40%的后代可接受遗传,一般于8-10岁始出现多发性的结直肠腺瘤(大多数为管状腺瘤,个别为绒毛状腺瘤),20岁左右时,整个结直肠可布满数百个大小不一的腺瘤,如不积极治疗,40岁左右可出现癌变。③以前患过结直肠癌者:约有2.5%-11%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可再患原发性结直肠癌。因此,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还应作为高危人群随访观察。④血吸虫病患者⑤盆腔接受过放射线治疗者:国外有学者报告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直肠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4倍,所以可能是高危人群。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本病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5-10倍,主要危及病变持续活动者,而一时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癌变危险同正常人接近。⑦结直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大量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病人家庭成员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左右,统计分析表明这主要是与共同的饮食结构有关,而与遗传关系不明显。另外,石棉工人、有乳腺癌病史等也应注意患结直肠癌的可能性。⑧ 遗传相关疾病:以下疾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腺瘤性息肉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错构性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Juvenile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结直肠癌、IBD尤其是UC或慢性肉芽肿性结肠炎。⑨其他:免疫法粪便潜血阳性或慢性腹泻、经常黏液性血便或慢性便秘者。05筛查的方法1.大便潜血试验大便潜血试验(FOBT)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采用FOBT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能够使结直肠癌的死亡率降低15%-33%。不仅可以发现早期的结直肠癌,而且还可以发现一些腺瘤等癌前病变,因此FOBT筛查还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项研究表明,通过筛查人群结直肠癌的累积死亡率下降了15%,其中直肠癌下降达31%。尽管FOBT简便、安全、经济,并且在结直肠癌普查中取了明显的成功,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FOBT缺乏一定的准确性。高的假阳性率可使一些人接受不必要的结肠镜检查。更重要的是,假仍性结果将使一些有结直肠病变的患者错误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延迟进行一些更为适当的诊断检查。FOBT不能像结肠镜那样能够区分息肉或癌,只能作出疑似诊断。此外,FOBT不被推荐用于结直肠癌高危个体的普查,如具有较强的肿瘤家族史的个体或具有结直肠炎性疾病的病人,对这些人应该使用结肠应该使用结肠镜进行监测。2 .直肠指检:可以发现距肛缘7-10cm处的病变,可以发现80%以上的直肠癌;并且快捷、方便,价廉、无痛苦。但是,对于高位病变无能为力。可作为辅助手段。3.乙状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可以直视结直肠的下半部分,包括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由于是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息肉样病变并给予摘除,对远端结直肠肿瘤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95%以上。然而乙状结肠镜是一种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常使人有不适感,并且不能够观察到近端结肠的病变情况,而结直肠肿瘤约有30%发生在近端结肠,且具有增加的趋势。尽管乙状结肠镜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显示,乙状结肠镜通过去除结肠癌前病变,从而的降低结直肠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4.全结肠镜检查(金标准)全结肠镜检查(colonoscpy)作为结直肠癌的普查手段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和死亡目前还没有随机对照研究,一些间接的证据显示全结肠镜检查是有效的。全结肠镜检查在对对大腺瘤的检出的敏感性上比乙状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加FOBT更高。使用结肠镜进行普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较高、病人有明显的不舒适感和出现并发症(如肠穿孔)的风险较大(约2/1000)。而且,全结肠镜检查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比乙状结肠镜检查难掌握。基于上述原因,一些学者认为结肠镜检查不适合作为大规模人群的一种普查方法,可作为高危人群普查的一种选择性手段。5.气钡双对比钡灌肠单对比钡灌肠(barium enema)对结直肠息肉的诊断价值有限,而双对比钡灌肠技术则有了明显的进步,被认为是结直肠癌普查的一种方法,气钡双对比钡灌肠与结肠镜检查相似,需要进行肠道准备,检查是安全的,极少发生穿孔,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约为1/10000。气钡双对比钡灌肠发现的息肉状病变需要结肠镜检查进行验证,并钳取标本进行活检。气钡双对比灌肠检查能够检查出大多数进展期腺瘤和癌,但对息肉检测上不如内镜检查敏感,因此尽管结直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小或中等大小的息肉检查有较低敏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气钡双对比钡灌肠检查是一种无效的筛查方法。6.仿真结肠镜(virtual colonos copy)是一种能够观察到结肠黏膜情况的新的放射诊断技术。Fenlon等研究显示,仿真结肠镜对结肠癌的检出率为100%,对>1cm的息肉检出率为91%,对6mm-9mm的息肉检出率为82%,对<5mm的息肉检出率为55%。仿真内镜的结果各家报道差异较大,这不仅与使用机器的软件的硬件有关系,还与肠道准备的充分与否,以及影像学医师的经验有重要的关系。仿真结肠镜是结直肠癌普查的一种有前景的技术,但是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如费用较高,而且结果需要有经验的放射学家来分析,因此在成为普查方法时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7.粪便DNA检测检测粪便中基因突变体及其表达产物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且取材方便,依从性好,尤其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的应用使检测的敏感性大幅度提高,克服了大便潜血试验的一些缺点,为结直肠癌的普查开辟了新的途径。散发性结直肠癌突变的基因主要包括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K-ras、p53、DCC(deleted in colon cancer)、MSI(microsate llite instability)等。06何时开始与结束筛查数据表明,35-45 岁开始筛查可以延长寿命、降低癌症死亡率,但也可能增加潜在危害,为此,建议:平均风险人群应在 50 岁开始行结直肠癌筛查。虽然结直肠癌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死于结肠镜检查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6~85 岁人群应根据基础疾病进行个体化筛查;85 岁以上应停止筛查。建议结直肠癌罹患风险较高的患者更早、更频繁的进行筛查——如果有一级亲属在 60 岁前罹患结直肠癌,则建议其 35-40 岁时开始进行结肠癌筛查。在此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因为“害羞”、怕麻烦、害怕等理由拒绝结肠镜检查,一时的不在意可能让你错失“自救”的机会!参考文献:Effect of a Digital Health Intervention on Receipt of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in Vulnerable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8.3.13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hat Is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2017.3.黄东平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江宁路1291号)外科主任医师 外科副主任兼中西医结合肛肠科主任 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专家门诊。东平医生具有丰富的外科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擅长结直肠癌、胃癌根治术、微创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等)、结直肠癌、胃癌围手术期和急性胰腺炎以及肿瘤病人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500余例,腹腔镜胃、结直肠癌根治术300余例,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痔核悬吊术700余例,并创建了上海市同级同类医院中第一家规范化临床营养中心。

黄东平 2020-12-16阅读量8652

男性看过来!一种改良式&ld...

病请描述:传统的包皮环切手术,需切除阴茎浅筋膜(肉膜)及其浅层血管,浅筋膜中有丰富的淋巴管,术后易出现内板血液及淋巴循环障碍,并发内板淋巴水肿,术后水肿时间长,伤口愈合欠佳,影响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且不易处理包皮系带,易造成包皮系带切除过多或过少。切除过多,可引起阴茎勃起时阴茎头下弯或疼痛;切除过少,可造成该处臃肿,形成皮下肿块,影响美观,影响性生活质量。下面向大家介绍一种改良式阴茎根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以给男性朋友提供更多的临床术式选择。1、巧妙隐藏手术痕迹,被称作“隐形的包皮整形术”。改良式阴茎根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采用局部麻醉,疼痛轻微,全程使用整形器械,操作精细,既保护阴茎背侧静脉及包皮系带,且没有切口水肿,手术瘢痕小,术后可以有效地被毛发遮挡,隐蔽性高。冠状沟处的包皮没有经过手术操作,看上去更加自然、美观。2、保留完整的内膜组织及大量的淋巴管。手术设计合理,因手术仅切除内外板的一段皮肤,而不是皮肤全层,避免了浅筋膜较大的血管如阴茎背浅静脉的损伤,保留完整的内膜组织及大量的淋巴管,术后继发性出血水肿明显减少。3、对多余包皮的切除“恰到好处”。切口设计合理、灵活,两条环形切口线设计,下一条为切除基线,上一条环切线可根据切除皮肤的多少作切除宽的调整。能满足阴茎在松弛情况下切除过长的包皮。因此,可以补救传统包皮环切术因纵行剪开内板并受内板长度的限制而无法达到的效果。传统包皮环切术后冠状沟上部有过多水肿储积的皮肤,即是切除范围不够的表现。4、手术同时矫正轻度阴茎弯曲。利用两条环行切线不平行纠正阴茎部分腹侧屈曲。此方法用于阴茎发育好的成人,背侧较腹侧多切除0.5~0.8cm,能矫正阴茎腹侧弯曲10°~15°,这一独特优势也是传统包皮环切术不能达到的。5、保留了包皮系带的完整性,出血、水肿、感染、并发症明显减少。传统的包皮环切术难点在于包皮系带处,因该处血管丰富、不易钳夹,为出血重点部位,过分的钳夹,易造成该处坏死、感染、愈合差。改良式阴茎根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避开了系带处手术难点,两个环行切口平行,切除的腹、背侧包皮相等,吻合后腹痛背侧皮肤等长,避免了系带侧保留过长或过短及系带皱襞与外板皮肤不吻合影响伤口愈合与美观。6、术后疼痛轻,不易感染。包皮在近冠状沟处末梢神经尤其丰富,痛觉更敏感,改良式阴茎根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远离冠状沟及系带,较传统术式疼痛强度小,疼痛时间短,并对性感觉无影响。传统术式切口靠近尿道口,术后敷料不便包扎、固定和更换,而且患者排尿时易被尿液浸湿,创口在潮湿的环境中易被细菌感染,改良式阴茎根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创口在阴茎根部,敷料可始终保持干燥,术后护理方便。

王鑫 2020-07-14阅读量9476

男性看过来!一种改良式&ld...

病请描述: 传统的包皮环切手术,需切除阴茎浅筋膜(肉膜)及其浅层血管,浅筋膜中有丰富的淋巴管,术后易出现内板血液及淋巴循环障碍,并发内板淋巴水肿,术后水肿时间长,伤口愈合欠佳,影响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且不易处理包皮系带,易造成包皮系带切除过多或过少。切除过多,可引起阴茎勃起时阴茎头下弯或疼痛;切除过少,可造成该处臃肿,形成皮下肿块,影响美观,影响性生活质量。下面向大家介绍一种改良式阴茎根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以给男性朋友提供更多的临床术式选择。 1、巧妙隐藏手术痕迹,被称作“隐形的包皮整形术”。改良式阴茎根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采用局部麻醉,疼痛轻微,全程使用整形器械,操作精细,既保护阴茎背侧静脉及包皮系带,且没有切口水肿,手术瘢痕小,术后可以有效地被毛发遮挡,隐蔽性高。冠状沟处的包皮没有经过手术操作,看上去更加自然、美观。 2、保留完整的内膜组织及大量的淋巴管。手术设计合理,因手术仅切除内外板的一段皮肤,而不是皮肤全层,避免了浅筋膜较大的血管如阴茎背浅静脉的损伤,保留完整的内膜组织及大量的淋巴管,术后继发性出血水肿明显减少。 3、对多余包皮的切除“恰到好处”。切口设计合理、灵活,两条环形切口线设计,下一条为切除基线,上一条环切线可根据切除皮肤的多少作切除宽的调整。能满足阴茎在松弛情况下切除过长的包皮。因此,可以补救传统包皮环切术因纵行剪开内板并受内板长度的限制而无法达到的效果。传统包皮环切术后冠状沟上部有过多水肿储积的皮肤,即是切除范围不够的表现。 4、手术同时矫正轻度阴茎弯曲。利用两条环行切线不平行纠正阴茎部分腹侧屈曲。此方法用于阴茎发育好的成人,背侧较腹侧多切除0.5~0.8cm,能矫正阴茎腹侧弯曲10°~15°,这一独特优势也是传统包皮环切术不能达到的。 5、保留了包皮系带的完整性,出血、水肿、感染、并发症明显减少。传统的包皮环切术难点在于包皮系带处,因该处血管丰富、不易钳夹,为出血重点部位,过分的钳夹,易造成该处坏死、感染、愈合差。改良式阴茎根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避开了系带处手术难点,两个环行切口平行,切除的腹、背侧包皮相等,吻合后腹痛背侧皮肤等长,避免了系带侧保留过长或过短及系带皱襞与外板皮肤不吻合影响伤口愈合与美观。 6、术后疼痛轻,不易感染。包皮在近冠状沟处末梢神经尤其丰富,痛觉更敏感,改良式阴茎根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远离冠状沟及系带,较传统术式疼痛强度小,疼痛时间短,并对性感觉无影响。传统术式切口靠近尿道口,术后敷料不便包扎、固定和更换,而且患者排尿时易被尿液浸湿,创口在潮湿的环境中易被细菌感染,改良式阴茎根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创口在阴茎根部,敷料可始终保持干燥,术后护理方便。

王鑫 2020-07-03阅读量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