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小腿酸痛 > 饮食

小腿酸痛饮食

小腿酸痛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生长痛与孩子身高的内在联系-...

病请描述:生长痛与孩子身高的内在联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抱怨腿疼、腿酸的情况,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生长痛”。生长痛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间经历,尤其是在快速生长阶段的孩子中更为普遍。然而,生长痛与孩子长高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呢?本文将从生长痛的定义、生长痛与身高增长的关系、生长痛的应对措施,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生长痛。生长痛主要发生在3到12岁的儿童中,表现为孩子在晚上感到双腿(尤其是小腿)的隐痛或酸痛,而这种痛感通常在清晨消失。生长痛并不是由于身体疾病引起的,而是一种与身体快速成长相关的正常现象。尽管被称为“生长痛”,但目前的研究并未直接证明它与身体生长速度有直接关联。 那么,生长痛与孩子长高之间存在哪些内在联系呢?一方面,生长痛出现的年龄段正是儿童身高快速增长的时期。在这一阶段,骨骼、肌肉和其他组织的生长速度加快,可能会对神经末梢产生暂时性的压力或拉伸,从而引发疼痛感。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活跃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生长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日间的活动中对肌肉和骨骼造成了额外的压力,晚上休息时这种压力表现为疼痛。 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正确应对生长痛至关重要。首先,家长应该确保孩子的疼痛不是由于其他健康问题引起的。一旦确定疼痛为生长痛,可以通过温暖的敷料、轻柔的按摩以及适度的拉伸练习帮助缓解疼痛。另外,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健康饮食也有助于减轻生长痛的影响,同时促进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除了应对生长痛,科学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家长关注的重点。这包括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钙、维生素D等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素;鼓励孩子参与适宜的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等,这些活动能够加强骨骼和肌肉,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同时,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支持身体的自然生长过程。 科学促进孩子成长的方法还包括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孩子的成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影响孩子正常生长的问题。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鼓励积极的生活态度,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紧张,这些都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总之,生长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它提示我们孩子正处在快速成长的阶段。虽然生长痛本身不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但它与孩子成长的过程紧密相关,反映了身体各组织在成长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家长对于生长痛的理解和正确的应对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缓解不适,更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处理生长痛时,家长应该保持耐心和理解,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生长痛虽然是一个过渡性的现象,但它提醒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发育情况,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不仅要关注身体的生长,更要注重心理健康、营养平衡及适量运动。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2024-04-06阅读量1510

千古名方“乌梅丸...

病请描述:1.尪痹案(类风湿关节炎) 病案1: 程某,男,66岁,西医诊断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2021年1月14日门诊时症见:双踝、腕关节疼痛,双手第2-4近端指间关节疼痛、压痛明显,双手十指掌指关节、肘关节、右侧第一跖趾关节压痛。患者平素性急易怒,自述腰以上畏热,腰以下畏冷,伴听力下降,眠差。平素倦怠乏力,纳差,时有腹胀,便粘,排便次数增多,有不尽感。舌暗红,苔黄厚腻,舌下静脉瘀曲,脉沉弦。证属:尪痹(寒热错杂证)。治以温补肝阳,清热郁火,兼以化湿祛风。拟用乌梅丸加减。 处方: 乌梅30g、黄连12g、黄柏10g、细辛3g、党参10g、干姜9g、肉桂9g、当归12g、黑顺片6g(先煎)、姜厚朴12g、烫枳实10g、茯神30g、醋延胡索20g、川楝子10g、砂仁10g(后下)、青风藤20g、络石藤30g、羌活12g、独活10g、防风10g。服七剂。 1月21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诸关节疼痛明显缓解,仍有睡眠不佳,腰以上畏热汗出,腰以下畏冷,足寒明显,纳差,便粘,小便调。舌暗红,苔白略腻,舌下静脉迂曲,脉转为弦细有力。原方基础上,黄连减为10g。服七剂。 2月8日三诊:服药后,诸关节疼痛较前进一步减轻,腰以上畏热,腰以下畏冷症状减轻。时有呃逆嗳气,自觉神疲乏力,嗜睡,日间受凉后可在夜间小腿出现痉挛,大便转成形,粘滞较前缓解,偶有不尽感。刻下纳谷无味,腹部不适,胃胀,舌暗红,苔白略腻,舌下静脉迂曲,脉弦细有力。原方基础上加焦神曲10g、焦麦芽10、焦山楂10g、焦槟榔12g。服十四剂。 3月8日四诊:服药后,患者双手、踝、腕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晨僵不明显,活动不受限。夜间小腿痉挛已不复发。乏力减轻,腹胀、腹痛及呃逆嗳气症状基本消失,胃口转佳,大便成形,排便无不尽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有力。治以健脾益气,兼以行气活血。 处方: 党参15g、当归12g、炙黄芪25g、龙眼肉15g、制远志10g、木香10g、柴胡15g、白芍12g、烫枳实10g、炙甘草6g、生白术15g、鸡血藤30g、姜厚朴12g、焦槟榔12g、佩兰10g、生蔓荆子9g。共14剂。 5月电话随访,患者诸关节疼痛未复发,无夜间小腿痉挛症状,无腹胀、腹痛及呃逆嗳气症状,纳眠可,二便调。 病案分析: 患者平素肝郁气滞,郁火滞于上焦,故见见腰以上畏热。下焦失于温煦,故见下肢畏冷明显。肝为罢极之本,肝阳不足,则见倦怠乏力、不思饮食。以乌梅丸加减温补肝阳,兼清上焦郁火。加枳实行气除满;茯神养心安神;延胡索、川楝子行气疏肝,活血镇痛;砂仁固护中焦,防止寒凉药物戕害脾胃;青风藤、络石藤通经络祛风通络;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 二诊患者诸证明显减轻,脉较前有力,寒证较热证更为明显,故减少黄连用量,黄连与肉桂相伍,使虚火得除而不伤阳。 三诊患者受凉后小腿出现痉挛症状,肝者主筋,肝阳虚弱,筋脉失于温煦而出现拘挛之症,继续以乌梅丸为主方进行治疗。因患者胃部出现不适症状,纳谷欠馨,故加焦四仙促进饮食,恢复肠胃正常的运化功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加疗效。四诊见患者上热下寒诸症消失,调理中焦,以善其后。 2.燥痹案(干燥综合征) 病案2: 江某,女,56岁。2019年4月16日于门诊就诊时症见: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每于凌晨两点至三点间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睡眠时长约为4小时。口干、眼干、口渴、口苦2月余,平素性急易怒,每于生气时自觉口干、眼干症状明显,时有口苦及胸胁胀痛症状。牙龈肿痛,双手胀感。双足麻木感,双下肢冰凉,右下肢尤甚,久立则发僵,行走艰难,热水温敷后减轻。全身肌肉游走性疼痛、感觉异常与情绪相关,每于情绪生气时自觉肌肉刺痛。自诉上半身易汗出,下半身无汗畏寒。纳食可,大便溏,每日1-2次,小便调。患者平素焦虑抑郁。舌暗红,苔黄厚,中有裂纹,舌下静脉迂曲。脉弦细。患者主因“肢体麻木10年余,口干、眼干2月余”以“肢体麻木待查”收入院。证属:不寐(寒热错杂证)。虑其常于凌晨两点至三点足厥阴肝经当令之时转醒,且患者可见下寒上热,遂以乌梅丸加味治疗。治以温补肝阳,清热郁火,兼以活血化瘀、滋阴润燥、宁心安神。 处方: 乌梅30g、黄连20g、黄柏10g、细辛3g、川椒目6g、干姜12g、黑顺片10g(先煎)、党参15g、当归12g、茯神30g、百合20g、生地15g、干姜12g、泽兰30g、桃仁12g、红花12g。服三剂。 4月19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述口干、眼干、口渴症状较前改善,仍有睡眠不佳,双下肢觉冰冷,纳食可,大便溏,小便平。舌暗红,苔黄厚,中有裂纹,舌下静脉迂曲,脉弦细。守方如前,服三剂。 4月23日三诊:服药后,患者诉睡眠治疗较前改善,夜间易醒症状改善,睡眠时间可达5小时,口干、眼干、口渴及双下肢畏冷、麻木感均较前明显减轻,腹泻症状基本消失,偶觉两胁点状刺痛、灼热感。虑其上热下寒症状减轻,换方为小柴胡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以:疏肝理气,重镇安神,兼以活血化瘀。 处方: 柴胡15g、黄芩10g、清半夏10g、党参15g、炙甘草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茯神30g、大枣10g、百合20g、连翘9g、丹参30g、玫瑰花10g、佛手10g。服14剂。 5月7日电话追访,患者睡眠时长可达6小时,两胁点状刺痛感、灼热感消失,无下肢畏冷、麻木感。 病案分析: 患者平素性急易怒,全身肌肉游走性疼痛,每于生气时加重,时有口苦、胸胁胀痛,有明显的肝郁之象,应治以和解少阳,重镇安神。患者有口干、眼干、牙龈肿痛等上热之证,及双下肢冰冷,畏寒的下寒之症,多在丑时即肝经当令之时转醒,醒后难以入睡,丑时虽阳气渐长,但阴气仍较盛,此时肝阳虚阴寒内盛、相火内郁,可扰动心神而为病,故该病以肝脏虚寒为本,肝阳虚弱,气机闭郁,化火上攻,兼有心神失养,气血瘀滞。若先投柴胡剂疏肝解郁,恐难奏效。治疗应首重温补肝阳,以治其本,兼以清解郁火,活血化瘀。 3.狐惑案(白塞病) 病案3: 梅某,男,53岁。2019年4月12日主因“反复口腔溃疡30余年,伴阴部溃疡半年,加重2月余”以“白塞氏综合征”收入院。患者198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口腔溃疡,创面为椭圆形,色黄,进食油炸辛辣食物加重,就诊于当地诊所,予中药、中成药治疗(具体不详),服药后稍有好转。2018年4月因反复口腔溃疡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白塞氏综合征?”予沙利度胺25mg、秋水仙碱0.5mg临睡服用。服药后,口腔溃疡愈合。间断服药至2018年10月,出现阴部溃疡,双手、双下肢及面部麻木,每于劳累后加重。2019年1月,双手、双腿、面部麻木感加重。现症见:口腔多发椭圆形溃疡,直径约0.5cm、龟头溃疡直径约1cm,双目有灼热感,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双手、双下肢麻木,时有反酸烧心,双下肢畏冷明显,口干,脱发,大便正常,溲黄,精神可。舌暗红,苔心黄腻,中有裂纹,舌下静脉瘀曲,脉沉弦无力。证属:狐惑病(寒热错杂证)。治以温补肝阳,清热郁火。拟用乌梅丸加减。 处方: 乌梅30g、黄连15g、黄柏10g、细辛3g、党参15g、干姜12g、川椒目5g、当归15g、黑顺片10g(先煎)、海螵蛸15g、车前子15g、丹参30g。服三剂。 4月15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述口干、眼部灼热感及双下肢畏冷症状较前减轻,反酸症状略改善,仍有口腔溃疡,双手、双下肢及面部麻木感,大便溏,小便平。舌暗红,苔心黄腻,中有裂纹,舌下静脉迂曲,脉弦细。守方如前,服四剂。 4月19日三诊:服药后,患者自诉眼部灼热感较前减轻,口腔溃疡愈合,下肢畏冷症状明显减轻,时有短气乏力,久站则腰部酸痛。舌暗红,苔心略黄腻,中有裂纹,舌下静脉迂曲,脉弦细。原方基础上加桑寄生25g,续断20g,炙黄芪30g。服十四剂。 5月7日追访患者,腰酸及乏力、短气症状基本消失,眼部未发灼热感,下肢已无畏冷感。 病案分析:       狐惑病与如今白塞病症状类似,常见口腔、眼部、外阴溃疡,古人认为与湿热虫毒有关,治疗常从袪湿清热入手。该患者症见双目有灼热感,口干,口腔疮疡,时有反酸烧心的症状,双下肢畏冷明显等明显的上热下寒诸证,苔心黄腻,脉见沉弦无力,辩证为肝阳虚寒,郁火上攻,治疗上予以乌梅丸温补肝阳,清热郁火,三诊后明显减轻。因此在治疗时,不可固执于传统的常规疗法,需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针对性的对症治疗。       乌梅丸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由乌梅、细辛、桂枝、黄连、黄柏、当归、人参、川椒、干姜、附子十味药组成。后世医家皆奉该方为治蛔厥、下利之剂。       清代柯琴、陈修园等医家谓之为厥阴主方,自此逐步扩大乌梅丸的使用范围,使之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的疾病中。       王建明教授反复研读经典,尝言应用古方,贵在变通,当师古而不泥古。乌梅丸不可囿于蛔厥一证,认同该方为厥阴主方。       厥阴病的病机为“肝阳虚寒,郁火上冲”而形成的寒热错杂症。纵观乌梅丸全方,虽寒热并用,实以清泄郁热为标,以温补厥阴虚寒为本,故为厥阴病主方。该方辛温之药味多而重,本义为治疗寒热错杂,阴寒偏盛的情况,临床通过调整寒热药物比例,可将之用于寒热持平或寒少热多的情况。       风湿病患者多见寒热错杂症状,王教授常以此方治疗以厥阴虚寒,郁火上犯诸证,常获良效。应用该方时,需脉症相合,脉轻取弦数有力,沉取弦而无力,症见上热下寒诸症、肝经循行处的异常症状,宜应用本方为治。依据患者症状,权衡寒热药物比例,使清热无损阳气,温阳不伤营阴。 参考文献 [1]中医研究院编.蒲辅周医疗经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0:19 [2]李士懋,田淑霄.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9 [3]李士懋,田淑霄著.脉学心悟·濒湖脉学解索[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01.10. [4]秦伯未著.秦伯未增补谦斋医学讲稿[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05.140. 注:具体中药治疗请遵医嘱。本文仅用于医学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建明 2024-01-15阅读量503

后脚跟疼!6个原因与5个缓解...

病请描述:脚后跟疼,到底怎么个疼法?疼法一:出门逛街或者春游踏青,走了一天路回到家,足跟、足底就会出现酸痛,特别是第二天早上起床落地的第一脚,脚的那个刺痛啊,有时疼得站不住!疼法二:难得有时间锻炼,楼下跑了几圈,第二天脚后跟也会疼好久!疼法三:脚后跟明明不红也不肿胀,但两侧就是隐隐作痛!疼法四:脚后跟一旦疼起来,走也不是,站也不是,每次休息完起来的第一步特别疼,活动一下才会有所缓解! 脚后跟疼,大多都与脚跟的滑囊、跟腱、筋膜等部位发生病变有关,需要根据不同的疼痛情况进行判断。说实话,微医君脚疼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看完这篇内容,你肯定也会对脚疼这件事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脚后跟疼常见的6个原因 脚跟疼不一定是骨刺,也不一定是跟腱炎,原因多种多样,也可能由不同的情况引发,下面是几种比较常见的疼痛诱因,看看你有没有对应的症状。一、跟腱炎跟腱我们听着有点摸不着头脑,那“脚筋”总该知道吧?跟腱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脚筋”,它连接着小腿后方的肌肉群到跟骨,走路、踮脚尖、起跳、奔跑等都得靠它!超负荷运动、长期硬地跑步、爬山等都容易过度使用跟腱,造成跟腱内部纤维的慢性损伤,引发跟腱炎。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跟腱病终生发病率高达24%,普通人跟腱炎约占跑步损伤的11%。 长期、高频的跑跳会使跟腱被反复牵拉、刺激,局部细微的损伤没法及时修复,损伤逐渐累积发展成炎症,当运动量突然加大或者偶发意外损伤,小腿后方、足跟上方就会出现疼痛。鞋子不合脚容易造成不当摩擦,若是病变部位相互作用,跑跳时极易进一步损伤跟腱,是诱发跟腱炎的一个重要原因。跟腱炎较轻的患者小腿后方会出现僵硬酸痛,踩地、跑跳等都会加重疼痛感,只有休息才能缓解,严重的情况还会出现红肿。二、足底筋膜炎足底肌肉由于运动、外力冲击、长时间走路等引起局部肌肉劳损,就会诱发筋膜炎,特别是穿高跟鞋、扁平足、肥胖等情况下,更易发生。足底筋膜炎的表现很有意思,脚底、脚跟按压时会有酸痛感,情况比较严重的情况日常站立、休息一会儿可能会痛,但是晨起或休息后最为明显。早上起床下地的第一步,脚跟好像无法吃力一样,经常是一阵刺痛,险些踉跄倒地,长时间休息后起身的第一步也是同样的情况。 原因是当你休息时足底筋膜不需要负重而处于收缩状态,再次触地时对筋膜造成较大、较快的牵拉,从而引发疼痛,而神奇的是,走几步之后这种疼痛慢慢就缓解了,好像压根没事一样。这样的感觉,往往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脚到底有没有问题?病情就在这种纠结中一直拖着!不过足底筋膜炎虽说走几步会缓解,但当你过度行走或跑步后疼痛会再次出现,因而也要避免过度运动。 微医君的故事 (同时也是一个事故) 2021年9月的一个早晨,微医君和往常一样骑着心爱的小毛驴去上班,天空下着小雨,一切似乎都很平常。 当我开车骑过一个路口准备加速前进时,路边突然跑出一个人,瞬间一个急刹车! 湿滑的地面,帮助微医君妥妥地完成了一个人仰驴翻,脚底板被压在地面和重重的小毛驴之间,狠狠地弯折了一下,疼得眼泪水都忘记掉了! 打了石膏、卧床2个月,你以为就好了?不好意思,3年了,还是有酸胀感,就是无法痊愈! 中间不信邪,花了好几百做了个脚部的核磁共振,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医生说是筋膜炎,于是只给配了个药膏,自此人各天涯! 筋膜炎这个病,名字里确实带了一个“炎”字,但它并不是字面理解的发炎,而是一种一种“无菌性炎症”,原因其实是足底的肌腱或韧带“能力”不足。正常的足底筋膜因弹性和收缩能力都不错,落地缓冲、蹬踏发力等动作可以轻松完成。若是足底筋膜因长期的劳损、意外损伤而变软、变脆,收缩力、弹性大幅下降,平时简单的走路、跑跳等动作对它来说都变成了挑战,一旦动作幅度超过它的能力,就会出现疼痛。三、跟骨骨刺骨刺引发的足跟痛多见于老年人,根骨出现退行性病变,容易出现骨质增生,骨刺的长期刺激会周围的软组织,脚后跟出现疼痛。骨刺本身不会引起疼痛,疼痛的程度一般与局部炎症的轻重有关,骨刺大小与之没有直接的关联。 四、滑囊炎比较多见于女性,高跟鞋不合脚容易对跟腱、皮肤造成摩擦损伤,滑囊壁就会充满滑液,变得肥厚,诱发滑囊炎,出现肿胀、疼痛。五、跖腱筋膜炎长期积累引起的慢性病变,经常需要站着或走路较多的人容易出现这种病变,一般可以自然痊愈,垫高脚后跟能够减轻跖腱筋膜的张力,缓解疼痛。六、退化性病变年龄增长带来的不止有阅历的丰富,也可能是足底脂肪垫萎缩,造成缓解、防摩擦能力较弱,引起损伤疼痛;也可能是骨质老化后的微细骨折、劳损性炎症,引发疼痛。 缓解疼痛的5个方法 缓解脚后跟疼的办法有很多,普适性比较大的可能就是冰敷,可以对有同感的区域冰敷20分钟,特别是锻炼后、睡觉前。温水泡脚,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舒筋活血的中药,对疼痛部位进行按摩,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穿支撑性较强的运动鞋或者使用有矫正作用的足弓垫,能够减轻脚部的负担,避免损伤,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另外,微医君再针对日常比较多见的足底筋膜炎和肌腱炎讲一下缓解疼痛的方法。足底筋膜炎女性日常减少穿高跟鞋的时间;鞋子有损坏及时更换;运动时穿具有防护能力、缓冲较好的运动鞋,能够减少足底损伤。注意休息,根据医生建议适当用药,必要时借助足弓护垫降低筋膜受力,减轻筋膜的损伤。 微医君自己经常会用的一个方法就是踩网球,可以扶墙站,也可以找合适的地方坐着,脱掉鞋子,脚底的痛点对准网球踩住,缓缓挪动或者打圈,会有一种被放松的酸痛感,特别舒服。这种方法每次大概做15分钟,直至脚底微微发热即可,每天晚上休息、看电视的时候做一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恢复。若是小腿肌肉比较僵硬,也会影响足底筋膜的张力,可以借助身体的重量将小腿压在圆形泡沫轴上来回滚动,放松肌肉,持续1分钟。跟腱炎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及拉伸,可以是小幅的散步,或者压腿,也可以站在楼梯的台阶上反复抬起和放下脚后跟,让小腿、脚后跟充分伸展。跑步的话可以先慢后快,逐步提速,让脚慢慢适应运动的节奏,避免突然的高强度运动造成足部损伤。 脚后跟疼还是需要平时小心注意,坚持调理,才能慢慢痊愈,微医君还需加油啊!参考文献:[1]赵鹏程. 防脚后跟疼20字诀[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5(4):55-55.[2]张正修. 足跟疼痛原因多莫让骨刺全背祸[J]. 长寿,2018(10):23.[3]脚跟沾地就疼,试试自我放松法[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1(10):18.[4]曾文英. 脚后跟疼的原因及骨质疏松的预防[J]. 饮食保健,2019,6(35):272.[5]路遥. 运动完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J]. 健康博览,2021(3):60-61.

健康资讯 2023-04-17阅读量9259

有一种下肢血管病不得不防!

病请描述:人上了岁数后,常常会感到腿凉、腿疼,其实 这很可能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出的求救信号。 有很多人认为动脉硬化只是心脏的冠状动 脉硬化了,出现冠心病、心梗、脑梗、偏 瘫…其实,动脉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 疾病,不仅可累及心脑血管,还会累及下肢动 脉。 (01)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答:下肢动脉硬化是由子动脉壁中斑块增多 而造成的,斑块增多会使血管管腔变窄,甚至 堵塞,被输送到腿和脚的氧气就少了,继而下 肢肢体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患者通常感 觉到下肢或足部怕冷,腿部摸起来发凉。 注意 斑块可能破裂,从而导致栓塞,让栓塞的远端组织出现急性缺血的症状。 (0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哪些症状? 1.下肢或者足部感觉怕冷,腿部摸起来发凉 2.活动后腿部或臀部肌肉酸胀或酸痛行走活动后会感觉腿没劲儿,休息后可缓解 3.腿部感觉异常,可有麻木感、烧灼感 4.皮肤苍白或发紫 5.足部伤口愈合困难 6.肌肉萎缩 7.足部或者脚趾出现坏死 8.爬楼上楼梯的时候腿酸胀无力或者疼痛 临床上,很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初期 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动脉狭窄的加重,会出现“走 路活动后小腿无力或者抽筋样疼痛,体息一会就好了”这样的情况,这种临床症状专业术语称为:“间 歇性跛行” 小提示 当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肚、乏力、 发凉、疼痛等情况时,要引起重视,就医进一 步检查,确定下肢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者堵 塞。 (03)有针对这个的检查吗? 有。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和查体,可能会选择 以下一项或者多项检查: (04)发现下肢动脉斑块怎么办? 有很多人没有下肢动脉缺血的明显症状,只是检查 的时候发现了下肢动脉斑块。这时,接受正规的治 疗非常重要,能改善症状避免斑块加重。主要包括 以下这些方面: 1.中西医治疗 2.戒烟 3.血糖控制、高血压的治疗 4.健康的饮食、运动 (05)我没有什么症状,还需要重视吗?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 (ACCIAHA)有关下肢动脉硬化的指南 指出,下列人群的患病率较高: • 年龄大于等千70岁 •年龄为50至69岁,且具有吸烟史或糖 尿病史 •年龄为 40至49岁,伴有糖尿病,且至 少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其他危险因素 •下肢症状提示有间断性跛行或静息痛 下肢脉搏检查异常 已知其他部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比 如冠心病、颈动脉、肾动脉硬化等疾病 •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黑人 族、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吸烟、高血 压、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06)我没什么症状,还需要去做相关筛查 吗? 通过筛杳检杳出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是有意义的。因为能识别其他部位发 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的患者。而通过筛 查出来的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也可以从药物治疗中获益,可降低心肌梗 死、脑卒中和死亡的风险。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五下午;上海九院 (瞿溪路500号〕新门诊楼三楼血管外科

秦金保 2022-11-01阅读量1200

小腿酸痛饮食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49
骨科各种夹板包扎、伤口换药、饮食调护、功能锻炼等;各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如耳穴压豆、穴位贴敷、药物竹罐、开天门、艾灸等。
评分:0
问诊量:20
四肢骨折创伤,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足踝相关疾病,髋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术前术后饮食调理
脊柱相关疾病的康复调养、饮食调护、术后康复训练。
脊柱相关疾病的康复调养、饮食调护、术后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