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外科 > 神经外科 > 颅内高压综合征 > 检查

颅内高压综合征检查

颅内高压综合征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垂体瘤生长在不同位置的危害及...

病请描述:垂体瘤是源于垂体前叶和后叶以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属于良性腺瘤,是最常见的鞍区病变,约占颅内肿瘤的8%-15%。垂体瘤常具有内分泌腺功能,可造成多种内分泌功能异常。 垂体瘤常有以下临床表现: 内分泌表现:不同类型垂体腺瘤的可能会表现为肢端肥大症、闭经、泌乳、不育、头痛、性欲减退等症状。 视力视野障碍表现:早期垂体腺瘤症状常不明显。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可出现视野缺损,外上象限首先受累,渐渐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治疗不及时,视野缺损扩大同时可伴有视力减退,最终出现全盲。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其他神经体征:根据肿瘤生长的方向不同,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肿瘤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可致多饮多尿;向侧方可绵窦生长侵犯,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肿瘤突破鞍隔再向上生长致额叶腹侧部,可出现精神症状;如果肿瘤向后上生长压迫第三脑室前部和室间孔,造成梗阻性脑积水后则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肿瘤向后生长,可压迫脑干致昏迷、瘫痪或去大脑强直等。 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早期临床表现常不明显,影像学也不能明确提示,但垂体激素水平已发生改变,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 另外,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可以使诊断更为明确,目前比较推荐的是MRI,MRI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随着3.0T的高清MRI普及,即使2~3毫米的微腺瘤也可以显示清晰显示。 目前垂体瘤的治疗有: 1. 保守治疗: 并非所有的垂体瘤都要治疗,对于无功能、无症状的垂体微腺瘤可暂不予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 2. 药物治疗: 分泌性功能腺瘤可以酌情选用抑制垂体激素分泌过多的药物。如大多数的催乳素腺瘤可以长期口服溴隐亭治疗,生长激素腺瘤可以服用生长抑素治疗,赛庚啶适用于ACTH腺瘤、GH腺瘤。垂体功能减退者可予泼尼松、甲状腺素片等替代治疗。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改善症状,不能治愈肿瘤。 3、手术治疗: 通常有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开颅手术两种手术方式。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国际上已经广泛采用的成熟手术方式,多数患者适合此手术方式。

赵天智 2024-05-23阅读量30

巨大鞍结节脑膜瘤一例,肿瘤全...

病请描述:  陕西渭南71岁的刘先生,一周前突然双眼视物模糊,一侧有光感,随后检查发现有颅内占位,经过核磁共振MRI平扫+DWI+增强检查发现是鞍结节脑膜瘤,头颅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发现,右侧大脑前动脉分支走形进入肿瘤内,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及A2段受压移位,双侧视神经、颈内动脉被肿瘤推挤向外下方,双侧大脑前动脉位于肿瘤后上方,肿瘤巨大。姜海涛教授专家组经过评估,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切除肿瘤且不影响正常组织、神经及血管,采用开颅手术,小心分离肿瘤与脑组织间的黏连,分块切除。将肿瘤全部切除,术后刘先生的视力也有所恢复。      身体出现这些“信号”要小心   1、鞍结节脑膜瘤会损害视神经,影响视神经的正常功能,造成视力障碍,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几乎所有病人发病初期都会发生视力下降或者视野改变,刚开始是一侧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后来逐渐发展到双侧眼睛都出现问题,最后甚至双眼失明。   2、很多病人在发病早期都会出现间歇性头疼,主要集中在额部、颞部、眼部,通常不是很剧烈。随着肿瘤逐渐长大,导致第三脑室内室间孔被阻塞,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和脑积水,进而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时,头痛就会很频繁,而且非常剧烈,而且经常会在早晚发生剧烈呕吐。   3、鞍结节脑膜瘤周围有垂体和下丘脑,都是很重要的腺体。随着鞍结节脑膜瘤逐渐长大,肿瘤就会压迫到腺体,致使患者的垂体内分泌功能出现障碍,下丘脑受到损害。垂体功能下降后,激素分泌减少,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下降和性征减退;下丘脑受损时,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肥胖及嗜睡等情况。   以上就是鞍结节脑膜瘤的几种表现症状,危害性的确是非常大。大家要是出现相关病症,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治,在肿瘤未长大时将其切除,风险较低,而且对患者的危害也小。一旦肿瘤长大,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治疗起来也会很困难。

姜海涛 2024-05-20阅读量35

频繁意识丧失竟是颅内藏&ld...

病请描述:  突然“两眼一黑”失去意识,不一会儿又恢复正常——3月以来,年逾六旬的章女士(化名)身上多次发生蹊跷“怪事”。去医院后,意外查出颅内藏着一枚鸭蛋大的脑膜瘤。近日,同济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筹)、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于耀宇、沈建康主任团队历时6小时,顺利切除肿瘤,患者化险为夷。   无诱因意识丧失 查出了脑肿瘤   患者章女士今年65岁。从2024年3月起,多次无明显诱因出现的意识丧失,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发作时,章女士会突然“眼前一黑”没了意识,好在持续时间并不长,从几秒钟到数十秒不等。“恢复后感到手脚麻木,但没有明显头晕头痛的感觉。”章女士表示。   随后,章女士前往当地医院检查头颅CT,意外查出了右侧额叶占位病变伴脑水肿。患者远在新疆,经亲友推荐,章女士了解到同济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筹)、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学术副院长兼神经外科6A病区主任于耀宇,及神经外科团队在颅脑肿瘤规范化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便与于耀宇主任取得联系。在于主任悉心安排下,患者不远千里,慕名来到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于耀宇主任为章女士完善检查。头颅MRI增强示:右侧额叶不规则团块状异常信号影,边界不清,最大直径约5.6cm,大小与鸭蛋相仿。病灶周边有大片水肿信号影;邻近大脑脚、胼胝体及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左偏。   ▲ 肿瘤大小与鸭蛋相仿   结合影像学检查和患者症状表现,于耀宇主任与神经外科主任沈建康等开展严谨细致的病情分析和治疗方案评估后,一致认为,患者右侧额叶大面积占位;中线结构偏移,高颅压伴脑疝形成,考虑侵袭性脑膜瘤可能大(不排除恶性肿瘤),若不尽快手术切除,病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甚至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6小时手术全切肿瘤   患者手术指征明确,未见明确手术禁忌。在进一步完善手术预案,并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于耀宇主任和沈建康主任联手,为章女士开展了肿瘤切除手术。 ▲ 于耀宇、沈建康主任联手开展肿瘤切除手术   神经外科团队按照预定方案,在蔡司显微镜(双荧光)辅助下,充分显露肿瘤边界后,仔细分离肿物周边密集的神经血管,逐步分块切除肿物及附着的硬膜。在确保重要功能组织和动脉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经过6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将肿瘤予以全切,同时完整地保留了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 ▲ 术后影像,肿瘤已切除   手术顺利完成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监护病房。留取病理标本送检,确定为脑膜上皮型脑膜瘤(WHO I级),为良性肿瘤。 ▲ 病理分析确定为脑膜上皮型脑膜瘤(WHO I级)   于耀宇主任介绍,脑膜瘤通常生长慢病程长,早期可无明显体征表现。但其呈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以头痛、癫痫为首发症状,也可因肿瘤生长于不同的脑功能区,压迫到神经和重要血管,出现视觉、听觉、嗅觉及肢体运动障碍等不同体征表现。   发生于额叶部位的脑膜瘤,除了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外,还可出现精神改变、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意识障碍或意识丧失(多为一过性),以及癫痫、锥体束损害、额叶性共济失语等症状。   不过,大家也不必谈“瘤”色变。于耀宇主任表示,目前,就像本例脑膜瘤手术达到肿瘤全切,目前大多数低级别脑膜瘤患者通过手术全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   个别不能全切的脑膜瘤,通过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亦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因此,在出现相应症状时,应及早就医检查诊断,积极干预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5-06阅读量103

脑膜瘤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

病请描述:  脑膜瘤大多属于良性,是“惰性肿瘤”,即这种肿瘤很“懒”,不爱进展、也极少转移。脑膜瘤的病因至今还没有研究清楚,可能与一定的内环境改变和基因变异有关,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双侧听神经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的分裂速度是很慢的,上诉因素加速了细胞的分裂速度,可能是导致细胞变性的早期重要阶段。   有许多脑膜瘤患者早期没有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但若肿瘤位于脑功能区,或短时间内加速生长,就会出现头痛、突眼、视力、嗅觉、听觉障碍及癫痫发作、肢体运动障碍等。   虽然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出现早期症状要2~5年,但它长在颅内,总会让我们害怕,因为大脑是我们的精神、语言、感情和行为的指挥中枢,所以必须重视它。   确诊脑膜瘤需要做哪些特殊检查?   脑电图多为局限性异常Q波,慢波为主,背景脑电图的改变较轻微。脑膜瘤血供越丰富,δ波出现越明显。X线平片可显示局部颅骨内板增厚,骨板弥漫增生,外板骨质增生呈针状放射。颅骨脑膜动脉沟增粗扭曲。其中颅骨增生部位提示为肿瘤的中心位置。脑血管造影对证实肿瘤的血管结构、肿瘤富于血管程度、主要脑血管的移位以及肿瘤与大的硬脑膜的关系、窦的开放程度(决定术中是否结扎)提供必不可少的详细资料。   CT检查可见,肿瘤位于脑外,边界清楚、密度均匀,于硬脑膜有广基接触,强化后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MRI检查可见,等T1或者稍低信号,T2信号可以为等信号,高信号(提示肿瘤质地相对较软),低信号(提示肿瘤质地相对较硬),强化后明显强化。针对于脑膜瘤检查,主要为CT及核磁共振。   因脑膜瘤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复发脑膜瘤的首选方法仍是手术。并可以配合放射治疗等。   脑膜瘤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决定于脑膜瘤部位、大小,对于周围组织有无压迫,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若脑膜瘤相对较小(如1cm)以下,对脑组织及颅神经无明显压迫症状,可以观察,建议每年复查一次,有无变化。脑膜瘤直径小可行伽玛刀治疗若肿瘤相对较大,对于周围脑组织及颅神经有明显压迫、或者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只要患者无手术禁忌症,能够耐受手术,建议行手术切除。由于肿瘤接受来自颈内颈外动脉的双重供血术中出血较多彻底切除应包括受侵犯的硬脑膜及与之相邻的颅骨否则容易复发。

赵天智 2024-04-25阅读量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