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精神科 > 心理科 > 心理咨询 > 内容

心理咨询内容

复旦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

病请描述:复旦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治团队 “对于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传统的医疗模式很难给出较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叶定伟教授指出,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已成为公认的泌尿系统肿瘤诊治的首选模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内率先推行泌尿系统肿瘤MDT模式的医疗机构之一,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治团队,该团队至今已诊治国内外疑难泌尿系统肿瘤患者超过1万名。 无论是常见的前列腺肿瘤、膀胱肿瘤、肾脏肿瘤,还是相对少见的睾丸肿瘤、阴茎肿瘤等,因为其生物学行为各不相同,疗效差异非常大。有些类型的肿瘤即便发展到晚期,经过规范治疗,患者也能长期生存,而有些类型的肿瘤患者最多只能获得姑息治疗效果。因此,MDT是首选治疗模式。 近20年团队不断壮大 2005年,依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专科优势,叶定伟牵头组建了该院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治团队。起初,该团队由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和肿瘤内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影像科相关专家组成。 成立近20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治团队不断壮大,营养科、疼痛科、介入科、心理科和护理等医护人员陆续加入团队。每个学科的医护人员均具有各自领域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都说肿瘤治疗是‘三分手术,七分综合’,MDT完成了从治病到治人的转变,把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放在第一位,不但让患者活下去,而且活得好。”叶定伟表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临床的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医疗理念和方案不断更新。这种趋势在肿瘤治疗方面尤其明显,可以说肿瘤治疗已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 据介绍,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 治团队采取以规范手术为主,综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使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写入多部权威诊治指南。团队的愿景是打造以规范手术为基础,以MDT为特色,临床和科研共强,国内外领先的泌尿系统肿瘤预防、诊治、康复和研究中心。 患者全程规范化管理 在叶定伟的带领下,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治团队明确了各个组成学科负责人的职责,并根据泌尿系统肿瘤的特点,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诊疗流程与规范,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精准治疗。 一是收集患者资料。开设多学科预约门诊,团队成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尽可能全面收集第一手资料,将其作为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是组织多学科会诊。依据每次会诊患者特点和具体要求,召集泌尿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等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会诊。 三是确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评估结果,结合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制订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顺序。 四是实施治疗方案。由相关学科的医护人员实施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是疗效评估与随访。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疗效评估包括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肿瘤缩小或消失情况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 六是总结与优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疗效评估结果和随访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七是建立评估机制。对工作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优化患者诊疗流程,减少患者的困扰和不便。 “治疗泌尿系统肿瘤,一方面需要规范的诊疗流程,另一方面需要多学科团队的有力保障。”叶定伟表示,实现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双高”的前提是诊疗技术的创新。 以手术创新为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根据中国人群解剖特点和手术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并将国外先进治疗理念与国人解剖特征结合,不断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在治疗以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为主的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方面,团队独创并应用“复肿技法”(结构辨认、小片刀法、止血防渗、功能重建等),结合先进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切除肿瘤,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留更多涉及生活质量的功能。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MDT” 为促进泌尿系统肿瘤MDT模式在全国推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让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服务更多患者,叶定伟带领团队,率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建设工作,向全国推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系统肿瘤MDT模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家强不算强,我们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MDT!”叶定伟踌躇满志。 作为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创始人,叶定伟表示,多学科专家联合诊断、联合治疗是恶性肿瘤最有效的诊治方式,可为患者制订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基于MDT模式,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经分别达到了82.6%、77.1%、74%,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 据介绍,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借助互联网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并完善泌尿系统肿瘤MDT数据库,并不断更新;平台还研发了基于互联网平台和移动设备的泌尿系统肿瘤患者随访及全程管理系统,将医生和患者“实时绑定”,实现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全程管理;平台搭载的会诊系统,以开放形式向入驻平台的患者、医生实时直播会诊过程,并可回放。 从单打独斗到融合,从多方合作到共赢,MDT在打破学科间壁垒的同时,也打破了同业间的藩篱。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100余家成员单位加入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基本告别了泌尿系统肿瘤诊疗各自为政的状态,形成互相学习、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叶定伟 2024-10-12阅读量486

抽动障碍的治疗

病请描述:1. 抽动障碍到了青春期可以自然缓解吗?        近年来,研究表明,抽动障碍是一 种与遗传有关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至青春期后有自然完全缓解的可能,预后相对良好,对大多数抽动障碍病人来说,儿童时期起病往往是症状起伏波动,到了青少年时期症状达到顶峰状态,至青少年后期经常是抽动稳定下来和开始缓和的一个时期,在成年早期症状出现相当大地改善。客观地说,抽动障碍的患者自然缓解率为5%~52%,但完全终生的缓解是极少见的。虽然对于大多数的患儿来讲预后是良好的,但确有部分患儿可因严重的抽动症状、强迫行为、品行障碍而影响生活质量,且这一部分患儿的比例随近年来社会发展的加快有所增加。2. 抽动障碍不治疗能自愈吗?轻微的抽动障碍有不治疗可以自愈的可能,但实际自愈率挺低的。有一部分患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抽动部位增加,出现各种形态奇特的复杂性抽动,表现为冲动性地触摸东西、刺戳动作、踢脚、跪姿、走路旋转等,自己不能控制。家长面对抽动障碍儿童的时候,有两种错误的做法:一种认为是孩子的小毛病,严加管教,打几顿就好了;一种认为是目前孩子不懂事,长大就好。结果都不采取积极措施,失去了自愈机会,导致病情日渐加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因此在疾病初期,家长若能警觉到家庭因素,立刻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变管教方式,让孩子的心情宽松下来,多数患儿根本不用药物治疗,就能自行恢复,不治而愈。病情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抽动障碍就不可能自愈了,必须依靠药物治疗。大量临床资料分析认为:病程越短病情越轻,越容易治愈;反之,病之越重,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加以调理。另外,坚持正确治疗是治愈的根本保证。3. 抽动障碍需要终生治疗吗?短暂性抽动障碍预后良好,患儿症状在短期内逐渐减轻或消失;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预后也相对较好,虽症状迁延,但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较小;Tourette综合征预后较差,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较大,需较长时间服药治疗才能控制症状,但停药后症状易加重或复发。大部分患儿到少年后期症状逐渐好转,但也有部分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这样的患者就需要终生治疗。4. 短暂性抽动障碍如何治疗?本症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可自行好转。对于抽动症状程度轻、干扰损害少者无须特殊治疗。抽动症状比较明显者可给予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培养和维护患儿的身心健康,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以及其他过重的精神负担,以利于病情康复。5. 抽动障碍的治疗目标是什么?(1)控制核心症状或目标症状:抽动障碍治疗前应确定治疗的目标症状,即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症状。抽动常常是治疗的目标症状,但也有些患者的目标症状是强迫观念和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目前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渐渐认识到真正损害孩子的社会功能、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的都是抽动障碍的共病或并发症,所以积极控制并发症成为本病最重要的治疗目标之一。(2)最终的目的是恢复社会功能。治疗的最终自的是使患儿能够成为比较正常的成人,能够融入到成年人的社会里去。6. 抽动障碍为什么需要首发首诊?抽动障碍提倡早期就诊、早期治疗。家长和儿童早期认识本病,可以尽早做好孩子的护理、心理调整、行为矫正等。抽动障碍不治疗容易出现以下危害:继发学习困难: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个性发展问题:随年龄的增长,患儿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情绪障碍:患儿在患病后长期的抑郁、焦虑情绪会给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患儿易于自卑自怜、孤独内向、情感脆弱。7. 什么是心理行为治疗?心理行为治疗主要是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包括对患儿进行支持性的心理咨询,鼓励患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心理,尤其要消除自卑心理;对家长进行支持性指导和行为疗法,合理安排患儿正常生活。8. 抽动障碍患儿的心理治疗有哪些?心理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是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手段。(1)心理转移法:临床观察发现,抽动障碍的症状在紧张着急时加重,放松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因此,当儿童抽动发作时,不要强制其控制,最好采用转移法,如发现患儿抽动明显时,可让他帮你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些轻松些的事。这样通过减轻由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的有目的活动而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2)认知支持疗法:儿童常因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深感自卑,他们不愿出头露面,社交退缩。越紧张自卑症状越严重,症状越严重就越紧张自卑,患儿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感到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过分限制、没完没了地指责,犹如雪上加霜。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恶性循环,通过在心理医生指导下,父母与儿童一起分析病情,正确认识抽动症状的表现就像躯体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病,并不是坏毛病,逐渐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事实证明这是促进疾病康复,避免对儿童心理发展受到影响的有效方法。9. 抽动患儿为何要进行心理行为治疗?抽动障碍会对患儿的学习、生活及其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且患儿的症状也往往因学习负担、情绪波动、精神创伤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加重。因此,对抽动患儿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心理行为治疗,这对任何抽动患儿都是必不可少的,绝不可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代替这些工作。而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轻症抽动患儿,还可考虑只进行心理行为治疗,而不用药物治疗。10. 如何进行行为治疗?疗效如何?目前抽动障碍的行为治疗主要包括:正性强化法(positive reinforement)、消极练习法( massed negative practice)、自我监督法(self- -monitoring)、松弛训练(relaxation training)和行为反向训练(habit reversal training)等。对同一个病人可以联合使用一种以上的方法。(1)正性强化法:是要求家长帮助患儿用意念去克制自己抽动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只要患儿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儿减轻,家长就应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患儿逐渐消除抽动症状。研究指出,正性强化法对早期轻症抽动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2)消极练习法:消极练习法是最早应用于治疗抽动障碍的行为干预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比如15~30分钟)有意识地反复多次重复一个抽动表现,引起疲劳积累性抑制抽动发作。但有研究指出,单独使用该法治疗抽动障碍时,往往不能减少抽动的发作频率。(3)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法是鼓励病人通过自我监督以达到减少或控制抽动症状。需要患者在规定期间内用计数器或笔记本记录抽动发作,目的是鉴别抽动在何时、何种情况下发作。但有研究指出,自我监督往往用于行为治疗的早期阶段,病情仅有暂时性改善,后期仍需其他治疗。(4)松弛练习:最常应用的松弛训练方法是渐进性放松,它是教会病人如何以系统的方式去轮换地紧张、放松每一肌群。其核心是通过各种固定的训练程序,反复练习,让抽动障碍病人学会放松和呼吸调节,把紧张的肌肉松弛下来,可使抽动症状减轻,对改善焦虑情绪也有作用。但有研究指出,松弛练习仅可在短期内改善病情。(5)行为反向训练:行为反向训练,是行为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在抽动发作前,应用相反的或是不一致的对抗反应,中止、抑制抽动发作。患儿需要学会识别抽动发作的先兆,在抽动即将发作或已经发作时,进行1-3分钟甚至持续至抽动结束时的对抗反应。对于运动性抽动,拉紧与抽动相对应的肌肉;对于发声性抽动,通过鼻腔进行缓慢深呼吸;鼻部的发声性抽动,则通过口腔缓慢深呼吸以阻止抽动发生。多项研究指出,行为反向训练可明显减少抽动发作频率、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对于儿童及成人的抽动障碍均有一定效果。11. 何时心理治疗?何时要药物治疗?何时两者联合?①通常情况下,如果抽动障碍的症状轻微,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亦即抽动症状没有妨碍到患者本人生活、学习或工作,也未妨碍到周围人的生活时,本人可以接受,家长可以包容,同学及老师可以理解,这时给予心理行为治疗就足够了,不需要给予药物治疗。②只有当抽动症状影响机体功能和非药物干涉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剂量宜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使达到令人满意的最小治疗剂量从而把症状控制到可耐受的水平,并时刻注意可能发生的药物副作用。③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是最合适的方案。本文为转载内容,旨在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医药 2024-07-08阅读量841

了解孩子青春期生理变化,做智...

病请描述:了解孩子青春期生理变化,做智慧父母   孩子的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是从童年过渡到成年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也深刻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作为父母,了解并正确应对孩子的青春期生理变化,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健康成长的关键。   青春期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都会经历快速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性器官的发育,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孩的声音变得低沉,女孩的乳房开始发育。这些变化是自然的,但对孩子来说,可能会带来不小的困扰和不安,尤其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时。   小敏是一个12岁的女孩,刚刚进入青春期。她开始注意到身体的变化,胸部逐渐发育,皮肤变得油腻,脸上也开始冒出青春痘。这些变化让她感到困惑和不安,不知道如何应对。小敏的妈妈意识到女儿正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决定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和指导。   首先,小敏的妈妈向她解释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她告诉小敏,胸部发育和青春痘的出现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每个女孩都会经历这些变化。妈妈还向小敏介绍了月经,告诉她这是每个女孩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部分,并教她如何使用卫生用品,注意个人卫生。   尽管小敏的妈妈已经做了很多解释和指导,但她仍然感到有些困惑和不安。为了进一步帮助小敏,妈妈决定带她去看儿科医生。医生通过详细的检查和咨询,向小敏解释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   医生告诉小敏,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期,身体的变化是正常的,不需要过于担心。对于青春痘的问题,医生建议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此外,医生还强调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建议多摄入水果和蔬菜,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关于月经初潮的问题,医生详细向小敏解释了月经的周期和正常的生理反应,并建议她记录月经周期,了解自己的身体规律。如果出现月经不调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医生还提醒小敏要注意个人卫生,选择适合的卫生用品,避免感染。   了解了这些生理变化后,小敏感到安心了很多。她开始懂得如何正确护理皮肤,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保持脸部清洁,尽量减少青春痘的困扰。同时,妈妈也鼓励她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身体健康。   然而,青春期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心理和情感的成长。小敏在学校里开始注意到异性的存在,内心也产生了许多复杂的情感。她有时会因为同学的言行感到困惑,甚至产生自卑感。妈妈意识到,除了生理上的指导,心理上的支持同样重要。   妈妈与小敏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谈话。她告诉小敏,每个人在青春期都会经历情感的波动,这是成长的一部分。妈妈鼓励小敏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害怕与她分享心中的困惑和烦恼。通过这次谈话,小敏感受到了妈妈的理解和支持,内心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为了帮助小敏更好地适应青春期的变化,妈妈还鼓励她参加一些兴趣班和体育活动。小敏选择了篮球和绘画,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些活动中,小敏结识了许多新朋友,社交圈也扩大了。她发现,通过与朋友们的交流,自己在面对青春期的变化时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时会带来不适和困扰,例如青春痘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和困惑。医生建议使用适合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帮助孩子改善皮肤状况。同时,对于月经不调等问题,医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心理方面,孩子在青春期常常会经历情感的波动和压力。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和管理这些情绪,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心理咨询,孩子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父母在孩子青春期中的关爱和指导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性教育、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的心理支持,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更是他们的朋友和导师。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的陪伴和支持是他们最大的动力。了解并正确应对孩子的青春期生理变化,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开放沟通,尊重孩子的隐私,理解他们的情感波动,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青春期是孩子们自我认同和独立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通过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青春期的挑战,健康成长。父母应时刻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科学的指导和情感上的支持。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青春期的风雨中,茁壮成长,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长发育 2024-06-18阅读量1524

肿瘤防治宣传周特别报道&md...

病请描述:复旦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治团队 “对于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传统的医疗模式很难给出较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叶定伟教授指出,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已成为公认的泌尿系统肿瘤诊治的首选模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内率先推行泌尿系统肿瘤MDT模式的医疗机构之一,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治团队,该团队至今已诊治国内外疑难泌尿系统肿瘤患者超过1万名。 无论是常见的前列腺肿瘤、膀胱肿瘤、肾脏肿瘤,还是相对少见的睾丸肿瘤、阴茎肿瘤等,因为其生物学行为各不相同,疗效差异非常大。有些类型的肿瘤即便发展到晚期,经过规范治疗,患者也能长期生存,而有些类型的肿瘤患者最多只能获得姑息治疗效果。因此,MDT是首选治疗模式。 近20年团队不断壮大 2005年,依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专科优势,叶定伟牵头组建了该院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治团队。起初,该团队由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和肿瘤内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影像科相关专家组成。 成立近20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治团队不断壮大,营养科、疼痛科、介入科、心理科和护理等医护人员陆续加入团队。每个学科的医护人员均具有各自领域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都说肿瘤治疗是‘三分手术,七分综合’,MDT完成了从治病到治人的转变,把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放在第一位,不但让患者活下去,而且活得好。”叶定伟表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临床的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医疗理念和方案不断更新。这种趋势在肿瘤治疗方面尤其明显,可以说肿瘤治疗已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 据介绍,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 治团队采取以规范手术为主,综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使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写入多部权威诊治指南。团队的愿景是打造以规范手术为基础,以MDT为特色,临床和科研共强,国内外领先的泌尿系统肿瘤预防、诊治、康复和研究中心。 患者全程规范化管理 在叶定伟的带领下,泌尿系统肿瘤多学科诊治团队明确了各个组成学科负责人的职责,并根据泌尿系统肿瘤的特点,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诊疗流程与规范,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全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精准治疗。 一是收集患者资料。开设多学科预约门诊,团队成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尽可能全面收集第一手资料,将其作为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二是组织多学科会诊。依据每次会诊患者特点和具体要求,召集泌尿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病理科等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会诊。 三是确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评估结果,结合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制订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顺序。 四是实施治疗方案。由相关学科的医护人员实施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是疗效评估与随访。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疗效评估包括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肿瘤缩小或消失情况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 六是总结与优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疗效评估结果和随访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七是建立评估机制。对工作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优化患者诊疗流程,减少患者的困扰和不便。“治疗泌尿系统肿瘤,一方面需要规范的诊疗流程,另一方面需要多学科团队的有力保障。”叶定伟表示,实现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双高”的前提是诊疗技术的创新。 以手术创新为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根据中国人群解剖特点和手术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并将国外先进治疗理念与国人解剖特征结合,不断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在治疗以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为主的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方面,团队独创并应用“复肿技法”(结构辨认、小片刀法、止血防渗、功能重建等),结合先进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切除肿瘤,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保留更多涉及生活质量的功能。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MDT” 为促进泌尿系统肿瘤MDT模式在全国推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让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服务更多患者,叶定伟带领团队,率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建设工作,向全国推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系统肿瘤MDT模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家强不算强,我们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MDT!”叶定伟踌躇满志。 作为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创始人,叶定伟表示,多学科专家联合诊断、联合治疗是恶性肿瘤最有效的诊治方式,可为患者制订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基于MDT模式,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经分别达到了82.6%、77.1%、74%,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 据介绍,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借助互联网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并完善泌尿系统肿瘤MDT数据库,并不断更新;平台还研发了基于互联网平台和移动设备的泌尿系统肿瘤患者随访及全程管理系统,将医生和患者“实时绑定”,实现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全程管理;平台搭载的会诊系统,以开放形式向入驻平台的患者、医生实时直播会诊过程,并可回放。 从单打独斗到融合,从多方合作到共赢,MDT在打破学科间壁垒的同时,也打破了同业间的藩篱。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100余家成员单位加入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基本告别了泌尿系统肿瘤诊疗各自为政的状态,形成互相学习、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叶定伟 2024-05-06阅读量1201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护理:细节决...

病请描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以维持心脏健康。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冠心病患者日常护理的重要性,以及细节在护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日常护理的重要性 控制危险因素: 冠心病患者需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通过药物治疗、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方式进行管理,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定期监测指标: 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这些指标处于合理范围内,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和用药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生活方式: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等,对于控制冠心病的进展和预防心脏事件至关重要。 护理细节的关键作用 药物管理: 冠心病患者应正确服用药物,按时按量服药,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对于冠心病患者至关重要,应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胆固醇和血压。 情绪管理: 情绪波动会影响心脏健康,冠心病患者应学会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如放松训练、心理咨询等,保持心情愉快。 定期锻炼: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和心肺耐力,冠心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定期进行锻炼。 结语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定期监测指标、遵循医嘱、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等方式,可以有效管理冠心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护理细节决定着护理的成败,患者应重视日常护理,注意护理细节,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维护心脏健康。

王亮 2024-04-24阅读量2398

性早熟的秘密:一场身体与心灵...

病请描述:性早熟的秘密:一场身体与心灵的探索之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华,一个九岁的男孩,和他的父母走进了医院的门诊大厅。他们面色凝重,神情中带着一丝焦虑和迷茫。原来,小华最近几个月里突然出现了胡须生长、声音变粗等明显的男性第二性征,这让他的父母感到非常担忧。经过医生的检查,小华被诊断为性早熟。 性早熟,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它却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儿童健康问题。那么,什么是性早熟呢?它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性早熟的神秘面纱。 性早熟,是指在身体发育方面,孩子在年龄上提前出现了与其性别相应的第二性征。这可能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激活,导致性腺发育提前和性激素分泌增加。根据病因,性早熟可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两类。中枢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过早启动,导致性腺发育和分泌性激素提前;而外周性性早熟则是由于性腺本身或肾上腺皮质等病变,导致性激素分泌过多。 让我们回到小华的故事。小华的父母在发现他的异常变化后,及时带他去了医院。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告诉小华的父母,小华患的是中枢性性早熟。这意味着小华的身体发育提前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他的身高、心理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小华的父母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非常沉重。他们担心小华会因为身体的异常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也担心他的未来会受到影响。但是,医生告诉他们,只要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小华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针对小华的病情,医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首先,医生给小华开了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抑制他体内过多的性激素分泌,从而减缓身体发育的速度。同时,医生还建议小华的父母带他进行心理咨询,帮助他更好地适应身体的变化,增强自信心。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医生还提醒小华的父母要注意他的生活方式。他们应该保证小华的饮食均衡、睡眠充足、适当锻炼等,这些都有助于他的身体健康。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小华的身体状况逐渐得到了改善。他的胡须和声音都恢复到了正常孩子的水平,他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小华的父母看到他的进步,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 性早熟虽然是一种儿童健康问题,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和干预,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日常护理,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可以得到保障。让我们携手关注儿童健康,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生长发育 2024-03-10阅读量1639

性早熟儿童的心理辅导技巧-胡...

病请描述:性早熟儿童的心理辅导技巧 性早熟,即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提前进入青春期,不仅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而且对他们的心理和情感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提前的成熟可能导致孩子在心理上感到困惑、焦虑,甚至自卑。因此,为这些儿童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性早熟儿童面临的心理挑战,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心理辅导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成长阶段的挑战。 性早熟儿童在心理上可能会遭遇一系列的挑战。首先,他们可能会因自己与同龄人在身体发展上的差异而感到尴尬或羞愧。这种身体上的不同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互动中感到自卑或被孤立。其次,性早熟可能伴随着情绪波动和行为问题,如易怒、焦虑和抑郁倾向。这些情绪问题可能是由于他们尚未准备好应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此外,性早熟儿童可能在学校面临挑战,如同龄人的嘲笑或误解,这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对于女孩而言,早熟还可能带来性别意识的提前发展和性骚扰的风险。对于男孩,他们可能会因为身体上的变化而过早地承担成年男性的角色和期望[1]。 因此,为性早熟儿童提供心理辅导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行为问题,还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学会处理与身体发展相关的社交问题。面对性早熟儿童的特殊需求,家长、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心理辅导技巧。首先,开放和诚实的沟通至关重要。成年人应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并提供一个安全、无评判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谈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其次,正面肯定非常重要。成年人应该赞扬孩子的非身体特质,如智力、创造力或善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感,并减少对外貌的过分关注。此外,实施社交技能培训也是一个有效的策略。通过角色扮演、社交情景讨论等方法,可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应对同龄人的提问和评论。此外,放松和压力管理技巧对于缓解情绪波动和焦虑也很有帮助。这可以包括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技巧。最后,如果需要,应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为性早熟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干预[2]。 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技巧,家长可以帮助性早熟儿童应对他们面临的独特挑战,建立自信,发展良好的社交技能,并管理他们的情绪。家长、教师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都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共同支持性早熟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这些综合的努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变化,培养出坚强的个人品质和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咏蓓, 曾朝辉, 彭仕友, 等. 学龄期儿童父母对性早熟认知与需求的质性研究[J]. 湘雅护理杂志, 2021, 2(4): 463-467. [2] 杨广学, 张巧明, 王芳. 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M]. BEIJING BOOK CO. INC., 2016.

生长发育 2024-02-20阅读量1731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

病请描述:      书接前文,上一篇《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1系列解读的第二章主要为大家介绍了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以及该阶段运动并发症的药物治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收获。那么本篇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系列解读之三,本篇侧重解读PD的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睡眠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精神及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内容。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也是常见的PD夜间症状之一。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异常(RBD)、失眠、白天过度嗜睡(EDS)和不宁腿综合征(RLS)等,相较第三版指南,新版指南的更新点集中于RBD治疗、失眠和睡眠片段化治疗以及EDS治疗这三个方面,也将第三版中归属于感觉障碍的RLS移至该部分。其中,新版指南在RBD治疗中新增了“首先防护“;其次在失眠和睡眠片段化治疗中删除了短效的镇静安眠药的推荐;而在EDS治疗中则更加细化,不仅对第三版用药推荐(改用左旋多巴常释剂)做出临床用要提醒(注意药物影响),还推荐了司来吉兰、莫达菲尼新等药物,详见表1。司来吉兰因其代谢产物的神经兴奋性,对睡眠有一定影响,而多项研究显示,雷沙吉兰单药及联合治疗均可改善PD患者睡眠。如Wiebke Schrempf等2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了雷沙吉兰对PD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积极影响。试验方法为由单中心、双盲、基线对照,患者随机分配使用雷沙吉兰1mg/天或安慰剂治疗伴睡眠障碍的PD患者8周。结果表明,在治疗结束时,雷沙吉兰组睡眠维持显著增加(+16.3±27.9%;P =0.024,配对双侧t检验),其睡眠效率的正向趋势已被检测(+12.1±28.6%,p=0.097)。实验显示,雷沙吉兰耐受性良好,无意外不良反应,与基线相比。患者睡眠维持度显著改善,患者的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白天嗜睡等指标也有改善。感觉障碍治疗PD最常见的感觉障碍主要包括嗅觉减退、疼痛或麻木。目前尚缺乏有效措施能够改善嗅觉障碍,第三版指南除提及优化多巴胺能药物之外,未推荐具体药物治疗共病或原因引起的疼痛,新版指南新增治疗疼痛的药物推荐,即非阿片类和阿片类镇痛剂治疗肌肉骨骼疼痛,抗惊厥药和抗抑郁药治疗神经痛。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便秘、泌尿障碍和位置性低血压等。新版指南在本节变化不大。如便秘注重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适当使用温和的导泻药、胃蠕动药等,需要停用抗胆碱能药;泌尿障碍相关内容更为详细,即治疗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推荐外周抗胆碱能药;治疗逼尿肌无反射推荐胆碱能制剂(新版指南指出该药会加重PD的运动症状,需慎用)等;而位置性低血压则建议调整饮食、注意日常体 位,推荐的药物治疗包括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米多君(最有效)以及屈昔多巴、多潘立酮等。精神及认知障碍的治疗精神及认知障碍包括抑郁和(或)焦虑、幻觉和妄想、冲动强迫行为和认知减退及痴呆等。首先需要分辨这可能是由抗帕金森病药物诱发,还是由疾病本身导致,如果是前者,按照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MAO‑BI、DAs、复方左旋多巴的顺序依次调整药物剂量,后者考虑对症用药。1. 抑郁、焦虑、淡漠PD引发抑郁、焦虑、淡漠的治疗方式在第三版指南涉及内容较少,推荐药物如抗胆碱能药、MAO-B抑制剂等。新版指南在其基础上,新增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式,新增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药物干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当抑郁影响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时,新增推荐药物为“加用DA和抗抑郁药物,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除此之外,新版指南说明治疗淡漠的、缺乏证据的药物(吡贝地尔、利伐斯的明)可能有用。2. 幻觉和妄想第三版指南在PD引发的幻觉和妄想的治疗方式仅推荐了氯氮平或喹硫平;而新版指南在旧版的基础上点明排除了药物诱发因素后,强调对症治疗,并新增抗精神病药物匹莫范色林(MDS循证:证据有效,临床有用)治疗PD相关精神症状。此外,其他抗精神病药由于可加重运动症状,不建议使用;所有的精神类药物都不推荐用于伴随痴呆的PD患者。 3. 冲动强迫行为冲动强迫行为主要包括:冲动控制障碍(ICDs)、多巴胺失调综合征(DDS)和刻板行为。新版指南强调冲动强迫行为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和多巴胺能药物的使用有关,尤其强调DAs。对其治疗则在尚缺乏有效的循证干预手段的前提下建议重视预防,常见治疗方案如表2:4. 认知障碍和痴呆25%~30%的PD患者伴有痴呆或认知障碍。第三版对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少,新版指南建议临床上排除可能影响认知的抗帕金森病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排除了药物诱发因素后可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利伐斯的明(证据充分,临床有用)、多奈哌齐和加兰他敏(MDS循证证据有限,临床可能有用)。此外,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PD伴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用药也缺乏有效的药物证据。 总的来说,新指南在PD的非运动症状治疗方面有较多的新增药物推荐,并反复强调临床应排除可能影响的抗帕金森病药物。下篇指南我们将继续解读新版指南中手术治疗、康复与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的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年53卷12期, 973-986页, ISTIC PKU CSCD, 2021.2.Schrempf W, Fauser M, Wienecke M, et al. Rasagiline improves polysomnographic sleep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 double-blind, baseline-controlled trial. Eur J Neurol, 2018, 25: 672-679.

微医药 2022-11-29阅读量2016

小心!出现这5个症状,你可能...

病请描述: 前两天,微医君听一个朋友说,他老婆生完孩子后性情大变,和他爸妈基本不说话,除非是需要让他们干什么活。面无表情的平静是每天最好的时候,对于家里人更多时候是各种生气、嫌弃,总觉得自己和孩子没有被照顾好,总觉得家人对她和孩子不够上心。两个人为此吵了无数次,感觉特别绝望,不知道该怎么办。 微医君虽然不知道她是不是产后抑郁,但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和大家聊一聊抑郁这件事!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不一样! 抑郁情绪其实很常见,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映,微医君也经常愁得吃不下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引发抑郁情绪,例如考试没考好、被分手、被老板批评等,多数情况下这种不良情绪过段时间就会缓解。 抑郁症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是抑郁情绪的一个慢性转变,简单地理解,就是各种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不断积压,最终无法自拔。运动、普通的心理治疗可能无法改善抑郁症,一定要向专业的抑郁症医院求助,进行系统性地治疗,否则一旦病情恶化,确实会很可怕。抑郁症除了心情上的表现,还可能有自杀倾向或行为,有人还会出现行动肢体僵硬、失眠、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身体症状。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区分关键是这5点 你能一眼看出谁只是抑郁情绪,谁已经发展成抑郁症了吗?这其实很难!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区分两者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判断。     抑郁情绪: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周,诱发原因明确,例如失恋、失业、亲人去世、考试失利等。情绪变化没有固定规律,自杀倾向受刺激时才会出现。     抑郁症:持续时间两周以上,甚至数月、数年。诱发原因可能有明确原因,也可能是遗传、神经发育、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导致。情绪变化为晨重晚轻,一般早上比较严重。经常自残,甚至自杀。 抑郁情绪一般顺其自然就可以恢复,对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我们常说,没有什么槛是过不去的! 但若是发展成抑郁症,很多时候正常交流都会是问题,没有办法适应社会,甚至自残、自杀,一定要结合专业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才能康复。 产后抑郁,女性可能都得面对 我每天都乐呵呵地,怎么会得抑郁症呢?抑郁这件事,离我们真的很近,特别是女性朋友,生孩子不仅要遭受身体上的疼痛,还可能导致产后抑郁!(微医君绝不是恐吓大家不要生孩子哦,只是觉得妈妈们都太伟大了~) 近年来国内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15%-30%,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都说生孩子是历劫,一点不假!产后抑郁症很可怕,对孕妇、孩子、家人来说都是折磨,但症状却又不容易发现,约有80%的病人并没有被诊断和治疗。女性怀孕期间,日常社交、运动等都会受到限制,可能导致内心极度压抑,加上怀孕期间内分泌变化、家庭矛盾等都会加剧情绪波动,导致抑郁情绪,最终发展为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产妇心理等多个因素有关,缺乏分娩知识,内心的害怕、焦虑等都是产后抑郁的潜在风险。另外,分娩过程中的突发状况都会加重产妇的负面情绪,例如产后出血、顺产转剖腹产等,也容易诱发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比较多见于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差、平时比较爱瞎想、敏感的女性,所以还是得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产后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1、情绪低落、压抑,想哭或在哭,经常长吁短叹,简单来说就是不开心; 2、敌对情绪,总觉得周围的人做啥都不对,过度担忧孩子的健康; 3、对未来没有憧憬,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可能会伴随失眠/嗜睡、食欲减退等身体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杀倾向。 如何改善产妇的抑郁情绪 一般来说,女性相比男性来说会更加敏感,特别是怀孕期间,家人要多留心,及时排解产妇的不良情绪,如果发现产妇有抑郁症倾向,尽早干预,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另外,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帮助缓解不良情绪,比如多学习妊娠、分娩的知识,对于生孩子这件事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能够减少内心的不安。运动锻炼是缓解抑郁情绪的一剂良药,运动时产生的神经生长因子可以诱导大脑生成新的海马神经元,帮助我们摆脱抑郁情绪,抗抑郁药的原理也基本相似。同时锻炼还可以放松肌肉、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对于压力的释放很有帮助。 如果自身无法缓解抑郁情绪,不妨借助按摩、音乐等物理方法,或者进行心理咨询来疏导,改善、消除抑郁情绪,避免抑郁症的发生。[1]汪琳.正确区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J].记者观察,2018(9):103. DOI:10.3969/j.issn.1004-3799(s).2018.09.086.[2]毕泗艳.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21):2000-2002.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3.21.056.[3]刘淑辉.如何改善产妇抑郁情绪[J].科学养生,2020,23(4):23.

健康资讯 2022-10-14阅读量5890

阿尔茨海默病全程管理&mda...

病请描述: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类型,AD患者异常的认知和行为给患者本人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无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异常行为方式也给看护者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身心负担 。正如药物篇所言,作为一种持续进展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需要尽早诊断,及时治疗,终身管理 。而AD作为一个医学和社会学共同的难题,管理方式不仅仅为药物治疗,也包括非药物治疗。AD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人类大脑具有可塑性,能使人们学习并获得新的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需求,且已经老化的大脑同样具有神经可塑性,训练大脑有助于构建补偿神经回路和恢复失去的功能2。因此,非药物治疗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卫健委颁布的阿尔茨海默病诊疗规范认为,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可促进和改善功能,促进社会活动和体力活动,增加智能刺激,减少认知问题、处理行为问题,解决家庭冲突和改善社会支持。面向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有环境治疗、感官刺激治疗、行为干预、音乐治疗、舒缓治疗、香氛治疗、认可疗法、认知刺激治疗等多种形式 。纵向一体化的非药物管理       AD的非药物疗法应该是一个纵向一体化的患者治疗方案,包括认知功能训练、情绪维持、心理干预、心理咨询、法律问题、环境干预、营养支持、行为处理、娱乐疗法、生活护理等多种治疗和干预2。       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需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积极社交,适当有氧运动,均衡饮食并保持充足睡眠,同时可适当进行认知训练、认知刺激和认知康复2。       患者病情一旦进展到痴呆,应根据不同的痴呆程度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干预方案。轻中度痴呆患者推荐认知训练、显示定向疗法、多感官刺激、缅怀治疗、音乐治疗等,这些认知和社会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重度痴呆患者的干预着重于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以及伴发精神行为异常的管理2。       值得注意的是,痴呆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绝大部分是由患者家庭承担。照料者在长期照护中易出现哀伤、负罪感、愤怒、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医疗工作者需注意照料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发现其消极情绪和倦怠症状后及时通知其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2。       AD的非药物治疗绝非患者家人或医疗工作者单方面能提供的,需各方积极配合,尤其是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和重视。应以医疗指导为核心,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由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和社会服务机构等参与,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共同构建认知障碍的诊疗和管理模式,提供疾病诊断和评估、循证用药、健康状况监控以及心理行为干预和照料者支持等多方面综合服务2。参考文献1  田金洲,解恒革,王鲁宁等.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03):269-283.2  肖卫忠,张娜.阿尔茨海默病的全程管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04):355-357.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规范(2020年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1,19(01):4-6.

微医药 2022-07-11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