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老人便秘 > 治疗

老人便秘治疗

老人便秘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金秋劲吹“轩岚诺...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 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 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 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 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 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 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 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 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 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 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 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 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 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 《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 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 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 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 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 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 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 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454

金秋劲吹“轩岚诺...

病请描述: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刘医生建议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更年期的人们、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以及身患各类慢性疾病的特殊人群,秋冻都要慎之又慎,不如采用中医治疗、调理,建议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效果更好。以下是笔者的对于白露养生的几点建议: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详见子午流注上下篇)中医认为,熬夜是有违自然万物作息规律的,会带来种种危害,比如皮肤干燥粗糙、黑眼圈等。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身体是最经不得熬夜的,如果长期早起早睡,新陈代谢都会变得顺畅,心脏好、肝好、胃好、皮肤好。那你的黑眼圈还会有机会拉低你的颜值吗?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秋白露前后建议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运动项目则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骨关节炎患者禁忌)、游泳(脾虚痰湿人群禁忌)等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部分因暑期疏于锻炼的脂肪肝、糖尿病等“三高”患者可以在这阶段“管住嘴、迈开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另外简单易操练的功法,非常适合解决一般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的「秋乏」。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一天多次梳理头发、叩齿都是解除“秋乏”的最佳保健,头部包含百会、大椎、风池穴位,需要按摩。俗话说“自古逢秋悲寂寥”,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适当补充维生素B,建议多穿些艳丽明亮的衣服,保持心情愉悦!秋季天气干燥,每天洗澡会过多清除皮脂分泌保护皮肤的油脂,加剧皮肤干燥。建议老年人不妨多泡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达到酸碱的平衡,放松肌肉促进睡眠,还可以预防一些疾病。二、穿衣适当,穴位保健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之后,锻炼时段以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上午或午后为宜,夜间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关窗,尤其要保护好脚、背、腹等部位(有许多保健的穴位),中午户外活动仍需防晒,尽量穿上重量轻、厚度薄的衣服,既舒适美观,又吸汗、透气性好者为上乘。脾胃虚弱者,建议透气轻薄的外衣里穿一件棉质内衣或背心,束于内裤之内为宜,一则便于吸汗,二则可以防护通向胃肠、分属任脉的经穴“神阙”(民间俗称:肚脐),既可以培元固本、回阳救脱止泻,又可以预防妇人血冷和痛经。腿脚上的“太溪”、“足三里”、“三阴交”、“太白”、“承山”等穴位都是保健的要穴,不宜秋季长期暴露在外。三、防寒防燥,健脾利湿科学的秋冻还是要看看天时(结合气象预报),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较小,无需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青壮年可以适当“秋冻”,穿衣也可以有所控制。晚秋(尤其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尤其已经处于更年期的人们(身体素质已经走下坡),不要因莫名的自汗而刻意少穿,避免因受寒引起感冒、其他呼吸道疾病、脾胃病。所以科学秋冻必须因人而异。台风、雨后潮湿的日子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果蔬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菜最好不吃(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癌前期病变患者);切记冰箱不是保险箱,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同时,可以多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冬瓜祛湿利水;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湿重寒盛的患者不建议淋雨、游泳、赤脚、睡凉席。突遇“轩岚诺”后虽然“秋老虎”渐行渐远,但是初秋时节,人们也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笔者根据中医五行理论,秋属金,肝属木,金旺则克木,使肝木受损,防秋燥忌辛辣仍是近期最大的主题。建议一旦天气晴朗便要防燥生津,最好多喝水,鼓励每日以饮用温开水2000ml为宜,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者或血粘度较高者清晨醒来喝杯水,能稀释血液,减少脑梗、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服中药患者万不可因为喝药而减少白开水的饮用。《黄帝内经》有“秋冬养阴”一说,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而辛味则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或属于阴津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或是口干燥热等热证表现者,应当忌食大热大补之品,更应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高脂血症者少食)、蜂蜜、乳品、秋梨等;咽干舌燥、咳嗽者建议吃点百合、银耳、秋梨;大便溏薄、胃脘嘈杂、口干舌燥者建议吃点山药、百合;胸腹胀满、咽干舌燥者建议莲藕等,可以起到养阴生津的作用。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果胶和有机酸膳食纤维,是排毒清肠的佳品,蔬菜中的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是抗氧化的好帮手,推荐一些可以滋阴润燥的蔬菜,如白菜、高丽菜、洋菇、白花椰菜、山药、莲藕、菠菜、百合、银耳(脾胃功能佳者)、萝卜(容易破气,脾胃虚弱者进食过多容易胃噪)等;上班族中的电脑族们应该多补充一些深色蔬菜,可保护视力。脾胃虚寒者忌食寒凉饮食,譬如:西瓜、梨、苦瓜、黄瓜等。但不建议每天大量山药、百合、银耳、甜酸食品“狂轰乱炸”,这样反而诱发胃胀、泛酸、嗳气、腹泻、便秘、便意不尽、口腻等不适。广东民间历来秋日多润养的汤水,此时也是物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生鱼汤等都是养生之品,但切记荤汤里脂肪含量较多,请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酌情考虑(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有人说,秋季菊香蟹肥,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脾胃虚寒的人们更应忌食生冷、寒性的食物),尤其蟹膏、蟹黄富含高蛋白,有三高、慢性肝、胆、胰、胃肠疾患者不适宜吃。应根据自身体质调节饮食,中秋来临切勿多食月饼(包括多油的咸月饼)、老鸭汤和酒,以免血脂、血糖、血粘度陡增,诱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建议多选畜、禽、鱼三大类的荤菜,其营养优势在于蛋白质含量高,且利用率也较高。以谨遵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理论,其实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均衡”,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营养,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和人体必须“营养素”的平衡摄入。四、自然降温,节制空调即使在各大公司、医院等公共场所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以中午前后为宜,注意换气,避免直吹,可将温度设定在25℃—26℃。晚上最好不开,绝不能除湿,早晚要注意加衣,切记“白露身不露”,防止受寒,同时防止空调除湿使用过度造成口疮、口干、咽燥、大便减少等症;也要防止“风性善行而数变”带来的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疾患。或许人们习惯于把家里门窗紧闭、开启空调,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室内不受潮气侵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给室内霉菌一个更好的生长机会,也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加大造成感冒。风雨后室外的空气虽然比家里潮湿,但比家里的空气干净且不含霉菌,建议可以短暂通风一段时间(白天通风,夜间关窗使用空气净化器为宜),给家里换了好空气后,再办法给室内除湿。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养护神阙),以防受凉。《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生之道。

刘晏 2023-10-26阅读量402

别喝骨头汤、吃虾皮补钙!这1...

病请描述:今天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对中老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我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已居世界首位。说到骨质疏松,大家都会想到补钙。钙一旦缺的厉害了就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频繁的腰疼背疼,站久了疼坐久了疼,弯个腰、咳嗽几声或者大便使劲儿都可能会疼,想一下就感觉好痛苦;万一不小心骨折,还是髋骨骨折,卧床养多久才能养好,还真难说。很多人总觉得骨质疏松是老人的专利,事实却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检出了骨质疏松。那我们到底缺不缺钙?又该怎么补钙?这篇文章就把补钙方方面面的问题都系统讲讲。  一、腿抽筋是因为缺钙?  基本不是。 缺钙确实会引起腿抽筋,不过一般是因为某些疾病导致血钙过低才腿抽筋,像咱们没啥病的健康人,身体其实有很完善的调节机制,可以让血钙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所以一般人腿抽筋跟缺钙并没有什么关系。 另外,睡觉易醒、磨牙、指甲上有白点,小宝宝出牙晚、囟门闭合晚、睡觉出汗等症状,其实都跟缺钙无关。  二、是否缺钙测血钙?  结果不准,不推荐。 如果膳食钙摄入不足,对于没啥病的人来说,都能把骨骼上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从而维持血钙稳定,所以血钙无法客观地反映是否缺钙。除了血钙,血铁、血锌、血镁、血铜也不能客观反映是否缺相应的元素,所以早在2013年卫健委发文强调,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不过很多医院无视文件,仍然火热地对孩子们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然后卖钙剂、铁剂。所以卫健委发文强调,非诊断治疗需要,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图:截图来自卫健委官网 不仅是儿童,咱们成人测这个指标,结果也不准,所以别为了判断是否缺钙,去挨针花冤枉钱。  三、是否缺钙测骨密度?  别给孩子测,部分成人可以测。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儿童骨密度测量的标准数值,也就是说没有参考标准,标准都没有,测量结果也就没有意义。 成人有标准,都建议测吗?也不是。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中列举了9条建议做骨密度的标准,这里不一一展开讲,见图。  详细讲一下第2条,因为咱们很多人都符合这一条。 女性<65岁,男性<70岁,有≥1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  危险因素包括: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体力活动少、吸烟、过量饮酒、日照不足、营养不良,甲亢、糖尿病、类风湿、慢性腹泻、吸收不良等疾病。  比如咱们大多数人都体力活动少,那最好就测一测。如果上述危险因素都没有,仅仅是>40岁最好也测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是这样推荐的。 怎么测呢?双能X线吸收检测是金标准。  四、膳食评估能判断是否缺钙吗?  可以。比如每天喝250毫升牛奶、130毫升无糖酸奶、北豆腐100克(麻将大小5块)、绿叶菜如油菜200克(做熟2拳头),大概能摄入734毫克钙,再加上谷物、坚果等食物中的钙,普通成人的钙就补够了,如果饮食做不到这么均衡,就很难吃够钙。  五、常见补钙误区有哪些? 1、吃虾皮补钙?不靠谱。虾皮钙含量确实高,都快达到牛奶的10倍了,可是做到汤或菜里再分到每个人顶多也就1-2克,2克虾皮大概可以摄入20毫克钙;另外虾皮不易嚼碎,钙的吸收效果还会受影响,再有绝大多数虾皮盐含量超高,也不建议多吃。 2、喝豆浆补钙?不靠谱。豆浆钙含量不及牛奶1/10,另外像豆腐脑、腐竹、内酯豆腐、鸡蛋豆腐、玉子豆腐钙含量都很低,石膏豆腐(南豆腐)、卤水豆腐(北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丝都是补钙小能手,其中豆腐丝往往比较咸,需要泡泡再吃。3、喝咖啡影响补钙?不用担心。咖啡中的咖啡因有利尿的作用,所以也会增加尿钙流失,不过喝一杯咖啡也就流失几毫克钙,多喝几口牛奶就能补回来了。 4、年轻人不用着急补钙?必须马上补。 这是因为我们的骨峰值,大概出现在30~40岁,这之前一直好好补钙,就相当于存钱多,后面钙流失时就有家底。 5、爱喝碳酸饮料会流失很多钙?并不会。碳酸饮料中的磷酸确实会影响钙吸收,也会增加钙流失,不过食物中本身也含磷,喝罐碳酸饮料比如可乐占每日磷摄入的比例很小。所以碳酸饮料含磷酸并非它最大的罪过,它最大的罪是糖含量太高。 6、吃得咸容易缺钙?是的。 这是因为食盐的化学成分就是氯化钠,钠在体内存在「多吃多排」的机制。钠的代谢无形当中也增加了钙的流失。据观察,每排出 300 毫克钠,会同时排出 20~30 毫克钙,为了补钙必须控盐。 7、补钙就是为了骨骼和牙齿强健吧?不全是。 99.3%的钙确实是去强健骨骼和牙齿了,不到1%的钙也没闲着,它们分布在血浆、细胞外液这些地方发挥作用,比如分解脂肪的酶需要钙激活、皮肤受伤了凝血也需要钙离子帮忙。8、钙多补点没事吧?有事。膳食加钙剂补够推荐摄入量就行,补过多反而会增加肾结石、便秘的风险,也会影响铁、锌等营养的吸收。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已经肾结石,还是要按推荐量好好补钙,完全不用担心补钙会加重肾结石(一般是草酸钙结石),反而适量的钙会在肠道里跟草酸结合成沉淀,减少草酸吸收入血,对防治肾结石有利。  六、含钙量比牛奶还高的食物有哪些? 这些食物虽然钙含量高,但整体的吸收率却没有牛奶高。比如豆腐中钙的吸收率只有15%左右,而牛奶的钙吸收率是豆腐的2倍多,约31%。 有的绿叶菜富含草酸,会妨碍钙吸收,比如韭菜的钙含量和牛奶很接近,可利用钙仅为34毫克/100克。 所以,要想补钙效果好,必须花点小心思,把促进钙吸收的营养也都补足才行。 1、维生素K维生素K1可以在肠道菌群作用下转化为维生素K2。 研究显示,维生素K2可以促进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从而促进骨骼钙化,帮助钙吸收。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豆类、绿叶菜、动物肝脏和鱼类。  2、维生素D维生素D不仅能促进钙吸收,还能减少钙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含脂肪高的鱼类(如虹鳟鱼、大马哈鱼等)、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晒干的木耳、香菇中。如果晒太阳少,最好补充维生素D制剂。 3、镁镁会参与骨矿物质代谢的调节,镁缺乏可改变钙代谢及钙调激素,补充镁则可改善骨矿物质密度。绿叶蔬菜中的镁含量最丰富,其次是粗粮和坚果,比如腰果、榛子、西瓜子、黑芝麻、荞麦、燕麦、芸豆、扁豆、豆腐丝、黑米、口蘑、苋菜(绿)、木耳菜、菠菜、芹菜。 4、富含蛋白的食物适量的蛋白和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可与钙离子结合成可溶性物质,增强钙吸收。不过,如果吃太多蛋白质,就不会有这种效果了。肉禽蛋奶豆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畜禽肉、水产、蛋、奶、大豆推荐摄入量分别每天为40~75克、40~75克、40~50克、300克、15~25克。 ▲图:50克牛肉卷▲图:80克鳕鱼,手掌大,手掌厚▲图:100克北豆腐(相当于25克大豆)另外还有4个细节可以促进钙吸收。1. 做米饭时,用水多泡一会儿米,可以使米中的植酸酶活跃起来,破坏掉影响钙吸收的植酸。 2. 面粉发酵做成发酵面食如馒头、面包,发酵的过程也能破坏植酸,减少对钙吸收的影响。3.烹调叶菜前,沸水焯30秒~1分钟,除去大部分影响钙吸收的草酸。 4.菜、粗粮、薯类也别吃太多,推荐蔬菜300-500克/天,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天、薯类50~100克/天,因为膳食纤维中的一种糖醛酸残基会干扰钙吸收。  七、选奶制品时需要注意什么? 1、牛奶要选高钙的吗?没必要。这是因为普通牛奶钙含量约107毫克/100克,高钙牛奶钙含量≥120毫克/100克,并没有比普通牛奶高多少,价格还更贵,没必要买。2、牛奶选全脂还是脱脂?看情况。普通人更建议喝全脂奶,这是因为全脂奶口感更香,还含有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如果有血脂异常或要减肥,每天都会喝到2包,可以选低脂。3、乳糖不耐受喝什么奶?0乳糖牛奶、无糖酸奶、钠含量低些的天然奶酪都可以,如果实在不喜欢天然奶酪的味,可以选再制奶酪,不过最好选无糖的,奶酪含量高的。  八、怎么选钙剂? 1、有机钙还是无机钙? 有机钙贵但更温和,随餐空腹吃都行。无机钙比如常见的碳酸钙,它的溶出依赖胃酸,而进食可以促进胃酸分泌,所以碳酸钙只有跟食物一起服用时才能更好地被吸收,另外对胃的刺激也大。有机钙比如柠檬酸钙、柠檬酸苹果酸钙,溶出就完全不依赖胃酸,所以随餐吃或空腹吃都能很好被吸收;像孕妇、老人或者有萎缩性胃炎的朋友,他们的胃酸分泌减少,就更推荐选有机钙。2、选大剂量还是小剂量?小剂量,比如200~300毫克/粒。 一次性补大量钙吸收率反而降低,研究显示,每次摄入钙量最好控制在500毫克以内,所以即使钙缺很多,也建议买小剂量的,分2~3次服用比1次服用效果好。 3、单一钙还是复合钙?都行,但复合钙更方便。虽然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但不是非要一起补才能促进钙吸收,只要不缺就能很好促进钙吸收,不过大部分人太阳晒不够,基本都缺维生素D,从方便的角度考虑,含有维生素D的钙,吃一粒就完事儿了,更推荐。4、什么时间吃钙剂?无机钙得随餐吃,而有机钙随餐时吃或者两餐之间吃都可以,也可以固定在睡前吃,因为夜间血钙达到24小时内的最低水平,睡前吃刚好可以弥补夜间的低钙水平。例行定在睡前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评估一下当日的饮食,如果当天饮食做到了均衡,补足了钙就可以不吃,如果没补足就吃。最后提醒一下,钙片要避免与牛奶同服,也是为了避免大剂量摄入钙降低吸收率。另外做个小调查,各种富含钙的食物,大家哪种吃得不够呢?打算怎么努力吃够呀。

谷传玲营养 2023-10-24阅读量345

便便粘马桶是大肠癌前兆?5个...

病请描述:今天微医君要和大家聊聊关于肠道健康的那些事。虽然有点重口味,但这真的是一篇严肃的科普文哦~(一本正经脸.jpg) 前段时间,微医君收到了一位粉丝的留言: 先不提这个传言是否正确,首先便便粘马桶这个事情确实是非常常见的(别说你没遇到过,我不信~),这种现象确实藏着某些玄机。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各种“身体密码”,从而知道潜在的健康问题,其实便便也是“身体密码”的一种哦。 便便易粘马桶是大肠癌前兆? 这种常见的现象真的是癌症前兆?还能不能好好地上厕所了...... 1、便便易粘马桶是身体出了问题吗? 1)可能吃了太多油腻高蛋白食物 如果发现便便粘马桶了,就回想一下你近期的饮食。是不是吃了太多荤菜,素菜吃少了?比如很喜欢吃红烧肉、鸡腿、烧烤等油腻食物。 2)可能肠道功能紊乱了 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因素有很多。简单来说,饮食是一方面。食物是否干净卫生、是否好消化,是不是对某种食物过敏等,都会影响便便的性状。 另一方面,环境和心理同样也会影响胃肠道功能。经常熬夜、容易发脾气、容易焦虑、不爱运动、饮食不规律,这些情况也会进一步加重肠胃负担。 3)可能肠子真的病了 有人说便便粘马桶,是肠癌前兆,这不完全准确。 但反过来说,肠癌确实往往会有便便性状的改变,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就是便便不成形。 如果你不仅有便便不成形、黏住马桶的情况,另外还伴有便中带血、腹痛,用手摸一下腹部还能感觉到有“包块”,体重下降等情况,那可就要当心了。 这些症状综合起来,意味着患上大肠癌的可能性很高,建议一定要去作检查,排除特定疾病原因。 2、便便粘马桶,怎么办? 大部分情况下,便便粘马桶不是什么大问题,还有可能就是马桶本身的材质和设计,造成了“余孽”残留,所以,也不用为此太过焦虑。 1)一招避免尴尬 为了避免收拾起来麻烦或者尴尬,有个很简单的办法,上厕所前,铺张卫生纸在马桶壁上,这样轻轻松松冲走便便。  2)坚持运动锻炼 每天坚持运动30-60分钟,比如:瑜伽、长跑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方式,主要就是要坚持,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3)规律作息,调整心态 保持作息规律,及时调整心态,睡眠充足不熬夜,学会释放压力。情绪好了,胃肠功能也能正常起来。 4)明确病因 如果连着好几次,都有便便粘马桶的情况,建议去消化内科咨询一下医生,必要时做下肠镜检查,明确一下原因。 3天不排便,算是便秘吗? 关于便秘的问题,其实还是有很多人问的: 微医君,我3天没拉粑粑了,是不是便秘了? 便秘应该怎么办?想拉但是拉不出好难受...... 便秘有什么快速解决的办法吗? 其实关于便便的次数不用过度纠结,一天三次或者一周三次,其实都属于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说,每周排便 3~21 次都是正常的。 如果长期保持同样的排便频次,没有粘液脓血便,没有体重减轻,食欲正常,那也是属于正常的。 有些人一天不拉便便就难受,这可能是心理上的焦虑造成的,不是真的有了消化道疾病。 便秘的诊断标准是: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干硬。 关于自己是否有便秘症状,应该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有相关的症状,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哦~ 如果患上便秘,应该怎么办? 治疗上可以先改善生活方式,比如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多喝水,保证每日饮水量1.5-2.0 L;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膳食纤维素高的食物;适度运动。 便便时是蹲着好还是坐着好? 蹲便 更利于排便,排便时间短 蹲着时,直肠肛门呈更垂直的状态,蹲着的人排便起来相对轻松些,排便时间也会减少。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蹲的时间过长也容易出现腿麻、头晕等现象。而且对于老人、孕妇等人来说,蹲便相对会困难很多。 坐便 相对舒适,排便时间容易拖得很长 不得不承认坐便确实舒服,对于有些人来说,厕所+手机就可以待上半个小时。 坐便会让你不知不觉地延长排便时间,从而有可能引起脱肛、加重痔疮等问题。而且坐便时,压力主要是在臀部,这样一来肛门周围的肌肉会牵拉直肠,使得你便便时更加费力。 长此以往,可能会引起肛裂和便秘现象,另一方面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来说,排便时用力也是引发该疾病的诱因之一哦。 所以,总体来说,蹲着排便更舒服,更健康。但是如果你更习惯坐便也没关系,因为相对于姿势来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更重要一些。 便便总是很臭,说明肠道有问题? 其实便便的气味是不能直接反映肠道的健康状况的,所以那些因为便便味道大而担心自己生病的人可以不用太过焦虑。 为什么有时候便便的味道会特别大呢?其实原因有很多,比如: 1)饮食原因。肉食、高蛋白食物吃得太多,这些食物会在分解过程中产生非常有味道的物质;某些带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吃得太多,比如洋葱、大蒜等,这些食物本来味道就比较大,然后再经过身体这么一加工,嗯......你想想...... 2)便便在肠内积存的时间长,各种臭臭的物质都积攒起来了,排出来也会更臭; 3)疾病因素。便便过臭也有可能是肠道感染的征兆。比如,细菌性肠炎的便便往往有腥臭味,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时,便便可能有股刺鼻的酸味。 所以,要想让便便不那么臭,还是要多吃水果蔬菜,并且努力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如果做了这些,还是每次排便都臭到受不了,微医君建议大家可以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哦。 给肠子“洗澡”能通便排毒?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句“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的广告语,认为清“宿便”排肠毒能有利于身体健康。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医学上根本就没有“宿便”这么一个概念!宿便本身就是一种伪科学的说法。对于排毒排宿便的辟谣微医君也说过不止一次啦,所以这种广告是真是假大家心里应该有数。 再说说传说中的结肠清洗,事实上,我们的结肠里生活着1000多种细菌,对消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包括水分的吸收、让膳食纤维得到发酵和吸收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K、维生素B1、B2等。 如果做了结肠冲洗,这些有益细菌和电解质同样会被冲刷掉。而且,清洗结肠常见的副作用也包括脱水、直肠穿孔、空气栓塞、血液感染和失去控制肠部肌肉的能力。 所以,除非是遇到肠道疾病等问题,在医生的建议下需要进行清肠,一般情况下还是不要尝试。 *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健康资讯 2023-09-19阅读量2344