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分泌性中耳炎 > 内容

分泌性中耳炎内容

感冒VS鼻炎? 掌握这5点,...

病请描述:#国医的精诚力量##中国医师节# 春季昼夜温差大,极易感冒。不少人出现反复打喷嚏、流鼻涕、鼻痒或鼻塞等症状,以为自己感冒症状反复,是感冒长期不愈,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过敏性鼻炎惹的祸。“感冒”与“过敏性鼻炎”症状非常相似,主要从一下5点来区分: 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可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病情严重可诱发鼻息肉、中耳炎和哮喘。过敏性鼻炎首先要避免过敏原,然后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鼻腔冲洗、手术治疗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物有: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鼻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以及鼻用减充血剂(XX唑啉、XX麻X等)。

陈旋 2024-04-18阅读量26

春季眩晕患者增多,其中不乏一...

病请描述: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眩晕症的高发季节。“近期天气忽冷忽热不稳定,因头晕或眩晕来眩晕症专病门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乏一些耳石症病人。”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神经内科4A病区主任席刚明教授表示。 ▲ 席刚明教授在坐诊   天旋地转,1/3眩晕是由耳石症引起的   席刚明教授介绍,眩晕是指人的空间定位能力发生障碍而发生的一种运动性错觉,发病时表现为视物旋转、晃动、偏斜等,常伴有恶心、呕吐。   眩晕又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由脑部疾病引起,常见的原因有脑血管病变、颅内肿瘤、颅脑炎症,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脑干肿瘤、脑干脑炎、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小脑肿瘤等病变等。外周性眩晕是由耳部疾病引起的,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其中,耳石症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眩晕的 1/3。而且从几岁的小孩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会发生耳石症,最多的发病人群为30岁到60岁的成年人。   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起床或夜里在床上翻身时,甚至是低头、仰头时,突然出现天旋地转的头晕,严重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心慌、大汗等。上述症状除了带来生理上的极大不适,还会造成心理恐慌。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我是不是得了脑梗?是不是脑供血不足?还是得了颈椎病?   45岁的王女士某天早上起床时突然一阵天旋地转,感觉整个床像是云霄飞车般要翻过去了,她一下摔倒在地。王女士被家人送到医院做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大脑一切正常”。辗转求医后,医生确诊她患上的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即耳石症。耳石症是一种高发而不被人知晓的眩晕症。   席刚明教授特别提醒,年轻人患耳石症与生活方式关系非常大,熬夜、玩手机、不喜欢运动可导致耳部缺血。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没有健康保健意识、生活压力大等因素都可能会诱发耳石脱落,形成耳石症。 ▲ 患者在进行“耳石症”检查治疗   什么是耳石症?耳石为什么会脱落?   席刚明教授介绍,在我们的耳朵里,有一种叫椭圆囊斑的结构,其表面有一层耳石膜,黏附着很多碳酸钙的结晶,叫作耳石,耳石的主要功能是让人体感应直线加速度。比如:我们坐车时即使是在打瞌睡,也能感受到刹车,这就是耳石在传递信息。耳石只有20~30微米,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   之所以会发生耳石症,一般是由于疲劳、外伤或其他不明原因,耳石从患者前庭剥落,移位到内耳半规管的淋巴液中,从而刺激半规管,影响了平衡功能,使人产生剧烈的眩晕。   临床上医生还根据耳石脱落于谁家,将耳石症又分为后半规管耳石症、水平半规管耳石症、前半规管耳石症和混合型半规管耳石症,这四种类型。后半规管耳石症最常见,占 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 6.3%;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次之,占 10%~30%;前半规管耳石症为少见类型,占 1%~2%;多半规管耳石症占 9.3%~12%。   耳石症发作时,患者往往感到天旋地转,或物体左右晃动,在眩晕的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心慌、出汗、面色蜡黄,严重者还会出现腹泻。耳石症的眩晕,和位置变动有密切关系。最常见的是在起床或卧倒时眩晕,向左或向右翻身时会有发作。持续时间不长,大概为几秒钟,一般不超过1分钟。不论眩晕如何严重,患者意识始终清楚,也没有耳鸣、耳聋等其他症状。 ▲ 席刚明教授在讲解耳石症   全自动眩晕诊疗系统,已全面投入使用   对于确诊耳石症的患者,首选方法是耳石复位治疗,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耳石复位治疗又分为人工手法复位和仪器复位治疗。人工手法复位属于传统的耳石复位,是通过人工操作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达到治疗目的。但有明显局限性,比如对于患有颈腰椎疾病、体型肥胖、高龄等患者,人工手法复位改变受限,从而影响复位疗效,甚至根本无法进行。   为提高眩晕的诊治水平和识别能力,给眩晕患者提供全方位、精准的诊治,2023年12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引进了斯睿美(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已诊治了100多位患者。除了能对耳石症进行精准定位及复位治疗外,还能用于评估半规管、前庭耳石器、前庭中枢及大脑皮层的功能。   该眩晕症诊疗系统集检查诊断治疗于一体,优势明显。首先,患者坐在座椅上,通过三个转轴的协调,精确定位、定量、定速,使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更准确;同时,全自动化的诊断与复位,可带动患者全身整体运动,亦可按照半规管实际走向,进行更合理的360度复位。而且,仪器还采取了三维动画和高清显示技术,配备了带红外摄像头且有百倍放大功能的专业眼罩,可让医生对患者眼震及曲线的观察更为精细,辅助判断病因。新设备还让一次诊疗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效率大大提高,是手法诊断和治疗的三倍。且患者和座椅一起做整体转动,避免了受伤的风险,对颈、腰椎病等患者亦无特殊限制。 ▲ 斯睿美(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   耳石复位后,防止耳石“再逃跑”   席刚明教授提醒,耳石症是良性疾病,但耳石回到“原来位置”后,也可能在数日、数月、数年后复发,要把握好以下 4 个时间点,防止耳石“再逃跑”。   复位当天,静坐半小时。复位治疗后,静坐半小时有助耳石稳定在椭圆囊,避免它再次脱落。   3 天内,床头抬高 45°。复位治疗后3天内,将床头抬高 45°,可以在床头多铺一床被子营造一个斜坡,注意不要单纯垫高枕头,以免影响颈椎。睡觉时要轻轻地向后躺下,左右翻身时也应轻柔。   一周内,避免美发和牙科检查。由于美发、牙科检查时,患者会被要求将头部保持在某些特殊的位置,易致耳石再次脱落。   半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复位半个月内应避免登高、游泳等较剧烈运动,保证睡眠充足、心情舒畅、忌烟酒,以免焦虑急躁、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再次诱发耳石脱落。 ▲ 席刚明教授在讲解耳石复位   注:注意6件事,有助远离耳石症   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戒除烟酒,不要长时间过度看电视、电脑、手机。   2.去除病因:及时去除中耳炎、前庭神经元炎、噪音、药物中毒等因素。   3.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避免大的情绪波动。   4.积极防治危险因素:中老年人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导致内耳供血不足的关键因素,建议及时防治。   5.及时防治骨质疏松:女性更年期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导致骨质疏松、骨折和频繁的耳石症发作,应注意合理饮食、适当的日光浴,加强锻炼。   6.曾有耳石症发作的患者要注意:在高发期,自己哪一侧眩晕比较明显,就要尽量避免用患侧侧卧。动作尽量缓慢平稳,避免抬头晾衣服、低头系鞋带等变化较大的动作。   最后,席刚明教授提醒,耳石症虽不会危及生命,但是视物旋转、头晕等症状不仅会让患者产生紧张感,同时在从事某些高危作业及开车时,一瞬间的眩晕也有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在病发后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另外平时应多锻炼身体,使平衡功能保持良好状态,对于预防耳石症的发生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4-12阅读量71

感冒vs鼻炎?掌握这五个症状...

病请描述:感冒vs鼻炎?掌握这五个症状,让你理清思路,快速识别 春季昼夜温差大,极易感冒。不少人出现反复打喷嚏、流鼻涕、鼻痒或鼻塞等症状,以为自己感冒症状反复,是感冒长期不愈,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过敏性鼻炎惹的祸。“感冒”与“过敏性鼻炎”症状非常相似,主要从一下5点来区分: 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可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病情严重可诱发鼻息肉、中耳炎和哮喘。过敏性鼻炎首先要避免过敏原,然后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鼻腔冲洗、手术治疗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物有: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鼻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以及鼻用减充血剂(XX唑啉、XX麻X等)。

陈旋 2024-04-07阅读量127

孩子打呼噜,还“...

病请描述:每到假期,带孩子来医院检查各种问题的家长变得多了起来。孩子晚上呼噜不断,成了“呼噜娃”,咋回事?孩子怎么长着长着嘴巴越来越凸,下巴越来越后缩?孩子鼻窦炎反复治不好,总是流鼻涕,怎么办?其实,这些看似“不搭界”的小毛病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元凶”——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是个啥? 近日,一对父母带着六岁的孩子走进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的诊室。原来,最近他们发现,宝宝的嘴唇怎么变得越来越翘,牙齿也越来越外凸了?本以为是口腔矫正的事,来了医院一查,才发现孩子竟是得了腺样体肥大的毛病!像这样趁着暑假带孩子来医院看“牙齿外凸”、“睡觉呼噜响”、“呼吸阻塞”等由腺样体肥大引起问题的情况可不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赵可庆表示,暑假期间,自己每天接诊病人的一半都是来看腺样体肥大的2-8岁的孩子。 啥是“腺样体肥大”?可能讲起“腺样体”的名字,很多人还不知道它在哪儿。其实,它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兄弟”——扁桃体。大家熟知的扁桃 体在上颚两旁处,是“颚扁桃体”;而腺样 体在鼻咽部,又称为“咽扁桃体”。腺样体属于淋巴组织,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能抵御侵入呼吸道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都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御门户。 其实,腺样体会在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这是正常的生理性肥大。一般情况下腺样体会在6-7岁开始逐渐萎缩,到成人期基本消失。然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腺样体反复受到炎症刺激,就可能会出现病理性增生,变成了难以消退的“过劳肥”,即腺样体肥大。肥大的腺样体会阻塞呼吸道,引发鼻塞、鼻窦炎、睡眠打鼾等。而孩子鼻呼吸不畅只能用口呼吸代偿,久而久之形成“腺样体面容”:上唇变翘、下巴后缩、牙齿突出,竟是“越长越丑”了! 孩子还小,咋治疗? 小孩腺样体肥大,要怎么治疗?一定要动手术吗?这是很多宝爸宝妈们的疑问与焦虑。对此,赵可庆表示,这个问题要结合孩子的病情与年龄来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评估病情时,因为考虑到尽可能让孩子免受辐射,所以我们在诊断的时候不会一上来就拍片。”赵可庆表示,医生一般会给前来就诊的患儿先按照鼻炎用药进行保守治疗,让家长在家观察两三周,如果患儿在用药后明显好转,譬如“呼吸时嘴巴能闭住了”、“睡觉不打呼噜了”,那么就无需手术。而如果药物治疗没有效果,那么医生会给患儿进行鼻咽侧位片或鼻内镜的检查,进一步评估病情。 而年龄,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因素之一。“因为大部分孩子到6-7岁的时候,腺样体会开始逐渐萎缩,所以这个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赵可庆介绍道,一般对于8-9岁的大孩子不考虑手术,因为此时已经过了腺样体生理性肥大的高峰期,组织已经开始逐渐萎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不是病理性的呼吸不畅,而是因为小时候腺样体肥大而形成了不良的口呼吸习惯。因此,建议这一部分患儿接受口腔矫正,重新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对于2-3岁的小孩子,如果前期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较重,则应尽快手术,避免拖延病情、影响生长发育。而对于3-6岁过渡期的孩子,临床上倾向于进行保守治疗,成功率较高。 既然到了年龄腺样体会自然萎缩,那么不做处理、“顺其自然”行不行?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赵可庆举例说,假如一个孩子2、3岁时就表现出了症状,此时距离腺样体自然萎缩还有几年,而小孩面部发育的速度是很快的,拖延了这几年时间很可能导致孩子面部发育不良,变成了“腺样体面容”。“而且肥大的腺样体里会储存很多细菌,迟迟不治疗的话会导致鼻窦炎反复犯,孩子老流浓鼻涕。如果腺样体肥大阻塞了呼吸,严重的话还会对呼吸中枢产生影响。”赵医生表示,家长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发现问题尽早治疗才是正解。 “二看”教你尽早发现腺样体肥大 那么,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孩子腺样体肥大呢?对此,赵可庆医生总结了“两看”。“一看”症状,如孩子是否呼吸变粗,是否总是张嘴呼吸,晚上睡觉是否老打呼噜,这些都是早期症状。如果病情发展更晚一点,则会表现为面容的改变。“二看”相关疾病,譬如孩子是否老是犯鼻窦炎、中耳炎、咽炎,气管炎流鼻涕、咳嗽老是治不好,这些都可能是由于腺样体肥大病灶引起的。 如果以上“两看”都不明显,那么可以在孩子睡觉时拿抽丝的棉签或一面小镜子对准唇部,如果棉丝摆动或镜子升腾起雾气,则可基本判断孩子是张嘴呼吸的。无论是否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口呼吸,都建议家长带孩子前往耳鼻喉科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赵可庆 2024-03-04阅读量770

普通感冒和流感的鉴别和治疗

病请描述:普通感冒由多种病毒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鼻病毒。普通感冒常在季节交替和冬春季节发病,早期症状主要以鼻部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为稠涕。可有咽部不适,一般仅有中低热或短时间高热,畏寒、乏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比较少见。普通感冒为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续7-10天,部分患者可能长达2周。老年人和儿童相对较容易出现感冒并发症,如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乃至肺炎。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流感暴发呈季节性,在北方,相对集中于秋冬季至次年春季;南方除冬春季外,还可能有夏季高峰。人群普遍易感。相较于普通感冒而言,流感起病急,关节肌肉酸痛、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更重,体温可达39-40℃。流感大多呈自限性,但部分可因出现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发展至重症流感,因此不可小觑。 就传染性而言,普通感冒密切接触会有传染的可能,因此要注意相对隔离;流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可成为传染源,喷嚏和咳嗽会传播感染。典型流感的潜伏期是1-4天(平均2天)。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流感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出3~6天(平均持续时间5天,这个期间具有传染性),部分流感病毒的排出时间可达3周。 治疗: 对于普通感冒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感染。 普通感冒的对症治疗首选口服药物。成人常用的药物种类包括:减充血剂(如伪麻黄碱),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镇咳药(如右美沙芬),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市面上在售的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疫情期间,中药推荐经典名方葛根汤,明通治伤风颗粒作为台湾产的现代中成药,是目前市售最好的葛根汤,明通治伤风颗粒,中成药。由葛根、麻黄、桂枝、白芍、大枣、生姜、甘草、人参、对乙酰氨基酚、无水咖啡因、盐酸那可汀、马来酸氯苯那敏组成。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鼻水、打喷嚏、咳嗽、咽喉痛、发烧、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临床应用缓解各种临床症状同时还有抗病毒功效,效果很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同时服用2种含有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可能会造成药物过量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儿童患普通感冒更能牵动大人的心,但是上述复方感冒药并不适用所有的孩子。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家长自行购买使用复方感冒药,因其常见成分伪麻黄碱、氯苯那敏、右美沙芬等,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确切的疗效,却有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对于发热,建议使用单一成分的退热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对于恼人的鼻塞流涕的症状:首选生理盐水滴鼻剂或无菌海盐水喷鼻剂,一天多次使用;对于咳嗽、咽部不适:鼓励孩子多喝热水,一岁以上的儿童可服用蜂蜜,6岁以上的孩子可用含片。 流感的治疗除了以上对症处理之外,应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治疗,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减少流感并发症,缩短病程;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能够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普通感冒常被认为是“小毛病”,人们常常通过自我药疗来解决,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误区,请大家铭记在心,避免踩雷。 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却对普通感冒和流感的致病病原体-病毒无效。因此,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抗生素的使用都不属于常规治疗方案。不适当地使用抗生素不仅不会缓解病情,还会有增加细菌耐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预防 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的防治方法。勤洗手,加强锻炼,规律生活作息,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是预防患感冒的最好方法。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办法,建议每年接种,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更加推荐接种。

潘凯 2024-01-29阅读量294

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

病请描述: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降低。如果很严重,细菌及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和严重程度将有所增加。局部感染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可以诊断,且需要评估明确病因。如果出现发热,怀疑感染,需立即经验性给予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用于刺激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并预防癌症化疗和严重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后的细菌感染。 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抵御细菌与真菌感染的主要防线。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机体对感染的炎症反应会减弱。 中性粒细胞数的正常下限(白细胞总数×分叶核和杆状核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在白人中是1500/mcL(1.5×109/L),而在黑人中则较低些(约1200/mcL[1.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并不像其他细胞计数那样稳定,并且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显着变化,其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活动状态、焦虑、感染及药物。因此,在明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时可能需要进行几次检测。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的相对危险性相关且可按如下分类: 轻度:1000至1500/mcL(1~1.5×109/升) 中度:500至1000/mcL(0.5~1×109/升) 重度:<500/mcL(<>9/升) 当中性粒细胞降至<500/mcL,内源性微生物群(如,口腔或肠道中)可引起感染。如果降至<200/mcL(<0.2×109/L)以下,炎症反应可能会减弱,在尿液或感染部位一般不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的炎症表现。急性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尤其是合并存在另一种因素(如,癌症),会明显损害机体免疫系统,可导致迅速致命的感染。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组织血供和患者的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感染的危险性。 极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最常见感染有 蜂窝组织炎 疖病 肺炎 败血症 鼻窦炎 血管导管和其他穿刺部位可额外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最常见的细菌因素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但其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也有发生。常发生口腔炎、牙龈炎、直肠炎、结肠炎、甲沟炎及中耳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化疗后出现长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和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容易发生真菌感染。

江金华 2023-12-15阅读量676

导致新生儿哭闹的12种原因,...

病请描述:宝宝一旦哭闹,很多新手妈妈就会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新生儿还无法通过语言、手势或动作与人交流,所以他唯一的沟通方式,就是哭。 那么宝宝到底是饿了?累了?还是身体不舒服了? 接下来,咱们就来分门别类地研究下宝宝的那些哭闹,让你快速get到宝宝发出的信息。 导致新生儿哭闹的12种原因 一、疾病导致的哭闹 病理性哭闹,是最令大人忧心的了。 我们可以根据宝宝哭闹时的声音和动作,以及宝宝整个的精神状态来判断宝宝可能出现的症状。 1、哺乳或是进食时哭闹,甚至拒绝进食,有可能是感冒鼻塞。 2、哭声嘶哑,有可能是喉炎。 3、哭闹时抓耳挠腮或是摇头,有可能是中耳炎。 4、每次排便前哭闹,排便后停止哭闹,有可能存在腹泻或是肛周脓肿、肛裂等肛门疾病。 排尿前啼哭,有可能是尿道口炎症所致,男婴还可能由于包皮过长所致。 5、阵发性啼哭,双腿屈曲,额部出汗,面色发白,哭声凄凉,拒绝大人触摸腹部,有可能是肠痉挛或是肠套叠。 6、突发尖叫类哭泣,伴有面部或是手足抽搐,或是发热及喷射型呕吐,有可能存在脑部疾病。 一旦出现这些非正常的哭闹,请及时就医,由医生检查判断具体病情以及安排治疗。 二、生理需求导致哭闹 生理性哭闹,是哭闹最常见的形式,但是只要满足了宝宝的需求,就能缓解。 1、宝宝哭声响亮,音调急切。 用手指头触碰宝宝嘴角,他会立即停止哭闹且转头寻找手指并带有吮吸动作,这是表示宝宝饿了,要及时给宝宝喂奶。 2、宝宝哭声响亮,但是音调柔和,很有节奏,同时脸色红润,呼吸正常,且哭闹持续时间短。 这个一般是属于宝宝的一种运动方式,有助于宝宝肺部舒张和锻炼。 3、宝宝刚开始小声哭泣,哭哭停停,在没有引起大人及时注意和安抚时,哭声就越来越大并逐渐变成连续哭泣。 这一般就是身体不适了,比如尿了、拉了、衣服不合身、气温冷热不适宜、磕了碰了或是蚊虫叮咬等。 4、宝宝哭声不太大,心神不安,感觉很疲倦但是很难哄睡,这个一般是睡眠环境不太好。 可以查看室内温度是否适宜,周围声音是否比较嘈杂等。 这几种都是宝宝的正常生理需求,只要找到对应的原因,及时满足宝宝需求,就可以让宝宝停止哭闹。 三、心理需求导致哭闹 1、新生宝宝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缺乏安全感,就会时常哭闹。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从医院刚回到家中的前几天,家长要给予宝宝更多关注,等宝宝适应了新环境,他就不会再哭了。 2、周边环境的变动或是大人情绪不佳时会让宝宝觉得不安,这有可能导致宝宝哭闹。宝宝出生后,会逐渐熟悉居住环境,跟照料自己的人建立情感。 如果居住环境更换频繁或是有较大变化,极易导致宝宝更加缺少安全感。 特别是频繁更换照料宝宝的人,会导致宝宝对外界环境和人缺乏信任感。 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让宝宝因焦虑而哭闹。 另外,宝妈的情绪也会极大影响宝宝的情绪。 当宝妈有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或是痛苦的情绪,也会感染到宝宝,让宝宝因不安而哭闹。 所以,照顾新生宝宝,尽可能不要轻易变动他的居住环境,而是让他在熟悉的环境中逐渐增加安全感。 同时,不要把自己不好的情绪带给宝宝。 总之,如果遇到孩子突然哭闹不止,甚至一闹一整夜,而且怎么哄也不听的情况,最好带着宝宝及时就医,不要掉以轻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腾讯网

胡勇 2023-10-30阅读量577

世界镇痛日|警惕头痛,当心小...

病请描述:  疼痛伴随人的一生。在国际医学界,它被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2004年10月,国际疼痛学会(IASP)倡议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作为"世界镇痛日",我国则将世界镇痛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镇痛周”,以提高人们的认知,促使人们正确对待疼痛。今年的世界镇痛日是10月16日,中国镇痛周为10月16日-22日,主题为:提高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   根据《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并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今天,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5B病区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蓝十字头痛门诊负责人余志良来和您详细说说关于“头痛”的那些事!   日常中,有两种类型头痛要分清   余志良主任介绍,头痛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一般是指头颅上半部(眉弓、耳廓上部、枕外隆突连线以上)的疼痛。头痛既是常见的神经症状,也是常见的神经科体征,人群发病率高,原因复杂,常常也是令临床医师最“头痛”的主诉。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内地18-65岁人群中,原发性头痛发病率为23.8%,近1/4中国人遭受头痛困扰。   头痛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   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常见的继发性头痛包括颅内病变引起的头痛,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海绵窦血栓形成等,包括中耳炎、青光眼引发的头痛,还有全身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高血压、感冒等。   头痛病因复杂,7类头痛要当心   原发性头痛病因及发病机制多不明确,继发性头痛应尽早明确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特别是急诊头痛的患者,早期识别高危继发性头痛病因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疗及预后。在此,余志良主任总结了7种神经科常见继发性头痛病因如下:   1、外伤   头部受了外伤也可以引起头痛,比如脑内出血、颅骨骨裂、皮下血肿等,都需要对因处理。另外,外伤后引起脑脊液漏导致低颅压性头痛,临床上也不少见。   2、脑出血   这里的脑出血是指除了外伤以外的脑出血。脑出血可导致脑内容积迅速被占满,脑压瞬间增高,头痛爆棚。若渗出至脑室,则会刺激支配脑膜的三叉神经,导致剧烈的头痛。   3、炎症   炎症有很多种,如细菌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等都会头痛。炎症有四大特征:“红肿热痛”,只要头痛伴发烧,就要小心炎症,及时就诊。   4、血栓   血栓有两种:一种是脑血栓,更严谨地说是大面积脑梗死,会导致脑压升高,继发头痛。还有一类是静脉血栓,脑静脉偶尔也会血栓,这个时候表现出头痛的就更明显了。静脉回流受阻,脑压会蹭蹭地往上涨。   5、肿瘤   与肿瘤相关的头痛多逐渐恶化,变现为钝痛和持续性及间断性。头痛经典地在早晨睡醒时最明显,并伴有恶心呕吐,头颅影像学可明确诊断。   6、血压改变   急性的动脉高压,血压骤升也会导致剧烈的头痛,严重的还会在脑内形成缺血灶,或者出血。所以高血压脑病也是需要及时处理的。   7、癫痫   头痛常见于癫痫患者中,尤其是偏头痛型头痛(发作后头痛更常见)。   上面这7种类型头痛是需要及时处理的,并不是简单的对症治疗就可以解决的。头痛原因多多,此外还有药瘾性、动脉瘤、夹层、鼻窦炎、青光眼等,也需要引起重视。   预防头痛,要做好这5件事   预防头痛的最佳对策是讲究心理卫生和生活卫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方面,避免头痛的发生。   1、注意饮食   经常头痛的人应该留意自己的饮食,如确定吃了某种食物会头痛,以后应尽量避免食用。   2、规律生活   保持规律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并保证睡眠充足、饮食营养结构合理。   3、规律运动   头痛患者可经常做有氧锻炼,以缓解肌肉紧张和头痛。此外,运动也可缓解焦虑引起的头痛。   4、调整情绪   注重调节情绪,寻找一些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散步、谈心等。   5、保持良好体态   保持良好体态,避免长时间低头。此外,还可在每天早晨醒来后和晚上睡觉前,用中指按揉太阳穴数分钟,从而有效预防头痛。   这些头痛,需要立即去医院   不论什么样的头痛,都要去医院检查,因为有一些头痛,是非常凶险的。比如脑出血或脑肿瘤等。当你出现以下头痛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 首发的或严重的头痛,尤其50岁以上新发的头痛;   ◉ 近期内频繁发作,程度逐渐加重的头痛;   ◉ 总是发生在同侧的头痛;   ◉ 服用止痛药物无效的头痛;   ◉ 癌症患者或艾滋病患者新发的头痛;   ◉ 伴有癫痫发作的头痛;   ◉ 伴有发热、颈部抵抗、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头痛;   ◉ 伴有精神错乱或定向力障碍的头痛;   ◉ 伴有视力障碍、偏瘫、偏身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头痛。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头痛专病门诊特色   头痛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物理治疗两部分。治疗原则包括对症处理和原发病治疗两方面。对于原发性头痛的急性发作和病因不能立即纠正的继发性头痛,可给予止痛等对症药物治疗以终止或减轻头痛症状,同时亦可针对头痛伴随症状如眩晕、呕吐等予以适当的对症治疗。对于病因明确的继发性头痛应尽早去除病因,如颅内感染应抗感染治疗,颅内高压者宜脱水降颅压,手术切除颅内肿瘤等。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已开设头痛专病门诊多年,每周定期开诊,形成了以中西医结合方法辨证施治、诊治各种类型头痛的专科特色,强调头痛治疗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审核评估,医院头痛诊疗综合实力达到头痛门诊建设标准,于2022年11月获批设立“头痛门诊”,是学会批准设立的上海市第二个“头痛门诊”。   头痛专病门诊由神经内科5B病区主任余志良主诊。余主任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整合中国传统针灸、刺血及民间多流派针灸、刺血疗法等的基础上,经过提高与创新,精研出了一套临床疗效较好的针灸、刺血疗法——中西医结合“紫荆刺血疗法”及“紫荆针灸疗法”,对于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及各类疑难复杂性头痛等,已经运用于临床多年且取得良好疗效。   余志良主任提醒大家:在头痛时,千万不要自己乱服止痛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药。一旦出现头痛的情况,千万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以免小病酿成大祸。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部分内容整理自:《健康报》、《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河南疾控、医联畅通等)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3-10-24阅读量941

儿童急性中耳炎:小耳朵的大痛苦

病请描述:儿童急性中耳炎是许多家庭都会遇到的常见疾病之一,通常在婴幼儿和幼儿时期更为普遍。虽然这个问题常见,但对许多父母和孩子来说,了解它的原因、症状和治疗仍然很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儿童急性中耳炎,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什么是儿童急性中耳炎? 儿童急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朵感染,通常涉及中耳部位。中耳是位于鼓膜后面的区域,其中包含了听骨链,负责将声音传递到内耳。当中耳受到感染并发炎时,就会发生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原因 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这些感染可能源自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耳道相对较短,而且较为水平,这使得细菌更容易进入中耳并引发感染。 症状和体征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可能包括: 耳疼:儿童通常会抱怨剧烈的耳疼,有时疼痛会很严重。 发热:感染可能导致发热,儿童可能会感到不适。 流脓:在某些情况下,中耳炎可能导致耳朵流脓,这是因为感染引起了中耳内的压力增加。 听力下降:由于中耳炎影响听骨链的功能,儿童可能会暂时失去部分听力。 治疗和预防 大多数情况下,急性中耳炎会在数天内自行缓解,而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医生可能会建议止痛药和抗生素(如果感染是细菌引起的)来减轻症状。 预防儿童急性中耳炎的一些措施包括: 及时治疗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这些感染可以减少中耳炎的风险。 避免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可能增加中耳炎的风险。 儿童急性中耳炎虽然常见,但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仍然是一次令人不快的经历。通过了解其原因、症状和治疗,家长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并在需要时及时就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也可以减少中耳炎的风险,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耳朵和更愉快的童年。

石小玲 2023-09-19阅读量442

孩子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

病请描述:      语言是一项比较高级的功能,儿童语言发育出现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社交;而且一些语言问题是综合问题的外在表现或结果,往往伴有认知能力不足,或感觉统合问题,或其他病理性问题;如不尽早发现和干预,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疾病因素 1)不重视听力筛查 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出生的时候都通过了听力筛查,平常说话也都听得见,体检的时候就没必要再多这个步骤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像感冒发热、中耳炎,还有迟发性耳聋等疾病是有可能引起听力损伤的,即使新生儿期筛查都没有问题,在后续也是有可能出现听力损伤的。如果孩子是部分听力缺失的话,比如有些频率他听得见,但是他听不清、听不连续,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太容易觉察。 所以,即使没有语言问题,我们也要求在1岁以后保证孩子每年一次的听力筛查,这个检查在孩子做体检的时候顺便就检查了。 2)孤独症 孤独症是现在2~3岁低龄孩子看诊非常多见的一类情况,首先呈现出来的就是不说话、语言发育落后、存在交流方面的问题,这一类孩子对语言的刺激不关心,对外界的事情也没有观察、模仿、学习的状态。 比较常见的还有孩子存在行为障碍,比如原来说话是正常的,由于心理方面的重大的创伤情绪,可能突然受到刺激以后就不说话了。(所以说我们在影视剧里见到过的这种场景,其实是实际存在的。) (影视剧《周生如故》) 3)过敏导致语音发育迟缓加重 有些孩子有比较严重的过敏,由于气道相对处在比较高压的状态,所以如果过敏的问题不加以治疗控制,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发育,表现为说话开口晚,或者说话不清楚、口吃。临床上在大孩子里医生是见到过这种情况的。 环境因素 1)不要让“电子保姆”成为孩子的主要陪伴者 临床中发现,来医院诊治近视的儿童正在逐年递增,并且出现了越来越多低龄的小近视眼患者,而近视短期增长特别快的往往都是那些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不离身的孩子! “ 专家表示: 两岁之前不建议孩子接触所有带屏幕的东西(电视、手机、ipad等等),美国有研究认为可以更晚,甚至3岁,越晚越好。 上幼儿园的孩子可以有限制地看看电视,例如看两三集动画片,差不多半小时左右就可以了,但最好是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看。 有些家长不太理解,觉得孩子玩手机玩得比大人都厉害,可聪明了,为什么还会导致语言智力落后? 因为电子产品、电视是单向的信息输出,不像人与人的交流是互动式对话,也没有语气语调的互动交流,所以时间长了对于有语音发育风险的孩子是有问题的。 2)不要让生活的语音环境过于复杂 现代社会中,祖辈代养孩子的情况十分普遍,正因为如此,孩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往往不是单纯的一种语言,有可能家长说普通话,老人说各地方言;在国际家庭中还存在说双语的情况。 “ 专家表示: 讲两种以上的方言的家庭的孩子,比单讲一种语言的家庭的孩子更多地出现发育性语言障碍,且以2至3岁年龄的儿童较为突出。 因为两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家庭语言环境过于复杂,多种方言并存,在家庭中交流语言不统一,这会给正在模仿成人语言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困扰,他不知道哪个音是正确的,不知道该学谁说话,再加上孩子辨别能力差,就会变成了跟谁在一起就学谁说话,结果学习语言的阶段拉长了,最后是连一套完整的语言也说不清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孩子在该说话的年龄却金口难开,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 3)不要“心有灵犀”,孩子不用开口你就懂 宝宝指着桌子一“嗯”,妈妈马上就知道他要喝水;宝宝指着冰箱一“啊”,就知道他要吃苹果~宝宝一句“嗯啊”家长就能立刻理解,并满足宝宝的需求,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沟通根本不需要说话,所以说这种“心有灵犀”非常不利于宝宝的语言发育。 “ 专家表示: 在语言发育阶段,家长“为难”一下宝宝,反而能增加他表达的欲望。 例如,2岁以后,当孩子指着某处大叫时,家长可以假装听不懂的样子,告诉孩子喊叫并不能让他人明白你要什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的什么东西,如果孩子说的不好,家长可以先做个示范,比如让孩子跟你学着说“宝宝想要红色的苹果”、“想要喝水”……能孩子表达出来了再满足孩子的要求。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可能就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 4)不要指责、模仿孩子的发音 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肯定有吐字不清晰,甚至带有其他口音和错误发音的地方。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模仿、更不要嘲笑他,这样做很容易打击孩子学习说话的积极性,变得不敢开口。你只要用正确的发音重复一遍他的话,用足够的耐心让孩子在你若无其事的影响下,学习到正确的吐字发音就可以了。 生理因素 1)多做构音器官的训练 舌、唇、下颌、软腭、喉是构音的主要器官,当其运动功能受损时,就会出现构音障碍。家长除了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以外,在家中不妨多做如下练习:

金欣 2023-08-16阅读量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