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眼科 > 眼底病科 > 玻璃体出血 > 内容

玻璃体出血内容

认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请描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在视网膜中的表现,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程小于5年者,糖网病患病率约为30%,病程5-10年者为50%左右,大于15年者高达80-90%。 病理改变为周细胞丢失,微动脉瘤形成及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炎改变造成毛细血管及小动脉闭塞。 常见眼部表现为视网膜微动脉形成及点状出血,若出现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则引起严重的视力下降。 早期干预措施为视网膜激光光凝,若并发黄斑水肿则需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合并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者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怎么知道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多年糖尿病病史,伴或不伴有视力下降,可考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到医院就诊行眼底检查。 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身因素:糖尿病病史。 眼部检查:眼底镜、眼底照相发现视网膜微动脉瘤、点状出血及硬性渗出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有特征性的眼底改变。 医生是怎么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 糖尿病病史结合眼底临床表现可以确定诊断。 多年糖尿病病史。 眼底照相或眼底镜检查,发现视网膜微动脉瘤,点状出血,硬性渗出,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玻璃体积血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特征性的视网膜血管改变,眼底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了解黄斑水肿情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危害? 并发黄斑水肿、黄斑缺血,引起视力下降。 玻璃体积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力丢失、不能控制的高眼压。 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 通过控制血糖、血压等全身情况,可减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能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 若进展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即使积极治疗,预后也较差。 怎么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控制饮食、适量运动,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定期眼底体检,便于及早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葛坚赵家良李晓新.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刘国栋 2023-03-15阅读量1048

为何眼前有飞虫

病请描述:眼前出现“飞虫”,患上“飞蚊症”还能蹦蹦跳跳吗? 原创王一心澎湃身体2017-08-0822:00 王一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张阿姨喜欢跳舞和运动,虽然退休了好几年,但仍然活力四射,经常和老姐妹们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最近张阿姨老是觉得眼前有虫子飞,在白色的背景下更加明显,每次用手去抓,可怎么也抓不到,挥之不去。张阿姨十分困惑,于是到医院眼科就诊,看看是不是眼睛出了什么毛病。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张阿姨的眼睛,给出的诊断是“玻璃体混浊”(俗称飞蚊症)和“玻璃体后脱离”,那么飞蚊症是怎么回事呢?玻璃体又为什么发生后脱离呢? 图片 我们的眼球里面充填着的很大部分物质是玻璃体,约占眼球内容积的4/5。正常状况下玻璃体紧贴着视网膜,无色透明,呈凝胶状态,犹如小孩吃的透明果冻。玻璃体对眼内组织有支持、减震和代谢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的胶原纤维支架结构会发生塌陷或收缩,导致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离开视网膜),此现象在50岁以上的发生率约58%,65岁以上为65%~75%,所以飞蚊症和玻璃体后脱离多见于老年人。 另外,多年中、高度近视的患者,玻璃体的上述改变会提前,因此发生飞蚊症的年龄也相对较早。当发生玻璃体后脱离时,患者会注意到眼前有漂浮物,如点状物、飞蝇、环状物等,这是浓缩的凝胶体漂浮到我们的视野内所造成的。 一般而言,飞蚊症不会对视力造成大的影响,但是很让人讨厌。随着时间的推移,玻璃体内浓缩的凝胶体有的会解体、消散或吸收,飞蚊症得以减轻或消失。中医认为飞蚊症属于“云雾移睛”(《证治准绳》)范畴。对于飞蚊症,目前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网上的民间验方和叶黄素治疗飞蚊症,都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但补益肝肾、益气健脾等中药,可能对改善飞蚊症患者的体质有所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飞蚊症时,尤其是有高度近视患者,一定要到医院检查一下,排除飞蚊症的其他原因,如是否存在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积血、玻璃体炎等。如果脱离的玻璃体对视网膜构成牵引,患者视觉还会出现“闪光”感。牵引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的破裂,产生玻璃体积血,患者眼前会出现“红色的烟雾”。如果过强的牵引导致视网膜裂孔形成和视网膜脱离时,视物有被遮挡的感觉。 总之,对“飞蚊症”要有正确认识,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发生飞蚊症不可怕。飞蚊症一般不会对视力有较大影响,要注意情志调畅,避免急躁、沮丧,并到医院查明原因。 二是不要迷信特效药物治疗。饮食适当清淡,少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老年人和高度近视患者平时应避免过度用眼、屏气用力和头部震动,如长时间看电脑,搬提重物和激烈运动。 三是飞蚊症不断加重,明显影响到视力、特别是有高度近视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张阿姨明白了自己眼睛产生飞蚊症的原因,平时尽量参加一些平缓的活动,不再剧烈地蹦蹦跳跳,飞蚊症的感觉也好了许多。

王一心 2022-12-17阅读量631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ldquo...

病请描述: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糖网病”,悄无声息夺走视力 原创王一心澎湃身体2017-08-3121:59 王一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63岁的李大妈是北方人,快人快语,为人耿直,性格豪爽。虽说患糖尿病十多年了,但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饮食基本上不控制,平时又缺乏锻炼,老伴说她,她还嫌老伴啰嗦,所以李大妈血糖控制得不太理想,经常忽高忽低。 一段时间以来,李大妈觉得眼睛看东西有些模糊,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有轻度白内障,因此她也没太在意。这天起床,李大妈突然发现右眼视力下降很明显,好像有片红色的云雾在眼前飘动。老伴吓坏了,赶紧陪她到医院眼科就诊,医生仔细询问李大妈的病史和检查眼底后,说李大妈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而且右眼玻璃体还有积血。那什么是糖网病?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还得从罪魁祸首糖尿病说起。 图片 糖尿病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它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一般分为4型: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属于胰岛功能完全丧失,临床也称之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属于胰岛功能相对丧失,临床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主要以Ⅱ型糖尿病为主,大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左右,而Ⅰ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 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出现眼底变化并不决定于血糖的水平,而主要取决于糖尿病病程的长短。据统计40岁以后,有5年糖尿病史的病人,29%有眼底改变;病程15年以上的病人,78%出现眼底改变。糖尿病并发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为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患糖尿病的时间越长,控制越差,发生糖网病的可能性越大。早期糖网病可无自觉症状,病变发展到黄斑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如果继续发展,眼底病变从非增殖性到增殖性转变,可导致广泛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出血;如果出血量多的话可发生玻璃体积血,就像文中的李大妈一样,视力会急剧下降。另外可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我们必须意识到,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合理控制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对于控制糖网病是有效的。改变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的锻炼,进行恰当的药物干预可能会改变糖网病的预后。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去医院眼科检查眼底,努力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可不能大意哟。 李大妈的右眼经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清除了玻璃体的积血;又用激光封闭了眼内视网膜的新生血管,从此她再也不敢任性,注意适当的锻炼和控制血糖,终于挽救了有用的视力。 图片

王一心 2022-12-10阅读量1025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ldquo...

病请描述: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糖网病”,悄无声息夺走视力 原创王一心澎湃身体2017-08-3121:59 王一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63岁的李大妈是北方人,快人快语,为人耿直,性格豪爽。虽说患糖尿病十多年了,但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饮食基本上不控制,平时又缺乏锻炼,老伴说她,她还嫌老伴啰嗦,所以李大妈血糖控制得不太理想,经常忽高忽低。 一段时间以来,李大妈觉得眼睛看东西有些模糊,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有轻度白内障,因此她也没太在意。这天起床,李大妈突然发现右眼视力下降很明显,好像有片红色的云雾在眼前飘动。老伴吓坏了,赶紧陪她到医院眼科就诊,医生仔细询问李大妈的病史和检查眼底后,说李大妈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而且右眼玻璃体还有积血。那什么是糖网病?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还得从罪魁祸首糖尿病说起。 图片 糖尿病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它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一般分为4型: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属于胰岛功能完全丧失,临床也称之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属于胰岛功能相对丧失,临床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主要以Ⅱ型糖尿病为主,大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左右,而Ⅰ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 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出现眼底变化并不决定于血糖的水平,而主要取决于糖尿病病程的长短。据统计40岁以后,有5年糖尿病史的病人,29%有眼底改变;病程15年以上的病人,78%出现眼底改变。糖尿病并发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为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患糖尿病的时间越长,控制越差,发生糖网病的可能性越大。早期糖网病可无自觉症状,病变发展到黄斑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如果继续发展,眼底病变从非增殖性到增殖性转变,可导致广泛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出血;如果出血量多的话可发生玻璃体积血,就像文中的李大妈一样,视力会急剧下降。另外可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我们必须意识到,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合理控制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对于控制糖网病是有效的。改变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的锻炼,进行恰当的药物干预可能会改变糖网病的预后。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去医院眼科检查眼底,努力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可不能大意哟。 李大妈的右眼经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清除了玻璃体的积血;又用激光封闭了眼内视网膜的新生血管,从此她再也不敢任性,注意适当的锻炼和控制血糖,终于挽救了有用的视力。 图片

王一心 2022-12-03阅读量1030

“糖妈妈&rdq...

病请描述:        门诊经常有长期患有糖尿病的备孕妈妈们来咨询,医生。我能不能怀孕了啊,家里都盼着我怀上健康的宝宝,我之前有几次怀上了都流掉了。到底能不能怀孕,需要综合评估病情轻重。         首先,为了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我们可将糖尿病进行分级( White 分类法),具体如下:  A 级:妊娠期诊断的糖尿病,包括A1及A2级 A1级:经控制饮食,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 A2级:经控制饮食,空腹血糖≥5.3mmol/l ,餐后2小时≥6.7mmol/ l。  B 级:显性糖尿病,20岁以后发病,病程<10年。  C 级:发病年龄10-19岁,或病程达10-19年。  D 级:10岁前发病,或病程>20年,或合并单纯性视网膜病。  F 级:糖尿病性肾病。  R 级: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或玻璃体积血。  H 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病。  T 级:有肾移植史。         计划妊娠前需完善妊娠前血糖水平、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眼科检查等相关检查,以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等。检查完成,分完级以后,糖妈妈们可以对自己的病情对号入座了,越往后的级别,病情越重,现在我们再来评估能不能怀孕: (1)未经治疗的 D 、F 、 R 级糖尿病妊娠风险较大,不宜妊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取激光治疗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重的风险。因妊娠可造成轻度糖尿病肾病妇女暂时性肾功能减退;肾功能正常者,如果妊娠期血糖控制理想,对肾功能影响较小。较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265 μmol/L),妊娠可对部分妇女的肾功能造成永久性损害,因此不建议这部分人群妊娠。 (2)器质性病变较轻、血糖控制良好者,可在积极治疗、密切监护下妊娠。 (3)从妊娠前开始,在内科医师协助下严格控制血糖值。         所以计划备孕的糖妈妈们积极行孕前检查,配合医生,早日得偿所愿哦。 参考: 人卫第9版妇产科学糖尿病一章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妊娠合并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第一部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01):3-12.

陈俊 2022-04-28阅读量1.0万

知名眼科专家毕燕龙教授提醒:...

病请描述:专家简介:毕燕龙,上海市同济医院现任眼科行政主任、眼科教研室主任、眼科规培基地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博士、德国科隆大学博士后,玻璃体视网膜专业硕士、角膜病专业博士和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星光计划创新之星。擅长常见眼科复杂显微手术。尤其是各类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眼整形美容、泪道病及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等的诊治。 病例分析 王奶奶今年74岁了,平时身体不太好,有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还有冠心病。但她平时对自己的饮食方面不太重视,血压、血糖控制的都不是太好。三年前王奶奶的右视力开始变差,眼前总是雾蒙蒙的,她以为是老花眼就没太在意,一直没有去过医院看。但是最近三个月,王奶奶左眼也开始看不清了,眼前总感觉有小黑点在飞。在家人的督促下,她来到上海同济医院眼科做了检查。 结果一查吓一跳,王奶奶的眼睛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诊断报告显示她有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和白内障,医生建议必须通过手术治疗。随后眼科主任毕燕龙教授亲自主刀为王奶奶做了白内障手术+视网膜激光手术+玻璃体切割手术。 手术很成功,王奶奶术后恢复的很好,视力有了很大的改善,王奶奶对毕燕龙教授赞誉有加,万分感激。虽然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以后就高枕无忧了,医生叮嘱她:眼睛疾病病和糖尿病有很大关系。以后不仅要眼科终生定期随访,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好好控制血糖,避免眼睛的病变进一步加重。要定期监测血糖,同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大家可能会感到好奇,为什么血糖高还会影响眼睛呢?其实糖尿病不仅仅是单纯的血糖高而已,它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危害的,而且多数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1、对眼睛的危害 眼损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视网膜的血运是特别丰富的,但是血管很细,因此长期在高糖状态下,血管壁就容易受到破坏。就像水管长期浸泡在腐蚀性的液体里,水管壁就会出现问题。血管出现问题,最初可能只是血管渗漏液体,这个时候我们眼底会出现一个局部的水肿。 血管壁慢慢变薄以后,可能会在血管的一侧出现膨出,即所谓的微血管瘤,一旦血管瘤破裂会造成眼底的出血。少量出血往往能自己吸收,但当出血量较大时就会影响到视力了,患者会觉得眼前有大团的黑影。 除了血管,视网膜也会受到影响。视网膜本来就是一个透明的组织,如果表面出血再长出一层膜的话,就会影响视力。此外视网膜是有一定弧度的,如果膜被出血牵拉变形,看东西就会变形。更严重的情况还会把视网膜牵起来,造成视网膜脱离,这也是最严重的情况。糖尿病还会引起白内障,患者会觉得眼前蒙着一层白雾。 2、对肾脏的危害 高血糖也会损害肾脏的血管和其它组织,引发糖尿病肾病。 患者可能表现为尿中蛋白尿增多而导致血中蛋白减少。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不能从尿中排泄身体代谢的废物,严重时可能造成尿毒症,最终需要透析治疗甚至肾移植。 3、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四肢等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减少。 此外,糖尿病人的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感染,更容易发生局部溃疡,而且由于高血糖,患者的伤口愈合更困难。 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称为糖尿病足,患者常表现为双脚溃烂不愈合。 4、对神经的危害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患者可能发生感觉异常,比如会觉得四肢麻木、寒冷,有时会感觉有小蚂蚁在身上爬。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排尿排便异常。

毕燕龙 2020-09-11阅读量9300

贫血会影响眼睛吗

病请描述:     如今生活物资充沛、食品极大丰富,人们已经不太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由于各种先天遗传性因素和后天获得性因素(如多种疾病、放射性照射、女性月经过多等),贫血仍然会对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下限的一种病理状态,而不是具体疾病。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g/L,即为贫血。当红细胞总数低于3.5×1012/L,血红蛋白减至100g/L或两者皆为正常值的30%以下时,就会因为缺氧而引起末梢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流缓慢,渗透压增高,导致眼底病变发生: (1)视盘改变:视盘会因贫血程度不同而呈现色泽变浅或者苍白; (2)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水肿,眼底模糊不清、颜色由正常的桔红色变成粉红色,甚至橙黄色; (3)视网膜血管改变:静脉扩张迂曲,血柱颜色变浅,动静脉差别缩小、难以区分; (4)视网膜出血:一般慢性贫血出血量较急性贫血多,出血部位大多位于视盘周围或后极部;视网膜前出血可能进入玻璃体,形成玻璃体积血; (5)视网膜渗出斑:视网膜出现各种白色或灰白色渗出,渗出在水肿消退后可遗留下脂质沉着,呈现星芒状、椒盐状等。     贫血眼底的种种改变,在贫血获得控制、缓解或治愈后,一般会逐渐消失;如果黄斑和视神经区域未发生不可逆性损害,视力可以好转或恢复。综上所述,笔者有几点要提醒广大读者朋友: (1)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比容、血红蛋白等指标只需要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即可了解,所以为了不放过一丝丝健康隐患,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 (2)一旦发现“贫血”,应该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贫血的原因和类型,找准原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女士们不可为了身材、一味节食求美;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但更要注重饮食结构的调整;缺铁性贫血应适当多食红色肉类、猪肝等,避免饮用浓茶和过量饮用咖啡; (4)一般来说,正常人四十岁以后应当每年检查一次眼底;对于贫血患者就不再受到年龄的限定,而应该及时至眼科排除眼底疾病。

江丹 2020-08-02阅读量886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

病请描述:一、 糖尿病肾病 1.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它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肾病即糖尿病并发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的一种重要表现,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肾功能的逐渐减退和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呈持续性的蛋白尿,多无明显症状,部分病友可表现为尿里泡沫多,后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可感腰酸脚肿,最后病情进展至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透析治疗。 2. 糖尿病肾病应做哪些筛查? 由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察觉,许多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至医院就诊时,病情已进展至后期,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十分必要。 对于新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筛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在确诊糖尿病后即行筛查,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筛查。筛查项目包括: (1)尿常规:最基本的检查是尿常规,检测有无尿蛋白。这种方式有助于发现明显的蛋白尿,但有可能遗漏微量白蛋白尿。 (2)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尿中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只需单次尿标本即可检测。如结果异常,则应在3个月内重复检测以明确诊断。(3)血清肌酐浓度:应每年检测血清肌酐浓度,并计算GFR值,以此判断肾脏是否受损及其损伤程度。(4)确诊糖尿病肾病前必须除外其他肾脏疾病,必要时需做肾穿刺病理检查。   3. 糖尿病肾病患者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血糖、血压 尽量使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避免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2)饮食控制 a. 限制食盐摄入。菜肴应尽可能味淡,食盐摄入量应在每天6克以内。 b. 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节制含钾饮料、含钾水果的摄入。蛋白质应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且以易消化的鱼类、瘦肉等优质动物蛋白质为佳。 c. 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C、D和锌、钙、铁等,可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d. 多饮水。保持每日饮水量和尿量在1500~2000ml左右,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 e. 禁止吸烟。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病友失明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病变病友的眼部症状与其眼底病变的部位、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早期眼部可以无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做哪些筛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从防盲角度来说,定期做眼底检查尤为重要。当视网膜有病变发生时,眼底检查可发现有微动脉瘤、微静脉扩张、出血、渗出、视网膜水肿以及新生血管等改变。   l 初筛: 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明确诊断后立即行眼底筛查。而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筛查。怀孕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妊娠前或第一次产检、妊娠后每3个月及产后1年内进行眼科检查。 可由经培训的眼科专业人员进行首次散瞳后的眼底筛查,或由内分泌科经培训的技术人员使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 拍摄至少两张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进行分级诊断。 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如下:     l 随访: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推荐每1~2年行一次检查;轻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每年1次,中度非增殖期病变患者每3~6个月1次;重度非增殖期病变患者每3个月1次。对于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应每3个月进行复查。 临床随访期间,主要观察指标包括: (1)全身指标:糖尿病病程、血糖(含HbA1c)、血脂、血压、体重、用药史等; (2)眼部指标:视力、眼压、房角、眼底(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 什么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最具代表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病友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   感觉障碍严重的病友可出现下肢关节痛及溃疡。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痛,痛呈昼轻夜重。有时有触觉过敏,甚至不忍棉被之压,须把被子支撑起来。 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 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还可出现体温调节、泌汗异常及神经内分泌障碍。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做哪些筛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5年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每隔3~6个月进行复查。    在临床工作中联合应用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等5项检查来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四、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 1. 什么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哪些表现? 下肢血管病变主要是指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组成成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通常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 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只有少数患者有皮肤颜色改变、肢冷、疼痛、间歇性跛行等表现,大多数无症状,对于下肢动脉病变,目前存在着低诊断、低治疗,以及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因此应定期进行下肢血管病变的筛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 如何筛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 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LEAD的筛查。伴有LEAD发病危险因素(如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血 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对于有足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不论其年龄,应该进行全面的动脉病变检查及评估。具体筛查流程见下图:         五、糖尿病足病 1.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 2.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 既往有足溃疡史。 (2) 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足部麻木、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足部发热、皮肤无汗、肌肉萎缩、腹泻、便秘、心动过速);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足部发凉)。 (3) 周围血管病变(足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4) 足部畸形(如鹰爪足、压力点的皮肤增厚、Charcot关节病)和胼胝。  (5) 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脏病变,特别是肾功能衰竭以及视力严重减退或失明)。 (6) 鞋袜不合适。  (7) 个人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独居生活的老人、糖尿病知识缺乏者和不能进行有效的足保护者)。 符合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足部护理,定期进行足病筛查。 3. 如何筛查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足病筛查。筛查内容包括: (1)皮肤视诊。观察皮肤颜色变化,是否有溃疡。 (2)评估足部畸形。 (3)神经评估:10g的尼龙丝试验;128Hz的音叉检查震动觉;用针检查两点辨别感觉;用棉花絮检查轻触觉;足跟反射。 (4)血管评估:触诊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搏动;多普勒超声检查踝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必要时可进行经皮氧分压(TcPO2)、血管超声、血管造影或CT、核磁血管造影检查。 最常用的方法为用128Hz音叉评估震动觉 (大纤维功能)以及10g尼龙丝评估压力觉以明确足溃疡和截肢的风险。 4.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足溃疡的发生: (1)每天检查双足,特别是足趾间; (2)定期洗脚,用干布擦干,尤其是擦干足趾间; (3)洗脚时的水温要合适,低于37℃; (4)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 (5)避免赤足行走; (6)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来处理胼胝或趾甲; (7)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 (8)不穿过紧的或毛边的袜子或鞋; (9)足部皮肤干燥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 (10)每天换袜子; (11)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 (12)水平地剪趾甲; (13)由专业人员修除胼胝或过度角化的组织; (14)一旦出现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鲁燕 2020-02-28阅读量1.0万

疫情期间 | 追剧眼睛突然咋...

病请描述:疫情期间,大家宅在家也是状况百出。一名55岁有高血压的病患,宅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狂追剧。谁知早上起床后,突然感觉眼球上有一团东西挡在眼前,影响视线,紧急求助眼科医师。散瞳剂检查发现,有一条视网膜动脉血管阻塞,导致眼球内出血。患者曾经有眼中风纪录,此次再度诊断为眼中风。眼中风好发族群主要是「三高」患者,包括高血压、高血糖与高血酯的人。临床发现,眼中风求诊者主诉发作时间,竟然多数都在起床时的那一刻,或是准备要在床上躺下的瞬间。另外一名糖尿病患,也曾经发生玻璃体出血,感觉飞蚊很多,患者求诊时告诉医师同样也是早上起床后,发现视力模糊。眼中风的高危险群 三高或年纪渐长患有三高的人,是眼中风的高危险群,事实上,眼中风的风险因子和脑中风及心肌梗塞大致相同;也就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病史,并且年纪大约50至60岁。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临床经验发现,发生出血的眼中风患者大概有5分之3主诉是早上起床后,突然发生眼睛看不见了。起床瞬间胸肌腹肌太用力 竟成眼中风高风险时间。为什么早上起床,或是躺下床的时候,会是眼中风发作的危险时刻?起床时或是准备躺下床时,胸肌与腹肌都必需用力,甚至还需要两只手去支撑一下身体的重量,才有办法安全起身或倒下。正因为这样瞬间用力会将平稳的血压突然打乱,甚至代谢率会瞬间提高,而增加爆血管的危机。在一般血压稳定的状态,血管不容易突然爆掉,但是如果出现生气、起身用力、排便使力、用力飙歌等情况,都有可能使血压波动,而增加爆血管的风险。预防眼中风发作 牢记保养散步属于眼中风的高危险族群,在早上起床那一刻必需特别小心,勿过度出力,并且动作宜放慢轻缓。平时预防眼中风除了控制三高之外,在饮食方面勿摄取太甜或太咸的食物。尤其要戒菸,勿泡三温暖,也不要与人争吵脸爆青筋,避免心脏有过多的血液打至脑部,此即为眼中风的前兆。还有也要避免用眼过度,减少使用3C的时间,必且要适度休息,防止眼睛提早老化或病变。要拥有充足的睡眠,维持规律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少发脾气,保持心情舒畅,才能远离眼中风的威胁!既然“眼中风”危害这么大,平时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希望大家记住以下几点: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饮食,适当锻炼,作息规律,避免长期精神紧张。戒烟戒酒。定期体检,注意控制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在正常范围。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一边早发现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早期病变,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减轻延缓病变,避免“眼中风”。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让眼睛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让我们一起努力,呵护好我们的心灵之窗。

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2020-02-14阅读量800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请描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山东省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原公强一、流行病学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和控制程度关系密切,而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类型关系不大。糖尿病病程越长,或血糖控制越差,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一般来说,约25%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约5%为增生性病变。其发病率在糖尿病病程<10年组为7%,10~14年组为26%,15年以上组为63%,而30年组高达95%,约25%为增殖性病变,2%~7%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眼部并发症之一,是工作年龄段的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每3个法定失明的成年人中就有1个是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失明的,糖尿病患者致盲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5倍。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2003年的数据,在首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21%患有视网膜病变,70%的2型糖尿病最终将出现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致盲率极高。因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早期筛查、预防及干预治疗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二、 病因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胰岛素及细胞代谢异常,引起眼组织神经及血管微循环改变造成眼的营养和视功能的损坏。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成分的改变,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使血-视网膜屏障受损。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色素上皮细胞间的连接被破坏,造成小血管的渗漏。  三、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5个基本病理过程:  ①视网膜毛细血管微动脉瘤形成;  ②血管渗透性增加;  ③血管闭塞;  ④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⑤纤维血管膜收缩。具体某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征象取决于这5个过程的相对表现。四、临床表现  在视网膜病变的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视网膜水肿可引起光散射而使患者有眼前闪光感;黄斑水肿、缺血或渗出累及中心凹,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伴有大视、小视、有色视、视物变形等;视网膜小动脉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可使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新生血管生长,玻璃体大量出血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致视力严重丧失。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基本临床眼底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微血管瘤形成,血管扩张,管壁渗漏造成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进而发生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闭塞,视网膜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和玻璃体大量出血。随着纤维组织增殖,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而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五、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病史至关重要。除了注意有无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典型的糖尿病表现外,还应注意了解糖尿病的病程。病程越长,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程度越重。特别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发现糖尿病的时间并不代表真正的患病时间,因为全身症状不明显,发现糖尿病时往往实际病程已久。血糖及尿糖检查是了解糖尿病控制程度的重要依据。  2.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微动脉瘤和/或小出血斑总是最早出现并比较确切的视网膜病变的体征。带黄白色的蜡样硬性渗出斑,说明血管系统功能异常,通透性增大,血液成分逸出。而白色软性渗出则表示微循环重度紊乱,血管破坏严重。这阶段没有新生血管形成,故称为单纯型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并发多处局灶性或广泛的视网膜无灌注,则预示不久将出现新生血管。从发生新生血管开始,即进入增生期,说明视网膜循环对组织缺氧已不能代偿。3.眼科特殊检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眼底未出现病变以前已有某些亚临床改变,如异常荧光形态、视网膜电生理及视觉对比敏感度等变化,均对其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在病变进展过程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各种特殊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而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性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其阳性体征发现率较眼底镜检查发现率高,是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如在眼底镜下尚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就可出现异常荧光形态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发现的微血管瘤比眼底镜下所见要早,要多得多。其他如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无灌注区、动静脉异常、渗出及出血、新生血管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都有特殊表现。(2)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 OPs是视网膜电图(ERG)的亚成分,它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在眼底未见病变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异常,在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它能进一步显示病程的进展和好转(3)其他检查,如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可见早期患者的中、高空间频率平均对比敏感度显著降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发现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型改变;血液黏稠度检测可表现为黏度增多;血清SOD活力检测可表现为活力下降等。六、治疗1.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有效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早期确诊糖尿病,采用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注射胰岛素及适当运动等措施控制糖尿病,是防止、延缓或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措施。2.药物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除严格控制糖尿病外,可采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还有专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如芪明颗粒、羟苯磺酸钙、胰激肽酶片等。3.激光治疗对于轻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我们提倡患者控制血糖、避免波动,合理饮食正规用药,到专业的医院进行定期检查,监测眼底变化。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后,一旦发现增生性病变或增生前病变,患者就应当根据专业眼科医生的指导,积极的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防止进一步发生新生血管等一系列并发症,保存一定的视力。激光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激光治疗能够改善视网膜缺氧的状态,防止脆弱的新生血管的发生,并且促进新生血管的消退,从而大大减少出血的风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能明显降低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严重视力丧失的危险,有效的阻止疾病恶化,避免疾病进展到晚期而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如果患者能够早期到正规医院接受有效的激光治疗,其视力的预后往往是比较理想的。长期的临床经验观察告诉我们,积极采用激光预防疾病进展,其预后结果远远胜于后期手术治疗的效果。4.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    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提示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异常增加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原因,因此可以通过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药物,结合去除眼内过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达到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的目的。但因为此类药物的眼内半衰期短,往往需要重复多次注射,患者负担较大。因此多为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而注射,或者为激光或手术治疗之前做准备,使视网膜新生血管膜暂时消退,为激光或手术治疗赢得时间,提高疗效。5.玻璃体切除手术 当疾病进展到了较严重的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玻璃体出血、进行性纤维增生及增生机化牵拉所致的黄斑移位、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此时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途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特点,还可能需要进行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玻璃体腔注射等一系列相关手术治疗。研究发现,通过系统科学的手术治疗能够为患者挽回不同程度的视力,病程被阻断而趋向稳定。越来越多的专家主张早期手术,即出血1~2个月在出现黄斑脱离等更严重的并发症之前施行手术。早期手术成功率可达85%,绝大多数患者能保留0.05或以上视力。如果病情被延误到终末期才进行手术,则术后效果不甚理想。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李继鹏 2019-09-20阅读量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