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SAHS)为睡眠呼吸障碍的一大类,患病人数最多。据《柳叶刀》相关报道,我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高居全球之首,大约为1.76亿,中重度患者大约6600多万,亟待引起国人的重视和关注。SAHS起病隐匿,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目前我国民众重视度普遍不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睡眠呼吸监测中心为您科普相关知识,提醒大家关注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疾病。 分型: SAHS的基本特征是睡眠中反复发生呼吸暂停--窒息和觉醒,导致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以及其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SAHS的分型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entral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CSA)。 SAHS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不同患者的预后很不一样,但它作为一种上游疾病,与多系统疾病相关的这一点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危害: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心病、哮喘。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性猝死。OSA是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SAHS与神经系统疾病:脑中风、老年痴呆症。 SAHS与消化疾病-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呼吸暂停时产生的胸腔负压增大,导致胃液容易反流到食管,而反流的胃液对咽腔的刺激,导致咽部充血水肿,从而加重睡眠呼吸暂停。 SAHS与内分泌(代谢)紊乱: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糖尿病、性激素紊乱、代谢综合征。 SAHS与多种眼科疾病相关:眼睑松弛综合征、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青光眼、视盘水肿、视野缺损、圆锥形角膜。 SAHS与肾脏及其他系统疾病:肌酐清除率下降、肾浓缩功能下降,肾病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听力减退等。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消除呼吸暂停,改善睡眠结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结合患者病因、类型及病情轻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减肥、戒烟戒酒、侧卧位睡眠、适当抬高床头、避免白天过度劳累等。 另外,还可使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一线治疗方法),口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口腔矫治器治疗等方式。
汪宏伟 2024-12-31阅读量1719
病请描述:因比同龄男孩低很多的小小安,后来怎么样了? 小小安(化名)是多年前的一个患者,因为身高明显较同龄孩子矮小,加上父亲家人偏矮,妈妈为此没少担心,经常带孩子看医生,眼看11岁了,身高只有126.5cm,也就是说比同龄男孩儿平均值低16.5cm,也比自己遗传身高中位线低了14cm,医生说比同龄男孩整整低了-2.6SD(标准差)!妈妈和小小安对这个身高都极度不满意,当然,这种情况也属于医学干预的范畴。经沟通后,妈妈当即决定为孩子进行全面检查。 医生为孩子做了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及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其他内分泌功能、重要脏器功能状态进行了检查,结果未发现明显异常,诊断为特发性身材矮小。 那么什么是特发性身材矮小呢? 特发性身材矮小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1、出生时身高体重正常,无窒息、低血糖病史,身体比例正常 2、无慢性疾病 3、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三个百分位或者-2SD 4、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提示生长激素>10mg/ml 特发性身材矮小通俗的讲就是找不到病因的矮小,是儿童期导致身材矮小的最常见原因,其中包括家族性矮身材和青春发育延迟。特发性矮小严格意义上不是病,只是以当下检查条件未发现病因,它往往不影响孩子身体健康。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特发性矮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5年全球儿童营养框架中,儿童长远健康五个指标中,身高被排在第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提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儿童生长发育,并将生长迟缓率控制在5%以下作为目标。身材矮小虽不影响身体健康,但却明显影响孩子心理行为发育。会让孩子不自信、自卑、不敢与人交往,个别孩子会被霸凌或者产生攻击行为、焦虑等等。严重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这种影响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发生,而孩子又难以言表,有些影响甚至是终生的。 小小安正是这种情况。 医生给的方案是生长激素治疗。治疗前,医生详细与小小安及其妈妈进行了认真的沟通。小小安的妈妈当即决定开始治疗。治疗1年身高达到138cm,-1.5SD,整整提高1.1SD。一家人面露喜色。14岁身高158cm,-1.1SD;14岁9个月,身高168cm,达到0SD,停药,最后10个月因骨龄进展较快合用来曲唑治疗10月。17岁召回复查,终身高172cm,孩子自信满满,成功考取自己心仪的大学。 四年后,看到哥哥治疗效果的弟弟也走上漫漫治疗征途。作为小小安的主诊医生也是非常感谢小小安及其一家人一路走来的密切配合,陪伴医生共同成长,共同见证了漫漫治疗征途中的沿途风景,医患双方真正做到了共同成就。他们一家人自然而然成为生长发育门诊及主诊医生的代言人。
生长发育 2024-07-22阅读量2512
病请描述: 摘要: 本病例报告了一名小年龄矮身材儿童的诊断与治疗过程。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了病因,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儿身高增长明显,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病例介绍 患儿,男性,5 岁,因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就诊。患儿出生时体重 3.2kg,身长 50cm,无早产、窒息等异常病史。父母身高正常,父亲身高 175cm,母亲身高 162cm。 二、病史采集 患儿自幼生长速度缓慢,每年身高增长约 3-4cm。食欲欠佳,睡眠质量一般,经常晚睡。平时运动量较少,喜欢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无慢性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三、体格检查 患儿身高 95cm(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 3 百分位数),体重 15kg。身材匀称,面容幼稚,皮下脂肪分布均匀。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无畸形,外生殖器发育正常。 四、实验室检查 1.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采用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和精氨酸兴奋试验,结果显示生长激素峰值为 5.2ng/ml(<10ng/ml,提示生长激素缺乏)。 2. 甲状腺功能: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均在正常范围内。 3. 性激素六项: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均在正常范围内。 4. 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均正常。 5. 微量元素: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均在正常范围内。 五、影像学检查 1. 左手腕部 X 线片:骨龄约 4 岁,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 2.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垂体异常。 六、诊断 综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 七、治疗方案 1. 生长激素治疗 - 治疗剂量:根据患儿体重计算,初始剂量为 0.15IU/kg/d,睡前皮下注射。 - 治疗频率:每天一次。 - 治疗时间:至少持续 1 年以上。 2. 营养支持 -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每天补充钙剂 600mg,维生素 D 400IU。 3. 运动指导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户外活动 2 小时,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 D 的合成。 - 适量运动:选择适合儿童的运动方式,如跳绳、游泳、跑步等,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 4. 睡眠管理 - 保证充足睡眠:每天晚上 9 点前入睡,保证 10-12 小时的睡眠时间。 -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舒适。 八、治疗过程及效果评估 患儿治疗 3 个月后复查,身高增长 2cm,体重增加 1kg,无明显不良反应。继续原治疗方案。 治疗 6 个月后复查,身高增长 4cm,体重增加 2kg。复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生长激素峰值有所升高。调整生长激素剂量为 0.18IU/kg/d。 治疗 12 个月后复查,身高增长 7cm,体重增加 3kg。骨龄评估为 5 岁,与实际年龄差距缩小。患儿食欲和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运动能力增强。继续治疗,并定期复查。 九、讨论 1. 矮身材儿童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生长速度、身高水平、骨龄、内分泌功能等。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是诊断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的重要方法,但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2. 生长激素治疗是目前治疗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的有效方法,但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治疗起始年龄、治疗剂量、治疗依从性等。一般来说,治疗起始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3. 营养支持、运动指导和睡眠管理对于矮身材儿童的治疗也非常重要。良好的营养状况、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和身高的增长。 4.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身高、体重、骨龄、生长激素水平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儿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小年龄矮身材儿童,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最终身高的关键。通过生长激素治疗结合营养、运动和睡眠管理等措施,可以显著促进患儿身高的增长,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马可 2024-07-18阅读量1462
病请描述:医脉通2023-10-27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与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加之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肥胖等多种因素,人们经常会出现各种身体疾病,其中心脏病就是比较频发的一种疾病。尤其是近年来,不少优秀的精英人士与年轻人因突发心脏病离世,让人惋惜不已。因此,了解心脏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至关重要。那么,关于心脏病你了解多少?当心脏出现预警信号时,你是否注意到了?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心脏病是指涉及心脏及其血管、肌肉、瓣膜及传导系统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和心律失常等。常见的心脏病有哪些?都有什么症状?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心脏病,多因冠脉阻塞导致,需紧急开通血管、挽救心肌。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呼吸急促、虚弱等,可致死亡。当出现下面这些症状或体征时,可能提示心肌梗死:➤胸痛(可放射至背部、颈部、手臂和/或下颌);➤眩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或不规则;➤气短;➤虚弱感;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焦虑、消化不良或烧心,特别是女性,可能会以此为主要表现,而不是胸痛。女性心梗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表现为胸痛,而是心律失常、咳嗽、烧心、食欲不振和莫名的不适或者不安等。特别是对于男性和超过65岁的人以及存在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糖尿病和心脏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者,出现这些表现时应该警惕。2.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心律失常的患者可能会自觉心跳加快、缓慢或者不规则,伴有虚弱、呼吸急促和焦虑等表现。心律失常可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因此,患者应寻求紧急医疗服务,特别是持续存在心律失常或者伴有任何心梗相关症状的患者。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3.心肌病心肌病是心肌异常导致的病症,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等。心肌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气短、疲劳、下肢水肿、卧位咳嗽、眩晕、胸痛、心跳不规则等。4.充血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症。其症状和体征与心肌病类似,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乏力(特别是运动时)。5.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有些先心病可能合并其他系统或器官异常。先心病患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瓣膜感染等。有些先心病在成年后才被诊断。先心病包括多种类型,少数不需要治疗,大部分可能需要手术修复。突发心梗怎么办?心梗抢救的黄金4分钟平时我们说的“心脏病发作”,大多是指心肌梗死,而心梗的发生通常是因为冠状动脉堵塞。当心肌缺血时,就容易诱发心脏骤停。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9年全球卫生评估报告》,从2000到2019的20年间,排在人类死因第一位的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而且这一死因不仅持续多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且有明显的增加趋势。缺血性心脏病最致命的后果就是心源性猝死。那么,当突发心梗时我们该怎么办?记住第一条,如果当时正在活动中或者是在外面寒冷的环境下,一定要马上休息,避免寒冷要保暖,不动也好或者就近坐下来。心梗发作时,如果身边无其他人陪同,要做以下5件事进行自救:第一,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接线员您的准确位置,说明自己可能是急性心梗发作;第二,保持房间门开放状态,以便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顺利进入房间;第三,在最靠近门的合适位置平卧休息,保证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您;第四,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第五,尽量舒缓情绪,耐心等待。如果身边有人突发心梗,应尽早拨打“120”急救电话,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步骤。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让患者平卧,安抚焦虑和紧张情绪。随身携带有急救用药时,应立刻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或有专业医生指导下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有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时,应尽快进行胸外按压等抢救措施;如公共场所具备AED者,可尽快根据情况行AED电除颤。如不具备以上条件,保证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因恶心、呕吐物导致的窒息情况出现,耐心等待专业救治人员到达。如果只有一人陪同,可在等待期间,尽可能联系1~2位亲属或朋友,避免患者至医院后因人手不足延误治疗时间。心跳骤停后的4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间。一般来说,复苏开始时间越晚,复苏成功率越低。如果心跳停止4~5分钟后才开始进行复苏,幸存的机会非常少;如果延迟至7~8分钟,救活过来的几率就更低。这就是“黄金4分钟”说法的来源。最后,挽救生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任并配合医生!当下,心梗猝死已向年轻人发展,别等悲剧发生才追悔莫及!及时预防才是关键。保护心脏,记住这8件事1.清晨起床要温柔人从“半休眠”状态苏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建议晨起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2.起床后喝几口水早晨醒来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起到适当稀释血液黏度,降低心梗发病风险的作用。喝水时一次不要喝太多,建议小口多次喝。对于本身心脏不好的人,大量水分快速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会加重心脏负担。3.太阳出来再锻炼太阳出来、气温回升后再运动,以避免低温对血管的突然刺激,减少心梗的发生。4.运动心率别超标坚持运动才能保证有良好的心肺功能。运动时建议普通人运动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0%为宜(最大心率为:220-年龄)。5.饮食上要“三多三少”建议多吃多吃全谷物、蔬果、菌类;少吃高盐饮食、糖饮料、红肉。成年人一天的饮食中全谷物、杂粮应占到主食量的三分之一;每天吃够一斤水果半斤蔬菜;适当多吃一些蘑菇、木耳等菌类。6.吃饭八分饱过多的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使腹部膨胀不适,膈肌位置升高,限制了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加重心脏负担。7.早睡睡眠不足,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最好保证在晚上23点前上床睡觉。如果第二天事情较多,可以早点起床,但一定不要熬夜。8.中午睡半个小时中午时间如果能休息20~30分钟,能让心肌得到“滋养”,令心率更加平稳。
蒋春英 2023-10-30阅读量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