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大便粘腻 > 饮食

大便粘腻饮食

大便粘腻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春困可能是疾病先兆

病请描述:春困何解?         “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宋-曾巩《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 春风温润,叫人双眼迷离难睁,周身酥软无力困重,头昏脑胀记忆力差,工作效率低,哈气连天,气短难继,此等症状都是春困的表现。春困是江南春季常见现象,众人习以为常,但是,如果有些人春困现象明显较往年或他人重,休息不能缓解,且影响到生活工作要引起重视,可以是某些疾病发生的先兆。 一、生理性春困 “热胀冷缩”,人的血管也一样,春困是季节转换引起的生理变化。冬天低温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液能充分供应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进入春季后气温升高,人的毛孔、汗腺、周围毛细血管开始舒张,大量血液流向外周。天气变暖,加快了新陈代谢,机体本身的耗氧量又在不断地加大,使得供给心脑肾的血液“相对”减少。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各种缺氧引起的“春困”症状。 对于生理性春困,可以通过保持室内环境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增加户外运动的方法使人的体表温度稍微下降,血管收缩保证重要脏器血供来缓解春困。江南多水湿,阴雨连绵的雨水节气到清明,再到黄梅季节,反反复复潮湿难受。湿邪困脾,脾主四肢肌肉,会出现肢体困重,加之春季肝气生发,易引起“肝气犯胃、木克土”的现象,使得胃病好发。此时保持清淡饮食减轻脾胃负担,可以缓解春困症状。上班族可以含服薄荷糖,在困倦时洗个冷水脸,伸展一下肢体关节,放松领带,多抖脚收缩腓肠肌促进血液循环,使用除湿机。 二、病理性春困 病理性春困是指自身不能通过休息缓解疲乏困倦或者比以往明显加重。这是身体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机体感官是极其敏感的,对于当机体出现问题,只要环境一点点变化就会出现反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哮喘的患者,只要有一点气温变化就会发作,甚至起床几秒钟没穿衣服受凉就会发作,关节病患者天气还没阴雨就已经关节痛发作了。同样道理,机体出现问题的患者对春天气温变化很敏感,应该就医。 1.虚劳(体虚) 虚劳病患者往往以神疲乏力为主。如果有心慌、心悸可以是心气不足或气血两虚;如果有尿频怕冷、腰酸膝软耳鸣,可以是肾阳气虚;如果有胃口不好,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可以是脾气虚。 2.湿阻 湿阻病患者也有神疲乏力,头昏,肢体困重,同时还有口中粘腻,舌苔厚厚一层,有的患者会有盗汗,如黄梅天一样难受。这类患者应当少食甜腻,如蜂蜜、年糕、汤团等,包括冷的食物。 3.瘀血 中医认为瘀血能够阻碍气的运行,如果患者有颈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冠状动脉斑块。会有头晕头昏、心慌症状,应当积极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大脑腔隙性梗赛、心肌缺血等。在明确诊断和治疗时,可以选用中药活血化瘀。 4.其他 如果面色苍白,眼结膜、指甲、嘴唇发白,可能是贫血,需检测血常规、血清铁、粪便隐血等明确诊断后治疗;如长期伏案工作,久视电脑,玩游戏手机,打麻将等,要注意可能是颈椎病,年纪轻的虽然检查没有为题,但不等同于颈部肌肉神经血管没为题,可以是颈肩综合症,应当改变长期低头不良生活习惯的同时,适当选择中医针灸、拔罐等理疗;如果有晨起睡后依旧困倦、咽干苦,可能是打鼾所致,引起的肌体缺氧,身体所有的器官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可以通过换睡姿侧睡,打鼾症状会缓解,如果还不能缓解症状,可求助于医生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明确是否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如有眼睑下肢浮肿,心跳慢,怕冷,大便少,困倦,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当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吴欢 2024-04-01阅读量104

千古名方“乌梅丸...

病请描述:1.尪痹案(类风湿关节炎) 病案1: 程某,男,66岁,西医诊断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2021年1月14日门诊时症见:双踝、腕关节疼痛,双手第2-4近端指间关节疼痛、压痛明显,双手十指掌指关节、肘关节、右侧第一跖趾关节压痛。患者平素性急易怒,自述腰以上畏热,腰以下畏冷,伴听力下降,眠差。平素倦怠乏力,纳差,时有腹胀,便粘,排便次数增多,有不尽感。舌暗红,苔黄厚腻,舌下静脉瘀曲,脉沉弦。证属:尪痹(寒热错杂证)。治以温补肝阳,清热郁火,兼以化湿祛风。拟用乌梅丸加减。 处方: 乌梅30g、黄连12g、黄柏10g、细辛3g、党参10g、干姜9g、肉桂9g、当归12g、黑顺片6g(先煎)、姜厚朴12g、烫枳实10g、茯神30g、醋延胡索20g、川楝子10g、砂仁10g(后下)、青风藤20g、络石藤30g、羌活12g、独活10g、防风10g。服七剂。 1月21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诸关节疼痛明显缓解,仍有睡眠不佳,腰以上畏热汗出,腰以下畏冷,足寒明显,纳差,便粘,小便调。舌暗红,苔白略腻,舌下静脉迂曲,脉转为弦细有力。原方基础上,黄连减为10g。服七剂。 2月8日三诊:服药后,诸关节疼痛较前进一步减轻,腰以上畏热,腰以下畏冷症状减轻。时有呃逆嗳气,自觉神疲乏力,嗜睡,日间受凉后可在夜间小腿出现痉挛,大便转成形,粘滞较前缓解,偶有不尽感。刻下纳谷无味,腹部不适,胃胀,舌暗红,苔白略腻,舌下静脉迂曲,脉弦细有力。原方基础上加焦神曲10g、焦麦芽10、焦山楂10g、焦槟榔12g。服十四剂。 3月8日四诊:服药后,患者双手、踝、腕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晨僵不明显,活动不受限。夜间小腿痉挛已不复发。乏力减轻,腹胀、腹痛及呃逆嗳气症状基本消失,胃口转佳,大便成形,排便无不尽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有力。治以健脾益气,兼以行气活血。 处方: 党参15g、当归12g、炙黄芪25g、龙眼肉15g、制远志10g、木香10g、柴胡15g、白芍12g、烫枳实10g、炙甘草6g、生白术15g、鸡血藤30g、姜厚朴12g、焦槟榔12g、佩兰10g、生蔓荆子9g。共14剂。 5月电话随访,患者诸关节疼痛未复发,无夜间小腿痉挛症状,无腹胀、腹痛及呃逆嗳气症状,纳眠可,二便调。 病案分析: 患者平素肝郁气滞,郁火滞于上焦,故见见腰以上畏热。下焦失于温煦,故见下肢畏冷明显。肝为罢极之本,肝阳不足,则见倦怠乏力、不思饮食。以乌梅丸加减温补肝阳,兼清上焦郁火。加枳实行气除满;茯神养心安神;延胡索、川楝子行气疏肝,活血镇痛;砂仁固护中焦,防止寒凉药物戕害脾胃;青风藤、络石藤通经络祛风通络;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 二诊患者诸证明显减轻,脉较前有力,寒证较热证更为明显,故减少黄连用量,黄连与肉桂相伍,使虚火得除而不伤阳。 三诊患者受凉后小腿出现痉挛症状,肝者主筋,肝阳虚弱,筋脉失于温煦而出现拘挛之症,继续以乌梅丸为主方进行治疗。因患者胃部出现不适症状,纳谷欠馨,故加焦四仙促进饮食,恢复肠胃正常的运化功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加疗效。四诊见患者上热下寒诸症消失,调理中焦,以善其后。 2.燥痹案(干燥综合征) 病案2: 江某,女,56岁。2019年4月16日于门诊就诊时症见: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每于凌晨两点至三点间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睡眠时长约为4小时。口干、眼干、口渴、口苦2月余,平素性急易怒,每于生气时自觉口干、眼干症状明显,时有口苦及胸胁胀痛症状。牙龈肿痛,双手胀感。双足麻木感,双下肢冰凉,右下肢尤甚,久立则发僵,行走艰难,热水温敷后减轻。全身肌肉游走性疼痛、感觉异常与情绪相关,每于情绪生气时自觉肌肉刺痛。自诉上半身易汗出,下半身无汗畏寒。纳食可,大便溏,每日1-2次,小便调。患者平素焦虑抑郁。舌暗红,苔黄厚,中有裂纹,舌下静脉迂曲。脉弦细。患者主因“肢体麻木10年余,口干、眼干2月余”以“肢体麻木待查”收入院。证属:不寐(寒热错杂证)。虑其常于凌晨两点至三点足厥阴肝经当令之时转醒,且患者可见下寒上热,遂以乌梅丸加味治疗。治以温补肝阳,清热郁火,兼以活血化瘀、滋阴润燥、宁心安神。 处方: 乌梅30g、黄连20g、黄柏10g、细辛3g、川椒目6g、干姜12g、黑顺片10g(先煎)、党参15g、当归12g、茯神30g、百合20g、生地15g、干姜12g、泽兰30g、桃仁12g、红花12g。服三剂。 4月19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述口干、眼干、口渴症状较前改善,仍有睡眠不佳,双下肢觉冰冷,纳食可,大便溏,小便平。舌暗红,苔黄厚,中有裂纹,舌下静脉迂曲,脉弦细。守方如前,服三剂。 4月23日三诊:服药后,患者诉睡眠治疗较前改善,夜间易醒症状改善,睡眠时间可达5小时,口干、眼干、口渴及双下肢畏冷、麻木感均较前明显减轻,腹泻症状基本消失,偶觉两胁点状刺痛、灼热感。虑其上热下寒症状减轻,换方为小柴胡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以:疏肝理气,重镇安神,兼以活血化瘀。 处方: 柴胡15g、黄芩10g、清半夏10g、党参15g、炙甘草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茯神30g、大枣10g、百合20g、连翘9g、丹参30g、玫瑰花10g、佛手10g。服14剂。 5月7日电话追访,患者睡眠时长可达6小时,两胁点状刺痛感、灼热感消失,无下肢畏冷、麻木感。 病案分析: 患者平素性急易怒,全身肌肉游走性疼痛,每于生气时加重,时有口苦、胸胁胀痛,有明显的肝郁之象,应治以和解少阳,重镇安神。患者有口干、眼干、牙龈肿痛等上热之证,及双下肢冰冷,畏寒的下寒之症,多在丑时即肝经当令之时转醒,醒后难以入睡,丑时虽阳气渐长,但阴气仍较盛,此时肝阳虚阴寒内盛、相火内郁,可扰动心神而为病,故该病以肝脏虚寒为本,肝阳虚弱,气机闭郁,化火上攻,兼有心神失养,气血瘀滞。若先投柴胡剂疏肝解郁,恐难奏效。治疗应首重温补肝阳,以治其本,兼以清解郁火,活血化瘀。 3.狐惑案(白塞病) 病案3: 梅某,男,53岁。2019年4月12日主因“反复口腔溃疡30余年,伴阴部溃疡半年,加重2月余”以“白塞氏综合征”收入院。患者198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口腔溃疡,创面为椭圆形,色黄,进食油炸辛辣食物加重,就诊于当地诊所,予中药、中成药治疗(具体不详),服药后稍有好转。2018年4月因反复口腔溃疡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白塞氏综合征?”予沙利度胺25mg、秋水仙碱0.5mg临睡服用。服药后,口腔溃疡愈合。间断服药至2018年10月,出现阴部溃疡,双手、双下肢及面部麻木,每于劳累后加重。2019年1月,双手、双腿、面部麻木感加重。现症见:口腔多发椭圆形溃疡,直径约0.5cm、龟头溃疡直径约1cm,双目有灼热感,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双手、双下肢麻木,时有反酸烧心,双下肢畏冷明显,口干,脱发,大便正常,溲黄,精神可。舌暗红,苔心黄腻,中有裂纹,舌下静脉瘀曲,脉沉弦无力。证属:狐惑病(寒热错杂证)。治以温补肝阳,清热郁火。拟用乌梅丸加减。 处方: 乌梅30g、黄连15g、黄柏10g、细辛3g、党参15g、干姜12g、川椒目5g、当归15g、黑顺片10g(先煎)、海螵蛸15g、车前子15g、丹参30g。服三剂。 4月15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述口干、眼部灼热感及双下肢畏冷症状较前减轻,反酸症状略改善,仍有口腔溃疡,双手、双下肢及面部麻木感,大便溏,小便平。舌暗红,苔心黄腻,中有裂纹,舌下静脉迂曲,脉弦细。守方如前,服四剂。 4月19日三诊:服药后,患者自诉眼部灼热感较前减轻,口腔溃疡愈合,下肢畏冷症状明显减轻,时有短气乏力,久站则腰部酸痛。舌暗红,苔心略黄腻,中有裂纹,舌下静脉迂曲,脉弦细。原方基础上加桑寄生25g,续断20g,炙黄芪30g。服十四剂。 5月7日追访患者,腰酸及乏力、短气症状基本消失,眼部未发灼热感,下肢已无畏冷感。 病案分析:       狐惑病与如今白塞病症状类似,常见口腔、眼部、外阴溃疡,古人认为与湿热虫毒有关,治疗常从袪湿清热入手。该患者症见双目有灼热感,口干,口腔疮疡,时有反酸烧心的症状,双下肢畏冷明显等明显的上热下寒诸证,苔心黄腻,脉见沉弦无力,辩证为肝阳虚寒,郁火上攻,治疗上予以乌梅丸温补肝阳,清热郁火,三诊后明显减轻。因此在治疗时,不可固执于传统的常规疗法,需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对症治疗。       乌梅丸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由乌梅、细辛、桂枝、黄连、黄柏、当归、人参、川椒、干姜、附子十味药组成。后世医家皆奉该方为治蛔厥、下利之剂。       清代柯琴、陈修园等医家谓之为厥阴主方,自此逐步扩大乌梅丸的使用范围,使之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的疾病中。       王建明教授反复研读经典,尝言应用古方,贵在变通,当师古而不泥古。乌梅丸不可囿于蛔厥一证,认同该方为厥阴主方。       厥阴病的病机为“肝阳虚寒,郁火上冲”而形成的寒热错杂症。纵观乌梅丸全方,虽寒热并用,实以清泄郁热为标,以温补厥阴虚寒为本,故为厥阴病主方。该方辛温之药味多而重,本义为治疗寒热错杂,阴寒偏盛的情况,临床通过调整寒热药物比例,可将之用于寒热持平或寒少热多的情况。       风湿病患者多见寒热错杂症状,王教授常以此方治疗以厥阴虚寒,郁火上犯诸证,常获良效。应用该方时,需脉症相合,脉轻取弦数有力,沉取弦而无力,症见上热下寒诸症、肝经循行处的异常症状,宜应用本方为治。依据患者症状,权衡寒热药物比例,使清热无损阳气,温阳不伤营阴。 参考文献 [1]中医研究院编.蒲辅周医疗经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0:19 [2]李士懋,田淑霄.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9 [3]李士懋,田淑霄著.脉学心悟·濒湖脉学解索[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01.10. [4]秦伯未著.秦伯未增补谦斋医学讲稿[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05.140. 注:具体中药治疗请遵医嘱。本文仅用于医学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建明 2024-01-15阅读量497

苏州擅长看焦虑症的医生系列讲...

病请描述:    钱先生,35岁,常熟人。主诉:患者半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用力搬东西的时候出现头晕,睡不好的时候也感觉头晕,遇事容易紧张、焦虑,会想很多东西,自己控制不了。     初诊,钱先生大便偏粘,舌红,苔薄白,脉弦紧数。于是我给他开了中药汤剂,让他每日一次口服。     二诊,钱先生情绪好转,头晕消失,睡眠好转,胃纳可,大便偏粘,舌淡红,苔白,脉弦数,左尺偏沉。于是我为她辨证调方继续治疗。     三诊,钱先生情绪平稳,入睡可,偶有早醒,但胃纳较差,大便偏稀,舌淡,苔白微腻,脉弦。于是我在原方基础上稍作加减。     后来治疗2月左右,钱先生情绪平稳,饮食睡眠好,精力可,逐渐停用所有药物,工作能力可。随访半年无反复。     自我介绍:     苏州哪里治疗焦虑症好?本人郭福新,是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曾在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西苑医院进修。国内第1批名老中医传承人之一,全国中西医结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全国“养生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齐鲁名医陈克忠弟子。     坐诊时间:     每周“周一上午、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三下午,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石门路特需门诊坐诊;周二上午 、周六上午,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院专家门诊坐诊;周四上午,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园区店)坐诊,周四下午,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相城店)坐诊,周五上午,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新区店)坐诊,周五下午,在苏州国医堂名医工作室(吴中店)坐诊,患者还可通过视频看诊,请大家在微医健康平台提前预约挂号。

老中医郭福新 2023-07-25阅读量638

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常用方剂

病请描述:                                                            龚贵川整理 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咳嗽、脉浮紧。【组成】麻黄(12克)桂枝(9克)杏仁(12克)炙甘草(6克) 大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烦躁,口渴【组成】麻黄(15g)桂枝(9g)炙甘草(6g)杏仁(9g)石膏(15g)生姜(9g)大枣(9g) 麻黄加术汤【主治】风寒夹湿痹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身体烦疼,无汗【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组成】麻黄(12g)桂枝(9g)炙甘草(6g)杏仁(9g)白术(12g) 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功用】发汗解表,升津舒筋【辨证要点】项背强,无汗恶风【组成】葛根20g麻黄12g桂枝9g芍药9g(切)甘草6g(炙)生姜9g(切)大枣15g 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组成】麻黄(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射干麻黄汤【主治】寒痰郁肺结喉证。症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或胸中似水鸣音,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临床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功用】温肺化饮,下气祛痰【辨证要点】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组成】射干(9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紫菀、款冬花(各9g),五味子(12g),大枣(7枚),半夏((12g)。 麻杏石甘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辨证要点】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组成】麻黄(12克)石膏(30克)杏仁(12克)炙甘草(6克)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流清涕,恶心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出汗、怕风、脉浮缓【组成】桂枝(12g)炙甘草(6g)  白芍(12g)生姜(12g)大枣(15g) 荆防败毒散【主治】"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功效】发散风寒,解表祛湿【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组成】荆芥、防风、茯苓、独活、柴胡各10克,前胡、川芎、枳壳、羌活、桔梗、薄荷各6克、甘草3克。 小柴胡汤【主治】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功用】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组成】柴胡(15g);黄芩(9g);党参(15g);清半夏(12g);甘草炙,(6g);生姜(12g);大枣(15g)。 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辨证要点】发热出汗、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组成】连翘(10g)银花(10g)桔梗(6g)薄荷(6g)竹叶(4g)生甘草(5g)荆芥穗(5g)淡豆豉(5g)牛蒡子(6g) 银翘马勃散【主治】治疗湿邪与温邪共同侵袭人体,肺气不利出现的咽痛,这种原因出现的咽痛,饮水不减轻,患者可能还有胸闷不饥、身重疼痛、舌白、脉弦细【功用】宣肺清咽止痛【辨证要点】咽喉肿痛、口干、【组成】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银花15克射干9克马勃9克 苇茎汤 【主治】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等肺热痰瘀互结者。【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辨证要点】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组成】苇茎30g,冬瓜仁30g,薏苡仁30g,桃仁10g 葶苈大枣泻肺汤【主治】主治肺痈、喘不得卧、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支饮胸满者。【功用】泻肺去痰,利水平喘【辨证要点】喘嗽痰涎【组成】葶苈20g大枣20g 达原饮【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本方常用于疟疾、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脑炎属温热疫毒伏于膜原者。)【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辨证要点】胸闷呕恶,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组成】槟榔(9g)厚朴(9g)草果仁(3g)知母(6g)芍药(9g)黄芩(6g)甘草(3g) 宣白承气汤【主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脉右寸实大,证属肺气不降者【功用】清肺定喘,泻热通便【辨证要点】痰涎壅滞,喘促不宁大便闭结【组成】生石膏15g生大黄9g杏仁9g瓜蒌皮15g 小陷胸汤【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辨证要点】心胸闷痛,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组成】黄连9g,半夏(洗)12g,瓜蒌(实大者)20g 止嗽散【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功用】]宣肺疏风,止咳化痰【辨证要点】咳而咽痒,咯痰不爽【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0g;甘草(炒)6g;陈皮10g。 升降散【主治】温热、瘟疫,邪热充斥内外,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头面肿大,咽喉肿痛,胸膈满闷,呕吐腹痛,发斑出血,丹毒,谵语狂乱,不省人事,绞肠痧(腹痛),吐泻不出,胸烦膈热,疙疸瘟(红肿成块),大头瘟(头部赤肿),蛤蟆瘟(颈项肿大),以及丹毒、麻风。【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辨证要点】咽喉肿痛,胸膈满闷,呕吐腹痛,发斑出血,丹毒,谵语狂乱 【组成】白僵蚕6g蝉蜕3g姜黄9g川大黄(生)9g 杏仁汤【主治】肺疟,咳嗽频仍,寒从背起,痰粘、昏沉而闷,纳差恶心、渴饮,舌白【功用】宣肺止咳,清热利湿【辨证要点】痰粘、黄、昏沉而闷,纳差恶心【组成】杏仁10g黄芩10g连翘10g滑石15g桑叶15g茯苓15g白蔻10g梨皮10g 沙参麦冬汤、【主治】燥伤肺胃阴分,疲倦、少气、出汗、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功用】益气养阴、润燥止咳【辨证要点】少气、出汗、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舌红少苔者【组成】沙参9g、玉竹6g、生甘草3g、冬桑叶4.5g、麦冬9g、生扁豆4.5g、花粉4.5g。 六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脾胃虚弱,面黄体瘦、食少便溏,口淡无味、胸脘痞闷,呕逆等【功用】健脾补气,和中化痰。【辨证要点】食少便溏,口淡无味【组成】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陈皮(3g)、半夏(4.5g) 出现腹泻、呕吐胃肠症状的用方 藿香正气散【主治】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及四时感冒,但对夏季暑湿感冒效果尤为显著。夏季湿气较盛,湿伤于头目,则头昏、头痛;伤于中焦脾胃则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呕或吐;伤于下焦则引发便溏或泄泻。藿香正气散以芳香化湿药为主,为夏季防病治病常用的药物。【功用】解表和中、理气化湿【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呕或吐【组成】大腹皮10g、白芷10g、紫苏10g、茯苓15g、半夏10g、白术10g、陈皮15g、厚朴10g、桔梗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5g藿香15g 葛根芩连汤【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功用】解表清里。【辨证要点】身热下利、口干作渴【组成】葛根15g,黄连9g,甘草6g,黄芩9g。 保和丸【主治】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功用】消食,导滞,和胃【辨证要点】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组成】山楂(焦)15g、六神曲(炒)15g、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5g、连翘10g、莱菔子(炒)18g、麦芽(炒)15g 五苓散【主治】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功用】温阳化气,利湿行水。【辨证要点】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组成】猪苓12g、泽泻20g、白术12g、茯苓12g、桂枝8g 痛泻要方【主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功用】补脾泻肝【辨证要点】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组成】炒白术10g白芍(炒)15g陈皮(炒)15g防风10g 理中汤【主治】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辨证要点】自利不渴,呕吐腹痛【组成】人参9g干姜9g甘草(炙6g)白术12g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辨证要点】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组成】半夏(15g)黄芩(9g)干姜(9g)人参(9g)炙甘草(9g)黄连(3g)大枣12g 危急重症用方 破格救心汤【主治】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凡内外妇儿各科危重急症,或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或久病气血耗伤殆尽……【功用】回阳救急、温阳固脱【辨证要点】大吐大泻,或吐衄便血,妇女血崩,或外感寒温,大汗不止【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 安宫牛黄丸(中成药)【主治】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功用】清热解毒、镇惊开窍【辨证要点】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组成】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本品为热闭神昏所设,寒闭神昏不得使用 苏合香丸(中成药)【主治】中风,中暑,痰厥昏迷,心胃气痛【功用】芳香开窍,行气止痛【辨证要点】痰厥昏迷,心胃气痛【组成】苏合香,安息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制),荜茇,白术,诃子肉,朱砂脱证、热闭证及孕妇忌服。   新冠病毒主要以湿为主,夹寒、夹热、夹燥、夹虚、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结合时令、地区、人的体质,天地人参、结合症状,辩证选方施治,选一方、二方、三方合方,应疾病无穷之变。

龚贵川 2023-01-19阅读量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