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产后小腹坠痛 > 病因

产后小腹坠痛病因

产后小腹坠痛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特色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及包块...

病请描述: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病变,包括子宫体、卵巢、输卵管炎症,范围较广,可局限于某一部分,也可几个部分同时发生,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输卵管粘连、阻塞性不孕是盆腔炎导致的病症之一,两者为因果关系。中医对本病临床特征的描写散见于“热入血室”、“腹痛”、“带下病“、 “癥瘕”、“不孕”等病症中。      一、病因病机:       1、西医发病机制: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而迁延而成;也有因起病缓慢,急性期症状不明显,开始发病时即为慢性,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也可出现急性发作。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粘连、阻塞阻碍精子和卵子结合而致不孕;输卵管卵巢脓肿,日久脓细胞被吸收而成透明的液体,就成为输卵管积液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炎性渗出物使周围组织相互粘连而形成盆腔内炎性包块;如炎症发生在子宫前壁可与膀胱粘连引起膀胱排空痛;如炎症发生在子宫后面可与肠道粘连引起排便时痛;如肝脏与前腹壁、横隔膜粘连,可导致隔神经支配范围的疼痛,出现深呼吸时的肩痛;如盆腔结缔组织,尤其是子宫旁结缔组织和子宫骶骨韧带发炎,可因充血、水肿,继而纤维组织增生,逐渐使结缔组织变为较坚硬的疤痕组织,甚至可使盆腔内出现“冰冻骨盆”的状态。        2、中医病因病机:本病多因经行、产后、人流、药流、盆腔手术后胞脉空虚,洗涤用具不洁,感染湿毒之邪;或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余邪未净,瘀热积于胞中;或由于素有宿疾,瘀热内阻;或遇情志不畅、或过食辛辣刺激、燥热助阳之品、或房劳所伤、或气候骤冷,衣着不足、或冒雨涉水、或劳累太过、或过食生冷等均可触发本病。其主要病机为瘀热、湿浊之邪,蕴于子宫、胞络,致冲任带脉功能失调,气机不利,经络受阻,“不通则痛”,故见腹痛、腰痠反复发作;瘀热内蕴,气机不畅,冲任受阻以致不孕。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与体征:下腹隐痛或坠胀疼痛,或腰骶坠痛,或臀腿痠痛,或性交痛,或膀胱排空痛,或大便时痛,或骶髂关节痠疼,大腿内痛,或坐骨神经痛,或肝周围炎引起右上腹痛、右季肋部疼痛,疼痛一般不很剧烈,常在劳累、性交、受凉、过食辛辣刺激、燥热助阳之品后及月经前后发作或加剧,或伴低热、白带增多、月经异常,或不孕等。       2、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倾后屈,固定、活动受限;如为输卵管慢性炎症,则于子宫的一侧,或两侧扪到呈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如已形成输卵管积液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或组织粘连形成包裹性积液,可触到肿块;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则在子宫两旁有弥漫性增厚或压痛;如盆腔内组织粘连使盆腔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子宫被拉向粘连严重的一侧,妇检时可见子宫偏移,当推动子宫引起粘连组织拉伸时,可引起局部疼痛。        3、辅助检查:        1)、B超检查:如有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或盆腔有包块、或积液,B超检查均可显示。        2)、输卵管通液或碘油造影检查:不孕者可通过输卵管通液或造影检查,以判断是否有输卵管粘连不畅、或阻塞不通。        3)、宫、腹腔镜检查:可见盆腔内炎性病变及粘连。        由于盆腔炎的临床表现各异,因而其诊断通常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没有哪项化验指标能特异地确诊慢性盆腔炎,所以盆腔炎的诊断是个综合评定的过程。        三、治疗方法         1、水针疗法:水针疗法是用药液注射于穴位、痛点、反应点,通过针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和药性作用,以调整机体的功能,改变病理状态,治疗疾病,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本人选用鱼醒草、丹参、胎盘、当归、@-靡旦白酶等注射剂,从八髎穴、委中穴,或水道穴、归来穴,或大赫穴、曲骨穴、维胞穴、三阴交穴等注入体内治疗本病。此法不但能让药物直达盆腔内病变部位发辉作用,而且可通过穴位针刺的机械作用、穴位的开阖与传导作用,使整个机体产生强烈的良性刺激,从而能很快缓解腹痛、腰痠、骨盆痛等症状,能较快地松解盆腔内组织及输卵管的粘连,疏通输卵管,排除精子与卵子结合的障碍,达到成功受孕的目的。        2、中药治疗:选用自拟蛭英消癥系列方剂:包括口服方、灌肠方、外敷法。        1)、口服方组成:水蛭粉6克 ,蒲公英15克 ,皂刺10克 ,红藤15克 ,茯苓15 克,丹参15 克,乳香10克 ,没药10 克,香附10克 ,赤勺10 克,路路通10克,桃仁10克。随症加减:若湿热偏重,带黄秽臭,下腹坠痛较重者加地丁草,败酱草,川楝,元胡;痛经加五灵脂,生蒲黄;输卵管积水加猪苓,车前子;体虚头晕神倦加生黄芪,太子参;腰痛加续断,淮山药,杜仲;偏于寒加桂枝,小茴,吴茱萸。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2)、灌肠方组成:水蛭15克,蒲公英30克,皂角刺15克,黄柏15克,苍术10克,红藤30克,败酱草15克,乳香10克,沒药10克,丹参15克,元胡15克,地丁草15克,野菊花15克。每晚一剂,煎水100-150毫升点滴灌肠。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将煎好的药液凉至40度左右时,接一次性输液器,剪去过滤器,断端涂润滑剂后,插入肛门15-20毫米点滴,滴速为每分钟60-80滴。        3}、外敷法:将口服和灌肠煎煮的药渣晒干打碎取500克左右,加芒硝500克,食醋100毫升拌匀,同放锅内炒热后再喷洒白酒适量,装入布袋中放在脐与下腹之间热敷,每晚一次,每次30-90分钟,凉时外用热水袋加热。       以上疗法三个月为一疗程,穴位水针经期停用。有输卵管积夜,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或盆腔包块者,一个疗程结束后,B超复查,以判定疗效;输卵管粘连不畅或阻塞者,一个疗程结束后仍未受孕,待月经干净后2-3天行输卵管通液或碘油造影检查以了解输卵管的通畅情况。        四、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受孕、输卵管通液、或碘油造影的情况,及B超复查囊肿或包块缩小的程度来确定疗效。痊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成功受孕 ;B超检查证实附件囊肿或盆腔包块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双侧输卵管通液或造影检查证实已畅通;B超复查附件囊肿或包块较治疗前缩小1/3以上者。无效:临床症状、囊肿、包块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者。        五、治疗效果       笔者自1993年以来,运用水针疗法与中药内外合治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及输卵管粘连堵塞性不孕症数千例,疗效显著,多数患者三天内腹痛、腰痠、骨盆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一周内痠、痛消失。本人并将其中269例附件囊肿、盆腔包块和76例输卵管粘连阻塞性不孕(不包括结核性盆腔炎引起的输卵管病变),作了疗效统计。在269例附件囊肿包块中,痊愈239例,有效30例,治愈率为89%,总有效率100%;76例输卵管粘连阻塞性不孕者中,痊愈65例,有效7例,无效4例,治瘀率86%,总有效率95%。     六、体会:      盆腔、 附件炎性包块属中医妇科癥瘕范畴,其病因虽多,然多属湿热,病机核心为气滞血瘀。本病治癒难,易复发。笔者在临证时,采用大剂量、多渠道给药,以求铲除顽疾之根。       1、穴位注射立见效:此法通过穴位针刺的机械作用和药物的药性作用,穴位的开阖与传导作用,使整个机体产生强烈的良性刺激,从而能很快地缓解症状。用水针治疗本病,一般能在1-5天内使症状消失。       2、药物肛点易吸收:点滴灌肠速度缓慢,肠道能充分吸收,且给药部位与盆腔相邻,药力可直达病所。       3、内服量大宜频服:本病药量宜大宜猛,才能祛邪迅速,但应饭后频服,才不致损伤脾胃。       4、外敷效佳可常用:利用煎煮过的药渣加入软坚散结的芒硝和活血消肿的食醋、白酒,通过对脐与小腹的温热刺激,直接将药物作用到病变处。       以上四法,各经一途。水针从腧穴注入,肛点于直肠吸入,内服经口腔饮入,外敷从皮肤渗入,齐攻一处,以消癥瘕。笔者曾单纯用上述四种的某一方法作比较,结果证明多方给药,上下内外合治确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法运用近30年来,未发现不良反应,并对因输卵管不通而致的不孕症亦有良效。

黄琼 2022-01-24阅读量8787

痛经都是“宫寒&...

病请描述:对于不少女性朋友来说,“每个月的那几天”都曾经历过不适。常听人说,这是“宫寒”在作怪。于是,常见女生们捧着姜枣茶、红糖水,以消除被“姨妈疼”支配的恐惧。痛经真的都是“宫寒”闹的吗?其实也不尽然。“宫寒”指女性肾阳不足,子宫寒冷,气血运行不畅。实际上,“宫寒”只是痛经最常见的一个原因。要想彻底解决痛经问题,还需要对症下药。中医认为痛经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实证,即“不通则痛”。由于寒、湿、热等内外邪阻碍气血运行而造成瘀滞,其中因寒致瘀的最为普遍。经常或经期、产后贪食生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久处阴冷环境导致“宫寒”。这类患者宜驱寒祛瘀止痛。二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而失于濡养。这类患者平时应注意调补,宜补气养血或补益肝肾。中医如何治疗痛经?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将痛经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来治疗。气滞血瘀型表现为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或刺痛、心烦易怒,经色暗或有血块,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应服具有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作用的药物。气血虚弱型表现为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色淡质薄,月经量少,神疲乏力,面色蜡黄,食欲欠佳,大便溏泻等。应服具有益气补血止痛作用的药物。阳虚内寒型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经色淡暗或有血块,月经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即平常说的“宫寒”。应服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作用的药物。比如红糖姜汤,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其中红糖具有补血、散瘀、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肝肾虚损型表现为月经干净后1至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等。应服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药物。市面上针对痛经有常见的中成药如艾附暖宫丸、月月舒痛经宝颗粒、乌鸡白凤丸、桂枝茯苓胶囊、益母草冲剂、散结镇痛胶囊、广西花红片等,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用。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至2年内发病。大多与激素波动密切相关,精神、心理因素也可以导致,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调节。但若痛经的时间长达3天以则应采取止痛措施对症治疗。继发性痛经的症状常常是进行性加重,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妇科盆腔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可提供诊断依据,要针对病因治疗。以下几种痛经可能提示女性朋友患有某些疾病,当引起重视:1.月经量增多,痛经越来越厉害,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有可能是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2.经期发烧、下腹坠痛严重,可能是患了盆腔炎;3.经血颜色为淡茶褐色,或气味发生变化,同时体温升高和下腹痛,则有可能患上了子宫内膜炎。痛经因病因不同、分型不同,一旦有了痛经情况,需到医院面医就诊,分析明确后选择合适的治疗、调理方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避免贻误病情。如出现月经期腹部剧烈疼痛,伴有面色发白、出冷汗或月经期突然晕倒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就诊,刻不容缓。针对痛经有哪些缓解的简便方法?造成痛经的原因有很多,可根据痛经的类型选择其中1至2种即可。1.姜糖水。取红糖20克,红枣5枚,生姜片6克。加水适量煎汤饮。月经前两天开始服,每天1剂,连服3至5天。本方适用于寒邪凝滞型痛经。(有糖尿病者不适合)2.玫瑰花茶。取玫瑰花3至5枚泡水代茶饮。各型均宜。3.黄芪20克,当归10克,大枣10克,红花6克。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3次服完。在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服用,连服5天。此方具有补益气血、行气止痛功效,适用于虚损型痛经。4.按压穴位。手上的合谷穴、下腹部的关元穴和气海穴、小腿部的三阴交是缓解痛经的有效穴位。注意体质差者合谷穴刺激不宜太强。5.穴位压豆。简单方便快捷,可自己操作。常用穴位:内分泌、子宫、神门。6.敷脐疗法。将生姜片或大盐炒热用纱布包后敷在肚脐眼上,也能起到不错的止痛作用。中医认为生姜性温、具有驱寒暖身的作用,切成片后能使生姜中的辛温成分更好地散发出来,促进体内寒气的排出。7.灸法。主要是借助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对神阙、关元、命门、肾俞进行灸疗。具有温肾散寒暖宫、消瘀散结止痛的作用。8.中药泡足。取中药当归20克,红花20克,苏木15克,寒明显的可加生姜20克,用水3升,煎煮20分钟,不用去渣,冷却至适合的温度(视各人对温度耐受度调整),泡脚每次20-30分钟,每天可以泡2次。(有足疗禁忌症者不适合此法)

余建 2021-07-20阅读量8596

妇科的各种痛症可以这么治

病请描述:I导读:妇科痛证,是指妇科经带胎产中的各种疼痛症状而言。对于其诊断,主要是分辨痛因、部位和性质,还要分析患者平素的饮食、起居,体型之肥瘦,体质之强弱,发病的季节和疼痛的时间等。沈老为上海妇科名医,对于本病的诊治讲述的十分详细!(编辑/闫奇峰)漫谈妇科痛症的辨证论治作者/沈仲理妇科痛证,是指妇科经带胎产中的各种疼痛症状而言。 妇科痛症的诊断,主要是分辨痛因、部位和性质,还要分析患者平素的饮食、起居,体型之肥瘦,体质之强弱,发病的季节和疼痛的时间等。即在运用祖国医学四诊八纲、经络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的基础上,配合妇科及实验室等检查,认真地、全面地探索痛证的主要依据和病变所在。 痛证有冷痛、灼热痛、隐痛、胀痛、刺痛、阵痛、抽痛(掣痛)、坠痛、吊痛(牵引痛)、剧痛(绞痛)、㽲痛(绵绵作痛)以及小腹痛、少腹痛、时痛时止等轻重缓急不同性质的疼痛。如冷痛即为寒痛,多属实寒,也有阳虚冷痛;灼热痛多属实热或湿热,也有因伤阴血燥的虚热痛;隐痛和绵绵作痛多属虚寒;胀痛、阵痛多属气滞积聚;刺痛、吊痛和时痛时止多属血虚气郁;抽痛、剧痛多属血瘀气滞;坠痛多属气虚;小腹痛多属子宫部分病,少腹痛多属子宫、附件及盆腔部分病。也有二、三种的痛证同时出现。 妇女痛证的发病机理,与各科的痛证大致相同。所不同者,“妇人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肝藏血,喜条达,主疏泄气机。肝气郁结易滞,不通则痛;或因血瘀阻络,瘀阻胞宫、胞脉而作痛。痛证的病因,一般分为寒热两大类。寒则收引拘急,热则红肿壅滞,都可引起疼痛或胀痛,但以寒痛比较多见。而寒痛中又以寒凝气滞或气滞血瘀为多见。 妇科痛证的治疗,在妇女以血为主和以肝为先天的理论指导下,重在养血柔肝,疏泄肝气,通利血脉的法则为主。现将妇科经、带、胎、产、杂病中的痛证其辨证论治特点分述如下: 一、月经病的痛证 1.月经病的痛证,以经行腹痛为常见。月经期来潮和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为其主证,严重者可见腹部剧痛而致昏厥等症。临床观察,本病以虚中夹实者多见,如寒湿搏于冲任而作痛,或血虚气滞化热而作痛。认为寒因痛经的特征是小腹冷痛,或两侧少腹抽痛,以及少腹坠痛、酸痛、绞痛,舌质淡,脉迟缓,或弦细。热因痛经的特征是小腹胀痛,腹内觉热,舌质红,脉弦或弦数。 治疗方法:如因感受寒湿者,治以温经散寒法,采用温经散寒汤,药用当归、川芎、赤芍、白术、紫石英、胡芦巴、五灵脂、金铃子、延胡索、制香附、小茴香、艾叶等十二味。 按:紫石英性味甘温,入心肝经以温暖子宫。《神农本草经》指出:“治女子风寒在子宫。”《本草纲目》说:“紫石英主治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虚寒不孕者宜之。”胡芦巴性味苦大温,入肾补命门之火,有温肾阳、逐寒湿的功用,故与紫石英同用则直达子宫,而起到散寒镇痛的作用。并可根据其受寒的轻重,疼痛的缓急,兼症的主次加减应用。如受寒重者,加吴茱萸、桂枝之类;血瘀重者,加桃仁、红花之类。若属热因痛经,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火化热,以致火郁血热,阻于冲任二脉而作痛。实证者,多见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伴有乳房胀痛,或乳头痛,苔薄、脉沉弦。治以和血疏肝,理气止痛法。采用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败酱草。虚证者,多见经行腹痛绵绵,或经后腹痛不止,舌质暗红,脉弦细带数。治以养血疏肝,清热止痛法。采用红酱金灵四物汤。药用四物汤加红藤、败酱草、金铃子、五灵脂、乳香、没药等十味。上述二方之止痛特点在于败酱草,李时珍曾说:“败酱草治血气心腹痛……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再配以红藤之清热消肿,五灵脂之散瘀止痛,用于治疗热因痛经有明显的疗效。 2.经行头痛,又称经临头痛。有经前经后头痛之别。其痛在头额或两太阳处,轻微的胀痛,或头顶痛,甚则头额角的剧烈疼痛,连及脑后。本病实证多属肝阳偏亢,化风上扰巅顶所致。《难经•四十七难》:“人头者,诸阳之会也。”惟风可到,必其肝阳气盛,则头脑为之疼痛。肝为藏血之脏,肝体阴而用阳。由于肝血以供养经血,以致肝阴见衰,则肝用(阳)必有所偏盛,于是化为风阳而上升,而致经行头痛。虚证多属阴阳两虚,水不涵木所致,其痛在脑后,脑后为督脉经所过,证属肝肾两亏,督脉经虚。督脉属肾,肾生髓,上行入脑,正如《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于别项。”又见《素问·奇经论》:“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故经行头痛,以经前痛者,多属肝经风阳上亢;经后痛者,多属肝肾虚损,水不涵木。 治疗方法:经行头痛属于肝阳上亢,或伴血压偏高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应治以平肝潜阳,或清肝泻火法。采用天麻钩藤饮。药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肝火偏亢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苦丁茶,甚则加用羚羊粉,或重用水牛角,山羊角亦佳。如属肝肾两亏,头痛连及脑后者,治以滋肾柔肝,熄风止痛法。方用杞菊地黄丸(改用汤剂)合石楠白芷苦丁茶汤。药用生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石楠叶、白芷、苦丁茶。此为笔者经验方,用石楠叶之苦辛入肝肾二经,有祛风止痛之功,专治头风头痛,配以苦丁茶之甘苦性凉,有散风热、清头目的作用,两药合用,从而起到调理阴阳,平肝止痛之效。有于经前或经适来时头痛者,病因瘀血内阻,引起冲任二脉失调,血流不畅,络脉壅滞,上至清窍不清,多见偏头痛,痛如锥刺,经畅行则头痛减轻以致消失,舌边瘀斑,脉弦紧。治以活血化瘀、疏肝止痛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加生白芷、蔓荆子。 3.经期乳房胀痛,乳头痛症。一般在经前,两侧乳房胀痛,甚则结块。兼有乳头痛,或乳头作痒,经后消失,周而复始。从经络的循行,乳房属胃,乳头属肝。如因血脉不和,或肝血不足,则肝气不得疏泄,下达冲任,而反上逆,故于经期前乳房胀痛和乳头痛。治以和胃通络,疏肝理气,则其痛自除,可用逍遥散为主方加减;如见乳房肿胀甚者,加全瓜蒌、蒲公英、薜荔果、路路通之品;乳头痛、或刺痛不能近衣者,加丹皮、王不留行、地龙;乳头作痒者,加服龙胆泻肝丸有效。其中薜荔果即木馒头,本品酸平,有温阳补精,活血消肿和通乳的作用,故有直通乳房,消散胀痛的特效。 4.经行腰痛。症见经临环腰痛,经后消失,也有经停后带多,而继见腰痛。病因为肝肾不足。腰为肾之府、肝气不得下达,带脉拘急。带脉系于腰脐之间,环腰一周,宜驰缓不宜拘急,急则引起腰痛,俯仰不便。治以补肾和肝,缓带脉之急。方用傅氏宽带汤:药用白术、巴戟、补骨脂、人参、麦冬、杜仲、熟地、苁蓉、白芍、当归、五味子、莲子等。利腰脐之间气,重在补益肾阴肾阳。健脾缓肝,则带脉通利而腰痛亦平,为本方用药之特点。 5.其他如经行身痛,治以养血活血,散寒通络法,补之以景岳舒筋汤,疏之以蠲痹汤。经行口舌碎痛,名曰经行口疳,有属心火、胃火之不同。心火旺者,治以养阴清心法,方用清心莲子饮加马勃;胃火炽者,治以滋阴清胃,方用玉女煎加大青叶。均可外用野蔷薇花、野菊花适量泡汤漱口,外抹锡类散或珠黄散。经行足跟痛者,多因肾亏骨弱,方用景岳大补元煎为主方。如属肾阴亏者,加龟板、牛膝;肾阳亏者,加金狗脊、鹿角霜。经行肛门坠痛者,为肠中热结肿胀,方用东垣润肠汤加红藤、七叶一枝花,以解肠中热结。经行吊阴痛者,以经产妇和更年期的妇女多见,为冲任之脉衰,肝脉络阴器,肝血不足,气失疏泄所致,方用金铃子散加鸡血藤、制首乌、小茴香、蛇床子,以养肝血,疏肝气,络脉濡润,其痛自止。若为输卵管结扎后所引起的,自觉阴道内吊感者,重在温养肾精,方用河间地黄饮子加鹿角霜(胶)、紫石英、菟丝子、韭菜子、川椒之品,或加用淡菜、海参、鲍鱼等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肾补精,通补奇经,故《温病条辨》保胎论中有通补奇经丸一方甚佳。 二、带下病的痛证 症见带下增多,带色黄白相杂,或赤白带,或脓样带。伴有小腹隐痛或坠痛,腰骶酸痛,即今称为急、慢性子宫颈炎。经妇科检查确诊以后,进行中药治疗。对慢性子宫颈炎者,治以清热化湿,凉血止带法。采用完带汤加马鞭草、土茯苓、白芷炭。笔者常配用马鞭草以活血化瘀,利湿止带,必要时配合外用药,以加快治愈。急性子宫颈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大都于产后或子宫颈损伤后感染所致。笔者认为本病为湿热或湿火蕴聚,损伤带脉、任脉。急性发作时,治以清热解毒、化湿止带。采用马鞭蒲丁汤,药用马鞭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黄柏、知母、白薇、乌贼骨。 急慢性盆腔炎,多见白带增多,下腹部疼痛,或剧痛拒按,以及月经失调。急性发作者,症见发热为主,带下色黄,或有臭味,或呈脓带。治以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方用银翘红酱解毒汤。药用金银花、连翘、山栀以清热解毒;红藤、丹皮、赤芍、桃仁、苡仁以清营化瘀;败酱草、延胡索、金铃子之止痛。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者迁延而成。本病常在经期前后,症见少腹一侧或两侧隐痛或胀痛,白带增多,兼有结为癥瘕之疾。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瘀化则带止。方用王清任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伴有癥瘕者,方用《金匮》桂枝茯苓丸。以上均为临床常用而有效之方剂。 三、妊娠病的痛证 妊娠痛证,主要为妊娠腹痛。由于肾气不足,脾虚气滞。所谓腹乃脾之分野,脾肾阳虚,则温运失常,以致虚气内阻,胎气不安,故见妊娠腹痛,轻者一阵隐痛,重者腹中㽲痛。舌质淡白,脉沉细,或细弦。治以补脾安胎,顺气止痛法。方用《金匮》当归芍药散。笔者常用东垣乌药汤。药用当归、甘草、乌药、木香、香附加生白术、桑寄生。本方用乌药为君,入脾肾以顺气止痛,再加白术、寄生以安胎元。妊娠腹痛,如因内热而引起者,采用景岳泰山磐石散;因气郁者,加青皮以疏肝气。以上均为治疗妊娠腹痛之良方。 四、产后病的痛证 产后痛证,又称“儿枕痛”,分娩后,由于子宫收缩而引起的下腹疼痛;或产时失血较多,胞宫失养所致。症见腹痛隐隐,其痛喜按,按之痛缓。治以养血止痛法。方用《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以温阳润燥。兼见瘀血者,加失笑散。若因恶露不下,少腹疼痛拒按者,用生化汤以祛瘀止痛。产后身痛,是指产后气血不足,或因感受风寒引起,症见周身肢节疼,屈伸不利,手足发冷,苔薄、脉濡细。治以益气养血,舒筋通络法。方用《良方》趁痛散加鸡血藤、秦艽以濡润筋脉之气。 此外,如妇科手术后肠胀气而腹部胀痛者,可用扶正理气汤,药用党参、白术、云苓、炙甘草、枳壳、青木香、厚朴、大黄以养正祛邪。肠梗阻或严重肠胀气者,方用粘连松解汤,药用大黄、枳壳、厚朴、芒硝、桃仁、炒莱菔子、木香、赤芍。以上二方服后,均有缓解疼痛的疗效。

王小红 2019-04-12阅读量8916

痛经泡什么喝能缓解?

病请描述:痛经泡什么喝能缓解?每位女性朋友都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多数女性会出现小腹冷痛、坠痛、绞痛、隐痛等症状。对于痛经的女性,除了注意保暖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热饮、热茶来缓解。那么,痛经泡什么喝比较好?在下文中将为大家解答。 痛经泡什么喝能缓解? 1、红糖水 制作红糖水的主要材料为生姜与红糖。其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准备适量的生姜,洗干净后切成片状,然后入锅,加入适量的清水,一并用大火煮开。第二步,待水煮开后,转中小火继续煮,等到生姜水只剩一半时,加入红糖,一边煮,一边搅匀,等到再次煮沸后即可关火。红糖水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痛经症状,是广大痛经女性的首选。 2、山楂水 制作山楂水的主要材料为山楂肉、桂枝和红糖。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将洗干净的山楂肉和桂枝一起放入锅中,随后再加入两碗清水。第二步,用大火将煮开后,慢慢用小火煎,待茶水只剩一半时,再加入适量的红糖(根据自己喜欢放),搅拌均匀后,待其再次煮开即可。山楂水能活血化瘀、温经止痛,能有效改善痛经症状。 3、益母草茶 制作益母草茶的主要材料为益母草、红糖和香附。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开后再放入益母草、红糖以及香附,然后转小火煮一刻钟左右即可。益母草茶具有很好的调经作用,能缓解痛经症状。另外,小产后的女性也可以通过益母草茶来调经。 如有痛经症状的女性朋友,不妨试一试上述三种茶水,缓解痛经的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除此之外,女性经期前后,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少碰冷水、禁食冷饮,以免痛经症状加重。另外,导致痛经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女性朋友长期痛经得不到缓解,需要考虑疾病引起的痛经,一定要尽早去正规看妇科,找准病因对症治疗。

程增霞 2018-03-02阅读量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