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手抽筋 > 内容

手抽筋内容

安徽50岁大姐静脉曲张腿肿抽...

病请描述:   自从过了45岁,不知道是不是更年期的缘故,这条腿一直在走下坡路。腿上那些弯曲的血管先不说,光是腿肿抽筋就够折磨人的了,晚上睡觉腿都不知道在床上怎么放才好。   终于在50岁这年,无法忍受静脉曲张的折磨,便想着要去解决腿上的静脉曲张。   刚开始的时候听别人说扎针放血可以治疗静脉曲张,而且确实可以看到一针下去,腿上的血管肉眼可见的瘪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几个月,静脉曲张便又卷土重来了。   后来,又在网上看到一些广告,宣称只需腿上擦擦药就能治愈静脉曲张。我满怀希望地购买了一大堆药物,钱没少花,但是症状只是稍有改善,一旦停药便恢复原状。我意识到,这样的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病情,无法根治。   多年的折腾让我心力交瘁,但我始终不愿向静脉曲张低头。于是,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最终,我选择了钟若雷医生做的联合微创手术。   这次的选择并不是一时冲动,是长时间关注钟医生,深思熟虑后的一个结果。下面就说说我为什么会选择钟医生,分享一些我的3点感受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手术疼不疼?   想到做手术,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肯定是疼痛。都可能觉得静脉曲张微创手术也是这样的。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我做的是联合微创手术,采用的是局部麻醉加定点神经阻滞,相结合的麻醉方式。为什么敢用局麻?因为腿上只有针眼,也不需要抽血管,所以不会感到疼痛。像我这种顺产生过孩子的,对静脉曲张这种微创手术,觉得不值一提,就像蚊子叮了一口的感觉,未免太小儿科了。   2、术后要恢复多久?   以前听别人说手术,没有十天半个月卧床期下不来地。我也做好起码要住院一个星期的准备,一个劲在网上问钟医生要带些什么。钟医生告诉我,不用费劲了,带双拖鞋来就够了。手术后第二天就出院,不然又要大包小包的带回去。   3、手术后影响走路吗?   办完住院手术,做完简单的术前检查,我中午吃了个饭,便去病房等待钟医生的安排。但是手术还没做,心里有点紧张,担心万一手术没做好,会不会影响以后走路。但是看到准备出院的患者,在病房里行动自如,最后一丝担忧也放下了。   手术的效果还真是不错,腿上酸胀的感觉都消失了,迂曲的血管也变平整了。之前晚上因为腿肿抽筋觉也睡不好,现在一觉睡到大天亮。整个人状态好了很多,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以上为患者自述)   #女性静脉曲张美腿手术# #USG腔内联合微创术#   

钟若雷 2024-04-28阅读量94

帕金森病人脚趾蜷曲吃什么药能...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是一类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神经功能退行病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其实不止是老年人,在近些年,帕金森病开始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龄人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遗传性的帕金森病和继发性的帕金森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不管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要重视这类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帕金森病的特征表现为四大类主要症状,其主要表现是以静止性震颤,强直,运动徐缓,姿势异常为主。手脚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僵硬。也会出现如肢体僵硬麻木,行动步态异常,面部呆滞等症状。帕金森病是因脑内黑质纹状体以及多巴胺的减少有一定的关系,和生活习惯以及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门诊时有患者家属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爷爷患有帕金森病5年了,除了手抖脚抖、身体僵硬,还会出现脚趾蜷缩的现象,请问是帕金森病所引起的吗? 王学廉教授解释:帕金森病作为一类慢性神经功能退行病变,随时间不断加重的一类病症。而帕金森病本身的症状表现多样化,除了常见的运动症状“僵”“慢”“抖”外,还会表现出很多非运动症状,常见的如“肌肉酸痛”“抑郁”“吞咽困难”“咬字不清”等等;除此之外,因肢体僵硬,肌张力增高,也会引起脚趾蜷缩这一类的症状,并且还会伴随如脚部经常抽筋,脚踝疼痛等多种症状,这个时候提示帕金森病症状已经发展到中期,除了再进行药物调整外,可考虑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术后患者肢体灵活,肌张力正常,蜷缩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有的患者长期脚趾蜷缩,并未积极治疗,等到脚趾变形时才考虑手术,这个时候也就措施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是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以及运动并发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与过去相比,外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在技术性和安全性上有了质的飞跃,并能减少药物剂量,进而减少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手术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更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

王学廉 2024-04-11阅读量159

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 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 一、术后开机时间 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 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 二、正式开机 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 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 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 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 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 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 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 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 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 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 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 三、开机后程控途径 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上门程控 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 (二)医院程控 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 (三)自助程控 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 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 (四)远程程控 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 四、开机后程控方法 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 (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 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 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 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 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 (二)对症处理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 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 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 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 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 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 2、刺激副作用 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 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 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 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 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 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4-04-07阅读量68

FSPR手术治疗脑梗后偏瘫患...

病请描述:  脑梗以后引起的中枢性瘫痪,相当于患者的脚后跟,检查评估时不停的颤,叫做痉挛瘫,就是类似于成年人抽筋一样,不停的抽,在腰部做FSPR手术,腰上动患者的神经,把抽筋(痉挛)的问题就解决了,对于脑梗后偏瘫的效果应该会很好。手术以后,患者的腿就会松下来,就会有劲,走路没有那么颠,但是由于患者的脑梗后偏瘫已经六七年了,腿相对要废了一些,原因在于患者的好腿走路多,废腿差,做完手术后用半年到一年的康复训练,把废腿的力量强化,基本上至少走路完全接近正常。   FSPR手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可以解决偏瘫患者肌张力高的问题,该手术是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应用术中连续记录肢体多块肌肉的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脊髓诱发电位使FSPR手术更具有科学客观的依据,避免了经验性手术,主观因素决定切除后根比例的失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的并发症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疗效,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接近正常状态,且手术创口小,恢复快。   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及脑炎脑膜炎等脑损害后,早期多有肌张力、肌力减退的表现,后期随着脑功能的恢复,首先开始出现肌张力增高的代偿反应,但早期肌张力增高的代偿是不稳定的,可随着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波动。肌张力一般在一年左右达到稳定的水平。而FSPR手术其中一条重要的指征是:肌张力恒定并大于等于3级。   因此,手术时间一般在偏瘫发生后一年的肌张力稳定期进行。   FSPR手术主要分为颈段FSPR手术和腰部FSPR手术,其中,颈段FSPR手术可解决上肢痉挛,让患者上肢放松下来,手能动起来;腰部FSPR手术的主要目的则是解决下肢痉挛,为患者的行走提供先决条件。   腰部FSPR手术的目的有哪些?适应于哪些患者?   手术部位在腰上,目的在于解决下肢痉挛,降低肌张力,让患者双腿放松下来;适应于痉挛性脑瘫、偏瘫、痉挛性截瘫,以部分痉挛为主的患者,肌张力在三级以上,痉挛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适合在2.5周岁以上患者。   颈段FSPR手术的目的有哪些?适应于哪些患者?   手术部位在颈部,目的在于改善上肢运动,不能改善手指精细动作;适应于上肢旋转困难,穿衣、端碗,手的配合都有问题,几乎不动的患者适合颈段FSPR手术治疗。但手的精细动作差需要通过写字、捡豆子、画直线等精细动作改善。   偏瘫患者通过循序渐进个体化手术+康复的诊疗方法,让他们的穿衣、生活趋于正常,走路接近正常,实现独立自主的治疗目标。   提醒:FSPR术后的康复训练由被动转为主动,大大减轻了康复训练负担。同时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巩固手术治疗效果,也可以纠正患者形成的错误姿势。偏瘫的治疗只有在两者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才会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常崇旺 2024-04-01阅读量87

帕金森病手术刺激靶点选择--...

病请描述:在确定手术后接下问题就要考虑用什么靶点刺激。帕金森病刺激靶点有丘脑腹中间核、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内侧部。丘脑腹中间核主要对震颤效果比较好,对其他症状效果不明显;丘脑底核刺激对震颤的效果与丘脑腹中间核相当,但对其他症状效果也明显,所以近15年我们仅丘脑底核或者苍白球内侧部刺激而不用丘脑腹中间核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内侧部刺激各有优缺点。丘脑底核刺激效果较好,也较全面,在没有药性时症状改善明显,术后药量也可以减得多一些,甚至少部分帕友能停药,平均减药量在1/3-2/3左右,也有少数帕友不能减药。缺点是部分帕友异动和有药性时的肌张力障碍(抽筋)控制差,甚至加重。最棘手的问题个别帕友术后药少了,刺激强度小了,就动不了;药加一点或者刺激强度大一点就出现严重异动。极个别帕友吃小量左旋多巴或者低强度的丘脑底核刺激就出现剧烈异动,也叫脆性异动,国外报到约占4%。 苍白球内侧部刺激对异动和肌张力障碍效果较好,但在药物关期(没有药性时)改善程度不如丘脑底核刺激,术后药量减得少,或者维持不变,甚至还要增加。所以到底选择丘脑底核刺激还是苍白球内侧部刺激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帕友都可以选择丘脑底核刺激,有部分可以选择丘脑底核也可以选择苍白球内侧部,但对脆性异动患者,或者药物开期(有药性时)有严重肌肉抽筋,选择苍白球内侧部刺激。 相对来讲,国外选择苍白球内侧部刺激的比例高一些,国内选择丘脑底核刺激比例高一些。这与国外患者服药量普遍比较大,异动症比较多,国内药量控制严,异动症相对较少有关。7-8年前国内基本上都采用丘脑底核刺激。后来发现部分帕友术后出现处理很棘手的异动症和肌张力障碍,采用苍白球内侧部刺激也越来越多,也掀起一股小小的苍白球刺激热潮。我们在2016年前,苍白球内侧部刺激约占4%,丘脑底核刺激约占96%,在2017和2018年苍白球内侧部刺激增多,约占10%,丘脑底核约占90%。最近几年又发现,苍白球内侧部刺激在没有药效时改善不尽人意的患者不少,刺激丘脑底核背侧和未名定带,使用交叉电脉冲刺激模式,也可以很好控制异动。所以选择苍白球内侧部刺激比例又减少到5%左右(图383740),并且有进一步减少趋势。 目前我们总的原则是没有特别情况,尽量选择丘脑底核刺激,但必须把非做苍白球内侧部刺激不可的患者一定要筛选出来,做苍白球内侧部刺激,这样才能保证手术效果。对极少数病情比较复杂、丘脑底核或苍白球内侧部刺激都没有把握控制的患者,我们也尝试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内侧部双靶点一次性植入电极,术后先接丘脑底核电极或者苍白球内侧部电极。如果效果不佳在局麻下即可切换刺激电极。

胡小吾 2024-03-19阅读量72

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 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 一、术后开机时间 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 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 二、正式开机 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 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 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 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 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 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 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 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 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 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 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 三、开机后程控途径 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上门程控 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 (二)医院程控 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 (三)自助程控 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 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 (四)远程程控 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 四、开机后程控方法 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 (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 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 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 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 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 (二)对症处理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 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 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 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 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 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 2、刺激副作用 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 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 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 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 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 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4-03-08阅读量139

帕金森病手术刺激靶点选择--...

病请描述:在确定手术后接下问题就要考虑用什么靶点刺激。帕金森病刺激靶点有丘脑腹中间核、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内侧部。丘脑腹中间核主要对震颤效果比较好,对其他症状效果不明显;丘脑底核刺激对震颤的效果与丘脑腹中间核相当,但对其他症状效果也明显,所以近15年我们仅丘脑底核或者苍白球内侧部刺激而不用丘脑腹中间核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内侧部刺激各有优缺点。丘脑底核刺激效果较好,也较全面,在没有药性时症状改善明显,术后药量也可以减得多一些,甚至少部分帕友能停药,平均减药量在1/3-2/3左右,也有少数帕友不能减药。缺点是部分帕友异动和有药性时的肌张力障碍(抽筋)控制差,甚至加重。最棘手的问题个别帕友术后药少了,刺激强度小了,就动不了;药加一点或者刺激强度大一点就出现严重异动。极个别帕友吃小量左旋多巴或者低强度的丘脑底核刺激就出现剧烈异动,也叫脆性异动,国外报到约占4%。 苍白球内侧部刺激对异动和肌张力障碍效果较好,但在药物关期(没有药性时)改善程度不如丘脑底核刺激,术后药量减得少,或者维持不变,甚至还要增加。所以到底选择丘脑底核刺激还是苍白球内侧部刺激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帕友都可以选择丘脑底核刺激,有部分可以选择丘脑底核也可以选择苍白球内侧部,但对脆性异动患者,或者药物开期(有药性时)有严重肌肉抽筋,选择苍白球内侧部刺激。 相对来讲,国外选择苍白球内侧部刺激的比例高一些,国内选择丘脑底核刺激比例高一些。这与国外患者服药量普遍比较大,异动症比较多,国内药量控制严,异动症相对较少有关。7-8年前国内基本上都采用丘脑底核刺激。后来发现部分帕友术后出现处理很棘手的异动症和肌张力障碍,采用苍白球内侧部刺激也越来越多,也掀起一股小小的苍白球刺激热潮。我们在2016年前,苍白球内侧部刺激约占4%,丘脑底核刺激约占96%,在2017和2018年苍白球内侧部刺激增多,约占10%,丘脑底核约占90%。最近几年又发现,苍白球内侧部刺激在没有药效时改善不尽人意的患者不少,刺激丘脑底核背侧和未名定带,使用交叉电脉冲刺激模式,也可以很好控制异动。所以选择苍白球内侧部刺激比例又减少到5%左右(图383740),并且有进一步减少趋势。 目前我们总的原则是没有特别情况,尽量选择丘脑底核刺激,但必须把非做苍白球内侧部刺激不可的患者一定要筛选出来,做苍白球内侧部刺激,这样才能保证手术效果。对极少数病情比较复杂、丘脑底核或苍白球内侧部刺激都没有把握控制的患者,我们也尝试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内侧部双靶点一次性植入电极,术后先接丘脑底核电极或者苍白球内侧部电极。如果效果不佳在局麻下即可切换刺激电极。

胡小吾 2024-01-22阅读量150

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 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 一、术后开机时间 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 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 二、正式开机 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 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 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 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 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 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 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 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 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 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 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 三、开机后程控途径 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上门程控 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 (二)医院程控 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 (三)自助程控 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 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 (四)远程程控 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 四、开机后程控方法 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 (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 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 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 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 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 (二)对症处理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 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 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 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 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 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 2、刺激副作用 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 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 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 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 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 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4-01-19阅读量265

帕金森病手术刺激靶点选择--...

病请描述:在确定手术后接下问题就要考虑用什么靶点刺激。帕金森病刺激靶点有丘脑腹中间核、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内侧部。丘脑腹中间核主要对震颤效果比较好,对其他症状效果不明显;丘脑底核刺激对震颤的效果与丘脑腹中间核相当,但对其他症状效果也明显,所以近15年我们仅丘脑底核或者苍白球内侧部刺激而不用丘脑腹中间核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内侧部刺激各有优缺点。丘脑底核刺激效果较好,也较全面,在没有药性时症状改善明显,术后药量也可以减得多一些,甚至少部分帕友能停药,平均减药量在1/3-2/3左右,也有少数帕友不能减药。缺点是部分帕友异动和有药性时的肌张力障碍(抽筋)控制差,甚至加重。最棘手的问题个别帕友术后药少了,刺激强度小了,就动不了;药加一点或者刺激强度大一点就出现严重异动。极个别帕友吃小量左旋多巴或者低强度的丘脑底核刺激就出现剧烈异动,也叫脆性异动,国外报到约占4%。 苍白球内侧部刺激对异动和肌张力障碍效果较好,但在药物关期(没有药性时)改善程度不如丘脑底核刺激,术后药量减得少,或者维持不变,甚至还要增加。所以到底选择丘脑底核刺激还是苍白球内侧部刺激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总的来说,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帕友都可以选择丘脑底核刺激,有部分可以选择丘脑底核也可以选择苍白球内侧部,但对脆性异动患者,或者药物开期(有药性时)有严重肌肉抽筋,选择苍白球内侧部刺激。 相对来讲,国外选择苍白球内侧部刺激的比例高一些,国内选择丘脑底核刺激比例高一些。这与国外患者服药量普遍比较大,异动症比较多,国内药量控制严,异动症相对较少有关。7-8年前国内基本上都采用丘脑底核刺激。后来发现部分帕友术后出现处理很棘手的异动症和肌张力障碍,采用苍白球内侧部刺激也越来越多,也掀起一股小小的苍白球刺激热潮。我们在2016年前,苍白球内侧部刺激约占4%,丘脑底核刺激约占96%,在2017和2018年苍白球内侧部刺激增多,约占10%,丘脑底核约占90%。最近几年又发现,苍白球内侧部刺激在没有药效时改善不尽人意的患者不少,刺激丘脑底核背侧和未名定带,使用交叉电脉冲刺激模式,也可以很好控制异动。所以选择苍白球内侧部刺激比例又减少到5%左右(图383740),并且有进一步减少趋势。 目前我们总的原则是没有特别情况,尽量选择丘脑底核刺激,但必须把非做苍白球内侧部刺激不可的患者一定要筛选出来,做苍白球内侧部刺激,这样才能保证手术效果。对极少数病情比较复杂、丘脑底核或苍白球内侧部刺激都没有把握控制的患者,我们也尝试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内侧部双靶点一次性植入电极,术后先接丘脑底核电极或者苍白球内侧部电极。如果效果不佳在局麻下即可切换刺激电极。

胡小吾 2023-12-04阅读量177

全景解码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

病请描述:全景解码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的预防与治疗 静脉应激障碍 正常情况下,血液通过静脉从腿部和手臂流回心脏。静脉中的小瓣膜可以使血液向正确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而聚集在腿部和手臂的静脉中。 下肢或手臂深静脉中的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导致血液从四肢流回到心脏的障碍。因此导致急性腿部或手臂肿胀和疼痛。这被称为急性DVT。 当身体试图从这些血栓中恢复时,静脉中的瓣膜通常会受到损伤。静脉的阻塞和瓣膜的破坏导致血液流动受损。 如果一条静脉完全阻塞,邻近的小静脉可能会扩张以绕过阻塞。这些旁路静脉被称为侧支静脉,它可以变得相当大,特别是在腹腔(腔静脉)或骨盆(髂静脉)大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盆腔和腹部。 这种侧支有时可被视为皮肤下的突出静脉。如果形成了良好的侧支,腿部肿胀和疼痛的症状可能不会发生或可能只是轻微的。 然而,在一些人身上,侧支并不会变得非常大,因此,它不足以来引流腿部或手臂瘀滞的血液,这会导致腿部或手臂慢性肿胀、压力和疼痛。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能出现的慢性症状有几个不同的术语,如: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静脉炎后综合征(Postphlebitic syndrome, PPS)、静脉淤滞综合征(Venous stasis syndrome, VSS)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 这些术语都描述了相同的症状群。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有这些症状的人都有血栓。事实上,大多数人(88%)没有血栓记录。 同样的症状也会出现在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心力衰竭、肥胖和其他原因不明的人身上。对这种情况最好、最准确、使用最广泛的医学术语是“静脉淤滞综合征(VSS)”。 如果提到DVT后发生的静脉淤滞综合征,一个合适的术语是“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一个很好的非医学术语是“静脉应激障碍(Venous Stress Disorder, VSD)”。 “淋巴水肿”也指单侧或双侧腿或手臂肿胀,但通常不疼痛,也不会导致皮肤溃疡。然而,它的原因是不同的:它是由于淋巴管阻塞(而不是静脉),导致肢体的液体缺乏引流,从而导致肿胀。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症状和表现 虽然一些有DVT的人完全康复,但其他人可能会留下一些腿部或手臂的症状:腿部或手臂肿胀,疼痛,酸痛,沉重感和痉挛是一些症状。 症状 慢性肢体肿胀 慢性(或渐增或渐减)疼痛 肢体的非特异性不适 弥漫性疼痛 沉重,疲劳和四肢抽筋 皮肤色素沉着(=血栓形成后色素沉着) 脚趾/手指、脚/手或腿/手臂弥漫性青紫 皮肤干燥 湿疹 皮肤硬化 静脉曲张的形成 皮肤溃疡(瘀血溃疡) 白色萎缩 皮肤脂肪硬化 据米国方面资料估计,米国有33万人患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一般情况下,DVT越广泛,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症状越严重。 然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即使是有严重症状的非常广泛的急性DVT患者也可能完全康复,可能不会留下任何长期症状。 约60%的腿部DVT患者会痊愈而无任何残留症状,40%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4%会出现严重症状。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症状通常发生在血栓形成后6个月内,但也可发生在血栓形成后2年以上。 如果患者在发生血栓事件后1 / 2 - 2年状况良好,他/她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可能性极低。 在手臂DVT患者中,约15%的患者会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患较大静脉DVT的人,即涉及肩部和上胸部区域的人(“腋窝或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以及急性事件后仍有残留血栓的人(残余血栓形成)似乎特别容易发生血栓后综合征。 关于哪些人会出现慢性症状,哪些人不会,知之甚少。然而,众所周知,DVT患者在发生急性DVT后连续数月每天穿弹力袜将显著减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预防和治疗 预防是关键问题。如果一个人在急性DVT后腿部肿胀,TA应该穿加压袜以减少肿胀。 加压袜应该是定制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腿应该测量,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袜子。它需要有一定的压缩压力,在脚踝处为35mmhg(汞柱),小腿中部为25mmhg,膝盖下方为18mmhg。 这有时也被称为“二级”加压袜。如果腿部肿胀在膝盖以下,那么穿膝盖以下的中筒袜是合适的,但如果肿胀也涉及到大腿,那么可能应该穿膝盖以上的长筒袜。然而,关于弹力袜的益处和预防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用于治疗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袖套(“护臂”)也存在,如果有手臂肿胀或疼痛,则应佩戴。 不幸的是,人们通常不穿弹力袜,因为他们认为弹力袜不好看或感觉不舒服。 白天站立时应穿上,晚上不需要穿弹力袜。应穿戴数周、数月或数年以控制症状。 例如,如果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使用弹力袜数周或数月,肿胀已经消失,患者可以不再穿长袜。如果肿胀复发,则应再次穿弹力袜。如果不再肿胀,那么就不再需要穿了。 有些压力较弱的弹力袜通常是给住院和做过手术的人穿用的。它们对腿部施加温和的压力,以防止血液凝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腿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然而,由于其较低的加压压力,它们对预防或治疗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没有帮助。 治疗 在休息和夜间抬高肢体 2级弹力袜 减肥 增加锻炼,增强四肢肌肉 疼痛管理 医用加压泵,遵医嘱使用。 血管腔内介入术:狭窄静脉的球囊开放和支架置入术。 如果腿部或手臂肿胀,休息或睡觉时将肢体抬高至心脏以上也是合适的。体重恢复正常也可能改善症状。 体育锻炼和加强四肢肌肉可能改善血栓后综合征。然而,体育锻炼的作用仍需在临床研究中进行探讨。 如果出现明显的肿胀,使用加压袜无法改善,应尝试使用医用加压泵(遵医嘱)。有电池供电的可移动装置,适合旅行的人。 疼痛管理很重要,需要个体化。 由于许多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服用抗凝药,因此不应使用定期服用会增加出血风险的镇痛药。不应使用含有阿司匹林或所谓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和其他药物。 可以考虑的药物是: (a)非麻醉-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曲马多和其他,或 (b)麻醉-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加可待因或羟考酮,氢吗啡酮,芬太尼贴剂和其他。 疼痛管理可能很复杂,看专业的疼痛科可能会有帮助。 加巴喷丁是一种疼痛调节剂,已被用于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其它疼痛综合征相关的所谓神经性疼痛。它还没有在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疼痛中进行研究,但可以尝试一段时间,以观察患者的疼痛是否改善。 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 有时,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骨盆区域(髂静脉)或腹部(腔静脉)的主要静脉之一变窄。这可能从出生时就存在(称为May - Thurner综合征)或由于愈合的血栓造成的血管瘢痕(狭窄)。 如果存在这样的狭窄,进行血管影像学检查可能会有帮助,在此期间,将狭窄处用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这只能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 静脉性皮肤溃疡可能难以愈合。弹性绷带(由炉甘石洗剂、甘油、氧化锌和明胶组合而成的绷带)或泡沫敷料往往导致伤口愈合。 然而,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医生还可以通过清创、负压吸引装置和自体皮片移植来愈合溃疡,细心的伤口护理是必要的。 另外,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需要同心协力共同努力,让患者保持健康心态,促进肢体功能慢慢恢复。

吕平 2023-11-29阅读量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