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眼科 > 青光眼科 > 青光眼 > 预防

青光眼预防

青光眼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越揉越痒,越痒越揉........

病请描述: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种由于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结膜炎症,也被称为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这种眼疾可常年发病,但在春秋过敏季节时病情会加重。患上过敏性结膜炎除了眼睛会红、肿、痒外,还会有其他的过敏反应: 眼睛流泪、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眼部灼烧感以及水肿;有些人在过敏性结膜炎发作时还会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支气管哮喘等。 为什么过敏性结膜炎偏爱春秋季? 春秋季节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花粉、尘螨和病菌等过敏原的浓度会增加,加上气候条件也适合过敏原的传播,如温度、风速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春秋季节过敏性结膜炎的高发。 常见的过敏原有哪些? 01空气中悬浮的颗粒  如春秋季节的花粉、夏季空调管道中的灰尘和尘螨、养宠家庭的猫狗毛发、空气中漂浮的粉尘等,这些都有可能会引起过敏性结膜炎。   02直接接触眼睛的物质  如眼部化妆品、香水、接触镜片的护理液,甚至是滴眼液等,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两大群体易“中招” 01过敏性体质者 对于过敏性体质者,季节更替和环境因素变化(如温度、湿度)可能导致敏感度提高。此时,一旦受到花粉、螨虫、动物皮毛等过敏原的刺激,就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02青少年儿童 年龄多集中在3~15岁,年龄越小,身体对外界的免疫能力就越弱,本身就有过敏体质的儿童和青少年更甚。 患有过敏性结膜炎的群体中不乏一些佩戴OK镜进行视力矫正的儿童,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停戴?   孩子突然出现眼痒、眼红或分泌物增多,先用冰敷缓解不适症状,同时停戴OK镜并立即就诊。如果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症状比较轻且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时没有不适感,一般不需要停戴,只有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如细菌性炎症或严重的过敏性结膜炎,医生才会建议停戴OK镜。   如果孩子本身就是过敏体质,还需确保OK镜片的清洁卫生。佩戴镜片前,可用生理盐水对镜片进行充分的冲洗;平时尽可能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代替日常的润眼液。 如果不幸“中招”了怎么办 01远离致敏原  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关键。例如,出门时佩戴护目镜和口罩以隔离粉尘和花粉,平时尽量避免接触猫狗。过敏体质者可以提前使用抗过敏药物预防;保持室内清洁,定期除螨,勤换床单和枕巾。同时,注重营养和锻炼,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增强身体对过敏发作的抵抗力。 02药物治疗 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眼药水治疗,如色甘酸钠、研立双等滴眼液。如症状无缓解,可短期滴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当合并眼部细菌感染时,可局部用抗生素治疗。 注意事项 01勿乱用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水虽然抗过敏效果显著,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青光眼、白内障和角膜溃疡等情况,建议检查后根据医嘱定量用药。   02勿盲目使用抗生素 不同于红眼病,过敏性结膜炎只有在合并眼部感染时才需要加入抗生素滴眼液。

微医健康 2024-04-01阅读量72

关于青光眼,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病请描述: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病理性眼压升高导致的特征性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的一类疾病。 眼球里面的压力超过了视神经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视神经不断损伤,进而致视野不断缩小、视力下降,临床就诊断为青光眼。 怎么会得青光眼? 每个人的眼球里面有维持眼内压力的内容物,其中一种叫房水,正常情况下,房水的产生和流出是平衡的,以维持眼压稳定。然而在青光眼患者中,房水流出的通道受阻,导致房水不断产生却不能流出,你们眼压就会上升,超过了视神经能耐受的程度,就会损伤视神经。 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早期:眼胀痛(可表现为眼眶酸胀、眉弓发胀、鼻根部发酸、偏头痛),虹视(看灯光有红绿光圈),视物模糊等。 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可以出现剧烈头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视力严重下降。(有很多患者很容易把“恶心呕吐”误以为是消化系统问题) 青光眼怎么治疗? 早期也不可忽视,有症状就尽早就医,药物和激光能控制眼压到理想状态更好,不能控制就选择手术治疗。 急性发作期更要争分夺秒就医,千万不可硬抗,高于40mmHg的眼压对视神经的损伤就是以分钟为单位计算的。 青光眼怎么预防和调理? 有家族史者一定要做青光眼的排查,并定期复查; 有短眼轴、浅前房等眼部解剖结构者,也需要青排和定期复查,必要时YAG激光虹膜打孔预防急性发作; 高度近视的患者也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因为高度近视是开角型青光眼的独立危险因素; 青少年近视和杯盘比大的人群也需要青排和随访监测变化; 青光眼患者或者青光眼高危人群日常不可以一次大量饮水; 最后,切记切记,青光眼一单确诊,就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一定要规律用药和定期复查!

喻娟 2024-03-06阅读量94

【眼科资讯】近视管理白皮书(...

病请描述: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作者中华医学会等 专家共识·Consensus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等.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2022, 24(9): 641-648. 文章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视光学组,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屈光问题及防控学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学分会 DOI:10.3760/cma.j.cn115909-20220812-00321 中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近视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现阶段,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2.7%,同时出现近视低龄化趋势,而且高度近视比例也居高不下[1]。2021年,李玲教授发布的《信息化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报告》[2]显示,未来在中国全人口中至少有9.6亿近视人口。近视已成为最影响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的疾病。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关系着国家的战略发展,近视管理刻不容缓。2019年,由行业专家撰写的《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3]给出了科学及有效的近视管理方法和手段。随着近视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地补充并升级,临床上需要根据个体自身条件综合考量,给予儿童青少年以科学的、个性化的近视管理方案。基于此补充编撰《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 1.近视阶段的划分 儿童青少年不同的近视进展阶段,需要在规范监测下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包括对近视儿童青少年进行矫正与控制。对近视前期儿童青少年——即尚未近视,但存在近视风险因素,或者其眼球生长速度表明有较高近视风险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近视预防[4]。有研究提示,与年龄对应的远视储备量是近视发生的最佳预测指标[5],可以用于近视前期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预测。结合《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3]和《亚洲近视管理共识》[6],对6岁以上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阶段的划分见图1。 图1. 6岁以上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近视阶段的划分 2.近视的监测 近视的监测包含: ①对近视发生发展风险因素的监测; ②对近视进展情况的监测; ③对高度近视儿童眼健康情况的监测。因此,监测的指标应包括近视相关环境或遗传风险因素、视力、眼屈光度、眼轴以及眼部健康等。 2.1 近视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技术 “近视眼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在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中起关键作用[7]”是学界的共识。近视相关环境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近距离工作负荷过重和户外暴露时间过少。近距离工作时,视近距离过近(<20 cm)[8]和单次持续近距离工作时间过长(>30 min)[9]被认为是与近视发生发展最相关的因素,而增加有效户外暴露时间是预防近视发生的独立性保护因素[10]。近年来,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发展,发明了各种对近距离工作和户外暴露进行客观监测的设备,如:头戴式超声测距仪[11]和RangeLife[12]可监测工作距离;HOBO[13]、Actiwatch[14]和FitSight[15]可监测户外暴露时间;云夹等可对近距离工作和户外暴露进行全面量化[16]。近视相关致病基因与易感基因是明确的遗传危险因素。除此之外,东亚人种、父母患有近视、女性等也被普遍视为近视相关遗传危险因素[17]。 2.2 视力的监测技术 视力,又称视觉分辨力,通常是指中心视力。在一定范围内,裸眼远视力的下降程度与屈光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近视度数越高,裸眼远视力越差。中小学生裸眼远视力筛查应采用《GB11533—2011标准对数视力表》,筛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2 次[18]。 2.3 眼屈光度的监测技术 屈光度是屈光力的单位,以D表示,是反映屈光状态最常见、最直接的参数之一。如果7~8岁儿童的远视储备<+0.50 D,9~10岁儿童的远视储备<+0.25 D,或11岁即达到完全正视的状态,他们将来发展成近视的风险会明显增高[5]。对于近视儿童而言,近视进展速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每年的近视屈光度进展约为0.50~1.00 D[19]。屈光检查常规以睫状肌麻痹后使用电脑验光仪进行自动验光的结果作为测量金标准。初次验光,对有远视、斜视、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睫状肌麻痹验光的原则参照《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20]。而眼健康普查时的屈光度检查一般采用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检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2次[18]。 2.4 眼轴的监测技术 眼轴长度是指眼球前后径的长度,它代表着眼球的发育情况。研究表明,近视儿童在近视发生前3年到近视发生后5年之间眼轴增长更明显[21],且在近视发生前1年眼轴增长最快[22]。因此,眼轴在近视风险及近视进展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时,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眼轴长度的测量,每学年不少于2次[18]。 2.5 眼部健康的监测技术 对儿童青少年眼部健康的监测包括眼底、眼压和眼表健康等。随着近视度数增高,眼轴不断增长,发生眼底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变性、特征性后极部及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的概率也将大幅度增高[23]。同时,对于伴有青光眼的患者,视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随眼轴增长而增加。因此,监测近视人群,特别是高度近视人群的眼底和眼压情况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可通过超声、眼底照相、OCT和三面镜等方法监测眼底健康状况;通过非接触式眼压计等设备监测眼压。排除眼部结构特别是视网膜脉络膜异常,有助于了解高度近视的病程进展,辅助高度近视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接触镜是近视管理的重要技术之一,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引发眼表的不良反应,因此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接触镜配戴史问诊和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必不可少。 3.近视管理技术 近视发生与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近视防控技术要基于科学研究进程进行不断更新。新的近视管理技术要通过临床试验,进行科学验证,获得循证依据,才能判断其是否有效。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多种近视管理技术有了新的进展,提高了近视控制效能。因此,本共识在《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基础上对进展性近视的控制手段,包括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特殊设计框架眼镜以及药物做了补充延展。 3.1 进展性近视管理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3.1.1 角膜塑形镜的应用及进展 角膜塑形镜是一项成熟可靠的光学干预技术,也是目前临床应用于近视控制的最有效的干预方法之一。角膜塑形镜使中央角膜变平坦、中周角膜变陡峭,这些改变可能通过周边视网膜近视性离焦信号和高阶像差变化延缓配戴者的近视进展。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对提高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控制效能提供了相关的优化建议:(1)缩小光学区:小光学区设计的角膜塑形镜通过减小镜片光学区直径来获得更小的中央角膜治疗区和更接近瞳孔的离焦环。相比传统角膜塑形镜,小光学区角膜塑形镜配戴者塑形后角膜治疗区直径更小[24-26],旁中央离焦环更陡、更宽[25],产生更多的高阶像差[25],更好地控制眼轴增长[26]。同时,在首片验配成功率、屈光矫正、裸眼视力、戴镜舒适度、眼表健康和严重不良反应等方面,小光学区角膜塑形镜与传统镜片相似[24-26]。但由于治疗区变小,小光学区角膜塑形镜配戴者可能产生更多光晕、对比度视力下降等视觉质量问题[25-26]。(2)提高Jessen因子:Lau等[27]的研究表明,Jessen因子由传统的+0.75 D提高至+1.75 D,角膜塑形镜配戴者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增加,因此,他们认为相较于传统角膜塑形镜,高Jessen因子的角膜塑形镜可能更快速达到矫正终点[28],且首片成功率、中心定位、屈光矫正、裸眼视力和眼表健康无明显差异[28-29],但需要关注个体的调节功能变化。” 3.1.2 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应用及进展 大量研究表明,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相较于单光框架眼镜和单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能有效延缓近视度数及眼轴的增长,屈光度进展减缓0.2~0.3 D/年,眼轴增长减缓0.1 mm/年[30]。因此,IMI和《亚洲近视管理共识》均将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列为近视控制的推荐方法[6, 31]。近年研究提示有诸多的影响因素可以影响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控制的效果,包括:(1)离焦量的优化:Walline等[32]的3年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高附加(+2.50 D)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与中附加(+1.50 D)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相比,近视屈光度进展延缓0.30 D,眼轴增长延缓0.16 mm,高附加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显著降低了3年的近视进展率。另一项Meta分析得出类似结论:当附加度数增加到+2.50 D时,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控制效果可能会有明显的提升[33]。(2)离焦环的设计:Li等[30]的Meta分析发现,同心圆双焦设计的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控制效果优于渐进多焦设计。IMI的报告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认为同心圆双焦设计的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具有比渐进多焦设计更好的对眼轴增长的控制作用(44.4% vs. 31.6%),而它们对近视屈光度进展的影响相似(36.3% vs. 36.4%)[31]。(3)配戴时长的管理:Lam等[34]的研究发现,配戴时间是影响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控制效果的一个因素。每日配戴时间越长,近视控制效果越好。当每天配戴镜片7 h或更长时间时,近视控制效果可达58%[34]。因此,选择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作为近视干预措施时,除了考虑年龄、屈光度等因素,应综合镜片设计及配戴时长做出最佳选择。” 3.1.3 特殊设计框架眼镜的应用及进展 特殊设计框架眼镜具备配戴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成为临床近视控制技术的主要选择之一。近年来,近视管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特殊设计框架眼镜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1)多点近视离焦设计技术的进展:多点近视离焦设计框架镜片中央区有清晰的单焦光学区,在镜片旁周边利用紧密排列的微透镜产生旁周边视网膜近视性离焦,从而可能延缓近视进展[35]。传统的多点近视离焦设计框架镜片诱导产生2 个分离的离焦面,新的多点近视离焦设计框架镜片通过具有屈光度梯度的非球面微透镜诱导产生连续的近视性离焦带[36]。Bao等[35]的2 年随机对照试验发现, 配戴非球面微透镜设计框架眼镜,近视屈光度进展延缓55%,眼轴增长延缓51%(每天配戴时间12 h 以上,近视屈光度进展延缓67%,眼轴增长延缓60%)。(2)视网膜对比度理论的应用:遗传学研究显示,近视相关基因位点MYP1 发生突变的儿童,视网膜对比度信号异常增高,可能导致高度近视[37-38]。 多种近视管理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被发现会导致对比敏感度降低[39-41],也体现了视网膜对比度信号在近视发生、发展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Rappon等[42] 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配戴点扩散技术设计的新型框架眼镜,通过降低视网膜对比度,近视屈光度进展延缓74%,眼轴增长延缓50%。” 3.1.4 药物的应用及进展 目前,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在药物近视控制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占主导地位。阿托品是一种非选择性的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其控制近视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作用与睫状肌麻痹无关,可能机制为:①M受体学说:阿托品直接作用于视网膜和巩膜M受体,主要由M1和M4受体介导, 阻止巩膜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和眼轴增长;②改善脉络膜血供;③光照理论:阿托品使瞳孔扩大,接受的光照增加,从而阻止眼轴增长。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的临床使用需要进行规范的临床评估以及危险因素评估,与家长以及儿童需充分沟通,取得家长和儿童的理解和同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密随访用药反应以及近视控制效果,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43]。除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之外,哌仑西平、7-甲基黄嘌呤等药物没有广泛地用于临床近视管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2 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 3.2.1 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适应证 采用以上近视控制光学策略或药物手段治疗6个月后,眼轴增长速度过快(≥0.4    mm/年)或近视屈光度进展速度过快(≥0.75 D/年)者建议采用联合应用方案(见图2)。多个研究显示,联合应用的近视控制方案相较单一方案对眼轴控制效力显著提高,可最大限度提高当前方案的近视控制效力[44-45]。” 3.2.2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方案 联合应用方案指一种光学策略联合药物方案, 而非2种及2种以上的光学控制方案的结合[7]。” 3.2.3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有效性判断 以眼轴或屈光度变化作为联合应用方案的有效性评价指标,每3 个月为1 次访视周期进行随访,连续观察6 个月。联合应用后相对于独立近视管理技术眼轴增长减缓量≥0.1 mm/年或近视屈光度进展减缓量≥0.25 D/年视为联合方案有效[44]。联合应用6 个月眼轴增长速度和近视屈光度进展无明显减缓,建议逐级提升低浓度阿托品药物浓度或增加滴用频次。” 图2. 近视管理技术的联合应用 4.特殊人群的视觉健康监管 4.1 0~6岁儿童的视觉监测与管理 学龄前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除了预防弱视、斜视的发生以外,也是预防近视发生、养成良好视觉习惯的关键时期[46],因此需要通过医 院、学校、社会等多方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监测及评估。根据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眼及视觉发育特点, 结合0~6 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时间和频次,为0~6 岁儿童提供13 次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其中,新生儿期2 次,分别在新生儿家庭访视和满月健康管理时;婴儿期4次,分别在3、6、8、12月龄时;1 至3 岁幼儿期4 次,分别在18、24、30、36 月龄时; 学龄前期3次,分别在4、5、6岁时[47]。 4.2 高度近视人群的视觉监测与管理 高度近视指的是当调节放松时,屈光度≤-6.00 D的情况,根据《重视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48],高度近视可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伴有眼轴过度增长(>26.5  mm),可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的病理性近视两类[4]。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建议至少每6 个月进行1 次评估[49],以监测屈光度数的发展对眼睛的影响及相应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除上文所述监测技术外,高度近视的监测还应包括视觉电生理检查、视野检查、眼底照相、血管造影及3D-MRI等[48]。 5.近视管理机制的理论探索 目前,仍没有一种理论体系能够解释所有的关于近视成因以及控制机理的疑惑,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近年来,各种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令人对近视发病和近视管理机制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充满期待。见表1。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在《近视管理白皮书(2019)》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研究文献,对近视阶段进行了划分,补充了监测和管理手段,增加了联合应用技术等,并将主要内容总结为图3,为临床人员提供参考。 图3.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内容图 执笔团队(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参与共识意见的专家成员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等. 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2, 24(9): 641-648. DOI:10.3760/cma.j.cn115909-20220812-00321. 转载声明 本文经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公众官方号授权转载,仅作为学术交流使用,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原作者和出版机构所有。如欲转载本文,请与原官方号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于青 2023-12-19阅读量531

新市场环境下,医疗健康产业路...

病请描述:随着新技术、新疗法层出不穷,不断升级的科技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医疗健康体系。 与此同时,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正面临社会老龄化、经济周期调整、医疗需求升级等挑战。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是医疗健康产业参与各方亟待回答的命题。 面对当前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将走向何方?9月6日,在2023华平投资医疗健康峰会上,国内外多位顶尖学术专家、头部药企、科技创新力量及投资者齐聚一堂,从政策导向、技术前沿、资本视角、产业创新、市场需求等多个维度解析产业热点,旨在共同探讨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与变革。 此次峰会设置四大主题专场,涵盖中国医药出海及国际化战略,医疗生成式AI与人工智能,消费医疗行业变革与升级,产业投资为医疗健康企业赋能等前沿方向,从四大维度展开深度的观点分享与交流。 当出海成为医药企业风向标,当人工智能融入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当治疗需求升级为健康需求,当市场投资逻辑面临新的挑战,深刻把握科技与创新的价值,才是变革的时代中不变的底层逻辑,也正是华平投资举办此次峰会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医疗健康投资的PE时代已经到来 近年来,中国本土医疗科技行业的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个明显趋势是,医疗健康行业的跟随性创新已然接近尾声,原始创新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创投新时代下的焦点。 与之相对应的是,创新的时间窗口也在逐渐缩小,这不仅关乎医疗技术进步的加速,也凸显了行业竞争的加剧。 对此,华平投资合伙人,原先灵葆雅董事长、原博士伦董事长Fred Hassan表示,随着创新不断加速,创新周期在不断缩短,创新成本在逐渐升高,生命科学领域比其他领域更需要持续创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科学研究的主要贡献者,对生命科学的持续努力、企业家精神的加持以及优质资本的注入,正将中国转变为世界生命科学强国。 在此次峰会现场,创新与出海成为高频词。多家国内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对出海经验进行了分享。与此同时,多家医疗企业都将临床价值视为创新的最大价值,因此与临床的紧密合作也成为最重要的创新来源。 中国医疗科技创新潜力巨大,随着全球市场开发能力的建立,将为企业拓展生存空间,克服不确定性,共同重塑外部环境,真正实现行业的破局。 华平投资中国区管理合伙人、医疗健康行业负责人方敏 华平投资中国区管理合伙人、医疗健康行业负责人方敏表示,中国是全球GDP增长的重要引擎,现阶段资产价格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人口老龄化、医疗健康消费升级,以及医疗创新的持续推进,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展现出结构性机遇。中国PE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华平作为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最大、最活跃的投资机构,将以助力平台企业完成行业整合以及跨国企业的分拆和收购为策略,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投后赋能为目标,成为企业家的长期成长伙伴,全方位赋能被投企业,推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疗企业加速国际化征程,如何“出海制胜”? 当“创新”已成为刻在成长基因里的本能,当“国产替代”在各重要细分赛道逐步实现,拓展海外业务与实现国际化布局,俨然已成为新时代本土医疗企业发展的新使命。 翻开医疗产业群雄逐鹿的世界地图,在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竞争高地,中国企业的身影屡现,代表着中国医疗企业的实力正逐步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 但不可否认的是,药企出海的征程仍然面临重重考验。“出海”天然面临市场准入与销售的难题,加上国内企业大多没有经验。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数据回收慢、国际临床失败、海外市场爆冷等现实困境。 峰会现场 在峰会现场,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表示,国际化布局首先要重视单一技术的风险问题,可以围绕核心业务的需求,扩大技术平台。其次是完善BD布局,包括市场推广、项目管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同时还需深入了解当地的产业政策、人力资源政策等专业化问题。 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也表示,全球医药产业关注的核心有两点,一是真正的创新,二是临床需求。未来5-10年内,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将有力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有潜力有机会,产生真正聚焦创新的龙头,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医疗企业要走得出去,还要站得稳。在全球供应链仍显脆弱的今日,全球CDMO与供应链能力成为出海企业不可忽视的落脚点。 原CordenPharma CEO/总裁、华平投资资深顾问Riku Rautsola表示,中国医药企业的专业知识和人才能力非常具有优势,预计2035年比起美国将有更多的医药创新来自中国。未来,中国医药企业在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原料供应能力、通过FDA及相关监管机构的认证能力,以及在海外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后,中国将有望成为全球CDMO最大基地之一。 美诺华董事长姚成志表示,中国对于创新药和仿制药都有巨大的需求。当前,全球产业链正在实施"China Plus"战略,如何正确理解、有效实施以及成功融合这一战略,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新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将为整个市场增量带来指数级影响。 科技颠覆传统医疗,医疗生成式AI及人工智能开启新机遇 ChatGPT的发布开创了智能时代的元年,将带来新的科学范式。 新药研发被认为是生成式AI可以颠覆现有模式的领域。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家任峰表示,传统药物研发面临研发费用高、成功率低、研发周期长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在生物学层面上,难以发现好的靶点;二是在化学层面上,难以合成好的分子;三是如何更好地设计和改进临床试验方案。这正是AI可以切入的关键环节。 药物作用的本质是药物分子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生成式AI可以学习这些复杂的物理规律,大大加速这一复杂且缓慢的求解过程。不仅如此,面对大量难以处理的数据,生成式AI还能基于其强大的算力解决复杂的高维数据映射处理问题。 不过,医疗生成式AI的发展也面临挑战。生成式AI高度依赖数据,来自数据的挑战与日俱增。任峰表示,未来AI的竞争将会从算法的竞争过渡到数据的竞争,“生成式AI+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将是药物研发的标配。 除此之外,由于生成式AI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完成从分析工具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还需要产业多方共同努力,并严格遵循医疗的严肃本质,实现价值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美国工程院院士张宏江表示,生成式大模型将改变用户交互方式,提升企业效率,改写软件应用的平台生态,并在制药、科研等领域大显身手。多模态AI通用化将成为未来趋势,持续推动自主行动体系建立,走向真正的通用智能时代。 消费医疗处于窗口期,将焕发活力打开市场增量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变化,消费医疗领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一方面,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技术的不断迭代,为传统消费医疗赛道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一批颜值经济趁势崛起,医美、口腔、植发等多个场景的个性化需求方兴未艾。 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传统消费医疗领域的新增量,同时掘金新赛道,成为抓住市场机遇的关键所在。 和睦家医疗CEO吴启楠表示:“对于创新治疗而言,一体化的医疗系统非常重要。最近几年,和睦家医疗围绕患者的实际需求,建立了从健康管理到远程医疗,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到康复治疗的一体化系统性方案,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还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 作为消费医疗的三大传统热门专科,医美、口腔和眼科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细节变化。索塔医疗中国事业部总监吕攀介绍,在医美行业,用户年轻化趋势明显,擅长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产品研究,且偏好非手术类、轻医美产品。 相较于手术类医美项目,非手术类项目主要为注射、激光和超声疗法等,创伤小、见效快、风险低、单价低,但有效期短、需要重复消费以维持效果,因此具有更高的市场接受度和复购率。此外,吕攀也表示,目前轻医美品类的市场渗透率还不够高,未来非侵入类医美产品将获得持续较高的增长。 在眼科领域,珍视明董事长兼CEO胡北表示,目前青光眼、老花眼、白内障等眼科相关的老年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国需要更多的企业去关注人们在眼健康、眼部疾病预防以及保健方面的需求,拓展出更多眼部健康、护理等相关产品。 除了三大传统赛道,消费医疗投资领域也出现了一批潜力赛道。锦欣生物董事长钟勇表示,当前虽然生育率在下降,但辅助生殖的渗透率在不断提升,印证了消费医疗的韧性和潜力。推动辅助生殖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更需要打通教育、医疗环节,精准对接和解决人们在生育方面的需求和困难。 投后赋能成为GP核心竞争力,全方位赋能企业成长 以创新和变革为关键词的时代,行业对投资者的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方面,近年来随着LP直投增加,头部GP募投两端火力全开,中小GP生存发展空间被不断压缩,中国一级市场正逐渐形成极具特色的生存法则。 另一方面,过去一年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速度放缓,让投资机构不约而同加强了投后管理工作,医疗健康企业也更加需要全方位陪伴式的投后赋能。 在此背景下,投资机构不仅需要提高自身投资能力,还要具备强大的基金管理体系和增值服务能力,投后赋能已成为GP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太平创新副总经理陆珊珊表示,保险天然与医疗健康有很多关联性,商业保险正在逐渐成为高值创新药械重要的支付方之一,医疗服务的场景中也大量需要保险作为支付方的参与。如果机构在投后赋能方面,将被投企业和我们保险公司形成发展合力,互相赋能,能够更加匹配我们的配置需求。 金投致源董事长方健也表示,在中国经济和产业转型的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GP的投后赋能变得更加重要。企业和投资机构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致,机构投资者需要分担企业在发展战略、人才引进、业务转型等方面的职能。此外,GP的中后台工作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要服务被投企业,还要服务LP。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我国医疗健康产业也在顺势起飞。 产业腾飞的背后,依靠的是每一个创新企业和入局者的支持。当前,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前景仍然广阔,技术创新仍在不断迭代升级,在科技带来变革的时代,企业家们在不断耕耘之中持续寻找答案。 2023华平投资医疗健康峰会链接起产业各方,以科技为原生力,以创新为突破口,以未满足临床需求为落脚点,推动加速构建全球化的医疗健康产业创新生态。

动脉网 2023-10-26阅读量513

青光眼预防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9.9
问诊量:135
斜颈,斜视弱视及小儿眼科(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先天性青光眼,小儿先天性眼底病等);眼综合(青光眼手术 白内障手术 上俭下垂手术 后巩膜加固术);眼球震颤;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青少年儿童近视预防和治疗。 尤其在先天性眼球震颤、和复杂斜视方面擅长,开展本体感受器手术治疗眼球震颤。倡导并开展小切口显微斜视手术,创伤小、愈合快,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建立儿童眼病筛查中心,开展基因诊断和生殖早期干预,避免缺陷儿的出生。开展RGP和角瞙塑形镜技术矫正近视,预防斜视复发和重度弱视的治疗。
评分:9
问诊量:63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抗青光眼手术,眼部整形手术及眼表手术;干眼症,角膜疾病,老年性黄斑变性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底出血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以及弱视、屈光不正的预防及治疗。
评分:10
问诊量:411
飞蚊症、干眼症、结膜炎、儿童近视预防、麦粒肿、泪道阻塞(泪囊炎)、干眼症、眼睑肿物、霰粒肿、角膜炎、葡萄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混浊、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等;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弱视、视神经病变。提供专业眼科影像学检查报告解读。
评分:9.3
问诊量:86
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疾病的的预防、治疗;白内障手术;角膜疾病及角膜移植手术。

青光眼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20.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