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男性小腹痛 > 治疗

男性小腹痛治疗

男性小腹痛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青年疝: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病请描述:  腹股沟疝是一类比较常见外科疾病,常多发于老年男性。它通常由于腹壁肌肉薄弱或缺损,使得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这些薄弱点突出到体外。但是,青年人同样是腹股沟疝的高发人群。   我国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指南)将青年病人年龄分层设定为青少年期(15~18周岁)、青年期(>18~24周岁)、成人期(>24~44周岁),目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等因素,腹壁疝的发生率呈现年轻化趋势,尤其青年期的发病率上升明显。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青年疝发病原因如下:1,儿童时期就患有疝气,而一直未予治疗,2,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大运动量锻炼。但是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些其他因素。 一、青年发病因素:    青年人群疝气发病因素更多更复杂,但更多的患者是由生活中的不良习惯造成的。 1、长期熬夜:成年人生活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最严重的就是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2、烟酒成瘾:吸烟饮酒带来的危害无需多言,几乎可以损伤人体所有的器官。 3、不良饮食习惯:不仅对肠胃的伤害很大,如导致肥胖习、惯性便秘等会让人的腹压增高,冲击腹壁薄弱的地方,导致疝气。 4、缺乏锻炼:由于长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下,运动时间明显不足,腹壁薄弱,稍有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就会导致腹压增高。 二、腹壁疝的危害:   1、常见可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   2、特别是对于青年发病人群,负重、长时间行走、站立时坠涨感明显,更甚者不能负重,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活动。并有多篇研究报道腹股沟疝可导致精索静脉曲张进而影响精子质量,影响生育可能。   3、青年腹壁疝出现嵌顿可诱发急性疾病,如肠梗阻、肠坏死等。 三、腹壁疝的治疗策略:   外科手术修补是腹壁疝主要有效治疗手段。随着外科微创手术的迅速发展,腹壁疝微创手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如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 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和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 peritoneal,TEP)以广泛开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显著优势。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指南)指出,规范的术中操作可避免相关生殖系统损伤。造成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还是为术前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四、青年腹壁疝术后恢复特点:   1、青年腹壁疝患者一般基础疾病较少,术后并发症极少。一般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可正常进食。   2、术后无须限制身体活动时,如感觉无明显不适即可尽快从事正常活动,不会增加疝复发以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3、术后3个月内需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防止疝气复发。   而大家最关心的焦点就是,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会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吗?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解答。

黄琦 2024-04-12阅读量80

膀胱炎

病请描述:膀胱炎是发生在膀胱的炎症,主要由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还有其它特殊类型的膀胱炎。特异性感染指膀胱结核而言。非特异性膀胱炎系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其临床表现有急性与慢性两种。前者发病突然,排尿时有烧灼感,并在尿道区有疼痛。有时有尿急和严重的尿频。女性常见。终末血尿常见,严重时有肉眼血尿和血块排出。慢性膀胱炎的症状与急性膀胱炎相似,但无高热,症状可持续数周或间歇性发作,使病者乏力、消瘦,出现腰腹部及膀胱会阴区不舒适或隐痛。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分为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和反复发作性膀胱炎。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约占75%以上,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入。膀胱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终末血尿常见,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膀胱炎是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膀胱炎性疾病,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脓尿是膀胱炎最典型的膀胱炎症状。膀胱炎分为急性与慢性膀胱炎,两者可以互相转化。1、慢性膀胱炎症状与急性膀胱炎相似,其特点是发病"慢",炎症反应"轻",病变部位"深"。慢性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长期存在,且反复发作,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脓细胞、红细胞。这些病人多有急性膀胱炎病史,且伴有结石、畸形或其它梗阻因素存在,故非单纯性膀胱炎,应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系统治疗。2、急性膀胱炎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频尿急常特别明显,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浊,有腐败臭味,有脓细胞,有时出现血尿,常在终末期明显。在膀胱充盈时耻骨上区疼痛明显,有时亦可出现尿道及会阴部疼痛,在排尿后得到缓解,血尿偶可出现。部分患者可见轻度腰痛。炎症病变局限于膀胱粘膜时,常无发热及血中白细胞增多,全身症状轻微或缺如,部分病人有疲乏感。急性膀胱炎病程较短,如及时治疗,症状多在1周左右消失。3.间质性膀胱炎(Hunner溃疡)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膀胱炎。其主要症状严重尿频、尿急、下腹痛、排尿痛、血尿等。多见于女病人。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容量减少,在膀胱底部或三角区有粘膜下出血。初次检查时不易发现,而在排出膀胱内液体再行充盈时才能看到。亦可在膀胱顶部见到绒毛状充血,范围约有1~1.5cm直径,其中心部位呈黄色。组织学上除可观察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膀胱炎,有显著的肥大细胞浸润外,尚有神经周围的慢性炎性浸润。本病的病因不明,既无细菌感染亦无病毒或真菌可见。有人在本病病人血内查到间质性膀胱炎的抗体,而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亦有人认为本病与慢性肉芽肿病有关,或认为本病为一种神经性病变。本病用抗菌药物无效,将膀胱在全麻下进行过度膨胀可取得暂时的症状缓解。其他治疗如安静剂、抗组胺药物、肝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直接膀胱内作硝酸银烧灼等疗效不佳。间质性膀胱炎:膀胱充盈时可出现膀胱区疼痛,伴有明显的尿意或尿频,但不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可膀胱药物灌注(二甲亚砜,肝素,硝酸银,透明质酸,卡介苗)膀胱水扩后300ml容量,维持5分钟,放水观察,可见散在的黏膜斑点状出血灶。膀胱活检阳性率低。病理可见黏膜下层水肿及出血,肌间可见纤维组织伴少量细胞及浆细胞浸润。4.滤泡性膀胱炎本病常见于慢性尿路感染。膀胱膀胱镜可观察到小的灰黄色隆起结节,常被炎性粘膜包围,但有时在结节间亦可看到正常粘膜。病变常见于膀胱三角区或膀胱底部。显微镜检发现在粘膜固有层内有淋巴细胞滤泡组成的结节,需与肿瘤作鉴别。治疗是控制感染,对症处理。5.腺性膀胱炎膀胱粘膜水肿,其中有腺样结构增生,并有许多炎症细胞浸润。患者以中年女性为多见。治疗应用抗菌药物,并需去除发病因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可伴血尿,发作时有明显的膀胱区疼痛不适。常常药物治疗后好转,后反复出现症状。膀胱镜下可见:膀胱三角区及颈部散在的乳头样新生物,部分呈片状分布,输尿管开口多数窥视不清。6.气性膀胱炎少见,由于在膀胱壁内葡萄糖被细菌(变形杆菌)侵入后而有发酵导致粘膜的气性外形。抗菌药物治疗后气体即消失。7.坏疽性膀胱炎这是膀胱损伤的一少见结果。严重感染时可见膀胱壁脓肿与坏死。有的病人在整个膀胱壁有坏疽性改变,需作耻骨上膀修造瘘和抗菌药物冲洗。8.结痂性膀胱炎常见于女病人。这是由于有尿素分解细菌感染,使尿液变成碱性,从而促使尿液内无机盐沉淀于膀胱底部,呈片状、黄白色、坚硬扁平或略隆起的病变而被炎性粘膜所包围。当沉淀的物质被揭去时,下面的粘膜极易出血。酸化尿液与控制感染后沉淀物常消失。可用氟啶酸、氟哌酸、吡叶酸等治疗。9.化学性膀胱炎静脉注射环磷酸胺可使该药物代谢产物在肝内形成从膀胱排出,刺激膀胱粘膜引起严重的膀胱炎。膀胱上皮发生溃疡。在粘膜固有层的毛细血管扩张,因而发生出血。严重的可使膀胱粘膜固有层和肌肉纤维化变导致膀胱挛缩和膀胱输尿管回流。这种膀胱炎治疗困难,有时需用膀胱扩大手术和输尿管再植手术。10.放射性膀胱炎膀胱接受放射线数月或数年,剂量超过40~65Gy(4000~6500rad)即可能出现放射性膀胱炎。血尿为其主要症状。病理改变类似环磷酸胺所致的膀胱炎。治疗不满意,与环磷酸胺膀胱炎相似。强的松、维生素E、局部应用硝酸银和福尔马林以及电烧灼均无肯定疗效。出血时虽用双髂内动脉结扎亦不易奏效。

吴玉伟 2023-10-30阅读量438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让胃更舒...

病请描述:   胃病是临床常见病,胃病的防治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胃病的常见症状和胃病的诱因,在此基础上详细说明胃病的防治和调理办法,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适量运动、饮食习惯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穴位按摩及食疗养胃等。  本文向读者科普了胃病防治、调养的相关知识,增加了读者对胃病的了解,有助于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日常治疗和自我调养,这对于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让胃更舒服!胃是人体重要的粮草补给站,要储存食物、消化食物,提供整个机体运转所需的能量,一旦胃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他器官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如果你感到胃痛、反酸、腹胀、消化不良,这是胃发出的求救信号,来看看胃最怕什么,最喜欢什么,让胃更舒服,才能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保持充沛的精力。一、什么样的症状提示胃出现了毛病?普通人如何快速识别胃病?胃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含的范围很广,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我们只需要识别出常见特征症状,比如胃疼、反酸、打嗝、烧心、胸后痛、口臭、食欲差、饭后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等,早期识别,尽早干预方能遏制胃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癌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以上,各个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1]。男性多于女性,且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进一步可能发展成为胃癌,胃癌发病率位列恶性肿瘤前三位,每年死于胃癌患者高达数十万。二、哪些原因会导致胃病?胃病病因复杂多样,免疫、疾病、饮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2],9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都有至少1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史,反复感染会加速胃粘膜萎缩,甚至导致癌变。2、自身免疫因素,部分患者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较为少见,此类患者血清中能够检测到相关壁细胞抗体。3、药物原因,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长期或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会破坏胃黏膜屏障。4、物理因素,浓茶、酒精、咖啡、过冷过热或过于粗糙的食物摄入,会对胃粘膜反复损伤;烟草中的尼古丁长期摄入也影响胃粘膜的血液循环。5、各种原因所致胆汁、胰液或者肠道反流均可破坏胃黏膜的屏障。6、其他诱因:不规律饮食如暴饮暴食、酗酒、抽烟、精神压力、细菌、病毒感染因素等都可诱发慢性胃炎。三、已经发现胃病,如何调护?如果已经出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胃病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完善胃镜检查,排除胃出血、溃疡或者胃癌,定期复查预防癌变。幽门螺旋杆菌也是必须排查的项目,一旦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立即规律根除HP治疗,家庭成员需一同检测有无感染。对于正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患者,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药物所致胃病,如有胃痛或者出血症状须及时就诊。胃病素有“三分治,七分养”的说法,除了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在于平时的的养护。我们的胃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辛勤工作的器官,消化道黏膜每天都要与摄入的食物摩擦,容易受到损伤,即便消化道的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也需要懂得保护自己,避免对消化道黏膜的持续损伤。针对导致胃病的病因及诱发因素,我们拿出对应的调护措施,改善胃肠功能。1、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早期,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的症状,因此识别困难,而且目前也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亲密接触如口对口喂食传染。所以应注意个人卫生尤为重要,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不干净的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食物必须彻底煮熟,提倡使用公筷,使用独立的碗筷。儿童抵抗力差,尤其需要做好防护,大人在喂养的儿童的时候,必须喂食前洗净手,给孩子准备专用的餐具,以减少幽门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的可能。2、适量运动,饭后适量活动可以加强肠道蠕动功能,增强胃消化能力。提倡食物多元化,不挑食偏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方位补充维生素及各类营养物质,努力增强免疫力。3、避免胃食管反流,出现剧烈的胃痛、胸骨后疼痛、烧心感时除了服用抑酸药、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平时体 位调整是最有效方法,避免剧烈运动、少食多餐、餐后保持直立、抬高床头可以有效减少反流发生;睡前不进食可以适当减少夜间食物刺激胃酸分泌。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饮食,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饥饿、过食生冷,少吃粗糙、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喝咖啡和浓茶、长期饮酒及抽烟,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细嚼慢咽,尽量让唾液与食物充分搅拌,既可而帮助消化,还能对胃黏膜产生保护作用,咀嚼时间足够长,胃的消化负担就要小一些。多饮温水,可以温养脾胃的阳气,才能有动力消化食物,尤其是早起一杯温开水,可以补充水分,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5、保持自己的心情愉悦舒畅。中医认为心情抑郁、焦虑可导致胃痛、胃胀,现代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刺激可引起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3],参与胃病的发生进展,消除忧虑、心情愉悦有助于减轻身体和心理压力,降低肠胃负担。6、穴位按摩及食疗养胃。中医“肚腹三里留”指的是足三里穴位,按摩足三里有显著的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功效,适当按摩、艾灸该穴,可缓解胃胀痛、促进食欲。养胃食疗选用小米粥、山药粥、红豆薏米粥、白萝卜、胡萝卜等,补充营养,而且能够修复受损的胃部黏膜,提升胃部的吸收消化能力。参考文献:[1] 房静远,邹天慧.对慢性胃炎的再认识[J].中华消化杂志, 2021, 41(Z1):12-16.DOI:10.3760/cma.j.cn311367-20210705-00369.[2]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 成人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中西医协作诊疗专家共识(2020,北京)[J]. 中医杂志,2020,61(22):2016-2024. DOI:10.13288/j.11-2166/r.2020.22.019.[3] 鞠静怡,孙晓敏. 精神心理因素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J]. 胃肠病学,2020,25(3):183-186. DOI:10.3969/j.issn.1008-7125.2020.03.011.本科普系本人原创,若需要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本人原创,保留追责权利!

丁威 2023-10-30阅读量720

高热、颈背剧痛、卧床不起&m...

病请描述:化脓性脊椎炎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椎体化脓性骨髓炎和椎间隙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茵和绿脓杆菌等。感染途径为:①血源性感染,最多见,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如疖、痈、上呼吸道、泌尿生殖系或全身性感染;②脊椎手术、腰椎穿刺、局部开放性损伤等直接引起脊椎感染;③邻近脊椎的感染病灶,如脓肿、外伤感染、褥疮等直接蔓延到脊椎。由于脊椎病变部位深,急性期常为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所掩盖而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X线改变不明显,容易延误治疗。慢性期形成窦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疗效不佳。因此,提高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处剧痛,肿胀,活劲障碍,叩、压痛明显;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血和脓培养可阳性。起病缓慢,中毒症状不明显者,需与脊柱结核相鉴别。 患者多为20~40岁的青壮年,儿童和老人较少见。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4倍。身体其他部位多有化脓性感染病灶。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其次是胸椎和颈椎。病变多数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向椎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向椎弓扩散,仅少数开始即侵犯椎弓。 起病多急骤,有持续高热、寒战、脉快、烦躁、神志模糊等严重中毒症状。患处剧痛、椎旁肌痉挛、脊柱活动受限、棘突叩击痛和压痛明显。因疼痛严重,患者多卧床不起。病变累及脊神经根或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反射痛。有的可表现为髋关节痛,髋关节屈曲畸形,不能伸直,Thomas征阳性;也可有急腹痛和腹胀;有的表现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病变严重者,特别是椎弓受累容易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起病数天后即发生瘫痪,甚至完全截瘫;有的出现脑膜剌激症状。部分病例形成软组织脓肿,脓肿穿破皮肤,形成窦道。急性期可有明显的脓毒败血症。 少数病例发病可呈亚急性或慢性,全身与局部症状均较轻微,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主要表现为腰痛,椎旁肌痉挛,脊柱僵硬,活动受限,棘突叩痛和压痛轻。 早期白细胞计数增加,可达20×109~4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加快,血培养可为阳性,穿刺脓液可培养出致病菌。 化脓性脊椎炎的典型病变是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起病一月内X线片无异常发现,应在短期内复查,有时需断层摄影或CT扫描,以早期发现骨破坏。一月后可出现局部骨质疏松,骨质可见斑点状或虫蛀状破坏,软骨板破坏后椎体边缘模糊而呈毛刷状,同时有小骨赘增生,椎旁有软组织肿胀。随后椎体上下缘模糊,椎间隙变窄,椎体密度增加,逐渐硬化,一般椎体很少楔形变和后凸畸形。增生范围可波及几个椎体,但破坏多局限在1~2个椎体。后期椎旁大量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体间融合。MRI可早期发现炎性病灶,并能观察病灶的范围,炎性水肿的程度和有无脓肿形成,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对化脓性脊椎炎的治疗应越早越好,但早期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因其常与脓毒败血症、腰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不易分辨。故凡疑有化脓性脊椎炎者,应早期按本病治疗。同时积极进行检查,以免延误有效的治疗时机。 全身治疗,包括:①早期联合运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有可能控制病变发展,使之痊愈。由于化脓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比例逐渐增加,单用一种抗生素常不能控制其发展,而需要根据不同细菌选用不同的抗生素联合运用,并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随时予以调整。疗程需维持到体温正常后2周左右,应防止抗生素使用时间过短而转为慢性,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②全身支持疗法。在早期联合运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需加强营养、输液、输血等全身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中毒症状严重者需在有效抗生素治疗下配合激素治疗。 局部治疗,包括:①早期局部制动,严格卧床休息。②诊断明确后,立即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治疗3~4天不能控制症状时,应行诊断性穿刺。若在椎旁穿刺抽得脓液或抽得混浊血性液体查见脓细胞,应及时行椎旁脓肿引流术,以迅速控制病变发展,减轻症状。③有脊髓受压症状时,应尽早行椎板切除硬膜外脓肿引流术,防止截瘫发生。一旦出现截瘫的早期征兆,如下肢无力、感觉改变或尿潴留等,应紧急行椎板切除硬膜外脓肿引流术,否则截瘫加重难以恢复。因为化脓性感染不同于结核性感染,它易发生脊髓营养动脉栓塞,致脊髓坏死、软化,造成水久性截瘫。④全身情况及局部炎症好转后,窦道有自行闭合的可能。若窦道长期不愈,可行窦道切除病灶清除术。

潘峰 2023-10-25阅读量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