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口周皮炎 > 内容

口周皮炎内容

卢丙仑教授:“面膜”还是“面...

病请描述:        近几年对于化妆品行业来说,可称得上是“面膜年”,各种新的面膜品牌层出不穷,各大厂家相继推出自己的面膜品牌。去年九月份的广州美博会简直就变成了面膜展览会,把面膜消费推向了新一轮高潮。        某几个新晋品牌月销量甚至达到数百万片,光速掏空消费者的腰包。面膜的生产厂家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改变,包材商、原料商、加工厂都趋之若鹜,连不少电子厂(高科技纳米面膜)、卖菜的大婶(有机果蔬面膜)都纷纷改行专门制面膜了。        这一切,不得不感谢微信的朋友圈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形式,朋友圈面膜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危机。朋友圈传播产品,确实是方便了消费者接收产品的信息;但过于泛滥,带给大家困扰,与此同时,鱼龙混杂的东西也随之渗透进来。        可靠消息称,去年和今年,很多生产糖皮质激素的药厂,出货量比以前大十倍不止。这些糖皮质激素到了原料商手中,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名字——“美白素”,然后就进入了化妆品生产工厂的产品线中,最后流到消费者手中,变成了各种“童颜神器”、“中国好面膜”、“特效嫩肤”、“一片顶七片”、“一夜变白”等等神乎其神的特效面膜了。        究竟“中国好面膜”是美颜神器还是毁容杀手?科学家告诉我们,选择要理性,因为长期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美白面膜,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        长期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Hormone Dependence Dermatitis,HDD),有关这类话题的新闻报道和文章,大家肯定见得不少了。        但是,什么是激素依赖性皮炎?什么类型的护肤品会含有激素?含有什么激素?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开始今天的话题讨论。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被称为“皮肤鸦片”, 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激素缓解红、肿、热、痒等症状立竿见影,对多种炎症性皮肤疾患作用迅速而强大,成为皮肤科最常用的外用药物。添加了激素的面膜,可以在短时间内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并且可以使皮肤的毛细血管强烈收缩,临床的效果就是“有痘祛痘、有红祛红、四小时美白。”        然而,激素的作用原理是减弱人体炎症反应,它不能抗菌,使用激素的时候,脸上的微生物环境并没有改善;并且,激素会抑制肌肤的新陈代谢,包括蛋白质、脂类等物质的代谢。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皮肤的最外层,也就是角质层,一直在默默无闻的保护着我们,长时间外用激素产品时,角质层的脂类和蛋白质代谢基本处于被抑制的状态。也就是说,只有老的角质层剥落,没有新的角质层细胞补充,久而久之,皮肤角质层就越来越薄,到最后,肌肤就是在“裸奔”。        角质层变薄只是肌肤受损的一个方面,受激素的抑制作用影响,皮肤的免疫能力会逐渐减弱,经不起刺激,肌肤变得越来越敏感;脂类的合成被抑制,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胆固醇等脂类组成的脂质双分子层的完整性就会逐渐被破坏,皮肤就会失去锁住水分的能力,阻止不了外界物质侵入体内;一旦停止使用含激素的产品,皮肤就会突发性的变红,发痒,长痘,肌肤会变得特别的干燥、敏感、出现红血丝,严重还会皮肤萎缩,这就是激素依赖皮炎。        停用带有激素的产品,换成安全可靠的产品,就会出现脸红,发热,刺痒等症状,这叫断激素过敏症(就像一个瘾君子一样,吸食不到毒品),消费者以为是新买的产品不好,又换回原带有激素的产品,症状会立刻减轻;如此反反复复,一直在“激素”的路上越陷越深。        我们来概括一下长期外用激素可能出现的皮肤问题: 1.皮肤敏感,出现皮肤干燥、紧绷感、烧灼感、刺痛感、瘙痒感等不适,角质层变薄; 2.毛细血管弥扩张(红血丝); 3.毛孔粗大,“汗毛”异常增多、增粗(多毛症); 4.色素减褪或色素沉着; 5.表皮萎缩、起皱,干皮症; 6.紫癜(皮下出血); 7.痤疮样皮炎; 8.毛囊炎; 9.口周皮炎; 10.过敏型接触性皮肤炎; 11.酒糟鼻样皮炎; 12.创伤修复延迟; 17.霉菌或细菌感染; ……        相信以上的描述大家都会触目惊心,激素依赖性皮炎一旦确诊,正规治疗最快也需要3-6月的时间。总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面对铺天盖地的产品,选择之前千万慎重再慎重,且用且珍惜!

卢丙仑 2016-08-24阅读量4388

口周炎4原因

病请描述:        口干舌燥、双唇红肿长达半年,不一定是火气大的问题!1名40岁廖姓妇人,嘴巴红肿热痛,近半年来深受香肠嘴所苦,吃中药降火气不见改善,擦过敏药和尝试各式偏方也不见好转,每天上班只能靠口罩遮掩,直到最近才被正确诊断出罹患慢性口周炎,擦药3天终于消肿。 压力大+舔咬嘴唇 妇人口周炎发作        妇人表示,今年端午节前后,觉得嘴唇很干,甚至皲裂至流血,即使勤擦护唇膏帮助伤口愈合,也只能改善1天,第2天嘴唇便出现严重脱皮、脱屑的状况,严重影响外观。刚开始,妇人以为是火气大的问题,但吃了1个月中药无效后,再咨询皮肤科诊所医师,使用口服抗过敏和外用药膏,但病情老是时好时坏。        直到最近,妇人的嘴唇和四周又出现严重的肿胀脱皮症状,道听途说可能是干燥过敏导致,因此在发炎的嘴唇四周猛敷面膜和化妆水,结果不但无效,甚至变得更肿,每天只能戴口罩上班。        最后诊断妇人罹患慢性口周炎的童综合医院皮肤科医师李俊谅表示,患者从不化妆或使用唇膏,推断应是压力因素,无意间产生咬嘴唇或舔嘴唇的下意识动作,加上患者一直未获得正确诊断与治疗,导致发炎范围变大,从唇炎变成口周炎。 正确治疗+护唇保养        医师说明,慢性口周炎和唇炎是指唇部、口角和口部周围皮肤,长期呈现干燥、脱皮、皲裂、肿胀、红皮的现象,患部会感到灼热、发痒和疼痛感,严重者在口角呈现细小裂痕,甚至糜烂,还会反覆结痂。 口周炎4原因 1.刺激性口周炎:口周炎多与不良的舔嘴唇、咬嘴唇、吃奶嘴有关,因人体唾液中的酵素能破坏皮肤皮脂层。这些习惯多发生在儿童。 2.日光性口周炎:部分户外工作者则因日晒刺激导致。 3.敏感性口周:唇膏、牙膏、刺激性辛辣食物所引起的口周皮肤炎。 4.营养缺乏:极度偏食者,可能因缺乏锌而引发口周炎。 小贴士        医师表示,治疗口周炎时必须移除致病因素,开立低敏感性类固醇药物,减轻炎症和敏感病征,若伤口细菌感染,则要配合外用抗生素。若有口周炎情况者,平时可补充维他命B,避免舔、咬嘴唇的坏习惯,慎选低敏度、不含色素和防腐剂的护唇膏,保持唇部湿润。

卜银忠 2016-06-15阅读量7304

激素的正确使用

病请描述: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执笔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过敏与临床免疫诊治中心(李邻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顾恒);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温海)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5.02.001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2):73-75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        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1]。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类。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2-4]。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5-6]。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周;尽量不用于 < 12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2-3]。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 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有的药品仍沿用“霜”,作为剂型的属性。        中效激素适合轻中度皮损,可以连续应用4 ~ 6周; < 12岁儿童连续使用尽量不超过2周;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2-3]。常用中效激素有,0.1%糠酸莫米松乳膏和洗剂、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乳膏及洗剂、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及软膏、洗剂、0.12%戊酸倍他米松泡沫、0.025%氟轻松软膏及乳膏、0.2%戊酸氢化可的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洗剂、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及洗剂、0.05%丁酸氯倍他松软膏等。        弱效激素适用于轻度及中度皮损(包括儿童皮肤病、面部和皮肤柔嫩部位),可以短时较大面积使用,必要时可以长期使用。常用弱效激素有,0.05%地奈德软膏、乳膏、凝胶、泡沫剂及洗剂、0.1%戊酸倍他米松洗剂、0.01%氟轻松乳膏及0.05%氟轻松溶液、0.025%曲安奈德乳膏及水剂以及外用各种剂型的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和地塞米松制剂如,0.5%醋酸氢化泼尼松软膏、0.05%醋酸地塞米松软膏、0.025%醋酸氟氢可的松软膏等。        3. 治疗指数与软性激素:治疗指数是用来评价外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及全身不良反应的一个指标。治疗指数 = 治疗21 d后症状改善75% ~ 100%的患者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受抑制的患者数。治疗指数越高,全身吸收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越少。        软性激素是指激素全身吸收很少或者在皮肤内被吸收后能迅速地被分解代谢为无活性的降解产物,而局部却保留高度的活性,故对HPA轴抑制及其他全身不良反应大为减少,治疗指数大为提高。软性激素适合于老年人、婴幼儿及较大面积使用。国内现有的软性激素有糠酸莫米松及丙酸氟替卡松。需要注意的是,软性激素并不是衡量皮肤局部安全性的标准,提高外用激素安全性的关键,还是在症状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效能最低的激素制剂。 二、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有明确抗炎、抗过敏、抑制免疫及抗增生作用,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局部感染、如加重痤疮、疥疮,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色素改变、激素依赖及反跳、口周皮炎、难辨认癣、难辨认毛囊炎、接触性皮炎、诱发溃疡、诱发毛囊炎或粟粒疹、脂肪或肌肉萎缩等不良反应。眼周使用可能引起眼压升高、青光眼、白内障、加重角膜、结膜病毒或细菌感染,严重者可以引起失明。全身长期大面积应用可能因吸收而造成HPA轴抑制、类库欣综合征、婴儿及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血糖升高、致畸、矮小症等系统性不良反应。 三、适应证、禁忌证和外用前应注意的问题        1. 适应证: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非感染性肉芽肿、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白癜风、斑秃、血管瘤、增生性瘢痕、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        2. 禁忌证:对糖皮质激素或其基质等成分过敏是绝对禁忌。各种皮肤感染,如,真菌、细菌、病毒等感染,酒渣鼻、痤疮、口周皮炎、皮肤溃疡等则为相对禁忌,必须评估风险和效益比,在充分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方可考虑使用。        3. 外用激素前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明确皮肤病的诊断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外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所选糖皮质激素的强度、剂型是否合适;对拟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是否了解;能否在适当时间内控制病情;病情控制后能否很快减量直至停药。应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用药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方法。最后,必须注意,使用激素时不能忽视针对病因和诱发因素的检查和治疗。 四、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初始强度选择:皮肤病的种类和皮损的性质是选择外用激素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原则上是首先选择足够强度激素中的最小强度的激素,避免使用过强或强度不足的制剂。一般角化、苔藓化或肥厚的皮损以及盘状红斑狼疮、白癜风、斑秃、大疱性类天疱疮等疾病的皮损应首选强效激素;轻度的红斑、微小丘疹或脱屑性皮损,尤其是身体柔嫩部位的皮损首选弱效激素;其他皮炎、屈侧银屑病及红皮病可以选择中效激素。        2. 剂型选择:根据皮损性质及部位选择。软膏透气性差,润肤性强,适合肥厚、角化及脱屑性皮损,尤其是掌跖部位者,而不要用于面部等柔嫩部位的非肥厚、角化的皮损。乳膏及凝胶可用于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各种皮损。凝胶、洗剂及溶液剂更适合头皮及毛发浓密部位。酊剂及醑剂适合肥厚、苔藓化的皮损。过度肥厚的皮损激素可以封包以增加疗效。        3. 复方制剂及联合治疗:怀疑合并有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皮损可以使用含相应抗微生物药物的复方制剂1 ~ 2周;斑块性银屑病可以使用含卡泊三醇或他扎罗汀的复方制剂;肥厚、角化皮损可使用含角质松解剂的复方制剂。        4. 使用方法和疗程:治疗开始时选择强度合适的激素连续应用,直至症状控制。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多在1 ~ 2周内控制症状。如果使用2周后疗效不满意,除考虑所用的药物强度是否足够外,还应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是否去除了病因及诱因,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对所用激素过敏及患者依从性等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待病情控制,即瘙痒和皮疹明显消退以后,再换用强度较初始激素强度低的激素维持一段时间或使用非激素制剂。对于某些病因已经去除的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可以停药,而其他慢性复发性疾病,如,慢性湿疹、特应性皮炎等在皮损明显消退后,可以选择下述维持治疗:①长疗程间歇疗法:可在皮损消退后,每周间歇使用1 ~ 2 d,疗程半年左右,可有效减少复发;②序贯疗法:每日使用激素与非激素制剂各1次至皮损完全消退后,再使用非激素制剂间歇维持。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非急性期通常采用序贯疗法,初始选用强效激素或激素与维生素D3衍生物或维生素A酸联合用药或直接使用复方制剂应用2 ~ 4周,至皮损变平、症状控制后用非激素制剂维持治疗2 ~ 3个月。白癜风、斑秃等多需要应用强效或中强效激素3个月以上才能够见到疗效。皮肤血管炎、非感染性肉芽肿、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增生性瘢痕、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常需要长时间间歇性按需用药。        5. 用药次数:一般每天1 ~ 2次,使用次数不宜过多。        6. 药量:指尖单位(fingertip unit, FTU)指从一个5 mm内径的药膏管中,挤出一段软膏,恰好达到由食指的指端至远端指间关节横线间的距离长度的药量,约为0.5 g,可以供双侧手掌均匀涂抹一遍,据此可以推算相应皮损的用药量。 五、特殊人群及特殊部位用药        1. 妊娠或哺乳妇女:外用激素对人类胎儿发育影响尚不完全明确,妊娠期慎用。必须应用时,在取得患者同意后可以使用弱效、中效或软性激素[7]。妊娠早期勿用含氟激素。哺乳期勿在乳部应用。        2. 婴幼儿、儿童及老年人:由于皮肤薄,代谢及排泄功能差,大面积长期应用容易全身吸收产生系统不良反应,一般选择弱效或软性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除非临床特别需要或药品特别说明,慎用强效及超强效激素。在婴儿尿布区不使用软膏(相当于封包会增加吸收)。多数激素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强效激素卤米松的说明书指出2岁以下儿童可以应用,但连续使用不应超过7d。        3. 皮肤柔嫩部位:如面部、眼周、颈部、腋窝、腹股沟、股内侧、阴部等部位皮肤薄,激素吸收率高,更容易产生表皮萎缩、萎缩纹、局部吸收及依赖/反跳综合征,应禁用强效、含氟的制剂。必须使用时,可以选地奈德制剂、糠酸莫米松凝胶或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氢化可的松制剂等。一般湿疹皮炎用药1 ~ 2周,红斑鳞屑性皮肤病2 ~ 3周,其他斑秃、白癜风、红斑狼疮等可以适当延长。        4. 毛发浓密部位:如头皮,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激素,剂型可选溶液、洗剂、凝胶。 六、不良反应的监测        应该主动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建议强效、超强效激素每2周复诊检查1次,中效激素3 ~ 4周检查1次,弱效激素每4 ~ 6周检查1次,观察有无系统及局部不良反应。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对是安全的。国外报告,每周2 ~ 3次(婴幼儿每月不超过15 g,儿童不超过30 g,青年及成年人60 ~ 90 g)的长期维持治疗特应性皮炎,即使使用强效激素也未见明显局部及系统不良反应[8]。连续应用4周,随后4 ~ 8周按需使用钙泊三醇/二丙酸倍他米松软膏治疗体表面积15% ~ 30%的银屑病患者未发现HPA轴抑制[9]。儿童使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3次或0.05%地奈德凝胶每日2次或丙酸氟替卡松洗剂每日2次连续使用4周也未出现HPA轴抑制[8]。 七、结语        本共识是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各位专家的经验多次讨论而成。现有证据表明,外用激素依然是治疗许多皮肤病的首选药物,规范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有效减少疾病复发。不必要的“恐惧”会明显降低疗效[10]。各级医师在激素应用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不良反应监测,逐步改进我国激素的使用规范。        参与共识起草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刁庆春(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王文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方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刘巧(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刘玲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岩(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孙青(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孙仁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李邻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宏毅(广东省中医院);李东宁(辽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杨敏(北京医院);肖生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陈爱军(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建萍(湖南省儿童医院);范瑞强(广东省中医院);郑礼宝(福州市皮肤病医院);赵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施辛(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施惠娟(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柳羲光(黑龙江省医院);徐金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郝飞(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郭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顾恒(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医院);顾军(上海长海医院);晋红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袁小英(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常建民(北京医院);温海(上海长征医院);赖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路雪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许斌 2016-05-18阅读量1.1万

不同皮肤病怎样选择合适的护肤品

病请描述: 皮肤屏障受损性的皮肤病        主要包括如下疾病:        ①干燥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症等;        ②红斑鳞屑性疾病:如银屑病、毛发红糠疹、红皮病等;        ③面部皮炎: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玫瑰痤疮)、口周皮炎、慢性剥脱性唇炎等;        ④角化异常的皮肤病:如鱼鳞病、毛周角化症、剥脱性角质松解等;        ⑤药物导致的皮肤干燥脱屑:如维甲酸、过氧化苯甲酰等;        ⑥生理性皮肤干燥:主要见于老年人或季节气候变化造成的皮肤干燥。        以上疾病多选择舒缓类、清洁类保湿和皮肤屏障修复类的护肤品。

郑建明 2016-05-16阅读量1.2万

不同类型的皮炎都有哪些症状

病请描述:   皮炎有很多种,症状有相似也有区别,那么如何分辨是哪种皮炎呢?以下专家从皮损、好发部位等几方面讲解不同类型皮炎的症状。   不同类型的皮炎都有哪些症状?   1、接触性皮炎的症状:   接触性皮炎表现不一。从暂时性潮红到伴有大泡形成的严重肿胀,常有瘙痒和水泡形成。皮肤的任何部位均可因接触到过敏或刺激物(包括空气传播物)而受累。其特点是皮炎首先仅限于接触部位,以后可播散到其他部位。   2、日光性皮炎的症状:   俗称晒斑,一般在暴晒后数小时内于暴露部位出现皮肤红肿,亦可起水疱或大疱。皮损部位有烧灼感、痒感或刺痛。轻者1—2天皮疹可逐渐消退,有脱屑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重者可伴有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烧、乏力、全身不适等,约一周左右即可恢复。   3、脂溢性皮炎的症状:   多见于30岁至50岁,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与体质有关。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   头皮部位,开始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   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满面油光。皱褶部多见于腋窝、乳房下、脐部和腹股沟等,为境界清楚的红斑、鳞屑、湿润,常伴糜烂、渗出。        4、神经性皮炎的症状:   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主要以瘙痒和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常反复发作。   ①苔藓样皮损。本病的皮损特征为皮肤苔藓化,病变区皮肤呈苔藓样变,暗褐色,干燥,有细碎脱屑。   ②瘙痒。皮损区域阵发性瘙痒,夜晚尤甚,可影响入睡。   ③好发部位。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项、膝、肘、骶等部位;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可泛发于全身。   5、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症状:   皮肤萎缩导致角层变薄,真皮乳头退变,皮肤失去了防止水分丧失的屏障,迅速引起干燥、发炎。发病特点如下:   ①同一部位外用高效皮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干燥脱屑、萎缩、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痤疮、色素沉着异常、酒渣鼻样皮炎、口周皮炎、光过敏、多毛、不易辩认的癣,鱼鳞病样变化等继发症状等。   ②应用上述激素药物一旦停药,1-2日内,用药部位皮肤发生显著红斑、丘疹、皲裂、脱屑、小脓疮、瘙痒和触痛等症状。当再用该药,上述症状和体征会很快减退,如再停用,皮炎症状又迅速再次发作,而且逐渐加重,对激素的依赖性较为明显,尤其以面部、外阴部多见。   ③局部有明显自觉瘙痒或灼热感。   专家提醒:皮炎的基本症状都是瘙痒,严重者寝食难安,有些患者不停的抓搔,很容易出现破皮、红疹、渗液、糜烂,甚至导致皮肤坏死,因此,一旦发现皮炎,一定要及早治疗。

徐丽英 2016-04-23阅读量1.4万

皮肤过敏的人更应关注自己的胃...

病请描述:        每个人都知道病从口入的道理,尤其是皮肤过敏的更害怕高蛋白饮食,我们古老的中医等曾有发物一说。因此,我们接诊过程中常常许多病人问他改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其实许多病是一种误解,未必是食物过敏,更多的是我们的胃肠道出了问题,导致食物进入后消化不好或吸收某些毒素引发疾病。        首先说说我们的胃肠道菌群环境,一般来讲经阴道顺产的人胃肠道菌群环境或皮肤的菌群环境比较与母亲的阴道菌群环境相近,而开腹产的婴儿胃肠道菌群环境及皮肤菌群环境和医院产房的菌群环境更接近,有害菌要多于有益菌,这样的孩子肠道的问题更明显一些,如过早的喂食牛奶等,他要比顺产的小孩更容易发生过敏等,症状也更严重。因此这样的小孩更要提倡母乳喂养,牛奶,鸡蛋添加往后推迟一年左右,让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更完善时添加比较好,而且这样的小孩应该及早补充益生菌,让肠道的有益菌群多起来,这样能增强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有利于肠道的功能恢复与完善。        另外,经常在外面吃饭,有可能把幽门螺杆菌带入胃内,引发胃病,胃黏膜受损就很容易引发胃肠消化不好,加重胃肠黏膜损伤,出现胃漏或肠漏症。病人除有胃部不适,饱胀感,反酸,打嗝,口臭,腹痛腹泻,或便秘等,或大便很臭外,可能有很多其他不适症状,如头痛,瘙痒等,每个人的症状不一样,如有皮肤过敏像湿疹,寻麻疹,口周皮炎,痤疮,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皮肤淀粉样变性,色斑或白癜风等,最好关注一下有无胃肠道或咽喉等黏膜感染,炎症性疾病问题,及早检查治疗。因为胃幽门螺杆菌等有害菌会阻止胃肠道黏膜分泌的二胺氧化酶降解胃肠道中的腐胺等物质,结果大量的组胺等有毒物质过多地进入血液中,引发过敏等皮肤病,这时候,某些不合适的饮食进去后,就会激发它,引起疾病发作或加重。        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的是人体内肠道菌群环境,就如同汪洋大海一般,如果环境好一点,有益生物就会生成旺盛,如肠道偏酸性,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等有益菌就增多,它们保护肠黏膜,维持局部环境的平衡,但如果肠道酸碱度等发生变化,如偏碱性环境,像念珠菌,霉菌,腐败菌等就大量繁殖,它们靠蛋白生活,如果人过多摄入高蛋白,它们就饱餐一顿,排除各种各样废气,这些含大量生物胺的废气进入血液,自然会引发瘙痒,引起多种不适或皮肤病等。而且它们对肠黏膜也引起损伤,让他变得千疮百孔,大分子过敏原等物质就更容易吸入到血液中,导致过敏的发生或加重。        特别是现在快餐的出现,生活的节奏加快,疲劳,压力都对人体免疫力特别是肠道免疫力影响巨大,一旦平衡打破,饮料,卤菜,酒精,零食,某些含组胺的水果等哪怕一点点,都会激发已被有害菌激发的肠黏膜上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大量的组胺进入肠道和血液,引发过敏症状和皮肤炎症性疾病等。        很多人认为我胃口很好,也不拉肚子,不会有问题,其实不然,当你有皮肤病不能及时治愈,你要想到是否胃肠道出了问题,及时检查,补充益生菌,调整饮食结构,皮肤病就可能减轻或治愈不发。

冯爱平 2016-03-29阅读量1.3万

饮食美容与常见面部皮肤病的防...

病请描述: 【关于饮食美容】 [原理]        中医学的认识:“药食同源”-食性理论        中医学认为,食物之所以能够起到美容作用,是由于其与药物一样具有四气、五味、归经等特性。        1、从四气(寒热温凉)来看        寒凉类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如冬瓜、丝瓜、西瓜、萝卜、梨子等         温热类食物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如姜、葱、韭、蒜、辣椒、羊肉等        2、从五味(酸苦甘辛咸)来看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及调理气血的作用如白萝卜、洋葱、生姜、胡椒、芫荽等        甘淡(甘平)食物大多具有滋补健脾作用如山药、薏仁等         酸、涩食物大多具有固精、柔肝的作用如菠萝、乌梅 等        苦味食物有泻热、燥湿、降逆的作用如苦瓜、、枸杞苗等         咸味食物具有补肾填精、软坚的作用如海参、乌贼鱼、干贝、牡蛎、海带、紫菜等         3、从归经来看        食物的归经是指食物对脏腑经络的选择作用,即某种食物主要对人体某经或某几经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或脏腑作用较小或几乎没有作用         例如:梨、香蕉、桑椹等都具有生津清热作用。但梨侧重于清肺热,香蕉侧重于清大肠热,桑椹则侧重于清肝之虚热。        现代医学与营养学的认识——各种营养素与美容        蛋白质是组成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也是构成皮肤的基本物质。        脂肪能维持体温,固定组织和保护脏器。        1、维生素:        维生素A:主要功能是维持上皮细胞的健康和视觉,它可使皮肤柔软细嫩。        维生素B1有帮助消化、防止肥胖、润泽皮肤的功效。神经炎、脂溢性皮炎常与维生素B1缺乏有关。        维生素B2: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还原过程,参与蛋白质、糖、脂肪代谢,特别是与脂肪代谢关系密切。        维生素C:是构成细胞间质的必需成分,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性,并能干扰黑色素的生成,有益于保持皮肤白嫩。        维生素E:能滋润皮肤,缓和皮肤干燥,延缓皮肤衰老。        2、微量元素:        人体内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锌、铜、铬、锰、钴、钼、氟、碘、矾、硒、镍等。        3、水:        人体的2/3是水,人体内很多生理活动如消化、吸收、分泌、排泄等都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 [饮食美容的原则]        1、摄食全面均衡 ——五味调和,荤素结合        “五味入五脏”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1997年4月)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经常吃适量鱼、家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食物;        如饮酒,应限量;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蔬菜的营养优点有五个方面:              一是增加营养有助消化;              二是防止某种营养缺乏症的发生;              三是防止肥胖;              四是有利于血管的疏通;              五是防癌治癌。        2、关注酸碱特点        碱性食物可维持体液的弱碱性环境,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皮肤粗糙和老化。        一般来说,肉类、米、面食品属酸性食物,水果、蔬菜、豆类、坚果、牛奶等属碱性食物。        3、饮食有节        定时、定量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孙思邈:“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早饭宜饱,午饭宜好,晚饭宜少。”        民谚:“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现代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两组人同时食同一样的食品,一组人是在早晨七点进食,另一组在晚上五点半进食(这些人一天就吃这一顿),结果早晨进食的人的体重逐渐下降,而晚上进食的人体重不断上升。        说明“什么时候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有益于皮肤美容的食物及药物:        粮食类:大麦、粳米、薏米仁、黄豆、黑芝麻、绿豆、花生等        蔬菜类:番茄、黄瓜、天葵、冬瓜子等        果品类:樱桃、红枣、白果、胡桃、百合、莲心等        药物多使用补肾、健脾、润肺、疏肝之品,如黄精、茯苓、白术、枸杞、女贞子、天冬、麦冬、杏仁、当归、生地、首乌、山药、木瓜、山楂、桑椹子、香附等        4、因人制宜        根据不同的体质、年龄及皮肤的特点来选择相宜的食物。        常用美容食物举例:        果品类:        核桃仁[性味]甘温,[归经]肾、肺、大肠经。[美容功效]补肾益精,驻颜悦色,润肤黑发,润肠通便。        大枣 [性味]甘温[归经]心、脾、胃经。[美容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驻颜        蔬菜类:        冬瓜[性味]甘淡,寒。[归经]肺、大小肠、膀胱经。[美容功效]解毒消肿,清热化痰,生津,利尿。        黄瓜 [性味]甘、凉。[归经]肺、脾、胃经。[美容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斑 海带[性味]咸,寒。[归经]肝、胃、肾经。[美容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祛脂减肥        肉、蛋、乳类:        猪肤[性味] 甘凉。[归经]肾经。[美容功效]清热养阴,润肤抗皱纹,利咽止血,除烦止痛        鸡蛋        鸡子白[性味]甘凉。[归经]肺脾经。[美容功效]润肺利咽,清热解毒,润肤白面,除皱疗斑        鸡子黄[性味]甘平。[归经]心、肾经。[美容功效]滋阴润燥,养血润肤,除皱        牛奶[性味]甘,平。[归经]心、肺、胃经。[美容功效]补虚损,益肺胃,养血润肤。生津润燥,解毒        蜂蜜[性味]甘平。[归经]脾、胃、肺、大肠经。[美容功效]调补脾胃,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润肤生肌,解毒        谷物类:        芝麻[性味]甘平[归经]肝、脾、肾经。[美容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润肤乌发        绿豆[性味]甘寒。[归经]心、肝、胃经。[美容功效]清热、消暑,利水,解毒,明目退翳,美颜养肤        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归经]脾胃肺。[美容功效]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防晒增白        茯苓 [性味]甘淡平。[归经]心肺脾肾经。[美容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去皯增白 [面部皮肤疾病的预防]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皮肤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些问题,如缺乏水分,弹性减弱,外观皮肤显得干燥,失去光泽和滋润感,从而使皮肤松弛,皱纹显现;又或者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失眠多梦,带来面部色斑形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以上是我的大学同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蔡建伟教授提供的资料。 【三个常见面部皮肤病】 一、黄褐斑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黄褐斑主要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        中医认为,肝失条达,气机郁结,郁久化火,灼伤阴血,血行不畅,可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脾气虚弱,运化失健,不能化生精微,则气血不能润泽于颜面;肾阳不足,肾精亏虚等病理变化均可导致颜面发生黄褐斑。        临床表现:淡褐色或者淡黑色斑,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颜面皮肤。        预防保健:        1、注意生活规律,避免熬夜,过度饮用咖啡、可乐、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可以多食用蔬菜水果等。        2、注意防晒。        3、保持心情轻松愉悦。        4、尽量少用各种化妆品。 二、痤疮        痤疮俗称“青春痘”,但是在青春期后女性群体中,痤疮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和青春期后的女性生活工作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则,内分泌环境的不正常,以及化妆带来的毛孔堵塞等有关。        一般青春期后的痤疮表现以粉刺和小的炎性丘疹为主,皮疹吸收周期较长。        中医认为,青春期后痤疮主要有肺经风热、肠胃湿热、脾虚痰湿、肝郁血瘀、肝肾阴虚等证型        预防保健:        1、饮食上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油腻性、牛羊肉、火锅、小公鸡、大枣、桂圆等热性较大的的食物,以及牛奶、洋快餐等含雄激素较高的食物,可以多服用豆浆。        2、注意规律生活,避免熬夜。        3、尽量少用各种化妆品,避免因为化妆品堵塞毛孔导致的粉刺。        4、对于育龄期女性,注意定期检查身体,避免因为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引发痤疮。        毛囊虫感染、嗜酒、辛辣食物、高温及寒冷刺激、消化、内分泌障等被认为可促发本病。 三、激素依赖性皮炎        本病是由于长期反复不当的外用激素引起的皮炎。因为激素对于常见皮肤病有短期内较为明显的疗效,所以被长期使用,或者因为选择使用的某些化妆品内被添加了激素成分,而面部皮肤容易因此产生对激素的依赖,并且出现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皮肤发皱老化等皮肤改变。        临床表现: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干燥脱屑、萎缩、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痤疮、色素沉着异常、酒渣鼻样皮炎、口周皮炎、光过敏、多毛、不易辩认的癣,鱼鳞病样变化等继发症状等。        预防保健:生活中注意忌食辛辣食品,海鲜, 鱼, 虾,蟹,牛羊肉等,最主要的还是停用任何激素类外用药。        对于接触性皮炎,建议做“斑贴”试验来明确患者具体过敏原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接触。        而对于化妆品皮炎,则建议尽量不用化妆品,尤其是添加了防腐剂的化妆品。        忌食辛辣及油炸食物,特别是发病期。平时要吃的清淡,忌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酒、海鲜等,多吃新鲜蔬菜或水果。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

石红乔 2016-03-29阅读量6140

改善胃肠道环境有利于防治过敏

病请描述:        几个月前,我接到北京一位78岁的来信,说她有二十多年的湿疹,看了很多地方都没治好,很折磨人,无意中她在《健康时报》上看到我的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与皮肤过敏的文章,就自己到医院去检查了一下,发现也阳性,就要求医生给她开了杀幽门螺杆菌的三联疗法,哪知吃下去后湿疹还真的好了,她能睡个安稳觉,挺高兴的。可二十多天后她的湿疹又有些发作,她怀疑幽门螺杆菌没有杀死,又检查了一次,阳性,她要医生再给她开药杀幽门螺杆菌,这时候医生不干了,告诉她一个月内不能再用药,否则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可以用益生菌调调。她将信将疑地接受了医生的意见,口服益生菌一段时间后,湿疹也明显好转了。但心生疑惑,这幽门螺杆菌不杀死,以后不还会兴风作浪,就给我写了一封信,希望我能告诉她接下来怎么办?同时,还把《健康时报》那篇文章剪辑下来寄给我。        看着那剪辑下来的文字中那用钢笔重点勾出的道道横线及打的问号,我明显感觉老人是在用心读我这篇文章,从她颇有些书法功底的来信我也感受到老人有些疑问,尽管好多年没有再动笔写信了,我还是提笔给这位老人写了回信:        幽门螺杆菌会引发很多问题,不单引发胃肠道问题,很多过敏症状与它有关,包括过敏性紫癜,特应性皮炎,口周皮炎,银屑病等,还有不明原因头痛,月经不调,心率不齐,性情烦躁,甚至老年性痴呆都可能与它有关。包括某些大肠杆菌属,某些念珠菌属等靠吃蛋白生活的细菌等如占有上风,他们不断会阻止肠道黏膜分泌的二胺氧化酶的活性,而二胺氧化酶主要降解肠道内存在的大量组胺等物质的。这样肠道内大量的组胺等物质不会被降解,而被吸收到血液中,引发过敏等其它症状。而且他们靠蛋白等生活后也会产生大量的氨气,不仅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增加大分子过敏物质的吸收,还影响胃肠道功能,增加氨气等腐败物质的吸收。        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杀不死?这有几个原因,因长期各种抗生素的应用,它也获得信息发生变异,很多耐药,再就是菌群庞大,有些只能杀死,有些只能减少一部分或抑制其繁殖,使其比例减少,特别是在用药的过程中有摄入大量的蛋白质,自然它不容易剿灭。特别要提出的是中国是集餐制,习惯在一个菜内你一筷,它一筷,这种经口而传播的细菌自然到处兴风作浪。一个人有了,家里其它人也可能感染了。所以,很可能互相交叉感染。因此杀菌的同时,其它人也检查一下,有了,尽管没有症状,也建议治疗,而且,分餐制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为什么益生菌有用呢?这是因为像乳酸杆菌,双岐杆菌等有益菌是靠分解糖份来生活的,它有助于胃肠的消化,保护胃黏膜,增强局部肠黏膜的免疫功能等,所以也称为益生菌。胃肠道菌群众多,环境复杂,很多还没有搞清楚,每个人的肠道环境,菌群比例是不一样的,但益生菌如占有较高比例,则有利于消化吸收,减少氨气等腐生物质的产生和吸收,减少过敏等疾病的发生。        尽管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原因复杂,个体差异较大,但抑制幽门螺杆菌,肠道念珠菌等繁殖,补充合适的益生菌,改善肠道微环境,平衡肠道免疫功能,将能明显减少过敏的发生。

冯爱平 2016-03-22阅读量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