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软瘫 > 护理

软瘫护理

软瘫护理相关内容 更多>

60年3次突破,下一代康复机...

病请描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康复行业的发展越是快速。 这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其对康复医学的认知也更清楚。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王洋、侯玉华发表的论文《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护理配合》显示:脑卒中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后,90%的患者能够自理生活,30%能够做较轻的工作;未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仅有6%的患者能够自理生活,仅有5%的患者能够做较轻的工作。 通过该研究可以看到,康复治疗对于患病人群恢复正常生活、回归社会有巨大帮助。 基于庞大的人口数据,我国被认为是全球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柳叶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有康复需求的人数达4.6亿人。例如,我国脑卒中患者约为1300万人,残疾人总数约为8502万,其中肢体残疾达2472万。 庞大的患者需求催生了巨大的康复市场,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国民康复意识的觉醒以及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康复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蛋壳研究院发布的《2019康复产业发展潜力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康复医疗市场规模达450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1033亿元,2018-2022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3%。 同时,蛋壳研究院还对康复产业细分领域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康复机器人、远程康复、康复信息化、骨关节康复、康复护理和心肺康复是未来的六大黄金赛道。 困于技术与理念,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存在三大局限 康复行业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一方面,我国康复行业存在康复机构数量少、康复医师少、康复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痛点;另一方面,用于解决上述痛点的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事实上,外骨骼是美国军队于20世纪60年代专为增强单兵作战能力而研发的设备。1960年左右,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美国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研发出外骨骼设备——Hardiman,该设备能使穿戴者的力量增加25倍,但其体积庞大,重达680kg,且供能不足、无法长久续航。 随着传感器、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在20世纪80年代加大了对外骨骼设备的研究。同时,一部分研发团队基于外骨骼设备支撑人体、带动人体运动的功能,开始探索将外骨骼技术应用于医疗康复领域。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已有至少56个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究中心。 公开资料显示,传统外骨骼机器人可通过牵拉、支撑等方式帮助截瘫等患者重新实现站立、行走、转身等动作。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例如,脑卒中、偏瘫等患者可能在早期出现1-2周的软瘫期,且软瘫时间越长,患者的功能恢复越差。通过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进行被动运动,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提升预后效果。 另外,对于部分患者,如长期卧床者,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可帮助其拉伸肌肉,延缓肌肉萎缩。 但是,以军用外骨骼为内核的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辅助截瘫等患者方面具有显著价值,但将其用于康复治疗,则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被动训练,较主动训练的康复效果更小。在康复领域,医学界有一个共识:相比于牵拉式的被动训练,患者主动训练的临床获益更高。 被动训练是指通过牵拉患者肢体等手段,帮助患者按照既定的运动轨迹运动。主动训练则是指按照患者大脑发出的神经信号辅助患者肢体运动,以重塑其肢体与中枢神经之间的联系,实现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其中,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通过牵拉、支撑等方式帮助患者实现站立、行走、转身等动作,但其并不能帮助患者实现主动训练。也因此,其康复效果十分有限。 其次,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较为笨重、庞大,使用也较为复杂。例如,一部分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需要康复师先进行约1周时间的培训,再培训患者多次后,才可以在康复师陪护的情况下使用。 最后,人体下肢有7个自由度,但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自由度无法满足患者需求。例如,一机构研发出的坐卧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单下肢具有3个自由度。 总的来看,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可用于辅助截瘫等患者行走、运动,但其要用于康复治疗,还需更进一步的优化和突破。 突破硬件及算法,下一代康复机器人将实现轻便、智能、精准 对于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康复领域的局限性,业界普遍认为需研发下一代康复机器人。 对于下一代康复机器人,丁也博士认为应当需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下一代康复机器人需更加轻便,使患者穿戴更方便、操作更方便。基于轻便的设备,患者可在无康复师辅助的情况下自行穿戴,并自行开展主动康复训练。 第二,下一代康复机器人需更加智能,使机器人对患者的动作意图更加了解,对患者的思维想法更加理解。其智能化水平需要达到:在特定时间和特定情况下,给予患者需要的支持。同时,智能化康复机器人还需实现针对不同患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康复服务,并适应不同的康复环境,如广场、楼道、康复室等。 第三,下一代康复机器人需更加精准。算法是使机器人更理解患者的动作意图,准确则是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机器人能够精准的给患者提供辅助。如患者在抬腿1秒时,大腿前侧肌肉需要3N力,机器人则在其抬腿1秒时给予大腿前侧肌肉3N力。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研发出下一代康复机器人,各企业还需从材料、结构、算法等方面逐一突破。 在材料上,传统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较为笨重,使患者穿戴不便、康复师操作不便。对此,丁也博士认为:“康复机器人企业需要探索新材料,确保产品更轻便,并保持支撑性。” 在硬件结构上,康复机器人企业需要设计出让患者穿戴更方便、更轻松的整体结构,且这一结构需要考虑到新材料、新驱动器、新算法,实现康复机器人整体的优化。同时,硬件结构还需符合康复机器人的价值。 丁也博士表示:“下肢康复机器人的价值在于康复,因此,适应症患者应是有一定肌力、有康复需求的患者,而非截瘫等患者。基于此,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不应是传统的支撑患者全身重量的结构,而应在其康复价值上进行对应的创新。” 在驱动器上,康复机器人企业需要实现突破,使功率密度更大,即更轻、更小的驱动器能够释放更大的能量。 在算法上,康复机器人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感知用户的行为方式和行动意图。 丁也博士表示:“远也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肌肉外甲在立项之初便是朝着下一代机器人的方向研发的。作为全球首款智能肌肉外甲,其具备轻便舒适、智能定制、精准助力等特性。” 为了让医生及患者深度了解智能肌肉外甲及下一代康复机器人,远也科技将于2022年7月16日举办全球首款肌肉外甲产品线上发布会。 届时,远也科技邀请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高瓴创投、碧桂园创投、线性资本、乔贝资本等知名机构的投资人以及国内康复领域顶尖专家,将共同研讨智能肌肉外甲的应用及未来。

动脉网 2022-07-12阅读量7875

痛心!7岁女孩学跳舞,这个动...

病请描述:导 语女孩妈妈痛哭:“都怪我没有保护好女儿!”河南省新乡市的7岁女孩棠棠,在完成舞蹈老师留下的舞蹈作业时,不小心摔倒,导致高位截瘫。只有眼睛能动的她曾被多家医院拒之门外。棠棠妈痛哭:“都怪我没有保护好女儿!”意外突然降临下腰导致高位截瘫两年前,棠棠妈妈觉得女儿比较内向,开始让她学习民族舞。棠棠学习刻苦认真,进步很快,深得老师喜欢,她还曾在大型汇报演出中站在舞台中央位置领舞。棠棠受伤前进步很快的棠棠进入了少儿班,5岁多的她开始与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学习,当时班里很多大孩子都不会的跪下腰,棠棠也快速学会了。一天棠棠和妈妈到商场逛街,妈妈相中了一双鞋子,不巧的是,没有妈妈穿的号码了。这对棠棠妈来说并不是非买不可的东西,但棠棠却一直记得,几次跟妈妈说:“妈妈,哪天我放学时你早点来接我,咱去给你买鞋子。”由于父母工作忙,棠棠几乎每天都是最后被接走的一个小朋友。棠棠和妈妈进行了小学面试,她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面试结束后,她如愿以偿的给妈妈买了那双鞋子,为此兴奋不已。晚上8点多回到家,虽然已经很累了,棠棠却还坚持要完成老师留下的舞蹈作业。还说:“妈妈你去做自己的事情,我练完叫你,别把时间都花在我身上。”“啊!”正在洗衣服的妈妈突然听到棠棠叫了一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棠棠在做最后一个下腰动作时不小心摔倒了,看上去并无大碍。棠棠缓了缓去洗手,却搭不上毛巾了。棠棠妈赶紧带她到医院就诊,检查报告显示,棠棠从颈2到颈7中枢神经受损。凌晨四点,棠棠脖子以下出现软瘫,呼吸困难,医院给予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从此,棠棠情况越来越糟糕,等待她的是无尽的痛苦和一张张病危通知书。棠棠受伤后自己忍受痛苦拒绝妈妈探视刚入院时,棠棠大脑意识还正常。妈妈去探望鼓励她,她却说:“妈妈,虽然我很想你,但这里有好多小朋友,有的比我还小,别的小朋友家长要都像你不遵守规则,医生还怎么给我们治病啊!”每次从病房出来,棠棠妈总忍不住掩面痛哭,她为当时没有守在女儿身边自责不已。后来再探望棠棠,走到床尾便能听到磨牙声。由于棠棠脖子以下截瘫,面对身体巨大的痛苦,她只能不断的磨牙和眨眼睛,好好的一口牙都磨歪了,连舌头都磨的伤痕累累。棠棠妈心如刀割,恨不能替孩子承受痛苦。棠棠父母带她到北京治疗的短短一个月,棠棠爸就瘦了40斤,他们每天只吃一顿饭,连水都买特价的。后来,为降低治疗费用并照顾好棠棠,棠棠父母将女儿转至新乡医院自己护理,他们还跟医生学会了很多日常护理技巧,本来消瘦的棠棠在父母和医生的照顾下,体重增加了不少。棠棠爸每天与女儿聊天孩子不认输我们不放弃医生说,棠棠比桑兰的情况还重。但棠棠妈说:“棠棠经历了这么多次病危抢救都能醒过来,她不认输我们更不会放弃。我相信她一定会好起来!”棠棠看妈妈哭泣,也落泪了为了给棠棠更专业的康复治疗,棠棠父母带她来到了某儿童重症康复医学科。棠棠看到其他小朋友玩魔方,她盯着看了很久,这是她生病前特别擅长的玩具,看到妈妈哭泣,她也咧嘴流泪。康复医学科主管护师鼓励棠棠说:“棠棠加油,等你好了还去领舞。”棠棠听后竟然笑了。经过一个月的康复治疗,坚强的棠棠在一点点好转。棠棠妈说:“现在正在按照康复师教的方法帮棠棠用腹部协助呼吸,每天已能自己呼吸两三个小时。棠棠开始一点点吞咽食物了,腿也能慢慢伸缩了。”医生为她增加了不少康复项目。6月1日儿童节,棠棠父母带她走出病房孩子学习舞蹈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同时,一定要把保障孩子安全放在首位,一旦发生危险,要根据损伤程度及时进行早期治疗。他还指出,脊柱损伤的早期救治包括现场救护、急诊救治、早期专科治疗等,早期救治措施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脊柱脊髓功能的恢复。只要怀疑颈椎或者腰椎受伤,救助人员必须保持冷静,不要马上抱起孩子,也不要让孩子乱动,避免二次伤害。若有伤口,应紧急包扎,不要轻易翻动伤者。应让其平躺,用硬木板固定,然后用硬木板或者硬担架,将其平移至硬木板或者硬担架上,固定后送医。也可以等专业医护人员前来进行专业的处理。

国敬芝 2020-01-23阅读量8922

脑梗后遗症十大康复原则

病请描述:因为对于脑梗患者,最终能恢复成什么样,很重要取决于康复锻炼。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患,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自理生活的能力,其中30%的患者还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 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者,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0%和5%。 在病死率方面,康复组比不康复组也低12%。 因此,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很重要。 脑梗的康复期怎么界定 1、脑梗塞早期,发病一周以内 处于这一期的病人的康复训练方式,主要是以促进肌肉的力量恢复为主,被动练习为主。主要有家人按摩,翻身扣背,目前是顺利度过急性期。 但是对重症患者,这一时期要延长,有的可能到一个月。 2、脑梗塞恢复期,一周到6个月 经过早期的有效康复治疗,这时候肌肉的力量恢复了一点。 到这一期,手可以稍稍往上抬、自己坐着也坐的平稳了。 这一时期重点是鼓励患者自己主动康复,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条件的应该到康复科或者康复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 这一时期是康复关键期,千万不要错过。 3、后遗症期 经过一定时间康复治疗,往往康复到什么程度,很难再有明显的好转了。如果手无法再抓握物体,那么也就只能通过改造物体来适应你了,康复上也叫环境改造。 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 1、 主动活动 尽量让脑梗塞患者做主动运动,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活动,如手指的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等。 2 、被动活动 以下是付费内容 可让患者做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也可在无痛范围内做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的背屈、伸活动等,以保持患肢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 3 、保持良姿位 (1)所谓良姿位即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姿位。 (2)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 (3)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 (4)良姿位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手部的肿胀。 4 、床上训练 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础。 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5、 步行训练 (1)当患侧负重良好后,进行迈步训练及基本步行训练和实用步行训练,纠正患肢膝关节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 (2)双上肢扶床边或周围固定物,双摆放与肩同宽,下肢膝关节屈曲做下蹲和起立练习,继而膝关节交替屈曲,髋关节交替斜上顶做脚尖不离地的踏步练习。 (3)本着助于运动到抗阻运动的训练程序,促进瘫侧肌力恢复,力争达到躯干四肢 肌力平衡和对称。 (4)上肢练习也是从被动—助动—主动—负重的顺序进行,手指由粗大功能到精细功能,尽量使生活走向自理。 6、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根据的不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采用不同的自护方法,一般采取“替代护理”的方法来照料病人,即病人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护理人员喂饭、漱口、更衣、移动等生活护理。 (2)而自我护理是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使患者主动参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3)脑卒中患者会有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自我护理,使他们达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于回归社会,适应新生活。 7、 语言的康复训练 (1)首先教会患者及家属运用数字(1~10)和简单的字重复训练。 (2)采用口形法向患者示范口形,让其仔细观察每一个音的口形变化,纠正错误口形进行正确发音等训练。 (3)从简单数字、句子说起,再循序渐进地加深复杂的语句,鼓励其经常与家人进行语言交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患者完成单一的课题,增强患者的信心,逐步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康复治疗十大原则 1、正确地掌握康复医疗的适应证: 对于存在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危象、高热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脏器功能衰竭的脑梗死患者,应先以内、外科处理,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后再开始康复治疗。 2、早期开始康复: 病情稳定后24-48h开始,,康复早期参与有利于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预后,应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3、临床性康复在“卒中单元”、“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和“急诊科”内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内科等医生合作以解决患者的临床问题,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4、预防性康复: 强调二级预防与康复同步进行,有40%脑卒中病人可有复发,应按照中国脑血管疾病临床指南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复发。 5、主动性康复强调随意运动: (1)应尽快用主动性训练取代被动性训练。 (2)被动运动——自助/强迫(包括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等)——低级水平的自主运动——随意运动——抗阻的随意运动是一种运动恢复规律。 (3)主动性康复是指利用患者尚存的功能(自己能完成75%的动作,他人帮助<25%),在不断训练提高难度后,患者自己仍能完成新难度的动作(新的75%)。如此螺旋形向上的、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提高运动功能。 6、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和程序根据软瘫期、痉挛期、后遗症期等不同时期选择适宜的方法。 7、强化的康复程序康复治疗的效果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等特点。 8、综合性康复多种损伤: (1)感觉—运动、言语—交流、认识—知觉、情感—心理、交感—副交感神经、吞咽、二便等要综合考虑。 (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康复方法的应用,如针灸、中药的止痛、促醒、调节肌张力(软瘫期提高肌张力和痉挛期降低肌张力)、促进随意运动的恢复、治疗吞咽障碍和构音障碍、治疗失语症、治疗二便功能障碍、治疗精神、心理和认知功能障碍等。 9、全面的康复 : 不但有身体水平的,更重要的是活动能力水平和参与能力水平的功能康复,包括生活能力与社会活动能力的提高。 10、长期的康复安排脑的可塑性是终生存在的,需要成年累月地坚持。

上海赫尔森康复医院 2019-07-02阅读量9303

儿科知识

病请描述: 儿科基础 一、概念 1胚胎期:是指怀胎最初8周,是小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 2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 3新生儿期:从出生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 4围产期:又称围生期指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 5 婴儿期:出生后到一周岁(生长发育最迅速、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易患感染性疾病预防接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徐刚 6 幼儿期:又叫学步儿,1周岁到3周岁的小儿(注意防止意外伤害和中毒、防止营养缺乏) 7学龄前期:3周岁至6-7周岁(智力发育更完善、易患急性肾炎免疫性疾病、口腔卫生防止意外伤害) 8 学龄期:6-7岁至进入青春期(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 9青春期:女孩11-12岁至17-18岁; 男孩13-14岁至18-20岁( 生殖器官发育趋成熟) 二、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测量方法 (一)体重:出生---3kg; 3-5月---6kg(出生时的2倍); 1岁---9kg(是出生时的3倍); 2岁---12kg 出生前半年是第一生长高峰 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体重的计算公式:1-6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 7-12月:体重=6+月龄×0.25 2岁-12岁:体重=年龄×2+ 7(或8) (二)身长(高):出生----50cm; 6月----65cm; 1岁----75cm; 2岁-----85cm 2-12岁身长(高)估算公式: 身高(cm)=年龄×7 + 70cm青春期出现身高增长的第2个加速期 (三)头围:出生---34cm; 1岁---46cm; 2岁---48cm; 5岁----50cm 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较小: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脑积水 (四)前囟:1-1.5岁时闭合 。 早闭:小头畸形;过大:脑积水 后囟:6-8周闭合 (五)牙齿的发育:乳牙(20个):4-10月开始萌出,2.5岁出齐; 恒牙(32个):6岁左右出第一恒牙(6龄齿) 三、感知觉的发育:味觉:4-5月味觉发育的关键期 四、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婴儿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 2.幼儿期(1-3岁):自主对羞怯或怀疑 3.学龄前期(3-6岁):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2-18岁):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 新生儿与早产儿 一、概念:1新生儿期:指从出生脐带结扎到满28天内的一段时间。 2围产期:指从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的一段时间。 3中性温度:能维持正常体温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 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一) 新生儿分类: 1 根据胎龄分类-----足月儿 :胎龄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的新生儿。 早产儿: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的新生儿。过期产儿:胎龄满42周及以上的新生儿。 2 根据体重分类-----出生体重:指出生1h内的体重。 正常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在2500~3999g之间的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不足2500g 的新生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1 500g。 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1 000g; 巨大儿 :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者。 3 根据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类----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高危儿 二、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鉴别表: 早产儿 足月儿 皮肤 发亮、水肿、毳毛多 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多 头发 乱如绒线头 头发分条清楚 耳朵 软,缺乏软骨,可折叠 软骨发育良好,耳舟成形,直挺 耳舟不清楚 指甲 未达指尖 达到或超过指尖 乳腺 无结节或结节<4mm 结节>4mm,平均7mm 跖纹 足底纹理少 足底遍及整个足底 外生殖器 男婴睾丸未降,阴囊少 男婴睾丸已降,阴囊皱裂形成; 皱裂;女婴大阴唇不发育, 女婴大阴唇发育,可遮盖小阴唇 不能遮盖小阴唇 及阴蒂 三、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粟粒疹、乳腺肿大、假月经、上皮珠 四、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1及时清理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经常检查鼻腔是否通畅 2保持适宜的体位、及时发现呼吸暂停 3切忌给早产儿常规吸氧:缺氧---间断低流量给氧 呼吸暂停:托背、弹足、水床 (二)保暖:娩出后的保暖:1擦干皮肤,头部保暖;2吸氧加热加湿;3物品预热; 3环境温度:足月儿22~24℃,早产儿24~26℃ ,湿度55~65%; 4早产儿加强体温监测,体重2000 g放入暖箱保暖 ;5 操作时注意保暖、防止保温过度. (三)喂养:提倡早哺乳;1足月儿生后半小时,早产儿生后2-4小时试喂糖水,6-8小时可喂奶、防止溢乳;2补充维生素 和矿物质,维生素k11mg/天,早产儿连续3天 ,2周后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天,早产儿800IU/天 ,4周后开始补铁、维生素A、C、E (四)预防感染----严格消毒隔离制度:1保持脐部干燥:保持干燥清洁,每日安尔碘消毒,注意有无感染征象;2保持皮肤的清洁:每日擦浴或淋浴、便后温水清洗、衣服柔软宽松 、尿布勤洗换 (五)预防意外伤害:正确的体位预防发生窒息,烫伤、坠落,预防医源性伤害 核对婴儿床号、性别、标志及母亲姓名及床号,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六)健康教育:促进亲子关系---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婴儿抚触 宣传育儿保健知识、新生儿筛查及预防接种 营养缺乏性疾病 一、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1 概述:是由于热能的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了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2 病因:摄入过多、缺乏活动、遗传因素、其他:精神创伤、心理因素、 性别、出生体重 3临床表现:肥胖标准-----脂肪含量超过标准15%即为肥胖 体重/身高-----体重>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均值20%以上 ;轻度肥胖:>均值20-29% ; 中度肥胖:>均值30-49% ; 重度肥胖:>均值50% 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BMI≥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百分位数 好发年龄:婴儿期、5-6岁、青春期;食欲旺盛、睡眠性呼吸暂停(1/3重度肥胖症)、皮下脂肪丰满、性发育提前、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 自卑、胆怯、孤独 4护理措施:1)饮食疗法:基本原则:低于机体能量消耗,满足基本的营养和生长发育需要; 每日食物供能总量的减少:低脂肪(20-25%)、低碳水化合物(40-45%)、高蛋白(30-35%) 优质蛋白质1.5-2.5g/kg·d ;鼓励患儿选择体积大、低热能的食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不吃零食。2)运动疗法:运动形式:有氧运动,容易坚持,有体重移动;运动量:以患儿最大耐受力而定,避免过量运动;鼓励家长参与。3)心理护理:解除患儿心理负担。4)健康教育预防:孕期的预防,减少大量脂肪类食品的摄入;婴儿期定期检测体重变化及早干预;学龄前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参加体育锻炼;青春期,鼓励参加集体活动,树立信心。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概述:由于vit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正在生长的骨骺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而致的骨骼病变,主要见于2岁以下小儿。 2发病机制:如图 VitD缺乏 3临床表现: 好发于3个月-2岁小儿 肠道吸收钙磷减少 初期(活动早期):神经精神症状:易激惹、夜啼 血钙降低 多汗、枕秃、无明显骨骼改变 甲状旁腺 激期(活动期):骨骼的改变: 头部:颅骨软化:3~6月 肾小管重吸收磷减少 PTH分泌增加 PTH分泌不足 方颅: 8~9月 破骨作用加强 血钙下降 前囟闭合延迟 低血磷 骨盐溶解释放 乳牙萌出延迟 胸部:1岁左右 钙磷乘积下降 血钙正常或偏低 手足搐搦 肋骨串珠 鸡胸及漏斗胸 骨钙化受阻 佝偻病 肋膈沟 四肢:手脚镯、下肢弯曲 脊柱: 后凸和侧弯 骨盆:扁平骨盆 肌肉松弛、神经-精神发育迟滞 恢复期: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血钙磷浓度逐渐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后小儿、无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辅助检查正常 4护理措施:1)定期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照射;2)合理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治疗2000-4000IU/d,口服1m,改为预防量400IU/d重症:20万-30万IU口服;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避免负重和强力牵拉;4)加强体育锻炼;5)预防感染;6)健康教育—预防 5预防:1)孕母(胎儿期):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注意饮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营养物质、妊娠后期在冬季补充维生素D;2)出生后婴儿:尽早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VitD 预防量:足月儿:生后2周VitD400IU/d早产儿:生后2周VitD800IU/d,3月后 VitD400IU/d 3)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呼吸系统疾病 一、解剖特点:上呼吸道-------鼻:鼻窦口大、婴儿无鼻毛、管腔短小、粘膜柔嫩、血管丰富 意义:易感染、引起充血、水肿、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咽:狭小垂直、咽鼓管宽直短水平、富含淋巴组织;意义:易咽后壁脓肿,中耳炎。 喉:狭窄、漏斗形,富含血管、淋巴组织,粘膜柔嫩; 意义:易充血、水肿,引起喉头狭窄,出现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下呼吸道-------- 管腔狭窄、粘膜血管丰富、气道干燥、纤毛运动差、软骨柔软,右支气 管粗短、垂直肺弹力组织差、肺泡数量少; 意义:易感染、充血、水肿、阻塞,并发肺气肿及不张 二、生理特点:呼吸频率、节律------ 呼吸频率: 新生儿:40~45次/分; <1岁:30 ~ 40次/分 2~3岁:25~30次/分; 4~7岁:20~25次/分;8~14岁:18~20次/分 婴儿呼吸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易节律不齐 肺活量小 呼吸类型、功能-------类型:婴幼儿腹式呼吸;以后胸腹式呼吸;功能:“三小” 潮气量小 三、小儿支气管哮喘 : 肺容积小 概念: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是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基本特征),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临床表现---先兆症状: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涕、咽痒、眼痒、干咳 典型症状:喘息和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胸闷 发作以夜间和晨起为重,可自行或用药后缓解 一般体征:紧张、烦躁、端坐呼吸、紫绀等 肺部体征:呼气延长和双肺哮鸣音、肺气肿征象 其它:奇脉、呼吸肌疲劳表现(三凹征、反常呼吸) 哮喘分期:急性发作期 治疗: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 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 治疗上应坚持预防复发和缓解发作相结合的原则。抗炎治疗是哮喘现代治疗的核心,糖皮质激素是 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吸入疗法是治疗哮喘的主要给药方式。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 常见护理诊断------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气道狭窄、气道阻力增大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粘稠有关。 焦虑:与哮喘反复发作与关。 知识缺乏:家长或患儿缺乏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潜在并发症:呼吸衰竭。 护理措施:1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注意适当的休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呼吸困难:1)患儿取坐位或半坐位,以利于呼吸;2)持续低流量的吸氧,氧浓度为30%--40%,定时进行血气分析,及时调整氧流量;3)给予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4)为患儿定时排背,鼓励患儿有效的咳嗽,促进分泌物的排出;5)保证摄入足够水分,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6)遵医嘱用药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患儿出现发绀、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及时协助医生共同抢救 4心理护理:安慰患儿,减轻精神紧张 5健康教育:指导呼吸运动方法、介绍用药方法及预防知识 心血管疾病 一、先天性心脏病病因-----未明,遗传因素(染色体易位、畸变,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宫内感染:风疹孕母接触大量放射线、孕母代谢性疾病、药物、酒精 ) 先天性心脏病分类----左向右分流型(潜在紫绀型)最常见50%:VSD(室间隔缺损)、ASD(房间隔缺损 )、PDA(动脉导管未闭 );右向左分流型(紫绀型):法洛四联症(TOF);无分流型(无紫绀型):肺动脉狭窄 (PS) 1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症状:1)生长发育迟缓2)反复呼吸道感染3)呼吸困难4)喂养困难 5)活动耐力下降6)心力衰竭 2右向左分流先心病的症状:1)青紫2)杵状指(趾)3)高血色素4)活动能力下降5)蹲踞 6)缺氧发作 二、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临床表现:决定于缺损的大小和肺循环的阻力; 小型缺损(缺损<0.5cm)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杂音 中型缺损(0.5~1.0cm)喂养困难,吸吮时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反复呼吸道感染及 大型缺损(>1.0cm) 心力衰竭;晚期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肺动脉高压 2、心电图 :小型室间隔缺损者心电图基本正常; 治疗:不一定需要治疗 中型缺损者左心室肥大; 5-6岁做手术 大型缺损者有左、右心室肥大 反复肺炎心衰者:可在6月-2岁内做手术介入治疗 三、房间隔缺损:是第二位常见类型; 1、临床表现--缺损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缺损大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生长发育迟缓易患呼吸道感染。 2、ASD的治疗:介入性治疗----双盘堵塞装置、蚌状伞或蘑菇伞关闭缺损;房间隔修补术 四、动脉导管未闭 :是第三位常见类型; 1、临床表现---导管细小者,临床可无症状;导管粗大者,患儿疲劳、多汗,生长发育的落后,易 合并呼吸道感染;周围血管征;差异性青紫(肺动脉高压时,产生右向左分流,出现下半身青紫)。 2、PDA的治疗:早产儿于生后一周内,用布洛芬治疗;介入治疗(用微型弹簧伞堵塞动脉导管) 手术结扎或切断缝扎导管 五、法洛四联症:是小儿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1、临床表现:青紫(多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蹲踞现象(于行走活动时,常主动下蹲片刻)、缺氧发作(多发生于婴儿期在吃奶或哭闹时)、杵状指趾、脑血栓、生长发育落后 辅助检查:典型者心影呈靴形 2、治疗:外科治疗:多在1岁内手术治疗(以根治手术为主、姑息手术) 缺氧发作时给予(膝胸卧位、吸氧、皮下注射吗啡、纠正酸中毒) 3常见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与先心病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氧饱和度下降有关。 生长发育迟缓 :与先心病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氧饱和度下降影响生长发育有关。 潜在并发症:脑血栓、心力衰竭。 焦虑:与疾病的威胁和对手术担忧有关。 4护理措施:1)建立合理生活制度,保证休息、适当活动;2)保证营养、耐心喂养;3)预防感染,保护性隔离;4)观察病情:生长发育、生命体征、并发症,注意心功能状况,发现心衰,配合医生抢救;5)避免剧烈哭闹、过饱和便秘,防止缺氧发作;6)青紫型先心病患儿,应供给足够的液量,防止血浓缩致血栓形成;7)心理护理:解释病情,解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和对手术的恐惧。 六、病毒性心肌炎:1病因:任何病毒感染均可累及心脏,以柯萨奇病毒乙组(1-6型)最常见 2临床表现:轻症:无自觉症状或乏力,仅心电图的异常;典型表现:前驱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乏力、气促、心悸和心前区不适或腹痛等;体征:心动过速(或过缓),第一心音低钝,期前收缩、奔马律或心包摩擦音) 重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猝死。 3 常见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收缩力下降、组织供氧不足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4护理措施: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消除后3~4周;有心衰及心脏扩大者绝对卧床休息3个月;恢复期应限制活动至少3个月;一般总休息时间不少于6个月 2)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3)对症处理;4)健康教育:介绍本病的治疗过程和预后;强调休息对心肌炎恢复的重要性;告知预防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常识;带药患儿,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方法及其副作用;嘱咐患儿出院后定期到门诊复查。 消化系统疾病 一、体液平衡: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度和渗透压的正常。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体液的总量-----年龄越小,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越大 体液的分布---年龄越小,细胞外液量相对越多; 水分需求量---大,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代谢紊乱 二.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 脱水:指水的摄入不足和丢失量过多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2等渗性脱水的程度:如右图 症状 轻度 中度 重度 3脱水的性质: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 体重下降 <5% 5~10% 10% 钠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精神 稍差 萎靡烦燥 淡漠昏迷 不同性质脱水的比较(如下图): 眼泪 少 明显减少 无 等渗 低渗 高渗 尿量 稍少 明显减少 无 发生率(%) 40~80 20~50 2~12 皮肤弹性 尚可 较差 极差 失水与失钠 失水=失钠 失钠>失水 失水>失钠 唇粘膜 稍干燥 干燥 极干燥 血清钠 130~150 <130 >150 前囟眼窝 稍凹陷 明显凹陷 深凹 丢失的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循环情况 正常 四肢稍凉 休克 等渗性脱水原因:急性腹泻、呕吐、胃肠液引流、肠瘘及短期饥饿; 低渗性脱水原因:丧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补充水分、大汗后只补充水分、大面积烧伤 高渗性脱水原因:饮水不足、失水过多 4低钾血症:血钾 <3.5 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 主要表现: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骨骼肌(无力(弛缓性瘫痪、呼吸肌麻痹);平滑肌(腹胀、肠鸣音减弱、严重肠麻痹) 心血管:心音低钝、心动过速或减慢、心衰、猝死,心电图改变 5代谢性酸中毒:由于代谢絮乱使血浆中[H+]增加或[HCO3- ]减少所引起,是小儿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类型。临床表现:轻度酸中毒:症状不明显,主要靠病史和血气分析作出诊断 重度酸中毒:呼吸深快、口唇樱桃红、腹痛、呕吐、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昏睡、昏迷 三、常用液体的配制:溶液张力:指溶液中电解质所产生的渗透压。 1 非电解质溶液---仅用于补充水分和部分热量;无张,不能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作用5%和10%GS 2电解质溶液----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电解质,纠正酸碱紊乱 0.9%NS和复方氯化钠溶液是等张溶液;3%氯化钠(高张)用于纠正低钠血症 碱性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制剂为5%高张液,1.4%溶液为等张液 乳酸钠:制剂为11.2%溶液,1.87%溶液为等张液 10% 氯化钾:溶液的浓度≤0.3% 3混合溶液-------1:1溶液:1份生理盐水和1份5%或10%的葡萄糖溶液为1/2张液体 2: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溶液为等张液体 2:3:1溶液:2份NS、3份5%或10%的GS、1份1.4%NaHCO为1/2张液体 4:3:2溶液:4NS、3份5%或10%GS、2份1.4%碳酸氢钠为2/3张液体 四、液体疗法: 目的:纠正体内已经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度和电解质成分 →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步骤: 口服补液-----用于腹泻时脱水的预防及轻、中度脱水的治疗 补液量:轻度脱水50~80ml/kg 补液方法:少量多次口服 中度脱水80~100ml/kg 所需液量8~12小时内服完 静脉补液------ 适于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较重的患儿 (1)纠正脱水:定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以上三部分的总量,在禁食的条件下24h:轻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定性----根据脱水性质选用不同张力溶液;原则:先浓后淡 定速----根据脱水程度及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确定;原则:先快后慢 累积损失量 定量(补液量)----轻度: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 补充: 定性--等渗脱水:1/2~2/3张、低渗脱水:等张~2/3张、高渗脱水:1/4~1/3张 定速----原则:先快后慢;重症:先扩容:20ml/kg30’~1h内其余:8~12h内完成 继续损失量 定量(补液量)----丢多少补多少 补充: 定性(补液成分)----一般按1/2~1/3张补给 定速(补液速度)-----于补完累积损失量后12~16h内均匀滴入 生理需要量 定量(补液量)-------约为60~80ml/kg.d(包括口服) 补充: 定性(补液成分)----一般按1/5张补给 定速(补液速度)------与继续损失量一起在12~16h内均匀滴入 (2)纠正酸中毒:轻、中度:无需纠正,病因处理;重度:按化验结果给予矫正5%NaHCO (3)补钾:见尿补钾;口服或静脉:静脉补钾剂0.15~0.2g/kg,浓度不超过0.3%(新生儿0.15%~0.2%),每日总滴注时间不少于6~8h (4)补钙:出现低钙症状时,10%葡萄酸钙5~10ml静脉缓慢注射 结缔组织病 一、过敏性紫癜: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乏力,低热等;皮肤紫癜:高出皮面,初为粉红色斑丘疹,后呈棕褐色退压之不退色,下肢、臀部多见,对称性、伸面为主,可伴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1-2周消退,不留痕迹);消化道症状:皮疹发生1周内出现、反复的阵发性腹痛、血便)关节肿痛:游走性,多为大关节,不留畸形);紫癜性肾炎:紫癜发生后出现病情轻重不一,多数可自行痊愈。 2治疗:无特效疗法,去除致病因素,对症治疗;荨麻疹:抗组胺药、钙剂;消化道出血:无渣;严重者禁食;腹痛:解痉剂;紫癜:VitC;腹型紫癜:皮质激素;抗血小板凝集:阿司匹林 3常见护理诊断: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变态反应性血管炎有关。 疼痛 :与关节疼痛和肠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有关。 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与肠道变态反应性炎症有关 紫癜性肾炎:与肾变态反应性炎症有关 4护理措施:1)休息:急性期及病情严重者卧床;2)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鱼虾等易致敏食物和以前未吃过的食物,消化道明显出血者:禁食,大便潜血阳性者:无渣,少渣,流食 3)皮肤护理 4)关节肿痛的护理,选用功能位、热敷;5)腹痛的护理:卧床休息严密观察;6) 健康教育:安慰病人,给予解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出院指导,嘱病人定期复查。 二、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1临床表现:发热:首发,(持续稽留热或弛张热,抗生素无效;)皮肤粘膜的表现(:皮疹:向心性、多形性);粘膜:(球结膜、口咽唇粘膜充血);手足硬肿:(指趾梭形肿胀,疼痛,关节强直);指趾端脱皮;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一过性);心血管症状和体征:(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冠状动脉瘤:最严重);其他(关节肿痛、蛋白尿、呕吐、腹痛、腹泻、呼吸系统) 2治疗:阿司匹林:首选,30-100mg/kg.d,2W;3-5mg/kg.d;丙种球蛋白: 2g/kg,10天内用药 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皮质激素:促进冠状动脉的修复 3常见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小血管炎有关 口腔粘膜改变:与小血管炎有关 潜在并发症:冠状动脉瘤:与冠状动脉受损有关 4护理措施:1)发热的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流质、半流质饮食;2)皮肤、口腔粘膜及眼睛的护理:保持皮肤口腔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3)监测病情:密切监测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症状 4)药物副作用的观察:阿司匹林、丙球;5)健康教育:多给患儿精神安慰,减少不安心理。 血液系统疾病 一小儿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中胚叶造血、肝脾造血、骨髓造血)、生后造血(骨髓造血、骨髓外造血) 血象特点:血容量多;白细胞:总数---生后渐减少,8岁同成人;分类---四六两交叉,七岁同成人 1 生理性贫血:出生后由于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生理性溶血、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小儿在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x1012/L,血红蛋白降至110g/L,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3个月后可自然恢复。 2贫血: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诊断标准:WHO 6个月-6岁-- <110g/L ;6岁-14岁-- <120g/L 贫血的程度:如图(Hb含量(g/L)) 程度 6--14岁 新生儿 贫血的分类: 轻度 90~120 144--120 按病因分失血性、溶血性、生成不足性贫血 中度 60~90 120---90 按形态学分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胞 重度 30~60 90---60 性、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极重度 <30 <60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 1、病 因:先天贮铁不足、铁的摄入不足、生长发育过快、铁吸收障碍、铁的丢失过多 2、临床表现:一般表现:皮肤苍白,易疲劳,精神萎靡,年长儿诉头晕、耳鸣 髓外造血的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非造血系统的表现: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异食癖)、心血管系统(心率增快)、神经系统(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其他:皮肤粘膜改变,生长迟,易合并感染: 3治 疗:1)祛除病因;2)补铁治疗:口服铁剂:用二价铁元素,元素铁4-6mg/kg.d 注射铁剂:深部肌肉注射;3)疗程:铁剂的治疗应至血红蛋白达到正常水平后2个月左右停药,以补足储存铁;4)输血治疗 4常见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铁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知识缺乏:家长和患儿缺乏营养知识; 潜在并发症:心功能不全;药物副作用 铁剂 5护理措施: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2)合理安排饮食,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3)应用铁剂的护理要点:口服铁剂---以元素铁计算,一般4-6mg/kg.d 分2--3次口服,疗程为2--6个月; 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两餐之间,与维生素C、果汁同服,避免与牛奶、钙片、茶水同服。注射铁剂----深部肌肉注射,每次更换注射部位。观察药物疗效----症状减轻,用药后3--4天网织红细胞升高,一周后血红蛋白渐升高。观察药物副作用。预防感染。防止受伤。健康教育---贫血纠正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是防止复发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关键。 三、急性白血病 根据增生白细胞种类的不同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常见ALL)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1临床表现:1)起病较急;2)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感染,多为高热;3)贫血;4)出血; 5)组织器官浸润: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和关节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睾丸浸润、绿色瘤 2治疗:方法---以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化疗原则:按型选择方案,联合、足量、间歇、交替、长期;化疗程序:分阶段序贯进行-----诱导缓解、巩固强化、髓外白血病预防治疗、维持治疗和强化治疗的交替(疗程一般2.5~3.5年) 3护理措施:1)预防感染:保护性隔离(与其他病种患儿分室居住、房间每日消毒);皮肤粘膜的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饮食注意事项(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卫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避免预防接种(免疫功能低下者) 2)预防出血:注意休息;润滑鼻粘膜;禁食过硬、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玩具的安全 3)用药的护理----静脉化疗的注意事项:需有计划地选择使用血管,随时观察输液有无渗漏,有些药物应避光,观察和处理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口腔粘膜损害、泌尿系统;4)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减轻或消除恐惧心理;5)健康教育,定期随访 神经系统疾病 一、小儿惊厥: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1 临床表现:发作时全身或局部肌群突发阵挛 、松驰交替或强直性抽搐;双眼凝视;口吐白沫、紫绀;意识障碍→清醒→疲倦而睡觉;可伴大小便失禁、舌咬伤、肌肉关节损害;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大多在5-10分钟之内 2高热惊厥---单纯型高热惊厥的特点:年龄------6个月-3岁;抽搐时间----发热24小时内; 发作时的体温----病初体温骤升多在38.5℃以上;神经疾病----无; 惊厥发作表现-----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 惊厥持续时间----短,极少超过10分钟 惊厥次数----少,一次性病程多为一次;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脑电图----热退1-2周后正常 ; 预后------良好 3惊厥持续状态:如惊厥时间超过30分钟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称惊厥持续状态。 4治疗原则:迅速控制惊厥发作、防治脑水肿、寻找和治疗病因、预防复发 一般治疗---患儿侧卧,防止呕吐物吸入,保持气道通畅,吸氧,降温,建立静脉通道,取血化验 纠正代谢紊乱;控制发作----地西泮(安定)为首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10%水合氯醛 对新生儿惊厥-----低血糖:静脉注射25%葡萄糖;低血钙:给予10% 葡萄糖酸钙;维生素B缺乏或依赖症:静脉注维生素B6。 5 护理措施:1)做好抢救工作;2)防止窒息:立即松解衣扣,取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3)防止外伤:不可约束患儿肢体、防止舌咬伤、防止跌伤意外;4)降温;必要时吸氧;5)药物治疗和护理;6)病情观察:观察惊险厥类型(全身发作、局限性抽搐),观察生命体征,观察伴随症状 二、癫痫临床表现: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运动性发作、感觉性发作、自主神经症状发作、精神症状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局灶性发作演变为全面性发作。------全身性发作(失神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痉挛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意识不恢复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1治疗原则:彻底祛除病因、避免诱发因素、坚持长期规律治疗 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原则:按发作类型选药、掌握正确开始治疗的时间、尽量单药治疗、合理联合用药、物剂量个体化、长期规律服药,定期复查,注意观察疗效和药物的毒副作用 2护理措施:避免诱发因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和休息、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预防感染(加强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保持口腔清洁)、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药物治疗的护理(介绍用药原则、定期检查)、癫痫发作的护理(立即松解衣扣,取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不可约束患儿肢体、防止舌咬伤)、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1病 因:缺氧是发病的核心;产前----宫内窘迫 产时-----窒息 产后----- 重度贫血等 2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改变、颅高压、脑干症状 3治疗:1)支持疗法:三支持)供氧,维持血气和pH在正常范围,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维持周身和各脏器足够的血液灌注,使血压和心率维持在正常范围;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5.0mmol/L) 2)对症(三对症):控制惊厥(苯巴比妥钠、安定);治疗脑水肿(速尿、甘露醇限制液体入量);控制及缓解脑干症状(纳洛酮) 3)亚低温治疗:适用于足月儿 4护理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监测氧浓度及效果); 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前囟、肌张力、药物反应:呼吸抑制);亚低温治疗的护理:降低脑细胞的代谢率(循环水冷却法;头部温度34-35℃;身体保暖35.5℃:远红外/热水袋;防止硬肿症、烫伤;复温缓慢>5小时,避免引起低血压;监测:生命体征、末梢循环,出入量等);新生儿早期干预(体能康复训练、智能发育干预) 四、脑性瘫痪 1病 因:早产、低体重、脑缺血缺氧、产伤、先天发育异常、胆红素脑病、宫内感染 2临床表现:1)基本表现:运动障碍、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神经反射异常 2)临床分型: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3)痉挛型:最常见,占60~70%上肢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手指屈曲紧握),拇指内收、下肢肌张力增高、髋关节内旋、大腿外展困难、踝关节跖屈、行走时踮脚、剪刀样步态 4)不随意运动型:占20%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紧张时增多,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 语言障碍、智力障碍不严重、肌张力正常 5)共济失调型: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 6)强直型:很少见、身体异常僵硬、运动减少 7)震颤型:很罕见、2岁后有震颤和步态不稳、轻度智力低下、肌张力低下型、四肢软瘫、仰卧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 3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急救与重症监护 一、急性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180mmH2O(3岁以上) 1临床表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两慢一高:血压增高、心率减慢、呼吸减慢不规则)、眼部体征、头部体征?(前囟改变、骨缝开裂、头围增大)、惊厥、肌张力增高、脑疝(枕骨大孔疝、小脑幕切迹疝) 2治疗:降低颅内压(脱水疗法、侧脑室控制性引流、控制性过度通气、肾上腺皮质激素、低温亚冬眠疗法);液体疗法(保持患儿在轻度脱水状态);防治呼吸衰竭;病因治疗 3护理措施:1)体位----安静卧床,头肩抬高30°,如有脑疝症状应平卧;2)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防止颅内压的骤然增高---避免突然搬动患儿头部、避免胸内压或腹内压增高、呼吸道梗阻、剧烈咳嗽、用力排便;及时控制癫痫发作;3)监测生命体征;4)监测神经系统---意识状态、瞳孔、神经症状体征;5)监测血气、水电解质;6)监测药物使用效果与副作用---甘露醇(气温低时先加温使结晶溶解,15--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入或推注,避免药液漏出血管外);速尿;侧脑室引流:2-3滴/分;控制性过度通气:监测血气;亚冬眠:35℃ 7)昏迷患儿注意眼、口、鼻、皮肤的护理 二、心肺脑复苏CPR 1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症状体征----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或心动严重过缓;;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以上为主要条件;瞳孔散大、紫绀为参考依据。 2心肺复苏的常规步骤:基础生命支持:A开放气道、B人工通气、C人工循环 高级生命支持:D药物治疗、E心电监护、F除颤 后续生命支持:G病情评估、H脑复苏、I加强护理 A 开放气道:平硬地,去枕,仰卧,伸直气道,清除分泌物、异物、呕吐物 通畅气道方法:推荐:仰头抬颏法 较少:托下颌法 B人工通气:口对口人工呼吸、复苏囊人工呼吸、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 标准:完全覆盖住口鼻,观察到胸廓起伏,吹气时间>1S,儿童18-20次/分,婴儿30-40次/分 C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位置----1岁以内乳头连线中点下一横指下缘,1岁以上胸骨中下1/3交界处;方法-----1岁以内2或3指按压/双拇指环抱按压1~7岁单掌法/叠掌法或与成人相似 深度---达到胸廓1/3~1/2;频率---100次/分;两次按压间隙胸廓充分回弹,最短的中断胸外按压,按压通气比30:2 D.药物治疗:用药途径:静脉通道、气管内、骨髓腔内(肾上腺素:首选) E 心电监护 F 除颤:首次除颤2J/kg,之后可选用4 J/kg,一次电击后立即进行CPR G病情评估 H 脑复苏:氧疗;降低颅内压;降低脑细胞代谢率(低温疗法);促进脑细胞恢复;应用皮质激素;消除

徐刚 2018-11-09阅读量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