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甲周炎 > 症状

甲周炎症状

甲周炎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

病请描述: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降低。如果很严重,细菌及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和严重程度将有所增加。局部感染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可以诊断,且需要评估明确病因。如果出现发热,怀疑感染,需立即经验性给予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用于刺激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并预防癌症化疗和严重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后的细菌感染。 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抵御细菌与真菌感染的主要防线。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机体对感染的炎症反应会减弱。 中性粒细胞数的正常下限(白细胞总数×分叶核和杆状核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在白人中是1500/mcL(1.5×109/L),而在黑人中则较低些(约1200/mcL[1.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并不像其他细胞计数那样稳定,并且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显着变化,其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活动状态、焦虑、感染及药物。因此,在明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时可能需要进行几次检测。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的相对危险性相关且可按如下分类: 轻度:1000至1500/mcL(1~1.5×109/升) 中度:500至1000/mcL(0.5~1×109/升) 重度:<500/mcL(<>9/升) 当中性粒细胞降至<500/mcL,内源性微生物群(如,口腔或肠道中)可引起感染。如果降至<200/mcL(<0.2×109/L)以下,炎症反应可能会减弱,在尿液或感染部位一般不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的炎症表现。急性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尤其是合并存在另一种因素(如,癌症),会明显损害机体免疫系统,可导致迅速致命的感染。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组织血供和患者的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感染的危险性。 极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最常见感染有 蜂窝组织炎 疖病 肺炎 败血症 鼻窦炎 血管导管和其他穿刺部位可额外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最常见的细菌因素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但其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也有发生。常发生口腔炎、牙龈炎、直肠炎、结肠炎、甲沟炎及中耳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化疗后出现长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和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容易发生真菌感染。

江金华 2023-12-15阅读量755

皮肤科用药

病请描述: 湿疹 典型症状:湿疹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三期皮损可互相转化或共存,一般分布对称,有瘙痒。诊断要点:皮肤损害多样性、分布对称性、急性期有渗出倾向、剧烈瘙痒、慢性、反复发作。 代表药物:丹皮酚软膏、氯雷他定、炉甘石外用 痤疮 典型症状: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青春期好发(15-18岁),25岁以后逐渐缓解。 代表药物:甲硝唑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 接触性皮炎 典型症状:强刺激立即发病,变应性有一定潜伏期。瘙痒、灼热感,有接触病史皮损特点:在接触部位发病,皮损边界清楚,皮损较单一,有一定形态。去除接触物后,很快痊愈。 代表药物: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益康倍松乳膏、氯雷他定、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脂溢性皮炎 典型症状:由卵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精神因素、饮食习惯、B族维生素缺乏和嗜酒,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均由影响。主要发生在头皮、眉弓、耳后、前胸、背部等皮脂腺分布丰富的部分。淡红色斑丘疹上腹上片状灰白色糠秕样鳞屑或油腻性鳞屑,严重者伴有渗液和结痂。常有不同程度瘙痒。病程慢性,反复发作。 代表药物:维A酸乳膏、维生素B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止痒用氯雷他定或者西替利嗪 慢性荨麻疹 典型症状:由于各种因素引起,以一过性风团为特征,伴有剧烈瘙痒的皮肤及粘膜的限局性水肿反应。病程长超过2月以上,风团时多时少,症状较轻,病因不明。 代表药物:氯雷他定,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单纯疱疹 典型症状:初期红斑或簇集成小水疱,灼热,发紧,痒痛,破后糜烂,渗液、结痂。多发口角、唇缘、鼻孔附近,易复发。 代表药物:阿昔洛韦片,阿昔洛韦乳膏 毛囊炎 典型症状: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初起为栗粒大毛囊性丘疹,逐渐形成脓疮,大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自觉瘙痒或灼痛,多发头部、颈项、背部,亦可见于四肢、腋窝等,病程一周左右,易复发。 代表药物:甲硝唑凝胶,百多邦软膏,红霉素软膏 体癣 典型症状:皮肤真菌感染引起,邻近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的也称体癣。好发于成人潮湿多汗部位。初起为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等距离向四周扩展,形成环状损害,中央有自愈倾向,边缘活动,围堤状,多环状、形如铜钱。活动性边缘,境界清楚,不同程度瘙痒,夏天发病或加重,冬天缓解。 代表药物: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盐酸特比奈酚乳膏,复方酮康唑软膏 足癣 典型症状:(1)水疱型:深在性水疱,疱壁厚不易破裂,数日后疱液干涸、脱屑,伴有剧痒,可因搔抓而继发细菌感染。2)糜烂型:主要发生在趾间, (3)角质层浸渍、发白、松离,剥脱后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或蜂窝状基底,渗液多,有异臭,瘙痒难忍。 (4)鳞屑角化型:皮肤角化过度,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裂、无汗。冬季发生皲裂疼痛,夏季间发水疱。 代表药物: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盐酸特比奈酚乳膏,复方酮康唑软膏 甲癣 典型症状:指(趾)甲远端失去光泽,甲板底层肥厚或萎缩发白,甲板凹凸不平,与甲床分离,若为念珠菌感染,伴有明显甲沟炎。 代表药物:亮甲、伊曲康唑,酮康唑乳膏 晒伤 典型症状:日晒史,暴露部位皮肤红肿或出现水疱,发病与季节关系大,自觉烧灼及刺痛感,严重者可出现水肿。 代表药物:炉甘石洗剂、VE霜、番茄红素软胶囊 轻度烫伤 典型症状: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或水疱状。 代表药物:湿润烧伤膏 蚊虫叮咬 典型症状:水肿性红斑、丘疹或风团,在损害中央有一针头大暗红色瘀点,压疹时不能完全退色,在疼点周围出现苍白圈是其特征。 代表药物:丹皮酚、蚊不叮水 痱子 典型症状:夏天最多见的皮肤急性炎症。痱子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多发生在头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 代表药物:痱子粉,炉甘石洗剂 鸡眼 典型症状:倒圆锥状嵌入真皮的淡黄色角质栓,豆大或更大,境界清楚好发于足趾前中部,小趾外侧,拇趾内侧,行走时发生顶撞样痛。 代表药物:鸡眼膏 冻疮 典型症状: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好发于手足、面颊、耳郭等末梢部位。皮损为瘙痒性局限性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可出现水疱、糜烂和溃疡。 代表药物:冻疮膏 银屑病 典型症状:起初为红色丘疹,约绿豆大小,之后逐渐扩大,边界清楚,表面覆盖灰白色或者银白色鳞屑。俗称牛皮癣。原因不名引起的慢性鳞屑型皮肤病,皮损为斑丘疹或斑片。牛皮癣的早期症状为针头或绿豆大小红色点疹,逐渐扩大,有的点疹互相隔合形成斑片。表面覆盖有干燥的银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小片血点,这就是该病的特征。 药物治疗 口服药:氨肽素片免疫抑制剂如氨甲喋砱。 外用药:达力士。 附12种皮肤病外用药介绍 氧氟沙星凝胶 适应症:用于细菌感染性皮肤病。脓疱疮、毛囊炎、湿疹继发感染疖肿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外用,一日2次。 禁忌:对喹诺酮过敏者禁用。 老鹳草软膏 适应症:用于细菌感染性皮肤病。脓疱疮、毛囊炎足癣继发化脓感染湿疹继发感染及表浅局限性感染。 用法:一日2次,外用。 禁忌:对喹诺酮过敏者禁用。 喷昔洛韦 适应症:用于口唇或面部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 用法:外用每日4—5次。 不良反应:轻度灼痛瘙痒及皮疹。 阿昔洛韦 适应症:用于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感染。 用法:每2小时一次,一日4—6次,共7日。 不良反应:轻度灼痛瘙痒及皮疹。 皮炎平 适应症:用于局限性搔氧症、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慢性湿疹。 用法用量:外用。一日1—2次。 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以及继发感染。 禁忌:1、患处以破溃、化脓或有明显渗出者禁用。2、病毒感染者禁用。 艾洛松 适应症:用于湿疹神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及皮肤瘙痒症。 用法:每日1次。禁忌:皮肤破损者禁用。 不良反应:偶有灼热感长期使用出现色素沉着,血管扩张,继发感染或皮肤轻度萎缩。 曲咪新 适应症:用于湿疹,各种皮炎,及足癣,体癣股癣,手癣。 用法:外用,一日2-3次。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适应症:用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湿疹及苔藓样瘙痒。 用法:一日2次。 丹皮酚软膏适应症:用于各种湿疹,皮炎,皮肤瘙痒,蚊臭虫叮咬红肿等各种皮肤疾患,对过敏性鼻炎和防治感冒也有一定效果的软膏剂。 硝酸咪康唑乳膏 适应症:体股癣、手足癣、花斑癣、头癣、须癣、甲癣;皮肤、指(趾)甲念珠菌病;口角炎、外耳炎。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用法用量:外用。早晚各1次,症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10天,以防复发。 酮康唑乳膏 适应症:体股癣、手足癣、花斑癣、头癣、须癣、甲癣;皮肤、指(趾)甲念珠菌病;口角炎、外耳炎。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用法用量:外用。早晚各1次,症状消失后应继续用药10天,以防复发。 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 适应症:伴有真菌感染或有真菌感染倾向的皮炎、湿疹;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所致的炎症性皮肤真菌病,如足癣、体癣、花斑;尿布性皮炎;念珠菌性口角炎;甲够炎;由真菌、细菌所致的皮肤混合感染。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一次。 请勿擅自自行用药治疗,用药治疗前请咨询当地皮肤科医生!

杨海杰 2023-10-24阅读量865

中医治疗肺腺癌骨转移系列之3...

病请描述:中医治疗肺腺癌骨转移系列之3:不可思议!中药治疗肺腺癌多发骨转移-20230808更新 河南省肿瘤医院 闫明 2023年8月8日 最终 更新 原文如下 : 这个病人治疗快1年了才第一次见面。2020年是他女儿在门诊咨询,建议病人吃第一代靶向药物吉非替尼,耐药后改吃第三代奥西替尼。一直威心联系,期间用中药治疗各种靶向药物的副作用。现在  2021年5月  病人感觉不错,刚好家人五一放假,带病人来河南省肿瘤医院复查,我才第一次当面见到病人。 2020年7月,病人女儿拿着资料咨询  : 2019年3月在小医院做左肺下叶腺癌局部切除(具体情况不明),术后定期复查,2020年7月右肺发现转移灶伴胸背部隐痛,征求最佳治疗方案。我建议首先做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但是病人体质差,拒绝做CT下肺穿刺活检,抽血查基因突变又觉得太贵(最便宜七千多),执着的要求给最佳( 最便宜无痛苦 )治疗方案。无奈之下与家属反复沟通,强调男性肺腺癌病人EGFR基因突变的几率比较低(小于10%),盲吃靶向药物可能会无效,家属仍然愿意 盲吃第一代靶向药物吉非替尼 试试看。 没想到病人运气好,吃了一个月各种症状都缓解了,说明病人体内可能存在EGFR基因突变。既然有效,那就继续吃吧。服用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期间,各种副作用都有,头面部背部 皮疹 很快缓解,但是 甲沟炎 一直很严重。另外 食欲不振,不觉得饿不想吃东西,口干舌燥…… 但是没过几个月,病人就出现胸背部疼痛难忍,复查CT和磁共振显示胸椎腰椎肋骨及髂骨发生多发严重的骨转移。这是吃 靶向药物很常见的耐药表现:肺部肿瘤控制稳定,但是出现骨转移或者脑转移。 我一再强调: 肺癌病人绝大多数不是死于呼吸系统(肺部病变)本身,大多数死于肺癌的远处转移,尤其是最常见的脑转移和骨转移 。脑转移最凶险,一旦控制不住,几个月人就不行了;骨转移最残酷,病人周身疼痛,无时无刻都在痛,影响正常生活,严重消耗精气神,最后消耗殆尽……无论多健壮的身体也都熬不住,生生给人熬死。我亲身经历过这些,当时二姨肺癌术后骨转移,我用小剂量化疗辅助中药延长了两年的时间,但是最后依然无法避免惨痛的结局,详见我2012年写的《二姨的肺癌》系列之“多发骨转移的治疗及个体化的小剂量化疗”。 既然耐药了, 马上更换第三代靶向药物奥西替尼 ,吃了以后只缓解了两个多月,身上还是痛。实在没有办法了,恰好我刚 治愈了2例女性肺腺癌骨转移 的病人,我建议他吃中药试试看。 具体药方就不公布了,中医药强调个性化辩证治疗,一人一方 。 只说一下治疗思路:肺腺癌病人体质分两种:湿寒型和湿热型。湿寒型靶向药物治疗特别好,副作用相对小一些;湿热型容易耐药,病人如果是阴虚体质更容易出现骨转移。内经讲: 肾主骨和少阳主骨 ,我发现 厥阴风木能促进癌细胞转移 ,所以治疗上应该: 清肝火祛肝风,滋肾阴健脾胃 。 按照这样治疗,不到半个月,病人明显感到疼痛减轻,食欲恢复,可以正常生活了。然后继续用中药丸巩固,同时辅助奥西替尼。 控制稳定了这么长时间,我建议病人来我院复查一下,也想当面见一下病人看看治疗效果。家属五一假期顺便来复查了。一见面就发现病人典型的吃靶向药物的面色:面色微黄,表面各种黑色的色素斑。舌质依然很红,苔较前增多,稍白腻。 我问病人现在感觉怎么样,哪里不舒服。病人竟然说:脚上的甲沟炎最烦人,疼,影响走路。我说你后背不痛了吗?病人说:刚开始疼,后来吃了中药好多了啊,现在偶尔隐隐作痛,不影响生活,没什么感觉了。 我半信半疑,本着为病人省钱的目的,只开了胸部CT平扫(三百多块钱)。其实肿瘤医生都知道,原则上至少应该开胸部增强CT加全身骨扫描(加起来一千七八),还应该复查脑部磁共振(平扫七百多增强一千五)看看有没有脑转移,或者至少抽血查一下肺癌标记物三项(二百多),这些都省了吧,河南病人太穷了。 大家猜,复查结果会怎么样? 让大家失望了…… 第二天结果出来了, 跟我预想的一样,CT依然可以看到胸椎肋骨多发骨转移破坏灶 ,只不过因为没有去年刚发病时候的片子(各个医院不联网),无法前后对比,也就无法判断治疗效果。 虽然骨转移依然存在,但是病人感觉不到痛苦才是关键 。 我暂时不能用中药彻底解决肺癌这个难题,但是能帮助病人免受骨转移的疼痛折磨、带瘤长期生存也是一大进步嘛! ! 详细治疗方案后期还会再写,注意关注。 ================================================================= 上面内容写于2021年5月,现2023年更新最终结局: 病人于2022年2月20日去世,病因是肺腺癌脑转移。 总结治疗过程: 2019.03肺腺癌手术治疗, 2020年7月发现右肺转移,可能并发骨转移,未作基因检测盲吃吉非替尼有效,右肺转移灶缩小。间断服用中药减少皮疹甲沟炎口腔炎等靶向药物副作用。 2021年1月骨转移症状明显加重,同时出现脑转移症状,同时开始中医药治疗骨转移。 2021年3月,骨转移症状减轻,脑转移症状加重,更换为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治疗。 2021年5月,骨转移症状控制稳定,脑转移症状减轻不明显。继续奥希替尼+中药。 ……骨转移疼痛控制稳定,不影响生活。脑转移症状如头疼呕吐等越来越严重…… 2022年2月20日因肺腺癌脑转移去世。 从发现多发转移开始治疗到去世总共大约1年半时间。 这个病人先发现右肺转移,随之出现骨转移疼痛症状,然后没多久又发现脑转移。第一代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及时控制了肺部转移灶的发展,但是没有控制住骨转移和脑转移的进展恶化。即使换了对脑转移疗效更好的第三代奥希替尼,也未能获得满意的疗效。靶向药物治疗期间,我先用中药治疗靶向药物常见的甲沟炎口腔炎等副作用,后来又专门治疗骨转移疼痛,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病人到最后也不是死于骨转移疼痛,而是死于脑转移瘤。 客观地说,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肺腺癌骨转移的中药治疗,对脑转移的中药治疗涉及不多,经验很少,甚至感觉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幸好2022年底认识了一位祖传三代的老中医,对各种脑中风及脑瘤治疗效果不错,才开始慢慢受到启发,找到一些思路想法。可惜老中医不肯将治疗要领外传,我只能在黑暗中继续摸索,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2021年5月写下这篇文章,是觉得仅凭中药就可以控制靶向药物都不能控制的骨转移疼痛,真的是不可思议!以现在的水平看过去,这只是在攀登中药抗癌高峰时一个小小的胜利而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现在的几个成功病案疗效更加令人震惊! 欢迎转发关注,持续更新 ==================================================================== 作者简介:闫明,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祖传中医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肺结节全程管理专家 河南省肿瘤医院肺结节会诊组专家 河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闫明 2023-08-27阅读量8848

养猫需谨慎---猫抓病

病请描述:撸猫后家人如有淋巴结肿大,发热,需除外猫抓病(美国每年门诊有1万2千例病例)。如家里有移植后、艾滋病、儿童等免疫力低下者,不建议养小动物。但人生无绝对的对和错,就像吃饭多了容易得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开车或走在马路上可能会有车祸,车祸意外死亡的要比新冠死亡还要多,撸猫可缓解甚至治愈精神和心理压力,不能一棒子打死,总之,自己的人生,自己决定。   猫抓病 (Cat scratch disease ,CSD) 是一种传染病,通常以自限性区域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然而,CSD 的表现可能包括内脏器官、神经系统和眼部受累。   微生物学 尽管对 CSD 的临床描述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但第一个令人信服的感染证据出现在 1983 年,使用 Warthin-Starry 染色法证明34 例 CSD 患者中有29 例淋巴结淋巴中存在小的多形性生物体(医学没有绝对的100%,14.7%就是检测不到),血清学和培养证明汉赛巴尔通体是大多数 CSD 病例的病原体。在人和猫中,基于PCR确定了两个主要的汉塞巴通体(B. henselae)基因型群:Houston-1 血清型和 Marseille 血清型。还描述了巴氏杆菌感染所致猫抓病。此外,散在的罕见 CSD 病例可能由Afipia felis、B. clarridgeiae和可能其他尚未鉴定的挑剔生物引起。在 HIV 和移植后免疫力低下患者中,亨氏芽孢杆菌可引起细菌性血管瘤病 (BA)、肝炎紫癜和脾炎。 发病 CSD 的发病机制知之甚少。疾病表现由局部感染引起,如淋巴结肿大,或由血源性播散性感染引起,如神经视网膜炎或内脏器官受累。猫是汉塞巴通体的天然宿主,该生物体会导致红细胞内菌血症,这种菌血症在某些猫中会持续一年或更长时间。在将.汉赛巴尔通体接种到人体内后,该生物体通常会引起局部感染,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在人类宿主内,汉赛巴尔通体侵入内皮细胞,引起与促炎级联激活相关的急性炎症反应。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一些患者的感染是局部的,而其他人则发展为播散性疾病。一些证据表明,主要组织相容性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B27 的存在可能使汉塞双歧杆菌感染患者易患葡萄膜炎。 流行病学 CSD 通常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中,很少引起严重疾病。虽然最常见的是儿童和年轻人的疾病,但在以色列进行的一项监测研究发现,在 846 名免疫功能正常的 CSD 患者中,有 52 名 (6%) 年龄≥60 岁。在实体器官移植和造血细胞移植后的患者中已经描述了全身性 CSD。 来自美国、欧洲、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CSD 具有全球分布。在德国的一项研究中,454 名原发性头颈部肿块患者中有 61 名 (13%) 被确诊为 CSD。在美国,一项针对 65 岁以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确定了 2005 年至 2013 年诊断为 CSD 的 13,273 名患者,在这项研究中,每年门诊诊断出约 12,000 例 CSD 病例,每年有 500 例 CSD 患者住院。这些病例呈季节性分布,在 1 月、夏末和秋季达到高峰。在此分析中,居住在美国东南部的人群(6.4 例/100,000 人)和 5 至 9 岁儿童(9.4 例/100,000 人)的 CSD 发病率最高。在美国,非典型 CSD(涉及眼睛、心脏、肝脏、脾脏等)的发病率估计为 0.7 例/100,000,最常见于 15 至 49 岁的个体。 我国研究较少,可能与该病可自愈,漏诊有关。   传播 现有数据表明,CSD 可由感染B的猫抓伤或咬伤引起,以及接触感染的猫蚤。猫的唾液与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表面(例如嘴巴和眼睛)接触也可能传播给人类。虽然猫是主要宿主,但在接触狗后可能会发生 CSD 的罕见病例可能是由跳蚤叮咬引起的。极少数情况下,CSD 发生在家庭中多人。 多条证据表明 CSD 与接触猫有直接联系,尤其是幼猫和有跳蚤的猫。猫蚤在猫对猫水平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一项针对加利福尼亚北部 205 只猫的研究中,56% 小于一岁的猫和 34% 大于一岁的猫都记录了该菌血症。此外,90% 一岁以下的猫和 77% 一岁或以上的猫的汉塞巴通体血清学检测呈阳性。大多数猫感染了汉塞巴通体没有表现出感染的临床症状。    跳蚤也与 CSD 的传播有关。在一项针对 60 名 CSD 患者(病例)和 56 名年龄匹配的对照组的研究中,暴露于小猫(15倍风险增高)、被小猫抓伤或咬伤(27倍风险增高)以及有一只带跳蚤的小猫(29倍风险增高) 在病例中比对照组更常见。在对猫舍中的汉塞巴通体抗体进行的一项研究中,跳蚤感染是与高血清阳性率最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跳蚤感染的局部治疗可能有助于防止汉塞巴通体从跳蚤传播给猫。例如,一项研究评估了使用外用塞拉菌素来预防传播12 只暴露于汉塞巴通体阳性跳蚤的猫中的汉塞巴通体。其中六只猫在接触跳蚤前三天和接触跳蚤一天后接受了局部 6% 的塞拉菌素治疗,六只猫未接受任何治疗。接受治疗的猫均未感染;然而,所有未经治疗的猫都出现了汉塞巴通体菌血症。 临床表现 CSD 在 85% 至 90% 的儿童中表现为生物体接种部位附近的局部皮肤和淋巴结疾病。然而,在某些个体中,微生物会传播并感染肝脏、脾脏、眼睛或中枢神经系统。局限性疾病患者通常有自限性疾病,而播散性疾病患者可能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老年 CSD 患者更有可能表现出非典型特征。老年组的淋巴结炎较少见(77% 对 94%)。相比之下,老年组更有可能出现全身不适(71% 对 51%)和非典型表现(33% 对 14%),包括心内膜炎、脑炎和不明原因发热。由于这些原因,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人从出现症状到诊断为 CSD 的时间延迟了 >6 周(年轻组为 30% 对 13%)。 皮肤表现 —  CSD 通常始于接种部位的皮肤损伤,常在病原体进入皮肤后 3 到 10 天出现,通常会经历水疱、红斑和丘疹阶段。不太常见的是,原发性接种病变可以是脓疱或结节。亦有甲沟炎(疼痛性甲周炎症)的报道。原发性接种损伤通常持续一到三周(范围从几天到几个月)。仔细检查指间、皮肤褶皱和头皮会增加发现原发接种病灶的机会。大约 5% 至 10% 的病例发生皮肤以外的接种部位,包括眼睛(非化脓性结膜炎、眼部肉芽肿)和粘膜(口腔溃疡)。接种损伤通常引起轻微症状并且愈合时不留疤痕。 CSD 的其他不常见皮肤表现包括短暂性黄斑和丘疹、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淋巴结肿大 — 区域性淋巴结肿大是 CSD 的标志。在病原体接种到皮肤后约两周(范围,7 至 60 天),接种部位附近会出现肿大的淋巴结。淋巴结肿大的位置通常与接种部位相关。最常见的部位是腋窝、滑车上、颈部、锁骨上和下颌下淋巴结,但也有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的报道。 淋巴结几乎总是触痛,通常有覆盖皮肤的红斑,偶尔化脓(10% 到 15%)。节点大小通常在 1 到 5 厘米之间,但可能会扩大到 8 到 10 厘米。与 CSD 相关的淋巴结肿大通常会在 1 到 4 个月内消退,但有报道称淋巴结肿大会持续 1 到 3 年。大约 85% 的 CSD 患者出现孤立性淋巴结肿大。不太常见的是,患者在同一解剖区域出现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在另一项研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病例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单个或多个淋巴结),其余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几个解剖部位有肿大的淋巴结,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很少见。 内脏器官受累 — 内脏器官受累是一种罕见但重要的 CSD 表现,尤其是在儿童中;内脏器官 CSD 可累及肝脏、脾脏或两者。患者可能有持续性发烧、腹痛和/或体重减轻。大约一半内脏器官受累的儿童在体检时有明显的肝肿大或脾肿大;触诊时肝脏可能有触痛。许多内脏受累的患者没有伴随的外周淋巴结肿大。在一项系统评价中,832 名 CSD 患者中有 100 名 (12%) 有脾肿大,但这些患者并未记录到肉芽肿性脾炎。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扫描通常会显示肝脏和/或脾脏中散在的多处缺损,如果进行活检,则会显示坏死性肉芽肿。现在很少进行活组织检查,因为临床和影像学发现非常具有播散性 CSD 的特征。这些在超声上表现为低回声区。红细胞沉降率 (ESR) 或 C 反应蛋白 (CRP) 通常升高,肝功能检查可能轻度异常。 不明原因发热(FUO) — 在初步评估不明原因发热 (FUO) 和持续发热时,应考虑该菌感染,尤其是儿童。对 146 名患有 FUO 和长时间发烧的儿童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分析发现,该菌是第三大最常见的传染病诊断。尽管这些儿童中的一些表现出与典型的 CSD 或肝脾受累一致的体征和症状,但七名确诊的感染患者中有三名出现了 FUO,并且没有典型或肝脾 CSD 的临床或影像学表现。然而,汉塞巴通体感染已被描述为成人 FUO 的一个原因。在一系列 66 例因以色列汉氏双歧杆菌引起的长时间发热患者中,几乎 80% 是成年人;大约一半的患者出现长时间持续发热,而另一半患者出现长时间的回归热模式。 眼部表现 —  CSD 的眼部表现包括 Parinaud 眼腺综合征、神经视网膜炎、乳头炎、视神经炎和局灶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Parinaud 眼腺综合征 —  Parinaud 眼腺综合征是 CSD 的一种非典型形式,据报道在 2% 至 8% 的 CSD 患者中发生。Parinaud 眼腺综合征的特征是与结膜、眼睑或邻近皮肤表面感染相关的耳前、下颌下或颈部淋巴结的压痛区域淋巴结肿大。常见的主诉包括单眼红眼、眼内有异物感和过度流泪。一些患者的分泌物可能呈浆液性或大量化脓性。 有机体的接种通过猫咬伤或舔眼睛附近(或内部)发生,以及通过从另一个感染部位自我接种发生。由于 Parinaud 眼腺综合征的局部扩展,几乎不会出现严重的眼部、眼眶或视网膜并发症。 神经视网膜炎 — 在所有 CSD 患者中,约有 1% 到 2% 的患者发生神经视网膜炎。神经视网膜炎是一种由与黄斑渗出物相关的视神经水肿引起的急性视力丧失综合征;汉塞巴通体被认为是神经视网膜炎最常见的感染原因之一。一项针对神经视网膜炎患者的血清学研究表明,CSD 的高频率是神经视网膜炎的病因,该研究发现 14 名患者中有 9 名 (64%) 的 IgM 或 IgG 汉塞巴通体 滴度升高。 神经视网膜炎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烧、不适和单侧视力模糊。 ●患者通常有单侧受累,视力下降,常伴有传入性瞳孔缺陷。 ●视网膜发现可能包括出血、棉絮斑和深部视网膜的多个离散病变。 ●一些患者出现星状黄斑渗出物(称为“黄斑星”)。黄斑星是由于视神经乳头的血管渗漏所致,可以在荧光素血管造影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上看到。汉塞巴通体诱发的神经视网膜炎患者可能要到初次就诊后 1 至 4 周才会出现黄斑星,尽管神经视网膜炎已经消退,但渗出液可能会持续数月。 大多数神经视网膜炎患者似乎有良好的长期预后,尽管黄斑渗出物患者可能有残余缺陷,包括视盘苍白、对比敏感度降低和色觉改变。神经视网膜炎的其他并发症也有报道,包括黄斑裂孔伴玻璃体后脱离。 神经系统表现 —  CSD 患者存在多种神经系统表现,包括: ●脑病(最常见) ●横贯性脊髓炎 ●神经根炎 ●小脑性共济失调 脑病患者通常会在最初出现淋巴结肿大后大约 1 至 6 周出现突然的意识模糊和定向障碍,并可能进展为昏迷。这些患者中的大多数会出现癫痫发作,一些患者会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表现,例如脑血管炎导致的偏瘫。 在 CSD 脑病患者中,发现包括: ●大脑的正常 CT 扫描——大多数患者 ●脑脊液(CSF;通常 <50 个细胞/微升)轻度单核细胞增多——20% 到 30% 的患者 ●脑电图异常——大多数患者 尽管患者通常会在数周内从 CSD 脑病中康复,但有些患者会残留神经系统缺陷。   肌肉骨骼表现 —  CSD 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且常常致残的肌肉骨骼表现]。在一项针对以色列 913 例 CSD 患者的监测研究中,96 例 (10.5%) 有肌肉骨骼表现。这些包括肌痛 (6%)、关节炎或关节痛 (5.5%),以及不太常见的肌腱炎、骨髓炎和神经痛。 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手关节和肘关节最常受影响。尽管关节症状通常会消退,但有 5 名患者出现了慢性关节病。多变量分析确定了以下与关节病(关节炎或关节痛)显着相关的特征: ●女性 ●年龄大于 20 岁 ●结节性红斑 在上述研究之前发表的与 CSD 相关的骨感染的综述发现文献中报道了 47 例,中位年龄为九岁。骨痛和发热是主要的临床表现,最常受影响的部位是脊柱和骨盆带。   其他非典型表现 — 零星报告记录了 CSD 的罕见表现,包括深颈间隙感染、头皮焦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肺炎、胸腔积液、肺结节、感染性休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高钙血症。高钙血症与骨化三醇(维生素 D 的最活跃形式)的过量产生有关,并且似乎与肉芽肿形成有关。接受实体器官移植的个体可能有非典型表现,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噬血细胞增多症和类似于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内脏疾病。汉塞巴通体感染也可导致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相似。   诊断方法 大多数 CSD 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例如局部淋巴结压痛,伴或不伴先前的原发性接种丘疹性病变。非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内脏器官受累和眼部或神经系统表现。 根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最近与猫或跳蚤接触的病史,做出可能的诊断。 应使用酶免疫测定 (EIA) 或间接荧光测定 (IFA) 进行血清学检测,以尝试支持临床。 然而,血清学检测存在严重缺陷,血清学检测阴性并不能排除具有特征性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患者存在 CSD。因此,对于有推测诊断的患者应开始经验性治疗。 大多数表现出 CSD 特征性体征和症状的患者不需要常规进行淋巴结或组织活检,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淋巴结或组织活检,例如全身症状的延迟消退(例如,超过 5 到 7 天) ,或者如果怀疑有其他诊断(例如,淋巴瘤或肺结核)。 如果获得活检样本,测试应包括组织学,PCR)测试和 Warthin-Starry 染色。PCR 检测证实了诊断,组织 Warthin-Starry 染色阳性为 CSD 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应进行检查其他疾病的测试。在对来自疑似 CSD 患者的 786 份淋巴结标本的分析中,在 786 份组织样本中的 391 份 (50%) 中鉴定出感染因子。虽然最常见的生物体是汉塞巴通体(245 名患者,31%),54 名患者(7%)被诊断出分枝杆菌感染。在 181 名适合组织学分析的标本可用的患者中,有 47 名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占分析患者的 26%,占总数的 6%),13 名患者被诊断为 CSD 并发疾病;350 名患者 (45%) 未获得诊断。CSD 的鉴别诊断将在下文讨论。   辅助检测 血清学 —— 两种血清学方法,间接荧光测定 (IFA) 和酶免疫吸附测定 (EIA),已被评估用于 CSD 的诊断,但市售的测定使用 IFA 测试。一般来说: ●IFA IgG 滴度 <1:64 表明患者当前没有巴尔通体感染;低阳性滴度可能代表既往感染。 滴度为 1:64 或 1:128 表示可能感染巴尔通体,应在 10 至 14 天内重复检测。滴度≥1:256 强烈提示活动性或近期感染。 ●IgM 测试呈阳性强烈提示患有急性疾病(或近期感染),但 IgM 的产生通常很短暂。因此,急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可能难以捉摸。 然而,如果临床高度怀疑疾病,血清学检测阴性不应排除 CSD。尽管一项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更高比例的疑似 CSD 患者的间接 IFA亨氏杆菌IgG 滴度≥1:64(88% 对 3%),但随后来自欧洲的四项研究报告了B.henselae IgG 滴度≥1:64 的问题。 IFA 测试,包括较差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对 156 名疑似B. 汉塞巴通体 IgG滴度为 1:128 或 1:256的患者分别有 34% 和 24%。 培养 —  汉塞巴通体是一种挑剔、生长缓慢的革兰氏阴性细菌,需要特定的实验室条件才能实现最佳生长。主动与微生物实验室沟通很重要;通过告知他们巴尔通体是一种潜在的诊断,实验室可以优化培养技术并将潜伏期至少延长 21 天。例如,血培养样本应收集在儿科或成人隔离管(Wampole,Cranbury,NJ)或含有乙二胺四乙酸 (EDTA) 的血液试管中,以增加分离 汉塞巴通体 的可能性。 将样品接种到添加了 5% 兔血的巧克力琼脂或心浸液琼脂上可增强生物体与亚培养物的分离。最佳情况下,微生物实验室应使用新鲜的琼脂平板,并在 35 至 37ºC 的 5% CO 2中孵育至少 21 天。即使采用最佳技术,大多数 CSD 患者也没有从血培养中分离出汉塞巴通体。 从组织样本中分离汉塞巴通体仍然非常困难,但据报道,通过将组织匀浆直接接种到琼脂上并与牛内皮细胞单层共培养,可以在 HIV 患者中成功分离。 组织病理学 — 原发接种损伤部位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真皮中的无细胞坏死区。组织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多层围绕坏死区,最内层常呈栅栏状排列。组织细胞周围有一个淋巴细胞区;多核巨细胞可变地存在。虽然这些发现支持 CSD 的诊断,但不应将其视为确诊。 受累淋巴结的组织病理学发现是非特异性的,取决于疾病的阶段。最初存在淋巴样增生,随后发展为星状肉芽肿。淋巴结中心无细胞且坏死;这些区域周围有组织细胞和外周淋巴细胞,类似于皮肤样本中的发现。微脓肿经常发展,并可能在后期融合。 Warthin-Starry 染色可能会在受累淋巴结坏死区和皮肤的原发接种部位显示呈链状、团块状或细丝状的脆弱的多形性汉氏杆菌。虽然阳性 Warthin-Starry 染色不能提供 CSD 的明确诊断,但如果结合相符的临床发现进行观察,则强烈建议诊断为 CSD。 聚合酶链式反应 —可以通过 PCR 检测眼内液以确认巴尔通体神经视网膜炎的诊断。 不同的 PCR 测试利用了几个不同的巴尔通体基因区域的扩增。尽管这些 PCR 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并且可以区分不同的巴尔通体物种,但灵敏度(准确性)并不是最佳的,估计范围为 40% 到 76%。 当对组织标本进行 PCR 时,活检的时间可能会影响结果。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在感染的前六周内进行 PCR 检测,则更有可能呈阳性。在这项针对 61 名 CSD 患者的研究中,进行该检测的 212 个淋巴结标本中只有 10 个 PCR 呈阳性;结果呈阳性的 10 名患者中有 9 名的病程少于六周。 血液 PCR 检测不应用于疑似 CSD 患者的常规评估。CSD 淋巴结炎患者血清样本的 PCR 检测灵敏度 <20%。尽管对 CSD 表现不典型或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的人进行血液 PCR 检测是合理的,但敏感性仍然较低。例如,在一项针对巴尔通体心内膜炎患者的研究中,70 份血清样本中有 25 份 (33%) PCR 呈阳性,而对瓣膜组织进行的 52 份 PCR 检测中有 48 份 (92%)。 皮肤测试 —  CSD 皮肤测试是纳入 CSD 原始诊断标准的测试之一,现在已不再使用,因为首选其他更特异和更灵敏的诊断工具。此外,皮肤试验抗原未广泛使用、未标准化,并且未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的批准。   鉴别诊断 发热和淋巴结肿大 — 在评估淋巴结肿大和发热患者时,重要的是要考虑其他和/或并发诊断,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必要时细菌二代基因测序和活检。触痛淋巴结的存在提示感染原因。鉴别诊断部分取决于个体的症状、他们旅行或居住的地方,以及他们是否与动物或生病的人有过密切接触。例如: ●细菌性腺炎–细菌性腺炎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 A 组链球菌引起。如果患者对针对这些常见细菌性病原体的初始抗菌方案没有反应,则应考虑 CSD,特别是如果患者有 CSD 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例如,接触小猫或猫)。 ●分枝杆菌感染–分枝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尽管临床上很难将结核病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淋巴结炎区分开来,但对于流行地区的患者应怀疑结核病。分枝杆菌性淋巴结炎的诊断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淋巴结材料的抗酸杆菌涂片和培养确定的。 ●病毒相关淋巴结肿大–病毒相关淋巴结肿大通常与EB病毒、巨细胞病毒或HIV感染有关。这些患者通常表现为弥漫性淋巴结肿大,而与 CSD 相关的淋巴结肿大通常局限于接种部位附近的淋巴结。此外,病毒相关淋巴结肿大患者可能具有特定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例如生病接触或高危暴露。 ●弓形体病——弓形体病和 CSD 都与腺病和猫接触有关。然而,与弓形虫病相反,CSD 患者的淋巴结通常有压痛,常有覆盖皮肤的红斑,偶尔会化脓。血清学检测或活检有助于区分这两种情况。 ●其他病原体——伴有皮肤接种损伤的淋巴结肿大可由诺卡氏菌属、土拉弗朗西斯菌、红斑丹毒杆菌、炭疽杆菌或鼠疫耶尔森菌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其他罕见感染原因包括组织胞浆菌病和孢子丝菌病。对特定病原体的评估应以患者的接触史(例如跳蚤、蜱、水)和原发病灶的位置为指导。 恶性肿瘤可能与 CSD 混淆,包括淋巴瘤、乳腺癌和肉瘤。其他非感染性原因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囊肿、川崎病、菊池病和结节病。 神经视网膜炎 — 对于神经视网膜炎患者,应考虑除 CSD 以外的其他病因,包括结节性乳头炎、梅毒性周围神经炎、肺结核、莱姆病,罕见情况下还包括弓形体病、弓蛔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病。假性脑瘤也可以类似于不太常见的双侧 CSD。   治疗 个人建议对所有 CSD 患者进行抗菌治疗。 ●对于以淋巴结炎为唯一表现的患者,建议单药治疗。尽管许多淋巴结炎患者在没有特定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症状会逐渐消退,但对患者进行治疗是为了预防严重并发症,因为多达 14% 的患者会出现病原体播散,并可能感染肝、脾、眼或中枢神经系统。此外,现有数据表明,CSD 的抗生素治疗可以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在一项针对 29 名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的 CSD 儿童和成人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 14 名患者中有 7 名在治疗后的头 30 天内实现了 80% 的淋巴结体积减少。 然而,一些专家不建议治疗表现为单纯性淋巴管炎的 CSD ,不治疗的主要理由是大多数人可自愈而没有并发症,并且表明抗菌治疗有益的可用数据非常有限。  对于淋巴结炎患者,建议使用为期 5 天的阿奇霉素疗程(如上表)。在 30 天的随访期间,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 14 名患者中有 7 名的淋巴结体积减少了 80% 或更多,高于安慰剂组。 对于阿奇霉素不耐受的患者,建议使用克拉霉素、利福平或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进行7 到 10 天的疗程。使用这些替代方案治疗 CSD 仅在小病例系列中得到评估。对于成人,环丙沙星也可能是一种替代药物,因为它已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取得明显的临床成功。 对于三到四个星期后对治疗无反应的淋巴结炎患者,需重新评估患者除外鉴别诊断。如果 CSD 仍然是最可能的诊断,需重复使用上述剂量的阿奇霉素5 天疗程,并加用利福平5 天。 ●对于感染更严重的患者(例如,肝脾疾病、神经系统和眼部疾病),建议采用包括利福平在内的联合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治疗神经视网膜炎和难治性淋巴结炎,可能需要辅助治疗(例如,皮质类固醇和/或淋巴结抽吸)。 一般不建议手术引流;然而,对于某些感染对延长疗程无反应的患者,切除受影响的淋巴结可能是合理的。例如,在一个病例报告中,尽管进行了大约 9 个月的抗菌治疗,但免疫功能低下且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仍需要手术切除才能解决持续性感染。如果患者对治疗没有反应并且 CSD 的诊断不确定,也可能需要淋巴结切除术。   肝脾疾病/不明原因发热 指导播散性 CSD 患者管理的数据有限。单独的抗微生物治疗通常就足够;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辅助性皮质类固醇。 方案的选择 — 对于肝脾疾病和不明原因发热等播散性疾病患者,使用阿奇霉素加利福平治疗。另一种方案是利福平加庆大霉素。对于不能接受利福平治疗的成人,可以单用更高剂量的阿奇霉素。具体剂量建议见表。 患者监测 —— 没有特定的标志物或滴度可以用来确保治疗成功。监测临床反应和 C 反应蛋白水平。对于患有严重或持续性疾病的患者,给予辅助性皮质类固醇可能是合理的。对于肝脾疾病患者,一些提供者会在治疗后大约六个月进行腹部影像学检查,以证明病变正在消退。然而,如果患者已经经历了完全的临床治疗,则不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神经系统和眼部表现 CSD 患者可能会出现眼部并发症(例如,神经视网膜炎、Parinaud 眼腺综合征)和神经系统表现(例如,脑病)。 建议对所有有神经系统和眼部表现的患者进行治疗,以努力降低长期后遗症的风险,尽管一些报告表明患者可能会自行好转。 首选方案 — 神经系统和眼部疾病的最佳疗法尚不清楚。首选方法总结如下,并在表中进行了详细描述: ●对于成人和≥8 岁的儿童,建议使用多西环素加利福平。 ●对于 8 岁以下的儿童和不能服用多西环素的儿童,给予利福平加阿奇霉素或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 ●对于神经视网膜炎患者,治疗四到六周。对于患有 Parinaud 眼腺病或其他神经系统受累(包括脑炎)的患者,治疗 10 至 14 天。 一般来说,多西环素加利福平的组合应用最多,因为这种组合的经验最多。抗生素治疗似乎可促进视网膜炎的消退。此外,使用多西环素治疗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有广泛的临床经验。   其他注意事项 神经视网膜炎 — 对于神经视网膜炎患者,除了抗菌治疗外,还建议辅助使用皮质类固醇。此类患者应由眼科医生密切监测。 最佳皮质类固醇治疗方案尚不清楚。使用 1 mg/kg 的口服泼尼松持续两周,并在接下来的四个星期内逐渐减量,用药六周。尽管数据有限,但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支持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神经视网膜炎,该研究纳入了 86 名具有 CSD 眼部表现(例如,神经视网膜炎、炎性椎间盘水肿、葡萄膜炎或血管闭塞)的患者。与仅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皮质类固醇加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在随访中的视力改善明显更好(88% 对 50%)。在这项研究中,大多数患者是患有神经视网膜炎的成年人,并且大多数接受口服多西环素加利福平治疗;皮质类固醇通常以口服泼尼松的形式给药平均起始剂量为 40 至 80 毫克/天,逐渐减量,总治疗持续时间为 6 周。   患有严重疾病的幼儿 — 通常,由于担心牙齿染色,避免给 8 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多西环素。然而,对于患有威胁视力的神经视网膜炎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应考虑和讨论以下与多西环素的风险和益处相关的要点。 ●尽管关于神经系统和眼部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的数据非常有限,但大多数评估神经视网膜炎治疗的研究都使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此外,使用多西环素治疗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观察性研究支持在对儿童进行短期应用,多西环素与老四环素相比的相对安全性;然而,持续时间更长的影响尚不清楚。 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患有严重眼部或神经系统疾病的幼儿的抗菌方案选择。   心内膜炎 一般见于艾滋病或器官移植后免疫力低下者。多西环素(每 12 小时口服或静脉注射 100 毫克 [IV])应持续三个月。治疗的前六周应给予利福平(300 mg 口服或静脉注射,每 12 小时一次)。   皮质类固醇的作用 建议对神经视网膜炎患者给予辅助性皮质类固醇。在极少数情况下,辅助性皮质类固醇对于患有除神经视网膜炎以外的严重或持续性疾病的患者也是合理的。对于此类患者,初始剂量为 1 mg/kg 的泼尼松(最大日剂量 80 mg/天)可给药 5 至 7 天,在随后的 10 至 14 天内逐渐减量。 在没有神经视网膜炎的患者中使用皮质类固醇是基于专家意见,因为没有对照试验检查它们在 CSD 患者中的疗效。使用它们的基本原理部分基于观察结果,即尽管有强烈的炎症反应,但在典型 CSD 患者的淋巴组织或肝脾受累患者的肉芽肿物质中检测到的生物体很少 。 此外,多个病例报告描述了皮质类固醇疗程后局部和全身症状的快速消退,包括肝脾 CSD 患者的报告。这些报告包括尽管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但疾病进展和/或持续存在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皮质类固醇是否应该在 CSD 的管理中发挥作用。

杨晓阳 2023-02-18阅读量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