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胃排空过快 > 内容

胃排空过快内容

脂肪肝患者,应该怎么吃?

病请描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肝病研究所 彭景华 按:本网站文章中的“脂肪肝”如无特殊说明,均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要健康饮食,首先我们复习下中学生物课的内容:三大能量来源物质——糖类(碳水化合物,淀粉水解后以葡萄糖形式供能)、脂类(存在于如肥肉、食用油、坚果等)、蛋白质(常见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动物蛋白如瘦肉蛋奶等)。要合理控制饮食,需要从能量的总量(饮食总量)和来源(饮食结构)两方面入手。   一日三餐要吃好,控制“总量”七分饱。       有的病友会以“我不吃晚饭了”来表达饮食控制的决心。但其实无需如此苛刻,一日三餐完全可以吃,不过,要控制着吃,吃到七分饱就要停筷。 我们知道脂肪肝的发生与营养物质摄入过量密切相关(在2017年亚太肝病会议上已有学者提出将传统的脂肪肝排他性的诊断标准修改为与营养过剩相关的肝脂肪变性),因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减少能量的摄入。控制每餐七分饱,就做到了较之前减少能量摄入。   食物种类多样化,谷物膳食纤维不能少。       新的膳食指南强调食物的多样性,建议每天摄取食物12种以上,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全谷物、薯类和杂豆的血糖生成指数远低于精制米面,而且能降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膳食纤维是无法被人体小肠吸收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粗粮、豆类、蔬菜、水果、薯类都是膳食纤维的好来源。膳食纤维既然不被吸收,那它有什么用?为什么脂肪肝患者需要增加饮食中膳食纤维的比例呢?研究证实: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在大肠中被细菌发酵,有益于胆固醇、血糖控制;不溶性膳食纤维则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脂肪肝患者往往肠道菌群失调,富含内毒素的革兰氏阴性菌过度生长,肠源性内毒素从肠道进入体循环而使机体长期处于低水平炎症,引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以及肝脏病理进展。而膳食纤维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是肠道有益菌和肠道上皮细胞的能量来源,维持健康菌群,防止内毒素肠渗漏。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刚开始控制饮食的病友往往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饿”,而饥饿感可能成为建立健康饮食习惯第一步的绊脚石。膳食纤维此时就具有非凡意义,它们不可吸收且具有填充作用,延缓胃排空的速度,有助于控制食量、增加饱腹感!这个新技能一定要get,这就是为什么你比别人吃得少,还不容易饿的秘诀。 要注意的是:突然吃大量富含纤维食物可引起胀气等不适,需要循序渐进地改变饮食习惯,要将杂粮煮的软一些,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三餐之外零食少,白开水比饮料好。       坚持把三餐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尽量减少或杜绝加餐,如果实在有需要,可以加餐低热量食物。像饼干、甜点等由于含糖量以及原料多来自精加工,因此营养价值低,血糖反应迅速,宜戒除。     还有一点容易忽视:很多年轻人甚至儿童不愿意喝水,用饮料、果汁代替白开水,这是大错特错的观念。有研究证实可乐等甜饮料与脂肪肝/肥胖的发生发展直接相关。所以,放下甜饮料,喝白开水,慢慢地你能感受到清水的甘甜。 谨慎服用肝损药,酒精辛辣告别了。       我们知道戴上“脂肪肝”的帽子就代表肝脏中至少5%以上的肝细胞出现了脂肪变性,如果是B超诊断的话,则代表至少30%肝细胞出现了脂肪变性。脂肪变性的肝细胞敏感性较正常肝细胞大大增加,一些潜在肝损因素很可能对这些病了的肝细胞造成二次打击而加重病情,如肝损药物、酒精等。因此,对于脂肪肝病友来说,服用潜在肝损药物要谨慎,同时戒除酒精,饮食清淡,让病了的肝细胞好好休息、恢复。 控制体重设目标,7% 就成功了!       体重控制对脂肪肝/肥胖患者的病情改善有直接的益处,这一点已在各国指南中形成共识,只要体重下降7%就一定能看到明显的病情指标的改善!因此,让我们在饮食控制的道路上先树立一个小目标——减轻原有体重的7%,不在时间上做硬性要求。需要强调的是过快的减轻体重不但无益反而可能加重病情。也有的患者说我的体重超标较多,7%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啊,那么也可以先将目标打个对折,3.5%,虽然慢一点,但最终也能回归到标准体重,只要有松动就有希望。再次强调,减重不追求速度,我们要的是不反弹的长期战果!          彭景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 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门诊地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普安路185号)           门诊9楼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2]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Electronic address: easloffice@easloffice.eu;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EASO). EASL-EASD-EAS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Hepatol. 2016 Jun;64(6):1388-402.

彭景华 2022-10-19阅读量2.0万

胃做了手术,吃饭怎么吃呢?-...

病请描述:胃做了手术,术后吃饭怎么吃?   生活中许多朋友因为各种原因接受了胃的手术,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其主要作用是运输、储存、消化食物,因此病友们非常关心胃术后营养饮食方面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胃常见的3种手术方式、营养相关并发症及饮食原则。 (一)胃动手术的常见3种方式式介绍(胃切了哪里,切了多少,看完基本就知道了):   根据病灶位置、大小及分期的不同,胃手术一般分为远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   01远端胃切除术 切除包括幽门在内的远端胃,仅保留三分之一以下的胃。 02近端胃切除术 保留幽门,切除包括贲门在内的近端胃,保留二分之一以上的胃   03全胃切除术 含幽门和贲门的胃全切除,行食管空肠吻合   根据国际指南,近端胃切除术只能用于肿瘤位于胃近端的早期胃癌,因此近端胃切除术在我国比较少,我国胃手术以远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为主。   (二)营养相关并发症介绍:   倾倒综合征: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对食物容纳作用降低导致大量食物骤然进入小肠而产生的并发症,包括早期倾倒综合征和晚期倾倒综合征。其中远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丧失了幽门对食物进入小肠的控制而更容易产生倾倒综合征。      早期倾倒综合征:早期倾倒综合征主要出现在餐后一小时以内,食用的高浓度食物快速进入小肠后,引起肠腔外的液体渗入肠腔,导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出现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晚期倾倒综合征:晚期倾倒综合征又叫低血糖综合征,主要出现在餐后一小时后,当大量含糖物质被小肠吸收后血糖暂时升高,从而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继而发生低血糖,出现心慌、无力、面色苍白、饥饿感等低血糖症状。   贫血: 胃酸促进铁的吸收,而胃切除术后胃酸分泌减少使机体对铁的吸收减少。此外食物中的大部分铁由十二指肠吸收,但是不少胃手术后食物绕过十二指肠直接进入空肠,也影响机体吸收铁。因此胃术后铁吸收减少了,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出现。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不但没有胃酸分泌,而且食物直接由食管进入空肠,因此更容易产生缺铁性贫血。远端胃分泌一种促进回肠吸收维生素B12的物质,胃切除后维生素B12吸收减少,而维生素B12是骨髓造血必需的物质,因此缺乏维生素B12会导致贫血。远端胃切除及全胃切除均容易出现维生素B12缺乏,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其他营养并发症 脂肪泻、蛋白质缺乏、营养不良性骨病、维生素A缺乏等。   综上所述,胃术后患者由于胃的功能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果不注意饮食的改变,势必造成机体恢复障碍,甚至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那么,胃手术后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 (三)饮食原则     少食多餐,定时定餐:宜每天进餐6-7次,可使胃不充不空,逐步适应残胃甚至无胃的消化状态,也能防止食物突然大量进入小肠引起倾倒综合征。对于全胃切除术的病人,更要注意少食多餐,因为没有贲门的抗反流作用,一次大量进食容易引起反流的出现   干稀分食:餐前餐后30分钟内不饮水,宜进食较干的食物,可防止食物较快进入小肠引起倾倒综合征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限制米饭、馒头、面条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为这些含糖高的食物过快进入小肠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导致低血糖综合征   避免甜、浓饮食:过甜、过浓的饮食大量进入肠道会导致早期倾倒综合征的发生,出现腹痛、腹泻、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应避免过甜、过浓的饮食   饭后平卧:饭后平卧休息15-30min,以延长食物的排空时间,减少食物大量进入小肠引起倾倒综合征   低脂饮食:有少数病人胃切除术后出现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发生脂肪泻,应给予易消化吸收的脂肪或者低脂饮食   禁止饮酒:对于胃部分切除的患者,乙醇可损伤残胃,而对于全胃切除的患者,由于乙醇在小肠内吸收迅速,因此也应该禁止饮酒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可多食用鸡蛋、鱼类、新鲜蔬菜及水果等   饮食种类多样化:为了满足病人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防止贫血、营养不良性骨病等的出现,饮食种类应该多样化,必要时可药物补充。特别对于全胃切除患者,由于铁以及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往往出现严重的贫血,要注意补充含铁和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瘦肉、菠菜等   忌食刺激性食物及调味品:腌渍食物、烟熏食物、酸泡食物、罐头食品、辛辣刺激性调味品、粘凉硬食品等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胃手术后饮食的控制,严格遵循上述饮食原则,才能做到全面均衡的营养以补充机体的需要,同时避免倾倒综合征等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转自:曙光医院胃肠外科 医生简介: 胡建医生,中共党员,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一直在三甲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目前就职于全国知名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胃肠外科。   胡建医生门诊时间安排:周一下午:普通门诊 曙光医院东院外科2号诊室。如无号,可联系胡医生加号。周一、周三上午:专家主任门诊。胡建医生与龚航军主任医生坐诊。如无号,可联系胡建医生加号。   学术成果: 在专业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共计9篇(6篇SCI,3篇核心期刊),其中第一作者论文5篇【2篇SCI论文,影响因子累计8分以上,分别为全球肿瘤与衰老领域著名杂志《Aging》和全球外科临床技术领域著名杂志《Surgical Endoscopy》;3篇核心期刊,其中2篇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腔镜外科杂志】。同时,作为主要完成人申请专利一项:腹腔镜手术用腔内Poke钳及腹腔镜手术操控组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胃肠外科: 曙光医院胃肠外科是上海市综合性三甲医院中较早具有独立建制的胃肠外科专业学科,已形成治疗理念领先、技术成熟,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专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项,每年开展各类微创手术500多台。主要以普外科疾病外科诊治为主,以胃、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疝与腹壁疾病为核心病种,同时包括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肝胆胰、甲状腺、乳腺疾病)的手术治疗。专业技术特色: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微创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

胡建 2022-08-13阅读量1.7万

醉酒后的十二种死法

病请描述:醉酒后的十二种死法 大多数人一生中都喝过“酒”,喝过酒的人几乎都“醉过”,因醉酒而死的人也不少。但你知道吗?只有极少数是真正“醉”死的,而多与家庭护理或医疗处置失当有关。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孟庆义主任告诉你,醉酒的12种死因和防范措施。 死法1:误吸——一个睡姿,意味着一条生命 误吸是醉酒患者发生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饮酒者胃内往往存有大量的食物,呕吐时胃内容物容易进入气道,导致患者窒息及诱发吸入性肺炎;也可刺激气管,通过迷走神经反射,造成反射性心脏停搏。故在急诊工作中,常发现一些来院前已经死亡的醉酒病例,在心肺复苏时,常从气管内吸出大量呕吐物,多数是由于误吸所致。 因此,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防止误吸的发生,是“重中之重”。因此,醉酒患者一定不能仰卧位;头一定要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并根据情况,进行插胃管洗胃,进行胃排空措施,后者的目的也是防止发生误吸。 死法2:双硫仑样反应——一句叮嘱,意味着一条生命 某些抗生素(如头孢类)可抑制乙醛脱氢酶,导致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无法降解,蓄积在体内,造成乙醛中毒现象,称为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的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心跳、气急、心率加速、血压降低以及嗜睡幻觉等,严重者可致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惊厥及死亡。 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主要有:①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曲松等最敏感,双硫仑样反应报告最多。其它头孢类抗生素也均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报道。②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塞克硝唑。③其它抗菌药物如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 在应用头孢哌酮期间直至用药后5天内饮酒皆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因此在用药期间和停药5天内患者不能饮酒、口服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如:酒芯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复方甘草合剂等。 临床上,含酒精的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和氢化可地松;在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如静脉用硝酸甘油或氢化可地松,也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很容易误诊为药物过敏。 有学者还指出,当患者使用N-甲基硫代四唑基团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即使用乙醇消毒皮肤或擦洗降温,少量乙醇进入血循环,也可发生此类反应。所以医务人员在给患者用此类药物时,尽量不用乙醇消毒,而用聚维酮碘消毒。 另外,鲜花保鲜时,在插花的水中常加入酒精,人接触后也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或特异质反应,也应引起注意。 死法3:低体温——一条毛毯,意味着一条生命 由于酒精可造成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且减少判断力或导致迟缓;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中,易造成低体温。后者可使机体出现高凝血症、高血糖症和心律失常,造成患者的意外死亡。有统计表明,在某些乡村地区,90%以上低温引起的死亡与血中酒精浓度升高有关。因此,处理急性酒精中毒时,无论在院外,还是在急诊科,保温是必要的措施。 如果患者出现低体温,应该把体温缓慢地提高到正常水平(每小时提高≤0.6℃)。较迅速地复温往往可引起不可逆性低血压。在温暖的房间里,利用毛毯或其他较高级的绝缘物质可以达到保温之目的。要治疗成功,必须对病人进行细心监护以及对常见并发症有预见能力。 死法4:横纹肌溶解——一次翻身,意味着一条生命 饮酒患者常昏睡很长时间,如肢体不活动,长时间压迫部位,也会出现肌肉的缺血坏死,后者可导致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当肢体解除压迫时,发生急性酒精中毒性肌病(alcoholicmyopathy),肌肉溶解释放出来的大量坏死物质入血,会造成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发生猝死。其中大量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常造成肾功能衰竭(acultrenalfailure),病死率较高。因此,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一定要定期翻身,防止肢体长时间受压。 急性酒精中毒性肌病多为长期酗酒者在一次大量饮酒后发生,主要类型有:(1)伴有横纹肌溶解的急性酒精性肌病;(2)急性酒精性肌病伴有低钙血症;(3)急性酒精中毒性肌病伴低钾血症。其发病机制不清,推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酒精和乙醛降低糖酵解酶活性,抑制糖类的代谢;②酒精及代谢产物乙醛对肌细胞有毒性作用使肌鞘膜和线粒体受到毒性损害,线粒体功能紊乱;或阻止肌动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激酶,阻止肌钙蛋白的结合;从而破坏细胞结构,影响细胞运输导致肌细胞损伤;③使骨骼肌的主要氧化基质勱的游离脂肪酸减少;④出现低血钾、低血钠、低血磷、低血钙和低血镁等代谢异常以及维生素B族缺乏,使肌肉产生继发性损害;⑤酒中毒病人如有癫痫发作、震颤、谵妄和高热等均可增加躯体活动和肌细胞代谢,导致肌细胞损伤;癫痫发作和肢体受压则可诱发横纹肌溶解。病理表现为肌肉坏死,有或无炎症反应肌纤维再生,Ⅰ型纤维萎缩。 死法5:低血糖症——一块饼干,意味着一条生命 酒精性低血糖症是一种因酒精中毒引起的低血糖综合征,是饮酒后酒精在体内代谢,增加细胞内氧化型辅酶Ⅰ的消耗而造成的。葡萄糖是脑组织的主要能量来源,但脑细胞储糖量有限,仅能维持活动数分钟,因此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有脑功能障碍。经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能迅速恢复、无永久性后遗症,但若低血糖昏迷持续超过6小时,脑细胞变性便不可逆转,患者会因长时间低血糖导致脑水肿、中枢神经损害,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因此,酒后如出现心悸、多汗、低体温、脉快有力、神志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时,应警惕酒精性低血糖症的可能,需及早就医,检测血糖浓度。 预防酒精性低血糖症的关键是饮酒应适量,避免空腹或饥饿时饮酒过多过快。可选用低酒精、低含糖量的葡萄酒,一天内摄入酒精不宜超过30克,每周不超过3次。肝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饮酒,尤其使用磺脲类药物和晚上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更不能空腹饮酒。饮酒时一定要适当吃些主食,晚餐饮酒者睡前还应测血糖,若血糖低于4mmol/L,应为自己加餐,以防在睡眠中因低血糖而昏迷,面包、馒头、饼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死法6:急性胰腺炎——一项化验,意味着一条生命 饮酒可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后者可产生心肌抑制因子,使心脏骤停。因此,酒精中毒患者应常规查血清淀粉酶。 在西方国家,酒精中毒是急性和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有1/2-2/3的急性胰腺炎与酒精中毒有关。据国外统计,在酗酒中约0.9%-9.5%发生临床型胰腺炎,有17%-45%在病理上有胰腺炎证据。国内酒精性胰腺炎较少见,可能与饮酒量少,习惯慢酌和酒菜同进有关。 酒精可能通过以下数条途径引起急性胰腺炎:(1)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或直接毒害作用;(2)十二指肠内压升高,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3)Oddi氏括约肌痉挛,乳头炎,水肿,导致胰管内压升高;(4)刺激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激发胰腺分泌;(5)从胃吸收,刺激胃壁细胞分泌盐酸,继而引起十二指肠内胰泌素和促胰酶素分泌,最终导致胰腺分泌亢进等。 死法7:心脏急症——一份心电图,意味着一条生命 饮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此点无需赘述。在急诊工作中,酒精中毒患者需做一份心电图,尤其是老年和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变的患者,昏睡的饮酒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是比较隐匿的,可以无任何症状。 另外,急性酒精中毒本身也可引起心脏损害。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部分病例存在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学改变的,且急性酒精对心脏损害程度与中毒的时间和程度呈正比。 死法8:脑出血——一次脑CT,意味着一条生命 某患者因深度酒精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急性酒精中毒,在数小时给予相应的积极治疗,但是患者仍然处于昏迷状态,此时医生才怀疑是否同时存在其它问题,后颅脑CT显示脑出血。据估计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引起脑出血,占总死亡率的1.3%。 死法9:洗胃后低渗——一个细节,意味着一条生命 在酒精中毒的急救中,催吐、洗胃、导泻对清除胃肠道内残留乙醇可有一定作用;但是不主张积极的洗胃。主要理由是酒精吸收很快,洗胃意义不大,有增加误吸的风险,而且洗胃对胃粘膜的刺激可能比酒精还要大。但是在一些需要胃排空的特殊情况下,如饱餐,同时服用其它毒物等,还是要进行洗胃的。目前多数医院用低渗的清水洗胃,后者可大量入血,从而造成体内的低渗状态,可发生低渗性脑水肿。由于患者处于昏睡状态,脑水肿的体征等临床征象易于忽略,一旦发生脑疝,可发生猝死。故大量洗胃后,预防性应用一些防止发生低渗状态的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甘露醇等,有可能防止这类猝死的发生。 其次,酒精中毒本身也可使脑组织缺血甚至引起脑水肿。其发生机制可能是:①血小板功能亢进和血液高凝状态;酒精中毒可使血小板反跳性成倍增高,也可使纤维蛋白溶解性降低,纤维蛋白自发溶解时间明显延长。大量饮酒还可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A2增加,该物质是强烈的血小板聚集和脑血管收缩剂。因此,酒精中毒可通过多种因素使患者的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和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下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引起脑水肿。②大量饮酒中毒后,酒后常深睡或昏迷,身体处于多种异常姿势和 体为,引起颅外血管的压迫,导致脑循环供血进一步障碍。 死法10:韦尼克脑病——一种维生素,意味着一条生命 韦尼克脑病是一种急性的威胁生命的神经系统综合征,患者症状有意识障碍(如谵妄)、情感淡漠、迟钝、谵妄、眼肌瘫痪和凝视(第III3对、第IV对颅神经核受损所致)、眼球震颤及平衡紊乱(前庭核受损)、共济失调(小脑皮质受损),和严重的顺行性及逆行性遗忘,有时发生虚构。如不立即采用替代疗法,病人很可能进展为Korsakoff精神病。 维生素B1(硫胺)主要从饮食摄取。长期嗜酒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小肠黏膜病变及慢性肝病的发生率增加,从而导致使维生素B1吸收和贮存不足,及转化成活性焦磷酸硫胺素的能力下降。维生素B1或焦磷酸硫胺素缺乏使三羧酸循环不能正常进行不能生成靠葡萄糖氧化产生ATP作为能源,代谢障碍引起脑组织乳酸堆积和酸中毒,干扰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和摄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产生韦尼克脑病(Wernickeencephalopathy)。 病因治疗最为重要。慢性酒中毒患者胃肠吸收不良,B族维生素口服或肌注作用不大,应立即静脉滴注维生素B1100mg,持续2周或至患者能进食为止开始治疗的12h内维生素B1静脉滴注的安全剂量可达1g。发病初期,快速非肠道补充维生素B1(硫胺素)可完全恢复。 当体内维生素B1(硫胺素)贮备不足时,补充大量糖类可诱发典型的韦尼克脑病发作是葡萄糖代谢耗尽体内的维生素B1(硫胺素)所致。伴意识障碍的慢性酒中毒、营养不良、低血糖和肝病等患者,静脉输入葡萄糖前应通过非肠道补充维生素B1,防止诱发韦尼克脑病慢性酒中毒所致的韦尼克脑病患者可伴镁缺乏,在依赖硫胺素代谢的几个生化过程中镁是辅助因子,镁缺乏可降低硫胺素的作用使硫胺素缺乏的病情恶化故应补镁。 死法11:甲醇中毒——一支乙醇,意味着一条生命 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造成中毒的原因多是饮用了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或用其勾兑成的“散装白酒”。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可致死。 甲醇对人体的毒作用是由甲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一般于口服后8-36小时发病,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步态不稳、嗜睡等。重者有意识朦胧、瞻妄、癫痫样抽搐、昏迷、死亡等。 甲醇中毒的救治可用乙醇,后者可抑制甲醇氧化。通常用5%~10%葡萄糖液加入乙醇,配成10%的乙醇溶液,按每小时100~200ml速度滴入,使血液中乙醇浓度维持在21.7~32.6mmol/L(100~150mg/d1),可连用几天。当血中甲醇浓度低于6.24mmol/L以下。可停止给药。 死法12:醉酒后意外——一次陪伴,意味着一条生命 酒驾引起的车祸是急诊科外伤病人的“祸首”,外科患者占急诊病人的三到五成左右。以往外科患者多是酒驾引

杨磊 2022-05-20阅读量9431

妊娠期糖尿病食欲高涨,什么都...

病请描述:人卫健康2022-02-26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快、血压偏高、血脂偏高的孕妇往往需要控制体重、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才能保证血糖、血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少吃和多动是减肥成功的基础。控制食欲往往是减少摄入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控制食欲呢? 1.用小号餐具 有研究发现,用不同大小的盘子盛菜,多盛20%和少盛20%很难区分开来;在允许自由添饭的情况下,盘子里一次盛的东西越少,人们吃得数量也就越少。因此,要想控制食量,盛饭的盘子和碗都要小,而且每次盛取少量。 2.选择饱腹感高的食物 体积大、含纤维多的食物,更容易让人感觉饱。这里所说的饱腹感高,不是按体积和重量来比较,而是按食物中所含能量来比较。 例如,以下食物同样可提供100kcal热量:大白菜约500g,全脂牛奶约170g,熟米饭约85g,主食面包约35g,酥脆饼干约20g,炒菜油约11g。 饱腹感高的食物具备以下特征: 01脂肪和糖含量低 同样体积的食物,添加脂肪和糖都可降低饱腹感,并且会促进食欲。 02蛋白质含量高 蛋白质可促进体内多种饱腹感相关激素的释放,增加饱腹感。 03纤维含量高 能够吸水膨胀,扩大食物体积,延缓胃排空速度。比如比较干的米饭,米饭里放一些豆子, 04咀嚼性好 可以延缓进食速度,从而获得更强的饱腹感。总的来说,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具有较强的饱腹感,营养价值也较高。 此外,水分高、体积大的食物可以让胃里提前感受到“满”,比如喝八宝粥、吃大量少油的蔬菜或水果,都比较容易让饱的感觉提前到来。相比较而言,吃含“干货”多的食物,比如葱花酥饼、油条、饼干、馒头干等,不利于控制食欲,因为它们水分少、体积小而热量高,达到胃里有“胀满”感觉时,已摄入较多热量。 3.饭前半小时,先喝点液体食物 在饭前半小时喝水、牛奶、豆浆、没有油的汤羹等液体食物,能够减轻餐前饥饿感,降低自由进食所摄入的能量,并可以在餐后几个小时之内维持较好的饱腹感,使人不易提前感觉饥饿,是控制食欲的好方法。 4.先吃蔬菜,后吃饭 用餐时,先吃热量低、纤维多、水分大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再吃其他食物,就不容易吃过量了。如果先吃油大、干货多的食物,没等到胃有胀满感觉时,热量摄入就已经超了很多。先吃蔬菜,后吃饭的饮食习惯对于血糖偏高的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控制血糖尤其重要。 5.每餐都有高蛋白食物 要想控制食欲,必须摄入优质蛋白质(鱼、肉、蛋、豆制品等),配着淀粉类食物一起吃。很多减肥者说吃杂粮粥、蔬菜后容易饿,是因为他们没有摄入足量优质蛋白质,并且主食摄入量严重不足。 6.放慢进食速度,多咀嚼 通过多咀嚼,给胃肠反应的时间,能够帮助消化,减轻胃肠负担,并且提高饱腹感。胃肠能分泌与食欲有关的激素。血糖升高会给大脑带来饱的信号。如果吃得太快,食物来不及充分吸收,大脑不能及时得到饱的信号,等到感觉胃里饱胀时,往往摄入能量已过高,不利于控制食量。 7.按时进餐,保持食量稳定 不要多一餐少一餐、饱一顿饿一顿,也不要到了吃饭的时间还扛着不吃饭。只有规律进食,身体才能感觉食物供应很有保障,不会使食欲疯狂上升,控制饱腹感的能力也会比较精准。 如果不小心,某一餐摄入的能量超过了身体的需要,千万不要在下一餐饿着,而应按时就餐,但可以少盛一点食物,仔细体会饱感(通常,上一餐吃多了,下一餐会提前感觉饱),然后通过增加运动来消耗多余的热量。这样,过一两天就可恢复了。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预防慢性病乐享健康人生——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科普读本》

侯灵彤 2022-02-27阅读量8514

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方法

病请描述:       如何控制血糖最有效呢?下面教你控制血糖最有效的几种方法,坚持这些细节就能让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1、多喝温水高血糖会使得人多上厕所,身体过多过快失去水分。会使整个身体中的血液容量下降,血液浓缩,易引起血糖更加升高。因此不管是否口渴,高血糖患者都应该每天饮水1000-1500毫升,以及时补充流失的水分,特殊情况下,应额外增加体内水分。每天在清晨和临睡前,活动前后都要适量饮水,每次饮水量为200ml左右。最好分2-3次饮用,注意不要一次饮用过多。存在心脏病或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具体细节应该去咨询医生或营养师。2、少吃多餐,降血糖多吃几餐,每餐少吃,可以避免对胰岛素的分泌产生过强的刺激作用。日常用粗制谷物代替精制谷物,每餐可以选用洋葱、黄瓜、丝瓜、番茄、苦瓜等蔬菜。补充含有铬元素的食物,如粗粮、小麦、花生、蘑菇、肝脏、牛肉、鸡蛋等。铬可以激活胰岛素,是正常糖代谢以及脂肪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补充铬元素可以降血糖、降血脂。补充含有镁元素的食物,如小米、玉米、荞麦面、高粱面、燕麦、豆类、紫菜、蘑菇、绿色蔬菜等。如果缺乏镁元素,会使胰岛细胞结构发生改变,造成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不足而出现糖代谢紊乱。适当补镁可以防高血糖和预防糖尿病。3、增加活动量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即使是很简单的运动,如每天步行20分钟,只要能坚持下去,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研究证实,经过合理的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甚至可以完全脱离药物治疗。4、“粗”粮不要细作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非常关键。以面包为例,白面包食物GI为70,但掺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谷物代替精制谷物。5、餐盘用小号选用小号餐具能减少食量,降低对食物的摄取欲望和热量摄入,保持合理体重。6、早餐换成“稠的”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葡萄糖。同时,稀饭呈半流体状态,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所以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因此,早餐最好不要只喝稀饭,要吃点“稠的”食物,坚持以吃主食为主。7、饭量一定要算计过度肥胖的人减掉5%的体重就能将糖尿病发病率降低70%。计算一下每日的摄入量,看看自己该少吃多少。8、增加维C摄入增加饮食中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的含量,能防止动脉血管壁被破坏,减少斑块堆积和心脏病,从而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膳食中果蔬的比例,能提供抗氧化剂的最佳来源。9、餐后测血糖餐后2~3小时内对血糖进行监测有助于糖友在一天内更平稳地控制血糖水平,防止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制订更合理的饮食和锻炼计划。10、远离使血糖升高的坏习惯暴饮暴食、饥不择食都会使体内的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尤其是女生们常有的“甜食瘾”、“炸物控”,或是恶性节食之后的食欲大解放。其次,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常发怒,也都可能导致餐后血糖高。高血糖是糖尿病的前兆,所以高血糖甚至糖尿病患者要学会平稳血糖才能有利于健康。

贯剑 2021-10-22阅读量9325

亲,今天你拉了吗?

病请描述:专家简介:龙靖华,女,硕士学位,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深圳市宝安区高层次卫生类人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分会委员。消化内科功能性胃肠病及消化动力性疾病诊疗亚专科负责人。擅长:1.消化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特别是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2.内镜诊治技术:胃肠镜常规检查及相关治疗3.消化道动力监测技术:食管测压、肛门直肠测压、24小时食管PH阻抗检测。对于便秘患者来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大概就是“便便”成功离开“屁屁”的距离。满怀期待地日思夜想,便意来袭时的争分夺秒,用尽洪荒之力的推波助澜,最后终于拉出了…3粒。似乎“便便”对于直肠的留恋,已然超越了万有引力适用范围,空留你一人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 正常的大便是怎样的?    二.什么是便秘?  医学上对便秘有专业的定义,以罗马标准VI(功能性便秘)的定义为准:  在过去12个月中,持续或累积至少12周并有下列2个或2个以上症状:  · 4次大便至少一次是过度用力  · 4次大便至少一次感觉排空不畅  · 4次大便至少一次为硬梗或颗粒状  · 4次大便至少一次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  · 4次大便至少一次需手法帮助  · 每周大便次数少于3次,日排便量小于35克  注:停用补充纤维素制剂和影响排便的药物,排便次数应为自发排便次数  三.便秘的原因是什么?  便秘可以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器质性便秘往往具有造成便秘的解剖或病理原因,功能性便秘是相对器质性便秘而言的,是指常规的检查不能发现引起便秘的器质性原因,大多存在肠道动力障碍或盆底肌不协调性收缩。  功能性便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进食量少,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  2、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干扰正常排便习惯。  3、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等。  4、腹肌、盆腔肌肉力量差,排便推动力不足。  5、滥用泻药,形成便秘;年老体弱活动减少,肠痉挛致排便困难。  器质性便秘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1、直肠肛门病变导致排便疼痛,造成惧怕排便,如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等。  2、局部病变导致排便无力,如大量腹水、膈肌麻痹等。  3、结肠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如结肠良恶性肿瘤、克罗恩病等。  4、盆腔或腹腔内肿瘤压迫:如子宫肌瘤等  5、全身性疾病导致肠肌松弛,如尿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截瘫等  6、药物副作用:如吗啡类药物、抗胆碱能药物、钙离子阻滞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  四.便秘了怎么办?  ①改变生活习惯,  1)多吃膳食纤维,多多喝水。推荐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5g,每日饮水至少1.5~2L。膳食纤维能够按摩肠壁,增加胃肠蠕动,而多喝水可以帮助软化便便,促进排出。  2)适当运动。当活动量急剧下降的时候(比如长期卧床的患者)肠道也会变得懒洋洋不想动。适当运动可以督促肠道也一起动起来~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要憋大便。定时排便(晨起/餐后2小时内),避免看报纸玩手机,一有便意及时排便,避免用力排便。  ②调节精神情绪:通过认知疗法及时了解纠正精神心理压力、必要时心理科就诊使用抗焦虑/抑郁药,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泻药)。  ③适当药物治疗(干货来了):  如果便秘相对顽固,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泻药分为  1.容积性泻药(膨松药):就是此前提到的膳食纤维,比如各种蔬菜水果(香蕉等等);  代表药物:分为可溶性(果胶、欧车前、燕麦麸等)和不可溶性(植物纤维、木质素);  2.润滑性泻药:;  代表药物:开塞露、甘油、液体石蜡、矿物油;  3.渗透性泻药:能够使体液渗透到肠腔里,增加水量,起到通便作用,这类药物通常安全可靠,对胃肠道刺激性小,临床常用;  代表药物:蜂蜜、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  4.盐类泻药:也能够使体液渗透到肠腔里,增加水量,但由于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大(比如脱水、水电解质紊乱等等),所以和渗透性泻药分开;  代表药物:如硫酸镁、磷酸盐等;  5.刺激性泻药:这类药物通过刺激肠液分泌、肠道蠕动,从而起到通便作用,长期使用能够引起肠道平滑肌萎缩、肠道肌间神经丛损伤,反而加重便秘;其中蒽醌类泻药可能导致结肠黑变病,可能与癌症相关;  代表药物:如含蒽醌类植物性泻药(大黄、弗朗鼠李皮、番泻叶、芦荟)、酚酞、蓖麻油、双酯酚汀;  6.促动力药:这类药物通过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起到通便作用;  代表药物:莫沙必利、西S比利、伊托必利、普芦卡必利。  如果便秘出现了其它伴随的症状,比如: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腹部包块等和肿瘤家族史;就不仅仅是简单饮食调理或者便秘药物治疗了,需要医院就诊,让医生帮你全面诊断,排除其他问题,需要做的检查主要包括直肠指检、结肠镜、腹部与盆腔影像学检查、粪常规+隐血等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龙靖华 2021-07-19阅读量8336

名医专访|上海六院贾震易:经...

病请描述:专家简介:贾震易,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外科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腹部外科急重症、创伤诊治与营养干预、经皮胃造瘘手术、便秘、慢性腹泻、短肠、肠瘘、炎症性肠病、术后肠粘连等肠功能障碍疾病诊治与康复、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通路建立与精准营养治疗。1、什么是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进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然而在多种疾病状态下(例如肿瘤、吞咽障碍),很多人失去了经口逬食能力,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出现恶病质乃至全身衰竭。据不完全统计有1/3的恶性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本身,而是死于无法进食。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往往需要通过管道给予患者营养。例如使用鼻胃管进行鼻饲喂养,但这类管道存在诸多缺点,不适合长期需要管道喂养的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痿术(PEG)的出现給长期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带来了福音,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胃造瘘管,从而达到给予患者营养的目的,同时还能为胃肠梗阻的病人进行胃肠减压。PEG是一项微创技术,医生在胃镜帮助下在患者腹部打开一个25px左右的小孔并放入营养管道,通过这根管道可以为患者提供营养。患者置管后可以在家“自我喂食”并正常地参加各神社会活动。目前已成为欧美及日本等国不能经口进食但需要长期供给营养患者的首选方法。2、长期安置鼻饲管的缺点?对于早期病人传统上多采用鼻胃管进行鼻饲养,这种方式有安置简单、护理方便的优点。但是对于长期需要鼻饲的患者,这种方式就有诸多缺点了:(1)鼻胃管需要定期更换:由于长期受到胃液的侵蚀,营养管材质出现变形変硬,容易管腔堵褰,所以需要定期更换,通常半个月到一个月就要更換一次,对于那些需要回家的病人非常不方便;(2)患者耐受性差:鼻饲管从鼻腔插入通过口咽部最终到达胃部或空肠内,有意识的患者常因鼻饲管的存在而感到鼻咽部及食管的不适,甚至发生粘膜的糜烂、出血,另外随着t位的改変营养管还会在胃内移动而导致恶心和呕吐等症状。(3)吸入性肺炎:由于食物会顺着胃管反流至肺部而导致肺炎,吸入性肺炎是鼻饲病人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常会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4)营养摄入不足:营养管通常较细,患者冢属在护理时通常都不敢给患者充足的饮食,或者不敢较粘稠纤维较多的食物,长期下来会造成其营养不良;(5)影响美观:许多患者在后期康复期需要到户外,而胃管在鼻腔外段很长,影响患者形象、影响疾病恢复。3、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有哪些优点?相比传统鼻胃管,PEG不会引起鼻咽不适、糜栏、出血、狭窄等症状;可长期留置;相比外科开腹胃造瘘术,PEG对病人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操作简便快捷;术后便于护理、方便给养,且术后患者短期内营养状态即可得到明显改善;PEG明显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PEG保持患者外表尊严和参加社会活动。4、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适合症和禁忌症?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无法经口进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但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其适应症包括:(1)各种原因导致的进食困难者,如外伤、食管肿瘤;(2)口腔、颜面、咽、喉大手术,需要较长时间营养支持者;(3)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较长时间丧失吞咽功能,不能经口或鼻鼻饲营养;(4)全身性疾病导致严重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支持,但不能耐受手术造瘘者;(5)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或各种良、恶性肿瘤导致食管梗阻者;(6)长期输液,反复感染者;或严重胆外瘘,需将胆汁引回胃肠道者;总之、PEG适用于各类进食障碍,需长期管饲的患者,如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老年痴呆、鼻咽癌、头颈及面部肿瘤等等。PEG管还能为胃肠梗阻的病人进行胃肠引流减压。恶性肿瘤消化道梗阻时可以通过PEG引流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也要慎重考虑PEG手术:存在大量腹水、腹膜炎者;食管或者胃(部分)切除手术后,无法从上腹部穿刺到胃者;肠梗阻患者;胃轻瘫或胃流出道梗阻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严重门脉高压综合症患者等。5、经皮内镜胃造瘘术操作过程?PEG的操作并不复杂,在普通病房和局部麻醉下就可以完成,要求术者有一定的消化内镜基础.多数PEG采用“牵引法”或“拉出法”。术前必须明确患者是否需要PEG ,有没有禁忌证,还需要与家属充分沟通,手术前患者空腹6小时以上。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操作过程大致为:(1)患者先取左侧卧位,常规胃镜检査一下,观察拟行穿刺造痿的胃壁侧粘膜有没有异常。(2)然后通过充分注气,使胃壁与腹壁紧紧贴合,暗视野下,在腹壁外观察可以看到内镜光源,以此确定穿刺部位。一般来说,穿刺部位在上腹部剑突下或偏左些,体内对应部位是胃体下部与胃窦交界处前臂。.(3)用记号笔在腹壁上标记穿刺部位,然后嘱患者平卧位,保持胃镜位置能直视穿刺处胃粘膜,并不间断向胃内注气。(4)无菌技术下,局部麻醉腹壁皮肤,横向切开皮肤约1厘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套管针由腹壁侧穿刺进入胃内,这时胃镜可以看到穿刺针进入,撤出针芯,沿套管由腹壁外向胃内送入导丝,胃镜圈套器拉住导丝从患者口腔引出。此时,导丝的两端分别位于腹壁外及口腔外。(5)口腔侧导丝绑定造瘘管,由腹壁侧导丝牵拉,将造瘘莒经过口腔、食管、胃牵引出来,仅留下造瘘管的蘑菇头在胃内并紧贴住胃壁.这时,PEG基本完成了,造瘘管的两端分别位于胃内和腹壁外,成功建立了一个由体外通向胃内的渠道!(6)最后.腹壁外固定造瘘管,记录造痿管留在体内的长度,手术结束。6、病人如何自我正确管饲?PEG管放置后即可进行间歇性喂养,PEG具有容易实施、耐受好、符合生理等优点。应选择新鲜、营养价值高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患者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过冷、过热、过硬、过干的食物。管饲每次间隔2-4小时左右,管饲前后用温开水冲洗造瘘管,管饲用物要保持清洁干净。每次喂饲时都应当抬高床头,使患者处于半卧位或坐位,喂饲完毕后仍旧要保持这个姿势半小时到一小时,减少误吸的危险。毎次应注入适量的肠内营养物,喂饲量不能太大,管饲时喂流质的量应该严格按照胃排空的情况确定,以喂后2小时抽取胃内残液量少于100 ml为佳。通常情况下,每次喂250 ml左右。喂饲速度不能太快。一次喂饲量过大、速度过快或平卧喂饲均易导致胃食管返流。患者出院后,在家中可继续利用PEG进行持续肠内营养支持,维持正常营养状态。PEG可以发挥长期肠内营养的作用,如果PEG管出现磨损、破裂或梗阻时就应及时更换。7、PEG 术后可能有哪些并发症?PEG术后有10~16%患者至少发生一种并发症。轻微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造瘘管滑脱移位、造瘘口旁渗漏、造瘘管堵塞、切口血肿等,其中伤口感染较为多见。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误吸、腹膜炎、胃瘘等。通对预防感染、无菌操作、产格遵守操作规程、术后细心护理等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8、造瘘管日常护理和注意事项?(1)每天都要检查造口处是否充血、肿胀,造口管周围皮肤以碘酒、乙醇消毒,观察造瘘处的滲出情况,及时更换无菌敷料。(2)每日应使用长棉签清洁管腔的碎屑,每日清洁造瘘管周围皮肤2次。(3)进行经造瘘管饲养后要观察患者的胃排空情况。管饲每次间隔2-4小时左右,每次管饲后应当用洁净的温水冲洗造瘘管, 保证导管畅通,避免造瘘管内残留食物变质造成感染。(4)观察患者腹部体征,注意有否反肤感染或腹膜炎发生,观察有没有消化道出血,术后常规静脉注射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出血.9、如何拔除造瘘管?造瘘管可以根据病情留置一年以上,如需拔除,则至少等2周,在管窦道形成后,才能将管去除。若直接外拉胃造瘘管而将其拔除,可能使造瘘管部位创口增大,导致胃内容物外漏,还有引起穿孔的危险。拔除造瘘管正确方法为:于体外消毒胃造瘘管,然后将其向胃内轻推,于胃内用圈套器夹持胃造瘘管头部,再将胃造瘘管外端外拉后紧贴腹壁剪断造瘘管,最后于内镜下将已圈套住的造瘘管内端连同内镜一起退出患者体外。拔除胃造瘘管后,伤口可用凡士林纱布压迫,纱布用胶布固定即可。拔除胃造瘘管后第一天最好不进食,第二天才从少量清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度到正常饮食及逐渐增加进食的量,避免过早的过量进食影响了造瘘口的愈合。

贾震易 2021-04-07阅读量9681

关注婴幼儿便秘

病请描述:关注婴幼儿便秘便秘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占小儿消化门诊的10%-25%,其中90%为找到不明确病因的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虽然在疾病早期容易治疗,但由于症状较轻,易被家属忽视,常常到了发病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就诊,这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严重便秘常合并腹胀、腹痛和腹部包块,甚至便失禁,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张树成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影像学以及生物物理学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儿童便秘病因病理以及临床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病因和机制被阐明,比如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肠神经发育不良,括约肌失迟缓等等,在此基础上针对病因的准确治疗逐步得以体现;同时,我国的儿科研究者在成人便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儿童便秘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规范化诊疗方案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2010年10月西安召开的中华医学会中华小儿外科分会的一次会议上,中华小儿外科肛肠外科学组正式提出了关于我国儿童功能性便秘治疗的规范化诊治流程,为将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中心的协作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国儿童便秘的研究进入规范化时代[13]。虽然我们在儿童便秘的诊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对于儿童便秘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目前的研究成果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多为年长儿童,其情况基本与成人类似,在诊疗方面过多的借鉴了成人便秘的研究模式,而对那些纯粹的小儿便秘,即婴幼儿便秘的诊疗并不适用,婴幼儿便秘与年长儿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并不相同,无论是发病原因,病理基础以及临床诊疗思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一点实际上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下面我们就婴幼儿便秘诊疗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与年长儿便秘的异同加以详述,以期为将来制定婴幼儿便秘的诊疗规范略尽绵薄之力,并与各位同道共勉。婴幼儿便秘的患病率目前关于儿童便秘患病率的报道非常少见,在仅有的几篇报道中,多数也都限于年长儿和学龄儿童;在国外Issenmann等报导22个月的小儿发生率为16%,Bellman报导7岁小学生发生率男孩为2.3%,女孩为0.7%。国内张树成等应用整群分层随机的方式对我国北方5个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吉林和哈尔滨19个城区的19286例学龄儿童进行大规模调查发现,我国北方城市儿童便秘的患病率为4.73%;男女性别比为1.1:1。同时该中心也对一部分2-4岁的婴幼儿的排便情况进行了调查,但是由于受到调查例数和地区偏倚等因素的影响,未对婴幼儿便秘的患病情况进行系统报道,但是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便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学龄儿童,具体的患病率尚需大样本的数据调查予以证实。可见婴幼儿便秘是婴幼儿的常见病症,应该引起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婴幼儿便秘的诊断标准婴幼儿与年长儿最显著的区别是,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发育差,不能主动描述自己的感觉,只能凭借看护者的观察描述进行分析,因此在诊断上就无法再依靠患儿的主观症状,因此在诊断标准上与年长儿有着明显的不同;早在1993年,Loening-Baucke等就注意到这一特点并率先[18]提出了幼儿便秘的标准:排便频度<3次/周;幼儿排便时疼痛伴哭闹;或即使排便频度3次/周,但有大便储溜。但是,由于这个标准是Loening-Baucke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仅在其工作的范围内应用,并未广泛推广,且大多以临床症状为主,因此具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缺乏普遍统一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在与其他研究中心的结果进行横向比较时产生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1997年9月,国际儿童功能性胃肠病学会功能性胃肠病(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诊断标准工作组在罗马召开会议,首次在罗马标准体系中建立了一个儿童分类(G类),确立了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国际化标准(G4b),即罗马II标准,标志着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入了规范化时代。在罗马II标准提出后,儿童便秘的研究进入了高潮。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者们发现该标准并非尽善尽美,实际上有很多便秘的关键问题未加体现,比如污便和粪便潴留的内容等,可能导致相当一部分病人漏诊,因而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06年5月20~25日美国消化疾病周(DDW-2006)在洛杉矶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上功能性胃肠病专家小组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Rome II标准进行了修订,发布了最新修订的罗马Ⅲ标准,建立2个儿科分类(G和H),明确提出了新生儿/婴幼儿便秘的诊断标准(G7): (1)每周排便2次或小于2次;(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次失禁发作;(3)有大便潴留病史;(4)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6) 巨大的粪便足以阻塞厕所。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1个月即可诊断。罗马III标准的确立弥补了罗马II的不足,标志着儿童便秘的研究日趋成熟,再次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儿童便秘研究的热潮。婴幼儿便秘诊断的注意事项一般来说,年长儿便秘的诊疗中首先要区分便秘的性质,即判断便秘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然后对功能性便秘的儿童进行便秘的专项检查,分型,强调客观检查和临床分型的重要性;但婴幼儿便秘则不同,除了也要注意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临床查体以外,他更加强调对器质性病变的甄别,即对引起便秘的始动因素进行查考,只需确认有无器质性改变即可,而对于便秘的专项检查和临床分型的要求相对淡化,这不是说专项检查和分型对于婴幼儿便秘的意义不重要,实际上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多数的专项检查,比如排粪造影,肛门直肠测压,直肠粘膜感觉阈值等都是需要患者配合协作的,但是由于婴幼儿自身的发育特点导致病患的依从性极差,根本不能理解医生的意图,也不能配合医生的指示,因此即使进行检查,其结果也是不准确的;因此在婴幼儿不应过度强调客观检查的重要性,只要能够排除器质性疾病即可,这也是婴幼儿便秘诊断的核心环节。在婴幼儿,引起便秘的病因较多,包括有肠道本身疾病、全身性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病变等。虽然确切机制目前上不十分清楚,但已经明确的是某些疾病通常能够引起便秘(见表1)。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期,相当一部分婴幼儿便秘是由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所致,最常见的解剖异常就是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包括会阴瘘和普通的泄殖腔畸形,很多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的儿童都有便秘,尤其是低位畸形的儿童,而且有近30%的病人由于便秘太重而继发溢出性便失禁。肠道发育异常还包括肛门狭窄,前置肛门,先天性巨结肠,小左结肠综合症,胎粪性肠梗阻和胎粪拴(通常与巨结肠有关)等,这些肛肠结构发育异常的儿童即使在生后进行了修补,术后仍然容易发生便秘;骶前肿物(如果伴有肛门狭窄和骶骨畸形则称为Currarino三联症)可以早期出现症状,也可以在饮食改变致粪便固化后出现便秘;其他畸形如直肠重复畸形,直肠脱垂,直肠套叠,小肠肿瘤(von Recklinghausen神经纤维瘤)和腹部肿瘤等均可能阻塞结肠或直肠导致便秘。神经源性便秘的原因包括脊柱裂,脊膜膨出和外伤性截瘫等等,这些病人的便秘可能是由于支配结肠的神经受损,导致的原发性结肠无力,也可能是本身就具有功能性便秘的结果。此外,引起便秘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与神经节细胞相关的功能异常,例如先天性巨结肠,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和其他的神经嵴异常,包括嗜洛细胞瘤,MEN2B和南美洲钩虫病等各种原因都可能引起梗阻。最后,腹壁肌肉发育异常例如P-B综合症,由于不能产生排便过程所需要的腹腔压力,粪便排除困难,也可能导致便秘。除了上述各种发育性因素以外,婴幼儿便秘还可继发于自身的疾患,由于婴幼儿离开母体的时间不长,因此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的疾病不多,其中与便秘直接相关的就是肛周疾病,比如肛裂,肛周感染,肛周脓肿等;肛周疾病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病症,便秘常常作为肛周疾病的继发性改变出现,表现为排便时明显的肛门疼,疼痛可反射性的使排便停顿,形成排便恐惧,患儿拒绝排便或者有意识憋便,粪便过久滞留结肠内,更加干燥,加重便秘,当家长使用措施助排后,干硬的粪便经肛门排出,又使肛裂加重,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这种由肛裂和肛周疾患引起的便秘在婴幼儿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虽然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数字说明,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其实际比例绝对不低于60%,因此在工作中,对于婴幼儿便秘的患者,临床医生应该密切关注肛门直肠的查体,避免漏诊。此外,全身的代谢状态,包括新生儿败血症,甲状腺低功,母体糖尿病致小左结肠综合症,甲状腺低功和肾小管性酸中毒,系统性神经损害如多结节硬化综合症和全身性疾病包括胶原血管病,炎性肠病和囊性纤维化等都可能引起排便功能异常。术后神经血管的变动也可能引起肠道转运功能延迟,粪便排除负担增加,导致便秘。药物也是引起便秘的一个常见原因,抗胆碱药,抗抑郁药和抗组织胺类药物等。在引起婴幼儿便秘的诸多因素中,许多因素是生理性的。首要的就是饮食因素,婴幼儿处于饮食转换和生长发育较快的特殊时期,“脾常不足”、“脾弱易伤”的生理病理特点尤为突出,便秘多与饮食喂养不当有关。现代小儿因喂养太过,积滞失运者多见,或因牛乳过量且不易消化,或因添加辅食过急过快,家长片面追求高营养,或因患儿偏食挑食肥甘厚味或恣意零食,这些都造成脾胃负担过重,运化不力,积滞胃肠,久而化热,终致胃肠热积。婴幼儿便秘常常表现为没有便意,患儿3-5天,甚至更长时间不会主动要求排便,家长敦促其排便但大便难以排出,这是大肠传导迟滞的表现。在小婴儿中过早的喂养牛奶,或在年长儿的食物中缺乏适量的饮食纤维都能引起便秘;食物过敏也是引起婴幼儿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其次,神经心理因素如胆怯,恐惧等也都能引起便秘。生理性因素是婴幼儿便秘的最常见原因,绝大多数的婴幼儿便秘都是生理性的,有报道称约占整个儿童便秘的95%,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生理性因素在婴幼儿便秘中的作用。婴幼儿便秘治疗的注意事项婴幼儿便秘治疗的总体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医治,去出病因,尽量采用无创,无毒,可恢复性的非侵入性手段为主。与年长儿便秘不同的是,年长儿强调客观检查,根据检查进行分型,在分型基础上采取分级分层,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在婴幼儿,主要是强调鉴别诊断,以症状诊断为主,淡化检查和分型,不强调分级治疗,以基础治疗,中医调理为主,适当辅以洗肠扩肛等措施,尽量防止继发损害为目的。以下是关于婴幼儿便秘治疗的几点注意事项:1.    依然强调基础治疗的重要性儿童便秘的治疗一直是儿科医师比较关注的问题,2010年中华小儿外科肛肠外科学组提出的儿童功能性便秘规范化诊疗指南对儿童便秘的背景、思路和依据及诊治分流均有详细论述。指南强调了基础治疗的重要性,包括: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以加强对结肠刺激,排便习惯训练,使用正确方法排便,养成良好排便规律,适当应用合生元,益生元以及缓泻药物等;在婴幼儿便秘中,基础治疗的重要性依然是重中之重,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选择。基础治疗在儿童便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基础治疗以往经常被列入“一般”治疗范畴,临床医师经常忽略,而且基础治疗的各项均较琐碎,必定花费较多时间解释、说明,因此在临诊时经常被简化,从而导致治疗效果极差。[8] 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经过简单的基础治疗,便秘的症状会自行缓解甚至消失,省去了繁琐的检查甚至治疗,即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相反如果忽略基础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对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迟钝,治疗效果差,结果事倍功半,即使将来重新进行检查和评估,也无法说清到底是基础治疗环节有问题还是患者真的对治疗措施不敏感,因此间接地影响了治疗效果。可见,儿童便秘治疗中“基础治疗”非常重要,不仅有“治疗”作用,而且可以预防便秘及复发,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懈的执行,持之以恒,相信治疗效果会有目共睹。2. 适当应用洗肠和扩肛治疗通过洗肠等措施使肠道保持空虚,在此基础上采取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及其他后续治疗。排空肠道是所有治疗手段的前提,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便秘,有大块粪石形成的患者,实际上应归属于基础治疗;如果不排空肠道,那么即使再有效的治疗措施也无法发挥作用,因为长期的大便干燥,导致肠管扩张严重,粪便堆积,甚至有巨大的粪石形成,肠道内菌群环境严重失调,无论结肠,直肠还是肛管都不在正常的生理状态,即使在外部施加各种治疗措施进行调节,但相对于肠道内的巨大恶性刺激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唤醒潜在的生理功能,因此排空肠道对于便秘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作为基础治疗的一部分肠道管理尤其是洗肠治疗不单单在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方面有重要意义,实际上,洗肠本身就是良好的治疗措施;在年长儿,洗肠治疗的有效性已被多次强调并证实,在婴幼儿,洗肠的作用仍然不容忽视,应该被选择性的应用,洗肠在便秘治疗中作用非常关键,既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其他治疗措施的开端。临床上扩肛治疗一般被用于各种肛肠畸形术后,防止瘢痕形成,或者是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等器质性疾病的治疗中,但实际上我们发现,在婴幼儿便秘,扩肛在某些病例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在婴幼儿,这类病人主要是由于肛周疾患所继发的排便恐惧,肛周肌肉痉挛所致的便秘,理论上应该属于痉挛性出口梗阻的类型,但是由于缺乏客观的检查凭证,因此不能就此定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排便恐惧,拒绝排便,肛门外口回缩,指诊后括约肌痉挛明显。病理生理上,可能由于各种肛周疾患导致耻骨直肠肌或外括约肌炎症,水肿,肥厚,或者瘢痕形成,导致排便状态下不能松弛,相反,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导致排便门困难,粪便干硬。对于这类病人,扩肛是一种无创,易行并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医生可以选择性的使用,但切记掌握适应症,如果盲目应用,反而可能加重患儿排便恐惧的心理,加重便秘。3. 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便秘西医一般认为婴幼儿便秘是胃肠激素异常,肠道菌群失调或肛周肌肉协调性异常所致,有些问题并不是能通过简单的外源性干预能够缓解的,因此有时在治疗上就显得拙荆见肘,而传统中医辨证理论在便秘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应该重视中西结合在便秘中的应用。中医认为大肠传导功能是胃的通降功能的延续,有赖于脾的运化。饮食入胃,在脾的运化作用下,经胃肠虚实更替,不断推进,方能消化吸收精微和传导糟粕;而肠壁的发育和肠道蠕动功能的强健,也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荣养,脾失健运,则肠动力不足。针对肠动迟滞,临床常见家长为求快速取效,选用酚酞片(果导片)、大黄、番泻叶、芦荟、决明子等泻下通便药,这些方法虽有一时之效,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患儿肠道的自身蠕动功能不能恢复,甚至形成依赖。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薄弱,泻下药还有耗气伤津、致脾虚之嫌,加重便秘,所以在治疗时应慎用泻下通导之类的药物,注重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比如温脾汤,枳术丸等。当然,热结,气滞也是引起便秘的常见异常,在临床诊疗中应该注意加以辨证处理。综上所述,婴幼儿便秘的患病率高,无论在病理生理,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策略上都与年长儿便秘有很大不同,婴幼儿便秘更加强调临床诊断,排除器质性疾病,在治疗上不强调分级治疗,淡化检查和分型,以基础治疗,中医调理为主,适当辅以洗肠扩肛等措施,尽量防止继发损害。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张树成 2020-09-21阅读量8178

放纵后的后果让人苦不堪言,一...

病请描述:曾经有个大学室友每次聚餐、考试前、出去游玩时都会突发腹痛、拉肚子,有时候没吃太多东西,也会感觉肚子胀气,时常出现腹泻,一天大便3-5次,便后肚子疼缓解,有时候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频繁发作,做肠镜及CT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医生告诉他这就是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它损害身体正常活动,如肠道蠕动、肠道神经的敏感性,但内镜、X线中看不到结构性的异常,血液和粪便检查一般也是正常。因此,肠易激综合征的确诊就只能通过特异性症状,或者很有限的几项检查进行判定。我国普通人群肠易激综合征总体患病率为6.5%,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并不明确。很多患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肠道对各种刺激特别敏感。目前对它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基因、精神心理因素、饮食、感染、免疫、脑-肠轴、肠道菌群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并最终导致内脏高敏、胃肠动力异常。饮食、药物、激素或小的刺激会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发作,此外,情绪因素(如紧张、焦虑、失望以及恐惧)也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发作。2016年“罗马Ⅳ标准”正式提出了脑肠互动障碍的概念,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变本身不应局限于胃肠道,而应该上升到脑肠互动。肠易激综合征实际上也是一种脑肠互动异常。我们以前只知道,肠道和我们的消化系统密切相关,但是其实肠道和我们的情绪、我们的精神状态也是密不可分。很多人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之后就会出现反复腹泻和腹痛不适,这是因为长期处于压力下,人的肠道更敏感,容易“激动”,肠道一激动,肠道功能就出现了紊乱。肠易激综合征如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因人而异。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一般而言宜减少产气食物摄入,如乳制品、大豆等。应避免大量摄入加有山梨醇这类人工增甜剂的食物、药物和口香糖,只能小量进食果糖(水果、浆果和一些植物中的常见成分)。低脂饮食对改善患者症状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对于胃排空过快或者过慢的患者。高纤维食物有助于改善便秘。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短期使用,匹维溴胺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通道阻滞剂,对于腹痛者可解痉止痛;一般的腹泻宜使用吸附止泻药如思密达,严重腹泻可用洛哌丁胺或复方地芬诺酯,但不可长期使用,便秘者可口服乳果糖及莫沙必利。此外,马来酸曲美布丁属于胃肠动力双向调节剂,可调节胃肠动力紊乱;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情绪因素在肠易激综合征中发挥很大作用,所以情绪调节很重要,保持心情愉悦,放松心情,减少压力,经常的体育锻炼。对于腹痛症状很重,药物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抗抑郁药。

胡洋 2020-09-11阅读量7989

得了胃食管反流病怎么办?

病请描述: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酸。在门诊,经常有病人诉说,中药西药服了很多,坚持治疗了很长时间,可是症状总是不能满意控制,严重影响了工作、生活和心境,对此心里很是茫然。那么,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呢?以下,我就将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做个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就诊做个指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李晓林1、明确诊断是首要胃食管反流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巴瑞特食管和无症状反流几种情况。在诊断方面,主要靠西医检查来确定。(1)常见二组症状:①消化道症状最常见。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酸。此外,也可有胸骨后疼痛、嗳气、恶心、早饱、上腹胀或者隐痛。②食管外症状也不应忽视。如经常咽部不利、声音嘶哑、鼻咽部不适、慢性咳嗽,甚至出现哮喘症状,但是按咽炎、喉炎、鼻炎、咳嗽、哮喘治疗,症状不能控制。当您出现以上症状时,要想到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尽快到消化内科就诊,接受针对检查,予以正规治疗。(2)常用检查手段:①内镜检查:是判断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和巴瑞特食管的可靠方法。可以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评级。内镜下还可对食管粘膜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了解粘膜的病理状态,有无巴瑞特食管及癌前病变。其中,常规光学内镜下可以见典型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齿状线上移、食管粘膜破损,严重者可于食管粘膜破损处见溃疡、狭窄或者出血)和“巴瑞特食管”。放大内镜和激光共聚焦内镜则能够发现常规内镜不能发现的食管粘膜轻微改变,不至于漏诊。②食管测压:是了解食管体部运动状态和上下食管平滑肌功能状态的最可靠的标准。通过这个检查,可以了解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是否有动力异常,为针对用药提供依据。③食管内动态pH检测:是了解是否有真的酸反流、明确酸反流的特征的必要手段。通过此检测可以证实所谓“无症状反流”,并可除外“功能性烧心”,从而指导临床医生针对用药。2、西医治疗是主打西医认为,本病本质上是一种胃食管运动紊乱性疾病。其主要发病环节包括食管抗反流的结构与功能减弱、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以及胃排空功能减弱反流物。治疗主要针对发病机制,以改变生活方式、抑酸、促动力药及手术等为主要原则,临床疗效肯定。常见方法如下:(1)基础治疗:包括避免饮用咖啡、浓茶以及酸辣油腻食物,降低体重,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保持乐观心态,保持正常的饮食睡眠规律。此点对于症状的控制有重要的意义;对症状偶发者,通过以上调理可以不再复发。(2)药物治疗:①抑酸分泌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药物。目前主要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拉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一般服药4-8周后,再酌情改为按需服药。按需服药,就是指有症状时临时服药,平时不服药。目前认为,此类药物长期服药安全性良好。②促动力抗反流药物:此类药物单用或者配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本病的治疗有效。相关药物有吗叮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以及匹维溴铵。③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既能直接覆盖保护食管粘膜,又能提高其防御能力,促进受损粘膜修复,从而减轻临床症状。④抗焦虑抑郁药:对于常规治疗无效,或者合并明显的心理和精神障碍表现时,可以考虑加用此类药物。(3)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式已经非常成熟。目前认为,手术后的长期疗效和质子泵抑制剂的按需治疗疗效相当,而且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效果不好者行抗反流手术疗效也不显著。所以一般主张,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有效,但是由于药物过敏或者不能长期服药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3、中医治疗有特色西医对本病认识已经非常深入,其检查诊断治疗措施也非常规范,疗效肯定,甚至可以视为标准治疗。即便如此,也存在以下问题:(1)内科药物治疗短期疗效肯定,但很多病人需要长期服药,由此带来的风险很难评估;即便手术治疗也存在复发的可能。(2)即便短期治疗,也有部分病人无效,有的服用药物后症状反而加重。提示我们,西医只针对食管局部生理病理及解剖改变而进行治疗有其片面性。本病在改革开放以前并不常见,近20年来发病率则明显上升,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究其原因,与违背我国文化传统不无关系。一方面,社会压力猛增,生活节奏过快,使得人们精神心理发生明显偏差,不能冷静看待与处理日常事务;另一方面,饮食结构西方化,生活规律随意化,过分优裕的物质生活,又使得人们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调节能力明显下降。二者结合,可能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发病增多的主要原因。临床观察亦可以证实:所有的病人主诉都有情绪波动、饮食不节和生活不规律之诱因,大多营养过剩,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心情都非常焦急,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而经过对其进行生活指导,患者在积极调整生活饮食心态之后,症状很快明显减轻,甚至控制,很多病人从此很少再发。与西医不同,传统中医诊病时,除了重视对主症烧心反酸的仔细询问,更加重视对人的全身症状舌脉的诊察。临床观察:胃食管反流病虽以烧心反酸为主症,但往往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食欲减退、进食减少、失眠、精神情绪心理异常,乃至怕冷怕热、汗出、口渴、头晕、疲乏、便秘或腹泻,舌象脉象表现在个体病人也各不相同。这些所谓的“兼症”,看似与本病无关,其中着实反映出人体内部脏腑出现的病理变化;也就是说,“兼症”的背后所隐藏的恰恰是本病的“发病根源”,而反酸烧心仅仅是本病在食管的局部表现,是本病全部表现的一部分。也只有针对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这一“发病根源”进行治疗,才可能从根本上治愈本病。正是立足于这一认识,所以中医治疗也针对烧心和反酸,但更重视对引起消化道动力障碍的诱因,如饮食不节、情绪波动、精神心理紧张、失眠等进行治疗,也就是说,中医更重视对患者的全身症状进行调治。通过对主症、兼症的综合“辨证”,得出一个核心的“病机”,制定针对性的“大法”,开出个体化的中医“处方”,即中医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对于西医过分关注的所谓“抑酸”、“促胃动力”、“修补胃食管粘膜”中药,反而放在次要地位。一般而言,中成药虽然简便实用,但是适应范围过窄,对于大多数病人并不适用;有条件时,还是请有经验的大夫开中药汤剂效果肯定。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李晓林 2020-09-09阅读量8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