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肝臭 > 护理

肝臭护理

肝臭护理相关内容 更多>

食管癌的诊断及治疗

病请描述:     食管癌( cancer of the esophagus)   一、食道癌概述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2万人死于食道癌,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因食道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沈长军   食道癌在我国有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地区相当集中。其发病率在河北、河南、江苏、山西、陕西、安徽、湖北、四川等省在各种肿瘤中高居首位,其中河南省病死率最高,以下依次为江苏、山西、河北、陕西、福建、安徽、湖北等省。年平均病死率在100/10 万以上的县市有19 个,最高的是河北省邯郸市(303.37/10 万)和磁县(149.19/10 万),山西省的阳城(169.22/10 万)和晋城(143.89/10 万),河南省的鹤壁市(169.22/10 万)和林州市(131.79/10 万)。对流行地区分布的深入分析发现,同一省的不同地区可以存在迥然不同的发病情况,高、低水平地区相距很近,而病死率水平却可相差几十倍到二、三百倍。由高病死率水平到低病死率水平常形成明显梯度,呈不规则同心圆状分布。主要的高病死率水平地区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太行山)地区;四川北部地区;鄂豫皖交界(大别山)地区;闽南和广东东北部地区;苏北以及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同样存在高发区,哈萨克斯坦的古里亚夫、伊朗北部的土库曼、南非的特兰斯开等,其发病率均超过100/10万。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的高发国家,又是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据1874~1976年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我国食管癌男女合计粗死亡率为16.7/10万,世界调整人口死亡率为23.40/10万,仅次于胃癌,列第2位。1980年我国男性食管癌发病率为21.0/10万,为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女性发病率为12.3/10万,为第3位。全世界每年食管癌新发病例31.04万,我国占16.72万。食管癌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病率很高,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及陕西诸省食管癌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高居首位。   我国食管癌死亡率通常男性高于女性,如1990年部分城市统计,男性为13.23/10万;女性为5.96/10万;部分县统计,男性25.77/10万,女性15.62/10万,即男女之比约为2:l;患病年龄多在50~69岁之间(占60%),30岁以下较少见。食管癌在食管上、中、下三段的分布,以中段最多见(57.2%),下段次之(29.6%),上段最少(13.l%)。食管癌与贲门癌的发生率比例大约在4:1至5:1之间。 二、食道癌病因   食道癌发生因素众多,食道癌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在癌变的过程中必有一种主要因素和若干次要因素,这些因素在癌变过程中又起着协同促癌作用,通过国内、国际的大量调查研究认为与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大量进食酸性食物,体质酸化,癌细胞不会像正常细胞因环境酸化而死亡,事实上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为了在酸性环境里生长,采取主动变异,并继续绵延而成,对于癌细胞的产生有两种学说,一是德国生化博士古博格的缺氧理论,另一个是日本爱哈氏的酸性体质理论,古博格博士的理论指出,健康的细胞在缺氧的环境下,可使该细胞变成癌细胞,而体液酸化正好导致溶氧量下降,他因以试验证明了该论点,而荣获诺贝尔奖。爱哈氏的学说则提及成弱碱性的细胞,在累积酸性废物的附近通常会死亡,但是有不惜改变染色体以求在酸性环境中生存,这就是癌的开始。另外一种是外部因素:①化学物质因素②毒菌污染有关③精神因素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而在两种因素中,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体质酸化为癌细胞的生存的疯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食道癌的发病相关因素   (一)食道癌的发病主要与以下5点有关:   (1)亚硝胺类: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林县食用酸菜的居民,胃液、尿液中存在有诱发食管癌的甲基苄基亚硝胺、亚硝基吡咯烷、亚硝基胍啶。并发现食用酸菜量和食管癌发病率成正比。   (2)食管粘膜的损伤:长期喜进烫食、粗食,饮浓茶,多食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可引起食管粘膜损伤、引起食管粘膜增生间变,也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吸烟、饮烈性酒与食管癌发病有一定关系。各种长期不愈的食管炎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3)霉菌致癌因素:用霉变食品可以诱发小鼠食管和胃的癌前病变或鳞状上皮癌。这类霉菌与亚硝胺促癌有协同作用。   (4)微量元素和营养不良:食道癌高发区人群中血清钼、发钼、尿钼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钼都低于正常。林县食管癌高发区水土中缺少钼,钼的抑癌作用被多数学者证实。 营养不良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B2C缺乏是食管癌高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但大多营养不良的高发地区食管癌并不高发故这不可能是一个主导因素   (5)遗传因素:食管癌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高发区连续三代或三代以上患病家族屡见不鲜,但食管癌绝对不存在遗传,而是于家庭饮食习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病因学   目前认为食管癌的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饮食习惯   长期吸烟和饮烈性酒,长期吃热烫食物,食物过硬而咀嚼不细等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致癌物质   (1)亚硝胺: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组很强的致癌物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县居民喜食酸菜,此酸菜内即含亚硝酸胺。实践证明食用酸菜量与食管癌发病率成正比。(2)霉菌:国内有人用发霉食物长期喂养鼠而诱发食管癌。   3.遗传因素   人群的易感性与遗传和环境条件有关。食管癌具有比较显著的家庭聚集现象,高发地区连续三代或三代以上出现食管癌患者的家庭屡见不鲜。   4.癌前病变及其他疾病因素如慢性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增生、食管粘膜损伤、Plummer-Vinton综合征、食管憩室、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瘢痕狭窄、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等均被认为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   5.营养和微量元素膳食中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及必需脂肪酸,可以使食管粘膜增生、间变,进一步可引起癌变。微量元素铁、钼、锌等的缺少也和食管癌发生有关。   (三)病理   早期食管癌可分为隐伏型(肉眼不易察觉,显微镜下证实)、糜烂型(粘膜轻度糜烂缺损)、斑块型(粘膜面有大小不等的斑块,癌变处粘膜明显增厚)、乳头型(肿瘤呈结节状、乳头状、或息肉状隆起,边缘与周围粘膜分界清楚)。    食管癌的早期信号   食管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与生命的疾病之一。我国每年约有20.9万人死于食管癌。食管癌的治疗结果因病期的早晚相差非常悬殊。以手术治疗为例,早期癌5年生存率90%左右,而中晚期癌5年生存率降到20%~30%。   食管癌的形成是由食管黏膜正常上皮细胞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刺激逐渐变为癌。从正常上皮发展成癌需要多长时间至今还不清楚,一般地说,从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发展成癌需数年之久,再由早期癌发展到中晚期癌需一年左右。   以往认为早期食管癌没有症状和信号是不对的。因为这些信号与症状轻微,时隐时现,不经治疗可以自动消失,因而被病人和医生忽略,未能进一步检查确诊,之后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其实,绝大多数早期食管癌患者都经历过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如果发现有以下症状就应引起警觉。   1.吞咽食物时有硬噎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有异物感,是食管癌的首发信号。   2.咽食物时有哽噎感这种症状最常见。有些患者甚至可以清楚地回忆第一次发生的时间。这些症状不经治疗可以自动消失,数天或数月后再次出现,以后发生的频率和哽噎感的程度逐渐增加。   3.胸骨后疼痛和下咽时食管有疼痛感这种症状也较为多见。进食时胸骨后或食管疼痛,呈烧灼感、针刺感、牵拉感或摩擦感。大口吞咽粗糙或热的食物时疼痛感加重,小口吞咽稀的或温冷食物时则疼痛较轻。疼痛的部位一般较实际长癌的部位高一些。食管下段癌,疼痛可以发生在上腹部。几天后或服药治疗后疼痛可缓解。在进食不当或情绪波动时疼痛又会出现。这种情形会反复。   4.食管内异物感患者自觉某次吃进的食物粗硬划破食管,有食物贴附在食管壁上,咽不下去。   5.食物下行缓慢并有滞留感食物通过食管时患者感到不如以前畅快,食物下行缓慢,甚至在某处停留一下。这种感觉与食物性质并无关系,有时饮水也会出现这种感觉。   6.咽喉部有干燥和紧缩感可伴有轻微疼痛,有时与患者情绪波动态有关。   7.胸骨后有闷胀感患者常不能具体形容这种感觉,只说胸闷不舒服。 三、食管癌病理    早期食管癌可分为隐伏型(肉眼不易察觉,显微镜下证实)、糜烂型(粘膜轻度糜烂缺损)、斑块型(粘膜面有大小不等的斑块,癌变处粘膜明显增厚)、乳头型(肿瘤呈结节状、乳头状、或息肉状隆起,边缘与周围粘膜分界清楚)。   中晚期食管癌分为髓质型:管壁增厚,癌肿浸润食管壁各层及全周,腔内外生长切面灰白色,最常见(60%);蕈伞型:向腔内生长,如蘑菇状蘑菇样向腔内突起,边界清楚;溃疡型:癌肿形成凹陷的溃疡,边界清楚,深入肌层,向管壁外生长;缩窄型(硬化型):环形生长,累及全部周径,狭窄上方食管扩张, 肿瘤呈环形或短管形环形狭窄;腔内型:癌肿呈息肉样向食管腔内突出。   扩散:①食管壁内扩散粘膜下淋巴管网及区域淋巴结,②直接扩散穿透肌层外膜侵及邻近器官;转移:③淋巴转移,最主要途径,④血运转移,发生较晚。   (1)最新出版的食管癌的国际TNM分期标准(2009第七版)   第七版的食管癌TNM分期标准和第六版的食管癌TNM分期标准(2002)主要有以下修改:⑴重新细分了T1和T4为T1a、T1b和T4a、T4b;⑵将淋巴结转移个数考虑在内分为N1、N2和N3;⑶合并了M1a和M1b为M1。具体标准如下:   原发肿瘤(T)分期   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 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 原位癌或高度不典型增生   T 肿瘤侵及粘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   T1a 肿瘤侵及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   T1b 肿瘤侵及粘膜下层   T2 肿瘤侵及固有肌层   T3 肿瘤侵及纤维膜   T 肿瘤侵及邻近结构   T4a 肿瘤侵及胸膜、心包、膈肌、邻近腹膜   T4b 肿瘤侵及其他邻近器官,如:主动脉、椎体、气管   淋巴结转移(N)分期*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确定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1~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 3~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3 >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x 远处转移无法确定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 锁骨上淋巴结和腹腔动脉干淋巴结不属于区域淋巴结,而为远处转移    食管癌TNM分期 (UICC 2009版)    0期   TisN0M0   Ia期   T1N0M0   Ib期   T2N0M0   IIa期   T3N0M0   IIb期   T1-2N1M0   IIIa期   T4aN0M0 ,T3N1M0 ,T1-2N2M0   IIIb期   T3-N2M0   IIIc期   T4aN1-2M0 ,T4bNanyM0 ,TanyN3M0   IV期   TanyNanyM1    UICC-2009 食管癌TNM 中国食管癌临床病理分期    我国学者自1959年四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一市(北京)食管癌防治科研协作组成立起对食管癌分期进行了不断的探讨。1963年在全国食管癌诊治经验座谈会上根据食管癌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制定出我国食管癌分期标准,将食管癌分为4期。随着后来在临床上不断发现极早期病例,在1976年山西阳泉市召开的全国食管癌治疗经验会议上,提出以病变长度、病变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器官转移情况等指标为依据的分期法,在原来4期的基础上又增加0期,共5期。    分期病变长度病变范围淋巴结和器官转移情况早期 0期   不规定限于粘膜层      (一)早期 1期<3cm侵及粘膜下层 中期 2期   3cm-5cm侵及部分肌层      (一)中期 3期 >5cm侵透肌层或有外侵   局部淋巴结(+)   晚期 4期>5cm有明显外侵   远处淋巴结(+)   或有器官转移 食管癌的病变分段   食管入口距上门齿约15 cm,食管胃交接部(贲门口) 距上门齿约40 cm,食管全长约25 cm,食管癌可发生在其任何部位,在临床上根据病变位置将其分为数段,以便于治疗时注意解剖要点。我国自1940年吴英恺首次成功切除胸内食管癌开始沿用的分段方法如下:上段自食管入口(相当于第6颈椎水平)至主动脉弓上缘(第4胸椎上缘),中段自主动脉弓上缘至下肺静脉下缘(第6胸椎下缘),下段自下肺静脉至贲门(包括膈下腹段食管);上段食管以胸骨切迹为界再分为颈段和胸上段,中段以气管分杈平面再分为高中段和低中段。   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与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联合出版了恶性肿瘤TNM分期标准。1989年我国参照UICC/AJCC的TNM分期标准出版了《中国常见肿瘤诊治规范》,推广应用国际恶性肿瘤TNM标准。以下是UICC/AJCC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肿瘤编码(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for Oncology,ICD-0)的食管病变(ICD-O C15)分段标准(UICC,2002):   颈段食管(C15.0):自食管入口或环状软骨下缘起至胸骨柄上缘平面,其下界距上门齿约18 cm。   胸段食管:分上、中、下三段。   胸上段食管(C15.3):自胸骨柄上缘平面至气管分杈平面,其下界距上门齿约24 cm。   胸中段食管(C15.4):自气管分杈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贲门口)全长的上半,其下界距上门齿约32 cm。   胸下段食管(C15.5):自气管分杈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贲门口)全长的下半,其下界距上门齿约40 cm。胸下段也包括食管腹段。   跨段病变应以其中点归段,如上下长度相等,则归上面一段,例如一食管癌病变中点恰位于气管分杈平面,应归于胸上段,称为食管胸上段癌,不能称为食管胸上中段癌。 四、食道癌的临床表现   【一】食道癌的早期症状   1.咽下梗噎感最多见,可自选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初时呈间歇性,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疼痛多可被解痉剂暂时缓解。   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 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   5.其他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胸骨后闷胀不适、前痛和喛气等症状。   【二】食道癌的中期症状   1.咽下梗噎感最多见,可自选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初时呈间歇性,当癌肿侵及附近组织或有穿透时,就可有剧烈而持续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以上资料来源于:郑州华康医院疼痛多可被解痉剂暂时缓解。   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症状发生的部位多与食管内病变部位一致。   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   5.其他症状少数病人可有胸骨后闷胀不适、前痛和喛气等症状。   中期食道癌的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可有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和吐黏液样痰。   【三】食道癌的晚期症状    1.咽下困难进行性咽下困难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但却是本病的较晚期表现。因为食管壁富有弹性和扩张能力,只有当约2/3的食管周径被癌肿浸润时,才出现咽下困难。因此,在上述早期症状出现后,在数月内病情逐渐加重,由不能咽下固体食物发展至液体食物亦不能咽下。如癌肿伴有食管壁炎症、水肿、痉挛等,可加重咽下困难。阻塞感的位置往往符合癌肿部位。    2.食物反流常在咽下困难加重时出现,反流量不大,内含食物与粘液,也可含血液与脓液。    3.其他症状当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可引起呃逆或膈神经麻痹;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气急和干咳;侵蚀主动脉则可产生致命性出血。并发食管-气管或食管-支气管瘘或癌肿位于食管上段时,吞咽液体时常可产生颈交感神经麻痹征群。   【四】体征   早期体征要缺如。晚期可出现打呃、吞咽困难。并且由于患者进食困难可导致营养不良而出现消瘦、贫血、失水或恶病质等体征。当癌肿转移时,可触及肿大而坚硬的浅表淋巴结,或肿大而有结节的肝脏。还可出现黄疸、腹水等。其他少见的体征尚有皮肤、腹白线处结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五、食道癌的治疗   食管癌早期的治疗应该是应该采用手术、放化疗、中医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中晚期就要采用中医保守治疗。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方法。食管癌患者一经确诊,身体条件允许即应采取手术治疗。根据病情可分姑息手术和根治手术两种。姑息手术主要对晚期不能根治或放疗后的病人,为解决进食困难而采用 食管胃转流术、胃造瘘术、食管腔内置管术等。根治性手术根据病变部位和病人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应切除食管大部分,食管切除范围至少应距肿瘤5cm以上。下段癌肿手术切除率 在90%,中段癌在50%,上段癌手术切除率平均在56.3%~92.9%。   手术的禁忌症为 ①临床x线等检查证实食管病变广泛并累及邻近器官,如气管、肺、纵 隔、主动脉等。②有严重心肺或肝肾功能不全或恶病质不能耐受手术者。    二、放射治疗   食管癌放射治疗的适应症较宽,除了食管穿孔形成食管瘘,远处转移,明显恶液质,严重的心、肺、肝等疾病外,均可行放射治疗。   1) 适应证:   (1)病人一般情况在中等以上;   (2)病变长度不超过8cm为宜;   (3)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声带麻痹,无远处转移;   (4)可进半流食或普食;   (5)无穿孔前征象*,无显著胸背痛;   (6)应有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特别是表浅型食管癌。   *注:食管癌穿孔前征象:①尖刺突出:病变处尖刺状突出,小者如毛刺,大者如楔形;②龛影形成:为一较大溃疡;③憩室样变:形成与一般食管憩室相似,多发生在放疗后;④扭曲成角:食管壁失去正常走行,似长骨骨折后错位一样;⑤纵隔炎:纵隔阴影加宽,病人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胸背痛。穿孔后预后很差,大部病人于数月内死亡。   2) 照射剂量及时间:通常照射肿瘤量为60Gy~70Gy/6~7周。   3) 外照射的反应   (1)食管反应:照射肿瘤量达10~20Gy/1~2周时,食管粘膜水肿,可以加重咽下困难,一般可不作处理,照射量达30~40Gy/3~4周后,可产生咽下痛及胸骨后痛,宜对症处理。   (2)气管反应:咳嗽,多为干咳,痰少。   4) 合并症   (1)出血:发生率约为1%。应在选择病人时,对那些有明显溃疡,尤其是有毛刺状突出的较深溃疡者,应特别谨慎,减少每次照射剂量,延长总治疗时间,在放疗过程中,应经常X线钡餐观察。   (2)穿孔:发生率约为3%,可穿入气管,形成食管气管瘘或穿入纵隔,造成纵隔炎症。   (3)放射性脊髓病:放射性脊髓病是头、颈、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潜伏期多在照射后1~2年。 三、食道癌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食道癌病机之根本为阳气虚弱,机体功能下降,主强治疗宜温阳益气,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功能,所以治疗主方要体现这一中医治疗原则。关于食管癌的分证各有不同,立法用药亦随之而异。但治法总不离疏肝理气、降逆化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扶正培本、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抗癌止痛、温阳益气等。   (一)中成药 食管癌治疗应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中医治疗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中成药具有剂量成分稳定、服用方便、疗效方便的优点。   (二)中医辨证施治   1. 气滞型   主证:早期食管癌的表现,无明显吞咽困难,只为吞咽时感食管内挡噎、异物感或灼痛,胸郁闷不适及背部沉紧感,时隐时沉的吞咽不利感。 X 线检查主要为早期食管癌的病变。舌质淡黯,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温阳益气,扶正抑瘤。   2. 梗噎型   主证:症状单纯,轻度梗噎或吞咽不利。 X 线检查多属早、中期髓质型、蕈伞型食管癌。舌质黯青,苔黄白,脉弦细。   治法:抗癌散结,理气降逆,温阳扶正。   3. 阴枯阳衰   主证:病期已晚,咽下困难,近于梗阻,呕恶气逆,形体消瘦,气短乏力,烦热唇燥,大便干如粪,舌质黯绛,瘦小,少苔乏津或无苔,也有苔黄黑干而裂者,脉细数或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益气养血。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试验,共同研制出了抗癌系列特效纯中药。采用“三位一体疗法”主要治疗食道癌、贲门癌、胃癌所引起的噎食倒食、粘痰不断、入食即吐、反流食、吞咽困难、消瘦、声音嘶哑、胸闷、乏力、病灶反射性疼痛等不同症状都有良好的效果。 六、食道癌护理   [护理目标]   1.减轻焦虑;   2.加强营养;   3.减少或不发生术后并发症;   4.学会有效的进食方法。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病人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日益消瘦,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差,对治疗缺乏信心,同时对手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安慰和鼓励,建立充分信赖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认识到手术是彻底的治疗方法,使其乐于接受手术。    2.加强营养 尚能进食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热量。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应输血或血浆蛋白给予纠正。   3.胃肠道准备    ①注意口腔卫生;   ②术前安置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   ③术前禁食,有食物潴留者,术前晚用等渗盐水冲洗食管,有利于减轻组织水肿,降低术后感染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④拟行结肠代食管者,术前须按结肠手术准备护理,见大肠癌术前准备。   4.术前练习 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床上排便等活动。       二、术后护理    除观察生命体征等常规护理外,还应:    1.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 术后24~48h引流出少量血液,应视为正常,如引出大量血液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胃肠减压管应保留3~5天,以减少吻合口张力,以利愈合。注意胃管连接准确,固定牢靠,防止脱出,引流通畅。    2.密切观察胸腔引流量及性质 胸腔引流液如发现有异常出血、混浊液、食物残渣或乳糜液排出,则提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食管吻合口瘘或乳糜胸,应采取相应措施,明确诊断,予以处理。如无异常,术后1~3天拨除引流管。    3.严格控制饮食 食管缺乏浆膜层,故吻合口愈合较慢,术后应严格禁食和禁水。禁食期间,每日由静脉补液。安放十二指肠营养管者,可于手术后第2日肠蠕动恢复后,经导管滴入营养液,减少输液量。手术后第5日,如病情无特殊变化,可经口进食牛奶,每次60ml,每2hl次,间隔期间可给等量开水,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日增量。术后第10~12日改无渣半流质饮食,但应注意防止进食过快及过量。    4.观察吻合口瘘的症状    食管吻合口瘘的临床表现为高热、脉快、呼吸困难、胸部剧痛、不能忍受;患侧呼吸音低,叩诊浊音,白细胞升高甚至发生休克。处理原则:①胸膜腔引流,促使肺膨胀;②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③补充足够的营养和热量。目前多选用完全胃肠内营养(TEN)经胃造口灌食治疗,效果确切、满意。特色治疗   三、饮食护理:   重视饮食调护,治疗期间应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应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进食欲,保证营养;治疗间歇阶段则宜多给具有补血、养血、补气作用的食品,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四、心理护理:   加强情志护理,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恐惧、抑郁、颓丧等心理,耐心做好治疗解释工作。如有脱发者,可配置发套,病情允许情况下,可以组织患者散步及娱乐活动,尽量使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五、食道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食道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在食道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食道癌术后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临床指出:食道癌术后并发症除吻合口瘘外,患者还可出现腹泻、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及呼吸道感染等,对于食道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食道癌切除术后,常易出现胃运动失常,引起胸胃功能排空障碍而导致大量胃内容物潴留,这也是食道癌术后的并发症之一。   处理措施:根据具体情况积极予以倒置胃管引流、胃管胃肠减压、空肠造瘘或胃液回输等治疗,并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和药物调理胃肠道功能等处理,改善恶心、呕吐症状促进患者胸胃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2、反流性食管炎:是食道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每于餐后躺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伴有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感、咽下困难等症状。   处理措施:食道癌术后患者饮食应取半卧位或坐位,可选用流食、半流食,宜少量多餐,吞咽动作要慢,更要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避免餐后即平卧,卧时床头抬高20~30cm裤带不宜束得过紧避免各种引起腹压过高。   3、食道癌术后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为食道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4、严重腹泻:食道癌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目前临床多认为与迷走神经切断、胃泌素浓度增高有关。   处理措施:应积极给予止泻药物,同时给予补液,以免患者发生脱水。   为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首先应了解和掌握可能会出现的食道癌术后并发症,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对症治疗,做好食道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食道癌患者饮食注意问题及适应药膳   食管癌病人的突出症状是吞咽困难,也是食道癌病人在饮食方面的严重问题。大多数食道癌病人的吞咽困难是逐渐发生的,并呈进行性加重。开始时病人仅在进干燥食物时有梗噎感,逐步加重,甚至发展到进软食、半流食都有困难,最终出现喝水、进食均完全困难,使病人的营养状况越来越差,最后导致恶液质。由此可见,摄食困难是食道癌病人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对于已确诊的早、中期食道癌病人应抓紧时机全面地给病人增加营养,给病人含有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软食或半流食,尽可能利用其胃肠道的吸收功能多补充营养,使病人有一个较好的身体状况。   食道癌病人饮食中主要注意避免:   1、当病人出现哽噎感时,不要强行吞咽,否则会刺激局部癌组织出血、扩散、转移和疼痛。在哽噎严重时应进流食或半流食。   2、避免进食冷流食,放置较和时间的偏冷的面条、牛奶、蛋汤等也不能喝。因为食道狭窄的部位对冷食刺激十分明显,容易引起食道痉挛,发生恶心呕吐,疼痛和胀麻等感觉。所以进食以温食为好。   3、不能吃辛、辣、臭、腥的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同样能引起食道痉挛,使病人产生不适。对于完全不能进食的食道癌病人,应采取静脉高营养的方法输入营养素以维持病人机体的需要。 七、食道癌预防   预防对策:不吃发霉变质食物;不吃过热、过烫食物,喝茶、喝粥以50摄氏度以下为好;防止水源污染、改善水质;不吸烟、不饮烈性酒;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对维生素C的摄入。易感人群监视,普及防癌知识,提高防癌意识。   食管癌与饮食   1、吃肉不要过多,因肉中脂肪含量高,可以多吃些鱼、虾以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   2、咸菜、咸肉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应少吃。   3、发霉的米、面、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黄曲霉素,一旦发现,应弃之不吃。   4、做米饭、煮粥之前要把米淘洗干净,以减少霉变对身体的损害。   5、经常煎炸食物会加大厨房的污染,使人易得肺癌。   6、水缸里的存水应当隔2~3天更新一次,不要总留存根,因为存留在缸底的沉积物中的细菌可使水中的硝酸盐还原成致癌的亚硝酸盐。   7、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鲜枣、红薯等。   8、熏烤的鱼、肉、香肠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的烟焦油,应少吃。   炒菜时油不要放得太多,研究表明,乳腺癌、大肠癌、卵巢癌的发生都与脂肪摄入太多有关。   9、不要图便宜买不新鲜或腐烂的蔬菜和水果。 八、食道癌的X 线检查   (1)食管钡餐检查:检查可观察食管的蠕动状况、管壁的舒张度、食管黏膜改变、食管充盈缺损和梗阻程度。食管蠕动停顿或逆蠕动,食管壁局部僵硬不能充分扩张,食管黏膜紊乱、中断和破坏,食管管腔狭窄,不规则充盈缺损、溃疡或瘘管形成及食管轴向异常等均为食管癌的重要征象。低张双重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检出较常规造影更有效。   (2)食管CT 检查:CT 检查可清晰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正常食管与邻近器官分界清楚,食管厚度不超过5mm,如食管壁厚度增加,与周围器官分界模糊,则表示食管病变存在。CT 检查还可充分显示食管癌病灶大小、肿瘤外侵范围及程度,同时,CT 检查结果还有助于确定手术方式、制定放疗计划等。1981 年,Moss 提出食管癌的CT 分期,Ⅰ期:肿瘤局限于食管腔内,食管壁厚度≤5mm;Ⅱ期:食管壁>5mm;Ⅲ期:食管壁增厚,同时肿瘤向邻近器官扩展,如气管、支气管、主动脉或心房;Ⅳ期:肿瘤有远隔转移。 但食管CT 对早期食管癌的发现价值有限。 食道癌饮食的建议   1.食用营养丰富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多样化膳食,选择富含各种蔬菜和水果、豆类的植物性膳食,但并不意味着素食,但应该让植物性食物占据饭菜的2/3以上; 2.保持适宜的体重 人群的平均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2(米)在整个成年阶段保持在BMI为21~25,而个体的BMI为18.5~25,避免体重过低或过高,并将整个成人期的体重增加限止在5公斤之内;   3.坚持体力活动 如果从事轻或中等体力活动的职业,则每天应进行约1 h的快步走或类似的运动,每周还要安排至少1 h的较剧烈出汗运动;   4.鼓励全年多吃蔬菜和水果,使其提供的热量达到总能量的7%,全年每日吃多种蔬菜和水果,每日达400 g~800 g;   5.选用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植物性主食,应占总能量的45 %~60 %,精制糖提供的总能量应限止在10 %以内。个体每日摄入的淀粉类食物应达到600 g~800 g,还应尽量食用粗加工的食物;   6.不要饮酒,尤其反对过度饮酒。如果要饮酒,男性应限制在2杯,女性在1杯以内(1杯的定义是啤酒250 ml,葡萄酒100 ml,白酒25 ml)。孕妇、儿童及青少年不应饮酒; 食道癌的术后并发症   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最主要的问题是防治并发症,主要包括:   (1)吻合口瘘:这是食管癌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生率为7%左右。吻合口瘘发生率与手术方式、方法有一定关系。颈部吻合口瘘比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高;食管胃吻合口瘘比食管肠吹合口瘘发生率低。其发生原因主要与手术技术、吻合口有无张力、吻合口有无继发感染、病人手术前的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吻合口瘘多在手术后4-6天发生,但也有迟至手术后10天或更晚发生者。如果吻合口瘘发生在胸内,则可有体温增高、心跳加快、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有面色苍白、多汗、脉搏微弱,烦躁或冷漠等休克症状。而颈部吻合口瘘则多数仅表现为低热,颈部有气体、唾液或食物残渣从颈部伤口溢出。一般颈部吻合口瘦经切开引流后多数可以愈合。胸内吻合口瘘则需根据病人体质情况,吻合口瘘发生的时间,原先吻合方式等情况采用胸腔闭式引流、重新开胸吻合、吻合口瘘修补术及食管外置术等方式。同时应给予病人充分的营养,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吻合口狭窄:一般吻合口直径小于1厘米为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手术后另一并发症,病人会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表现。手术后吻合口狭窄多在手术后2~3周发生,也有迟至2~3个月后开始出现吞咽困难,多与吻合技术、吻合口感染、吻合口瘘及病人本身系瘢痕体质等因素有关。如经检查确诊是吻合口狭窄,可进行食管扩张,多可治愈。少数食管扩张失败者,可行食管内支架术及吻合口狭窄处切除,重新吻合等方法。   (3)肺部并发症: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多为40岁以上病人,男性病人大多长年吸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不同程度的肺气肿。手术中由于手术操作的需要,对肺要作较长时间的挤压和牵拉。手术后因胃放人胸腔,压迫肺,又因切口疼痛,病人不敢作有力的咳嗽排痰,因而可造成痰液在气管内潴留。加上麻醉过程中麻醉药物刺缴及气管插管对气管粘膜的损伤,容易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这些肺部并发症多在手术后24~72小时发生,病人可有气急、呼吸困难、多汗、体温上升等表现,体格检查及胸部X线摄片可协助诊断。为防止发生肺部并发症,对于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老年患者,手术前应作预防性治疗,可给予肌内注射抗生素及予以平喘化痰等治疗。吸烟病人入院后即应嘱其戒烟。   (4)乳糜胸:正常人在食管中、下段位置附近有引流淋巴液的胸导管伴行,手术中在分离食管时有将它损伤的可能,如果食管癌向周围组织外侵严重,则手术中发生胸导管损伤的可能性更大。   (5)单纯脓胸:单纯脓胸是指在没有吻合口瘘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的脓胸。由于正常情况下食管腔内有细菌存在,因此食管手术属污染手术,手术后有发生脓胸的可能。 食道癌化疗间禁忌   很多食道癌或是其它肿瘤患者,对维生素C的防癌抗癌作用深信不疑,常自行服用维生素C药物。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很少有证据支持维生素C的防癌抗癌作用。相反,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还会出现头晕、乏力、腰痛、头痛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化疗期间,如果大量补充维生素C会酸化尿液,不利于尿酸结晶溶解排出,易形成结石,导致血尿、肾绞痛,甚至加重肾功能损害。特别是对化疗敏感的肿瘤患者,如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往往主张多饮水以保证足够尿量,帮助尿酸结晶溶解,而不是补充维生素C。   萝卜叶、油菜、香菜、番茄等蔬菜因含丰富维生素C,常被推荐给肿瘤患者食用,以提高其免疫力。需要强调的是,饮食中获得的维生素C,基本可满足肿瘤患者需要,不必再额外服维生素C类药片,特别是化疗期间,过量补充维生素C可削弱化疗药物的药效,影响化疗效果。   除此之外,合并痛风、高草酸尿症、糖尿病、血色病等病症的食道癌患者更不要乱补维生素C。伴有静脉血栓形成的肿瘤患者,因经常用抗血小板药,而维生素C可阻止阿司匹林排泄,增加血药浓度,因此对于该类患者来讲,在用药上切勿盲从,要依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正常食用。 食道癌的组织类型   食管癌的病变部位,我国各地报告不一,但均以中段最多(52.69%~63.33%),下段次之(24.95%~38.92%),上段最少(2.80%~14.10%)。在我院622例中,中段者占68.90%,下段者占26.40%,上段者占4.70%。   (一)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型   1.临床病理分期 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评定有重要意义。1976年全国食管癌工作会议制订的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如表18 - 7。 表 18-7 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分期病变长度病变范围转移情况0不规定限于粘膜层无转移1< 3 cm侵入粘膜下层无转移23~5 cm侵入部分肌层无转移3> 5 cm侵透肌层或外层局部淋巴结转移4> 5 cm有明显外侵远处淋巴结或器官转移   2.病理形态分型   (1)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早期食管癌按其形态可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其中以斑块型为最多见,占早期食管癌的 1/ 2左右,此型癌细胞分化较好。糜烂型占 1/ 3左右,癌细胞的分化较差。隐伏型病变最早,均为原位癌,但仅占早期食管癌的1/10左右。乳头型病变较晚,虽癌细胞分化一般较好,但手术所见属原位癌者较少见。   (2)中、晚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可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和未定型。其中髓质型恶性程度最高,并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2以上。此型癌肿可侵犯食管壁的各层,并向腔内外扩展,食管周径的全部或大部,以及食管周围结缔组织均可受累,癌细胞分化程度不一。蕈伞型约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6~ 1/ 5,癌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向食管腔内呈蕈伞状突起,可累及食管壁的大部。溃疡型及缩窄型各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10左右。溃疡型表面多有较深的溃疡,出血及转移较早,而发生梗阻较晚。缩窄型呈环形生长,且多累及食管全周,食管粘膜呈向心性收缩,故出现梗阻较早,而出血及转移发生较晚。腔内型比较少见,癌瘤突向食管腔内,呈圆形或卵圆形隆起,有蒂与食管壁相连,其表面常有糜烂或溃疡。肿瘤可侵入肌层,但较上述各型为浅。少数中、晚期食管癌不能归入上述各型者,称为未定型。   3.组织学分型   (1)鳞状细胞癌:最多见。   (2)腺癌:较少见,又可分为单纯腺癌、腺鳞癌、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   (3)未分化癌:较少见,但恶性程度高。   食管上、中段癌肿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食管下段癌肿则多为腺癌。我院的622例食管癌,441例作了病理学检查,其中鳞状细胞癌占87.3%、腺癌10.6%、未分化癌1.5%、其他癌0.6%。   食道癌晚期常见并发症   对于食道癌来说,其并发症多见于晚期,但也不可排除一些并发症早期也会发生,由于其几率极小,而数量又少,因此,我们今天就重点来谈一下食道癌晚期的一些常见并发症,以帮助患者做好预防及发现。   1、呕血、便血;由于肿瘤溃破而引起。   2、因癌转移所引起,如癌细胞侵犯喉返神经造成声带麻痹和声音嘶哑;肿瘤压迫和侵犯气管、支气管引起的气急和刺激性干咳;侵犯膈神经,引起膈肌麻痹;侵犯迷走神经,使心率加速;侵犯臂丛神经,引起臂酸、疼痛、感觉异常;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肝、肺、脑等重要脏器癌转移,可引起黄疸、腹水、肝功能衰竭、呼吸困难、昏迷等并发症。   3、食道穿孔:晚期食道癌,尤其是溃疡型食道癌,因肿瘤局部侵蚀和严重溃烂而引起穿孔。可因穿孔部位和邻近器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穿通气管引起食管气管瘘,出现进饮食时呛咳解剖学,尤其在进流质饮食时症状明显;穿入纵膈可引起纵膈炎,发生胸闷、胸痛、咳嗽、发热、心率加快和白细胞升高等;穿入肺引起肺脓疡,出现高热、咳嗽、咯脓痰等;穿通主动脉,引起食管主动脉瘘,可引起大出血而导致死亡。   食道癌的遗传背景因素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食道癌,我国是食道癌高发区,因食道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   食道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这与人群的易感性与环境条有关。在食管癌高发区,连续3 代或3 代以上出现食道癌病人的家族屡见不鲜。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的食道癌病人约占1/4~1/2 人,高发区内阳性家族史的比例以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由高发区移居低发区的移民,即使在百余年以后,其发病率也相对较高。居住环境也影响食道癌的发病,已发现,高发区内与家族共同生活20 年以上的食道癌病人占1/2。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对食道癌发病的影响可能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已发现,在某些癌症高发家族中,常有抑癌基因,如P53 的点突变或杂合性丢失,在这类人群中,如有后天因素引起另一条等位基因的突变,则会造成癌基因的异常表达而形成癌肿。近年来的资料显示,食道癌病人中确实存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 食道癌术后与鼻饲   食道癌患者在进行手术后最初的5天,是需要鼻饲的,很多患者及家属对其不是很了解,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食道癌术后鼻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一、食道癌患者术后为什么需要鼻饲?   患者术后的1-5天左右,正好处在手术的创伤期,吻合口尚未愈合,胃肠功能也未很好恢复,消化功能差。如果这时盲目的进食,对于食道的恢复是很不利的,因此需要鼻饲以增加营养。   二、如何给食道癌术后患者进行鼻饲?   所谓的鼻饲就是经鼻放置一根很细并且是特制的营养管直达空肠以输送营养。主要给患者混合奶、菜汁、果汁、米汤等,注入量可由第一天的500毫升,分2~3次滴注,以后每天根据病人的耐量增加至1500~2000毫升。滴入时的温度以与体温近似为宜;鼻饲营养液要尽量达到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盐和水比例适当的要求。    饮食与食道癌 三症状应引起注意   人们在生活中如果发现以下三个症状,就应该引起注意:   - 咽下困难 进行性咽下困难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但却是本病的较晚期表现。因为食管壁富有弹性和扩张能力,只有当约2/3的食管周径被癌肿浸润时,才出现咽下困难。往往在数月内病情逐渐加重,由不能咽下固体食物发展至液体食物亦不能咽下。如癌肿伴有食管壁炎症、水肿、痉挛等,可加重咽下困难。   - 食物反流 常在咽下困难加重时出现,反流量不大,内含食物与粘液,也可含血液与脓液。   - 其他症状 当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可引起呃逆或膈神经麻痹;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气急和干咳;侵蚀主动脉则可产生致命性出血。

李渊 2020-05-19阅读量1.2万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病请描述: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为70% 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临床医师对痤疮的治疗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个别方法甚至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指南来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1.痤疮的病理生理学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 2.痤疮的分级 痤疮分级是痤疮治疗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为临床使用简单方便,本指南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和4级:轻度(I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炎性丘疹;中度(Ⅲ级):脓疱;重度(IV级):结节、囊肿。 3.患者教育 3.1健康教育 ①饮食: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的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②日常生活: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 ③心理辅导:痤疮患者,特别是重度痤疮患者较易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对这类患者还需配合必要的心理辅导。 3.2局部清洁 应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但不能过分清洗。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瘆等皮损。 3.3日常护理 部分痤疮患者皮肤屏障受损,且长期口服或外用抗痤疮药物如维A酸,往往会加重皮肤屏障的破坏,导致皮肤敏感。因此,除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化学剥脱外,有时也需要配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以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如伴皮肤敏感,应外用舒敏、控油保湿霜,局部皮损处可使用有抗痤疮作用的护肤品;如皮肤表现为油腻、毛孔粗大等症状,应主要选用控油保湿凝胶。 4.痤疮的局部治疗 4.1 外用药物 4.1.1 外用维A酸类药物 具有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及抗炎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和改善痤疮瘢痕等功效,和抗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增加相关药物的皮肤渗透性。外用维A酸类药物是轻度痤疮的单独一线用药,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以及痤疮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 目前常用的外用维A酸类药物包括第一代维A酸类药物如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和异维A酸凝胶,第三代维A酸类药物如0.1%阿达帕林凝胶。 阿达帕林在耐受性和安全性上优于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对非炎症性皮损疗效优于全反式维A酸,可以作为外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痤疮的一线选择药物。外用维A酸类药物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建议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每晚1次,避光。 4.1.2 过氧化苯甲酰 为过氧化物,外用后可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和苯甲酸,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及收敛的作用。可配制成2.5%、5%和10%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敏感性皮肤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过氧化苯甲酰可以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的发生,如患者能耐受,可作为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抗菌药物之一,本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 4.1.3 外用抗生素 常用的外用抗生素包括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氯霉素或氯洁霉素等,用乙醇或丙二醇配制,浓度为1%~2%,疗效较好。1%氯林可霉素磷酸酿溶液系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适用于皮肤干燥和敏感的痤疮患者。近年来发现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及抗炎活性,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也可作为外用抗生素用于痤疮治疗的选择之一。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 4.1.4 二硫化晒 2.5%二硫化晒洗剂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用法为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显著的部位,3~5min后用清水清洗。 4.1.5 其他外用药物 5%~10%硫磺洗剂和5%~10%的水杨酸乳膏或凝胶具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外用抗菌、抗炎药物用法一般建议点涂于皮损处,而外用维A酸类药物由于具有抗微粉刺作用,建议在皮损处及痤疮好发部位同时应用。疗程通常需8~12周或更长。 4.2化学疗法 果酸作为化学疗法在痤疮治疗中已获得了肯定的效果。果酸广泛存在于水果、甘蔗、酸乳酪中,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无毒无臭,渗透性强且作用安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胞表面的结合力来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着性,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调节皮脂腺的分泌,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黏多糖增加及促进组织修复。 治疗方案:应用浓度20%、35%、50%、70%的甘醇酸(又名经基乙酸,来源于甘蔗)治疗痤疮,视患者耐受程度递增果酸浓度或停留时间。每2-4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增加治疗次数可提高疗效。对炎性皮损和非炎性皮损均有效。果酸治疗后局部可出现淡红斑、白霜、肿胀、刺痛、烧灼感等,均可在3~5d内恢复,如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则需3~6个月恢复。治疗间期注意防晒。 4.3 物理治疗 光动力疗法(PDT):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富集于毛囊皮脂腺单位,经过血红素合成途径代谢生成光敏物质原卟啉IX,经红光(630nm)或蓝光(415nm)照射后,产生单态氧,作用于皮脂腺,造成皮脂腺萎缩,抑制皮脂分泌,直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改善毛囊口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角化和毛囊皮脂腺开口的阻塞,促进皮损愈合,预防或减少痤疮瘢痕。适应证:Ⅲ级和IV级痤疮,特别是伴有脂肪肝、肝功能损害或高脂血症的痤疮患者。术后需避光48h,以免产生光毒反应。轻、中度皮损患者可直接使用LED蓝光或红光进行治疗。 激光疗法:多种近红外波长的激光,如1320nm激光、1450nm激光和1550nm激光常用于治疗痤疮炎症性皮损,根据皮损炎症程度选择适当的能量密度及脉宽,4~8个治疗周期,每次间隔2~4周。强脉冲光和脉冲染料激光有助于炎症性痤疮后期红色印痕消退。非剥脱性点阵激光(1440nm激光、1540nm激光和1550nm激光)和剥脱性点阵激光(2940nm激光、10600nm激光)对于痤疮瘢痕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临床应用时建议选择小光斑、较低能量和低点阵密度多次治疗为宜。 4.4 其他治疗 粉刺清除术:可在外用药物的同时,选择粉刺挤压器挤出粉刺。挤压时,注意无菌操作,并应注意挤压的力度和方向,用力不当,可致皮脂腺囊破裂,导致炎性丘疹发生。 囊肿内注射:对于严重的囊肿型痤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醋酸曲安奈德混悬剂+1%利多卡因囊肿内注射可使病情迅速缓解,每1~2周治疗1次。多次注射时需预防局部皮肤萎缩及继发细菌性感染。 5.痤疮的系统治疗 5.1维A酸类药物 适应证: ①结节囊肿型痤疮; ②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重度痤疮; ③有瘢痕或有形成倾向的痤疮; ④频繁复发的痤疮; ⑤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   ⑥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的;   ⑦痤疮患者伴有严重心理压力; ⑧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使用。 口服剂量:小剂量0.25 mg/(kg d)和1 mg/(kg d) 临床疗效相似,因此推荐从0.25~0.5 mg/(kg d)剂量开始,可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的大小与痤疮复发显著相关,因此推荐累积剂量以60mg/kg为目标,痤疮基本消退并无新发疹出现后可将药物剂量逐渐减少至停药。疗程视皮损消退的情况及药物服用剂量而定,通常应≥16周。 异维A酸为维生素A衍生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黏膜干燥,特别是口唇干燥。较少见可引起肌肉骨骼疼痛、血脂升高、肝酶异常及眼睛受累等,通常发生在治疗最初的2个月,肥胖、血脂异常和肝病患者应慎用。长期大剂量应用有可能引起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故<12岁儿童尽量不用。异维A酸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女性患者应在治疗前1个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严格避孕,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意外怀孕,则必须采取流产处理。此外,异维A酸导致抑郁或自杀与药物使用关联性尚不明确,因痤疮本身也会导致患者产生自卑、抑郁,建议已经存在抑郁症状或有抑郁症的患者不宜使用。 5.2抗生素类药物 适应证: ①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的系统药物治疗; ②重度痤疮患者,特别是炎症较重时早期阶段可先使用抗生素,再序贯使用异维A酸,或异维A酸疗效不明显时可以改用抗生素治疗; ③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   药物选择:选择口服的抗生素治疗痤疮基于以下4个条件: ①对痤疮丙酸杆菌敏感; ②兼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 ③药物分布在毛囊皮脂腺中浓度较高; ④不良反应小。 按照上述条件应首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不能使用时可考虑选择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其他如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也可酌情使用,但β内酰胺类和喹洛酮类抗生素不宜选择。四环素口服吸收差,耐药性高,而新一代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赖甲四环素应优先选择。口服四环素耐药的患者,通常对多西环素也会产生耐药,但米诺环素对这类患者多数仍有效。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是目前全身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应避免选择用于痤疮的治疗,以减少耐药菌产生的机会。痤疮复发时,应选择既往治疗有效的抗生素,避免随意更换。 剂量和疗程:使用抗生素治疗痤疮应规范用药的剂量和疗程。通常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剂量为100~200mg/d(通常100mg/d),可以1次或2次口服;四环素1.0 g/d,分2次空腹口服;红霉素1.0g/d,分2次口服。疗程6~8周。 注意事项:抗生素治疗痤疮时应注意避免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措施包括: ①避免单独使用,特别是长期局部外用; ②治疗开始要足量,一旦有效不宜减量维持; ③治疗后2~3周无疗效时要及时停用或换用其他抗生素,并注意患者的依从性; ④要保证足够的疗程,并避免间断使用; ⑤痤疮丙酸杆菌是正常皮肤的寄生菌,治疗以有效抑制其繁殖为目的,而不是达到完全的消灭,因此不可无原则地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更不可以作为维持治疗甚至预防复发的措施; ⑥有条件可监测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 ⑦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可减少痤疮丙酸杆菌 耐药性产生; ⑧有条件可联合光疗或其他疗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此外,治疗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较常见的胃肠道反应、药疹、肝损害、光敏反应、前庭受累(如头昏、眩晕)和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如头痛等)。罕见的不良反应有狼疮样综合征,特别是应用米诺环素时。对长期饮酒、乙型肝炎、光敏性皮炎等患者宜慎用或禁用。四环素类药物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16岁的儿童,此时可考虑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将米诺环素每日剂量分次口服,或使用缓释剂型每晚1次,可部分减轻不良反应。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患者不能耐受时应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药物联合其他系统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5.3 激素 5.3.1抗雄激素 雄激素在痤疮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大部分痤疮患者外周血中雄激素水平均正常,因此无需常规进行内分泌检查。对于病史及体格检查提示有高雄激素表现(如青春期前儿童痤疮、性早熟、女性患者出现男性化体征和症状以及有月经稀少、多毛症、雄激素源性脱发、不孕或多囊卵巢)的患者,可进行游离睾酮、DHEAs、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等实验室检查以辅助诊断。适应证:痤疮激素治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抗雄激素治疗,仅针对女性患者, 适应证为: ①伴有髙雄激素表现的痤疮,如皮疹常好发于面部中下1/3,尤其是下颌部位;重度痤疮伴有或不伴有月经不规律和多毛;   ②女性青春期后痤疮;   ③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   ④常规治疗如系统用抗生素甚至系统用维A酸治疗反应较差,或停药后迅速复发者。 药物选择、剂量、疗程及注意事项: ① 避孕药:是抗雄激素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避孕药主要由雌激素和孕激素构成,其中孕激素成分如果有抗雄激素作用可用于痤疮治疗。口服避孕药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雌、孕激素可以对抗雄激素的作用,还可以直接作用在毛囊皮脂腺,减少皮脂的分泌和抑制粉刺的形成。目前常用的避孕药包括炔雌醇环丙孕酮和雌二醇屈螺酮等。炔雌醇环丙孕酮每片含醋酸环丙孕酮2mg+炔雌醇35μg,在月经周期的第1天开始每天服用1片,连用21d,停药7d,再次月经后重复用药21d。 口服避孕药的起效时间需要2~3个月,通常疗程>6个月,一般要求皮损完全控制后再巩固1~2个月再停药,停药过早会增加复发的概率。口服避孕药绝对禁忌证包括妊娠、静脉血栓或心脏病病史、年龄>35岁且吸烟者。相对禁忌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哺乳期妇女、乳腺癌及肝癌患者。 可能的不良反应有:少量子宫出血、乳房胀痛、恶心、体重增加、深静脉血栓及出现黄褐斑等,在经期的第1天开始服药有利于减少子宫出血。体重增加与雌激素导致的水钠潴留有关,使用含屈螺酮的避孕药会减少该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深静脉血栓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与患者年龄、是否吸烟、吸烟量、阳性家族史(即兄弟姐妹或双亲在早年发生过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偏头痛等因素有关,因此对于存在这些因素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服药期间要注意防晒,以减少黄褐斑的发生。 ② 螺内酯:商品名:安体舒通,是醛固酮类化合物,也是抗雄激素治疗常用的药物。作用机制:竞争性地抑制二氢睾酮与皮肤靶器官的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皮脂腺的功能;抑制5α还原酶,减少睾酮向二氢睾酮转化。推荐剂量每日1~2mg/kg,疗程为3~6个月。不良反应有月经不调(发生概率与剂量呈正相关)、恶心、嗜睡、疲劳、头昏、头痛和高钾血症。孕妇禁用。男性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乳房发育、乳房胀痛等症状,故不推荐使用。 5.3.2 糖皮质激素 生理性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肾源性雄激素分泌作用,可用于抗肾上腺源性雄 激素治疗;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因此疗程短、较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控制重度痤疮患者的炎症。 推荐使用方法: ①暴发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可分2~3次口服,持续4~6周后逐渐减量,并开始联合或更换为异维A酸;   ②聚合性痤疮:泼尼松20~30mg/d,持续2~3周,于6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   ③生理剂量泼尼松5mg或地塞米松0.75mg,每晚服用,可抑制肾上腺皮质和卵巢产生雄激素前体。对于经前期痤疮患者,每次月经前7~10d开始服用泼尼松至月经来潮为止。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包括激素性痤疮或毛囊炎,使病情复杂化。

聂振华 2020-01-15阅读量9643

【医患沟通来回信0065封】...

病请描述:    刘主任:您好!自从去年(2013年4月)离京至今一年有余,甚是想念。您即是我心中的医学专家、医学达人,又是我的好朋友、知心老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刘湘源我是一名患痛风病十五年之久的患者,多年来为解除痛苦,到处求医问药,拜过中医,求过西医,联系过偏方,钱没少花,罪没少挨,不但无济于事,而且越治越差,手、脚各关节长了大小不等的结节块,血尿酸持续600umol/L以上,长期居高不降,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无奈之下去了人民心中的名牌医院(301),挂了风湿科专家号,他们建议我去北医三院风湿科找刘湘源医生——原是301医院的教授,工作需要去北医三院组建风湿免疫科,他治疗痛风闻名中外。我满抱希望到北医三院风湿免疫科去挂您的号,当时已挂满了三天,焦急中抱着试试看的心情,闯进了您的诊室。当我说明我来自吉林的痛风患者,挂不上号的情况下,您耐心听完我痛苦的病史,破例给我加了号。下班后给我看了病,您和蔼可亲,没有一点专家架子,让我不能走的腿差点站起来,感动至极。您送走最后一位患者已经天黑,把我叫到就诊室,不顾劳累、不厌其烦询问病情,在我已破溃化脓的脚上摸来看去,不嫌脏、不怕臭,我和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天下真有这么好的医生,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再现,是雷锋精神的缩影。心中默默在想:好人啊!贵人啊!救命恩人啊!经检查后开了让我解除病痛的药,让我第二天下午来医院,正好中央电视台来采访您,让我顺便听听您的讲座,这又是对我多大的关心和照顾啊!我吃了您开的药后,缓解了疼痛。第二天下午来到您的采访室,您讲解了痛风的发病原理、注意事项、如何治疗,边讲解、边检查,最后拿出给我治疗的方案,连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都赞不绝口。刘主任医德高尚、医术高超,为患者讲病治病,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带着您开的药和治疗方案回到吉林家中,精心调治。半年后病情大有好转,疗效明显体现。血尿酸降到400umol/L以下,关节能活动了,可以下地走路了,我就认为治好了,把您坚持用药的医嘱放置脑后,当做耳旁风忘乎所以了,犯病了就吃点药。但好景不长,到2013年初病情再次加重,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全身僵直,痛苦难耐,彻底无助了。于是我厚着脸皮拨通您的电话,先检讨后汇报病情,您没有怪罪我,就说一句话,先用秋水仙碱和扶他林止痛,赶快来北医三院治疗。我于2013年3月在家人陪护下,带着羞愧、感激和希望的心情来到北医三院。家人用轮椅把我推进您的诊室,我想您肯定对我不听医嘱、放弃用药所造成的恶果责备后再谈病情。恰恰相反,您主动和我打招呼询问病情,告诉助理马上给我办理住院手续,因无床位,您亲自给住院处打电话安排加床,并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特殊的痛风患者,在北方这样重的痛风患者不多见。我和家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感谢的话语,您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解除患者病痛、慰藉心灵的良师益友。我住进医院后,您和您的团队成员,精心研究、认真谋划我的治疗方案,您和医护人员待我像亲人一样,体贴入微、精心护理、科学治疗。我坐着轮椅进医院,26天后自己走出了医院。谁能想到一个不听医嘱、瘫痪在床的病人,经过您及您同事的精心治疗,仅用26天就能站起来,而且自己走出医院,这是我的奇迹,不,这是医学界的奇迹!我出院后按照您的治疗方案,一丝不苟,认真服药。经过一年多时间治疗,现在血尿酸降到正常值300umol/L以下,肾功能也恢复良好,肌酐和尿素指标全达到正常值,各关节现在受限明显消失,每天可步行5公里以上,饮食也不用严格控制了,半年多了一次没发过病,我感觉我的痛风病基本治愈了,达到可控稳定阶段,特写信向您表示衷心感谢!并告诉与我一样的患者,只要听从医嘱,坚持降低尿酸,就能达到“治愈”的标准。现还有一事请指教您,像我现在这么好的情况,我还需要服药吗?如果还要服药,请给出具体方案。谢谢刘主任及您领导的所有医务人员!                吉林痛风患者  王先生( 77328443@qq.com)     2014-6-20回复 王先生:您好!感谢您来信分享您的患病和就医经历,您对我的信任让我深表欣慰,您能够在用药后1年多完全康复,我为您感到非常高兴!您的患病就医经历,代表了大多数痛风患者的就医经历。为解除痛苦,很多患者到处求医问药,拜过中医,求过西医,联系过偏方,钱没少花,罪没少挨。由于医学的局限性,目前很多风湿免疫病没有办法根治,所以不少患者四处搜索那些没有科学依据、鼓吹能根治疾病的“偏方、秘方”; 有的患者害怕西药副作用,只是对症镇痛治疗,不长期服用降尿酸药,或错误地认为中药无毒无害,仅服“中药”治疗;还有患者自暴自弃,直接放弃治疗,承受病痛的折磨,任病情发展,甚至通过大量饮酒来麻醉神经止痛,最终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其实,相信科学,到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专科就诊,配合医师遵嘱规范治疗,基本上都可以控制病情的,甚至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有患者认为,痛风不就是选用秋水仙碱、安康信、扶他林、青鹏膏、痛风定、别嘌醇、碳酸氢钠、苯溴马隆和非布司他那几种药吗? 不发作的时候,一点症状也没有,我凭什么老吃药,这还不伤感伤肝肾吗? 每次加上降尿酸药,痛风就复发,干脆就把降尿酸药停了,就不复发了,这样不更好吗? 其实,痛风的治疗是最有艺术的,以上这些抱怨均是一种误解。首先,我们应该区分哪些是消炎镇痛药,哪些是降尿酸药? 以上的药物中,秋水仙碱、安康信和扶他林是消炎镇痛的,不能降低尿酸,属于治标药(不长期终身服用,但反复发作者需服用较长时间);而别嘌醇、碳酸氢钠、苯溴马隆和非布司他是降低尿酸的,属于治本药(需长期终身服用的药),其中别嘌醇和非布司他是抑制尿酸合成的治本药,而碳酸氢钠和苯溴马隆是促进尿酸排泄的治本药。医生会根据病人的肾功能、痛风石沉积情况及尿酸排泄情况来选择何种类型的降尿酸药。从您所患痛风的历程即可看出,您属于重症痛风石性痛风和难治性痛风,且肾脏功能不好,肯定需选择别嘌醇或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合成的治本药。您的成功就在于坚持服用了1年多的这类降尿酸药,使血尿酸长期保持在300umol/L以内,最终肾功能恢复良好,肌酐和尿素指标全达正常值,各关节受限明显消失,每天可步行5公里以上,半年多了一次没发过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萌发出是否再次停药的想法! 因此,血尿酸的长期达标治疗非常重要! 很多人在服用降尿酸药物初期,由于降尿酸太快或其他诱发因素,会出现痛风发作,这不是痛风加重的标志,而是降尿酸有效的象征,这时候不能停降尿酸药的,只要坚持下来,继续服用1年以上,体内的尿酸盐晶体全部溶解消失,关节炎症就再也不发作了。您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恢复得那么好,这是否就是痛风“治愈”了?不是,痛风还没有治愈,而是关节和肾脏中沉积的尿酸晶体可能全部溶解了,一旦完全停用降尿酸药一段时间, 再次复查血尿酸,肯定还会增高,日积月累,又会沉积在关节和肾脏,再次引起关节炎发作和肾脏损害。因此,您的治疗基本上是终身的,您的身体就是一台“坏机器”,需要持续注意控制饮食和服降尿酸药,并根据监测的血尿酸值,调整服药剂量,比如原来别嘌醇每日服2片,间隔2-4周连续复查3次血尿酸均在200umol/L以内, 别嘌醇可试着降为每日1.5片;如果复查血尿酸超过360umol/L,则应加到每日2.5片;如果在200~360umol/L之间,则维持这种剂量不变。用尿PH值调节碳酸氢钠剂量也是如此,当尿PH值超过6.8,碳酸氢钠则减少1-2片/日;如果尿PH值在6.2以下,碳酸氢钠则增加1-2片/日,如果PH值在6.2~6.8之间,则维持剂量不变。您的降尿酸药不仅需继续维持,生活也还得注意一辈子。如严格控制高嘌呤饮食、软饮料和果糖,禁饮啤酒和白酒(可喝少量红酒),多饮水(饮水量应使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l)和碱化尿液(使尿pH值维持在6.2~6.8)等。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碱性矿泉水,这对促进尿酸排泄是有好处的,水果中的樱桃也是非常适合于痛风患者的,它有轻度促尿酸排泄和镇痛抗炎作用。有人说,我就爱吃肉和鱼,实在是想吃咋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开水焯一下,把汤弃掉,因肉和鱼中的嘌呤可释放进入汤中,这样可减少嘌呤的摄入,同时少吃一点,保证发作期不吃,喝大量的水。 您的来信中有您的电子邮件(77328443@qq.com),我故意保留下来供其他类似患者与您来信沟通,相信这些患者会与您共享成功后的喜悦,并彼此交流实战经验,希望您能成为痛风成功治疗患者的楷模!祝您及家人幸福安康!朱桂华 ( yeah-zhuzhu@163.com)    刘湘源 (liu-xiangyuan@263.net)   2014-6-25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刘湘源 2019-09-19阅读量8796

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将至,你做好...

病请描述:秋风起,蟹脚肥!气温开始下降,但恼人的“轮状病毒感染”又卷土重来。 接下来,就这个话题给大家科普其诱因、症状以及护理类的知识,都在这里啦!看看你为宝宝做好这些准备了吗?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感染是临床上引起 2岁以内小宝宝胃肠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该病具有典型的流行季节,常见于每年 10 月中下旬至次年的2 月份,也是我国 5 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首要病因。 全球每年约有 4亿人(1.11~1.35 亿儿童)患有轮状病毒肠炎,其中大约有 80万儿童死死亡;我国每年约有 1800 万儿童发生轮状病毒肠炎,其中约有 3~4 万儿童死于该病。 1.轮状病毒分类 轮状病毒被分为A、B、C、D、E、F、G七个组群。 其中A 、B、C组均可感染人类 但A组是婴幼儿、年幼动物的重要致病原,会引起急性、自限性腹泻。 在流行季节, A 组轮状病毒感染率高达 90% 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在感染一次轮状病毒后,依然有多次感染的可能。 2.感染途径 轮状病毒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另外,病毒颗粒在空气中以气溶胶形式存在,也可经呼吸道传播。 3.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肠炎的潜伏期为 1-3天,多起病突然,典型的症状是呕吐、发热及非血性腹泻。 ● 在病初1-2天,先有呕吐、发热,之后会出现腹泻,大便每日 3~10 余次,可伴有腹胀和肠鸣等。排便急且量多,粪质多呈淡黄色的稀薄水样或蛋花汤样,偶有黏液,肯定无脓血。 ● 轮状病毒肠炎可表现轻重不一。 ● 轻者可无发热、呕吐,仅为轻度腹泻,甚至可能还无明显症状。 ● 重者可因发热、持续呕吐和水样便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甚至肠套叠等。 ● 轮状病毒肠炎除了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外,可能还会有呼吸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脏受损、肝肾损害等相关表现。 ● 轮状病毒肠炎自然病程约一周左右,少数可长达 2 周以上,一般预后良好,但脱水严重又未积极治疗者亦可引起死亡,免疫缺陷者常因混合感染而转为慢性腹泻或严重的疾病。 ● 重者可因发热、持续呕吐和水样便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甚至肠套叠等。 4.治疗方法 轮状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和治疗办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的关键是是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5.护理小妙招 ①情况严重的,不要再犹豫了,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②不要盲目给患儿吃止泻药,会隐藏住真实的疾病症状,导致医生误诊。 ③只要不存在剧烈呕吐的情况,就无需特别禁食,适当减少喂养次数,喂些盐水或糖水,平衡肠胃即可。 ④若出现非常严重的脱水症状,及时进行输液,保持体液平衡。 6.预防小妙招 ①注意饮食卫生,吃水果蔬菜前都要清洗彻底,不让孩子吃过期的食物,不喝生水。 ②定时定量喂养,根据孩子的成长和喂养情况,调整为少食多餐,并适当添加一些含有脂肪的食物,以增强胃肠的蠕动消化功能。 ③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热导致其他现象。 ④平日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 ⑤及时接种疫苗,每年7到9月份,6到24个月的宝宝都要及时接种,能有效预防。 7.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建议 对于不同的轮状病毒疫苗其接种计划是不同的,一种是针对 A 组轮状病毒的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有效保护率在 70% 以上,需每年口服 1 剂(3 mL),一般在服用疫苗后 2 周产生抗体,4 周时抗体浓度达到最高峰,接种成功后,保护期一般为一年,所以建议三周岁以内的宝宝,最好是在每年的 8~10 月接种一次轮状病毒疫苗; 还有一种是进口的五价轮状病毒疫苗,该疫苗为口服,首次接种时间6到12周,第二次接种距上次接种间隔4到10周,第三次接种间隔4到10周,婴幼儿接种最晚完成不低于32周(即8个月前),保护期长达7年。 8.出现这些情况,请及时就诊! 1、有反复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5C或服用退烧药后体温控制不佳。 2、宝宝有频繁呕吐,无法进食和进行口服补液的。 3、大便为粘液样便或者有脓液及血,气味较臭。 4、腹痛症状较明显,休息后无法缓解,无法进食。 5、宝宝精神较差,昏昏欲睡,口唇、皮肤干燥,烦躁口渴,眼窝或囟门凹陷,尿量明显减少,提示有脱水症状。 在流行季节, A 组轮状病毒感染率高达 90% 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在感染一次轮状病毒后,依然有多次感染的可能。

刘晖 2019-09-16阅读量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