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甲状腺机能亢进 > 内容

甲状腺机能亢进内容

心房颤动(房颤):一文把控大...

病请描述:本文包括以下内容: 一、什么是心房颤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房颤有哪些类型。 三、房颤有哪些危害或危害或表现。 四、房颤是怎么发现或查出来的,要做哪些检查。 五、房颤有哪些常见治疗方法。 一、 什么是心房颤动(房颤),与哪些因素有关。 房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就是心脏失去了正常节奏和频率(窦性心律),心跳变得紊乱、不规则的一种状态。房颤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但不局限于:年龄、性别(中年时,男性多;老年时,男女无明显差异)、心脏疾病,心脏以外的其它疾病(比如甲亢)、饮酒、肥胖、遗传因素、睡觉鼾症等)。房颤发病的年龄跨度可以很大,总体来说,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变高,但20-40岁左右的比较年轻的房颤患者,也并非少见。总体上,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约1.5%,意味着全国有多达1千至2千万患。老年人的发生比例要高于平均人群(可达3%-8%)。 二、 房颤有哪些类型 房颤的有很多分型方法,简单可以作如下分型。 (一)从发作特点来说 1、 阵发性房颤:指房颤有时候出现,有时又可消退而恢复了正常心跳(窦性心律),房颤与正常心跳之间交替出现。房颤与正常心跳,根据“力量”对比不同,交替掌管心脏的跳动。随着病情发展,若不有效管控,房颤掌管心跳的比例将越来越高,有可能从阵发性房颤,转变为持续性房颤。 2、 持续性房颤:指房颤持续地掌管心跳达1周或更长时间,在此期间,没有正常的窦性心律。如果房颤持续了一年以上,称为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既有可能是一开始刚刚发现时,即为持续性,也有可能是阵发性房颤,因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演变而来(阵发性房颤,每年约有10%以上的比例会转化为持续性房颤)。 3、 初发房颤。指患者首次知晓或查出房颤,其类型既可能是阵发性房颤,也可能是持续性房颤。 (二)从是否合并比较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来划分 1、合并了明显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或者心脏安置了人工金属瓣膜,称为瓣膜病房颤,此种类型相对少见。其房颤的表现形式,大多数是持续性房颤。 2、非瓣膜病的房颤,这种类型占多数。其表现形式,既可以是阵发性,也可以是持续性。 三、 房颤有哪些危害或表现 通常,有3大危害或表现。每个患者可能表现出1种或多种,也有可能暂时没有任何症状或表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酷似“正常”(此种状态下,患者最容易忽视房颤,产生轻敌心理)。要注意,也是特别要强调的,即使暂时没有症状,也仅仅只是“暂时”的,若不认真加以治疗或干预,通常随着年龄增长,几乎全部患者都最终都会出现相应症状或表现。 1、引发或促进心功能不全:降低心脏“发动机”功能和效率,使原有的心功能下降,出现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的症状。老年人(60-80岁)、原有心脏功能本身不太理想的人群,在出现房颤时,容易有上述表现。相反,一些中青年人,则症状不明显。 2、增加了血栓栓塞、脑中风风险:是没有房颤的患者的5倍以上。没有发生脑中风、血栓的时候,酷似普通人,发生以后容易致死或致残。要注意,房颤患者,血栓的风险高低,是因人而异的。在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有脑中风史的患者中,血栓风险较高,应把防治血栓作为第一要务来重视。反之,在中青年人、不合并其它疾病时,中风风险较低,防治的重点主要是在缓解房颤引发的心慌症状上。但要注意,随年龄增长(65岁以上)、合并疾病的出现,血栓的风险逐年是在演变、增加的,千万不可用最初的评估来一成不变地长期指导今后治疗,避免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3、引发心慌、心跳不规则的感觉,影响生活质量。阵发性房颤,在发作时,心慌症状多数比较明显,个别甚至可诱发眼前发黑、晕厥,在不发作时可能又无明显症状。另外,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患者有症状,极个别患者症状不明显。 四、 患者是怎么发现或查出房颤的,要做哪些检查 (一)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阵发性的心慌,开始时,患者不知道心慌的原因(有时候在饮酒后,或者劳累、熬夜、季节变化时,容易发作),随着年龄增长,发作的频率变多,每次发作的时间变得相对较长,最终在做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时候,记录到了房颤。阵发性房颤经常表现为这种特点。 2、 无意间查体发现。比如单位例行体检发现,或测脉搏时或血压测量时发现脉搏不整齐,或因其它疾病就诊时做常规心电图。这种情况多数是持续性房颤,以40-60岁的男性居多,其中大多数身材偏粗壮、肥胖,可能合并饮酒、睡觉打呼噜等不良生活习惯或促发因素。 3、老年人,平时生活能力还可以,也不怎么看病查体。有段时间,出现了活动时气喘,胸闷,下肢水肿,生活能力大大下降,干不动活了。实在忍不住了,到医院检查,发现心房颤动,多数是持续性。 4、 因脑梗、脑中风而发现,通常是60岁-80岁的老年人,房颤的类型既有阵发性房颤,也有持续性房颤。 (二)做哪些检查 当知晓房颤以后,通常要完成抽血化验全套(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评估心脏结构,心房大小)、普通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部分患者需做冠状动脉造影等。注意,以后根据情况,还要定期要随访和复查。 五、房颤有哪些常见的治疗办法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基础,是“保底的治疗”,通常要长期使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药,治疗强度也不同。总体来说,有三类药物,包括: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等。 1、常用抗凝药物:(1)新型药物:利伐沙班,达比加群,艾多沙班,主要适用于大多数房颤患者,但不适合瓣膜病房颤。优点是,效果可靠,日常服用方便,不必定期验验血,是目前临床抗凝治疗最常用和优选药;(2)传统药物:华法林,优点是效果可靠,适用于几乎所有患者,缺点是服用不太方便,需定期验血,主要用于瓣膜病房颤。 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一类是,控制、减慢房颤发作时的心率,使心跳不要那么快速,但预防房颤发作的作用较弱,主要用于持续性房颤。常用药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地高辛,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其中,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减慢心率的作用较强。 (2)另一类是,减少和预防房颤的发作次数,但对减慢正常心率的作用相对较弱,要用于阵发性房颤。常用药有:普罗帕酮;莫雷西嗪;某些中成药,等。主要用于阵发性房颤。 (3)第三类是,减少和预防房颤的发作次数,同时,减慢正常心率的作用也比较强。主要用于阵发性房颤。常用药:索他洛尔,胺碘酮,决奈达隆。此类药物副作用相对大于前两类药物,往往作为前述药物无效时,或需加强治疗时,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6个月,很少超过12个月,使用期间应3个月左右定期复发。 3、药物治疗的缺点:(1)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无法去除、撼动房颤的“病根”(通俗地说,房颤患者的心房里,是有病灶的),药物是难以有效、可靠地“打退”房颤,只能减少房颤带来的部分后果 。(2)通常要长期应用,患者要面对药物的潜在副作用(或小或大),以及效果越来越差的窘境。(3)药物是保底的治疗,是治疗的下限,并不能在更高层次上,解决房颤带来的不良后果,打个比方,就相当于吃饭,粗茶淡饭,只是吃了半饱,解决了基本需求,但没有吃饱、吃好。要想让治疗措施更全面更优化,通常要借助于以下的微创手术方法。 (二)微创手术: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提升效果,解决药物无法解决的问题。微创手术以后,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扔掉药物”,通常也需要药物的“保底”治疗。值得肯定的是,微创手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用药的强度和级别。 (1)房颤射频(冷冻)消融,目的是,打退房颤,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一种办法是,内科的微创导管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不全麻,适合大部分患者),近年来还在探索脉冲场消融,另一种是外科胸腔镜下的消融手术(需全麻,适合病程很长的慢性房颤)。此类方法的目的,是帮助“打退”房颤,恢复、维持正常心跳,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房颤3大危害,一举解决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栓风险、缓解心慌症状的综合效果。在上述几种方法中,以内科的导管射频消融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最为成熟。 需要注意的是,射频消融的效果,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总体上,越早考虑做消融,效果相对越好,虽然有一定的复发率,但迄今为止没有什么方法能在整体上胜过该方法。大部分患者的消融效果是较好的、满意的,可作为首选,效果明显优于药物,但客观上也有部分患者已不适合该方法,此时可酌情选择替代方法。 (2)左心耳封堵术 是一种心内科的微创手术。主要作用是减少血栓栓塞、脑中风风险,降低对抗凝药物的依赖。但是,该方法不能打退房颤,此时房颤仍然是存在的,因而无法解决房颤引起的心功能和心慌的问题。左心耳封堵术有一定适应证和适用范围,可作为上面消融微创手术的一种替补方法,主要适用于预估房颤的射频消融的效果不理想、血栓风险较高、又难以坚持长期应用抗凝药物部分患者。 (3)房室结消融术以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也是一种心内科的微创手术,该方法不能打退房颤,房颤仍然是存在的,但可使房颤时心脏的“乱跳”人为变得“有规律地跳”,对于某些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心脏跳动的效率,挖掘了心脏的一部分内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但总体改善效果比不上消融。另外,也不能降低血栓栓塞的风险。其适应证较小,预估认为房颤射频消融效果不理想、同时心跳又偏快药物难以控制、心功能不全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程宽 2024-04-22阅读量1046

血小板减少都是可怕的血液病?...

病请描述:临床上常常遇到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有些人非常紧张,惶恐得感觉大祸临头有灭顶之灾;但也有遇到血小板很低的患者,自己完全不当回事,还要去干这干那,倒是把医生急得不轻。如果发现血小板减少,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发现血小板减少时,首先不要惊慌,因为血常规显示血小板减少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那些可怕的血液病;甚至有时候您手里的化验结果可能并不准确——临床上还存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液样本中血小板计数错误地显示低于实际水平,但实际上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数量是正常的,包括采血技术不当、EDTA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等,可以通过改善采血技术、改用其他抗凝剂如枸橼酸钠或肝素进行重新化验。在咱们长征医院检验科或者血液科检查室遇到血小板明显减少的患者,都会常规做一个血涂片验证核实;但偶而也遇到少数单位直接报了血小板减少的结果甚至请血液专科医生急会诊、最后发现是个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很多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是药物引起的。最容易理解的是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这些药物可能通过直接抑制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影响血小板的生成;其他除了传统的化疗药物(细胞毒药物),抗肿瘤靶向药、免疫药如PD-1单抗也可能出现诱发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某些抗生素,如利福平、利奈唑胺等也与血小板减少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些药物可能通过抑制造血干细胞向血小板分化的过程,或者通过免疫介导的机制导致血小板减少。肝素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药物,它可以通过与血小板因子4结合形成新的抗原,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减少,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有时还会合并血栓形成。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抗血小板药物如替罗非班、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一些磺胺类药剂等,它们也可能与血小板减少有关。还有一些病毒甚至疫苗引起的;这个时候要想一想自己近期是否打过疫苗,或者近期有没有感冒发热等因素。这个咱们在武汉抗疫期间就遇到不少,后面也遇到过与打疫苗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也有一些患者原来是存在风湿免疫病的,风湿免疫病活动也会继发血细胞包括血小板减少。很多年前刚刚到临床的时候,接诊过一位30多岁的女性,血小板只有1万多(10×109/L),被科主任提问考虑都有哪些可能因素引起,当时居然对患者全部脱落的牙齿视而不见,还是经过主任的提醒才想起来,原来是一个干燥综合征( 都出现“猖獗性龋齿”了还没有注意到)继发了EVANS综合征(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用了激素丙球果然恢复了正常的指标。另外,以前咱们还是一个肝炎大国,很多人存在肝硬化脾大脾脏功能亢进,这部分患者往往也存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好在经过这些年从小婴儿就开始的乙肝疫苗的注射,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显著减少了。也遇到过血小板减少合并大细胞贫血的,这些患者不但血小板减少,往往合并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减少,红细胞的平均体积(MCV)一般>110fl,让患者伸出舌头看看,很多患者舌头光滑无苔(“镜面舌”)、肥厚绛红(“酱牛肉舌”);问问病史和饮食习惯,要么有全胃切除史、慢性胃炎史(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缺乏、影响B12吸收),要么就是长期不吃肉(B12摄入少)、酗酒(B12吸收少),或者不吃新鲜蔬菜((叶酸摄入少));有的人还皮肤巩膜发黄,查血有胆红素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有的人还存在神经麻木的情况。多数人看上去都是一副得了大病的样子,甚至遇到好几个患者曾经给我说:已经做好命运最后宣判的准备啦,其实这些患者很快明确了诊断,并且经过有效治疗都恢复得很好!对了,还有生理性的血小板减少症。最典型的莫过于妊娠期由于血容量增加所致的相对性血液稀释、血小板破坏加速等原因造成的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这个时候血小板计数会轻度下降(降低约10%),如果经过医生检查没有其他病理因素、临床没有特殊不适表现的话,也完全不需要太过紧张。所以,虽然确实很多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各类血液病、甚至是恶性血液病引起,譬如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淋巴瘤、骨髓瘤等等引起,但也不总是如此。对于医生来说,仔细询问病史查体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而对于咱们患者而言,一方面要及时就医,另一方面也不要过度焦虑紧张。保持镇静、及时就医、对症处理(譬如合并鼻腔出血,予以压迫止血)、避免风险(在明确病因开始治疗之前,应尽量避免可能导致出血的行为,如剧烈运动、使用可能导致出血的药物阿司匹林等、避免采用酒精擦身退热等)是在这一时刻的四个基本原则。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突降血小板,个人建议有五点:1、发现血小板减少要保持镇静,但也一定要找医生看;要遵照医嘱执行。2、如果是首次发现血小板减少,数值低于70-60×109/L以下;建议当天就要看医生,最好是血液专科医生,注意是要面诊,不是电话咨询;不要因为任何因素(包括:懒人凡事喜欢拖、讳疾忌医心理、怕花时间怕花钱、怕拖累家人)拖到第二天;(当天和面诊是关键词!)3、如果是血小板低于30-20×109/L;必须当天看医生,完全遵照医生建议执行,除外上述建议外,特别提醒要注意安全。4、如果是血小板低于15-10×109/L;建议立即和家人电话联系,特别注意安全,到就近医院住院或留观。5、不论何种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如果合并有皮肤瘀斑、紫癜或者齿龈反复出血等情况,还是建议赶紧去医院看下比较放心。

范晓强 2024-04-14阅读量248

儿童荷尔蒙对身高发育的作用及...

病请描述:儿童荷尔蒙对身高发育的作用及异常情况的识别 儿童荷尔蒙在身高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荷尔蒙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调节着儿童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正常的荷尔蒙水平对于儿童的身高发育至关重要,而异常的荷尔蒙水平可能导致身高发育的问题。本文将介绍儿童荷尔蒙对身高发育的作用,以及一些常见的荷尔蒙异常情况的识别。 一、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一种由垂体腺分泌的荷尔蒙,它对儿童的身高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骨骼肌的发育,从而影响儿童的身高增长。 生长激素缺乏症:如果儿童体内缺乏生长激素,可能导致生长迟缓或矮小症。常见的症状包括身高增长缓慢、成年后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面部特征略有不同等。 生长激素过多症:生长激素过多可能导致巨人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表现为异常的身高增长和肢端肥大。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关节疼痛、头痛、视力问题等。 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荷尔蒙,它们在儿童的身高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甲状腺激素调节着儿童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骨骼的生长和骨骼肌的发育。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过度的代谢活动,从而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常见的症状包括身高增长过快、骨龄提前、骨骼发育不协调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代谢减慢,从而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常见的症状包括身高增长缓慢、骨龄滞后、骨骼发育不协调等。 三、性激素 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荷尔蒙,它们在青春期期间对儿童的身高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性激素促使儿童的骨骼发育成熟,从而影响身高的增长。 性早熟:性早熟是指在7.5岁女孩和9岁男孩之前出现第二性征的情况。早熟可能导致儿童的骨骼发育过早成熟,从而限制身高的增长。 性迟发育:性迟发育是指在14岁女孩和15岁男孩之后仍未出现第二性征的情况。迟发育可能导致儿童的骨骼发育滞后,从而影响身高的增长。 识别荷尔蒙异常情况的关键在于观察儿童的生长曲线和发育特征,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果儿童的身高增长缓慢、骨龄滞后、骨骼发育不协调等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小明的父母注意到他的身高增长速度相比同龄人较慢,并且自从进入青春期后发育更加迟缓。他们开始感到担心,决定寻求我的专业意见。经过检查,我发现小明的身高发育问题与荷尔蒙异常有关,并向他们解释了荷尔蒙对于身高发育的作用以及异常情况的识别方法。 荷尔蒙在儿童身体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骨骼生长和性成熟有关键影响。我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荷尔蒙分泌异常,可能导致身高增长缓慢或停滞,甚至影响性特征的发育。 我进一步解释了异常荷尔蒙分泌的一些常见情况,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他们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怀疑荷尔蒙异常导致身高发育问题,应该及早咨询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评估。 鉴于小明读取青春期之后身高增长缓慢,我建议他进行一系列的血液检查,以评估他的荷尔蒙水平。这些检查可以包括生长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等的测量。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荷尔蒙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小明的父母非常重视我的建议,并带他进行了相关的检查。结果显示,小明的生长激素水平较低,且甲状腺功能稍有减退。我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生长激素治疗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随着治疗的进行,小明的身高增长速度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性发育也开始逐渐进展。小明和他的家人为这些变化而感到高兴,他们明白荷尔蒙在身体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意识到及早发现和处理荷尔蒙异常对于促进身高发育极为关键。我也为小明的进步感到满意,并继续跟踪他的荷尔蒙水平和身体发育情况。 总结起来,儿童荷尔蒙在身高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荷尔蒙异常可能导致身高发育问题,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性激素异常等。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情况,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儿童的身高发育正常。除了荷尔蒙异常,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如遗传因素、营养摄入和生活习惯等。家长应注意提供均衡的饮食,保证儿童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鼓励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果家长对儿童的身高发育有任何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评估和指导。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2024-04-12阅读量1423

碘-131治疗会致白血病吗?

病请描述:      碘131是一种放射性β衰变核素,能发射β射线和γ射线,最主要的针对器官为甲状腺,国际上已经将碘131作为治疗甲亢的首选方法。碘131治疗甲亢具有疗效好、方法简便、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点。碘131治疗甲亢有无致癌与白血病作用曾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病例长期随访的资料表明,碘131治疗后白血病发生无增加。在81000例甲亢是碘131治疗的病人中,经过多年随访,发现白血病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增高。在放射碘治疗后短期内( 治疗后 3~5 天) 需要隔离治疗, 只需与病人保持 1.5到2米的距离即可。给病人治疗用的核素是适量的, 不会引起大的不良反应。

钟华 2024-04-11阅读量72

优秀卵子最爱的4个生活习惯,...

病请描述:怀孕的第一步,是有好的卵子和精子 卵泡发育情况 也就成为了很多备孕女性十分关注的问题 若卵泡发育不良或是无法排出 就会大大影响备孕的进程和结果 通常来说,卵泡直径达 18~25mm 时即为成熟卵泡,外形饱满,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壁薄而清晰,这样的“好卵泡”排卵后更容易受孕。 不过,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卵泡成熟、排卵时的直径会因人、因月而异,有的长到15mm就排了,有的却憋着劲长到25mm甚至更大。那么,大卵泡和小卵泡的区别在哪里? 首先,卵子与卵泡是同步发育的,卵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卵子的质量。通常来讲,大卵泡的发育程度较好,卵子质量也好;而小卵泡发育程度低,可能导致卵子质量较差。 其次,大卵泡里有更多的卵泡液,会与卵子一同排出,释放更多的雌、孕激素,让子宫内膜这片土壤更肥沃,为受精卵着床提供更多的“养分”。 最后,大卵泡排卵后会形成更大的黄体,产生更多的雌、孕激素,也就是黄体功能更好。 当然卵泡也不是越大越好,有的卵泡成熟但不破裂,卵泡就会继续长,长到30~40mm,便失去了排卵能力,发生黄素化,也属于异常情况。 卵泡就像种子,饱满、圆润才好,如果卵泡的两个径限差距≥3mm就叫扁卵泡,如B超显示15mm× 20mm,则说明卵泡质量不佳。 有人觉得,如果有很多卵泡同时发育,是不是可以怀多胞胎?这岂不是美事一桩吗? 实际上,如果一侧的卵巢同时有多个卵泡发育,但没有明显的优势卵泡,可能是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这种情况最终只会导致哪个卵泡都长不大、长不好,很难正常排卵与受孕。 卵巢能够正常排卵,受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功能的正常反馈与调节,如患过脑炎、头部外伤,出现Kallmann综合征,则可能引起女性月经失调、不排卵、闭经等症状。 垂体病变,如垂体腺瘤、高泌乳素血症等问题,会引发女性闭经及卵巢排卵异常。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早衰、卵巢巧克力囊肿、功能性卵巢肿瘤等影响卵巢排卵。卵巢巧克力囊肿比较严重,破坏了卵巢的组织令到不能排卵。 如甲亢、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柯兴氏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肿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影响卵巢生殖轴功能的正常调节,继而影响女性排卵。 重症糖尿病等也会影响卵巢排卵障碍,导致不孕。 如果女性朋友工作生活精神压力过大,都会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间接导致女性卵泡发育不好。还有很多女性朋友由于压力过大暴饮暴食或厌食,体重暴增暴减导致内分泌紊乱,这就直接影响女性的卵泡发育。 很多女性朋友患有肾虚、宫寒等疾病,这种疾病对于女性卵泡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影响女性卵泡的生殖健康。 一般会通过直接刺激卵巢等生殖系统,恢复卵巢正常功能,促使卵泡发育成熟。可遵医嘱选择促排卵方案,运用促排药物诱导卵子成熟、排出。同时注重生活习惯的改善。 在肩负着巨大压力的同时,要学会劳逸结合,放松身心。平时应注意每天最好在晚 11 时前入睡,因为人在睡后一个半小时即能进入深睡状态。 如在晚上 10 ~ 11 时上床,则人的深睡时间在午夜 12 时至次日凌晨 3 时,这时人体的体温、呼吸、脉搏及全身状态都已进入最低潮,利于机体功能恢复。起床时间则应以早晨 5 ~ 6 时为宜。 一旦发现有妇科炎症应及早治疗,防止卵巢受到感染。 针对卵巢早衰造成的卵泡发育问题治疗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因此,作为女性要了解卵巢早衰的病症及危害,一旦发现自己月经量减少或突然停经,要及时解决,切不可拖延,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保持每周一到两次的和谐性生活,能够使女性拥有一个很好的内分泌环境,有利于卵巢健康。另外,劣质日化用品中所含有的苯、汞化合物、烃类替代物、烷基磺酸盐等成分都可以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对女性健康造成影响。 过度的挑食、节食都会造成营养不良,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适量的多吃一些含有植物类雌激素的食物,因为很多时候女性会出现不排卵的情况多半是因为体内雌激素过低所导致。 谷类食物属于植物类雌激素食物,女性多吃谷类食物不仅可以补充雌激素,还能有效促进卵泡的发育,促进排卵增加受孕几率。 而豆类中富含有植物类雌激素的食物有很多,其中黑豆最为典型。黑豆具有很好的促卵泡发育的功效,同时还能够补充雌激素,在月经前以及月经后都应该多吃黑豆,以便于刺激雌激素的分泌。 同时,想要通过食物促进卵泡发育,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可是不能少的。因为卵子的正常发育少不了维生素C的参与,因此为了保证排卵的正常进行,女性朋友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方广虹 2024-04-11阅读量95

怎么判断是不是胎停了?到底为...

病请描述:在门诊常会遇到患者举着血单子或是超声单子来咨询:“医生,能帮忙看下么,我家宝宝是不行了吗?他(她)是停止发育了吗?” 1如何判断胎儿停止发育的呢? -1-计算真实孕周: 首先医生需要了解受孕的天数,也就是孕周。医生所说的孕周是建立在标准月经的基础上,即28到30天的月经周期。打个比方,同样是停经8周,假如你的月经周期规律,那么停经周数就是医生所谓的孕周;而假如你的月经周期是40天,那么停经周数减去1.5周才是你的孕周。这个是通过月经周期来推算孕周,方便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偏差。 现如今有相当多的人是算计着怀孕的,比方说有人通过测定基础体温,有人使用排卵试纸,还有人在医院中进行排卵监测,那么这时孕周的计算就是:排卵期同房日距就诊日周数+2周。总的说孕周的推测是医生判断胚胎发育是否正常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医生能大体判断胎儿的发育是否正常。通常胎囊在5周出现,胎心在7周出现。那么要判断胎停的标准一定不是平均水平,而是最差的情况。首先介绍的是判断胚胎发育是否正常的金标准---超声。 -2-血孕酮下降不都说明胎儿死亡: 孕酮是支持妊娠的一个重要的激素,在早孕的早期是由卵巢产生,这一期间它会波动的上升,到了孕8-9周,随着胎盘的出现和增大,胎盘分泌的孕酮逐渐增多,这时卵巢就推出了历史舞台,不过在这个任务交接过程中会出现一个小的血孕酮下降峰。胎儿即便是存活的,孕酮也不会持续的长,稍许的波动是可能的。 而反过来说,胎儿死亡之后,它对母体发话了:“别给我营养啦!我已经不行了。”所以孕酮会非常低,一般低于5ng/dl时,多提示胎停。不过因为现在很多孕妇早孕期都使用黄体酮保胎,所以孕酮的判读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3-血hcg不降并不是胎儿还活着: HCG的英文名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怀孕早期HCG<5000-6000IU/L时,它会在48小时翻倍,而之后会继续增长,但决不会再翻着翻得长了。不过HCG上涨也是有头的,一般在10万左右,也有高到20万的。 不过HCG上涨说明营养胚胎的滋养细胞还在存活,并不说明胚胎还活着。胚胎停育早期多数情况下HCG下降,早孕反应消失,而少数却不是罕见的情况是HCG继续上涨,早孕反应依旧,而超声已经提示胎停了。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HCG还在上涨,胎儿还活着。 4、诊断胎停的金标准:超声 超声下观察到的早期胚胎会分为几个部分:胎囊,卵黄囊,胎芽。而其中真正发育到最后成为胎儿的是胎芽,其他的或是会逐渐萎缩(卵黄囊)或是成为胎儿的附属产品。 这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出现都提示胎停。 超声报告中最容易理解的胎停是胎心从有到无。 而光是胎囊长却不长胎芽是如何判断的呢?假如孕囊的平均直径≥2.5cm,而没有胎芽出现,就可以明确诊断胎停了,临床上非常常见盲目的等待,孕囊长到了5cm仍痴痴等待着,而却并不是少数。 对于迟迟不出现的胎心,又该如何适时地作个判断呢?如果胎芽大于7mm而没有胎心,说明胎儿发育异常。 另外超声还常常提到的卵黄囊,它其实是一个营养胎芽的东东,如果有了卵黄囊后11天仍没有胎心,那么就不要再继续等待了。 总的说来,判断胎停应该从算孕周先行,以超声为主线,并参考血HCG和孕酮。 为什么会发生胎停呢?胎停除了染色体本身有问题导致的胎停育,准妈妈身体的一些隐患也是导致胎停育的罪魁祸首。在准备怀孕之前,准妈妈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调理身体、孕前检查等方式,把这些隐患降到最低。 而对于有过胎停育病史的准妈妈,一定要认真查清导致胎停育的原因,积极对症治疗,排除造成胎停育的身体隐患,以保证再次怀孕能够顺利。 2导致胎停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黄体功能不足: 支持胚胎发育的孕激素在怀孕最初8周,来自妈妈的卵巢,8周之后来自胎盘。如果准妈妈卵巢功能不好,怀孕后体内就无法分泌足够的孕激素来维持胚胎的发育,就可能导致胎停育的问题。 因此,对于月经不规律、黄体功能不佳的准妈妈,最好调理身体,改善了内分泌失调的状况后再准备怀孕。对于因为黄体功能不佳导致过胎停育的准妈妈,再次怀孕时最好尽早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孕激素,以维持正常的激素水平。 -2-甲状腺功能异常: 除了黄体功能不足,另一个因为内分泌紊乱导致胎停育的重要原因就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准妈妈如果存在甲亢或是甲减的问题,都可能导致胚胎停育、流产或胎儿畸形。 因为很多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人并没有明显症状,建议准妈妈在孕前检查时,最好进行相关的检查,加以排除。 -3-子宫异常: 先天或后天的子宫异常有很多类型,比如子宫纵膈、子宫肌瘤、宫腔粘连等,都存在导致胎停育的风险。好在很大一部分的子宫异常问题,都可以通过B超等专科检查及时发现,在怀孕前治疗和改善。 因为子宫异常导致过胎停育的准妈妈,一定要首先治疗好子宫的相关疾病后,再准备下一次的怀孕。 -4-感染: 通常在孕前检查或是孕早期产检时,医生都会建议准妈妈进行优生五项又名致畸五项(英文缩写TORCH)的检查。通过对病毒抗体的检查,来判断准妈妈的身体是否处在某种病毒的急性感染期。如果准妈妈处在风疹、巨细胞或是弓形虫等病毒的急性感染期,的确可能导致胚胎的畸形或死亡。 建议准妈妈度过急性感染期,IgM抗体转阴后,再受孕比较妥当。 -5-高龄: 随着准妈妈年龄的增长,导致胎停育的几率也会逐渐增加。最新资料显示,准妈妈年龄处于20~30岁之间,发生胎停育的几率只有9%~17%;如果到35岁,比例就上升到20%;40岁比例上升到40%;到45岁时,比例就高达80%了。 -6-有自然流产病史: 有自然流产病史,发生胎停育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一旦发生自然流产,一定要查清原因,积极治疗,以免影响第二次怀孕。 -7-吸烟、喝酒: 可能导致胚胎停育或致畸。因此,整个孕期,准妈妈都应该尽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8-用药不慎: 准妈妈在怀孕早期如果服用了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就有导致胎停育的风险。因此,如果是计划怀孕的准妈妈,应该了解在孕早期出现嗜睡、头疼,甚至低烧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可能是孕期反应的表现,用药一定要谨慎。 -9-叶酸水平低: 如果准妈妈体内叶酸浓度过低,会增加6~12周胎停育的风险。因此,建议准备怀孕的准妈妈从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小剂量叶酸 -10-精子异常: 研究发现,准爸爸的精子异常,可能导致空泡卵的出现,也就是妊娠囊已经发育到很大了,却没有胎芽出现的情况。 因此,准爸爸在准备怀孕阶段,要尽量规律作息、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提升精子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排除病因,好好备孕,祝大家早日好孕!

方广虹 2024-04-09阅读量246

出现这些症状,警惕垂体瘤预警...

病请描述:  垂体瘤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但由于垂体瘤的类型较多,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没有特异性,很难第一时间被发现,是一个非常容易误诊的疾病。例如,如果你突然出现视力下降,你会选择眼科就诊;或是发现不孕不育,你会选择妇科或男科就诊,而这恰恰也是垂体瘤的一些症状,如果患者根据首发症状去了对应的科室就诊,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疗效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得了垂体瘤。   哪些症状是垂体瘤常见的信号呢?   垂体瘤常见信号一:性欲下降、月经紊乱、不孕不育   泌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腺瘤,会影响到男性性功能,如性欲下降。更常见的是引起女性的月经紊乱、月经减少、稀少或者是停经,甚至是不孕不育。如果患者出现了以上症状,到妇科、男科治疗没有效果的时候,也应该去神经外科作检查,排除垂体瘤的可能。   垂体瘤常见信号二:脚大、手指大、嘴唇大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是生长激素腺瘤的常见症状,有些患者会明显表现为鼻大、嘴唇厚、手大、脚大。郭英教授介绍说,在临床上,我们会碰到一些病人发病后,穿鞋子的码数会不断增加,成年人原来可能穿40码鞋子,有可能会穿到45码,增长的速度很快。另外,此类病人的脸型也很特殊,看上去颧弓突起,鼻子也大、嘴唇也厚实,像特写的画面。生长激素腺瘤主要是对肢体和面部的影响,如果出现了这些明显的症状,建议大家考虑是否得了垂体瘤。   垂体瘤常见信号三:视力下降   当垂体瘤的不断增大,会对周围的重要组织产生压迫作用,最常见的是视神经,会引起视力、视野的改变。通常来说短期出现视力下降,就需要高度怀疑垂体瘤。在临床上,我们有过这种病人,病人发现视力下降,一直看眼科,看了好长时间都没发现是什么问题,到后面压迫很厉害了,最后才考虑到是垂体瘤,做了检查后证实是垂体瘤。   垂体瘤常见信号四:甲亢表现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常常表现为多汗、多食、消瘦、乏力、心率快、易激动、突眼及甲状腺肿大。大部分甲亢是由于甲状腺自身的病变导致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由垂体腺瘤过度分泌促甲状腺素,从而促进甲状腺体增生,分泌甲状腺素引起甲亢。患者如果有甲亢的症状,可先查看有无甲状腺本身的问题。但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会有垂体的问题,这样不至于导致误诊。   如果出现了以上四种常见的信号,我们就需要警惕垂体瘤了,可到医院作以下的检查:视力视野检查、垂体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   目前,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泌乳素腺瘤,药物控制最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泌乳素水平,泌乳素水平回到正常以后,相应的生育能力、性功能、月经紊乱等问题也会随之恢复。   手术的目的不仅在于有效切除肿瘤,而且还要尽力保留正常的腺垂体组织,减少压迫,力争激素水平回到正常,恢复正常内分泌生理。最常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近年来经蝶窦术式不断改进,同时应用最新的神经内窥镜技术,在术中更清晰看到肿瘤及其周围的结构,使得手术更微创、更精细,肿瘤切除更彻底,相应的术后并发症也减少。

赵天智 2024-04-07阅读量108

出汗多是身子虚吗?了解关于&...

病请描述:有人说出汗多是身体虚的体现,也有人说多出点汗更好,身体在排毒,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 今天,微医君就和大家聊聊关于“出汗”的话题。 出汗多是身子虚吗? 出汗,是人体散热的一种手段,在我们的皮肤神经中,有一种叫「交感神经」的,专门负责向汗腺下达脑和脊髓发出的出汗命令,当体内或外界温度升高,这些神经受刺激而兴奋,指挥汗腺增加分泌,人体出汗就会增多。 但是,出汗多少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每个人身上汗腺并不一样多,一般人的汗腺总数约为几百万个,但有的人汗腺高达1200万个之多,自然也更容易流汗;另外,新陈代谢旺盛的人体内产热更多,也更容易出汗,容易激动、紧张、急躁的人,出汗量也较多。 可见,出汗多有多种原因,并不一定是身子虚。至于因一些疾病(比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佝偻病等)造成的多汗,一般同时还会伴有其他症状。 不容易出汗,是不是就不好? 有人容易出汗,也有人不容易出汗,出汗量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要没有出汗少到伴有嗜睡、乏力、精神不集中等问题,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感,体检也没有显示哪个内脏器官不好,那么就不必过于在意。真正的病理性少汗和无汗的情况时很罕见的。 这些出汗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1、手心总冒汗 一般来说,健康的人群手是很少会出汗的,即使夏天很热,手心最多也就是微微湿润;但有些人不论天气是否炎热,手心都会潮湿,严重的甚至可以湿透一条手帕或是汗液不断滴下,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手汗症”。手汗症的具体病因机制尚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与交感神经紊乱有关。 应对措施: 如果只是普通的轻微出汗,可不做处理;如果手汗严重(即“手汗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干切断术。这种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切0.5cm~1cm不等的单孔或双孔,科室可选择挂胸外科。 2、腋窝出汗有狐臭 人体有两种汗腺:一种是小汗腺,分泌出来的汗液无色透明,也不怎么臭;另一种是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会阴、足部等地,分泌的汗液经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后会产生臭味,腋臭也就由此而来。 大汗腺的分泌主要受性激素的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随着年龄的增大,性激素水平降低,狐臭也可能缓解。 应对措施: (1)使用止汗类产品(比如止汗露、桂花露等),这类产品的主要成分有氯化羟铝、氯化铝、明矾等,可以帮助阻塞汗腺导管开口,吸湿收敛,对皮肤表面的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过效果一般只能维持一两天到一礼拜左右。 (2)手术治疗,可去正规医院的皮肤科选择液氮冷冻、激光或传统手术等方法,将大汗腺连同毛囊一起破坏掉,解决狐臭问题。 3、脚汗太多有脚臭 简单来说,脚臭就是脚汗+细菌的产物。本来,脚上的汗腺就比身体其他部位多,大概有超过25万个汗腺,每天会分泌汗液。而在鞋袜的包裹下,这些脚汗又不容易蒸发,于是在这个相对潮湿的环境下,各种细菌大量滋生,最终分解汗液并产生了有臭味的各种代谢物。 应对措施: (1)足部清洁、保持干燥。每天至少一次用肥皂或温水洗脚、泡脚,尤其注意脚底和脚趾缝的清洁;清洁后将双脚完全擦干再穿鞋袜;定期修剪脚趾甲、去死皮;避免光脚穿鞋。 (2)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鞋袜要及时清洗、更换;定期用衣物消毒液对袜子进行统一消毒,一双鞋子避免连续穿超过2天。 (3)足部可使用杀菌止汗产品,如果脚汗严重,需到医院就诊排除甲亢、垂体功能紊乱、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4、睡觉时容易出汗 有的人在夜间睡觉时常会有出汗,稍稍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睡眠环境并没有过热,却依然出现皮肤发红、出汗,甚至大汗淋漓的情况,也被称为“盗汗”。 造成盗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绝经,感染结核病、心内膜炎、骨髓炎,患有淋巴瘤、白血病、低血糖,激素紊乱等。不过,绝大多数的盗汗患者还是属于“原发性多汗”,即没有明确疾病原因,但交感神经的神经节过于或者易于兴奋,通常与基因有关。 应对措施: 如果不是出汗过多影响生活,不要盲目治疗或进补;如果盗汗严重影响睡眠,且伴有低热或体重不明原因的下降,可先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有上述疾病,然后对症治疗。 关于出汗的5个常见误区 1、发烧时捂出一身汗就能退烧吗? 常听人说发烧时,捂出一身汗就好了,但其实那身汗是退烧阶段身体自发散热的结果,并不是捂出来的,捂热也并不会帮助退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量穿得轻薄一些,还要保证凉爽舒适的环境,这样才能帮助散热。 2、出汗=身体在排毒? 说到底,出汗不过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在运动、天气炎热或其他使体内产热的因素的作用下,人体体温升高,这时候流点汗可以为身体散热,降低点温度。但排汗并不等于排毒。 汗液中绝大部分都是水,其它还有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乳酸、脂肪酸等物质,流汗尽管排出了部分机体代谢物,但效果微乎其微。就以尿素来说,在肝脏产生后融入血液,最后大部分都是通过肾脏由尿排出,靠流汗排出的那点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每天大量出汗就能减肥? 用出汗量来衡量运动减肥效果,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做法。运动时,肌肉活动产生大量热量,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必须增加汗液分泌以促进散热。这时候你去称体重,确实会觉得轻了一些,但这流失的是水分而不是脂肪,只要及时补充水分,体重就很快就会回来。所以,运动减肥的效果不能以出汗多少作参考,还是要看运动过程中脂肪转化为热量的程度。 4、蒸桑拿多出汗可以帮助排尿酸、治痛风? 确实,汗液中含有尿酸,所以出汗也能排出一些尿酸,但这部分的量实在太少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来做一个对比,由于汗液中尿酸的浓度最高大约为35.7μmol/L,假设一个人每天可以出汗4~5L,那么每天通过汗液排出的尿酸大约为143~178.5μmol左右,而人体每天随尿排出的尿酸却大约有1500~4500μmol。 所以,与其靠大量出汗来排尿酸,还不如多喝水、多排尿。而且要注意的是,大量出汗后人体水分丧失,反而会导致血液浓缩,血尿酸相对浓度升高,诱发痛风发作,因此在出汗的同时也要注意补水。 5、孩子睡觉出汗多是缺钙吗? 从生理上来说,儿童本来就比成人更容易出汗,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机体的代谢十分旺盛,加上活泼好动,产生的热量也会比较多。只要孩子发育良好,身体无任何不适,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盲目给孩子补钙或吃药。 还有一些病理性出汗,比如佝偻病、结核杆菌感染、心脏疾病、糖尿病、低血糖等,一般宝宝除了多汗,还会出现易激惹、易烦躁、枕秃、消瘦、午后低热等异常症状,这就需要到医院进行系统诊治,明确宝宝多汗的原因再进行治疗了。

健康资讯 2024-04-01阅读量346

儿童荷尔蒙对身高发育的作用及...

病请描述:儿童荷尔蒙对身高发育的作用及异常情况的识别 儿童荷尔蒙在身高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荷尔蒙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调节着儿童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正常的荷尔蒙水平对于儿童的身高发育至关重要,而异常的荷尔蒙水平可能导致身高发育的问题。本文将介绍儿童荷尔蒙对身高发育的作用,以及一些常见的荷尔蒙异常情况的识别。 一、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一种由垂体腺分泌的荷尔蒙,它对儿童的身高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骨骼肌的发育,从而影响儿童的身高增长。 生长激素缺乏症:如果儿童体内缺乏生长激素,可能导致生长迟缓或矮小症。常见的症状包括身高增长缓慢、成年后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面部特征略有不同等。 生长激素过多症:生长激素过多可能导致巨人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表现为异常的身高增长和肢端肥大。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关节疼痛、头痛、视力问题等。 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荷尔蒙,它们在儿童的身高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甲状腺激素调节着儿童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骨骼的生长和骨骼肌的发育。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过度的代谢活动,从而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常见的症状包括身高增长过快、骨龄提前、骨骼发育不协调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代谢减慢,从而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常见的症状包括身高增长缓慢、骨龄滞后、骨骼发育不协调等。 三、性激素 性激素是由性腺分泌的荷尔蒙,它们在青春期期间对儿童的身高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性激素促使儿童的骨骼发育成熟,从而影响身高的增长。 性早熟:性早熟是指在8岁女孩和9岁男孩之前出现第二性征的情况。早熟可能导致儿童的骨骼发育过早成熟,从而限制身高的增长。 性迟发育:性迟发育是指在14岁女孩和15岁男孩之后仍未出现第二性征的情况。迟发育可能导致儿童的骨骼发育滞后,从而影响身高的增长。 识别荷尔蒙异常情况的关键在于观察儿童的生长曲线和发育特征,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果儿童的身高增长缓慢、骨龄滞后、骨骼发育不协调等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小明的父母注意到他的身高增长速度相比同龄人较慢,并且自从进入青春期后发育更加迟缓。他们开始感到担心,决定寻求我的专业意见。经过检查,我发现小明的身高发育问题与荷尔蒙异常有关,并向他们解释了荷尔蒙对于身高发育的作用以及异常情况的识别方法。 荷尔蒙在儿童身体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骨骼生长和性成熟有关键影响。我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荷尔蒙分泌异常,可能导致身高增长缓慢或停滞,甚至影响性特征的发育。 我进一步解释了异常荷尔蒙分泌的一些常见情况,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他们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怀疑荷尔蒙异常导致身高发育问题,应该及早咨询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评估。 鉴于小明读取青春期之后身高增长缓慢,我建议他进行一系列的血液检查,以评估他的荷尔蒙水平。这些检查可以包括生长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等的测量。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荷尔蒙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小明的父母非常重视我的建议,并带他进行了相关的检查。结果显示,小明的生长激素水平较低,且甲状腺功能稍有减退。我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生长激素治疗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随着治疗的进行,小明的身高增长速度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性发育也开始逐渐进展。小明和他的家人为这些变化而感到高兴,他们明白荷尔蒙在身体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意识到及早发现和处理荷尔蒙异常对于促进身高发育极为关键。我也为小明的进步感到满意,并继续跟踪他的荷尔蒙水平和身体发育情况。 总结起来,儿童荷尔蒙在身高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荷尔蒙异常可能导致身高发育问题,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异常和性激素异常等。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情况,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确保儿童的身高发育正常。除了荷尔蒙异常,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如遗传因素、营养摄入和生活习惯等。家长应注意提供均衡的饮食,保证儿童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鼓励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果家长对儿童的身高发育有任何疑虑,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评估和指导。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2024-03-28阅读量1384

注意!以下行为都在消耗你的甲...

病请描述:注意!以下行为都在消耗你的甲状腺!     “熬夜,熬的是甲状腺寿命”,这是最近一个很火的热搜。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熬夜是影响甲状腺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会导致免疫系统下降,增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风险。那么除了熬夜,还有什么行为对甲状腺有损害呢?关注费医生,我来为你解答。 1、经常生闷气 情绪不稳、经常生闷气都会影响人体的激素水平,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代谢。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对于保护甲状腺很有好处。 2、甲状腺结节一刀切 有些人一旦发现结节,就选择做手术切掉一了百了。但甲状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大多数良性结节是不需要切除的,就连低危的微小癌也可以观察随访。“一刀切”不是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切除也有很多弊端,比如会留疤、切除不彻底会容易复发、可能伤害神经、甲状旁腺等。因此一定要了解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已的治疗方式。 3、摄入过多或过少的含碘食物 碘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含碘食物包括海带、紫菜、海产品等。如果碘摄入过多,会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激素,引起甲亢;摄入过少,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引起甲减或地方性甲状腺肿。因此,要注意适量摄入适量的含碘食物。 4、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辣椒、花椒、胡椒、大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刺激甲状腺,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失衡。已经有甲状腺疾病的人来说,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加重症状。 5、治疗“急功近利” 如果治疗甲状腺疾病时盲目停用或随意更换药物,都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平衡,造成病情反复或加重。因此,在治疗甲状腺疾病时,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切忌急功近利。 甲状腺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功能等。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甲状腺。    

费健 2024-03-19阅读量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