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软瘫 > 治疗

软瘫治疗

软瘫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脑瘫、偏瘫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

病请描述:  目前临床中,脑瘫、偏瘫治疗常见的手术和手术的目的、意义、价值。   第一:FSPR手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通过选择性地切断部分肌群的传入神经,减少引发痉挛的神经构成,从根本上解除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   术前,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准确计算术中切除神经的比例,这就是FSPR手术的“秘密”,术前分析切除神经的比例,术中一刀切除正确的神经比例,不能反复切神经,反复切神经会有损伤。   手术风险两个极端,要么误伤,患者软瘫;要么无效,患者3-6个月复发。   第二:SPN手术(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手术原理:那组肌群痉挛,切除那组肌群,比较简单的逻辑;但该手术最大的挑战,复发;外周神经会再生,基本上半年或一年肯定会复发,患者的痉挛会如旧,彻底解决痉挛,该手术无法做到。   第三:CP-MMA手术(脑性瘫痪肌力肌张力调整术),通常说的矫形手术,该手术包括肌腱切除、延长或转移术,骨骼畸形切骨矫正或关节融合等术式。通过CP-MMA手术局部调节发育异常的肌内腱,可以纠正患者发育过程中已形成的静态畸形。须在肌张力松解到位,仅存在小范围肌张力异常或存在不可逆的畸形以及严重肌张力缺失时,采用外周运动系统调节,达到降低肌张力的目的,提升肌力纠正畸形的治疗旷日持久。   第四:CPS手术(双侧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主要针对扭转痉挛、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该手术做的是颈总动脉的外膜,实际上是交感神经的末梢感应器,术中把交感神经切掉一部分以后,患者对于外界感知的紧张反射预值调低一半以上,通过这种方式释放紧张导致的肌张力增高和变异,这是该手术的核心原理;   手术挑战:术后有2/3患者有效果,如有效果能改善一半;需要提前跟家属讲清楚这一点。

常崇旺 2024-01-15阅读量89

正确认识狂犬病

病请描述: 狂犬病(rabies)是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犬、猫、野生或流浪的哺乳类肉食动物,如狼、狐狸、獾、蝙蝠等,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我国狂犬病例主要由犬伤所致,约占90%左右;其次为猫,占5%左右;其他致伤动物包括马、松鼠、猪、蝙蝠、猴和獾等。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故应加强预防措施。  2023年9月16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临床表现:狂犬病潜伏期无任何征兆,高风险动物暴露后,立即开展暴露后处置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狂犬病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异常、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患者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即狂躁型与麻痹型,最终死于咽肌痉挛而窒息或呼吸循环衰竭。潜伏期症状。从感染到发病前无症状的时期,多数为1~3个月,1周以内或1年以上极少。狂犬病潜伏期无任何征兆,该时期目前尚无可靠的诊断办法。前驱期症状。狂犬病患者的发作,通常以不适、厌食、疲劳、头痛和发热等不典型症状开始,50%~80%的患者会在原暴露部位出现特异性神经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如痒、麻及蚁行感等),可能是由于病毒在背根神经节复制或导致神经节神经炎所致。此时期还可能出现无端的恐惧、焦虑、激动、易怒、神经过敏、失眠或抑郁等症状。前驱期为2~10天(通常2~4天)。急性神经期症状。患者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3天。有两种表现,即狂躁型与麻痹型。狂躁型患者。出现发热并伴随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机能亢进、定向力障碍、幻觉、痉挛发作、行为古怪、颈项强直等。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恐水、怕风是本病的特殊典型症状,典型患者见水、闻流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的咽肌痉挛。患者虽渴极而不敢饮,即使饮后也无法下咽,常伴声嘶及脱水。亮光、噪声、触动或气流也可能引发痉挛,严重发作时尚可出现全身疼痛性抽搐。由于常有呼吸肌痉挛,故可导致呼吸困难及发绀。麻痹型患者。无典型的兴奋期及恐水现象,而以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疼痛开始,继而出现肢体软弱、腹胀、共济失调、肌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呈现横断性脊髓炎或上升性脊髓麻痹等类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表现。其病变仅局限于脊髓和延髓,而不累及脑干或更高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期症状。患者晚期逐渐进入安静状态,此时痉挛停止,患者渐趋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麻痹可能是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以被咬肢体侧更为严重。眼肌、颜面部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等。狂犬病发病后的整个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死因通常为咽肌痉挛而窒息或呼吸、循环衰竭。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对家庭饲养动物进行免疫接种,管理流浪动物。对可疑因狂犬病死亡的动物,应取其脑组织进行检查,并将其焚毁或深埋,切不可剥皮或食用。2.正确处理伤口。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伤口较深者需用导管伸入,以肥皂水持续灌注清洗,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一般不缝合包扎伤口,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伤口深时还要使用破伤风抗毒素。3.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对防止发病有肯定价值,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人一旦被咬伤,疫苗注射至关重要,严重者还需注射狂犬病血清。(1)主动免疫①暴露后免疫接种一般被咬伤者0天(第1天,当天)、3天(第4天,以下类推)、7天、14天、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针,共5针,成人和儿童剂量相同。②暴露前预防接种对未咬伤的健康者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可按0、7、28天注射3针,一年后加强一次,然后每隔1~3年再加强一次。(2)被动免疫  创伤深广、严重或发生在头、面、颈、手等处,同时咬人动物确有患狂犬病的可能性,则应立即注射狂犬病血清,该血清含有高效价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直接中和狂犬病病毒,应及早应用,伤后即用,伤后一周再用几乎无效。

张建刚 2024-01-04阅读量1497

少见但不容忽视的高位腰椎间盘...

病请描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指腰椎上位3个间隙(L1~2,L2~3,L3~4)突出,由于椎管形态、神经根发出水平以及生物力学与下位两个椎间隙不同,因而在发病率和临床表现上有其特点。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国外统计为1.6%~6.9%,国内为1.7%~5.4%。发病率大相径庭的原因与影像学的检查有密切关系,随着MRI的普遍应用,发现高位突出及退变者明显增多。许多高位突出同时伴有明显的低位突出。 发病机制与个体腰椎结构(腰椎骶化)、生理屈度、运动节段受力方式等有关。①高位突出时,其产生症状的机制与低位突出不同。在低位腰5及骶1神经根分别发自上位椎间盘平面或以上,在椎管内跨越上位椎间盘,故当椎间盘突出时多压迫或刺激下位神经根。但腰1~3的神经根发自椎弓根水平,向外下斜行出椎间孔。故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时,突出的椎间盘不与神经根相接触,不直接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仅部分腰4神经根发出部位较高者可能被累及,多数是通过硬膜压迫马尾神经。②其次高位椎管横断面呈圆形或棱形,无典型的侧隐窝,即使有椎间盘突出,也不容易在狭窄处挤压神经根。故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无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而是以腰痛为主要症状。如果突出较大,整个硬膜囊受挤压,则会产生马尾神经综合征。 当高位腰椎间盘突出,骶髓3~5节段和尾髓1节段受压时,则产生会阴及肛门周围的皮肤感觉缺失;如果骶2受累,大腿后部将出现麻木,即所谓的“马鞍区麻木”。骨盆出口处的肌肉软瘫,引起包括膀胱平滑肌的弛缓性瘫痪(无膀胱充盈感觉,无痛)和不能自动排空的征象。由于横纹肌系统对肛门外括约肌丧失控制,在腹压增大时大便失禁或不能自主排便。勃起和射精功能完全丧失,称脊髓圆锥综合征。 腰痛及大腿前方痛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腰痛的原因可能为纤维环、后纵韧带受张力刺激所致。疼痛可向腹股沟、股前、髋部放射,少数突出位置较低者可累及小腿内侧。29.4%表现为突发截瘫。 检查可见股四头肌萎缩,伸膝无力。大腿前方及小腿内侧可有感觉障碍。腰12及腰23突出时,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少数腰34突出的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高位突出股神经牵拉试验的意义与低位的坐骨神经牵拉痛相似。膝反射多数减弱或引不出。较大突出可有不同程度的马尾神经综合征及脊髓圆锥综合征。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极易被忽略,要提高对高位突出产生症状机制的认识,并对不能用低位椎间盘突出症解释时,应想到有高位突出的可能,进而选择适当的影像检查。MRI应作为检查首选,特别是高位及多间隙突出时容易发现,可明确突出部位、大小、病理类型及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 影像学检查中遇到多发突出,或既有高位突出又伴有低位突出的病例,应确定产生症状的椎间隙,即通常所说的“责任”椎间隙。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应注意非典型病例的鉴别,既应与椎管内肿瘤鉴别,也应与一般腰背痛鉴别。必须确定该腰背痛是高位突出症所致,而非一般劳损或退变引起。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较小时,不出现症状;症状较轻微时,可对症保守治疗。但如果症状明显、反复发作,或伴有马尾神经症状,应手术治疗。注意在腰1~2椎间盘突出时,牵拉硬膜囊要防止损伤脊髓圆锥。而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清醒局麻下的脊柱内镜技术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潘峰 2023-12-25阅读量275

 打通院内外康复闭...

病请描述:近年来,在老龄化趋势及政策驱动下,康复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同时,随着三级康复体系的逐渐完善和患者康复意识的觉醒,康复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开始由院内向院外拓展,C端消费级市场充满想象空间。 作为行业内打通院内外康复机器人市场的先驱,司羿智能近期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其产品已进入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医疗机构、50000多户家庭,服务全球数百万人次,是目前已知的用户数量最多的康复机器人公司之一。对于公司的差异化成长,司羿智能创始人、总经理尹刚刚有着自己独到的战略眼光。 “康复行业是一项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事,相比临床医学对于疾病的治疗和生命的挽救,康复更侧重对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除了院内的康复治疗,也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需求。满足患者全康复周期需求的康复机器人,可以解决患者在物理和心理层面的需求,让其更有尊严地生活。”尹刚刚认为,企业应当从深度探索患者需求出发,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 始于极致产品,致力于满足院内、外全周期康复缺口 据《柳叶刀》统计数据,中国有康复全周期需求的患者高达4.6亿。然而行业内大多数康复产品的应用场景局限在医院内,经过院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短暂康复治疗,多数患者都会带着或多或少的后遗症出院,院外存在着巨大的康复缺口。同时,伴随着老龄化的加重、“9073”养老模式的提出、政策的鼓励和资本的加码,康复场景正在由院端向社区和居家拓展。 “司羿智能的初心是满足患者康复全周期的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创新康复服务的愿景。要满足院内+院外的全场景布局,康复机器人产品也务必更加舒适便携、智能化和高交互性,这意味着我们要接受更大的挑战。”尹刚刚决心把产品做到极致。 从2017年起,尹刚刚带领团队开始了对康复机器人行业的探索。司羿智能专注于康复患者需求更明确的神经康复领域。在发展早期,公司集中力量打造了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这也是司羿智能的首个爆款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行业内同类产品多集中在刚性外骨骼手功能康复机器人,但由刚性结构带动人手运动,存在自重大和自适应性差等缺点。而司羿智能采用柔性技术进行手功能康复的研究与开发,融合了柔性气动机器人技术、机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体肌肉作用,具有仿生、轻便、安全等特点,可提供被动、助力、抗阻、双手镜像、声控及主动游戏等多种训练模式,涵盖患者从软瘫期到康复期的全周期康复需求。 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使用体验,司羿智能在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设计阶段就对用户单手可穿戴、运动过程的舒适性等问题进行了上百次的细节调整,产品体验达到极致后,才在2019年正式将其推向市场。 相较于传统的院内直接销售,司羿智能采取了院内大规模试用的特殊模式。因为尹刚刚坚信只有通过医生、康复师和患者的亲身体验及认可,产品才能真正打开市场。而后续手功能康复机器人顺利进入3000家医疗机构、收获大量积极反馈的成果也证明了这种销售方式的成功。 B端的规模化应用,推动C端爆发式增长 在手功能康复产品逐渐受到临床认可的同时,尹刚刚始终没忘记院外康复的巨大需求缺口。“神经康复是非常漫长的过程,其中院外的康复才是关键。”谈及对C端市场的理解,尹刚刚说:“司羿智能的家用康复机器人已经进入了上万个家庭,而这仅仅是入门级的数量。院外康复市场的规模将是院内的数千倍。” 相比院内,家用康复机器人对产品的要求更为严苛,在功能集成、数据监测、性能稳定、操作难度等方面都要考虑得更深入。B端是以功能参数为主,而C端还要更注重用户体验,功能设计、品控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品牌形象。 基于这样的市场洞察,司羿智能在C端市场拥有了先发优势和独特的战略布局。早在2017年,司羿智能便推出过家用的康复机器人,但未经临床认可和医院背书的产品很难让消费者买单。“C端的康复机器人产品,也需要先经过B端的验证。司羿坚持以医用场景带动家用场景,推出家用的专业级康复机器人。” 经过3年的技术沉淀和临床资源积累,2020年,司羿智能顺利推出了家用的手功能康复机器人产品。家用产品在核心功能上沿用了医用产品的核心功能,并根据使用场景做相应的创新,如在医院端产品需配置专用的屏幕,而在家庭环境中用电视、手机便可连接。同时,尹刚刚带领团队在产品小型化、细节交互、操作便利性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经过患者前期在临床的实际体验,家用产品的推广水到渠成、非常顺利,患者从临床“自然”地过渡到院外康复。与此同时,司羿智能还坚持加强民众康复意识,推动康复知识和康复理念的普及,持续开展公益科普、公益创新大赛等活动。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推广遭受阻碍。然而司羿智能并没有停下脚步,公司邀请励建安院士、华山医院、中国手功能康复委员会主委贾杰教授等专家开展了一系列讲座、临床试用活动以及线上学术科普、市场教育等。疫情推动居家康复需求猛增,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司羿家用手功能康复产品的发展,电商业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让好的产品走向世界”,尹刚刚认为,产品出海势在必行。“国内外临床的成功应用,为我们打下了基础。早在公司正式进入海外市场之前,便有国外用户慕名求购,这证明好的产品正在被全球看到。” 原创产品和市场准入是产品出海的两大决定因素。司羿智能的原创软体机器人拥有完善的专利布局和领先技术,已获FDA、CE、NMPA认证等,公司与各国最专业、规模最大的经销商合作推广。目前,司羿智能的康复机器人产品已覆盖东南亚、北美、欧洲,进入包括德国、日本、新加坡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5万多家庭,服务全球数百万人次。 不断完善产品矩阵,形成智能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 极致的产品加前瞻性的市场洞察,让司羿智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尹刚刚仍在思考,还要做些什么? 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永远是发展的核心。创新驱动下,两款全球首创产品脑机接口软体手功能康复机器人与下肢软体外骨骼机器人应运而生。 2021年底,司羿智能推出全球首款脑机接口软体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可监测患者大脑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患侧手的意图,并将信号转换为运动,实现“感知-控制”双向闭环神经刺激,从而使偏瘫的手逐渐恢复运动功能。 该产品在多维度提升了康复效率与体验。从康复师的角度,通过智能、量表评估等可减轻工作强度;从患者的角度,增强人机互动,通过语音导引等手段可让患者在不需要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康复训练,使其在康复过程中更有获得感和满足感。 同时,司羿智能率先推出国内首款下肢软体外骨骼机器人,结合了仿生结构设计和人工智能控制算法,避免了刚性外骨骼机械僵化的运动形式,同时自适应性强、可提供更优化的助行策略。 而且,软体外骨骼机器人应用范围广泛,不局限于中风患者,还可拓展至脑瘫、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多重硬化症、帕金森症、老年行动不便等人群的应用,市场空间大。通过设计优化、完善供应链,该产品价格已控制到万元级,能更好地满足院外康复需求。 此外,司羿智能还推出了羿生上肢康复机器人,是一款采用全方位移动底盘以及高精度光学定位技术的经济便携型上肢康复机器人。该产品由司羿智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贾杰教授联合开发,面向脑卒中患者,这是国内唯一满足医院、社区、家庭全周期使用的上肢康复机器人。 在爆款产品带动下,司羿智能已形成更加完善的产品矩阵,实现良性发展。除产品的纵深创新外,公司正逐步从康复机器人及智能康复产品延伸至康复服务,并形成以打通医院、社区、家庭三个场景为方向的智能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康复需求。 如后羿射日造福百姓,将康复事业视为己任 据尹刚刚介绍,司羿智能的品牌名源自于后羿射日的传说,司羿即后羿,代表了一种不畏挑战、为民造福的精神,他以利箭射日来造福百姓,司羿智能也希望通过极致的智能康复机器人产品及服务,帮助患者打通院内外康复全周期,实现更好的康复效果,同时也践行后羿的精神,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未来,司羿智能将持续深耕神经康复,并向大康复领域延伸,致力于打造连通院内外康复全周期、“智能硬件+服务+AI”相结合的互联网康复平台。在康复机器人产品上,司羿智能不断推进小型化和家用化方向的研究,同时加强软体外骨骼、人工智能、运动意图识别、数字化等方面的研发。再者,公司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为全球用户提供更智能、更普惠、更专业的康复机器人,也将带回国外先进的康复理念,不断推进行业的发展。 尹刚刚也为司羿智能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将司羿智能的康复机器人产品及服务推向5万家机构、服务100万的患者。 总之,康复机器人正在向着小型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院外市场正在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尹刚刚认为,中国是全球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作为服务用户数最多的康复机器人企业之一,司羿智能一直坚持做专业级的康复机器人产品,公司有义务进一步提高智能康复的标准化应用,树立行业标杆,让康复需求得到全周期的满足,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康复行业是一个可以做一辈子的事业。司羿智能的创立初心,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创新的康复服务。而这些大量未被满足的康复需求,会激励着我们整个队伍肩负使命,不断奋斗。”

动脉网 2023-04-18阅读量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